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地支五行属性对照表(地支五行属性)

地支五行属性对照表(地支五行属性)

图表总结:十天干十二地支阴阳五行对照巧记

一、背景知识

1.阴阳: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2.五行与五方:木:东方,火:南方,土:中央,金:西方,水:北方。

3.十天干:①甲(jiǎ)、②乙(yǐ)、③丙(bǐng)、④丁(dīng)、⑤戊(wù)、⑥己(jǐ)、⑦庚(gēng)、⑧辛(xīn)、⑨壬(rén)、⑩癸(guǐ)。

4.十二地支:①子(zǐ)、②丑(chǒu)、③寅(yín)、④卯(mǎo)、⑤辰(chén)、⑥巳(sì)、⑦午(wǔ)、⑧未(wèi)、⑨申(shēn)、⑩酉(yǒu)、⑪戌(xū)、⑫亥(hài)。

二、十天干阴阳五行对照

1.天干与阴阳:

甲、丙、戊、庚、壬为阳;

乙、丁、己、辛、癸为阴。

2.天干与五行:

甲乙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

丙丁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

戊己属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

庚辛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

壬癸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十天干阴阳五行对照

三、十二地支阴阳五行对照

1.地支与阴阳: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

丑、卯、巳、未、酉、亥为阴。

2.地支与五行:

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

午巳属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

申酉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

子亥属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

辰戌丑未属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四、规律总结

1.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找到规律,用图表的形式总结易于理解记忆。

2.阴阳顺序: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3.五行起始:木。木代表春季(四季开始的季节),东方(太阳升起的方位)。

4.天干起始:甲。甲乙丙丁用来表示次序、等级,这个平时都在用,好理解。

5.地支起始:寅。十二地支代表十二个时辰,寅时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三点钟到五点钟,又称平旦、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是一天的开始。

6.难点:地支对应的土为什么有四个?地支对应十二个月,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土在中央分属于四季,于是每季的最后一个月属土。

7.将天干地支阴阳五行按各自顺序排列组合起来。

十天干十二地支阴阳五行对照

以上总结仅是个人学习中医时的困惑和一些浅薄认知。

如有错漏之处,请大家在评论区指正,谢谢啦。

学《易经》必看:最全的干支五行对应脏腑关系

阴阳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是古人用来纪录时间和推算历法的术数,经过千年的发展与完善,这些参数能够在各种国学经典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俗话说易医同宗,干支五行引用进中医学也有很大用处,尤其是把是它们跟人的五脏六腑对应起来,就能找寻许多症状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有“藏象”一词,即为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因此,不管是方位、季节还是五脏六腑,都可以用干支五行来解释。

天干为阳地支为阴,所以天干代表六腑为主,地支代表五脏为主,但是天干与地支又各分有阴阳,各有所代表。加上各种脏腑的五行属性,构成了中医里的一部分基础理论。

脏腑五行表征

木:肝、胆、头、项、关节、筋脉、眼、神经、肢体、毛发

火:小肠、心、肩、血液、经血、脸部、牙齿、舌头、腹部、神经、血管、血压

土:脾、胃、肋胁、腹、背、胸、肺、肚、皮肉、肿块

金:肺、大肠、肝、脐、股、声咳、气管、鼻、皮肤、痔疮、呼吸系统、骨骼、牙齿

水:肾、膀胱、胫、足、头、会Y、尿道、阴气、腰、耳、子宫、疝气、生殖系统、血液、汗

天干人体对应口诀

甲头乙项丙肩求,丁胸戊肚己脐腹

庚为腰间辛为肋,壬胫癸足一身周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是大肠辛属肺,壬系膀胱癸肾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乡

甲:头、胆

乙:肝、项

丙:肩、小肠

丁:心、血液

戊:胃、肋胁(天干);背、肺(地支)

