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五行相生顺序(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顺序(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

在吸一口气都满是清冽甘甜的花香里,《吴音燕语》向您问候!这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五行相生。

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燧人氏没,伏羲氏代之,继天而王。伏羲氏,风姓,首德于木,为百王先。位在东方主春,是称太昊。以天为象,取法于地,伏羲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神农氏,姜姓,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谓之炎帝。

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轩辕氏,姬姓。母曰附宝,其先即炎帝。以土承火,位在中央,故曰黄帝。

伏羲作八卦,神农重之为六十四卦,黄帝、尧、舜引而申之,分为二易。至夏人因炎帝曰《连山》,殷人因黄帝曰《归藏》,文王广六十四卦,著九六之爻,谓之《周易》。

夏启,一名建,一名余。《玉海》言《连山易》曰,【禹娶塗山之子,名曰攸,生余】。《御览》言《连山易》曰,【禹娶塗山之子,名曰攸女,生启】。伯禹,夏后氏,姒姓,其先出颛顼。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姬姓。

帝盘庚徙都殷,始改商曰殷。殷出帝喾,子姓,谓成汤帝。《世本》引《路史•后纪》言帝喾,黄帝之曾孙。

周,姬姓,古公亶父是为太王,上溯至后稷。后稷,帝喾之子。

据此,称华夏人为炎黄子孙。

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闭关锁国的禁海令被一声大炮轰开了国门后,世界进入了以资本意志为主导的科技社会,以金承土,延续至今。人性的急功近利自有其来处。

当契约被随意撕毁,当承诺可以言而无信,当压榨和掠夺可以堂而皇之地发生……,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水承金。信用破产后理智逐渐回归,资本进入寒冬后智慧开始沉淀。站在风口上翻飞的猪,风停了会怎么样呢?老子说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播什么种子结什么果。资本的寒冻已经在来的路上,资本会甘心吗?资本的背后是什么呢?是妄念,是痴心妄想。痴心妄想是怎么来的呢?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水生木,春天还会远吗?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以天为象,取法于地,通人道。智者知之,慧者行之。

木、火、土、金、水五行如何相生相克?

木、火、土、金、水五行如何相生相克?

五行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哲学思想。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学说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先民认为,天下万物皆由五类元素组成,分别是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所以,在中国,“五行”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

木生火者,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长石,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润燥流津,销金亦为水,所以山石而从润,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润而能生,故水生木也。

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 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 故土胜水。

金克木,因为金属铸造的割切工具可锯毁树木。(有矿的土地不长草)

木克土,因为树根吸收土中的营养,以补己用,树木强壮了,土壤如果得不到补充,自然削弱。

土克水,因为土能防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水克火,因为火遇水便熄灭。

火克金,因为烈火能融化金属。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生相克: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

五行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地用于中医学、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黄老、道家学说中,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古代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类似,是集哲学、占卜算命、历法、中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于一身的理论。

厚德载物 · 德行天下

五行是相邻相生,相隔相克: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为发展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为平衡

中医学里讲究“五行、五气、五脏、五味、五色”,他们彼此勾连,相互提携,相生相克。五行和谐与否直关身体运营,哪一项强了弱了都会出现相应的身体症状,所以,了解机体五行也是健康的必要。

一、金

属金的时令:秋季。秋天最应该保养的是肺,最容易出现的病痛是咳嗽,这是五行中的精神影响。秋天草木开始枯萎,很容易让人感时伤月,心情抑郁。

属金的器官:肺、大肠、鼻

属金的情志:悲。悲属金,跟肺同源,过度悲伤就会造成肺损伤。

属金的味道:辛味

属金的食物:白色食品。金系食物对应的主要是肺脏,大多是白色食物。它们性情偏平、凉,能健肺爽声,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强化新陈代谢,让肌肤充满弹性与光泽。

推荐食物:梨、白萝卜、山药、杏仁、百合、银耳

二、木

属木的时令:春季

属木的器官:肝、胆、眼睛。工作过于辛苦时第一要维护的就是肝脏。因为肝是身体里集中藏血的器官,你玩命工作它就得玩命储血。五行本来是按肝→心→脾→肺→肾这个方向相生的,肝过劳虚弱,心、脾、肺、肾都进入波及范围,而且过劳积累的怒气也会伤肝。所以加班时的零食不妨准备一些酸味的,比如话梅。如果木系某个器官感觉不舒服,可以多吃一些属木的青色食物。它们对应人体的肝脏及胆,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维生素及纤维素,能协助器官加速排出体内的毒素。

