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78年是什么命,五行属性(78年是什么命)

78年是什么命,五行属性(78年是什么命)

精武没有“门”:香港武术团体的百年侠义传奇

视频加载中...

新华社香港10月15日电 题:精武没有“门”:香港武术团体的百年侠义传奇

新华社记者褚萌萌

江湖有多大?大到可以包容众多门派。江湖有多小?小到可以汇于一室之内。

香港的武林江湖,可在九龙闹市的一处窥得一二:二三十门功夫的传人聚于此,结成香港精武体育会。

香港精武体育会成员合影(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油麻地佐敦道,老旧的华丰大厦。上到13层,越过走廊上交错的晒衣绳和杂物,即见一扇门,上方挂有一块金字朱漆老匾。

推开门,里面是一间约120平方米的练功房。楼外,车水马龙,市井繁华;门内,“刀光剑影”的“好戏”正在上演:身怀不同武艺的师父轮番登场,施展拳脚,传学授徒,好不热闹。

“精武”一事,因霍元甲的办学及电影《精武门》而闻名。不过,精武没有“门”,或许才是香港精武百年的最好注脚——走进这道门的各门各派,助力中华武术文化拓展时空维度,传到当代,传向更远的地方。

无问门派,群英荟萃

每月的第四个周五下午,数十名平日轮流开班的师父纷至沓来。

这一月一度的会务时间,也是师父们的相聚时刻。练功房一下热闹起来,满是中气十足的声音。

正事商毕,大家默契地谈笑出门,前往附近一处被戏称为“饭堂”的老馆。开几桌席,大快朵颐,推杯换盏,闲聊叙旧,颇有几分小说中武林大会的风范。

香港精武体育会主席柯俊龙接受采访(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香港精武体育会主席柯俊龙说,聚会传统延续几十年了,自己知道每个人的口味,总是负责点菜。

“精武一家,不分门派。”师父们围坐几桌,年龄有差异,功夫路数也自不同。

精习咏春拳和太极拳的林展霆,习武的前十几年竟主要靠自己勤力钻研。后来,颇具悟性的他经介绍拜入叶问徒孙门下,更在师父过世后传其衣钵。“咏春的特点是以静制动。”他介绍,不行心意,只用精神。

八卦拳则以动制静,在走转中纵横连环。作为“北拳南传”代表人物傅振嵩的第二代传人,李孝全跟随多位师叔将傅家拳械学了齐全。不负所望,他助力傅氏八卦拳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8月18日,张本良展示功夫(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咏春和八卦皆刚柔相济,岭南洪拳则以刚猛著称,伴着一声长啸,硬打直上。黄飞鸿第三代弟子张本良是名退休的救生员,个头不高,但一身腱子肉,声称“心肺功能极佳”。

8月18日,黄耀球展示功夫(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高大的黄耀球拿手的却是灵动的东江龙形拳。出拳时,他两手捏起作龙头状,以意导形,壮实的身形现出轻巧之姿,仿若游龙。

钟秀霞展示功夫(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钟秀霞是在座少有的女师父,面容谦和,彰显数十年气功功力。她是“半路出家”,儿子上学后才得空习武,如今已是教过上千人的名师了。

还有白鹤拳、蔡李佛拳、迷踪罗汉拳……柯俊龙挨个介绍。

若问起各位加入精武大家庭的初衷,答案不谋而合:交流切磋,合力发展中华武术。

德为门槛,侠之大者

进入练功房,首先关注到的定是墙上满满的照片和牌匾:各个门派的师传、历届成员的合影……百年故事一一展现,不知曾有多少香港武林中人从精武的大门来来往往。

环顾四周,只见大厅右侧挂着一个沙袋,后面是插满刀枪剑戟的武器架,另一侧摆着几个木人桩。

黄耀球(中)指导徒弟练习拳法(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69岁的柯俊龙记得,自己第一次来此是1976年夏天,屋内没有装空调,经常练得大汗淋漓。装潢几经翻新,唯有沙袋的位置没变过,一拳一拳记录着学员的成长。

木人桩旁是一尊霍元甲像,后有一面复刻匾额,是孙中山题写的“尚武精神”。

精武体育会由霍元甲等于1910年在上海创办,孙中山领导的多名同盟会成员也参与其中,旨在通过武术教育培养志向坚定、体魄强健的青年,也为革命事业做准备。

其后几年,精武影响日隆,海内外多地均成立分会。一众香港学生也受到感染,于1922年创办香港精武体育会,在上世纪上半叶诸多功夫南下传播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一路传承,是历史最为完整的一支。

