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和水有关的名字男孩(和水有关的名字)

和水有关的名字男孩(和水有关的名字)

汉语中你不知道的蒙古语借词

(原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大清”这一国号并非来自汉语,也不是满语固有词,可能是满语中的一个蒙古语借词,即“代青”(daicing)。因此,大清国的意思应为“上国”(“至高无上之国”),或“善战之国”。

[关键词] 大清 代青 国号

众所周知,满族及其先世曾建立过三个著名的国家政权:渤海国、大金国和大清国。关于渤海国和大金国的国号来源,史有记载,结论确凿,无可置疑。渤海国原称震国。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大祚荣自立为震国王,震国王之名源自其父乞乞仲象拒受的唐朝所封的“震国公”。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大祚荣接受唐封渤海郡王等号,从此去靺鞨之号,专称渤海。[1] 关于大金国号来源,阿骨打(aguda)在辽天庆五年(1115年)正月即皇帝位时对群臣说:“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2] (P26) 大金之“金”乃女真语aisin的意译。而对于大清国号的来源及含义,《满文老档》、《满洲实录》、《清太宗实录》等官书均未作任何记载,只是后人有种种猜测而已。

一、大清的词源:蒙古语daicing

关于大清国的“大清”的诸种猜测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有的人从文义上释“清”为“扫清廓清”之义[3];(二)有的说,清,青也。青为北方信奉萨满教诸族所崇尚,满洲(指满族)也是笃信萨满的,故取“清”为号。[3](三)有人认为,明朝为火德,清为水德,以水尅火,故名。[4](P694) (四)金梁则认为:“‘清’与‘金’为一音之转,这两个汉字在写法上虽异,而在满语里发音却无差别。”[5](P267)(五)金启孮认为:“‘清’应是‘明’的同义词,有与‘明’比美之意。从太宗改元‘崇德’,可为旁证;‘崇德’与‘崇祯’亦有比美之意,此必出于汉大臣之谋划,非出于满洲语文之音近也。”[6](P13) 这些观点基本上是从汉语角度来解释的,又多把“大清”转换为“清”再予以分析的。既然清朝官书没有记载“大清”之事,说明它不是文馆的巴克什、举人们承拟的,因为他们的建议一般记录在册。我认为,“大清”国号实源自满语中的蒙古语借词“代青”(daicing),其蒙古语的正式写法应为daicin。我的根据如下:

第一,“大清”与“代青”的写法、发音相同。

“大清”的满文为daicing,不写作dacing;读为“代青”,不读“大青”。“大清”之“大”字应读为“大”的古音,如大夫、大王之“大”字读法。“代青”在蒙古文中写daicin,又作daicing,该词借入满文中,与“大清”的无圈点满文的写法相同;变为加圈点满文后,则与“大清”的有圈点满文写法相同。另外,大元(daiyuwan)与大明(daiming),二者虽有时亦连写,但依历史资料,皆为汉语合成词,为偏正词组,并不是固定的单纯词,简称为“元”、“明”以后,仍然有意义。而“大清”则不同了,其满文为连写(daicing),而不是分开书写的,即如dai cing,也不是da cing。这表明 “大清”不是由独立的“大”字和 “清”字组成的汉语合成词,而是一个音译而来的外来词。故“大清”源自汉语的可能性是可以排除的。

