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卫]警惕“五气”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1年2月4日
漫画:警惕“五气”
2月4日“世界癌症日”重启一个沉重的话题。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有1000万人死于癌症,癌症患者面临的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风险更高。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于恶性肿瘤之首。专家呼吁警惕引发肺癌的“五气”,提防癌症中的“第一杀手”。
新华社发 程硕 作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修行人不得不知
很多人对道教的启蒙是从著名大作《封神演义》开始。众所周知,三宵娘娘为赵公明报仇摆下了九曲黄河阵,并且把阐教十二金仙一个个都拿进阵内,以混元金斗削去了他们顶上三花。
有诗为证:
阵排天地,势摆黄河。阴风飒飒气侵人,黑雾弥漫迷日月。悠悠荡荡,杳杳冥冥。惨气冲霄,阴霾彻地。消魂灭魄,任你千载修持成画饼;损神丧气,虽逃万劫艰辛俱失脚。正所谓:神仙难到,尽削去顶上三花;那怕你佛祖厄来,也消了胸中五气。逢此阵劫数难逃;遇他时真人怎躲?
等这十二金仙一一被擒之后,终极boss元始天尊出场,元始天尊叹曰:三花削去,闭了天门,已是俗体,即是凡夫....
一记混元金斗,把十二个金仙打成了凡夫俗子,可见三宵之法力高深。今天不讲混元金斗的祭炼问题,专讲何为顶上三花?为何金仙个个顶上有三花、胸中有五气;为何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是神仙必备?
其实“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在道教的正史料中,有详细的记载,可谓道教高深莫测的修炼大成之法。
看过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小说及拍摄的电视剧的人们,想必对其中的关于道家武功的情节还应该有印象。在小说或者电视片中也体现了“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其一:
这一来,梅超风却也不敢再与假冒孙不二的韩小莹较艺,忽地心念一动,朗声道:“马道长,‘铅汞谨收藏’,请问何解?”马钰顺口答道:“铅体沉坠,以比肾水;汞性流动,而拟心火。‘铅汞谨收藏’就是说当固肾水,息心火,修息静功方得有成。”梅超风又道:“‘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呢?我桃花岛师门颇有妙解,请问全真教又是如何说法。”马钰猛地省悟她是在求教内功秘诀,大声喝道:“你去问自己师父吧。快走,快走!”梅超风哈哈一笑,说道:“多谢道长指点。”
其二:
梅超风喜道:“原来如此。那什么叫五气朝元?”郭靖道:“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吟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是为五气朝元。”【他说的是马钰所教练内功之法】,梅超风苦思十余年而不解的秘奥,一旦得郭靖指点而恍然大悟,叫她如何不喜?当下又问:“何为三花聚顶?”【她练功走火,关键正在此处】,是以问了这句话后,凝神倾听。郭靖道:“精化为气、气化为神……”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其实这是道家一直流传的两句术语。道教以修至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为最高境界,通过修炼可以达到大罗金仙(一说天仙)的境界,那么什么是金仙呢?“金仙”为仙道极品,即是无极金仙,他不生不灭、永不轮回,享无极大道。“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为道家上乘工夫,未能修至如此,则无法进入金仙境界无极圈内。
所谓“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三花”与“五气”,都是比喻的代名词。三花即是“精”“气”“神”。“五气”,便是心、肝、脾、肺、肾或另用五行的代号,即是金、木、水、火、土等。聚顶的顶,当然是指头顶的“宫会穴”,也就是道家所谓的“泥洹宫”,密宗所谓的“顶轮”和“梵穴轮”的连带关系。
