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阙是什么意思(宫阙是什么意思)

阙是什么意思(宫阙是什么意思)

一路“狂飙”的《孙子兵法》,究竟怎么读?

随着电视剧《狂飙》的热播,剧中出现的《孙子兵法》也成为了近期最热销的图书之一。那么,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部知名军事典籍究竟该怎么读呢?

近日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热播剧《狂飙》里的大反派高启强。而剧中一路指引高启强“登上顶峰”的不是其他,正是著名的军事典籍——《孙子兵法》。

剧中高启强曾在某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上遭遇瓶颈,但却仍冷静告诫自己的弟弟不可将对手赶尽杀绝。彼时他便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句出自《孙子兵法》的《军争篇》,意思是围困敌人的时候不能完全堵死,陷入穷途末路的敌人往往会拼死抵抗,做困兽之斗;但如果留出一条活路,敌人反而会一心为了逃跑而没了斗志。

高启强走上邪路虽不可取,但他对于人生、事业的战略布局是我们完全可以借鉴的。军事学博士、北大国发院宫玉振教授 20多年来研读《孙子兵法》,将其中理论管理学相互验证,写下了《善战者说》 一书。围绕战略、组织、领导力几个主题,宫教授提炼出了12个最精华的原则,帮助读者用其中的战略思维赋能自己的竞争观、事业观,甚至对人生价值的解读。

下文经出版社授权,摘选《善战者说》中对孙子兵法最深刻的几段剖析,期待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孙子兵法》这一传世经典。

《孙子兵法》究竟是本什么书?

《孙子兵法》是目前中国存世最早的兵书,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兵书。它的作者是孙武,成书于春秋晚期。

孙武原是齐国人,出身于齐国的一个军事世家。后来因为齐国内乱去了吴国,被吴王阖闾任命为将军,并帮助阖闾成就了霸业。司马迁说,吴国“西破强楚”,往西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北威齐晋”,北边威震曾是霸主的齐国和晋国;“南服越人”,往南降伏了越国;孙子“与有力焉”,孙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的一个上升时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突破时期,也是中国人在思想上最活跃、最具有原创力的时代。中国人基本的文化精神、价值取向、思维逻辑,甚至是基本概念,大多是在那个时代确立的。今天要研究儒家思想,你要回去读《论语》;要研究道家思想,你要回去读《道德经》;要研究中国哲学,你要回去读《易经》;要研究中国人的战略思想,你就要回去读《孙子兵法》。

孙武画像。

《孙子兵法》从战略的高度,揭示了战争取胜的基本要素和根本原理,也确定了中国人战略思维和战略偏好的基本特质,是世界公认的一部战略学的经典著作。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变化极快,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有大量的图书和文章诞生。面对这些,我们每个人内心都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想读书也不知道该读什么。其实,越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越应该静下心来,读一读经典的东西。

当今世界,很少有人会像战争中的军人那样每天都在直面生死,但是在我们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成功与失败却无所不在。战争是一种最强的竞争形态,《孙子兵法》所揭示的就是竞争中基本的取胜法则,基本的竞争方法论。所以,我们可以把《孙子兵法》看成一部竞争理论的专著。

如何读《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本很好的书,但是不好读。那怎么去读呢?

杰拉德·迈克尔森和斯蒂芬·迈克尔森是美国的两位营销专家,他们对《孙子兵法》都很有研究,合著过几部关于《孙子兵法》的专著。在他们合著的一本书的前言中,两个人讲过一段很精彩的话,一共三句,每句都有一个关键词。我们把这三个关键词找出来,《孙子兵法》到底讲什么,也就基本了解了。

第一句:“孙子最基本的哲学信条是,如果你能够仔细规划好你的战略,那么你就能够获胜。”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

战略。

《孙子兵法》是一部讲战略的书。它是给国君、给将帅写的,也就是给战争中的决策者写的书。它从战略的高度揭示了战争取胜的基本原理,是一部关于战略的经典著作。

无论对于组织还是个人,战略性的错误向来都是最致命的错误。如果你的战略本身就是错误的,你的战术和执行能力再强,也是南辕北辙,无法挽回战略失误所带来的损失。

在商业或者各种类型的竞争中,一把好牌给打烂了的事情也经常发生。战术只是解决怎么打的问题,战略才解决打不打、跟谁打、在哪儿打、何时打这些更为关键的问题。

有太多的人专注于那些他们无法取胜的战斗,或者无法取得决定性意义的战斗,却疏于取得和利用那些决定性的胜利。因为他们缺乏战略,他们无法学会战略性思考。

我们平时都很忙,经常会陷入事务性的工作中,忙于应对各种各样的事务。从这些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培养战略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想主导自己命运和竞争结局的竞争者来说,至关重要。