第二,“代青”是后金国女真贵族非常熟识的一个蒙古语词,并用于贵族赐号之中,而多尔衮的赐号中“代青”的消失,正是移作国号的一个最有利的证据。

自元朝经营东北以后,东北女真人开始了蒙古化,做元朝土官,用蒙古语起名字,史见不绝。努尔哈赤(nurhaci)、皇太极(hong taiji)也非常熟悉和亲近蒙古语言文化。明末后金之时,努尔哈赤、舒尔哈齐(šurhaci)就与蒙古通婚。自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部联军败于癸巳大战后,蒙古科尔沁部明安贝勒等与努尔哈赤“结盟修好”,壬子年(1612年)和乙卯年(1615年)努尔哈赤分别娶明安贝勒之女和宾图王孔果尔之女为侧福晋,开始满蒙联姻。皇太极遵循父汗努尔哈赤的遗愿,继续加强满蒙军事联盟,满蒙上层贵族间的婚姻关系进一步扩展,不但皇太极多娶蒙古女子为妻室,其兄弟子侄等王公贝勒也多纳蒙古女子为王妃。还有不少皇室格格远嫁蒙古草原。皇太极的中宫孝端文皇后(哲哲)、庄妃(后称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宸妃(海兰珠)都是蒙古科尔沁人,博尔济吉特氏,他的西宫大福晋、贵妃(娜木钟)为阿巴该部人,博尔济吉特氏,东宫侧福晋、淑妃(璪)为阿巴该部人,巴特玛氏。后来他与孝庄文皇后所生的儿子福临(fulin)当了皇帝(顺治帝),又娶科尔沁女子为妻,是为孝惠章皇后。蒙古诸部中,科尔沁人与清朝的关系最为密切。

努尔哈赤的尊号及其设立的政府官职名称,有的就用蒙古语称之。万历十五年(1587年)六月二十四日,努尔哈赤自称sure beile(淑勒贝勒,或译聪睿贝勒)。三十四年十二月,五部喀尔喀蒙古恩格德尔台吉等把kundulen han(昆都仑汗,或译恭敬汗)尊号奉献给努尔哈赤。kundulen这一尊号即为蒙古语。1615年,努尔哈赤为强化国家政权,设置了“理政听讼大臣五员、都堂十员”[7](P9) 都堂,满文作“jargūci”(扎尔固齐)[8](P82),即司法大臣。jargūci 实即蒙古语借词。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赐号为达尔汗巴图鲁(蒙古语,“荣誉的”“勇士”),三弟雅尔哈齐事迹不详,异母弟巴雅喇,赐号为卓里克图(即“果敢”之意,译为“笃义”),另一异母弟穆尔哈齐,赐号为青巴图鲁(即“忠诚的勇士”,译为“诚毅”)。

努尔哈赤还用蒙古语给儿子、外孙起名。皇太极及其兄代善、莽古尔泰等人之名就是蒙古语。舒尔哈齐之女孙带格格与蒙古喀尔喀五部之一巴约特部台吉恩格德尔(enggeder,博尔济吉特氏)所生之子名额尔克代青(erke daicing),此名即是努尔哈赤给起的。天命七年四月初六,孙带格格请伯父努尔哈赤为其子命名,努尔哈赤便给外孙起了“额尔克代青”这个蒙古语名字。[9](P374)

皇太极曾用蒙古语赐予多尔衮、多铎美号。天聪二年(1628年)二月,清太宗征讨蒙古察哈尔之多罗特部,获得胜利,三月戊辰(初七日)还都盛京(今沈阳),于途中举行大宴。太宗说,蒙天眷佑,二幼弟随征异国,俘获凯旋,宜赐以美号。于是赐予多尔衮贝勒“墨里根岱青”(mergen daicing)之号,赐予多铎“厄里克出呼里”(erke cuhur)之号。[1][1][10][11](P881)

努尔哈赤为孙带格格的儿子起的蒙古语名字、皇太极赐给多尔衮的蒙古语美号来看,后金国的两位汗王对蒙古语及代青这一词汇是非常熟悉的。代青(daicing),为蒙古贵族中常见的称号,如与后金结盟和好的喀尔喀五部贝勒中就有奥巴代青(ooba daicing)、莽古尔泰代青(manggultai daicing)[12](P342)、扎鲁特部贝勒巴雅尔图代青(bayartu daicing)[13]。可见,代青既是蒙古族贵族经常使用的贵族称号,也是女真贵族喜欢借用的蒙古语词汇,其用法与蒙古族贵族是一样的。

多尔衮的“墨尔根代青”这一美号,一直使用到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二十三日封亲王为止。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去汗位,即皇帝位,建国号“大清”(不再称金国、满洲国),建元崇德。二十三日,皇太极“论功封子侄”,册封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14](P1440) 和硕睿亲王的满文为hošo i mergen cin wang。至此,多尔衮的原来赐号“墨尔根代青”(mergen daicing)在新爵位中只保留了“墨尔根”(mergen,汉译为“睿”)一词,“代青”一词不见了。从“大清”成立到多尔衮赐号中少了“代青”,前后相距不过12天。这不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这正是破解 “大清”国号来源的关键所在。我认为,“代青”一词不再用于封爵号,除了图简明之外,主要是因为“代青”一词已移做了国号,故不可以再用做爵号来封赐贵族了。

