五行是什么?
五行是什么?
关于五行的文化,什么是五行呢?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这宇宙之间的五个因素。第一个要注意的,把行认为是走路,那就错了。我们看【易经】乾卦的天行健,这个行是代表运动的能量的意思,就是动能,宇宙间物质最大的互相关系就是这个动能。这个动能有五种,以金、木、水、火、土作代表。也和卦一样,是种符号,不要看得太严重了。第一个金并不是黄金的金,第二这个水也并不是和杯中喝的水,要看成五行就是五种能量。上古文化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就是现代的地球文化,地球外面的五星,对我们地球的影响关系很大,现在就来解释下这五个字。
金,坚固、凝固的都是金,上古时不是现代的科学分类,当时对于物质世界中有坚固性能的,以金字作代表。
木,代表了树木,代表了草,代表了生命中生的功能和根源。草木被砍掉以后,只要留根,第二年又生长起来。这就是木的功能,生长力特别强大也特别快,木就代表了生发的生命功能。
水,代表了流动性,周流不息的作用。
火,代表了热能量。
土,代表了地球的本身。
所以称它们为五行,是因为这五种东西,互相在变化,这个物质世界的这五种物理,互相在影响,变化得很厉害,这种变化,就叫作生、克。
五行生克
五行的生克
说到生、克,我们研究【易经】,都知道综卦。综卦就是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都有正反两个力量:有生,有克。生克是阴阳方面的说法,在学术思想上,则为祸福相倚,正与反、是与非、成与败、利与害、善与恶、一切都是相对的,互相生克。例如姜太公流传下来的道家经典【阴符经】里面的恩生于害这句话,举例来说,像父亲打儿子,儿子挨打很痛,这是害,但目的是把孩子教育成人,这就是恩生于害。老师对学生也是这样的道理。这个道理意义很深。乡下人有句老话说是,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帮朋友的忙,正在他困难中救济一下,他永远感激,但帮助太多了,或许就成为仇人因为他永不满足。往往对好朋友,自己付出了很大的恩惠,而结果反对自己的,正是那些得到过你的恩惠的人。所以做领导人,这点要特别注意。一个人的失败,往往失败在最信任、最亲近的人的身上。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这种人并不一定是存心害对他有恩的人,就像拿破仑在两个人的心目中,被认为他不配当英雄,一是他自己的太太,一个是他的一个老朋友,因为太亲近,相处太久了,就有不同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会做出一些有害自己的事。这都是恩与害,往往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恩生于害这句话很有哲学道理。它的原理,即来自生、克的法则,生人者也克人,恩与害,两个对立相存,没有绝对的一方。现在青年人谈恋爱也知道,爱得越深,恨得也越深,这就是恩生于害的道理,也是生克的法则。关于五行的生克道理,如下图
五行生克
五行的方位
图中的方位,是以【易经】的方位为标准,(不是现代画地图的方位),东方木,西方金,北方水,南方火,中央土,这个方位非常有道理。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金克木,例如砍木头要用铁器,或用锯子去锯,就是这个道理。假如我们门口有一棵大树,认为风水不好,而又觉得砍伐麻烦,不如让它自己枯死,就用一枚大铁钉直接打到树的中心,这棵树很快就枯萎了,这就是金克木的现象。
一个哲学的道理,例如(金位置在西方)金生水,古人说:水者金之子。(水的位置在北方)水是金的儿子,于是水生木,(木的位置在东方)木是水的儿子,木生火,(火的位置在南方)火是木之子,火生土,(土的位置在中央)土是火之子,土生金,金是土之子。
克就是隔代相克。古代的笑话:一个祖父打孙子,于是他的儿子看到了,便打自己耳光,这位打孙子的祖父问儿子干嘛自打耳光,他儿子说:你可以打我的儿子,我怎么不可以打你的儿子?这就是五行相克的道理,事实是这样的。所谓隔代相克,逢三必变,这是一个法则。在生克之中,恩生于害,害又生于恩。以军事哲学角度说,一次局部战争之后,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有时觉得战争并没有什么可怕,等于理发,头发长了,剪剪就帅气了。有许多讲军事哲学的朋友,就以这种五行生克的法则来讲,也是很有道理的。物理的法则也是这个道理,到了一个时代,必要清理一下,才能创造出更新的事物,这是宇宙的法则。五行的方位,对我们研究物理关系很大,大家记住五行的生克关系。
河图的五行
五行生克
想要测风水?《易》的这四点你必须知道!