第二句话:“而且,如果你能够拥有一个真正伟大的战略,你甚至可以不战而胜。”这句话中最核心的词应该是哪个?

电视剧《狂飙》剧照。

不战而胜。

这是《孙子兵法》所有理念中核心的核心,也是帮我们读懂《孙子兵法》的关键。

孙子是一位将军,《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但是孙子强调的是什么?不战而胜,不用打就能赢。用孙子自己的话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是孙子超越了一般的将军、《孙子兵法》超越了一般的战争著作,从而为后人所追捧的原因。

以今天的思维来看,孙子已经有了成本和收益的意识:不仅仅追求胜利,还要追求完美的胜利。要学会用最小的成本,去取得最大的胜利。《孙子兵法》为什么在西方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原因之一就在这里。

西方主流军事文化之中,很少有“不战而胜”的理念。从古希腊、古罗马,一直到中世纪和近现代,西方的主流军事文化中,歌颂的是战争,崇尚的是胜利、对抗与征服。

但是这种歌颂武力,崇尚胜利,通过战争取胜来压倒对手、征服对手的战略思维模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达到了顶点之后,也走到了尽头。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毁掉了欧洲文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欧洲时代的结束和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崛起。空前的大战,以最极端的方式,将西方战略思维的缺陷暴露无遗。

在这期间,西方人开始反思西方传统的战略思维模式的局限,并发现了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古老东方战略智慧的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核武器出现,人类进入了核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大国之间再想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压倒和征服对手,已经基本不可能。今天的核武器可以毁掉地球无数次。核战争注定会是没有赢家的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二战之后西方基于传统的战略思维所制定的核战略,无论是“大规模报复”战略,还是“确保相互摧毁”战略,都没有办法走出相互毁灭、两败俱伤的死局。用西方人自己的话说,西方的战略思维和以此为基础的战略体系,正面临着严重的“崩溃性危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也发现了孙子思想的价值。在精通孙子理念的日本京都产业大学教授三好修的帮助下,美国学者提出了“孙子的核战略”理论。这一战略理论的核心就是,今天最好的战略,不是通过战争的手段去取胜,而是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今天的世界,应该用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东方战略智慧,来解决西方所遇到的战略难题。

这给美国指明了一条摆脱战略困境的出路,所以这一思路提出以后,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战而胜”由此成为美国制定对苏战略的核心理念。所谓的“冷战”,就是通过非军事、非战争的手段,来赢得与苏联的对抗。美国也因此而成为冷战胜利最大的受益者。尼克松还专门写过一本书,名字就叫《1999,不战而胜》,直接用了孙子的理念。

第三句话:“这种东方的侧重于用战略智慧来击垮对手的战略思想与西方大不相同,后者强调通过行动(比如说发动大的战役)来取得胜利。”这句话中最关键的一个词是哪个呢?

智慧。

孙子强调,不是靠简单的实力对抗、资源消耗,不是靠硬拼,而是靠智慧取胜。其实,这也是中国人的战略思维与西方人的战略思维最大的不同。中国人的战略思维,如果概括地说,就是四个字:以智克力。通过智慧来战胜对手的蛮力,让对手的力量优势发挥不出来。

西方人强调以什么“克力”呢?“以力克力”,即强调实力之间的对抗。

这种思维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体现,我们生活在这种文化之中,潜移默化中受这种意识的影响,只不过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而已。比如,我问你:在你心目中,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你马上会想到谁?不用想太多,第一感觉就好了。很多人会说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一种什么样的象征?智慧的象征。诸葛亮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他可以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

同样,在西方,或者我们再缩小一下范围,在美军中,最经典的军人形象,你马上会想到谁?很多人会想到巴顿将军。巴顿将军是一种什么样的象征?勇武的象征、征服的象征、力量的象征。