第三,满洲国(后金)改元崇德,易名“大清”,是在得到大元玉玺之后,皇太极此时即皇帝位,意在承继大元之大统,做满蒙汉共主。这从皇太极即皇帝位的时间和过程即可略见一斑。

皇太极即大金国汗时,是由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的推举而来的,其时女真仅大部统一,只有少部分蒙古人归服,明辽东尚未全部纳入版图,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尚未单设,女真人、汉人、蒙古人皆隶于八旗之内,继位的皇太极只能算是女真国汗,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改民族名诸申(女真)为满洲后,成为满洲国汗。其政权地位的改变,是与元玉玺的获得直接相连的。

天聪九年(1635年)二月末,皇太极任命其弟多尔衮和侄儿岳托、萨哈廉、长子豪格为统兵大将,率精骑一万,专程往黄河以西寻找林丹汗之子额哲。三月末,林丹汗的妻子囊囊太后率1500户归降。四月二十日,林丹汗的继承人额哲率1000户归降,并向多尔衮献上历代传国玉玺。据说,此宝自汉代传到元朝,元顺帝退回草原死后,玉玺失落,二百余年后才被发现,复归元裔博硕克图汗,后被林丹汗夺走。皇太极庄严接受这一意外获得的历代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在封建社会是全中国正统皇帝的象征。在皇太极和诸贝勒看来,传国玉玺落入后金之手,意味着“天命”归金,上天已经允许皇太极做天下命世之君了。十二月,诸贝勒、大臣做出了决议,遣弘文院的希福、刚林、秘书院的罗硕、礼部的启心郎祁充额代表他们给皇太极上尊号:“今察哈尔汗之太子及部众悉降,又获历代帝王争夺之玉玺,天助我国之象实可见矣。今请仰体天眷,早定尊号。”皇太极担心诸贝勒“心怀嫉妒”,明言谢绝。诸贝勒大臣反复上奏,皇太极仍不同意。其侄礼部承政萨哈廉看透其心事,便再派上述四位官员向皇太极报告:“请诸贝勒发誓各修其身,汗当受尊号。玉玺既得,各部皆服,此诚天意也。不知天眷,拒受尊号,恐反为天见责也。”皇太极这才表示可以考虑接受尊号,不过还要征求汉官们的意见。齐集而来的汉官鲍承先、宁完我、范文程、罗绣锦、梁正大、齐国儒、杨方兴等也劝说皇太极顺天意,合人心,受尊号,定国政。第二天,诸贝勒都写出了自己的誓词,送太宗审阅,十二月二十八日,代善、阿巴泰、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杜度、岳托、豪格诸贝勒都先后宣读了修改后的誓词(萨哈廉因病免誓),然后举火烧毁。恰逢此时赶到盛京的外藩漠南蒙古诸贝勒,也要求皇太极上尊号,于是满蒙诸贝勒联合恳求皇太极即皇帝位。皇太极认为,朝鲜国王作为兄弟,应与他共议,外藩诸贝勒没有来的也要知道。[13](P147-151) 天聪十年(1636年)三月二十二日,外藩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贝勒齐聚盛京,联合请求皇太极上尊号。这表明漠南蒙古各部“承认皇太极继承蒙古大汗位”。[15](P231) 几天后,都元帅孔有德、总兵官耿仲明、尚可喜等各率所属官员请上尊号。崇德元年四月,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王公上皇太极“博格达彻臣汗”号。其意谓“宽温仁圣汗”。蒙古族学者认为,这“标志着漠南蒙古诸部尊皇太极为蒙古的大汗,全部归顺后金”。[2][2][16](P27&24) 四月五日,内外诸贝勒、满洲、蒙古、汉军百余人联合请上尊号。其中,多尔衮代表满洲捧满字表文,土谢图济农巴达礼(奥巴之子)代表蒙古捧蒙古字表文,孔有德代表汉官捧汉字表文,分别率群臣跪读表文。这一举动表明,皇太极登皇帝位,不但得到满洲国中的满蒙汉三族封建主的同意,也得到了外藩蒙古的承认。