不过朝元的“元”,却有不同的说法:有些根据医学经脉穴道的观念,便说这个“元”是指“关元穴”的部位,也就是一般所谓的“下丹田”,有些人却认为这个“元”是指“会阴穴”,也就是密宗和瑜伽术所谓的“海底”。谁是谁非,从来就无确证,除非真是修炼到家的神仙肯出来当场指证,或许可息此一争端。不过,从学理和中国文字学的诠解,以及经验的求证。
我们认为这个“元”字与本源的源字通用。换言之,所谓“元”,便是指原来的本位现象而已,所谓“五气朝元”,也就是说人体内部的腑脏之气,各归原来的本位,充满、和谐、均衡而没有窒塞。我们简略地从学理上解释过这两句话的意义以后,再从实证的现象来作说明。
三花聚顶
在古代“花”与“华”通,“华”乃是“花”的本字,故而“三花”就是“三华”,表示人体精气神之荣华。所谓“聚顶”就是精气神混一而聚于玄关一窍。
精为玉花,气为金花,神为九花。
人花—— 炼精化气,人本由精化而生,故精为轮回种子,修道者心必空於下焦,戒去 淫欲,精不妄泻,则精满不思淫,铅花生矣;
地花—— 炼气化神,人之生存赖以气,心必空於下焦,无惊无恐,无忿无怨,则气 平顺,道畅通,中气足而不思食,银花生矣;
天花——炼神还虚,精气虽足,无神者,则其体无光,其人无命,故神为主宰,今心空其上焦,不执不着,神满不思眠,常清常醒,则脱壳还虚,归入虚空境界,则金花生矣。
道家重修炼,以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后聚之于顶,可以万劫不侵。明·张鼎思 《琅邪代醉编》卷三十“三花聚顶,五气朝元,道家修养之法也。三花落则死矣。三花未落,乘兴来过,言有生之年,未死之日,犹有再会之期也。《西游记》第十九回:“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
萧廷芝《金丹大成集》说:“问三花聚顶。答曰:神气精混而为一也。玄关一窍,乃神气精之穴也。”这里的“顶”有特指意义,它表示“天宫内院”。所谓“天宫”指脑部,“内院”就是以印堂穴与百会穴垂直线为中心点的脑部内空间。“三花聚顶”是一种内丹功的上乘状态,这种状态的出现必须经过循序渐进的炼养过程。
古代道教内丹家由于害怕泄漏天机,又担心大道失传,便以含蓄的符号象徵方式来表达。于是,有关“三花”的名称便有许多转换的形式。从本质上看,“三花”的内在意义乃是“三阳”。所谓“三阳”也就是阴中之阳,阳中之阳,阴阳中之阳。
“三花聚顶”的景象:静坐到达精化为气的阶段。奇经八脉的通畅情况,犹如以往所说,已一步步获得了实证。从此渐渐到达忘去身体的感觉,周身如婴儿似的柔和轻软,非常安适妥贴,若存若亡。此时,唯一还有感觉的便是头脑的反应。再渐渐的静定下去,眼前的目光便有返照的现象。
到此忽然会进入几同完全忘我的境界,只有头顶“泥洹宫”“百会穴”部分,感觉如天窗的开启,如阳光的透射,豁然开朗而呈现无比的清凉之感。犹如乘虚而下的一股清虚之气,下降而遍洒及于全身。道家丹经所谓的“醍醐灌顶”,便是形容这种境界。不过,到此程度,最怕的是学理不明,观念不清,内心如果存有丝毫的幻想,或潜意识中存有强烈的宗教意识,可能便会心神出窍;如果再配合其他的幻觉;便有许多类似神秘性的景象出现了。对此种种境象,必须要一一扫除,不落筌蹄才为究竟。
五气朝元
道教修炼之法。谓炼内丹者不视、不听、不言、不闻、不动,而五脏之精气生尅制化,朝归于黄庭(脐内空处),叫五气朝元。内丹学术语。“五气”指的是心、肝、肾、肺、脾这五脏之气。凡俗之人,五脏之气散居五行所属之位,未能形成统一的聚合能量。道教内丹家为了超越此等局限,遂探索炼气法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体验,内丹家提出了“五气朝元”说。早在汉代的《 周易参同契》已经有关于“五气”的朦胧意识,该书言“土王四季,罗络始终,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禀中宫,戊己之功”。
这虽然没有出现“五气”的概念,但却以五种颜色作为象徵,以表明五行的关系。在道教中,五色就是五行的代表,也是五脏的符号象徵。从这个角度来看,《周易参同契》包含着五脏之气的认识,这是可以得到证实的。关于“五气朝元”的问题,唐末五代以来,道门内丹家作了许多解释,从宋代的张伯端,到金元时期的 邱处机、萧廷芝等都有论述,《性命圭旨》总结了前人的诸多论述,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五气朝元”的理论,该书还绘制了“五气朝元图”,便于人们明了其要领。