来源丨喜马拉雅FM东成先生的精品课《一听就懂的《易经》》
编辑丨艾利盼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易》很难学吗?如果说《易》很难学,那它不应该叫“易经”,应该叫“难经”;如果说《易》很好学,那司马迁就不会说“非通人达才不能至”。
《易》到底简单还是复杂?
我给大家讲一个西方的故事,爱因斯坦和卓别林碰面,两位大师互相恭维,卓别林对爱因斯坦说:“您真伟大,您的东西谁都不懂!”爱因斯坦则对卓别林说:“您真伟大,您的东西谁都能懂!”
我想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什么呢?说明《易》里面既有卓别林默剧那样谁都能懂的东西,也有爱因斯坦“相对论”那样谁都不懂的东西。谁都不懂的东西,自然很难学,我们就交给那些“通人达才”去学、去懂;谁都能懂的东西,自然很好学,而我们这些普通人学了它、懂了它,也就足够了。
《易》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
接着讲第二,《易》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当中有用吗?
当然有用。最好用的就是卜筮、占卦。比如你要投资一个项目,但你没有把握,还在举棋不定,这时候,你就可以卜一卦来做决定;再比如有人来找你合作,条件、前景似乎都很诱人,但你不知道对方的底细,这时候,你也可以卜一卦来做决定……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但《易》更重要的用处,是它能够帮助我们树立合于天道的、正确的价值观,也可以说是合于天道的、正确的生活和工作态度。
《易》和风水、命理、相面、测字是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要分四个层面讲:
一、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里面,只有八八六十四卦、卦爻辞和“易传”,它可以独立进行卜卦,但并没有涉及五行、干支和风水、命理、相面、测字这些东西。
二、《易经》的阴阳八卦和五行、干支本不相干,但它们就像三件宝贝,都是先人窥测、度量天地日月、过去未来的“法器”、“神器”。后来,人们觉得只用其中一件似乎不够,不过瘾,就把三件合并起来用。这就好比三匹马拉一辆车,自然跑得更快、更远。
三、三件宝贝并用之后,就形成了整个“易学”的原点、支撑点。可以这么说,如果“易学”是一把巨大的扇子,那三件宝贝并用之后形成的原点、支撑点,就是扇子手把上的那一根短短的轴。
四、“易学”这把巨大的扇子打开之后,都有什么呢?有“纳甲占法”、“梅花占法”,有风水、命理、相面、测字之术,有择日之法,还有著名的“绝学三式”,太乙、六壬、奇门遁甲,等等等等。
“易学”里面有哪些常识?
“易学”里面的常识俯拾皆是,掌握这些常识,可以说非常重要。在这里,我随便讲几个:
一个是你的房子如果有缺角,会有什么影响?西北有缺,就会不利父亲;西南有缺,就会不利母亲;东南有缺,就会不利大女儿;东北有缺,就会不利小儿子;东边有缺,就会不利大儿子;西边有缺,就会不利小女儿;南边有缺,就会不利二女儿;北边有缺,就会不利二儿子。
再一个是字的五行属性怎么看?我们给孩子取名字,名字的五行总要和他的生辰八字相配,那字的五行属性怎么看呢?