己:脾、腹

庚:肠、脐

辛:肺、股

壬:膀胱、胫

癸:肾、足、精

地支人体对应口诀

子属膀胱水道耳,丑为胞肚及脾乡

寅为胆目两手脉,卯木十指内肝方

辰土为肩胸腰胃,巳面齿牙并心脏

午火小肠并眼目,未土脾胃并脊梁

申金大肠经络肺,酉金咽喉及气管

戌土命门腿锞足,亥水发骨尿道肾

午头巳未两肩均,左右二膊是辰申

卯酉双肋寅戌腿,丑亥属脚子为阴

子:会Y、耳、腰、液、溺

丑:肚、腹、脾、肌、肉

寅:臂、肢、胆、筋、脉、发、毛、风门穴

卯:肝、胸、目、手、爪、筋

辰:背、胸、项、肩、皮肤

巳:面、牙齿、心胞络、三焦、咽喉

午:心腹、小肠、目、舌、神气

未:脾、胸、胃、腹、口、唇、齿

申:声咳、肺、大肠、筋骨、经络、音声

酉:肺、鼻、皮毛、声

戌:命门、胸、筋、臀、腿、膝、足

亥:肾、头、Y囊、髓、精

天干地支、五行与人体的关系就是以上这些了,学会熟练掌握这些基础规律,根据五行特性我们就可以将之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运用了。

想要获得更多的易学知识,更优的学习体验,欢迎关注,私信老师!

12张图初步了解天干地支,天干地支五行是怎么回事

前文了解了五行,但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天干地支才是最广泛的,本文就来学习一下。

一、天干是什么?

天干有十个,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这是它的简化名,十天干还有原名的,根据《尔雅.释天》记载: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

二、地支是什么?

地支有12个,十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同样的,它也是简称,根据《尔雅·释天》记载:大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上面都提到太岁,那什么是太岁呢?先要了解岁星纪年法。

三、什么是岁星纪年法?

因为古天文学家发现,木星对地球的影响非常大,而且木星的运动极其有规律,大概12年(现代天文学的数据是11.8622年)就会出现在地球上空的同一个地方,也就是12年就会环绕地球一次。(以地球为中心来观察)

所以古代天文学家就用木星来纪年,叫:岁星纪年法。怎么样操作呢?首先来了解一下黄道、黄道带、黄道十二宫和十二星次。

什么是黄道?

从地球上看,太阳运行一周的路径(也叫太阳视运行轨迹)就是黄道。也就是说,黄道是一条线。

图1,黄道和黄道带

什么是黄道带?

黄道带就是以黄道为中心,向南北各移动9度后形成的一条环形带。所以黄道带是一条闭环的带子。

什么是黄道十二宫和十二星次?

假设地球不动(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转一圈,也就是一年),以地球为中心来看,把太阳运行一周后围成的圆平面等分为12份,每一份就是一宫,总共12宫,称为黄道十二宫,也叫十二星次或者简称为十二次。

黄道十二宫一般以春分为起点,而十二星次一般以冬至点为中点的星纪为起点。

图2,黄道十二宫和十二星次

这样设置的目的一是为了说明一年中太阳的位置,以便说明节气变换。二是为了说明木星的位置,用来纪年。

十二次中每个分区都有名称,分别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什么是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就是天上的28组星座。东西南北各7组,总共4*7=28组,称为二十八宿(或二十八星宿)。具体如下:

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

北方玄武七宿:斗(dǒu)、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图3,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和十二星次有着对应的关系。十二星次把二十八宿划分为12份,每份有对应的星座。

为什么要用二十八宿呢?

因为相对于地球,这些星座的位置基本上是不动的(当然,实际情况是动得非常慢,100年基本都没有很大变化),所以古人把它们当做坐标系,来对天空进行划分。可以理解为笛卡尔坐标中的xyz轴。

以二十八宿为坐标系,再划分出十二星次,就可以用它来分析时空变换时,星际能量场对地球的影响了。

什么是十二辰?

