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6月15是什么星座呀(615是什么星座)

6月15是什么星座呀(615是什么星座)

原解放军高炮66师615团的历史往事和老兵们的今天

<历史笔记>

在阅读此文前,诚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阅读,以及关注更多的内容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支持!

向原解放军高炮66师615团老兵们致敬!

前情概要

2023年4月14日和15两日,原解放军高炮66师615团修理所有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湖北等地的27位战友及携5位家属,在江苏淮安组织参加了新一届战友联谊会,战友会在淮安天时晋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

这批战友们是原解放军高炮66师615团修理所先后服役的老兵们,他们在部队时都是具有十八武艺的能工巧匠,他们是现代意义上的战勤保障部队。

修枪修炮、修雷达仪器、修汽车是他们的军人职责,车钳电刨及电焊是他们的拿手绝活,制识图纸、微机编程同样得心应手,他们对高炮部队的战斗力保障,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建了不平凡的功绩,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们!

追根溯源

我曾想,如此重要的战友聚会,那。是举办一次就少一次,因为,战友们的年纪也都在急匆匆地奔向远方,可谓是岁月不饶人,已是近黄昏…

在感叹之余,我虽身处激情四射的聚会场景中,但已深深地陷入沉思之中,应该腾出时间为这批老兵们做点什么更有意义的事,而且能够永续传承…

于是乎决心已下,决定写些高炮66师615团的前史、后史,充分依靠互联网的强大信息功能,在获取多渠道信息后,加以消化、加以逻辑构思,加以史实印证,最终梳理成文,并且采用往事与今昔交错的文章格式,加以叙述…

同时,又将充分收集整理淮安战友会的素材,将1985年军改后,至今已经跨越38年的这批老兵们,在江苏淮安的聚会场景,加以真实记载,将他们所到之处,无不散发着“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的身形体态、言谈举止、精神风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地呈现出来!

第一篇章 战友真情聚

联谊大会

淮安战友会牵头负责人王伏虎老兵

吴礼刚老所长,风范不减当年,他是战友们的好领导

吴礼刚老所长致热情洋溢的欢迎词:

今天,我们首先要欢迎各位参加战友会的军嫂们,其次要欢迎我们修理所的各位老兵们!

我们修理所到现在已经举办了四次战友会,为什么大家热情那么高,因为我们是一支具有战友情结的老兵队伍…

历史回望(1)

原解放军高炮66师615团的历史往事(之一)

老兵风采

身板挺立,身形相贴,这就是信任,这就是老兵

战友会最为忙碌之时就是欢迎晚宴之际,此时此刻“拉帮结伙”已然成为常态,大家忙忙碌碌的在寻找合影之伙伴,同班的老战友、同寝室的老室友、同户籍的老乡、同年入伍的老兵,理由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占据T台各显神通,老兵们风采依旧

神态自若,亲密无间,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老兵不仅有手艺,而且还有文艺天赋

历史回望(2)

原解放军高炮66师615团的历史往事(之二)

举杯推盏

老兵们的风采,在酒桌上淋漓尽致表现出来。老兵们大口品尝着淮安特色佳肴,伴随着中烈度白酒的推波助澜,充分点燃了激情的氛围,只见老兵们推杯换盏,只听各桌敬酒声不绝于耳,只见脸红脖红的酒像比比皆是,也时见低头细语般的密谈,话不投机半句多…

举杯推盏,这就是战友会的风范,这也是战友会的常态,热血男儿的阳刚之气依然是那样充沛,虽然夕阳依然是那样美丽而充满遐想,但黄昏已在眼前!

第二篇章 淮安美丽游

历史厚重

淮安市古称淮阴等,江苏省辖地级市,地处江淮平原东部,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

淮安有2200多年建城史。曾是漕运枢杻,盐运要冲,驻有江南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历史上曾与苏州、杭州、扬州、并列运河沿线四大都市。

淮安人杰地灵,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民族英雄关天培、《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

历史回望(3)

原解放军高炮66师615团的历史往事(之三)

淮安府署

“淮安府暑”是现存古代府级官衙建筑,其大堂体量为全国之最,面积超过500平方米。

淮安府署是淮安历史地位的象征和见证,其规模宏大,建筑自成一派,场景构成气派一流。

周恩来同志故居

周恩来同志故居是其12岁以前生活过的地方,清宣统二年(1910年)春,周恩来随伯父离家去东北求学,此后再也没有回过家乡。1979年3月5日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1987平方米。

周恩来纪念馆

周恩来纪念馆,总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70%为水面,整个馆区由纪念性建筑群、纪念岛、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组成。1988年3月开始兴建,1992年1月6日,落成并对外开放。

历史往事(4)