一看字的结构,比如乾坤的“坤”字,增加的“增”字,坚强的“坚”字,圣人的“圣”字,这些结构中带土的字就属土;钦佩的“钦”字,钢铁的“钢”字,锦绣的“锦”字,三个金的“鑫”字,这些结构中带金的字就属金……
二看字的含意,比如田园的“田”字和“园”字,原野的“原”字和“野”字, 这些字的含意中都离不开土,所以就属土;同样的道理,一叶扁舟的“舟”字属木,光明的“光”字和“明”字属火,刀剑的“剑”字、文刀刘的“刘”字属金……
三看字的“归属”,比如东方的“东”字,春天的“春”字,青龙的“青”字和“龙”字,这些字都属木,西方的“西”字,秋天的“秋”字,黑白的“白”字,老虎的“虎”字,这些字都属金……
四看字的象,形象的“象”,比如君王的“君”字和“王”字属金,顺利的“顺”字属土,月亮的“月”字属水……
五看字的笔画数,如果少于或等于八画,那么一画、二画属金,三画属火,四画、五画属木,六画属水,七画、八画属土;如果多于八画,减去八或十六后再看;
看一个字的五行属性有这么多的道道,其中有些大家能明白,有些大家不明白,不要紧,等学了八卦五行,自然就会明白。
讲《易》不同于讲评书、讲相声,讲《易》、学《易》的过程,绕不开一些枯燥的知识点,大家要想走进《易》的大门,在碰到这些枯燥的知识点的时候,一定要更加专注。
关于主播:
东成先生,将博大精深做娓娓道来,每天十五分钟,走进《易经》的美妙世界。学《易》中的所有问题,将晦涩的知识点转化成具体的事例,与生活中的事情串联起来,化难为简。
关于喜马拉雅:
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7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周易》的“易”字到底该如何理解
#头条创作挑战赛#
《周易》的“易”字是什么意思,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说法。
一、从“易”字的本义来探讨。
《说文》:“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许慎对“易”字的本义提出了三种看法,大约可以代表东汉时人们的普遍观点:一、“易”是指动物,蜥易之类的;二、“易”是日月两字的上下组合,象征白天黑夜(即阴阳)的转换;三、“易”字从勿,没说是什么意思。
先说第一种说法,“蜥易”就是蜥蜴,南宋罗泌在《路史》里说,蜥蜴“身色无恒,日十二变,是则易者,本其变也”。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也说:“易者守宫是矣,亦名蜥蜴。身色无恒,日十二变,以易名经,取其变也。”他们认为蜥蜴可以变色,《易》重在变化,所以用蜥蜴来命名。
近现代《易》家有不少人赞同这种说法,比如臧海亭《周易卦爻辞要义汇释》认为“这种说法很有道理”。黄寿祺、张善文《译注》也认为“易”字的本义是“蜥易”,“易”字的篆文形状,正像蜥易之形,蜥易即壁虎类动物,以其能十二时变色,故假借为“变易”之“易”。
也有人反对,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说:“上象首,下象四足,尾甚微,故不象。”他认为“易”字的形状不像蜥蜴,否定了许慎的说法。
周振甫《译注》说:“按蜥蜴亦称壁虎,雄体青绿色,背面有黑色直纹数条,雌色淡褐,体侧各有直纹一条,并非‘身色无恒,日十二变’。说取它的变来‘以易名经’,完全不确。”
不错,不是所有蜥蜴都能变色的,壁虎(即上文所说的守宫)就不会变色。
再看第二种说法,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秘书,谓纬书。……按,《参同契》曰:‘日月为易,刚柔相当。’陆氏德明引虞翻注:‘《参同契》云:“字从日,下月。”’谓上从日,象阳。下从月,象阴。纬书说字,多言形而非其义。此非近理,要非六书之本。然下体亦非月也。”
据此,许慎说的“秘书”是一部纬书(汉代依托儒家经义宣扬符箓瑞应占验之类的书籍,相对于经书,故称纬书),即《周易参同契》,按照《周易参同契》的说法,易字的构形是上日,下月,象征阴阳刚柔相结合。三国时易学家虞翻的《易注》引用《参同契》的说法,认为“易”字是日月更迭、交相变易的意思。清儒专门研究《虞氏易》的,大多遵从这种说法。