古人将一年划分为十二辰,“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一年之中斗柄旋转而依次指为“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太阳运行到某次就叫某某节气。《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意思是建到冬至,则为子,如此类推。

图4,北斗七星和十二星次

所以我们知道:十二地支最初就是用来描述十二辰的。而十二辰又是根据二十八宿来划分的,所以十二地支就和十二星次对应上了。但是,因为站在地球上看,北斗七星是逆时针旋转的,所以十二辰也是逆时针旋转。而十二星次是观察木星而来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不同用来纪年不方便,怎么办呢?要先了解太岁。

图5,岁星12次

什么是太岁?

太岁也是道教信仰中太岁神的简称,乃道教值年神灵之一,一年一换,当年轮值的太岁神叫值年太岁(流年太岁)。

而在传统文化中,岁指岁星,也就是现在的木星。而太岁,就是跟木星相对应的假想星。

为什么要假想出一个星来呢?

因为岁星由西向东运行(顺时针),而十二地支由东向西运行(逆时针),所以为了让它们互相匹配上,就假想了一个虚拟的星星(太岁)来,太岁跟十二时辰速度相同、方向和木星相反(变成逆时针),这样就跟十二地支一样了,然后用十二地支来对应十二星次。

图6,12地支对应岁星12次

这样对应的目的是可以用十二地支来代替岁星十二次来进行纪年。所以用十二地支来纪年的方法就是岁星纪年法。加上二十八星宿的对应,它们的具体对应关系如下:

图7,十二次和十二辰的对应关系

从上面我们知道了:十二地支是从十二时辰中对应过来的。它跟十二星次具有对应关系。而十二星次是用在岁星纪年上面的,所以我们就可以用十二地支来纪年了。

四、天干又是从哪里来的?

首先天干是五行再分阴阳而来。

我们知道,五行是阴阳的5种形态变化。而阴阳的5种形态变化又可以分为5*2=10种阴阳的变化,于是就有了十天干。

至于天干的名字从何而来,猜想古人是根据观察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而来的,我们先看看十天干的古文字。

图8,十天干

甲:草木破土而出,阳在阴内,阳气萌动。

乙:草木初生,柔软曲直,阴气尚疆。

丙:炳也,赫赫太阳,阳气充足。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丁。

戊:茂也,表示草木茂盛。

己:纪也,万物有型可纪。

庚:更也,秋收。

辛:新也,万物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怀妊。

癸:揆也,万物藏于内。

从十天干的意思,我们知道,它描述的是万事万物生长化收藏的过程。正好和五行可以相配:

图9,天干五行

春天,阳长阴消,甲木之气开始起来,然后木气转弱变成乙木。

夏天,阳极盛,丙火之气极盛,然后火气转弱变成丁火。

长夏,阳向阴过渡,短暂平衡,戊土渐生,随着时间推移,土气渐弱,转成己土。

秋天,阴长阳消,金气萧杀,庚金当令。随着时间推移,金气减弱,变成辛金。

冬天,阴极盛,壬水当令。慢慢地阴中生阳,变成癸水。

天干描述的是以太阳为首的日月星辰(金木水火土星等8大行星)对地球的综合影响,也就是气(天体能量场)对地球上万事万物的影响。那它是怎么样对应的呢?

从上面我们知道,古人把二十八宿当作描述天体的坐标。同样的,天干也是用二十八宿来进行定位和描述的。

古人把二十八宿平分为十份(网上找的二十八宿图不是平分的),按顺时针旋转方向排列,以箕宿为起点,分别定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环形的天干时空方位,以表示五种能量的性质、状态、位置和变化顺序流程。

图10,二十八分区

为什么选甲作为起点呢?

因为甲是阳长阴消的第一个阶段,所以在二十八宿盘上,以甲作为时间的起点。

古人通过观察发现,当太阳系运行到箕宿的时空位置上时,“木”气才真正地形成,而在箕宿之前的斗宿时空位置时,仍然是以“水”气显现,于是箕宿就被定为阴气阳气相互消长变化周期的起点,也即是木气的形成定位点,成为每一轮五行之气运行周期的基准起点。

五、地支是怎么样来的?