属木的情志:怒

属木的味道:酸味

属木的食物:青色食品

推荐食物:白菜、包心菜和菠菜等各式叶菜

三、水

属水的时令:冬季

属水的器官:肾、膀胱、耳。外餐过多会伤肾,这可是我们最在意的器官。大厨做饭共同的特点就是油大盐大,这样更下饭更香。可是咸味属水,和肾一族,适量是有益的,过度是糟糕的,如果同时面色发黑,肾脏可能有问题。

属水的情志:恐

属水的味道:咸

属水的食物:黑色食物。这些食物对应的是肾脏及骨骼,经常吃能帮助和肾、膀胱、骨骼关系密切的新陈代谢正常,使多余水分不至于积存在体内造成体表水肿,有强壮骨骼的作用。

推荐食物:黑豆、黑芝麻、蓝莓、香菇、黑枣、桂圆、乌梅

四、火

属火的时令:夏季。

属火的器官:心、小肠、舌

属火的情志:喜

属火的味道:苦味

属火的食物:赤色食品。心属火,这时候容易上火,心绪不宁,心跳加快,给心脏增加负担,所以夏季最重要的是养心。除了多吃养心食物之外,根据五行相克原理,肾克制心火,冬季好好补养肾气是个有远见的方法。养心最好吃些赤色食物,它们对应的是同为红色的血液及负责血液循环的心脏,气色不佳、四肢冰冷的虚寒体质人更可以多吃一些。

推荐食物:红豆、红枣、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

五、土

属土的时令:长夏。是指在夏天中干热过去,开始下雨的一段时间。

属土的器官:脾、胃、口

属土的情志:思

属土的味道:甘味

属土的食物:黄色食品。长夏多雨,是一年中最湿的时期。湿气过多会伤害脾胃,脾胃受伤影响食欲,所以盛夏季节我们总是没有胃口。这时候在饮食上就要“多甘多苦”,多吃甜的食物能补充脾气;按五行来讲,属火的心滋养属土的脾,多吃苦味强心的结果也是健脾。

土系器官出现问题,对应的是黄色食物。脾、胃在人体中扮演着养分供给者的角色,它们调理好了,气血才会旺盛。

推荐食物:橙、南瓜、玉米、黄豆、甘薯

简单来说就是:

五行:火 木 土 金 水

五脏:心 肝 脾 肺 肾

五腑:小肠 胆 胃 大肠 膀胱

五官:舌 目 口 鼻 耳

五华:面 爪 唇 皮毛 发

五味:苦 酸 甜 辣 咸

五色:红 青 黄 白 黑

五情:喜 怒 忧 悲 恐

五液:汗 泪 涎 涕 唾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阳木克火,阳火克土,阳土克金,阳金克活水,阳水克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藏矿生金;

金生水:金销熔生水;

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物极必反)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兵器、剪刀不宜放床头)

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木桩可插进土里;木材

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石料

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泉水

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熔化金属。

看似相克,其实是相生,木克土生火,水克火。(冰)亥克水。

一、五脏与五腑

在传统文化中,肝对应的腑是胆,所以有“肝胆相照”这个词。胆气生发起来,肝气才能为之生发。

心对应的腑是小肠。在日常生活中,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是心经当令,但是心不受邪,所以小肠可能会代君受过,假如吸收这方面出问题了,会出现一些小肠病。小肠经当令时,如果人出现脸红、心慌、胸闷这些象,实际上是心和小肠的表里关系出了问题,是心脏出问题前兆的一种象。

脾对应的是胃,它和胃是一种表里夫妻的关系,脾不好胃就不好,胃不好脾也不好。

肺和大肠相表里,人要大便时,一定是靠肺气把大便排出来的。人们皮肤的一些症状也和大肠有关,有些问题中医可能不直接扎肺经,而直接取大肠经,泄大肠经的火就可以解决问题。

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气化功能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气充足,才能促进膀胱司开合的功能,尿液才能正常的储存与排泄。

五色五味五行与饮食养生深奥之秘!!!据说扁鹊有透视眼

能看到五脏六腑 那他是怎么做到的了?

