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公元是什么时候开始(公元是什么)

公元是什么时候开始(公元是什么)

公元前和公元后,是如何划分的?公元1年,是我国的哪个朝代?

公元前与公元后的划分一直是人们研究历史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公元,也称公历纪年,是源自于西方社会的一种纪年方法,最初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划分则是根据耶稣的诞生作为纪年的起点。公元纪年法在西方国家逐渐普及,并随着殖民扩张传播到世界各地。而我国在辛亥革命时期接触到这种纪年概念,并在民国时期引入,与传统的君主年号并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但农历仍然保留,中国的传统节日仍然以农历为准。公元1年在中国历史上属于西汉末年,是平帝刘衎登基、王莽辅政的时期。对于公元前后的划分,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您对此有何看法呢?

公元前和公元后,是如何划分的?公元1年又是我国的哪个朝代?

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化过程离不开对于时间的记录,而公元纪年,就是人们记录年份的一种工具。正因为公元纪年的存在,才细分了公元前和公元后。但我们都知道,中国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使用公元纪年的,而是使用的传统天干地支作为纪年法,那么,公元1年时,我国正处于什么朝代,我国又为何要使用公元纪年法?公元前和公元后,又是如何划分的?

时间记录概述图

公元前和公元后如何划分

公元纪年法最早出现于欧洲的基督教,当时基督教里有一个名叫迪奥尼西的教徒,为了推算出七年之后的复活节日期,提出将耶稣出生的那一年作为纪年的开始,也就是公元元年,公元元年以前叫做公元前,公元元年以后叫做公元多少年。

耶稣诞辰画像

公元纪年法的出现和发展

在公元纪年法没有流行之前,各个国家都在使用自己的历法进行纪年,比如中国的干支纪年、希腊纪年等等。这些纪年方法都独具特色、各有千秋,那么,公元纪年法是如何打败其它国家纪年法,独占主流的呢?

公元纪年法示意图

在迪奥尼西提出公元纪年法之后,立即得到了基督教教会的大力支持,所以没过多久,教会之中就开始普遍使用公元纪年法了。不过,要等到公元纪年法在国家层面主流运用,还是在两个世纪之后的事情,随着基督教在欧洲地位影响力的逐渐扩大,西欧国家都开始普遍使用公元纪年法。

基督教提出问题

不过,要真说到公元纪年法在全世界的大范围使用,还是要归功于一位叫做阿洛伊修斯·里利乌斯的意大利医生,此时已经是十六世纪,这位意大利医生觉得现有的公元纪年法不够实用,于是本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将原有的公元纪年法改得更加简洁通俗易懂且符合天时,大大增加了它在民用和公务日历系统之中的可靠性。

欧洲大航海时代的画像

再往后,随着西欧帝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肆殖民扩张,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所以公元纪年方法也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使之成为了世界主流的纪年法。那么,中国是在什么时候也开始使用公元纪年法的,使用公元纪年法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欧洲使臣拜访中国

公元纪年法如何传入中国

在公元纪年法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使用的是天干地支法,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譬如我们熟知的“辛亥革命”“辛丑条约”里面的辛丑和辛亥,就是天干地支纪年法的结果。除此之外,不同的统治者任期时期都有属于自己的年号,然后用帝王年号来区别不同的纪元。

天干地支盘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中国的每个年号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比如康熙的年号就是“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年号,则是出自《易系辞下》的“天地之道,贞观者也”。通常都包含着帝王对于天下太平的宏愿。

也许正因如此,中国传统的帝号纪年也被赋予了封建色彩,辛亥革命爆发推翻封建帝制之后,与国际接轨的公历才开始正式代替中国传统使用的农历,而公元纪年法则与民国纪年法并行。由此可见,纪元历法在中国的引入,也从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世界的影响。同时,中国本身的天干地支,虽然准确但过于繁琐,不便日常使用,所以渐渐地,更简单易懂的公元纪年法便成为了当时的主流。

公元纪年法示意图

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新中国将使用国际社会上占主流的公历和公元历法作为纪年和历法,而不是像中华民国那样使用”民国xx年“来表示政府的统治地位,可见新中国是真正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求解放的政府。但同时,我们也并未废除中华民族所使用的传统农历,这样也便于我们中国人民过传统节日,正应了那句”人不能忘本。”