我觉得地支也是古人由五行气对应五行物象得来的。

首先,在河图中,土是藏在正中的,表示太极,生万物,生生不息。

而在洛书中,四偶数飞入了四隅,此时土已经化生为四隅了,所以中间没有了10,表示已经生成,主五行变化。

也就是如下图:

图11,河图五行

此时,在地成形,金木水火在互相变化过程中,中间都有土的形(平衡态)。在天成象,金木水火是围绕着土进行转动的(土10还没转到四隅中去)。

地支虽然是表示地上的五行物象具体变化,但它是地球自转和天体能量场的综合作用下的结果。所以为了和天干统一起来,也把它放入二十八宿坐标系中去。

具体的做法就是上文所说,十二地支和十二星宿结合,就可以和二十八宿坐标结合起来了。

图12,河图地支

结合起来后,就可以把地上物象跟天上运动对应起来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每个星次对应2个节气,具体日期每年不太一样,需要推算,大概的对应如下:

星纪——对应节气:大雪、冬至,对应星宿:斗、牛;玄枵——对应节气:小寒、大寒,对应星宿:女、虚、危;娵訾——对应节气:立春、雨水,对应星宿:室、壁;降娄——对应节气:惊蛰、春分,对应星宿:奎、娄;大梁——对应节气:清明、谷雨,对应星宿:胃、昴、毕;实沈——对应节气:立夏、小满,对应星宿:觜、参;鹑首——对应节气:芒种、夏至,对应星宿:井、鬼;鹑火——对应节气:小暑、大暑,对应星宿:柳、星、张;鹑尾——对应节气:立秋、处暑,对应星宿:翼、轸;寿星——对应节气:白露、秋分,对应星宿:角、亢;大火——对应节气:寒露、霜降,对应星宿:氐、房、心;析木——对应节气:立冬、小雪,对应星宿:尾、箕。

总结一下:

1、天干和地支都是五行的细分,都是气的作用记录,都是阴阳的细化。

2、天干是以太阳为主的日,和月、8大行星等天体对地球的气(天体能量场)的影响,表公转。

3、地支是天体能量场(气)在受到地球自转后对地面的具体影响,表自转。

4、天干用河图表示,有四象,土在中央。

5、地支和洛书对应,土入四象,五行显形。

6、天干和地支都是以二十八宿为坐标系来进行计量的。

7、天干地支的知识点太难了,学习了几天,还是有很多疑点。

提示:我写的所有文章都是本人的学习笔记,里面只是个人暂时观点,可能有不少错误,请各位读者自行辨别。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为学习使用,侵删。

12张图初步了解天干地支,天干地支五行是怎么回事

前文了解了五行,但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天干地支才是最广泛的,本文就来学习一下。

一、天干是什么?

天干有十个,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这是它的简化名,十天干还有原名的,根据《尔雅.释天》记载: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

二、地支是什么?

地支有12个,十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同样的,它也是简称,根据《尔雅·释天》记载:大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上面都提到太岁,那什么是太岁呢?先要了解岁星纪年法。

三、什么是岁星纪年法?

因为古天文学家发现,木星对地球的影响非常大,而且木星的运动极其有规律,大概12年(现代天文学的数据是11.8622年)就会出现在地球上空的同一个地方,也就是12年就会环绕地球一次。(以地球为中心来观察)

所以古代天文学家就用木星来纪年,叫:岁星纪年法。怎么样操作呢?首先来了解一下黄道、黄道带、黄道十二宫和十二星次。

什么是黄道?

从地球上看,太阳运行一周的路径(也叫太阳视运行轨迹)就是黄道。也就是说,黄道是一条线。

图1,黄道和黄道带

什么是黄道带?

黄道带就是以黄道为中心,向南北各移动9度后形成的一条环形带。所以黄道带是一条闭环的带子。

什么是黄道十二宫和十二星次?

