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特别信“运气”?
买彩票,更像是一种解压的手段。两块钱最大的价值,是可以买到一段“幻想自己中奖后生活”的美好时光。
过年的时候,大家常把吉祥话挂在嘴边,就是求个好彩头。年夜饭也会备上几种有美好寓意的菜,代表“年年有余”“步步高升”等。
很多年轻人除了新年求开运,日常也会在微博朋友圈转发各种“锦鲤”,对星座、塔罗牌深入研究,简直成了“玄学专家”。这届年轻人,为什么这么热衷求“运气”?
打麻将,好手气不如好脑筋
打麻将似乎有些难登大雅之堂。1998 年6 月18 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麻将作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一众麻友可算是扬眉吐气了。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麻将同围棋和象棋一样, 都有着传统文化的印记。麻将文化已经作为一种“中国智造”广泛流行于亚洲文化圈。
近代麻将来自于“钱庄文化”,并不是用来赌钱的,而是有“钱庄用语”的意味。比如筒子、索子、万、中、白,本身就是古代货币的概念。万很好理解,是“钱财万贯”;索是串钱的绳索;筒则是铜钱;“中”是借钱需要找的担保中间人;“白”则是空白的借据。
随着时代的发展,麻将文化突破了钱庄行业文化,变得更加喜庆、充满祝福。“发”当然是发财,“中”则是中状元,“白”代表着清白做人,特别符合大家拜年说的吉祥话。打麻将能代表美好祝福,自然成为喜闻乐见的群众娱乐项目。
搓麻将不仅在国内火爆,在国外也火爆,许多海外华人反向海淘“麻将机”。据天猫淘宝海外数据显示,2022 年春节前,“麻将机”就入选了“海外消费者最爱的十大年货”。
据百度搜索指数显示,2022 年春节期间,搜索“麻将”的总人群中,20~29 岁人群最多,占到近四成。
虽然大家总将输赢归结为自己的“手气”,但其实打麻将更看重技巧和脑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曾经在围棋界的人机大战中战胜国际顶尖高手,却没有在麻将界进行研发对战。有学者曾撰文表示,这是因为面对棋盘,电脑和其人类对手看到的是完全一样的信息,信息是对称的。而打麻将的每个玩家只能看到自己一方的信息,必须通过对手的行为去推算他的底牌,计算起来更加困难。因此,牌桌上总是会出现麻将老手输给不按常理出牌的新手的情况,这还真不是新手“手气好”。
买彩票,属于概率和数学问题
我国发行彩票的历史,始于1987 年国家批准发行“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这也是彩票的前身,1994 年更名为“中国福利彩票”,发行宗旨一直是为社会募集公益金。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买彩票= 做慈善,顺便给自己一份“暴富”的希望。那么中彩票,是运气吗?其实比起麻将,彩票更接近“运气”,中奖虽然是随机事件, 但可以通过概率统计学来研究和探讨其规律。
不少专业数学论文就深刻探讨了这个问题,比如重复数字奖号的概率分析、连续数字奖号的概率分析、由大数定理来预测中奖号码的备选数字范围等等,力求利用这些规律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统计预测,从而提高中奖概率。
因此,有人为了提高中奖概率,花费大量金钱购买所有的彩票号码,虽然这样做可以保证100% 中奖, 但同时花费也相当大,并且所中奖金大概率远小于购买彩票所花的金钱数量,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求运气,其实是给自己的生活打气
彩票没有一个必中的方法,那为什么年轻人还热衷买彩票呢?
年轻人买彩票的动机五花八门。出门踩了狗屎,说明今天运气不错,可以买一张彩票;看上了一套可爱的玩偶服,似乎可以穿着它去蒙面领奖,不如去买一张彩票;突然被人搭讪,更像是遇见骗子而不是真爱,这个概率可以去买彩票了……
买彩票,更像是一种解压的手段,两块钱最大的价值,是可以买到一段“幻想自己中奖后生活”的美好时光。
同样,那些热衷去寺庙“抢头香”、周末拜佛的年轻人,与其说是对菩萨许愿,不如说是对菩萨倾诉自己的焦虑,愿望成真与否不重要,主要是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年轻人求运气、讲迷信,更像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自我排遣,会在无助的时候寄希望于玄学,但到了关键时刻,还是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从科学角度去认识“运气”,信其好,不信其坏,或许是当代年轻人与众不同的“玄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