该书从生命发源的问题入手,首先指出了凡俗之人五常(五行)异地而五方异气的情形,进而说明了修行之人合炼五气使之朝元的可能与方法门径。在《性命圭旨》的作者看来,人的五脏本来有青、赤、黄、白、黑 五帝镇守,五帝则以天干、五行、数字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其功能。青帝受甲乙木德之三气,赤帝受丙丁火德之二气,白帝受庚辛金德之四气,黑帝受壬癸水德之一气, 黄帝受戊己土德之五气。
修炼之人,就是要促使分散气气汇通聚合,所谓“攒五簇四会三合二而归一”就是通过会聚而使朝元的过程。金德之四气与水德之一气汇通而成五,木德之三气与火德之二气汇通亦成五,中央自有五气,“三五”相聚,四大安和,五气则朝元而聚于顶,体现了内丹修炼的一种高级境界。
心藏神,后天为识神,先天为礼,空於哀,则神定,南方赤帝之火气朝元。
肝藏魂,后天为游魂,先天为仁,空於喜,则魂定,东方青木之木气朝元。
脾藏意,后天为妄意,先天为信,空於欲,则意定,中央 黄帝之土气朝元。
肺藏魄,后天为鬼魄,先天为义,空於怒,则魄定,西方白帝之金气朝元。
肾藏精,后天为浊精,先天为智,空於乐,则精定,北方墨帝之水气朝元。
以上为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理。人之修道,必由五行归五老,三花而化 三清,始能归原无极本体,而达圆通究竟。
“五气朝元”的景象:由于以上所讲“三花聚顶”景象的呈现,或者在同一时间,或在稍息之后,忽然感觉呼吸之气自然地完全停止,周身绵软,不藉后天的呼吸而温暖怡适,平时所谓的内呼吸(丹田的呼吸这时也自然的停止了)。只是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偶然的需要极其轻微的呼吸一次。
此时有如在风和日丽的景象中,微风不动,水波不兴,身心内外,天地人物,无一而非安于“中和”的本位,更不知道有我身的存在或无我身的存在,这些平时的感觉和思想,统统都自然地去得无影无踪了。
静坐或修道的实际工夫,如果真能做到如上所讲“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情况。那么炼精化气的基础工作,可以说是告一段落。不过,这种基础,可不能偶一而止的,必须要“持盈保泰”。要进到“炼气化神”的境界,更要和“道”的观念结合,并非只属于静坐工夫的范畴了。
简单说下,“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道家所说的“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三花”与“五气”,都是比喻的代名词。三花即是“精”“气”“神聚顶的顶,当然是指头顶的“宫会穴”,也就是道家所谓的“泥洹宫”。
三花聚顶
人花 -炼精化气,人本由精化而生,故精为种子,修道者心必空於下焦,戒去淫欲,精不妄泻,则精满不思淫,铅花生矣;
地花 -炼气化神,人之生存赖以气,心必空於下焦,无惊无恐,无忿无怨,则气平顺,道畅通,中气足而不思食,银花生矣;
天花 -炼神还虚,精气虽足,无神者,则其体无光,其人无命,故神为主宰,今心空其上焦,不执不着,神满不思眠,常清常醒,则脱壳还虚,归入虚空境界,则金花生矣;
五气朝元
一、心藏神,后天为识神,先天为礼,空于哀,则神定,南方赤帝之火气朝元。
二、肝藏魂,后天为游魂,先天为仁,空于喜,则魂定,东方青木之木气朝元。
三、脾藏意,后天为妄意,先天为信,空于欲,则意定,中央黄帝之土气朝元。
四、肺藏魄,后天为鬼魄,先天为义,空于怒,则魄定,西方白帝之金气朝元。
五、肾藏精,后天为浊精,先天为智,空于乐,则精定,北方墨帝之水气朝元。
以上为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理。人之修道,必由五行归五老,三花而化三清,始能归原无极本体,而达圆通究竟。
“气”的秘密(五):浅谈五气朝元
导言: 无极太虚中气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天地气生形,已有天地形寓气,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
这是《医宗金鉴.运气心法》所载。说得很精彩!难怪古人说述而不作呢,往昔觉得练功颇有心得正在沾沾自喜,却不意在某处“遇见”了古人。天地是一个天地,人是一样的天地里的人,但凡去修练的人,行在路上,便常常能见到前人所作的路标。因此上感慨,此生能学有所成也对得起所学了,怕是学而不成埋没在财色名利中空老了年华。当今天下,正真能够埋下头来做学问的对得起自己所学的又有几人!