在香港,各项精武传统也得以流传:先驱们设计的精武装、精武靴,依然是重要场合的统一装束;用作基本功训练的“精武十套”,仍由李孝全领衔教授。

传承不止于此。在柯俊龙看来,练武没什么门槛,最重要的并非技巧与勤奋,而是武德,用“精武精神”即可概括:爱国、修身、正义、助人。

历史上,香港精武体育会和本地爱国力量联系紧密。一些老人还记得,上世纪50年代,教育待兴,香港精武还办过义学。

在精武数十载,柯俊龙最难忘的就是1997年。那是“热闹而不平凡的一年”,精武同仁联合香港武术界举办多场汇演,以中华武术庆祝香港回归祖国。7月下旬那一场最为壮观,可容纳2000余人的修顿场馆座无虚席。活动后嘉宾们“欢聚至深夜始散席”。

开放门户,四海交友

百年来,香港精武的访客,不问年龄职业,不分种族国籍。

在这座国际化城市,几乎每位师父都教过不少漂洋过海而来的“洋徒弟”,其中一些还把精武之名带回家乡,促成目前全球共80多个精武分会的格局。

七八年前,李孝全受邀去加拿大、菲律宾教学时,更亲自联络当地各派武者,成立两处分会,后来还经常前去交流。

在香港,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华武术就和泰拳、跆拳道等外来功夫竞技切磋。香港精武体育会也随之多元化发展,柯俊龙即专研空手道。

“空手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唐手’,博采多门武功精髓。”柯俊龙介绍,近年来他致力于不同国家功夫之间的交流。

李孝全展示功夫(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李孝全回忆,在国外,人们不仅对中国武术的招式感兴趣,还向他询问应该如何理解“精武精神”,他回答“就是要帮助弱小”。

“上武得道安天下,中武修德正身心”,慈善活动一直是香港精武的重要会务,多年来香港众多募捐义演中皆有他们的身影。

2017年起,柯俊龙等首创精武武术段位制,设置相对普适的评判标准,以促进各门各派交流互进。练功房门口现挂有一张好似“风云榜”的段位名单,上榜的有100余名精武内外的武者。这一创设得到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的认可,希望通过精武大家庭推广至世界武林。

在香港,慕名前来的学员日益增多,每周平均有数百名:退休后“逐梦武林”的李小龙“粉丝”、以强身健体为目标的小朋友、因喜爱龙来学龙形拳的外国人……师父们在精武均收取比外面低的学费,意在凝聚力量推广传统武术文化。

香港精武体育会主席柯俊龙接受采访(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柯俊龙有一个心愿——联合香港武术同侪在此间召开世界性的武术大会,将“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神薪火相传,将中华武术文化发扬光大。

精武没有“门”:香港武术团体的百年侠义传奇

视频加载中...

新华社香港10月15日电 题:精武没有“门”:香港武术团体的百年侠义传奇

新华社记者褚萌萌

江湖有多大?大到可以包容众多门派。江湖有多小?小到可以汇于一室之内。

香港的武林江湖,可在九龙闹市的一处窥得一二:二三十门功夫的传人聚于此,结成香港精武体育会。

香港精武体育会成员合影(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油麻地佐敦道,老旧的华丰大厦。上到13层,越过走廊上交错的晒衣绳和杂物,即见一扇门,上方挂有一块金字朱漆老匾。

推开门,里面是一间约120平方米的练功房。楼外,车水马龙,市井繁华;门内,“刀光剑影”的“好戏”正在上演:身怀不同武艺的师父轮番登场,施展拳脚,传学授徒,好不热闹。

“精武”一事,因霍元甲的办学及电影《精武门》而闻名。不过,精武没有“门”,或许才是香港精武百年的最好注脚——走进这道门的各门各派,助力中华武术文化拓展时空维度,传到当代,传向更远的地方。

无问门派,群英荟萃

每月的第四个周五下午,数十名平日轮流开班的师父纷至沓来。

这一月一度的会务时间,也是师父们的相聚时刻。练功房一下热闹起来,满是中气十足的声音。

正事商毕,大家默契地谈笑出门,前往附近一处被戏称为“饭堂”的老馆。开几桌席,大快朵颐,推杯换盏,闲聊叙旧,颇有几分小说中武林大会的风范。

香港精武体育会主席柯俊龙接受采访(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香港精武体育会主席柯俊龙说,聚会传统延续几十年了,自己知道每个人的口味,总是负责点菜。

