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日风电气(日风)

日风电气(日风)

日风电气专注风电变流器业务

本报记者 刘杨

日风电气科创板上市申请日前被受理。公司本次拟募资6.13亿元,用于年产500台大型风电变流器扩产等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

定制化经营

根据招股书申报稿,日风电气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主要从事风电变流器等电力电子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双馈变流器和全功率变流器。

日风电气是浙江润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该公司持有日风电气62.78%的股权。卢钢、张旌红分别直接持有公司13.29%和3.84%的股份,并共同通过润丰集团间接持有日风电气62.78%的股份。

风电变流器是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部件之一,用于解决风机在变化转速下保证电能的恒频输出。风电变流器可根据风速的大小改变发电机的转速,使风机实现最佳风能捕获,同时实现风电功率的并网控制以及对电网无功的支持和高、低电压穿越控制,用以提高风能利用率,提升发电效率。作为发电机和电网的接口,风电变流器是风电机组的核心设备,是机组电气性能、变换效率、可用度的主要决定因素。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以产订购”的定制化经营模式,生产经营围绕客户的订单展开,在签订销售合同后,根据合同安排采购和下达生产任务,实行按单生产,以降低经营风险。公司的销售模式为直销,下游客户为国内主要风电整机厂家。

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日风电气已成为国内大功率风电变流器领域主要生产企业之一。2018年至2020年(报告期),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客户渠道日益拓展,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公司已与国内市场份额前十名风电整机企业中的七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公司曾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参与了两项行业标准的制定。

产品结构单一

2018年至2020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2.31亿元、2.69亿元和5.1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04.03万元、3862.33万元和7347.90万元。报告期内,日风电气风电变流器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42.92%、40.54%、32.44%。

值得注意的是,日风电气的产品结构单一。尽管公司已完成光伏逆变器等产品的开发,但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收入来源于风电变流器。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阳光电源、禾望电气产品线覆盖风电变流器及光伏逆变器。多元化经营战略有助于平抑行业的周期性波动。

报告期内,日风电气风电变流器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2亿元、2.45亿元、4.8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79.20%、91.38%、94.38%。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日风电气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97.83%、97.58%、95.09%。2020年日风电气的前五大客户分别为中国海装、东方电气、运达股份、联合动力与上海电气。对第一大客户中国海装的销售收入为2.60亿元,占营收比重过半。公司表示,风电整机制造行业的集中度较高,下游主要风电整机厂商市场占有率的集中造成公司主要客户相对集中。

根据相关政策,2018年底之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

自2021年1月1日开始,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海上风电方面,2020年1月后新增海上风电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新核准海上风电项目全部通过竞争方式确定上网电价。

募资夯实主业

本次公司拟募资6.13亿元,投向年产500台大型风电变流器扩产项目、大型海上风电变流器及配套设备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表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展开。公司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双馈风电变流控制技术、全功率风电变流控制技术等,均已实现批量化生产。

公告显示,我国风电变流器产品仍存在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随着市场对风电变流器产品质量、技术、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司需要不断更新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及检验测试设备,有效应对产品更新换代的压力。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2%、10.75%和6.78%。公司表示,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有利于公司不断开发和完善具有创新力的产品,提高产品性能,增强公司产品的竞争优势。

根据公告,年产500台大型风电变流器扩产项目是对公司现有优势产品产能扩张。实施大型海上风电变流器及配套设备产业化项目,有利于公司适应风电行业发展重心由陆地向海上转移趋势,并以公司现有变流器相关核心技术为基础,完善公司产品结构。

日风电气表示,公司致力于新能源领域高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未来将不断完善和丰富风电变流器产品系列,在巩固现有客户的基础上,积极获取新的优质客户。同时,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海上风电变流器研发成果的产业化,提高配件的自产能力。此外,通过研发技术更为先进的风电变流器产品,加速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成语漫话世界】胡作非为

来源:环球网

近日,商务部在发布的《美国履行世贸组织规则义务情况报告》中指出,美国作为被世贸组织成员发起争端解决最多的成员,不仅选择性执行世贸组织裁决,还执意阻挠上诉机构成员遴选并导致其陷入“瘫痪”,是“多边贸易体制破坏者”。