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是皇太极即皇帝位的吉日。满洲国的诸贝勒、大臣和百官,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名贝勒,以及朝鲜的两名使臣都参加了庆典。在庆典中,读祝官诵读的祝文是:“惟丙子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满洲国皇帝、臣皇太极感昭告于皇天后土之神曰:臣以眇躬嗣位以来,常思置器之重,时深履薄冰之虞,夜寐夙兴,兢兢业业,十年于此,幸赖皇穹降佑,克兴祖、父基业,征服朝鲜,混一蒙古,更获玉玺,远拓疆土。今内外臣民,谬推臣功,合称尊号,以副天心。臣以明人尚为敌国,尊号不可遽称,固辞弗获,勉循群情,践天子位,建国号曰大清,改元崇德元年。……”[17](P19) 在举行“受尊号”礼中,多尔衮与科尔沁贝勒巴达礼、多铎与豪格双双从左边班列中站出;与此同时,岳托与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哲、杜度与孔有德双双从右边班列中站出,他们每两人合捧一枚皇帝御用之宝,跪献皇太极。他们以满洲、蒙古、汉代表的身份,把象征着皇帝权威的御用之宝交给皇太极。这表明已把多民族国家的最高权力授予了他,完全承认皇太极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

从皇太极即皇帝位的缘由和过程看,皇太极作为大清国的大汗,并不是自封的,一开始的时候他并不愿或并不主动提出当大汗,而是同蒙古由各部推举大汗一样,也是由满洲各贝勒和大臣、蒙古各贝勒、汉军三王和汉军大臣、并不十分情愿的朝鲜国王共同推举产生的。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大汗,不是汉族式的皇帝,而是类似于部落联盟推举出来的大酋长、联邦中的总统、联军中的最高统帅。皇太极是在多尔衮获得元玉玺以后才改国号为“大清”的,他想当的是一个代表满蒙汉三大民族的大中国的皇帝,由于当时的明国的地盘仅有辽东并入满洲国的版图,他承继的蒙古汗国的汗统,此时成立的大清实为由满洲国扩大而成的满蒙之国。为了联合蒙古,熟悉蒙古文化的皇太极作为满蒙之主,很可能以蒙古语作为他的新国号。1998年,前全美亚洲学会会长伊芙林·罗斯基在她的《最后的皇帝:清朝机构的社会史》一书提出,清朝能够在中国成功地维持了近300年的统治,主要不是汉化,而是有效地得到了蒙古等中亚诸多非汉民族的支持,从这点上说来,满族统治者是以中亚诸民族的大汗而并非中国传统王朝的皇帝身份出现的。她认为,满族只是利用了儒家的很多东西而本身还是保留了诸多自己的特点,清朝与中国并非同义词。[18] 清朝一贯标榜和明朝“向为与国”,入关是受吴三桂的邀请,为明朝“报君父之仇”,是从李自成农民军手中取得政权的。也就是说,早年的大清并非直接承明大统,其所继承的应为源于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的大元汗统。因此,以蒙古语称呼新国家是适宜的。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还认为大清并非承继明之大统。至乾隆中期时,乾隆帝才提出大清承继明之大统。这离大清国号的最初确立,已经过去了一百几十年。

第四,“清”与“金”并非一音之转,“大金”改易为“满洲国”,“满洲国”才改易为“大清”,故认为皇太极改国号是为了泯灭汉人对“金”(前金)的仇怨的传统说法是缺乏根据的。

金梁认为,“清”与“金”为一音之转,这两个汉字在写法上虽异,而在满语里发音却无差别。他说:“抚近门款识汉文之大金,满文却即系后来通用之大清。因知太祖称国号为金,至太宗改号清,不过改汉字之写法。其实满人读金、清同音,改号乃改汉并不改满,汉文之大金,称至崇德元年四月以前为止,满文之大金,终清世未有异也。”[19](P119)《清代全史》作者也附和说:大清为大金近音字。[20](P325-330) 太宗之所以坚持更定国号,是因为金曾激起汉族人民的仇怨太深,不称金可以减少他们对清朝继续扩张势力的阻挠。再则,这是太宗已定下入主中原之策,原来的金朝最多统治半个中国,太宗要建立全中国的一统天下,为适应政治上的需要,更定国号为大清,它是太宗重定国号的又一动机。[5](P267)

