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南京规划局最新规划图(南京规划局)

南京规划局最新规划图(南京规划局)

《新华日报》:“更南京”啥模样?来看这座特大城市升级路线图

“对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这句话放在新征程的起点看尤为意味深长。

哪些功能会被强化?

人口多少?

产业哪些?

……

《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下称《总规》)最近公布并向社会征询意见。南京60余个部门、12个发展板块,历时三年紧密协作完成的这份跨度15年的发展蓝图,刚性底线贯穿始终,突出责任和担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发展理念,彰显城市优势和个性,堪称中国式现代化在一座城市的阶段性展现。

坚定发展自信走向“更南京”

6587平方公里的南京,应该成为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总规》的答案是:江苏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全球创新高地、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南京今后将得到凸显的功能,可以用古都、枢纽和创新这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历史文化名城,是外界对南京最突出的印象。过去十年,南京对自身历史有了新的领悟。2010年,南京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这份条例的保护目标为“中华文化重要枢纽、南方都城杰出代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总规》中调整为“中华文化重要枢纽、世界古都杰出代表、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南方都城杰出代表到世界古都杰出代表,从具有国际影响到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面向未来,南京文化自信更为坚定。

强化历史文化名城定位,南京一大举措是新增加一片历史城区。南京已划定老城南、明故宫、鼓楼至清凉山三片历史城区。这次《总规》再增加一片北京东路历史城区。纳入历史城区范围内的建筑高度控制在35米以下(公共建筑可以控制在40米以下),有些地段甚至要控制在12米以下。

南京从未放弃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追求。

在物理空间上,南京具有“承东启西、联通南北”的枢纽地位,依托国际航空港、江海联运港和“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南京的国际和区域链接力势必得到进一步提升,利于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看,南京具备多重条件以彰显国家中心城市作用。首先联动沿江城市,在长江经济带扬子江段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上,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科技创新上,与上海、合肥两大国家科学中心联动,共建沪宁合科技创新带,共同培育世界级的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宁杭、宁黄、宁淮轴带上,推动生态人文新经济发展,共建宁杭黄国际旅游圈、宁淮滁生态旅游圈等,打造长三角核心区“绿丝带”。另外,南京主导建设轨道上的南京都市圈,在跨界地区协同发展带头探路。

城市的角色定位将体现在空间布局上,体现在今后的要素流动上。而这一切又无声地形成一座城市独有的气质。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体规划处处长罗海明提到,在举行《总规》编制座谈会中,不少外国友人感慨,自上海往西一路城镇密集,只有到了南京才能感受到乡村风光。

从南京市中心出发,三四十分钟车程就能来到景色宜人、视野辽阔的宁静郊野。几十分钟实现现代都市和江南田园的切换,这是南京极为突出的优势,是国内超大、特大城市少有的体验。这种舒心的体验感是珍贵的城市软实力。

最近,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提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南京实践,她用三个名词描绘南京的美好未来,即创新之都、鱼米之乡和人文之城。鱼米之乡,首次出现在南京的城市定位中。鱼米之乡,在这里不是产业的要求,而是对城市气质、城镇化发展的新追求。

韩立明所说的“鱼米之乡”是这样的:大江两岸碧波澄澈、青山晴翠,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格局加速构建,城乡富足丰饶。《总规》勾画出南京“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总体格局。具体来说,就是打造两片南北田园,加强山水空间和耕地保护,与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适度复合休闲农业和旅游配套功能,探索在特大城市周边如何建设一个世界级城市乡村田园地区。

罗海明介绍,南京市域南片东屏湖—无想山(溧水)以南,北片六合绕越高速以北的区域,不同于高度集中的都市区,这些地方水、田、林、村交错,是市民的“后花园”和“精神故乡”。这是南京南北田园的主要承载空间。

南京的田园之城不只在南北两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德高告诉记者,南京采用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模式,是对以往城市发展格局的延续和拓展。经历三轮四版城市总体规划后,南京形成“多心开敞、轴向组团”的都市区经典空间格局。以放射形交通廊道为轴,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间隔,轴向组团、串珠状布局,将城镇空间坐落在山水田园之中,让乡村共享城市公共服务。