据悉,自2017年以来,美国为了转嫁国内矛盾,以“美国优先”为出发点,无视世贸组织规则与成员期待,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凌主义,胡作非为破坏多边经贸秩序,对多边贸易体制造成严重冲击。中国商务部表示,希望此份《报告》有助于敦促美国践行承诺、遵守规则并早日真正回归以规则为基础的、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主义大家庭,为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权威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发挥其应有作用。

出品: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环球网评论部

氢风正起,上海电气抢滩氢能赛道:“制储加用”多环节发力

氢能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新路径,被视为未来主要的清洁二次能源。国内的氢能应用以往侧重于燃料电池,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电解槽制氢的重要性和设备市场迅速崛起。

12月8日,上海电气制氢装备下线暨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氢器时代公司)揭牌仪式在沪举行。澎湃新闻了解到,该公司是上海电气布局氢能赛道的重要平台,将基于在碱性与PEM电解水制氢领域的技术积累,向市场提供制氢产品及能源系统解决方案。

仪式上,上海电气发布了两款制氢装备新产品:单体产氢量1500N㎥/h(标准立方米/小时)的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以及单体产氢量达到50N㎥/h的PEM电解水制氢装备。此外,氢器时代公司与上海浦江特种气体有限公司、上海岚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与上海浦江特种气体有限公司签订了首套制、储、加氢系统设备合同。

制氢是氢能产业链的最前端环节,也是氢能战略版图上的必争之地。近两年的电解水制氢领域尤其热闹,能源央企、地方国企、可再生能源企业、跨国能源巨头等均瞄准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展开深入布局。

这种争先恐后源于市场蛋糕的迅速增大:据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调研统计,2021年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规模超9亿元,出货量350MW。预计2022年中国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需求有望达到730MW,到2025年国内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需求量将超过2GW(1GW=1000MW)。

据澎湃新闻观察,在日益激烈的制氢设备市场竞争中,作为国内最大装备制造集团的上海电气谋划的是一套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市场打法。氢能将与其既有的传统能源业务、新能源业务、工业业务协同发展,形成新的业务增长极。

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冷伟青在揭牌仪式上表示,上述两款制氢装备新产品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电解水制氢装备,实现了国产制氢设备的技术升级和成本的大幅下降。上海电气将在氢能源技术研发、系统集成等方面全面发力,逐步构建氢能“制”“储”“加”“用”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上海电气制氢新品下线,氢器时代公司正式揭牌

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副总裁、氢器时代公司执行董事丘加友对澎湃新闻称,从整体业务结构来看,上海电气拥有完整的上游能源装备和齐全的下游工业装备,未来氢能将起到桥梁作用,连接不同业务板块,促进可再生能源制氢与绿色工业耦合的“深度”碳减排。

“今天下线的碱性电解槽产氢量达1500标方每小时,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个单体电解槽的产氢量,PEM电解水制氢装备也是目前国内容量最大的产品。”氢器时代总经理助理王冬福对澎湃新闻介绍说,两种技术路线适合的主要应用场景有所差异,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的单槽容量较大,适合国内新能源大基地等连续性大容量制氢场景,下游适用于大型化工、交通等领域。PEM电解装备的单槽容量较小,动态响应速,更适用于较为灵活的分布式应用场景,比如应急电源、制储加氢一体站等。

碱性电解水制氢是现阶段发展最成熟的电解制氢技术,与其他技术路线相比经济性优势更突出。王冬福说,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短期内将是氢器时代的主打产品。同时随着制氢产品的技术迭代和规模化应用,氢产业链设备端的成本将持续降低。

“我们已经在2023年规划了500MW的碱性电解槽产能,相当于能生产2000标方的碱性电解槽50台;在2025年规划了百兆瓦级产能的PEM产线,相当于能生产100台200标方的PEM电解槽。”氢器时代副总工程师吴亮说。

今年3月公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发展“顶层规划”《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

《规划》提出了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

据澎湃新闻了解,依托能源与工业装备基础优势,上海电气将目标定位于在氢能产业链核心装备上取得突破。 具体包括:在制氢领域,成立专业化的制氢公司,重点攻克低成本高性能电解槽装备;在储氢领域,以建设上海市储氢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依托,构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石;在加氢领域,以旗下国控环球在加氢站系统设计能力和业绩为牵引,重点攻克“卡脖子”隔膜压缩机核心技术装备,向市场提供可再生能源“制储加”一体化加氢站解决方案;在用氢领域,以掺氢燃机和“电氢化”一体化应用为重点,推动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绿色原料用能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