这与五色五味五行与饮食养生很大关系,这五色五味五行与饮食养生你不会应用,你的疾病就会现在脸上,他自然会看出你哪里不好,什么透视眼,只能说他对五色五味五行与饮食养生很有道道!好了不说了,下面大家看了就知道了!

五谷:这里指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

五果:这里指桃、李、杏、栗、枣。桃子有益气血、生津液的作用,是理想的滋补果品。

五畜:这里指牛、羊、豕、犬、鸡。牛肉能补气健身,古有‘牛肉补气,功同黄厢’之说。

五菜:这里指葵、藿、薤、葱、韭,是说蔬菜具有充养人体的作用。

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不同,只有做到各种食物合理搭配,纔能使人体得到各种不同的营养素。

二、五色与饮食养生

食物的颜色与五脏相互对应,搭配合理,是饮食养生的基础。从中医角度讲,青入肝、赤入心、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

心色是赤色,属夏天,所以红色的食品养心入血,还有活血化淤的作用。尤其是在夏天,养心更为重要,应适当多吃山楂(红果)、蕃茄、红苹果、红桃子、心里美萝卜、红辣椒等红色食品。

肾色是黑色,属冬天,所以黑色的食品有益肾抗衰老作用。尤其在冬天,更应该养肾。因此,冬天应适当多吃黑桑葚、黑芝麻、黑米、黑豆、何首乌、熟地等黑色食品。

肺色是白色,属秋天,所以白色的食品有补肺作用。因此,秋天应适当多吃白果、白梨、白桃、白杏仁、百合、秋梨膏等白色食品。

脾色是黄色,四时皆养,所以黄色的食品多补脾。尤其在长夏和每个季节的最后18天,应适当多吃山药、马铃藷、黄小米、玉米等黄色食品。

肝色是青色,表现为绿,所以青色食品多补肝。尤其在春天应适当多吃青笋、青菜、青豆、菠菜等青色食品。

三、五味与饮食养生

味过于酸:酸味补肝,为过于酸,反而能伤肝,引起肝气偏盛,这样就会克伐脾胃(木克土),导致脾胃消化功能障碍。

味过于碱:碱味补肾,味过于碱反而能伤肾,损坏骨头(肾主骨生髓),肾气偏盛,就会导致抑心气(水克火),引起心悸、气短。

味过于甘:甘味补脾,味过于甘,反而能伤脾,引起胃胀不适,还会克伐肾水(土克水),出现面黑。

味过于苦:苦味补心,味过于苦,反而能伤心,导致心肺功能障碍(火克金)。

味过于辛:辛味补肺,味过于辛,反而能伤肺,出现筋脉迟缓不利(金克木,肝属木,肝主筋),又因为肺主气,伤气可引起伤神而发生的精神衰弱。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它光辉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极重大的促进作用。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物特性条件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的条件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古代人民,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根据太阳、月球对地球来回寒热一年十二月周期运动变化的交互作用,总结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干支纪年纪月历法,并发展成为融入五行生克学在内,影响至今的\"干支纪年月五行生克历法\"。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属东方。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属南方。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属中央。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属西方。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属北方。

五行学说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世上万事万物朴素地分为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生克制化的关系,来说明和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像阴阳一样,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相克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相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没有相克,就没有事物发生发展中的协调和平衡。相生保证了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和可能性,相克保证了事物发展的控制力和协调性。事物之间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辅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的不断生长、变化和发展。《类经图翼》曰:\"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

运用五行的各种特性,以木火土金水为中心,凡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特征、形态、功能、表现等诸方面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类似,就 把它归纳于哪一行中,分成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分门别类作系统归纳,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理出五行规律,从而可以说明各类之间的联系及变化关系。

编辑整理:清风剑客

金木水火土的顺序,为什么既不是相克,也不是相生?历史流传问题

根据较为通行的五行生克理论的顺位排列,其相生顺序为“木一火一土一金一水,根据相克‬的关系来看,则是“水一火一金一木一土。显然,我们日常习惯中所说的“金一木一水一火一土”的顺位并不与其中任何一种相合.那么,这种被我们惯用的顺位表达,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如果不想看考证,可以直接到‬最后一段看结论。