“精武一家,不分门派。”师父们围坐几桌,年龄有差异,功夫路数也自不同。

精习咏春拳和太极拳的林展霆,习武的前十几年竟主要靠自己勤力钻研。后来,颇具悟性的他经介绍拜入叶问徒孙门下,更在师父过世后传其衣钵。“咏春的特点是以静制动。”他介绍,不行心意,只用精神。

八卦拳则以动制静,在走转中纵横连环。作为“北拳南传”代表人物傅振嵩的第二代传人,李孝全跟随多位师叔将傅家拳械学了齐全。不负所望,他助力傅氏八卦拳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8月18日,张本良展示功夫(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咏春和八卦皆刚柔相济,岭南洪拳则以刚猛著称,伴着一声长啸,硬打直上。黄飞鸿第三代弟子张本良是名退休的救生员,个头不高,但一身腱子肉,声称“心肺功能极佳”。

8月18日,黄耀球展示功夫(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高大的黄耀球拿手的却是灵动的东江龙形拳。出拳时,他两手捏起作龙头状,以意导形,壮实的身形现出轻巧之姿,仿若游龙。

钟秀霞展示功夫(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钟秀霞是在座少有的女师父,面容谦和,彰显数十年气功功力。她是“半路出家”,儿子上学后才得空习武,如今已是教过上千人的名师了。

还有白鹤拳、蔡李佛拳、迷踪罗汉拳……柯俊龙挨个介绍。

若问起各位加入精武大家庭的初衷,答案不谋而合:交流切磋,合力发展中华武术。

德为门槛,侠之大者

进入练功房,首先关注到的定是墙上满满的照片和牌匾:各个门派的师传、历届成员的合影……百年故事一一展现,不知曾有多少香港武林中人从精武的大门来来往往。

环顾四周,只见大厅右侧挂着一个沙袋,后面是插满刀枪剑戟的武器架,另一侧摆着几个木人桩。

黄耀球(中)指导徒弟练习拳法(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69岁的柯俊龙记得,自己第一次来此是1976年夏天,屋内没有装空调,经常练得大汗淋漓。装潢几经翻新,唯有沙袋的位置没变过,一拳一拳记录着学员的成长。

木人桩旁是一尊霍元甲像,后有一面复刻匾额,是孙中山题写的“尚武精神”。

精武体育会由霍元甲等于1910年在上海创办,孙中山领导的多名同盟会成员也参与其中,旨在通过武术教育培养志向坚定、体魄强健的青年,也为革命事业做准备。

其后几年,精武影响日隆,海内外多地均成立分会。一众香港学生也受到感染,于1922年创办香港精武体育会,在上世纪上半叶诸多功夫南下传播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一路传承,是历史最为完整的一支。

在香港,各项精武传统也得以流传:先驱们设计的精武装、精武靴,依然是重要场合的统一装束;用作基本功训练的“精武十套”,仍由李孝全领衔教授。

传承不止于此。在柯俊龙看来,练武没什么门槛,最重要的并非技巧与勤奋,而是武德,用“精武精神”即可概括:爱国、修身、正义、助人。

历史上,香港精武体育会和本地爱国力量联系紧密。一些老人还记得,上世纪50年代,教育待兴,香港精武还办过义学。

在精武数十载,柯俊龙最难忘的就是1997年。那是“热闹而不平凡的一年”,精武同仁联合香港武术界举办多场汇演,以中华武术庆祝香港回归祖国。7月下旬那一场最为壮观,可容纳2000余人的修顿场馆座无虚席。活动后嘉宾们“欢聚至深夜始散席”。

开放门户,四海交友

百年来,香港精武的访客,不问年龄职业,不分种族国籍。

在这座国际化城市,几乎每位师父都教过不少漂洋过海而来的“洋徒弟”,其中一些还把精武之名带回家乡,促成目前全球共80多个精武分会的格局。

七八年前,李孝全受邀去加拿大、菲律宾教学时,更亲自联络当地各派武者,成立两处分会,后来还经常前去交流。

在香港,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华武术就和泰拳、跆拳道等外来功夫竞技切磋。香港精武体育会也随之多元化发展,柯俊龙即专研空手道。

“空手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唐手’,博采多门武功精髓。”柯俊龙介绍,近年来他致力于不同国家功夫之间的交流。

李孝全展示功夫(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李孝全回忆,在国外,人们不仅对中国武术的招式感兴趣,还向他询问应该如何理解“精武精神”,他回答“就是要帮助弱小”。