我认为,上述说法难以成立:

其一,“大清”不是汉文“大金”的一音之转。因为汉文的“大金”与“大清”的写法、读法不一样,满文“大金”与“大清”的写法、读法也不一样。大金的满文为aisin gurun [21](P409)[20] (P106)。韩儒林说:“建州努尔哈赤崛起时,称金国曰Ayisin Gurun,自建国号曰大金或后金,其满文原文亦用Ayisin Gurun。观于天聪四年(一六三四年)《辽阳莲花寺大金喇马法师记》‘大金’二字满文做Ayisin Gurun,可以知矣。”[3][3][22] (P543)达海(dahai)及额尔德尼(erdeni)等译《金史》的满文为:Aisin Gurun i Suduri (九册,1644),Aisin Gurun即为“金”的满文。另据辞书,大清的满文为amba daicing gurun。[23](P161)

其二,皇太极对满语等满族文化情有独钟,不愿放弃,故很难推想他会以汉语命名其国家。通过学习北方民族史,皇太极发现北方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进入中原后,都逐渐失去本民族的语言、服饰和骑射本领,变成了汉人,明确主张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曾下令“事不忘初”,将其统治下的后金官名、城邑名一律改成满语。 [24](P12-14) 时隔仅两年,他用汉语来命名其新政权的可能性不大,而用满语的可能性较大,但满语中又无daicing这一固有词汇,只有蒙古语借词daicing。所以,大清国号,实源自蒙古语。

其三,皇太极从未否认自己与完颜金朝女真人的联系。有关皇太极否认后金女真人与前金女真人的联系的论点,是对皇太极下述原话的误解。天聪五年(1631年),皇太极率兵攻打锦州,致书明将祖大寿:“尔国(指明朝)君臣惟以宋朝故事为鉴,亦无一言复我。尔明主(指明朝皇帝)非宋之苗裔,朕亦非金之子孙,彼一时也,此一时也。”[25] 对此,有人认为,宋代深受金国的祸乱,汉人对女真人积怨很深。为避免汉人对女真的疑虑,从清太宗以后,清朝都矢口否认自己与宋代女真人的联系。[5](P266) 我认为,这里的理解有误。实际上,皇太极讲的意思是,作为后金之主,他属于爱新觉罗家族,不是前金皇帝完颜氏的后代,他们不属于一个家族,明朝皇帝朱氏家族与宋朝皇帝赵氏家族也不属于一个家族,朱氏皇帝不是赵氏的后裔。皇太极并不是说前金女真人与后金女真人、宋代汉人与明代汉人不是一个民族,他没有谈民族归属问题。家族与民族是两回事,不可混淆。因此,上述皇太极之话不能作为皇太极更改国号的目的在于避汉人积怨的依据,其更改国号必是另有他因。

其四,皇太极定大清国号的前一年,他的国家已不再称大金了,而称满洲国。他更改族名,即起用原部落名满洲取代诸申(女真),与此同时,也就把大金改为满洲国了。他这时已不再是大金国汗,而是满洲国汗了,在崇德元年的称帝仪式中,读祝官的祝文中使用的便是“满洲国皇帝”。日本满学家神田信夫在《满洲(Manju)国号考》里指出,《满文老档》中第一次出现“女直Manju (满洲) 国Sure Kunduren Han (淑勒昆都仑汗)” 是在万历四十一年九月,查阅《旧满洲档》的荒字档,“女直”二字乃后来插入行间添加上去的,“Manju国”几字却是原来写就的,字体为无圈点满文,当在天聪六年有圈点满文创制之前。由此证明,至少在书写荒字档时,已称万历四十一年的努尔哈赤国为Manju (满洲)。努尔哈赤是以Manju (满洲)国统一了建州女真。直到改国号为大清之前,原来的满洲语国名应是Manju,只是针对明和朝鲜时称Aisin国。[26][P450-451] 这表明,努尔哈赤时期,满洲概念的外延小于女真,他并不满足于女真满洲国,而要统一女真各部,把满洲国扩大为女真国,即大金,做统一的女真国汗,即金国汗。他的儿子皇太极所处时代与其父不同了。统一的女真国已经建立起来了,又有了辽东大部分土地,他先是放弃女真国即后金国的称号,径称满洲国,后来又改为包含满蒙汉三族人民在内的大清国。欲把国家建大的心理,父子二人是共同的,但就心理情感而言,皇太极比其父努尔哈赤更多了份寻根意识及发扬传统的愿望,其表现就是重视本民族的部落名称和传说,并用满洲替代通用已久的民族名称——女真,取消内外公知的国名——大金,恢复古老的满洲之号。把满洲国改建为大清国,这表明他是承元而来的中国大皇帝(或蒙古大汗)了。从天聪九年十一月至十年四月改元,满洲国之号虽只用了不到半年,但它说明,大清国号的起用,并非是取代大金之号,而是取代满洲国之号。由此,所有关于立大清之号是为了避汉人积怨之说,都是没有根据的。