从思想传播的角度看.五行思想作为一种传统思想在汉文化圈的历时性传播中,存在着两条明显的线路,即士大夫精英路线和通俗路线.造成这种与其他文化现象如儒学或小说话本等仅在一个领域单向传播这种明显差异的原因.在于五行思想并非单独成体系,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他思想作为传播媒介俄们现在所说的五行,一般指的是牵附于儒家思想中阴阳五行,也就是所谓的公羊学.或是与普通百姓相关的医理五行.而非单纯的从易理中演化出的原始五行.那么,这种使得五行思想同时身兼“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的双重身份的特性双给五行顺位的产生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一、从对五行理论的比附看五行顺位

根据董鑫学者研究,对于这个问题,有学者提到了晚清俞槌先生在国学笔记《茶香室丛钞》中的解释.“金木水火土”当以相生为序,木水两字误倒,俞槌先生又引了宋王逵的(蠡海集》“金为气之母”予以证明.在这里,俞槌之所以指出“金木水火土”为“金水木火土”,是因为“金”为“刚严”之气,以“金”为先,说明了王道之始为仁人志士起而反无道之治,继而为“水”之民反君,推翻暴君统治,成立新王政,此即"木",再而为"火"之暴政,然后是“土”所寓之“圣人之道,这里的逻辑基点,是将五行附会于治乱之道而得到的.将五行与政治相联系,是历代五行思想的主流.然而,由原始的五行思想,向附和帝王学的阴阳五行的演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期间经历的以邹衍的五德终始学说为发端至汉代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集大成的演变过程.至少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大事件后,才得以确立下来.那么我们所讨论的位次问题,与这种五行理论之间的时间差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首先,明确提出“金一木一水一火一土”这种顺位的时间,根据现有的文献,最早见于先秦时的(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中“五行者,金木水火土,更贵更贱,以知生死,以决成败.同时期还有(国语•郑语》中的记载“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L3我们看到,“金一木一水一火一土”的顺位提出,大约是在战国时代.而此时的阴阳五行思想尚处于萌芽阶段.虽然用其解释政治现象的事例散见于《左转》《管子》等书中.当仍未自成体系,人们自觉的使用这种理论甚至于在记述中产生倒误现象的解释,似乎有些不妥。

其次,将五行比附于五气,最早见于《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又(素问•六节脏象论》:“五气更立,各有所胜「価此处的五气是医理上的概念,而并非政治上的概念.其从医理向政治概念的转化大致完成在董仲舒时代……七十二日木用事,其气燥浊而清,七十二日火用事,其气惨阳而赤……飞春秋繁露•治水五行》B)这里对五气的解释方与俞槌先生的理论相合.,那么,可以证明,具有政治意义的五气产生晚于我们所讨论的五行顺位的提出...明确了上述时间差概念,我们便俞槌先生的观点难以认同.

在五行思想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丰富的内涵演变.。与卦理相通的河洛五行,与人事牵附的纲常五行,或是与朝代更迭联系密切的阴阳五行,上应天时为五季五方,下察地利为五谷五味,中通病理为五脏五情,甚至牵涉数字五的所有概念都能包孕其中。对比这些存在于不同文化现象中的五行的含义,可以梳理出五行中元素关系的简单脉络。

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有关五行最早的文化现象,也可以说他的母体,易理学说,即河图五行.其实河图五行模式,就是一种方位四时五行模式,其更贴近早期人们对于五行的认识,这种模式比较重视方位.因而形成了木东、左)升金㈣、右)降,水0匕、下)火街、上)交济,土居中为本的模型。按左右上下中,或东西南北中的排列方法演绎就是“木一金一火一水一土”的位次.这与我们所说的“金一木一水一火一土”顺位显然不同.另外,还有一种与十天干的对应关系“丙丁火,火胜金;戊己土,土胜水;庚辛金,金胜木;壬癸水,水胜火……”秦简《日书》.唧“木一火一土一金一水”也不合适.而在《尚书•洪范》篇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穡.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穡作甘脂这里的顺位为“水一火一木一金一土L也与我们日常的提法不符.