“上武得道安天下,中武修德正身心”,慈善活动一直是香港精武的重要会务,多年来香港众多募捐义演中皆有他们的身影。

2017年起,柯俊龙等首创精武武术段位制,设置相对普适的评判标准,以促进各门各派交流互进。练功房门口现挂有一张好似“风云榜”的段位名单,上榜的有100余名精武内外的武者。这一创设得到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的认可,希望通过精武大家庭推广至世界武林。

在香港,慕名前来的学员日益增多,每周平均有数百名:退休后“逐梦武林”的李小龙“粉丝”、以强身健体为目标的小朋友、因喜爱龙来学龙形拳的外国人……师父们在精武均收取比外面低的学费,意在凝聚力量推广传统武术文化。

香港精武体育会主席柯俊龙接受采访(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柯俊龙有一个心愿——联合香港武术同侪在此间召开世界性的武术大会,将“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神薪火相传,将中华武术文化发扬光大。

10月运势出炉!事业、财富重点分析!

导语:大家好,本期生肖运势说为大家带来的是,10月运势出炉!事业、财富重点分析,那下面我们直接进入主题吧!

生肖马

生肖马的他们属相五行属火,尤其是78年生的属马人等到了10月,阳气旺盛,日支五行木汇聚形成木火相生局,等机会一到,前脚好运到来逢凶化吉,后脚横财乘风来,不仅有机会一扫之前3个月囊中羞涩的状况,而且美梦有望实现。另一方面,属马之人,未来3个月撞桃花接正缘,贵人也同时要注意,远离心态不积极的人,如果可以把这些简单的事情做好,经过一番努力,未来日子甜如蜜罐。

生肖虎

属虎之人进入10月,福德宫有“左辅”“彩禧”吉星庇佑,有机会改变之前1个月正财运较差,生活多艰难的处境,大运一到,霉运消散,倘若真能抓住这个机会,横财遍地,一举翻身做富人。另一方面,对于有些属虎之人来讲,未来6天,疾厄宫不巧碰到“飞廉”“盘根”煞星作乱,会导致健康运势这一块糟糕,要留心关节疼痛的问题,此外,对于个别朋友来讲,提高免疫力,旧疾不要再发作,需要好好照顾身体,吃喝上要注意。

生肖羊

生肖羊的朋友步入10月,审辨官恰巧有“彩禧”“金匮”吉星进门,因此好运影响,有机会摆脱较长一段时间事业运受阻,日子过得平平淡淡的情况,待机缘一来,运势红透半边天,假如真的抓紧这个大运,待机缘一到,桃花好运作伴,富贵找上门,自身的资产将会指数级的增长。

《全数命理学》干支 五行和纳音

一、干支

(一)、干支的起源

相传黄帝时期大臣大挠创造了干支纪法,至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

黃帝

以公元前2697年(黄帝元年)为甲子年,作为纪年的开始。由此推算,公元0年为第45个庚申年,公元1980年为第78个(45+33)庚申年,1984年为第79个甲子年。从殷代甲骨卜辞中,可查到用干支纪法和预报天气的记载。用干支纪法来表示人的出生时间(年、月、日、时),就是人的生辰四柱,也叫八字。由此看来,四柱八字是离不开干支的,而干支则是来源于历法中的年、月、日、时。例如,北京时间阳历1949年10月1日14时,用干支纪法就是己丑年、癸酉月、甲子日、辛未时。在这个时辰出生的人,其八字就是:己丑、癸酉、甲子、辛未。

(二)、干支的序数及搭配规则

黄帝与大挠

天干: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

地支: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单数干支属阳,双数干支属阴。干支中按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搭配成六十种不同的组合,称为“六十甲子”。甲为十干之首,子为十二支之首,相配为“甲子”;十干之2与十二支之2相配为“乙丑”,十干之3与十二支之3相配为“丙寅”.....直到十干之10与十二支之12相配为“癸亥”。

二、五行

(一)、五行来源

黄帝时期的鬼臾区

五行寓万物,万物归五行。每年、每月、每日、每时都有干支五行相对应。相传黄帝时期鬼臾区创造了五行。鬼臾区又作鬼容区,号大鸿。传说是上古医家,黄帝臣,曾佐黄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于难经究尽其义理,以为经论。