但段玉裁认为易字的下体不是月的象形,从文字学的角度否定了这种说法。
周振甫《译注》说:“又‘日月为易’说,认为‘易’字为‘日月’两字构成。按‘易’字并不是日月两字合成,二说亦属附会。”
山东大学刘大均教授的《周易概论》赞同这种说法,他举《系辞》“《易》者,象也。象者,像也”“在天成像,在地成形”“悬象著明,莫大于日月”等句为例,认为“日月为易”的说法,正与《系辞》符合,说:“汉人对‘易’字的解释,是有根据的,此说可取。”
但“易”字下面并不是“月”字,这种说法终究难以让人信服。
第三种“易”字从勿的说法,古今《易》家大多觉得难解。中国人大李炳海教授的《周易古经注解考辩》提出了一种新的说法。
他认为,易的字形从日,从勿;上为日,下为勿。日,指的是太阳。甲骨文的勿指的是云气,易的构形上为日,下为勿,是太阳在云气之上进行照射之象,它的本义是太阳光线穿透云层,使天空由暗变明。
他说,把易字与字形相近的昒、昜进行对比,其本义指太阳光线穿透云气,会显得更加明朗。《说文解字·日部》:“曶,尚冥也。从日,勿声。”曶,即昒字。曶字的构形是勿在上,日在下,与易字的构形刚好相反。易字的本义是太阳光照射云层,由暗转明。曶字的本义则是太阳被云气遮蔽,尚处于黑暗之中。《说文解字·勿部》:“昜,开也。从日、一、勿。”段玉裁注:“此阴阳正字也,阴阳行而侌昜废矣。”字形从日从勿的曶、易、昜,是表明暗度的三个词语,取象于太阳与云气的关联。曶,指的是云气遮蔽太阳,处于黑暗之中。易,是太阳光线穿透云层,由暗转明。昜,是日出云开,一片光明。由曶到易,再到昜,是可见度逐渐增高,是太阳日长而云气日消的过程。
他进一步说,易的本义是太阳光线穿透云层,使得天空由暗转明,由此引申出变化之义。易的本义是由暗入明,以光明驱逐黑暗,这也正是卦书所必须具备的功能。先民问卦,为的是能够解惑发蒙,指点迷津,因此,称卦书为《易》。易的本义是驱暗入明,这是三代卦书皆称为《易》的根本原因。
勿字的本义,赵诚先生的《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认为勿字构形不明,甲骨文用来指称物色,即后代所谓的云气之色,则为借音字。从这种意义来说,勿即物色之物的初文。
这是李炳海说法的依据,但勿字的甲骨文意思,说法并不统一。有人认为勿是会意字,右边像弓,旁边两小撇表示弓弦振动的样子,本意为引弓拨弦;有人认为勿是象形字,象刀溅血,是刎的初字;也有人认为勿是象形字,右边是农具“耒”的形状,左边是翻起来的土块,勿字的本义是用耒翻土。
所以,这种说法尚缺乏切实的证据。
和这种说法相类似的,近人黄振华有《论日出为易》一文(载《哲学年刊》第五辑,1968年11月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他根据殷代甲骨文“易”字字形,认为易字形象征“日出”,上半部尖顶表示初出的太阳,中间弧线表示海的水平面或山的轮廓线,下面三斜劈线表示太阳的光彩。并且说“日出”象征阴阳变化,也是“变易”的意思。陈鼓应、赵建伟《周易今注今译》(以下简称《今注今译》)认为“这种说法很有道理”。
但上文所说的“昜”(“阳”字的初文)才是日出的意思,“易”若也是日出,二字就重合了。二字虽然形近,但含义肯定有所不同。
也有人认为,“易”本来就应该是“昜”,是后人写错了。清代学者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里说:“骏谓‘三易’之‘易’,读曰觋,《周易》之‘易’读若阳。……易者昜之误也。”他认为“三易”的“易”和《周易》的“易”不是一个字,“三易”的“易”是“觋”,《周易》的“易”是“昜”的误写。
周振甫《译注》说:“就三《易》讲,他认为‘三易之易读若觋’。觋,音檄,指易巫,是掌管龟卜的。照朱骏声的说法,那末‘易’当改作‘觋’,指男巫。按《说文》‘觋,能斋宿事神明也,在男曰觋,在女曰巫’,那末觋是男巫。管龟卜的另有太卜,不归男巫管。朱骏声的说法也不可信。”
李炳海《周易古经注解考辩》认为:“朱氏认为易是昜的误字,但是找不到其他证据,这种说法很难成立。”
除了这些之外,对“易”字的本义,现代学者还有多种说法,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认为甲骨文的“易”的一个用法是用作“赐予”之赐,和金文易用作锡一样,高鸿缙《金文诂林》解释金文易的本义说是日光时晴时阴,孙常叙《周客鼎考释》解释金文易的本义说:“易,当是古翅字,象鸟伸头张翼飞提提也。”有人则认为“易”的本义是把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也有人认为“易”是鸟类解羽换毛。