医理对五行的借鉴,主要源自《黄帝内经》一书.其《素问》篇中,对五行与医理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论述.然而我们知道,传统中医脱胎于巫术,虽然医术实践无法与巫觐分出时间上的先后.但在源与流上,是先有的原始五行思想而后有的中医理论.。这个现实导致医者在五行理论上难以有独到的创建,而多为对原始五行思想的阐发.因而,可以说在《内经》一书中所体现的医理并非五行思想的文化载体,而是以五行思想为指导的方法论顶这一部分与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无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早在这本专著中,我们所研究的五行位次就已被提及.

最后让我们看一下纲常五行,这是董仲舒的代表理论“天人合一”中的一环.虽然我们所讨论的五行顺位的产生在董仲舒之前,但对他的思想的研究并非毫无意义.我们看到,现存文献中,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第一次详尽阐述出木、火、土、金、水五行的位次、相互关系及其推演的逻辑与过程.即“木一火一土一金一水”的相生顺位。“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五行之义》/而有意思的是,当脱离了理论的阐述,单纯列举这五种元素时,却出现了这样的顺位“金木水火虽各职,不因土,方不立……这一矛盾佐证了一个事实,即“金一木一水一火一土”顺位的提出,并非依附于任意理论存在.其更有可能是一种语言现象.

二、语言学可能是这种排序的原因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们所讨论的五行顺位“金一木一水一火一土”的提出是处于原始五行时期。而且金木水火土,作为五行的五种元素,其内涵的沿革,在经历了从具体的五种物质,到抽象的五种象征概念,再到具有社会意义的过程,并最终发展成包孕宇宙万物的哲学概念.现在一般学术界都把五行思想的最终确立的时间定得较晚,并且将邹衍视为其集大成者顶梁启超《阴阳五行说之来历》,顾颉刚《五德终始下的政治与文化》.但从文献资料看,尽管五行的概念和内容的定型化是比较晚的事情,但五行思想一直弥漫在春秋战国时代,是当时人们的普遍观念.这个时期即是原始五行时期.这一阶段中五行元素的内涵应处于之前提到的从具体的五种物质,到抽象的五种象征概念的阶段。当从语言学的角度及五行元素原始象征意义的层面展开思考时,“金木水火土”就被看成了一个语段,其内部结构是名词的并列.然而,却并非“金”、.,木水火土.,五个名词,而是由.,水火金木两个双音节词,及“土”这个单音节词构成.

首先被从整体中抽离的就是土「'金木水火虽各职,不因土,方不立,若酸咸辛苦之不因甘肥不能成味也.甘者五位之本也,土者五行之主也.飞春秋繁露》 “五行所以二阴三阳何,尊者配天,金木水火,阴阳自偶.,,{<白虎通>疏证》相我们看到,在早期的涉及五行的古籍中,土经常被单独提及.那么,将其放在顺位的最后也就容易解释了.不过,在大多的经典中,土王四季的说法却被演绎成成了土对其余四种属性的统帅作用,其中尤以董仲舒的理论影响深远,他指出土的支配地位为“天次之序,认为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的关系,实即“父子之序L在四时说中,也有“土王四季”的说法,其最早从《管子•四时篇》就已经可看出端倪,如:“中央曰±,土实辅四时入出,以风土节土亦力.土生皮肌肤,其德和平用均,中正无私,时辅四时。在这种理论中,土所对应的时节正是长夏,即一年的正中。在方位说中,土对应的是中央的方位。这样看来,将土放在顺位的正中央也是有可能的.。那么究竟为何土的位置最终被放在了最后而不是中间,关于这一点,有学者研究后指出,五行四时配属情况其主要可分为两派,及“土王季夏派”与“土王四季派”.即前者认为以季夏为土或一年均分五季,序位上木为首,土居中,对四时置而不论.。而后一种则认为土王四时配的各季末十八日他就是后置法.对于无视历法而强行改变季节划分以附会五行理论的方法,显然不科学,这一点,在中医理论中也有印证.这样看来,也就不难理解土的位次被排在其余四者之后了.