原解放军高炮66师615团的历史往事(之四)

河下古镇

河下古镇,曾名“北辰镇”,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素有“三鼎甲齐全”之称。

沈坤状元故居

沈坤状元故居紧傍古运河畔,由明朝嘉靖年间状元的老宅和寓园两部分组成。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是河下古镇重要的人文景观。

吴承恩故居

吴承恩故居,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世界文化名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淮安区河下古镇的打铜巷巷尾。故居为古朴典雅的青砖小院,内有书房等建筑。

总督漕运部院

总督漕运部院遗址是明、清两代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漕运总督的官署建筑群,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布局严谨。

镇淮楼

镇淮楼是古城淮安的象征性建筑,当地人俗称鼓楼。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800多年历史,镇淮楼为砖木结构城楼式单体建筑物,全楼通高18.5米,东西长36米,南北宽26米,造型优美,敦厚坚实。

历史往事(5)

原解放军高炮66师615团历史往事(之五)

勺湖园,浓妆淡抹总相宜

勺湖园在古运河畔,因水面弯曲如勺面得名,历来为淮上名湖,两晋后湖中湖畔多筑庵观寺院,旧有勺湖十景。

勺湖园是淮安的历史文化景点,碧水、长桥、画舫、亭阁、碑园、相映成辉,更有文通宝塔耸立湖畔,塔影、波光、鸟语给勺湖园平添了几多文化的品位。

萧湖园,美丽夜色多么美

萧湖园,又名珠湖,位于淮安楚州古城北,运河堤东侧。该处以水见长,是淮上胜地。湖畔有曲江楼、莲花街、古枚亭和漂母祠等多处建筑。

后记

金华老兵谢平健、郝志宏各携爱人徐小冬、徐小香(姐妹俩),在圆满完成615团修理所淮安战友会的前提下,充分利用4月15日夜间和4月16日上午的时间,又先后游览了:淮安古城墙遗址、萧湖园、勺湖园、中国漕运博物馆、镇淮楼等景点。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淮安是座美丽的城市,在宽广无垠的江淮平原上,积存了厚重丰富的人文景观,伟人名人举国仰望,历史遗存价值连城,凡此种种收获颇丰,值!千万个值!不枉此次淮安行[比心]

更重要的收获在于见到了615团修理所的老兵们,他们的豪爽、他们的正值、他们的谦虚,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中国一代老兵的精神风貌,他们是我们的骄傲,他们是我们的荣光,他们是值得载入史册的老兵们!

最后,向原解放军高炮66师615团修理所,淮安籍老兵:王伏虎、路利春、吴树林致敬!

最为诚挚的感谢您们,您们为淮安战友会的顺利举办和圆满收官,奉献了智慧,淘尽了资源,费尽了口舌,累酸了腰板,因而换取到我们参会人员似如回到家,见到亲人般的温馨,心里始终是暖洋洋的,我们将永远铭记“淮安行”!

说明:本文章中的人物姓名如有疏漏之处,敬请见谅!

向新写意中国风——人文经济视野下的黄山观察

黄山是一座山,更是一座城。

展开地图,黄山市形如一枚枫叶嵌在安徽省最南端;翻开古徽州历史,黄山市魂系徽文化千年。作为古徽州的主要组成,黄山根深于徽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枝繁叶茂,在包容与开放中挥洒中国风与国际范。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黄山循古而来、向新而去,徽派古建、徽墨歙砚、砖雕木刻、制茶技艺,走进乡村田野会客厅,走入国际会客厅,打开人们的文化情感通道。徽风皖韵的人文经济在这里与时代融合、以创意表达、向世界呈现。

视频加载中...

徽派国际会客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初秋黄山,细雨霏霏,山霭苍苍。一场中外时尚发布会在黄山脚下举行。模特们身着中外设计师打造的时装,将“自然”“国风”“创新”主题在大美黄山碰撞、盛放。

9月15日,一场国际时装流行趋势发布会在安徽黄山风景区南大门举行。新华社发(樊成柱 摄)

这是一场山水人文的展示,亦是一次国际美学的对话。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法籍立裁专家玛蒂尔德说:“黄山变幻万千的云海和独特的徽派建筑,让我印象太深刻了!我的服装设计用了很多黄山元素。”

中国风,国际范,在徽派风格的国际会客厅黄山融为一体。

3月22日,游客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古村欣赏雨后春景。新华社发(施亚磊 摄)

由春及冬,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去年在黄山市屯溪区举行,从去年3月的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等70余场外交活动,到去年12月的中国政府与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1+6”圆桌对话会。

由人文至经济,一系列国际对话合作今年陆续在黄山展开。年初,中国、印度和斯里兰卡三国在祁门县开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的首次“对话”。仲夏,2023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黄山)论坛在此举行,约500名中外嘉宾共商RCEP合作新机遇。

为什么是黄山?