五行蕴涵着太阳对地球作用力的信息。春天太阳开始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地球北半球逐渐变暖,万物开始生长,所以五行木旺。夏天太阳在北回归线附近,天气炎热,所以北半球五行火旺、土燥。秋天太阳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果实丰收,北半球五行金旺。冬天太阳由赤道向南移动,北半球变冷,五行水旺、土湿。这些规律在南半球刚好相反。

(二)、干支配五行规则

五行生克

天干: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地支:寅卯为木,巳午为火,辰、未、戍、丑为土,申酉为金;亥子为水。

按上述干支序数确定五行的阴阳属性,即单数为阳五行,双数为阴五行。

三、干支纳音

(一)、干支纳音来源

《三命通会》论纳音取象:昔者,黄帝将甲子分轻重而配成六十,号曰花甲子,其花字诚为奥妙,圣人借意而喻之,不可着意执泥。夫自子至亥十二宫,各有金、木、水、火、土之属,始起于子为六阳, 终于亥为六阴,其五行所属金、木、水、火、土,在天为五星,于地为五岳,于德为五常, 于人为五脏,其于命也为五行。是故甲子之属乃应之于命,命则一世之事。故甲子纳音象, 圣人喻之,亦如人一世之事也。何言乎?

四库藏书《三命通会》

(二)干支配纳音法则

1、数字与纳音五行的对应关系:1水、2火、3木、4金、5土。

2、将天干分成5组:1甲乙、2丙丁、3戊己、4庚辛、5壬癸。。

3、将地支分成3组:1子丑午未、2寅卯申酉、3辰巳戌亥。

4、将天干、地支对应的数字相加,其和大于5时除以5,取其余数配纳音。

5、将计算结果1变3,3变1,2变4,4变2,5不变。

六十甲子纳音五行表

例1:庚申年,庚为4,申为2,两者相加得6,6除以5取余数1,把1变为3,所以庚申纳音是木。

例2:庚戌年,庚为4,戌为3,两者相加得7,7除以5取余数2,把2变为4,所以庚戌年为4,属于金命。

例3:甲子年,甲为1,子为1,两者相加得2,2变为4,所以甲子年为4,纳音是金。

这样干支的纳音五行基本上不用记忆,用5以下的数来推算即可。

我,天津农村人,78年出生,98年考入清华,傲娇的我毕业就被骗了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52位真人故事

口述 | 书哥

编辑 | 苏苏

我叫张增强@写书哥,熟悉我的人都叫我写书哥或书哥,这两年刚晋升为教育领域的博主,在网上有70多万粉丝。

我生于1978年,今年43岁,老家在天津市蓟县的农村,乾隆爷说:“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盘山”就是我的家乡蓟县,现在改成了蓟州区。

我通过自己的奋斗在北京站稳了脚跟,从农村到首都,有我努力的成分,也有时代赋予的机会。

(我镜头下的北京城)

01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学会奔跑

我是1998届清华大学的学生,用的最久的标签是“清华学霸”,这个标签曾让我骄傲,也曾让我沉沦,更让我倍受关注。

我能考上清华,很大原因是因为穷。

我们家是典型的农民家庭,而且是八代贫农,祖祖辈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到我爸爸那一辈都还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

那时能贫穷到什么程度呢?我爸排行老三,农村结婚父母一般会出点钱给孩子盖个房子,可我爸没有,不是我爷爷不待见我爸,是真的穷到再盖一间房子的钱都拿不出来,我们家的老房子是靠我爸妈自己奋斗好几年省下钱盖起来的。

(平时看到美景会随手拍一拍)

我很小的时候也不太“争气”,生了一场大病,险些救不回来,爸妈好不容易有的一点小积蓄就被这场大病霍霍没了,还欠下了不少债务。日子很苦,但还是要感谢在苦日子里愿意借钱给我们家的亲戚们,没有他们,我可能就因为那场大病没了。

当时的农村人虽然没什么文化,却会把“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印在脑海里,从初中开始我爸就告诉我,只要我好好学习,爸妈就会供我读书,哪怕借钱也要让我读,但如果没考上想复读或者是休学,没门,考不上就回家干农活。

我特别害怕干农活,一是小时候的大病落下了病根;二是干农活十分辛苦,我知道我受不起这份苦也不愿意吃这份苦,所以我拼了命地努力学习,那时候我满脑子的想法就是远离农活,逃离农村。

初中我始终保持年级第一,有人问我这一路走来的动力是什么,答案是恐惧。

只要恐惧够大,很难不把事情做到极致,就好比非洲大草原上的羚羊,当他们被狮子、猎豹这些天敌追赶时,不可能有时间考虑能不能休息这个问题,相反他们还必须跑得比平时快,一旦慢了就会成为天敌的美食。