通俗地说,南京没有像其他大都市那样,以铺展的方式蔓延推进城镇化,而是以“蛙跳”的方式,一个点位一个点位地建设城市新片区。这样的点位就是南京三大副城和9个新城以及29个新市镇,在这些区域集中开展城市化建设,点位和点位之间由交通廊道和绿色生态空间连接和间隔,以此构建出一座“山水田园之中”的城市。

世界知名城市都走过城市规模做大的历程。伦敦通过发展卫星城来平衡市区人口增长后的居住、交通压力;东京全力建设公共交通,避免民众在中心城聚居,实现“多中心”城市战略;巴黎拒绝在市中心区新建高楼大厦,“顽固”地保留着千百年来古都的文化传承。

南京的多中心、组团式布局,将六合、溧水、高淳升格为三大副城,定位为生态导向、产城融合、功能完备的区域综合节点城市。规划禄口、柘塘、龙潭、龙袍、桥林、板桥、滨江、汤山、淳化9个新城,定位为港产联动、专业分工、职住平衡的产业新城,减少跨区域通勤。

“保护优先”践行新发展理念

在全国各地首次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各界的关切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城市可以做多大,可利用的土地空间有多大。究其实质,这是一场基于土地的分配博弈。

不管城市规模是超大还是特大,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这三条控制线必须划出来。这三条线是底线控制,对应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城镇规模上限,是国家战略和发展理念在地方的贯彻落实。

早在2016年,南京在城市周边划定首批3.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这次《总规》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240平方公里(换算成18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占南京耕地面积的90%,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

一个有着几千年农业文明的国家如何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从南京的努力可见一斑。

“龙蟠虎踞、襟江带湖、山环水绕,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洲地交错分布”,结合南京独有的自然地理格局,按照生态功能重要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40处494.65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内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原则上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

在保证充足的农业生产空间和优良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划定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以城镇功能为主的区域边界1493平方千米。

划定三线和三区,明确哪些空间不能“动”,实现禁建管制,控制土地供应,倒逼地方走向内涵式、集约型高质量发展新路。

定位为北部田园的六合区是南京永久基本农田的大户,马鞍街道辖区内耕地面积14.8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3.73万亩。全街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积极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制度,推动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监管与设施农业用地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近三年累计新增稻田综合种养4000亩,近5年累计建成4万亩高标准农田,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生态保护绝不仅是捍卫国家意志,以生态效益释放发展效益,正是城市持续增长的新动力,成为城市自觉追求。优越的人居环境已成为城市新城新区核心竞争力,成都以“公园城市”引领高质量发展,东莞松山湖吸引一批世界级企业很大程度得益于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南京构建“一带十片、两环多廊”的绿色开敞空间结构,形成由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生态本底区等构成的绿色开敞空间,约占市域总面积的70%,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4.96%。田园城市是南京触手可及的梦想。

三线落地,向哪里要增长空间?根据《总规》,至2035年,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0万人,城镇化率达92%,人均GDP达发达国家发达城市水平。联合国在2019年发布的《世界人口发展展望》预测,我国在2030年前后人口规模将达峰值。也就是说,容纳1300万常住人口的空间很大概率将成为南京城镇化空间的天花板。

南京实有人口已超千万,未来多出的300万人,将去往哪里?就业岗位从哪来?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程茂吉介绍,800平方公里的南京中心城区,目前超过600万人,将来要达800万人,新就业人口的主要流向仍是现代综合服务业。而副城、新城和新市镇的组团式发展,辅之以更为便捷的公共交通,将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南京就业安家。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徐明尧表示,为保障1300万常住人口的生活质量,迎战目前城市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南京将在多中心、组团式发展中,努力创造居民需求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满足的外部环境。

城市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居民身边的那些小事里。《总规》以社区生活圈作为城乡基本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十几年后南京将遍布“5-10-15分钟”社区生活圈。

多少年来,强调功能和视觉的城市规划占据主流,从这次《总规》开始,南京在顶层设计上就以平视视角,重视市民感受,突出共享和活动多元,全面开启人文之城的建设。

“增长底线”护航高质量发展

南京《总规》的另一突破是,首次为全市工业用地划出保护线,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南京明确未来产业空间布局,以新街口为中心,在半径10公里的绕城公路范围内,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半径10-20公里的江北新主城、江南主城仙林、麒麟、东山片区内,重点发展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半径20-40公里的副城、新城以及溧水、高淳副城范围内,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高新产业基地。