众说纷纭,难以定论。
二、从字的引申义来释“易”。
最早从这个角度对《易》做界定的是《系辞上》:“生生之谓易。”生生,就是生而又生,生生不息。
孔颖达《正义·论“易”之三名》:“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迭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然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故圣人初画八卦,设刚柔两画,象二气也;布以三位,象三才也。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说“易”是取变化之义。
程颐的《周易程氏传》说:“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朱熹《本义》说:“《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故谓之易。”来知德《集注》说:“以易名书者。易字有交易变易两义。交易以对待言。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也。变易以流行言。如阳极变阴。阴极变阳也。阴阳之理。非交易则变易。故以易名之。”
他们的理解基本差不多。现代一些《易》家也赞同这种说法,比如黄寿祺、张善文《译注》认为“易”字的本义是“蜥易”,但用法是假借为“变易”之“易”。
周振甫《译注》说:“又变易说亦有问题,似本于《易传》的说法,《易传》是后起之说。《左传·昭公二年》韩宣子看见的《易象》还没有《易传》,已经称《易》,可见《易》的取名早于《易传》。”
他其实是赞成“变易”说的,只是不赞成由《易传》引申出来的“变易”说,他认为这个“变易”是指由龟卜到蓍占的“变易”:“《周礼·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王弼注:‘易者,揲蓍变易之数可占者也。’因为龟卜太繁,有百二十体、千二百颂,改用蓍草就简化了,把百二十体简成六十四卦,把千二百的兆辞简化为三百八十四爻辞。但蓍占要经过揲蓍变易之数,见《系辞上传》,经过这种变易,所以称易。那末说易的取名本于变易是对的,不过不应用《易传》来作说明。”
《周易乾凿度》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是说“易”含有“简易”、“变易”、“不易”(即不变)三层意义。又详细解释说:“易者,其德也。光明四通,简易立节,天以烂明,日月星辰,布设张列,通精无门,藏神无穴,不烦不扰,澹泊不失,此其易也。变易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移,能消者息,必专者败,此其变易也。不易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
郑玄《易论》也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也是现代流行最广的说法之一,为许多《易》家所采用。但一名三义,应该是后人的理解,最初命名时未必会想到这么多。
周振甫《译注》依然反对:“又‘一易三义说’,更是后起。三义中简易的易,读去声,与易的读入声不合。”
还有列举义项更多的,清初学者毛奇龄的《仲氏易》,概括前人的说法,认为“易”兼有“变易”、“交易”、“反易”、“对易”、“移易”五种意思。黄寿祺、张善文《译注》认为,他说的“反易”实际上就是虞翻的“反对”,“移易”就是荀爽的“升降”,“对易”也和虞翻的“旁通”一样。说他:“此多取汉魏说《易》条例以释‘易’名,义虽未为详备,要不为冥心臆测,用力亦勤。”
近人余永梁的《易卦爻辞的时代及其作者》(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本第一分册,1931年出版),认为筮法是周人所创,来替代或辅助卜法,较龟卜为简易,故名书曰《易》。其实是取《乾凿度》“易简”的含义。