我便是这样一头不得不加速奔跑的羚羊。

说出来可能有些难以置信:初中三年我的数学都是满分,有次数学老师还“不服气”,一定要“找茬”,单独拿我的卷子想揪出我的错误,他翻来覆去,愣是没找出一个扣分点,选择、判断这类客观题答案固定不用说,像大题这一类,我的答题步骤依然能做到一步不落,严谨得令人害怕,数学老师只能心服口服。

除开我自己的努力,我还特别感激我爸,也佩服他的未雨绸缪的能力。

我爸看我成绩优异,笃定我一定会考上大学,那时比较好的大学学费要五、六千一年,一年内拿出这么多钱非常困难,在我考上县里的一中以后,他就开始攒钱,每年一两千地攒着,三年后我考上了清华大学,我爸也为我凑够了第一年的学费。

(我大学时的学生证)

选专业时有个小插曲,说来有点好笑,我学的是水利专业,选这专业是因为没见识,填志愿时没有人帮参考,恰好高考那年发洪水,当时就想:我学这专业以后去建大坝肯定不会失业。

上大学后,我的目标就由考第一变成了赚钱,动力还是因为穷。

我的职业生涯是从做家教开始的,顶着“清华学子”这个名号,找家教非常容易。我记得非常清楚,我当时做家教是一小时35元,每次去辅导学生2个小时,路上坐公交需要花3个小时,有时候碰上家长叫上一起吃饭,还能省顿饭钱是非常开心的事。

做了一年家教后我开始觉得做家教挣钱慢,虽然我一次能挣70元,但往返就要3个小时,加上授课,相当于5个小时挣了70元钱,我越想越不对劲,开始琢磨其他赚钱方式。

这时我碰到了一个做图书出版的前辈,当时出版行业正蓬勃发展,他一本书的稿费就足以在北京买一套房,还是全款。我怎会放弃这样一个赚钱的机会?

于是我向他取经,得知他出版的是一本AutoCAD的书(一个软件使用说明),卖了10万册,稿费40多万,之前我只知道出书赚钱,却不知道竟然这么赚钱。

21世纪初计算机行业刚刚兴起,市面上计算机相关的书籍少之又少,我知道这是个机会,便开始策划我的第一本书。

(2021年,我参加母校校庆收到的伴手礼)

说是策划,实则摸石头过河,当时的我只是个刚接触计算机的菜鸟,我只能一边看着手头上的帮助文件,一边自己做案例,就这么吭哧吭哧地写了起来。

在写第一本书时,我着了魔似的,甚至课都不去上,整天闷在宿舍写稿子,就这么写了2个月,我的第一本书问世了。

当时计算机类的书实在是太火了,我一交稿立马收到了5000元的高额稿费,可把我高兴坏了,要知道,这可是1999年的5000元,清华边上的房子一平米都不到5000,着实是笔巨款。

尝到甜头后我开始策划第二本书,凭着写书这一本事,大学期间我再没跟家里要过一分钱。

02管你什么身份,社会要爆锤你根本不会先打招呼

很快,我便在出版领域站稳了脚跟,当时学校出书的群体中有两种角色,一种是我这样专门写的写手;另一种是工作室,对接出版社,从我这样的写手里买书稿,赚差价。

摸清门路后我想:同样是学生,凭什么别人是包工头,而我是小工,凭我的能力,也够得着包工头的门槛了。

为了达成包工头的目标,我开始找出版社对接自己干。

我自以为对出版行业很了解,打着“清华学子”的名号,连着两个月牛哄哄地跟出版社、策划公司谈合作,每次别人最后一句话都是“我考虑考虑”,结果就没了下文。

(拍照不多,这是我为数不多的个人照)

当时通讯还不发达,谈事情都是线下聊,而且我谈合作的地方差不多要横穿北京城,每天路上往返加上交流,一天时间就没了,所以那两个月里我压根没时间干别的事,我很纳闷为什么我这么诚恳,别人还是不愿意搭理我。

后来我碰上一个做图书生意的大老板,属于出版界大牛级的人物,我还是用“我很牛”的方式和对方谈。刚和他聊了几句,他就毫不客气地跟我说:“你谁啊?你凭什么这么跟我说话,你这书我不稀罕。”一下子把我怼得哑口无言。

他刚说完这句话我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啊,我谁啊?自己眼里很牛的标签在谈判桌上根本不具备谈判的资本。