位于外部圈层的先进制造业,在此次规划中地位显著。规划提出,在全市统筹划定“产业园区、城市型产业社区、城镇型产业社区、零星工业用地”的“三级四类”工业用地保护线,到2035年全市保障工业用地300平方公里。南京现有工业用地280平方公里,对比规划目标,南京未来要为工业发展找到20平方公里的增量。

“事实上不止这些。”罗海明说,南京将逐步清退现有的部分低效工业,导入更高价值链的产业形态,预计将盘活80-100平方公里的存量土地,所以实际新增工业用地要有100-120平方公里。

这背后的考量在于,南京要为制造业留足发展空间,土地是当前制约国内多地尤其是大城市工业能级提升的一大因素。时隔17年再提“工业立市”的深圳,总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开发强度达50%,远高于长三角任何一座城市,未开发土地奇缺。即使这样,深圳在今年6月仍提出要整出20平方公里的成片产业用地,为工业发展留出空间。

南京市域面积6587平方公里,在省会城市中排名居后。南京市域内山林、农田广布,成熟的待开发土地本就不多,愈发缩紧的工业用地指标,更是南京工业发展亟待破解的瓶颈。

南京工业大区江宁,早在2012年起就在胜太路、天元路实施“优二进三”,开始存量土地再开发。仅2016年至2018年,三年间就盘活低效闲置用地1万亩。

《总规》提出,南京要形成增量土地供应逐年递减,存量土地供应逐年上升的态势。其中,2021-2025年存量土地供应比例为30%-40%,到2026-2035年,这一比重将超40%。

用底线保护,为增长护航,这是城市实现愿景,通向光荣和梦想的必经之路。(刘春 董翔 徐晋)

来源:新华日报

审核:陶乐

审稿:朱佳

发布:潘昕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公开招聘!含地信、遥感、规划等专业

本文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GIS前沿,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所刊载内容仅供交流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刊立场。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9月,隶属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自然资源部认定的首批城乡规划甲级资质单位之一,测绘乙级资质。现有员工76人,博士3人、硕士44人,研究员级高工11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7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人,省五一劳动奖章、市级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三大光荣使命、最具影响力留学人员5人。

招聘岗位

报名时间2023年8月9日至2023年9月8日中午12:00。

招聘链接:http://ghj.nanjing.gov.cn/njsgtzyj/202308/t20230809_3982971.html

招聘来源: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武汉聚龙时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计算机 | 60-100人

餐补|年终奖|绩效奖金|工龄奖|生日福利|高温补贴|补充医疗保险

GIS开发工程师

14000-20000元/月

测绘工程师(可接受应届生)

4000-6000元/月

GIS数据处理工程师

8000-12000元/月

测绘项目经理

7000-12000元/月

测绘总工(行业方案)

10000-15000元/月

公司地址:

武汉洪山区洪山科技创业中心A栋317-318室

上海挚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其他行业 | 10-30人

五险一金|弹性工作|全勤奖|包吃

测绘测量员

6000-10000元/月

测绘测量技术员(可接受应届生)

6000-10000元/月

公司地址:

扬州广陵区古运南苑观潮路1615号

上海丰宥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测绘地信 | 10-30人

五险|提供食宿|年底双薪|交通补助|意外险

测绘组长(五险+包吃住)

10000-12000元/月

数据处理工程师 (五险+包吃住)

5000-10000元/月

测绘工程师(五险+包吃住)

6000-10000元/月

测绘/测量员(五险+包吃住)

3000-5000元/月

公司地址:

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国顺路936号5幢

深圳市云广宏工程有限公司

勘测设计 | 30-60人

五险|加班补助|餐补|话补|房补|节日福利|班车接送|免费培训|商业保险|一对一导师制|法定节假日|高温补贴|社保|调休

岩土工程师

8000-15000元/月

测量组长

8000-10000元/月

房产测绘工程师

10000-15000元/月

测绘工程师

10000-15000元/月

测绘项目经理

10000-15000元/月

公司地址:

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平湖社区石井头33号泽深海花园L栋管理处102

南京丰盈测绘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 | 10-30人

测绘/测量(可接受应届生)

4000-9000元/月

公司地址:

南京浦口区天润城十六街区南区江苏省范围

江苏宏信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测绘地信 | 60-100人

提供食宿|交通补助|带薪年假|年终奖|年度旅游|五险一金|法定节假日

土地利用项目负责人

13000-20000元/月

公司总工

15000-20000元/月

内业部门主任

15000-25000元/月

区域项目经理

15000-25000元/月

项目负责人

10000-20000元/月

公司地址:

南京市栖霞区金港科创园二期4栋

南京坤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测绘地信 | 10-30人

五险|周末双休|节日福利|带薪年假|免费培训|晋升空间|定期体检|出差补贴|外业补助|项目奖金

测绘工程师

7000-15000元/月

公司地址:

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102号万达中心

初审:张艳玲复审:宋启凡终审:金 君

资讯

《新华日报》:“更南京”啥模样?来看这座特大城市升级路线图

“对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这句话放在新征程的起点看尤为意味深长。

哪些功能会被强化?

人口多少?

产业哪些?

……

《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下称《总规》)最近公布并向社会征询意见。南京60余个部门、12个发展板块,历时三年紧密协作完成的这份跨度15年的发展蓝图,刚性底线贯穿始终,突出责任和担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发展理念,彰显城市优势和个性,堪称中国式现代化在一座城市的阶段性展现。

坚定发展自信走向“更南京”

6587平方公里的南京,应该成为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总规》的答案是:江苏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全球创新高地、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南京今后将得到凸显的功能,可以用古都、枢纽和创新这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历史文化名城,是外界对南京最突出的印象。过去十年,南京对自身历史有了新的领悟。2010年,南京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这份条例的保护目标为“中华文化重要枢纽、南方都城杰出代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总规》中调整为“中华文化重要枢纽、世界古都杰出代表、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南方都城杰出代表到世界古都杰出代表,从具有国际影响到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面向未来,南京文化自信更为坚定。

强化历史文化名城定位,南京一大举措是新增加一片历史城区。南京已划定老城南、明故宫、鼓楼至清凉山三片历史城区。这次《总规》再增加一片北京东路历史城区。纳入历史城区范围内的建筑高度控制在35米以下(公共建筑可以控制在40米以下),有些地段甚至要控制在12米以下。

南京从未放弃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追求。

在物理空间上,南京具有“承东启西、联通南北”的枢纽地位,依托国际航空港、江海联运港和“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南京的国际和区域链接力势必得到进一步提升,利于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看,南京具备多重条件以彰显国家中心城市作用。首先联动沿江城市,在长江经济带扬子江段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上,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科技创新上,与上海、合肥两大国家科学中心联动,共建沪宁合科技创新带,共同培育世界级的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宁杭、宁黄、宁淮轴带上,推动生态人文新经济发展,共建宁杭黄国际旅游圈、宁淮滁生态旅游圈等,打造长三角核心区“绿丝带”。另外,南京主导建设轨道上的南京都市圈,在跨界地区协同发展带头探路。

城市的角色定位将体现在空间布局上,体现在今后的要素流动上。而这一切又无声地形成一座城市独有的气质。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体规划处处长罗海明提到,在举行《总规》编制座谈会中,不少外国友人感慨,自上海往西一路城镇密集,只有到了南京才能感受到乡村风光。

从南京市中心出发,三四十分钟车程就能来到景色宜人、视野辽阔的宁静郊野。几十分钟实现现代都市和江南田园的切换,这是南京极为突出的优势,是国内超大、特大城市少有的体验。这种舒心的体验感是珍贵的城市软实力。

最近,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提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南京实践,她用三个名词描绘南京的美好未来,即创新之都、鱼米之乡和人文之城。鱼米之乡,首次出现在南京的城市定位中。鱼米之乡,在这里不是产业的要求,而是对城市气质、城镇化发展的新追求。

韩立明所说的“鱼米之乡”是这样的:大江两岸碧波澄澈、青山晴翠,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格局加速构建,城乡富足丰饶。《总规》勾画出南京“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总体格局。具体来说,就是打造两片南北田园,加强山水空间和耕地保护,与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适度复合休闲农业和旅游配套功能,探索在特大城市周边如何建设一个世界级城市乡村田园地区。

