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家的五行属性是属什么(家的五行)

家的五行属性是属什么(家的五行)

家庭成员五行与居家风水调理

在风水学中,四正四隅八个方位都对应着家庭各位成员,西北(乾)代表老父,北(坎)代表中子,东北(艮)代表幼子,东(震)代表长子,东南(巽)代表长女,南(离)代表中女,西南(坤)代表老母,西(兑)代表幼女。首先,以家中长子为例,家中的长子所处的方位是东方,属震卦,五行属木,而木要有水方能生。

如果家中长子恰恰五行缺水的话,就要想办法在家中的东边位置下工夫。我们可以在家中的东方位摆放鱼缸,要注意鱼缸在摆放的时候不能加盖,如果加了盖,水汽无法上升,就起不到补水的作用了。也可以在东方位用水养4株富贵竹,同样可以起到补水的作用。当然我们在东方位想办法补水,就只会影响到处于这个方位的长子,对其他家庭成员不会造成影响。

如果是父亲五行缺土该如何补呢?父亲在家中所处的方位是西北方,属乾卦,五行为金。金由土生,如果父亲五行缺土的话,自然会对他造成不利。所以要在家中的西北方为父亲加强土的五行。我们可以在家中的西北方摆放一些诸如紫砂茶壶、瓷器、泥塑等工艺品,来为父亲补土。还可以在家中西北方摆放黄色调的沙发给父亲坐。同样,当我们在西北方摆放风水物品为父亲加强土的五行时,也只对父亲一个人产生影响。

再以中男为例,中男在家中所处的方位是北方,属坎卦,五行为水。如果中男五行缺木的话,就会变得不够稳重,冒冒失失,做事有始无终,粗心大意。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在家中的北方动一番脑筋,进行适当的风水摆设,来为中男加强木的五行。可以在家中的北方位摆放木制书柜,或者放一些木雕、本刻之类的工艺品,还可以用泥土种植4株富贵竹。这样就可以为中男加强木的五行,而且不会对家中其他成员造成影响。

五行对应行业一览表

属(金)的行业:

电脑制造、电脑周边制造、一般无线通讯、微波通讯、卫星通讯、电子业、重电机、马达、钢铁业、金属建材、金属医疗器材、金属商品制造、电子零件制造、通讯连接器、网路硬体、监视器、电器用品、银行、电玩硬体、扬声器、证券业、麦克风、通讯零组件、笔记型电脑、PDA、LED(发光二极体)、主机板、电脑介面卡、电源供应器、汽车、积体电路测试、证券投顾、光纤电缆业、积体电路(制造、封装)、电线电缆、电容、电阻、MLCC、CD-R、DVD、光电产品、软体业、网站经营、电子商务、系统组装、保险业、磁碟片、电池、PCB、等。

另外,粗铁材或金属工具材料等方面之买卖商、坚硬事业、决断事业、主动别人性质的事业、一切武术家、民意代表、五金商、挖掘、发掘、开矿业、鉴定师、大法官、总主宰、汽车界、交通界、金融界、电料界、电气店、工程店、科学界、珠宝界、或伐木事业均属之。售工具机械或制刀剑也属之。

属(水)的行业:

进出口贸易、国际企业经营、汽车维修、管理顾问业、百货业、超市超商、运输业、渔业、水族馆、航空业、广告业、广告设计、商品设计、网路美编、建筑设计、补教事业、房屋代销、观光业、房屋仲介、大众传播业、演艺圈、IC设计业、政治、加油站、娱乐业、饭店业、医生、土地开发设计、植物养殖业、花店、农业、出版业、化妆品、火锅店、等。

属水行业,漂游性质、奔波性质、流动性质、连续运动性质、易变化性质、水属性质、音响性质、清洁性质,冷温具不燃性之化学界,靠入海求生活者,均属之。靠水发财之事业属水[例如雨衣、雨帆、洗衣粉等。航海界[船员也是]、冷温不燃液体、冰水界、鱼类界、水产界、水利界、水物借、冷藏界、打水界、扫除界、流水界、港内界、泳池界、湖、池塘、浴池、菜市场内售卖冷食物[鱼、肉豆腐]均属之。迁旅业、特技表演业、运动家、导游业、旅行业、玩具业、声乐音响业、魔术、马戏团、采访记者、侦探、旅社、或灭火器具、钓鱼器具均属之。

属(木)的行业:

木器,木材,傢俱,装潢,花草,树木,苗,盆栽,竹,音乐,茶,纸器,书文艺,文教书店,文具行,教育界,文化事业,作家,教师,出版业,宗教业,香料及敬神用品,布匹,司法,军警,政治,公务界,种植界,药物医疗[中医类].等...