下面,我们将对金木水火进行进一步的切分.我的切分方法是“水火互为一组,金木自成一对”的关系。

周易的革卦里提到:“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彖丸“)这里水火一词是用来比喻势不两立,互不相容,《论语.卫灵公》:“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这里的水火指的都是具体生活中烹饪饮食御寒取暖的水火.。而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也提到“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这里的水火指的是灾难,艰险.关于这个意思,《孟子•梁惠王下》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拯己于水火之中也.”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具体意义上有所差异,上文中的水火均作为语法和语义上都独立的词出现凄中,《易》中的水火仍是两个性质相同的单音节名词,而到了《孟子》时,水火基本已经和为了一个双音节词.这种合并本身是语言学上的趋势.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趋势在春秋战国,起码在先秦两汉时期已经形成.支持这种假设的例证,除了之前提到的部分外,还有《孟子•尽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又有“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周礼•天官•亨人》:“掌共鼎键以给水火之齐.旳(吕氏春秋•为欲》:“犯白刃,冒流矢,趣水火,不敢却也聲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有单音节词合成双音节词的过程之中,水被排在了火的前面.

我们再以同样的思路看金木一词.遗憾的是,金木虽然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存续下来,但却没有像水火一词一样得到普及应用邛余了五行相关的论述外,很少岀现两者同时岀现的场合.。仅以零星几例留存.如《庄子•列御寇》:“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讯之;离内刑者,阴阳食之.夫免乎内外之刑者,唯真人能之曲这里的金木代指刑具,在词性上与阴阳等同,同表手段.即以金木讯之,以阴阳食之.我们知道,金一般有两种意思.。一是象征财富的贵金属黄金,一是泛指一切金属及合金的概念.。后一种更接近五行中金的概念.。那么,作为材质的场合,金与木便容易被放在一起比较.在脱离了原始生产工具的石器与骨器后,便利的铁器(金)和成本低廉的木器变成了生产器具材质中的主流。而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与金木水火土五行顺位提出的时代基本吻合.由此看来,金、木两种元素由于其在材质领域的作用而被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其普及程度逊于“水火”一词的原因,可以理解为落后于社会变迁的速度顶在其产生之时,是存在成词的合理性的庄子》中“金木讯之”的金木就是值得刑具的两种材质,借以引申为刑具.而随着儒学的发展,教化的作用超过了刑罚.金木一词,也就不再作为常用词出现在士大夫的文章中.这里再引用一个稍晚时期的例证.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金口”指的是“铜铃”,显然指的是材质与“木舌”对应..同样,这里的金在木之前被提出.

在从成词的角度划分了“金一木,水一火,土”的组别关系后。我们来看一下各个组别内部的顺位问题.也就是为什么,金在木前,水在火前.这里我们不妨先回到五行理论本身.金胜木,水胜火.在我们之前提到的云梦秦简《日书》中记述“丙丁火,火胜金;戊己土,土胜水;庚辛金,金胜木;壬癸水,水胜火……”照这种观点看来,其先后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我们也知道,在传统的阴阳五行思想中,五行中的关系不是以元素本身的强弱决定的,而是取决于阴阳关系.阴在前,阳在后.在这里,水属阴,火属阳;金属少阴,木属少阳.因此在(白虎通》中才有“五行所以二阴三阳何,尊者配天,金木水火,阴阳自偶「'一段描述.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测,并不能证明这种顺位的产生便由于此.只是根据现有资料的一种类推性的认知」旦是,这种词语内部的先后结构关系大约与五行思想产生于同一时期这一基本事实是可以确定的.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金木”,“水火”“土”三组元素的顺位关系中最后的问题.即,“金木”与“水火”的位次问题.之前我们已经得出结论,“金一木一水一火一土”的五行顺位的产生,大致发生在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之前的先秦两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五行思想,元素的抽象程度较低,较为贴近现实中的具体事物.根据描述事物的语言惯性,提出了以下排序依据.

1、​象征的含义由具体到抽象

2、​与生活的关系由疏远到密切

从抽象程度上,“金木”的程度最低,其次是“水火”最高是“土,先让我们来看一段关于《尚书洪范》的文字...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従革,土爰稼穡.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作辛,稼穡作甘。”其译文是“第一叫水,第二叫火,第三叫木,第四叫金,第五叫土、水向下面润湿,火向上面燃烧,木可以弯曲伸直,金属可以加工成不同形状,士可以种植庄稼.向下湿润的水产生咸味,向上燃烧的火产生苦味,可曲可直的木产生酸味,可改变形状的金属产生辣味,可种植庄稼的土产生甜味「'在解释五行产生五味的过程中,金与木分别是“可改变形状的金属产生辣味”与“可曲可直的木产生酸味”即由其本身产生酸辣的味道.水与火为“向下湿润的水产生咸味”和“向上燃烧的火产生苦味”即由水腌及火烤赋予事物咸苦的味道,是一种施为的过程,是第二性的.而土则是进一步“可种植庄稼的土产生甜味”即由土产生的庄稼再进一步产生甜的味道冲间经历了一个媒介庄稼,是第三性的.可见,从五种元素中体会阐发事物是逐层递进,由易到难的。