二、大清的含义:卓越或善战

既然“大清”源自满语中的蒙古语借词“代青”,那么作为国号的“代青”到底为何义呢?从各种蒙文词典及各种论著中的解释来看,“代青”的含义颇多。

在蒙古语中,“代青”有“(1)卓越,善战,先锋;(2)光荣,艰巨”[27]之义。或谓(1)善战的,能征善战的;(2)战斗的。[28] 或谓“(1)战斗的,(2)尚武的,(3)善战的。”[29] 可见,“代青”有“卓越,善战,能征善战的,尚武的,战斗的,先锋”之意,以及“光荣,艰巨 ”等义。

郑天挺于《清史探微》中称:“墨勒根于满语本为善射者之称,引申为聪明之义,代青daicin则蒙古语‘统率者’也。”[4][4][30](P91) 周远廉也认为:“多尔衮号为墨尔根代青,就是聪明的统帅之意。”[31](P411)

薄音湖称:“所谓岱青——大成,是明代蒙古封建主中常见的称号,或谓汉语大臣的意思,或谓Daicing 即Daičin,战士之意。”[5][5][32](P73)

蒙语中daicin又作daicing,daicin与daicing的意思相同。双山博士认为,从蒙古语构词上看,daicin的词根为dain,意为战争,在古代蒙古语里还有“敌人”之意。dain+ci(-ci有“喜欢……”的意思),有形容词和名词两种词性:好战的;勇士。daici的复数形式为dain+cin,即daicin,在人名中或指人时,当名词用;作修饰词时,为形容词。daicin的复数意义后来消失了。在蒙古语里,-n和-ng可以互换,故daicin即为daicing,daicin之意亦即daicing之意。[6][6] 在墨尔根代青、额尔克代青中,代青为名词,其义为勇士、战士,或统率者。在大清国一词中,大清(即代青)可能是名词,也可能是形容词。作为名词,大清之意应与上述称号中的代青词义相同,为勇士、战士,或统帅者之义;作为形容词,其义应为“卓越”、“善战”,大清国之意即是“上国”(即“至高无上之国”)、“善战之国”。大清作为名词或形容词,其词虽异,其义实相通。

综上所述,“大清”这一国号并非来自汉语,也不是满语固有词,可能是满语中的一个蒙古语借词,即daicing,大清国的意思是“上国”(即“至高无上之国”),或“善战之国”。

[参考文献]

[1]《旧唐书 • 北狄传》,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

[2]《金史》卷二《太祖纪》,中华书局1975年7月(1995年8月重印),第26页。

[3]参见陈述:《哈喇契丹说》,《历史研究》1956年第2期。

[4]转引自孙文良主编:《满族大辞典》,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版,第694页。

[5]转引自孙文良、李治亭:《天聪汗—崇德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267页、第267页、第266页。

[6]金启孮:《从满洲族名看清太宗文治》,载于王钟翰主编《满族历史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