上节讲,中气为气之根本,有人说你怎么通篇没讲根本?实际上我也个几天都在讲。中气就是太极的一,一气,元气根本,我说中之中在丹田。人体有四大中,为一外圈大中,和内中三个核心的中,道家讲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也可以说上中下。可以是包纳五脏六腑的大的气罩,和身体内部的小的核心动力源。人体气的原动力,是人一切能量的根本。
一大中,宇宙也,有质而无形,三小中,精气神之府也。
阴阳是俩种气的形态,外化而成形。变化之由,太极中气也。《黄帝内经》里讲,“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其要一也,一是根本,根本在太极,于身曰元气,换个说法,即中气。
元,即是根本,一为开始,开始也是根本。这在上几篇谈过了。今天要谈五气,必先说阴阳。
“阴阳者,有名无形,包罗万物者也”“阴阳者,各有形色所属而无形体可泥”阴阳非有形,乃一气所化生,素问里讲,阴阳乃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
然而,变化万端不离根本,阴阳之府,即归宿,在太极一气,在元气,在中气。
阴阳好比这条线,上为阳,下为阴,我用它来说明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阴阳互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保持着一种平衡。太极是一种阴阳的完美平衡状态。拳里面讲得是五阴五阳的境界。太极之中气就是一中最核心的制约,根本上说,阴阳的制约关系,是以太极一气为中心的,为根本动力的。
表面上看,此图为看到太极中气来。我说,这是后天状态,太极一气,本为虚无之质阴阳虽然表面上互相依存,实际上有一个虚无之质在主导。这就是一元之气,是中气。那么,完整状态应该是这样的。
先天中气,制约阴阳,也制约着五行之气,下面我们来讲五气。
都知道,五行木火水金土,相生。金木土水火相克。五行制化,而达到平衡。五行中,木火属阳,土居中央有阴有阳,金,水属阴。五行不过五气,五气不过阴阳,阴阳还归一气,相生相克不可无平衡。便是一气之之衡。生为动,克为制,制动于此中说最合适不过了。五行吗之说在此就不说了。俩张图吧。
下面浅谈五气朝元:
其实明白人不用讲,一看就明白了,我说得也是多余的话。多余得话是个普及。
第一,虚无一气即是元气,一气化生五气,
前面讲五气不离阴阳,那么次序就是有一而二而五。一好比是最核心动力之源,为根本。修炼的人把一归为丹田。气由丹田生。五气者,肝,心,脾,肺,肾。有人说肾气是根本,有人说脾气是根本,实际根本在虚无一气,在元气。道从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一气化生五气之重要不须多讲。
我的大师兄,得癌症而好,养得是元气,而非肾气或脾气,否则失去平衡,恐怕今天早没了。致力于根本才是大道!
第二,讲五气还归到一气之根本,养得它壮大,即所谓五气朝元。
心清净而心肾交,肝木舒脾运化,肺输布,一气贯通运我太极,自是五气朝元。
今天我气就讲到这里。谢谢阅读。请继续关注下一篇。《“气”的秘密(六)师门站桩的秘密》您得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感谢关注!感谢分享!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