被打脸后我便老实了,那段时间我接受了自己只能当小工的事实,开始疯狂接单,最多的时候一年写了十多本书,赚了十万块。

(吃美食也是我的爱好)

本科毕业后,我考上了研究生,研究生时间更充裕,自己也有了更深厚的积累,脑子里自己干的想法也常常冒出来了。

研一期间,我遇到一个工作室的老板,他和别人都不一样,思想睿智还很有说服力。他说他时间不够,想找个帮手,问我愿不愿意当他的合伙人。

我受宠若惊,心想:当不成包工头,当包工头的助手也好啊。我就这样高高兴兴地入了伙,现在看来我完全是我被卖了还帮他数钱。

因为信任他,我们没有任何书面合同,纯粹口头约定比例分成。

有了合伙人的心态,我干起活来愈发卖力,每天早起贪黑,找作者、看稿子、自己写书,我在履行合伙人的义务的同时,忽略了自己并没有合伙人的权利。

(我真是个尽职尽责的吃货)

公司的收入、招人、每本书的销量、结算这些我都一概不知,全是老板说了算,我也从不过问。

就这么干了一年,过年前我问老板分红的事,老板说新书刚上市,效益不好,没到之前约定的5000册,没有分红,那个年我过得很不是滋味。

年后,老板突然带了一个人来见我,姑且称他为小A。老板说,小A也是他的合伙人,而且比我入伙在先。本来我还在纠结年前分红的事,想借此威胁他不干了,小A的出现反而给了我危机感,钱的事是断然不敢再提。

(做自媒体后,我拍得比较正式的照片)

第二年,出版形势持续下滑,老板每天都在公司感慨效益不好、出版难做,加上对图书销量不知情,我一度以为老板是在死撑。

后来我发现了老板的诡计,他把小A带过来实际上是为了发展他的暗线。

明面上我找作者帮老板出书,给第一家出版社成稿、销售;暗地里他把我出好的书稿交给小A洗稿,改头换面换一家出版社成稿、出售,牟取暴利。

我是怎么发现的呢?第二家出版社发错了快递,样书寄到了公司,而我以为是我的书,打开一看不是,再看内容,这不就是我书里的内容吗?

知道真相后,我再也忍受不了老板把我当傻子充当免费劳动力。我果断摊牌,想拿回我的那部分钱,谁料老板说利润都在小A那,我的书销量不好,没钱。我气得不打一处来,却又没什么办法。

我不再把小A当竞争对手,加上他也是知情人,就跟他吐槽了这件事,没想到小A比我还惊讶。老板给他的说辞是,我才是重点培养的对象,他做的都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更是没钱。

(美食、美景、工作,这就是我的日常)

真相终于大白,原来我们都是被玩弄于鼓掌的傻子,人家早就赚的盆满钵满,用现在的话来说,我俩被职场PUA了。

于是我和小A联合起来,当面和老板对峙,可我们这两个小年轻明显不是他这老狐狸的对手,前面说过老板说服力很强,在一轮又一轮的拉扯中我险些又被他PUA,最后我一本书一本书跟他算账说了个数,他才把钱给我。

我走后,小A反而留了下来,善良的小A骨子里是个没原则的老好人,老板几句话他又被套路了,继续在那干了两年,结果可想而知,什么也没捞着。

没原则的老好人,注定要在社会上吃大亏。

离开公司后我痛定思痛,也有了自立门户的资本,反思前面的挫折,成功和一些出版社谈成合作,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各方面都朝着更好的一面发展。

(2020年,我参加的自媒体活动)

03急功近利只会跌得很惨

2008年,我的公司盈利稳定,但此时出版行业已经有所下滑,整个行业规模很小,难做规模化,还容易受政策影响。

正好,我找到了个对培训行业很有研究的知音,大家都觉得培训市场大,可以无限扩张,于是一拍即合,准备一起干票大的。

那时,电脑培训班非常火,线下电脑培训班蓬勃发展。拼线下我们拼不过,于是在网络还不发达,甚至2008年还没开通互联网支付时,我们决定做线上培训。

我们的第一门课卖得很顺利,当时有个作者想写Drupal,这是个编程工具,可用户太少,达不到出版要求,我就和作者商量用它来做线上培训的实验。

(四五年前的老照片)

没想到,定价299元的课程卖得火爆,我们一个月净赚一万。

这把我们高兴坏了,计算机技术有上百个分支,照这样发展,那一个月就是100万啊!