[7]《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二,第9页。

[8]《满洲实录》第82页。

[9]《满文老档》太祖皇帝,第四十一册,天命七年四月至六月,中华书局1990年汉译本下册,第374页。

[10]《清太宗实录》卷三,天聪二年三月初七日。

[11]《满文老档》太宗皇帝,第九册,天聪二年正月至三月,中华书局1990年汉译本下册,第881页。

[12]《旧满洲档》册1,页500。转引自关孝廉《<旧满洲档>谕删秘要全译》(载于阎崇年主编《满学研究》第一辑,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342页)。

[13]《天聪九年档》,关嘉禄、佟永功、关照宏译,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4]《满文老档》太宗皇帝,崇德第九册,崇德元年四月,中华书局1990年汉译本下册,第1440页。

[15]江应樑:《中国民族史》(下),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第231页。

[16]达力扎布:《清初内扎萨克旗的建立问题》,《历史研究》1998年第1期第27、24页。

[17]《清太宗实录》卷28,页19。

[18]EVELYN RAWSKI.1998.The Last Emperors:A Social History of the Qing Imperial Institutions.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金梁:《光宣小记》。转引自孟森:《明清史论著集刊正续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19页。

[20]李洵、薛虹:《清代全史》第一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5-330页,第106页。

[21]《旧满洲档》第8册,第3978页。转引自关孝廉《<旧满洲档>谕删秘要全译》,载于阎崇年主编《满学研究》第一辑,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409页。

[22]韩儒林:《女真译名考》,载于其《穹庐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543页。

[23]胡增益主编:《新满汉大辞典》,daicing 条,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1页。

[24]《清太宗实录》卷18,页12-14页。

[25]《东华录》天聪五年八月。

[26][日]神田信夫:《满洲(Manju)国号考》。参见 [日]松村润:《满学家神田信夫教授》,载于阎崇年主编《满学研究》第一辑,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450—451页。

[27]《蒙古语词典》,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8]《蒙汉词典》,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75年版。

[29]《蒙汉词典》(增订本),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0]郑天挺:《墨勒根王考》,《清史探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1页。

[31]周远廉、赵世瑜:《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411页。

[32]薄音湖:《俺答汗征卫郭特和撒拉卫郭尔史实》。载于《蒙古史论文选集》第二辑,呼和浩特市蒙古语文历史学会编印(1983),第73页。

A Tentative Discussion about Its Origin and Meaning of Daicing as a Name of a State

Borjigin Erdeni

Abstract: \" Daicing \" as the name of a state is a word in manchu language, borrowing from Mongolia language, namely daicing, not coming from Chinese language, and also being not a original phrase in manchu language. the meaning of \" Daicing state \" is \"the highest state\", or \"a state that fights well\".

Keywords: Daicing(大清); daicing(代青); name of a state

(原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作者简介]:鲍明(1965-),男(满族),辽宁凤城人,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满族历史与文化、民族学理论、中国政治思想史和行政学说史。

[1][1] “墨里根岱青”,《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作“默勒根代青”,《东华录》作“墨勒根代青”,《清史稿》本传作“墨尔根代青”。“厄里克出呼里”,又译写为“额尔克楚虎尔”。

[2][2] 严格地讲,此“后金”应改为“满洲国”,因为天聪九年十一月时,皇太极已正式改国名为“满洲”,不再称后金了。

[3][3] Ayisin为aisin的旧转写法。

[4][4] 多尔衮的赐号“墨勒根代青”是满语中的蒙古语借词,故上述引文中的daicin应为daicing。

[5][5] Daičin为蒙古语的转写形式,按照通用的满语转写法,则应为daicin。

[6][6] 以上对蒙古语词daicin的分析,是根据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学学院副教授双山博士的解释整理而成的,特此致谢。

10个最好听的诗人名字,第一个最唯美,第三个最招人喜欢

每每读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觉得很美。

王维的诗很美,名字也很美。

其实,还有很多诗人,诗写得好不说,名字也美到让人心醉呢?