文学、文艺、文具店、文化事业、文人、作家、写作、撰文、教员、校长、教育品、书店、出版社、公务界、司法界、治安警界、官途之界、治界、参政界、新创设界、特殊动植物生长界之学者、植物栽种试验界。木材、木器、木制品、傢俱、装璜木成品、纸界、竹界、种植界、花界、树苗界、青果山、草界、药物界[开药房或药剂师]、医疗界。培养人才界、布匹买卖界、售敬神物品或香料店、宗教应用物界、宗教家之事业、或售卖植物性之素食品、以上均属木之事业。

属(火)的行业:

高热性,火药性,光亮性的行业,放光照明,易燃品,油,酒,瓦斯,加工,制造,再制工厂,修复,食品,自助餐,热食,手工艺,理烫发,饰物品,镕铸,百货,服饰,印制业,化妆品美容,羊肉炉,化学,电镀,医药品[西医类],饮料,等...

属火行业,热度性质、火爆性质、光线性质、加工修理性质、做工性质、再自制性质、易燃烧性质、手工艺性质、一切人身装饰物性质,均属之。放光、照光、照明、光学、高热、液热、易燃烧物、或油类界、酒类界、热饮食界、食品界、手工艺品、机械加工品、工厂、制造厂、衣帽行、理电发院、化粧品界、一切人身装饰物品。军界、歌舞艺术[以人对人之营业]、百货行、印制家、雕刻师、评论家、心理学家、演说家、均属之。

属(土)的行业:

土地买卖,房地产,建筑,土产业,农蓄,农牧,饲料,机械买卖,中人,介绍业,管理,企业顾问,设计,秘书,农作物,经销商,代理商,防水业,丧葬业,水泥业,石板石器,瓷器,代书,等...属中间性或基础性之行业.

属土行业,土产或地产性质、农作性质、畜牧性质、大自然原物性质、中间人之性质,又因土最卑下,最中央,故宜担任领导性质、人才事业、防水事业均属之。农人或土壤研究者、售现成菜类、售现成农作物[杂谷、米、麦等],畜牧兽类[如放牛羊或养鸡猪等],售饲料界、所有农畜界百业。大自然原物售卖界[即石、石灰、土地[包括山地]、水泥等,建筑业、房地产买卖业、房屋买卖业。提防物、容水器等]。当舖、古董家、鉴定师、制糊或售糊业、所有中间商人、介绍业、及代书、律师、说客、法官、代理、管理、护理。代替、买卖、设计、顾问、秘书、附属品、附属人均是[因土附火而生]。又领导事业[即高级官或高职],及使人讨厌的事业[如殡仪馆、墓碑店、丧事代办所、筑墓业、墓地管理、为死人装饰业]等。又零碎整理事业:如书记、簿记、记录员、会计师也属之。

《尚书》有多火:曾命悬一线,引发上千年不休的今古文之争,有人冒死伪造

时下,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热播。尤其是第一期精彩演绎《尚书》,屡上热搜。其实,《尚书》并非今天才火起来。从上古时期到晚近时代,人们围绕着《尚书》打了无数的官司。这些官司不仅是纸面上的笔墨官司,还有真正的对簿公堂。而《尚书》中蕴含的中华民族早期法治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五千年的中华法系司法实践。

《典籍里的中国》

《尚书》命悬一线

《尚书》记载了中华民族从文明肇始的三皇五帝到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

《尚书》原名单字《书》,意思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重要文献选编,《庄子·天下》曾有言“《书》以道事”。到了西汉时期才改称“尚书”,意即“上古之书”或“上古帝王之书”。

作为中华文明中最为尊贵的典籍,《尚书》的聚散流传和坎坷命途,极其曲折复杂,并非《典籍里的中国》演绎的几段历史那么简单。清朝学者段玉裁曾言,“经惟《尚书》最尊,《尚书》之离厄最甚”。

《尚书》原有三千多篇,浩如烟海,不易读,不易学,更不易传。因此孔子大手一挥,一顿操作猛如虎,手起笔落,将其删减为百余篇,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学习《尚书》的定本。

但就是这百余篇原初《尚书》,我们今天已经无法见到其全貌,除非再有重大考古发现。这一切的一切,始于秦始皇时期丞相李斯的那道奏疏,还有秦朝末年咸阳城里的那把大火。

秦在军事上统一天下后,如何将六国文化锻造成一个统一体,成为让始皇君臣头大的难题。毕竟六国山川风俗互不相同,不仅度量衡不一致,连文字都不一样。在实施车同轨、书同文、一统度量衡的制度改革后,秦始皇又将思想统一提上日程。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丞相李斯竟建议始皇将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和六国历史等文化典籍全部烧毁,只在朝廷主管文化事业的博士官府保存正本。

