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凤凰嘴渡口(凤凰嘴)

凤凰嘴渡口(凤凰嘴)

记者Vlog丨湘江上游的这场血战,87年后仍被人铭记

来源:人民网

凤凰嘴渡口旁,湘江静静流淌。人民网 吴明江摄

“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

静静流淌的湘江,无声地述说着87年前那场事关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湘江战役。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数万红军将士,以血肉之躯,突破敌军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掩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大部渡过湘江,保存了中国革命的火种。经此一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序厅内的群像雕塑。全州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

油画《陈树湘》。人民网 吴明江摄

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纪念园。人民网 吴明江摄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纪念园、湘桂古道、界首红军堂、华江红军标语楼……让我们随着镜头,沿着湘江战役的遗迹,一起探寻“中国革命成功的奥秘”。

记者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内认真观看展品。人民网 吴明江摄

记者:何洁琼

制作:吴明江、严立政

部分素材来源:全州县融媒体中心、纪录片《红色传奇》《从胜利走向胜利》

鸣谢: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桂林市委宣传部、全州县委宣传部、灌阳县委宣传部、兴安县委宣传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汉文帝霸陵落定江村大墓 为何史料记载在凤凰嘴?专家解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14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线上会议,会上公布了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其实在此之前,霸陵在历史上就有着相关的记载,在江村大墓以北两公里有个叫凤凰嘴的地方,自元代以来那里被认为是霸陵的所在地。如今霸陵另有他处,那凤凰嘴又会是什么地方?历史上的谬误究竟从何而来呢?

史料记载,公元前157年6月,汉文帝刘恒在长安城未央宫病逝,群臣遵其遗诏,将文帝葬于霸陵,不起封土。此后,不少史书中都有对于霸陵的记载,但是具体位置并不明确。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马永赢:郦道元写《水经注》的时候,人家当时曾经明确讲汉文帝陵在白鹿原上。然后没有提具体的地址。白鹿原这个地望太大了,整个范围从蓝田一直到浐河边上,30多公里。

直到元代,学者骆天骧在其编撰的《类编长安志》中记述,“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这是考古专家目前能查到关于霸陵具体位置最早的记录。

这里就是位于西安白鹿原的凤凰嘴,金字塔的外形与其他帝王陵墓的封土十分相似。在山下的樱桃园里,矗立着数座明清以来所立的石碑。20世纪上半叶,多名中外学者先后到凤凰嘴考察,都认定凤凰嘴就是霸陵,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数次考古调查,也得出同样结论。但是如今的考古发现却证实:江村大墓才是真正的霸陵,那么,凤凰嘴就成了一个谜团。

考古学家 焦南峰:如果说江村大墓是灞陵,那凤凰嘴是什么? 因为凤凰嘴前面立的碑子,文献上记载,那就证明那个地方可能也有陵墓,如果那个地方有个陵墓的话,和上面(江村大墓)的关系就不好说了。

其实在2011年,在国家文物局大遗址考古工作中,陕西省和西安市的考古专家就对凤凰嘴展开了调查勘探。然而,经过一个多月的勘探,工作人员在凤凰嘴没有发现人工开凿过的痕迹。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朱晨露:比方说我们所见汉陵的这种填土中的五花土,还有相关的夯土,或者说哪怕有建筑材料,都没有发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马永赢:当时就觉得很奇怪了。是不是我们的工作做得有点粗,是不是漏了,就是这样的考虑。

紧接着,工作人员又进行了第二次考古勘探,耗费了近半年的时间,仍然一无所获。考古专家随后又请来了陕西的一家地矿企业,通过地磁雷达、高密度电阻法、测氡法等现代化的手段对凤凰嘴进行勘测。然而,所有的勘测结果都显示,这个千百年来被认为是帝王陵墓的地方,竟然没有发现任何古墓的痕迹。

考古学家 焦南峰:我当时就觉得这个事情,实际上心里边觉得这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上面有江村大墓了,这个地方有的这个就是多的。