诗词君总结10个诗人的名字,第一个最唯美,第三个最贴心。

01

刘长卿

长卿,许多人喜欢这个名字。

犹记得,电视剧《仙剑三》里的徐长卿甫一出来,许多人惊叹,真是人气度翩翩,名字也颇有格调。

长卿,唐代就有人叫这个名。

刘长卿(约726年-789或790年),字文房,世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一说河间(今属河北)人,中国唐代诗人。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中年以后阅世日深,创作技巧也日益圆熟。

名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历来传诵人口。

【代表作】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02

温庭筠

清雅流丽,是为庭筠。

乍一听这个名字,还以为是一个女子名。

温庭筠,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中国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温庭筠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温庭筠才思敏捷,写文章都不用打草稿,一叉手就写成一韵,八叉手就能写完一首诗。

考场经常有人向他求助,主考官看不过去了,让他单独应试,就这样,他还抽空帮了八个人呢!

【代表作】

梦江南·千万恨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03

张九龄

每每一读此名,就觉得风度卓然。

张九龄(678年-740年),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西)人,中国唐玄宗开元时的宰相、诗人。

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其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

张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

张九龄罢相后,有人向唐玄宗推荐宰相人才,唐玄宗就问:“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

张九龄还是第一个识破安禄山真面目的人,曾言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然而不为玄宗采纳。

后来安史乱起,玄宗仓皇入蜀时,忆起九龄平生之言,痛哭之余,唯有遣使祭奠故人而已。

【代表作】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04

谢灵运

灵运,读来颇有意趣。

谢灵运(385年-433年),名公义,字灵运。 晋宋间诗人、文学家、旅行家、佛学家,中国“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年少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谢灵运是一个狂士,有一次,谢灵运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即从此而来。

【代表作】

登池上楼

南北朝·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05

徐陵

陵,意为山丘。山有高风。

徐陵(507年~583年),字孝穆,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南朝梁代诗人徐摛之子,南朝梁、陈时期大臣、诗人。

徐陵的创作以宫体诗及骈文著名。徐陵为宫体诗的主要作者,流丽轻艳,风靡一时。

梁太清二年,42岁的徐陵以常侍官的身份奉命出使北朝东魏。

魏国特地设宴为他洗尘接风。

魏国的礼仪官魏收对他颇为轻视,刚巧那天天气很热,便有意对他说:“今天的热,是徐常侍带来的。”

徐陵知道魏收有意取笑自己,便回答道:“从前王肃到了这里,为贵国制定礼仪;现在我来,再使你们知道寒热。”

魏收听了,大为惭愧,从此佩服他的才能,不敢有所轻视了。

【代表作】

关山月

南北朝·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06

陶渊明

渊明,博渊清明,来自心灵的博大。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为人率真,爱喝酒,有朋友来访他,正好酒酿好了,可一时找不到过滤的工具。

想了一下,陶渊明解下头巾过滤,完了之后,又戴在头上。

为人率真如此。

【代表作】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07

王贞白

贞白,清洁无瑕。

王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

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王贞白曾把自己的诗《御沟》寄给著名诗僧贯休,客气地请求指点。

恰好一次聚会,王贞白、贯休都在,贯休就说王贞白诗中有一个字不妥,要再推敲一番。

没想到,王贞白“呼”一下站起来,扬长而去。、

可没一盏茶的工夫,便回来,向贯休施礼请教。贯休与他一解释,王贞白心服口服,说:““大和尚实亦可称为小生之一字师也!”

两人结为好友。

【代表作】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08

王观

普通的一个姓名,却颇有一种宁静清和之感。

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泰州如皋(今江苏省如皋市),北宋词人。

其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

【代表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09

鱼幼薇

鱼幼薇,每一个字都让人喜欢。

鱼玄机(约844—868),中国唐代诗人,字幼微,一字蕙兰。 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虽是一个女子,鱼幼薇才思不输男子。

一年春天,鱼玄机到长安城南风光秀丽的崇真观中游览,正碰到一群新科进士争相在观壁上题诗留名,她见了羡慕不已。

待进士们题完后,鱼玄机也满怀感慨地题下了一句诗: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我若是男子,这榜中也定有我的名字。

【代表作】

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唐·鱼玄机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10

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名字一出,迷恋了多少世间女子。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原名纳兰成德。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与陈维崧、朱彝尊合称“清词三大家”。

纳兰容若,超级深情,一直以来,拥有不少粉丝。

他和妻子卢氏成婚后,情投意合,夫妻和谐。

后来,妻子早逝,他陷入了深深的悲伤,时时怀念,留下许多感人的词。

【代表作】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清·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