秦始皇觉得丞相此议甚合心意,立马下诏照此执行。为强力推行这项政策,秦朝还制定了严厉的刑罚:有胆敢私下学习传授典籍者,在闹市街头公开处决;胆敢以古非今,株连数族;地方官吏发现却不处置,与犯法者同罪;诏书下达三十日内不烧书者,罚做奴隶去修城墙。

秦朝此举导致《尚书》等典籍在民间迅速被焚毁,大面积绝迹。加上其他暴政,秦朝的高压统治引起官逼民反。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大起义顿如燎原之势,刘邦、项羽崛起为反秦主力。经历了李斯拍脑袋建议,秦始皇拍大腿决策的秦朝,只能在秦二世手上拍屁股走人。

刘邦进入咸阳灭秦后,手下的那帮大老粗将军们都一窝蜂闯进宫殿府库抢夺财宝,大秤分金,小秤分银。

只有萧何迅速派人接管丞相府,收集山川地图和各地户口档案,刘邦集团由此对全国险要关卡、人口分布、财富多寡、物产丰饶做到了如指掌,拥有了争夺天下的信息优势。

但是,萧何却忘了及时转移包括《尚书》在内的秦朝博士官府所藏图书文献。最终,这一整套官方仅存的文献典籍,被项羽在秦王子婴元年(前206)一把火给烧了个干净,给中国古代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

咸阳大火后,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建立汉朝,天下终于初定。秦朝焚书22年后,即汉惠帝四年(前191),汉朝颁布《除挟书律》,废除秦朝不允许民间收藏文化典籍的酷法。《尚书》终于重见天日,这便是济南伏生所传《尚书》。

秦朝禁书时,学者们为保存典籍,采取了“藏”和“背”两种方法。而伏生《尚书》的由来,司马迁《史记》和孔子十世孙、专攻《尚书》的西汉学者孔安国在《尚书序》的说法,则各持一端。

据《史记》,伏生是把《尚书》“藏”到家中的墙壁之间。后来天下大乱,伏生流亡不定,等到天下太平返回家中凿墙取出藏书,发现由于年深日久,有几十篇被老鼠咬坏或潮湿发霉,已经朽烂无法辨别文字,只有28篇还能识读。伏生遂在齐鲁之间教授28篇《尚书》残文。

《典籍里的中国》中的伏生

而孔安国在《尚书序》中认为伏生的方法是“背”,逐篇逐句逐字地把《尚书》全文背诵,准备等到社会环境宽松时,再重新录出。可惜到了汉惠帝时期,伏生已年过九十,记忆下降,无法再全书背诵,只能凭记忆背出28篇。后世学者大多以孔安国的观点为是,西汉初年流行的《尚书》定本,便是九十岁的伏生逐字背诵而出。

西汉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一般是四五十岁左右。历史不敢想象,如果伏生没有活到九十岁,如果九十岁的伏生记忆力严重衰退,一字一句都无法背出,这部被誉为“中华第一书”的《尚书》恐怕就真的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学术江湖中的传说!

而正是由于《尚书》的独特尊贵地位,从西汉开始,便有人伪造《尚书》,使得造假成为传统,以致朝廷不得不动用重刑打击。

伪造《尚书》入刑

汉朝废除挟书律后,鼓励民间向朝廷献书,充实国家图书馆馆藏。汉景帝时,河内有个女子发现一篇名为《泰誓》的《尚书》残卷,内容是武王伐纣时,在孟津大会八百诸侯仪式上,周武王和姜子牙的讲话,分成上中下三篇。女子感觉此书非同小可,就主动献给朝廷,西汉《尚书》遂从28篇变为29篇。但据后世学者考证,《泰誓》实为伪造,由此开《尚书》作伪之风。

汉武帝时期,分封在孔子老家鲁国地界的鲁共王刘余,喜欢兴建楼堂馆所。为扩大王府规模,打上了旁边的孔家主意,下令强拆孔家旧宅。

结果拆除时,在一间房子的墙壁中发现了大批古代文献典籍,其中就有《尚书》。经过孔安国整理、宗室刘向推荐,这批《尚书》进入朝廷视野,由此开始了学界争论上千年不休的今古文之争。

包括伏生《尚书》在内的口传本上古文献典籍,是用西汉通行文字隶书写成,被称为“今文经”。而从孔家旧宅发现的包括《尚书》在内的文献,则是用汉朝之前的古文字大篆或小篆写就,被称为“古文经”。