既然没有发现古墓,那么“凤凰嘴”为何会在历史上被认定为汉文帝霸陵呢?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朱晨露:我们之前也从文献里面找出一些相关的线索,因为我们知道《类编长安志》它这本书,实际上是元代的骆天骧去编撰的去写的。它既然类编,我们找更早的文献看怎么说。我们发现在北宋的时候去写《长安志》,写的是文帝灞陵葬在白鹿原上,北宋人编撰的《长安志》图里面没有提到凤凰嘴三个字。

也就是说,根据目前的研究,“凤凰嘴”是霸陵这一观点最早应该是由元代学者骆天骧提出。至于作者当时为何持有此观点,今天我们已无法考证,不过专家推测,后世的学者很可能是受到史书中关于霸陵“因山为藏、不复起坟”记述的影响,从而将霸陵与唐代帝陵的外观相比较,做出凤凰嘴是霸陵的结论。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马永赢:因为唐代的所谓的“因山为陵”,像昭陵、乾陵都是找一个非常俊秀的小山峰,他们可能是想象着是汉代汉文帝的“因山为陵”,可能跟唐代差不多。所以他在(白鹿原)附近必须要找一个俊秀的小山峰,刚好凤凰嘴这一块,如果从灞河位置往上看的话,确实也是气势俊秀,看着很像那么回事。

凤凰衔书台

相传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仓颉想办法,造字。于是,仓颉就在当时的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来,专心致志地造起字来。

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说来凑巧,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之时,只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仓颉面前,仓颉拾起来,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辨认不出是什么野兽的蹄印,就问正巧走来的一个猎人。猎人看了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兽类的蹄印不一样,别的野兽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

 仓颉听了猎人的话很受启发。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象,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从此,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征,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字来。

 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仓颉造的字也就多了。仓颉把他造的这些象形字献给黄帝,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九州酋长,让仓颉把造的这些字传授给他们,于是,这些象形字便开始应用起来。为了纪念仓颉造字之功,后人把仓颉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衔书台”,宋朝时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取名“凤台寺”。

其实,这只是古人对仓颉的一种盲目崇拜,又经历代文人和史学家炒作,仓颉便成了中国文字发明的始祖。实际上中国的文字史早在仓颉以前数千年就已经诞生了。在遥远的上古原始社会时代人类一步步从“堆石记事”、“结绳记事”、发展到“符号文字”。远古符号文字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约五千余年,远古早期的文化记录基本上都是用符号文字记录下来的。

 仓颉的功绩就在于,他广泛搜集民间的图画文字加以整理,创造了有系统的象形文字。史书上说:“仓帝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大桥镇区地名迹址考略(扬州江都大桥镇)

大桥镇的古街、旧巷、老村庄是镇民世代聚居的地方,其地名迹址的变更或消失,都是历史兴衰沧桑的印记。

白沙。原是东海岸边白沙滩涂,历经土著移民围垦开荒、繁衍生息,终形成村落,称之“白沙”。

永济桥

大桥山寨。隋唐时始称“村寨”,宋时称“山寨”并改为“镇”,明初时一度称“市”(见清嘉庆《维扬志·公署志》)。

玉带河与带水。明永乐年间平江伯陈瑄开凿白塔河水道,其时河流环绕大桥镇周围,经三江营出口至长江,形如带状,人称“玉带河”,又名“带水”,称大桥为“带桥”。

大桥。清康熙年间地人贤士朱江独资建永济桥,横跨玉带河两岸,贯通东西街,至此大桥才有名副其实的大桥,亦是大桥镇的地标。民国初称“大桥”市,民国十八年(1929)撤市称镇,区域划分为“大桥”、“青龙”、“仁寿”三镇,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解放。今为当地社区名。

白塔河

曲巷。大桥镇东街一弯曲小巷。该巷狭窄多弯,其宽度仅容一人步行,对面来人须侧身通过。小巷蜿蜒于民宅墙院之间,故名。

七姓庄(现为新塘村七姓组)。因姚、魏、李、张、顾、褚、徐七姓住户居于此而名。

青龙桥。传说古代曾有青龙游至此,亦说此为青龙地(旧有“青龙”、“白虎”之说),故名。

花土地庙。位于大桥镇南后街四岔路口(现为团结街中段)。该庙建筑较为考究,庙外围砌了花花墙,对街两面墙上彩绘了《二十四孝图》,每年七月大桥镇盂兰会在此举行。该土地庙不同于一般土地庙,故冠之以“花”。解放后,街道拓宽,花土地庙被拆除。