农历示意图

中国的公元1年

值得注意的是,公元纪年不存在公元0年,在公元前一年的后一年,直接就是公元一年了。那么,公元1年的中国,正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呢?要推算出公元1年中国处于什么时期,我们就不得不使用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法进行换算推测,最终得出了辛酉年的结论,而公元1年的中国,则正处于西汉末期。

西汉末期的中国,得益于丝绸之路,已经与世界各国有所交流,就连印度佛教也开始逐渐传入中国,使中国的文化体系形成释道儒三足鼎立的局面。

丝绸之路示意图

根据史料所述,公元一年,年仅九岁的汉平帝登基,成为了大司马王莽手中的傀儡,王莽在太皇太后王政君的任命下,成为了西汉的实际掌权者。他将反对自己的人全都罢免,并大大奖赏那些赞成自己的人,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王莽篡汉”历史事件。同年六月,王莽扶持还推崇孔子,将其扶上了“圣人”的神坛。

王莽篡汉示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也就是这个在公元1年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王莽,将汉朝分成了东西两汉,一个公元前、一个公元后,一个东汉,一个西汉,这也不失为一种巧合。当然,王莽把持朝政这一年,也意味着西汉的外戚专政已经到达了巅峰,西汉已经开始不可救药地走上了灭亡的道路。除了内忧,外患也同样不能忽视。

王莽篡汉示意图

一方面西汉的邻居匈奴始终都在蠢蠢欲动,想尽办法地蚕食着西汉的版图。不过,西汉最终还是成功抵御了部分外敌,吞并了“夜郎自大”的夜郎国,自此,中国古代开始正式走上帝国体系的道路。

相比之下同为公元元年的国外,罗马人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交通道路,初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而如今被称作伊朗的帕提亚人,进攻范围已经达到了如今的叙利亚等地,足以与罗马帝国相抗衡。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在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在明太祖朱元璋生命的倒数第六个年头,太子朱标英年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老的朱元璋是悲痛不已。来不及过多伤心,一个大难题便是摆在朱元璋面前,那便是培养多年的嫡长子朱标病逝,谁来当接班人,继承这个偌大的明帝国呢?这个答案很快出来,在不到半年以后,同年九月,朱元璋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后来的历史证明,朱元璋晚年选择继承人方面是犯了两个错误:一是看错了孙子朱允炆,他没那么大的能力,没有坐稳江山。二是信错了四子燕王朱棣,他野心太大了,借着侄子朱允炆登基以后急匆匆的霸道削藩是趁势而起,最终历经四年便是将侄子朱允炆赶下皇位,自己来当皇帝。

一、选朱允炆,而非朱棣,爱太子朱标是个重要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朱元璋之所以选择朱允炆,有个重要原因在于爱嫡长子朱标,所以选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皇位。当然还有一个关键原因,那便是不选择朱标的儿子,就要从自己其他儿子之中选择,但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来说,他只能按照顺序选择自己次子秦王朱樉,但很明显他对这个次子是一万个不愿意。秦王朱樉是一个有勇无谋或者说荒唐的人,他的过失很多,经常被父亲朱元璋收拾。在洪武二十八年,因为对身边人残暴无比,更是被人下毒害死,死后朱元璋给予他“愍”字谥号,还下令削减其葬礼规模,由此可见对这个儿子是多么失望透顶乃至是厌恶。三子晋王朱棡倒是不错,很有作为,虽然《明史》记载“二十三年,同晋王讨乃儿不花。晋王怯不敢进”。但很可能是朱棣造反成功以后,模仿自己的前辈唐太宗李世民篡改史书时,故意抹黑与自己不和的三哥晋王。真实的晋王朱棡是“修目美髯,顾盼有威,多智数”,可以说要颜值有颜值,要智慧有智慧。而且他死于洪武三十一年,比朱元璋早死几个月,如果他活到燕王朱棣起靖难之时,朱棣都不一定成功,或者说只要他坚决支持削藩,朱棣都不一定敢反。至于四子燕王朱棣更不用说了,很是优秀。历史证明这位是个狠人,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将明朝的疆域推至巅峰,开创了永乐盛世。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如果跳过次子秦王,选择三子晋王或者四子燕王,即使他们可以坐稳皇位,但乱了继承顺序,会埋下皇室会持续不断动荡的巨大隐患。这点可以参考唐太宗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给后世子孙做了一个示范,只要想得到皇位就可以不择手段,所以近有儿子李承乾发动兵变反对他,远有唐玄宗李隆基也是通过政变得以登上大宝。所以可以这样说,朱元璋虽然没有选四子燕王朱棣,选了孙子朱允炆,没有避免了靖难之役,但是却避免了之后更大的动荡。等到朱棣登基为帝以后,一方面是隐性削藩,剥夺藩王兵权和参政权,只留下经济特权,使其掀不起什么风浪。一方面是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度,所以后世再没有出现藩王造反成功,小宗反客为主的事情。而且朱元璋之所以这样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便是开国皇帝传位给孙子,是有成例可依。元朝的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在太子真金早逝以后,最终选择真金太子第三子铁穆耳继位,是为元成宗,并且是坐稳了皇位,没有被其他藩王推翻。再加上朱允炆是一位孝子,在父亲朱标病重期间是昼夜不离地伺候,守孝时还因过度伤心而消瘦,这点打动了朱元璋,因此对他说道:“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他为人又宽厚,朱元璋也希望继自己“重典治国”以后,有着一位仁君来继续自己的事业,来实行宽仁治国,这样松弛有度方为长久之道。想着培养他一番,日后定有一番作为,可惜的是培养失败,或者没有看出朱允炆没有当皇帝的能耐。所以明太祖朱元璋明明有26个儿子,在太子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英年早逝以后,除去其他早逝和早夭的4个儿子,还有1个没有出生的二十六子,综合各种原因,是跨过其他20个儿子,隔代选择了朱允炆这位皇太孙。