罗海明介绍,南京市域南片东屏湖—无想山(溧水)以南,北片六合绕越高速以北的区域,不同于高度集中的都市区,这些地方水、田、林、村交错,是市民的“后花园”和“精神故乡”。这是南京南北田园的主要承载空间。

南京的田园之城不只在南北两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德高告诉记者,南京采用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模式,是对以往城市发展格局的延续和拓展。经历三轮四版城市总体规划后,南京形成“多心开敞、轴向组团”的都市区经典空间格局。以放射形交通廊道为轴,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间隔,轴向组团、串珠状布局,将城镇空间坐落在山水田园之中,让乡村共享城市公共服务。

通俗地说,南京没有像其他大都市那样,以铺展的方式蔓延推进城镇化,而是以“蛙跳”的方式,一个点位一个点位地建设城市新片区。这样的点位就是南京三大副城和9个新城以及29个新市镇,在这些区域集中开展城市化建设,点位和点位之间由交通廊道和绿色生态空间连接和间隔,以此构建出一座“山水田园之中”的城市。

世界知名城市都走过城市规模做大的历程。伦敦通过发展卫星城来平衡市区人口增长后的居住、交通压力;东京全力建设公共交通,避免民众在中心城聚居,实现“多中心”城市战略;巴黎拒绝在市中心区新建高楼大厦,“顽固”地保留着千百年来古都的文化传承。

南京的多中心、组团式布局,将六合、溧水、高淳升格为三大副城,定位为生态导向、产城融合、功能完备的区域综合节点城市。规划禄口、柘塘、龙潭、龙袍、桥林、板桥、滨江、汤山、淳化9个新城,定位为港产联动、专业分工、职住平衡的产业新城,减少跨区域通勤。

“保护优先”践行新发展理念

在全国各地首次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各界的关切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城市可以做多大,可利用的土地空间有多大。究其实质,这是一场基于土地的分配博弈。

不管城市规模是超大还是特大,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这三条控制线必须划出来。这三条线是底线控制,对应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城镇规模上限,是国家战略和发展理念在地方的贯彻落实。

早在2016年,南京在城市周边划定首批3.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这次《总规》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240平方公里(换算成18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占南京耕地面积的90%,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

一个有着几千年农业文明的国家如何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从南京的努力可见一斑。

“龙蟠虎踞、襟江带湖、山环水绕,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洲地交错分布”,结合南京独有的自然地理格局,按照生态功能重要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40处494.65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内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其他区域原则上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

在保证充足的农业生产空间和优良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划定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以城镇功能为主的区域边界1493平方千米。

划定三线和三区,明确哪些空间不能“动”,实现禁建管制,控制土地供应,倒逼地方走向内涵式、集约型高质量发展新路。

定位为北部田园的六合区是南京永久基本农田的大户,马鞍街道辖区内耕地面积14.8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3.73万亩。全街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积极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制度,推动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监管与设施农业用地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近三年累计新增稻田综合种养4000亩,近5年累计建成4万亩高标准农田,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生态保护绝不仅是捍卫国家意志,以生态效益释放发展效益,正是城市持续增长的新动力,成为城市自觉追求。优越的人居环境已成为城市新城新区核心竞争力,成都以“公园城市”引领高质量发展,东莞松山湖吸引一批世界级企业很大程度得益于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南京构建“一带十片、两环多廊”的绿色开敞空间结构,形成由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生态本底区等构成的绿色开敞空间,约占市域总面积的70%,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4.96%。田园城市是南京触手可及的梦想。

三线落地,向哪里要增长空间?根据《总规》,至2035年,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0万人,城镇化率达92%,人均GDP达发达国家发达城市水平。联合国在2019年发布的《世界人口发展展望》预测,我国在2030年前后人口规模将达峰值。也就是说,容纳1300万常住人口的空间很大概率将成为南京城镇化空间的天花板。

南京实有人口已超千万,未来多出的300万人,将去往哪里?就业岗位从哪来?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程茂吉介绍,800平方公里的南京中心城区,目前超过600万人,将来要达800万人,新就业人口的主要流向仍是现代综合服务业。而副城、新城和新市镇的组团式发展,辅之以更为便捷的公共交通,将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南京就业安家。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徐明尧表示,为保障1300万常住人口的生活质量,迎战目前城市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南京将在多中心、组团式发展中,努力创造居民需求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满足的外部环境。