水巷。大桥北后街通河边之巷(现为菜市街)。该巷西端为大桥河码头,人们常年肩挑手提饮用水都经此巷,挑水向东者亦经此巷,巷内地面终日潮湿,遂名“水巷”。现今有了自来水,取水不必肩挑手提,该巷已不复往日水迹斑斑,然群众仍习惯称此为“水巷”。

乌龟洲。位于大桥镇南郊(今童兴村赵庄组土地),关于其来历的传说有二:

一、此处地形酷似乌龟,故名“乌龟洲”。

二、此地由江南田氏购买,造墓于此,并建墓道坊一座。每年该户来此祭祖时,都装运一船江南乌龟洲的乌土撒在该地,藉以怀念祖先,不忘故土。长年累月,乌土愈积愈多,该处土壤也因此得到较大的改良。由于是从乌龟洲运来的乌土,故此地取名“乌龟洲”,现已为村民住宅区。

南坝口。现为童兴村赵庄组土地。相传玉带河流经此处,在这里筑坝一道,便利路人行走,故名“南坝口”。

塌扒街。在大桥镇条石大街东尽头,有一南北向横街,与东西向的条石大街连成“T”字形,像农具塌扒,于是这“T”字形的一条横街就名“塌扒街”。

条石街

凤凰嘴。大桥镇西郊,有一片荒冢,为“娃娃地”(系埋葬婴儿及夭亡青少年之坟地,故名)和高姚坟(娃娃地北端的两座高坟,葬有高、姚二姓死者,故名)。人立高姚坟远望,只见娃娃地荒冢累累,犹如凤凰两翅的斑斑翎毛;在娃娃地南端有一道长沟直通大桥,镇西街有一河塘,长沟象凤凰的长颈,河塘似凤凰嘴,因此这一带以“凤凰嘴”得名。

顾家墩。位于大桥镇南郊,在全镇地势最高,像一丘土山。相传是顾图河的衣冠冢及顾氏族中人坟地,但并非人工所挑。顾图河殁后,族中人葬其衣冠于顾家墩,事毕归去时风雨大作,雷电交加,顷刻间顾之衣冠冢的封土渐渐增高。当族中人刚刚回首观望,坟头封土立刻停止了增高,成一土墩,故名“顾家墩”。解放后挖丘取土,顾家墩已整治为良田。

大东洋。现为马场村六、七组。传说古代此地原系海滨,往东远眺,一片海洋,因此后人将此处取名为“大东洋”。

卞家岔。以卞姓为主的村庄,因村内岔河较多,旧有“三岔九龙口”之说,于是“卞家岔”因之得名。

马场。宋建炎四年(1130),岳飞任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是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岳飞亲率所部与南犯之金兵激战于大桥嘶马、口岸一带,金兵溃败。后人将为了纪念岳飞的功绩,将岳家军泊船、系马、埋锅造饭之地分别取名为“船窝”、“马场”(今大桥镇马场村)、“烟囱口”(今已坍入江中)。另大桥镇旧时还有“大洗马沟”、“小洗马沟”(今七姓村南),相传即为岳家军的饮马地和烽火台。

大刀沟。位于马场、顾塘交界处。传说三国时关羽曾策马经过此地,风驰电掣之间,他的青龙偃月刀失手划过地面,留下一道沟,乡人称之为“大刀沟”。

三义村。旧时总称为“卞家岔”,是由孙义、卞义、戴义三个自然村组成。据传,民国三十一年(1942)该三庄联合在卞家岔做风土祭,三庄主祭人为卞林义、孙其义、戴德义,每人姓名最后一个字都是“义”,恰好象征刘、关、张桃园结义,故后人即指三庄为“三义村”。

新建永济桥

童兴村。以童家巷、兴隆庄各取首字取名。

蔡兴村。以蔡家巷、兴庄各取首字取名。

新庄。清朝时大桥有东新庄、西新庄,该庄为东新庄,后即称为“新庄”。

(朱绍明 程自祥 朱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