李炳海《周易古经注解考辩》认为这些说法都不可取:“这都是从字义上推衍引申,已脱离《易》本身。”
三、“易”为官名的说法。
近代吴汝纶《易说》:“易者,占卜之名。《祭义》:‘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是易者占卜之名,因以名其官。《史记·大宛传》:‘天子发书易。’谓发书卜也。又武帝《轮台诏》云:‘易之,卦得《大过》。’易之,卜之也。说者以简易,不易,变易释之,皆非。”
尚秉和《周易尚氏学》赞同这种说法,他说:“愚案:《史记·礼书》云,能虑勿易。亦以易为占。简易、不易、变易,皆易之用,非易字本诂。本诂固占卜也。”
他们认为,“易”是占卜的意思,后来把管占卜的官也叫做“易”,进而讲占卜的书也被称为“易”。
高亨先生的《周易古经今注》依据《礼记·祭义》:“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虽有明知之心,必进断其志焉,示不敢专,以尊天也。”以及郑玄的注解:“立以为易谓作《易》。易抱龟,易官名。”认为,易是官名,掌卜筮。筮官称为“易”,就像史官称为“史”。
周振甫《译注》认为:“《礼记·祭义》:‘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王弼注:‘“立以为易”,谓作易。“易抱龟”,易,官名。《周礼》曰大卜。大卜主三兆、三易、三梦之占。’这是说先有‘作易’,后有‘易官’……吴汝纶因为《易传》是后出,不信变易说,改用易官说,不知先有‘作易’说,后有‘易官’说。用‘易官’说来释易,仍不能说明命名的用意。”
除了这三个方向的多种说法之外,还有一些非主流说法。比如臧海亭《周易卦爻辞要义汇释》又引用了一种“筮法说”,是说原始衍数工具并非蓍草,而是石子,甲骨文“易”字是双手与小石子互易的形象。“易”是双手拿小石子互换之意;“周”的本意是地上画的图形;“周易”本义则是指在地上画的图形中摆上小石子,双手拿小石子互换变易来进行数理衍算。
他说,这种说法现在在伏羲氏生地的甘肃西和县仇池山周边地域还能见到,俗名叫“走游罡”。地上画的图形中放的石子叫“游子”,手中的石子叫“握子”。在具茨山岩画中就有与走游罡完全相同的图形刻画符号。这种说法很新奇,既有原始衍算的孑遗,又有岩画佐证。持这种说法者,否定了历来学者们对《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的种种猜测。又认为“掌”者,手掌也;“三”,是三人各掌三个小石子;“易”,乃双手互换;“掌三易”,就是走游罡。三人各三个石子握法的变化为:“可握空,可握一石子,可握二石子,可握三石子。”每人握的可能性为“四”种,三人则为三个“四”连乘,正好组成六十四卦。
林林总总,莫衷一是,难以一一列举。
“易”字的本义尚待进一步论证,用“易”给卜筮书命名的原因也一时难有定论。综观众说,“变易”之说最能体现《周易》的精神实质,也最能兼顾上述的多种观点,在没有更为合理的说法之前,我们不妨认为“易”就是“变易”的意思。
“《周易》释辞”系列文章之二。
恒字起名,事业永恒
恒
恒,常也。——《说文》
恒者,久也。——《易·序卦传》
恒,德之固也。——《易·系辞下传》
无恒安处。——《诗·小雅·小明》
以求其恒。——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带恒的诗词句子: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烟。
夜夜恒飞银汉曲,朝朝常饮玉池澜
寒山多幽奇,登者皆恒慑。
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
恒字取名:
恒翔,恒鼎,恒丰,恒盛,恒达,恒隆,恒雨,
恒力,恒屹,恒熙,恒锦,恒通,恒伟,恒辉,
恒五行属水,有永恒之意,非常的吉祥,完美。事业永恒,爱情永恒,婚姻永恒,有我们太多的期盼。所以,大家都很喜欢用这字取名字,这个字的寓意完美,用这个字起名字,注定人生也是足够的完美。
我们深圳四方源取名馆,专业为宝宝起名字,取名字,取名改名字,专业的人,做专业起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