黄山市委书记凌云说,壮美河山、独特厚重的人文内涵,是跨越地域民族的人类共通语言,更是追溯文明、读懂中国的重要密码。

创意黄山,大美徽州,迎客天下,和合共进。

论“山”,它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项桂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著称。

述“文”,它是徽文化发祥地,涵盖经史哲医科艺等,孕育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雕刻等,文明星空璀璨。

如果宛若仙境的山水、独具魅力的人文呈现黄山的世界,那么自信中的包容、自立中的开放构筑世界的黄山。

这是4月1日拍摄的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新华社发(樊成柱 摄)

站在屯溪区东郊的南溪南村村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诗意扑面而来。在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徽州村落,新添了一张国际化名片:卓文的小食堂。

这是9月20日拍摄的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南溪南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潘成 摄)

臭鳜鱼披萨、枇杷酱……虽是西式餐厅,风格简洁,飘散的却是满满徽州味。美国小伙、黄山女婿卓文是餐厅创办者,说着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臭鳜鱼披萨,是卓文将徽州和西方美食融合后独树一帜的创造。2021年,在黄山安家不久的卓文就在抖音平台上发布自己做菜的视频。

9月12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南溪南村“卓文的小食堂”,美国人卓文展示制作的披萨。新华社发(樊成柱 摄)

“在南溪南村开店,是因为向往徽州田园生活,没想到生意这么火,每天披萨供不应求。”卓文说。隔壁开店的当地人老吴,和卓文是“铁哥们”。

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原始古村坤沙村的三山两谷之间,有一处顺地理位置而取名的民宿“居田谷”,粉墙黛瓦的建筑融于周边山林田野中。

类似这样农文旅结合的乡村会客厅,在黄山有近3000处,在田野乡村中向世界展示中国风。打造“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这是安徽省对黄山的最新定位。

黄山市已摸排梳理“大黄山”建设项目210多个、总投资近2000亿元,东黄山高端度假酒店群、市域旅游铁路T1线、新安江百里大画廊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从传统自然到现代人文,从物种多样性到文化多元性,从乡村会客厅到国际会客厅,黄山在世界聚光灯下绽放中国风、国际范。

活化文化遗产:是历史的也是时尚的

吸引全球游客纷至沓来的,不仅是自然景观,还有黄山既传统又时尚的文化瑰宝。

5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拥有310个中国传统村落、8000处历史文化遗存、百万件徽州文书……黄山积极推动名录遗产与数字结伴、同创意碰撞,让更多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一条鱼”来讲故事。

每年正月十五前后,黄山市歙县溪头镇汪满田这座静谧的古村都会被鱼灯点亮。从制作鱼灯到嬉灯排练,全村老幼倾尽全力,演绎出大山深处的浪漫,也点燃起全球游客的热情。

2月3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人们嬉鱼灯。新华社发(樊成柱 摄)

这是一座以鱼灯为魂的村庄。汪满田嬉鱼灯始于明初,相传这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与火有关,村里过去木屋居多,常有火灾发生,鱼生于水,水能灭火,于是衍生出祭鱼克火的嬉鱼灯民俗,在600年时光中传承光大。

今年春节期间,汪满田村鱼灯巡游四晚,18000多名外地乃至外国游客赶来感受浓浓嬉灯年味。其间,农户制作的小鱼灯线上线下销售1000余只,销售额35万余元。

汪满田鱼灯已非“春节限定”。在黄山市文创产品展示商店、街头商铺甚至在咖啡厅,都能看到“游弋”的鱼灯,相关文创产品在线上线下热销。

历久弥新的,还有徽州书房里走出的历史文化遗产——墨与砚。

落纸如漆、经久不褪。以松烟、桐油烟、漆烟和胶等主要原料制成的徽墨,已不仅仅是静置案头的书写工具,更是文化传播的载体。

在歙县县城,坐落着乾隆年代老字号胡开文墨庄的余脉——老胡开文墨厂。一间间房门内,炼烟、和料、制墨、晾墨、打磨、描金等11道古法制墨工序各有讲究。

南唐时,制墨在徽州生根发芽。如今,老胡开文墨厂探索将年轻人喜爱的国潮元素融入徽墨产品中。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周健每天准时打开直播镜头,介绍徽墨歙砚。

“忠于古法,行于创新”,这是老胡开文墨厂的经营之道,更是黄山众多文化瑰宝传承发展的共同路径。

墨香浸润,茶香添韵。2022年11月,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子项,产自黄山的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月29日,在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昶(中)向外国客商介绍祁门红茶。新华社发(施亚磊 摄)