可真正大规模做起来以后错漏百出,首先是支付问题,当时没有网上银行,只能转账,对用户而言极其不便,并且汇款明细上没有汇款人信息,只能盲猜是谁付的款。

其次我又犯了夜郎自大的错误,开始做起来后,有大平台想合作,他们提供流量,谈分成,我不想分这块蛋糕,想都没想拒绝了对方。

杀身之祸随之而来,我们的招生渠道是各大网站,这些网站知道我们的野心以后开始封杀我们,一直到项目结束,我们的网站都没能做起来。

(2018年我们全家去了雪乡,赚钱是为了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而且Drupal这个课有偶然性,就跟现在某个网红忽然就火了,但再想以同样的方式复刻,这种偶然性就不复存在,我们的其他课并没有预想中卖得好。

这样苦苦撑了一年多后,培训机构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2009年,我又碰到个机会,某大型出版社约我开合资公司,如果做好了,也能做到像磨铁、读客那样营收过亿的公司,可惜自己实力不够,把这个项目做砸了,整整忙活了3年,到2011年公司清算,我大病一场,在家里输液半个月才恢复正常。

其实从创业到2011年,我的人生顺利的部分要比不顺的多,但逆境给人的教训总是更为惨痛,也总会记得更深。

经过这两件事,我总会反复告诫自己,有多大本事挣多少钱。

04重拾“作者”标签

新媒体崛起后,传统媒体受到了冲击,我也开始思考如何加入这个行业。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做了19年的图书出版,策划了1000多本书,但公司依然是个没什么名气的小公司,跟作者谈合作时作者一听小公司,常常遭到拒绝。

如果我能借助网络的传播力度打开自己的知名度,那么我向作者介绍自己的自媒体账号有多少粉丝时,作者很容易会买账。

我镜头感不好,不适合拍视频,发现还是文字最适合自己,所以我的自媒体作品都是文字为主。

(镜头下的我,有些拘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激活了我“清华学霸”的标签,让我涨了不少粉,并发现以我的“学霸”身份发布教育相关的内容家长很喜欢,我自己看的书也多,肚子里有干货,于是我成了一名教育博主。

在做自媒体期间我出了两本自己的书:《写作是最好的投资》和《写作如此简单》,以此记录自己自媒体写作的方法。

我虽然叫“写书哥”,但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我都没有再自己写书,这和我的昵称明显不搭调,出了这两本书后,我终于坐稳了这个IP,再和作者沟通写书也有了更多的经验交流。

时隔多年再次自己写书心境已大不相同,从前写书是为了谋生,如今写书是为了把更多好内容呈现给读者。

(我的漫画形象,还挺像的)

最后,我想把这么多年认为很重要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一共7点:

多给自己正反馈。

比如学生都觉得学习苦,可我为什么愿意努力?因为努力我能考个好成绩,拿到好成绩我就高兴了,这就是我的正反馈。

用数字来激励自己达成目标。

不要想着一个人一味地努力,努力这个范围太广了,根本没法量化,很容易就会放弃,要用数字来量化,比如今天要写1篇文章,跑2千米,等等。

选择大于努力。

如果我大学或者研究生毕业以后真的去建大坝,那我肯定没现在过得好。

摒弃自负。

有件事我有些后悔,就是当年我在清华时觉得自己挺厉害,喜欢埋头干自己的事,错失了认识很多牛人的机会,和牛人聊天真的会打开你的视野。

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事「可以在你老了以后有什么骄傲的事能说给子孙后代听」为标准,如果你发现这一年你做的事都到不了这个标准,那这一年你可能就白过了。

(我今年的新书《写作如此简单》)

把健康放在第一位。

前两年我一个同学患病走了,我就变得特别惜命,当你活得够长时,你会发现自己当下一些纠结、烦闷的事其实都不是事,甚至想不起。

一定要多读书。

系统地读完一本书和你在网上看的片段性的解读真的不同,读书能让人视野开阔,能站在更高的层面看问题。如果感兴趣写作,或许可以看看我的新书,是我尽全力写的内容。

如果你能坚持做到上述这些建议,恭喜你做到了普通人能做到的事。

二十几岁时,总觉得人生有无限可能,什么比尔盖茨、巴菲特都不在话下,后来在日复一日的磨炼中,我渐渐接受了自己只能“做到普通人能做到的事”的事实,辉煌的、落寞的过去终究都会过去。

目前我们已经记录了52位真人故事,很多故事都非常具有感染力,感动读者的同时,也感动了被采访人。如果你有故事,请私信@真实人物采访,随时欢迎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