假设地球不动(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转一圈,也就是一年),以地球为中心来看,把太阳运行一周后围成的圆平面等分为12份,每一份就是一宫,总共12宫,称为黄道十二宫,也叫十二星次或者简称为十二次。

黄道十二宫一般以春分为起点,而十二星次一般以冬至点为中点的星纪为起点。

图2,黄道十二宫和十二星次

这样设置的目的一是为了说明一年中太阳的位置,以便说明节气变换。二是为了说明木星的位置,用来纪年。

十二次中每个分区都有名称,分别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什么是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就是天上的28组星座。东西南北各7组,总共4*7=28组,称为二十八宿(或二十八星宿)。具体如下:

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

北方玄武七宿:斗(dǒu)、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图3,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和十二星次有着对应的关系。十二星次把二十八宿划分为12份,每份有对应的星座。

为什么要用二十八宿呢?

因为相对于地球,这些星座的位置基本上是不动的(当然,实际情况是动得非常慢,100年基本都没有很大变化),所以古人把它们当做坐标系,来对天空进行划分。可以理解为笛卡尔坐标中的xyz轴。

以二十八宿为坐标系,再划分出十二星次,就可以用它来分析时空变换时,星际能量场对地球的影响了。

什么是十二辰?

古人将一年划分为十二辰,“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一年之中斗柄旋转而依次指为“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太阳运行到某次就叫某某节气。《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意思是建到冬至,则为子,如此类推。

图4,北斗七星和十二星次

所以我们知道:十二地支最初就是用来描述十二辰的。而十二辰又是根据二十八宿来划分的,所以十二地支就和十二星次对应上了。但是,因为站在地球上看,北斗七星是逆时针旋转的,所以十二辰也是逆时针旋转。而十二星次是观察木星而来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不同用来纪年不方便,怎么办呢?要先了解太岁。

图5,岁星12次

什么是太岁?

太岁也是道教信仰中太岁神的简称,乃道教值年神灵之一,一年一换,当年轮值的太岁神叫值年太岁(流年太岁)。

而在传统文化中,岁指岁星,也就是现在的木星。而太岁,就是跟木星相对应的假想星。

为什么要假想出一个星来呢?

因为岁星由西向东运行(顺时针),而十二地支由东向西运行(逆时针),所以为了让它们互相匹配上,就假想了一个虚拟的星星(太岁)来,太岁跟十二时辰速度相同、方向和木星相反(变成逆时针),这样就跟十二地支一样了,然后用十二地支来对应十二星次。

图6,12地支对应岁星12次

这样对应的目的是可以用十二地支来代替岁星十二次来进行纪年。所以用十二地支来纪年的方法就是岁星纪年法。加上二十八星宿的对应,它们的具体对应关系如下:

图7,十二次和十二辰的对应关系

从上面我们知道了:十二地支是从十二时辰中对应过来的。它跟十二星次具有对应关系。而十二星次是用在岁星纪年上面的,所以我们就可以用十二地支来纪年了。

四、天干又是从哪里来的?

首先天干是五行再分阴阳而来。

我们知道,五行是阴阳的5种形态变化。而阴阳的5种形态变化又可以分为5*2=10种阴阳的变化,于是就有了十天干。

至于天干的名字从何而来,猜想古人是根据观察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而来的,我们先看看十天干的古文字。

图8,十天干

甲:草木破土而出,阳在阴内,阳气萌动。

乙:草木初生,柔软曲直,阴气尚疆。

丙:炳也,赫赫太阳,阳气充足。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丁。

戊:茂也,表示草木茂盛。

己:纪也,万物有型可纪。

庚:更也,秋收。

辛:新也,万物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怀妊。

癸:揆也,万物藏于内。

从十天干的意思,我们知道,它描述的是万事万物生长化收藏的过程。正好和五行可以相配:

图9,天干五行

春天,阳长阴消,甲木之气开始起来,然后木气转弱变成乙木。

夏天,阳极盛,丙火之气极盛,然后火气转弱变成丁火。

长夏,阳向阴过渡,短暂平衡,戊土渐生,随着时间推移,土气渐弱,转成己土。

秋天,阴长阳消,金气萧杀,庚金当令。随着时间推移,金气减弱,变成辛金。

冬天,阴极盛,壬水当令。慢慢地阴中生阳,变成癸水。

天干描述的是以太阳为首的日月星辰(金木水火土星等8大行星)对地球的综合影响,也就是气(天体能量场)对地球上万事万物的影响。那它是怎么样对应的呢?