城市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居民身边的那些小事里。《总规》以社区生活圈作为城乡基本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十几年后南京将遍布“5-10-15分钟”社区生活圈。

多少年来,强调功能和视觉的城市规划占据主流,从这次《总规》开始,南京在顶层设计上就以平视视角,重视市民感受,突出共享和活动多元,全面开启人文之城的建设。

“增长底线”护航高质量发展

南京《总规》的另一突破是,首次为全市工业用地划出保护线,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南京明确未来产业空间布局,以新街口为中心,在半径10公里的绕城公路范围内,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半径10-20公里的江北新主城、江南主城仙林、麒麟、东山片区内,重点发展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半径20-40公里的副城、新城以及溧水、高淳副城范围内,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高新产业基地。

位于外部圈层的先进制造业,在此次规划中地位显著。规划提出,在全市统筹划定“产业园区、城市型产业社区、城镇型产业社区、零星工业用地”的“三级四类”工业用地保护线,到2035年全市保障工业用地300平方公里。南京现有工业用地280平方公里,对比规划目标,南京未来要为工业发展找到20平方公里的增量。

“事实上不止这些。”罗海明说,南京将逐步清退现有的部分低效工业,导入更高价值链的产业形态,预计将盘活80-100平方公里的存量土地,所以实际新增工业用地要有100-120平方公里。

这背后的考量在于,南京要为制造业留足发展空间,土地是当前制约国内多地尤其是大城市工业能级提升的一大因素。时隔17年再提“工业立市”的深圳,总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开发强度达50%,远高于长三角任何一座城市,未开发土地奇缺。即使这样,深圳在今年6月仍提出要整出20平方公里的成片产业用地,为工业发展留出空间。

南京市域面积6587平方公里,在省会城市中排名居后。南京市域内山林、农田广布,成熟的待开发土地本就不多,愈发缩紧的工业用地指标,更是南京工业发展亟待破解的瓶颈。

南京工业大区江宁,早在2012年起就在胜太路、天元路实施“优二进三”,开始存量土地再开发。仅2016年至2018年,三年间就盘活低效闲置用地1万亩。

《总规》提出,南京要形成增量土地供应逐年递减,存量土地供应逐年上升的态势。其中,2021-2025年存量土地供应比例为30%-40%,到2026-2035年,这一比重将超40%。

用底线保护,为增长护航,这是城市实现愿景,通向光荣和梦想的必经之路。(刘春 董翔 徐晋)

来源:新华日报

审核:陶乐

审稿:朱佳

发布:潘昕

南京第五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示 四个历史城区内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慢行交通

扬子晚报网10月9日讯(记者 马祚波)近日,南京市规划资源局就新版《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了公示,这也是该市第五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新版规划提出要在城南、明故宫、鼓楼—清凉山、北京东路四个历史城区内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并梳理出颐和路、朝天宫等11片历史文化街区。

老城整体保护展现山水城林

老城整体保护规划

自1982年南京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南京先后组织编制了四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本次规划以实现“中华文化重要枢纽、世界古都杰出代表、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为保护目标,构建老城—古都核心区—市域三个规划空间层次。

新版规划提出在老城整体保护中展现山水城林,老城是以明京城城墙护城河(湖)对岸为界,包括明代京城及玄武湖;古都核心区为明外郭、秦淮新河与长江围合的范围,南至秦淮新河、北至绕城公路、西至长江、东至明外郭;市域指南京市行政辖区,是历代城市营建与发展的重要辐射区域。

针对历史道路街巷,本次规划提出保护和延续六朝、南唐以来形成的道路走向与格局,保护国民政府时期以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为骨架的道路格局,保护老城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历史街巷和林荫道,明确永不拓宽的街巷名录。针对老城建筑高度控制,需保持老城“近墙低、远墙高,周边低、中心高,南部低、北部高”的总体空间形态,进一步严格控制历史城区、街区地段、明城墙沿线、玄武湖周边等的建筑高度。

四个历史城区内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慢行交通

历史城区分布示意图

记者了解到,南京已确定城南、明故宫、鼓楼—清凉山、北京东路四个历史城区,新版规划提出要保护和延续历史城区的传统格局、空间形态、历史风貌和环境特征。在交通组织上,应以疏导为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