人工智能、大数据正在将传承千年的制茶匠心以科技的方式记忆、传扬。

在黄山市高新区的小罐茶“超级工厂”,繁忙的生产线上几乎看不到工人。工厂厂长李伟民介绍,生产线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将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等制茶非遗传承人的手工技艺复制到设备中。非遗传承人的制茶经验,比如杀青温度、时间、揉捻压力、发酵条件、焙火等,经过上万次的计算分析,设置为工艺参数,非遗技艺探索出标准化、规模化。

这是4月20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拍摄的小罐茶“超级工厂”。新华社发(樊成柱 摄)

不仅如此,这家企业还研发出智能泡茶机,根据不同茶类精准设置茶水比、冲泡温度、出汤时长等,让“茶小白”也能体会茶艺中的文化。

没有传承,城市将失去灵魂;裹步传统,城市将凝滞不前。“创新是最好的文化传承。”李伟民说。

截至今年8月底,黄山市与旅游相关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52%,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位居安徽省第二,对GDP增长贡献超过68%。

一花一叶一味:是文化的也是经济的

在黄山,文化与经济从来相伴相成。

从阡陌街巷到山水之间,黄山擅长用文化找到共富“密码”。

地处新安江上游南岸沟谷的歙县卖花渔村,因村庄形似鱼而得名。这个始于唐代的村落只卖花不打鱼,世代以种植盆景花卉为业,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漫步村中,只见罗汉松仿若一株株微缩版“迎客松”,游龙梅如蛟龙腾云般姿态万千,家家庭院摆满匠心独运的大小盆景。

徽派盆景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洪定勇介绍,村里老中青三代盆景技术队伍越来越壮大,年轻人学习了现代园林设计知识后,将其融入到盆景的创新性设计中。

近年来,得益于进村道路拓宽、旅游步道建设等一系列改造提升举措及政策支持,卖花渔村在家做起了全球生意。

“人在养花,花在养人。”卖花渔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徐玉龙说。今年一季度,卖花渔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70万元,外来游客16万人次。

黄山市农村居民收入居安徽前列。今年上半年,黄山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67,城乡收入差进一步缩小。

提起八大菜系里的徽菜,必须说到臭鳜鱼。

因徽商走南闯北而诞生的臭鳜鱼,几百年前被盛装在木桶里、泡在淡盐水中沿江运输,如今形成了从加工到烹饪的地方及团体标准,进入现代化生产线,顺着电商平台,“游”向东南亚、欧美、日韩等地。

在黄山皖新徽三食品供应链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对鳜鱼进行预处理、腌制发酵、包装和发货。2023年,这里预计产出臭鳜鱼500多万斤,总产值2亿多元。

这是6月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一家食品公司内拍摄的臭鳜鱼加工制作生产线。新华社发(樊成柱 摄)

“家族五代人,用一百年做一条鱼。”徽三臭鳜鱼第五代传承人吴永学说。

一百年间,臭鳜鱼从地域美食发展成为年产值近40亿元、年加工量超5万吨的大产业,全市现有臭鳜鱼加工企业1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0家,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企业30余家,带动就业3万余人。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人间烟火,到琴棋书画诗酒茶的精神享受,一片小小的树叶散发的是文化魅力,也是文化与产业的融合体。

中国十大名茶中,黄山占三席。如今,黄山除了产出鲜茶,还延伸出冻干茶粉、花茶配制、化妆品等茶叶深加工产品,全年综合产值达230亿元,茶农年人均收入1.2万元。仅小罐茶“超级工厂”合作茶农就有2000余户近万人,带动年人均增收2000元。

来黄山,看的是景,感受的是文化。

黄山的夜晚,尽显“文艺范”“时尚范”。屯溪老街、河街、黎阳三条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完美串联独具徽州气质的夜经济,河街“昱”见音乐会,黎阳古戏台唱响,新安江畔大型水幕激光秀,演绎出大气磅礴中浪漫与激情的黄山魅影。

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黄山市共接待游客822.6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20.6%。今年前三季度,黄山市接待游客超6293万人次,同比增长73.8%,较2019年增长9.2%,旅游总收入575.96亿元,同比增长69.2%,较2019年增长10.9%。

5月18日,游客在安徽黄山风景区玉屏景区游览。新华社发(樊成柱 摄)

行走黄山,不仅感受徽州,更可品读中国。传统与时尚、中国风与国际范的融合,让黄山韵味无穷。这魅力,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的相携共进。

文字记者:刘菁、陈尚营、何曦悦

视频记者:郭晨

海报设计:王雅迪

编辑:杜宇、王诺、侯帮兴、郭洁宇

统筹:郜新鑫、曹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