文字不同倒也罢了,“今文经”“古文经”的篇章数目、具体内容也不一样。古文《尚书》就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两家的治学方式也不一样,好比华山派的“剑宗”“气宗”。“今文经”“开脑洞”附会经义,主张结合阴阳五行和刑名学说通经致用,提倡大一统、尊君抑臣、正名分;“古文经”看重章句训诂,一字一句死抠典籍原本意义,具有复古思想。

有道是学而优则仕,朝廷重视哪家学说,便会在政治上重用此家学派。出于政治目的、学术传承等宗派利益,两派打了上千年的“笔墨官司”。清末“今文经”学派康有为、梁启超都认为孔家旧宅版《古文尚书》是伪造,但当今学界大多认为并非伪造,是确有其事其书,只是后来失传。

真正的大规模伪造《尚书》事件,发生在汉成帝时期。

据东汉班固《尚书》和王充《论衡》记载,汉成帝下令收集天下古文遗书,要建立“古文《尚书》学”。

山东东莱的张霸瞅准作案时机,大干快上,根据孔子删定《尚书》成百篇的历史记忆,将29篇今文《尚书》拆解切割成几十篇,又从《左传》《尚书序》中抄袭内容充作序言、后记,加上自己的杜撰,竟然“空造”硬凑成102篇,进献给朝廷。

汉成帝得书大喜,赶紧阅览,缺感觉此书前言不搭后语,且“文意浅陋”,根本不是先秦古文风格。就让皇家图书馆官员根据内库所藏《尚书》秘本,逐一进行对校,发现“皆不相应”,没有一篇能对上,“非是”。面对如此胆大妄为欺君之人,成帝“于是下霸于吏”,将张霸移交司法机关廷尉处置。

廷尉依据汉律关于欺君罪状的条款,判处张霸死刑。但汉成帝“高其才而不诛”,爱惜张霸才华,加上侍御史周敞等大臣为其求情,遂饶张霸一命。张霸死罪可免,但其杜撰的古文《尚书》很快被朝廷废黜。

东汉初年,又有杜林在西州偶然得到一部古文《尚书》。但据学者考证,其内容亦是真假互掺。经历东汉末年战乱,三国鼎立,西晋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天下鼎沸,两汉版本的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都一并灰飞烟灭,全部失传。

直到东晋偏安江南后,才又开始访求遗书。晋元帝年间,时任豫章内史梅赜搜得58篇今古文合编《尚书》,献给朝廷,成为历经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流传至今的《尚书》底本。

梅赜《尚书》的今文部分,是把两汉的29篇今文《尚书》拆成33篇,与两汉所传《尚书》一致。而包括《五子之歌》在内的另外25篇古文《尚书》,文字太过简易,几乎明白如话,与商周时期佶屈聱牙的文字风格截然不同。

由于画风太过凌乱,从宋元到明清,学者们一直怀疑这25篇梅赜版古文《尚书》是用先秦文献中的文字拼凑伪造而成,但也有包括钱穆在内的学者认为梅赜版古文《尚书》为真。

2008年,清华大学购入一批竹简,被称为“清华简”。经测定,“清华简”年代在战国中晚期,躲过了秦朝焚书大劫,是真正原始版本的先秦文献。而其中,就有学者们心心念的《尚书》。学者们反复比对后,最终断定梅赜版古文《尚书》是伪书。

《尚书》法治思想

尽管古文《尚书》已经被确定为伪书,但其来源亦是先秦文献典籍,不完全是后人生编硬造。因此,今古文《尚书》保留了中华民族最原初的核心政治理念,包括早期法治思想的萌芽。

《尚书》主张依法治天下。《吕刑》开篇即言,“荒度作刑,以诘四方”,用刑法法律作为治理天下四方万民的手段,旗帜鲜明提出依法治国的纲领。

《尚书》主张德法结合,明德慎罚。《康诰》要求“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皋陶谟》提出“允迪厥德”,实行德政。《吕刑》明确“德”与“刑”的关系,“惟敬五刑,以成三德”;提出了“有德惟刑”“惟良折狱”“中正慎罚”等法治德治相结合原则;要求“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司法官员不仅要保证刑罚威严,更要造福于民。

《尚书》主张刑罚适度,宽严得宜。《吕刑》将刑罚由轻到重,划分为“五过”“五罚”“五刑”,并提出“刑罚世轻世重”的原则,要求根据国家治理环境确定刑罚宽严。《皋陶谟》提出“慎乃宪”,谨慎的实行刑法。

《尚书》主张疑罪从无。《吕刑》提出“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对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的案件,必须“其审克之”,免去处罚。

如《典籍里的中国》所言,读《尚书》,可“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先贤治政需用法,个人修身需懂法,朝代兴废更是系于法治兴衰。正是从《尚书》开始,法治理念深刻灌注进中华文明血脉之中,中华法系也由此开启五千年壮阔征程。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作者: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