其中,城南历史城区保护和延续“城、河、山、塔、寺、民居”一体的文化景观,形成集中体现明清南京老城传统风貌的特色片区;明故宫历史城区保护和展示明皇城、宫城、护城河等遗迹遗址,标识历史信息,形成展示明代皇城格局的特色片区;鼓楼—清凉山历史城区保护和展示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和清凉山石头城自然环境,形成彰显“龙蟠虎踞”地理形胜、近现代南京风貌、浓郁人文气息的特色片区;北京东路历史城区保护和展示片区山环水抱、城林相融的格局风貌,形成以文化展览、旅游休闲为主的文化片区,集中彰显“山水城林”的特色。

历史街区、古镇古村一个不能少

历史文化街区名单

南京城内分布着不少特色的历史街区,本次规划提出要保护和延续街区地段的整体格局、空间尺度和历史风貌特征。根据梳理,南京共有历史文化街区11片,其中中国历史文化街区2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9片,包括颐和路、高淳老街、南捕厅等。此外,还有历史风貌区28片,其中老城区16片,老城外围12片,包括天目路、金陵大学、原国民政府首都水厂等。

一般历史地段

此外,南京还有38片一般历史地段,其中老城区14片,外围24片,包括陶谷新村、南京手表厂、白敬宇制药厂等。各区分布看,栖霞区8个为最多,涵盖中国水泥厂、燕子矶老街等。

古镇古村也是构成南京古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镇分布看,南京共有历史文化名镇1个,为淳溪镇。重要古镇5个,分别是湖熟镇、竹镇镇、东坝镇、阳江镇、瓜埠镇。南京还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为杨柳村、漆桥村。

加强遗产展示,激活环紫金山文化

在本次规划中,南京提出要加强遗产展示和文化传承保护,以老城、紫金山为主体,充分利用明城墙、护城河、明外郭、秦淮河、历史轴线、历史街巷、历史水系等廊道,将历史文化资源、风景名胜区、山水人文景观等进行整合,进一步开放玄武湖滨湖岸线,激活环紫金山文化功能。

此外,还要建设反映南京科技、艺术和各朝代文化的博物馆,包括名人纪念馆,建设展示历代重要遗址遗迹的遗址公园,并增加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和标识等。

据悉,本次规划的公示时间为2023年9月28日-10月28日,公众可将书面意见邮寄或发送电子邮件至公示单位,具体规划内容及联系方式可登录南京市规划资源局网站查询。

校对 盛媛媛

南京两区新任命代区长,“75后”区政府主官占比已超八成

7月10日,南京两区迎来新任区政府主官:王承江任栖霞区副区长、代理区长;董涵任六合区副区长、代理区长。栖霞区原区长王生已于今年5月转任南京市秦淮区委书记,六合区原区长周勇已于7月9日履新六合区委书记。

公开简历显示,王承江出生于1975年,江西上饶人,同济大学全日制大学学历。他是典型的“专家型官员”,早年曾长期在交通工程一线工作,在南京二桥管理局、南京三桥建设指挥部、南京四桥指挥部担任过多个职务,此后历任南京重大路桥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党组成员,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玄武区副区长,市政府副秘书长,2021年任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直至此次履新栖霞区委副书记、代区长。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王承江曾多次在《中国工程科学》等杂志发表关于桥梁工程关键技术的学术文章。

新任六合区代区长董涵出生于1974年,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早年他曾在南京市规划局工作,后赴市辖区任职,历任江宁区湖熟街道工委书记,江宁区副区长,江宁区副区长兼东山街道工委书记,东山国际企业总部园工委书记等职务,2020年调任秦淮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直至此番履新六合区代区长。

另外在今年5月,南京市玄武、江宁两区也迎来了新任区长:张志超由市商务局局长调任玄武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黄成文由市监察委员会副主任调任江宁区委副书记、代区长。

澎湃新闻梳理发现,目前,南京11个市辖区的区政府主官已经全部为“70后”,“75后”有9人,占比超八成。最年轻的是鼓楼区区长方靖,出生于1981年,其次是出生于1979年的玄武区代区长张志超,还有出生于1978年的高淳区区长蒋冰,以及出生于1977年的雨花台区区长李方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