诸葛亮也需要实力,所以他也需要关羽、张飞。巴顿将军也绝非有勇无谋之徒,也有极好的战略素养。但是我们看得出,中美战略思维的重心不同,这是非常明显的。在中国这样一个竞争环境之中,你得知道中国人的竞争思维和取胜之道究竟是什么。

如果我们用一个等式来总结的话,那就更简单了,就是“取胜 =实力 ×战略”。实力是客观因素,你和对手之间的实力对比在短期内很难有大的变化。战略是主观因素,你可以在战略思维方面远远超出你的对手。战略是实力的放大器,它可以放大你取胜的概率。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如果剑不如人,剑法就要胜于人。

《孙子兵法》几乎所有的理念,上兵伐谋、借势造势、避实击虚、出奇制胜、集中兵力、兵者诡道、掌握主动、兵形像水等,都是这样来的。所以孙子非常喜欢用一个词——善战者,也就是用兵高手的意思。这也是我的书名《善战者说》的由来。

来源:新京报

感读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王孝忠

《水调歌头·中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写的一首词。原词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的上阕侧重写天上。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跌宕起伏多彩。作者在“出世”与“入世”、“退”与“进”、“仕”与“隐”之间的选择上显露出徘徊困惑的心态。“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作者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作者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作者追求执着的人生和热爱人间的感情。

词的下阕写实为写意,化景为情思,表现作者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由侧重写天上转到侧重写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借月光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这是作者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出更高的思想境界。

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中秋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深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近年,我认真收看了《人世间》、《人生之路》等电视连续剧,这些电视片展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生离死别,怎么样面对艰辛的、复杂的、曲折的人生,苏轼在《送人序》中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学以明理,文以述志,思以通其学,气以达其文”。

在这里学习很重要。过中秋节,我曾多次感悟到人类要学习月亮的品格。中秋节,也叫月亮节,太阳种植生命,月亮护佑生命,往往护佑者更亲近、更伟大。月亮善于借光,敢于和太阳比光芒;月亮善于变化,盈亏自律有弛张;月亮善于博爱,洒下银辉照人亮;月亮善于包容,云卷云舒自安详;月亮善于自乐,桂花飘香嫦娥唱;月亮善于圆觉,风物长宜放眼量;月亮善于驻颜,斗转星移沐沧桑……这些品格都值得人类很好地学习,通过向月亮学习,达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境界。这样就可能是把酒问青天,明月今日有。

你知道“秦砖汉瓦”是什么意思吗?带你走进古建筑之秦砖汉瓦

秦砖一般是指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兴建宫殿用的砖石,由于当时国力强盛加上秦法严苛,用料和做工等标准都相当高,又因项羽入咸阳后火烧秦宫殿,加上历史久远,存世的秦砖就更加稀少。汉瓦主要是指西汉的瓦当,也因为战乱和天灾等,存世的汉瓦当也是很稀少。

秦代的砖素有“铅砖”美喻,形制多样而著称于世,有“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评价,秦砖的纹饰主要有米格纹、太阳纹、平行线纹、小方格纹以及游猎和宴客等图案,也有用于台阶或壁面的龙纹、凤纹和几何纹的空心砖。

汉瓦是指汉代的瓦当,瓦当俗称瓦头,是覆盖在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构件,瓦当可以抵挡风吹、日晒、雨淋,可以保护椽头免受侵蚀,延长建筑的寿命。瓦当上刻有文字或各种图案等,其字体优美,图案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

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秦瓦当比,汉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纹饰图案更多样,并且出现了文字瓦当,在工艺上更是达到顶峰,有“汉代瓦当冠天下”之称。汉瓦当最著名的是四方之神瓦当,它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组成,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用来辟邪和求福。

汉代在景帝时期出现了文字瓦当,这些文字瓦当多为小篆书体,其排列匀称、布局讲究,显示出汉代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文字瓦当在汉代占有突出的地位,其内容丰富,文辞多为一些祈福的吉语,其艺术观赏性可与精致的印章相媲美,我们来看几组文字瓦当:

汉瓦当除了四神瓦当和文字纹外,还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动物纹、植物纹等。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时代,汉瓦当以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时代特征之鲜明,文化内涵之丰富,把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推向了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