从上面我们知道,古人把二十八宿当作描述天体的坐标。同样的,天干也是用二十八宿来进行定位和描述的。

古人把二十八宿平分为十份(网上找的二十八宿图不是平分的),按顺时针旋转方向排列,以箕宿为起点,分别定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环形的天干时空方位,以表示五种能量的性质、状态、位置和变化顺序流程。

图10,二十八分区

为什么选甲作为起点呢?

因为甲是阳长阴消的第一个阶段,所以在二十八宿盘上,以甲作为时间的起点。

古人通过观察发现,当太阳系运行到箕宿的时空位置上时,“木”气才真正地形成,而在箕宿之前的斗宿时空位置时,仍然是以“水”气显现,于是箕宿就被定为阴气阳气相互消长变化周期的起点,也即是木气的形成定位点,成为每一轮五行之气运行周期的基准起点。

五、地支是怎么样来的?

我觉得地支也是古人由五行气对应五行物象得来的。

首先,在河图中,土是藏在正中的,表示太极,生万物,生生不息。

而在洛书中,四偶数飞入了四隅,此时土已经化生为四隅了,所以中间没有了10,表示已经生成,主五行变化。

也就是如下图:

图11,河图五行

此时,在地成形,金木水火在互相变化过程中,中间都有土的形(平衡态)。在天成象,金木水火是围绕着土进行转动的(土10还没转到四隅中去)。

地支虽然是表示地上的五行物象具体变化,但它是地球自转和天体能量场的综合作用下的结果。所以为了和天干统一起来,也把它放入二十八宿坐标系中去。

具体的做法就是上文所说,十二地支和十二星宿结合,就可以和二十八宿坐标结合起来了。

图12,河图地支

结合起来后,就可以把地上物象跟天上运动对应起来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每个星次对应2个节气,具体日期每年不太一样,需要推算,大概的对应如下:

星纪——对应节气:大雪、冬至,对应星宿:斗、牛;玄枵——对应节气:小寒、大寒,对应星宿:女、虚、危;娵訾——对应节气:立春、雨水,对应星宿:室、壁;降娄——对应节气:惊蛰、春分,对应星宿:奎、娄;大梁——对应节气:清明、谷雨,对应星宿:胃、昴、毕;实沈——对应节气:立夏、小满,对应星宿:觜、参;鹑首——对应节气:芒种、夏至,对应星宿:井、鬼;鹑火——对应节气:小暑、大暑,对应星宿:柳、星、张;鹑尾——对应节气:立秋、处暑,对应星宿:翼、轸;寿星——对应节气:白露、秋分,对应星宿:角、亢;大火——对应节气:寒露、霜降,对应星宿:氐、房、心;析木——对应节气:立冬、小雪,对应星宿:尾、箕。

总结一下:

1、天干和地支都是五行的细分,都是气的作用记录,都是阴阳的细化。

2、天干是以太阳为主的日,和月、8大行星等天体对地球的气(天体能量场)的影响,表公转。

3、地支是天体能量场(气)在受到地球自转后对地面的具体影响,表自转。

4、天干用河图表示,有四象,土在中央。

5、地支和洛书对应,土入四象,五行显形。

6、天干和地支都是以二十八宿为坐标系来进行计量的。

7、天干地支的知识点太难了,学习了几天,还是有很多疑点。

提示:我写的所有文章都是本人的学习笔记,里面只是个人暂时观点,可能有不少错误,请各位读者自行辨别。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为学习使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