二、朱元璋留下的大好局势,中央朝廷拥有碾压朱棣的绝对实力,奈何朱允炆太差劲了。朱元璋晚年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看错了孙子朱允炆。早在朱元璋时代,朱允炆就主动提过藩王问题,害怕供卫中央朝廷的藩王力量,会反过来威胁皇权,对朱元璋说得头头是道,对藩王要以德争其心,以礼法约束,无效的话就削封地,再改封其他地方,再不知悔改,只能举兵讨伐。朱元璋是深以为然,觉得自己孙子朱允炆是个能人,有帝王风范,认为没有再比这个方法更好的方法了。朱允炆的表现成功忽悠了自己的爷爷朱元璋,加上朱棣虽然是明初拥有实权的九大塞王之一,但面对中央朝廷依旧是不值一提。不然也不会面对朱允炆的削藩,竟然要靠装疯卖傻来争取时间,到了不得不动手的时候才反抗,可以说中央朝廷对于塞王拥有碾压性的优势,所以朱元璋很放心朱允炆。这也是他不害怕孙子压不住叔叔的重要原因,以这点来看,他也并非老糊涂了,只是孙子在继位前和继位后的表现差别太大,可谓天壤之别。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刚刚继位就开始急匆匆削藩,短短几个月之内是连削五王。

圣经中发生的事对应中国是什么朝代!

圣经中发生的一些重要的事?那么对应中国是什么朝代那?这里我只对比三个吧!

1、圣经中的亚伯拉罕时代大约发生在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对应于中国的夏朝前期。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家天下的局面,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历经了多个朝代的更迭。

根据《圣经》和《古兰经》的记载,亚伯拉罕与他的妻子撒拉有一个儿子名叫以撒,以撒是犹太人的祖先。而亚伯拉罕与他的妾夏甲所生的儿子以实玛利则是阿拉伯人的祖先。因此,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认为亚伯拉罕是他们的重要祖先。

现在犹太民族和阿拉伯人本是同根生!现在还是不停的斗争!相煎何太急啊!

2、圣经中出埃及记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 15 世纪左右,对应于中国的商朝晚期。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大约始于公元前 16 世纪,止于公元前 11 世纪。这一时期,中国处于青铜时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遗址,如安阳殷墟。

3、 耶稣基督诞生对应中国的朝代是西汉末年。耶稣诞生于公元元年,这一年是在中国属于西汉末年,哀帝(前 6—公元 1 年在位)和平帝(1—6 年在位)期间。

4、最后说下基督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吧!

基督教传入我国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 635 年,唐代贞观九年。当时,传教士叙利亚人阿罗本沿着丝绸之路来到唐朝首都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阿罗本呈上圣经、圣像,并说明传教目的。太宗让他到皇家藏书楼去翻译经典,进一步了解其信仰。后来,皇帝允许他传教,并提供经费支持,还为他建造了一座教堂。当时传入的基督教派别称为景教,是早期基督教的一个派别聂斯托利派(Nestoria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