三、结论

综合上面考证,我们可以得出这个顺序的由来结论。首先,并不是后人随意附会的,金木水火土的出现与原始五行学说出现时间基本一致,因而是先秦时候就有的叫法。那么为何有这样的叫法,两个原因:一个是语言问题,当时人们首先信息并不通达,知金木水火土五元素,而排序则根据,金木双音节,水火也是双音节,只有土被搁置。双音节就是金木与水火可以单独组词,但不存在金土的说法。(当然现世金木词组见得少,没有流传下来)这是语言习惯上就把土排掉了。另一个更贴近现实,那就是依照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金最稀有,最贵重,见得最少。木虽然我们说见得多,但比起最常用的水火土,还是小巫见大巫了吧!

五行相生相克图 古代对五行的应用

大家好,观复博物馆是马未都先生创办的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请关注我们的头条号,我们不定期为粉丝赠送观复博物馆的文创产品。

明太祖朱元璋像

朱元璋是继刘邦之后,第二个以布衣起家,建立了大一统帝国的皇帝。他出身之贫贱,比刘邦更甚。为糊口而出家为僧,又不得不去四处化缘,其实就是穿着和尚的衣冠到处要饭。元至正十二年(1352)闰三月,当时25岁还叫朱重八的他,经汤和介绍,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为什么造反元朝要戴红巾,大有讲究。

根据“五行相生”的五德始终说,唐朝是木德,木生火,宋朝是火德;火生土,元朝是土德。宋代火德尚红色,戴红色头巾就是意味着要匡复大宋啊!红巾军的口号就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还有,像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因为汉朝是火德,火生土,土尚黄色,戴黄巾就是喻示要取代大汉王朝,也是缘于五行。

五行相生相克图

五行生克的使用在古代很受尊崇,五行相生是西汉时期经学家刘歆创立的,目的是为新莽政权的建立提供合法依据。在此之前,战国时期齐国的阴阳学家邹衍创立了五德学说,他认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人类社会,都是按照五德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的,他用“五行相克”来解释朝代的更替。

朱元璋很会灵活运用,比如:他给儿子们取名,一律都用木字边,如太子朱标、永乐帝朱棣,因为元朝是土德,五行相克木克土,要把元朝克下去;而他的孙辈取名,偏旁则依次用五行相生。比如:木生火,如建文帝朱允炆、洪熙帝朱高炽;火生土,如宣德帝朱瞻基;土生金,如正统帝朱祁镇、景泰帝朱祁钰;金生水,如成化帝朱见深;水生木,如弘治帝朱佑樘……,下面又循环,您有兴趣可以拿着明代皇帝的年表数下去,一直到崇祯帝朱由检,无一例外。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巩固政权而不断强化礼制思想,反映在瓷器上,就是开始大量使用瓷器替代金属铜器,如《大明会典》载:“洪武二年定,祭器皆用瓷”。因为瓷器可以烧造出不同的颜色而符合五行所尚,所以在诸多的祭祀活动中,对瓷制礼器的用色、数量、形制、纹饰等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到明中期“嘉靖九年(1530)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造解京。”圜丘是祭祀上天的,用青色;方丘是祭祀大地的,用黄色;日坛祭日用红色;月坛祭月用白色。分别对应了五行的东方属木、中心属土、南方属火、西方属金;还有北方属水,尚黑色。

明代官窑称为”御器厂”,始设于何时记载不同,有洪武二年(1369)和建文四年(1402)两说。御器厂的任务当然是烧造宫廷使用瓷器,包括用于赏赐和交换。还有最重要的用途是祭祀的器皿,先说祭月用的白色。

明成祖朱棣像

明代王世贞的《名卿绩记》中载:“洪武中诏,选十高僧分侍诸王,广孝与焉,因私谒文庙曰:‘若蒙殿,厂下弃当奉上白帽子戴。’” 王字上加一“白”字,是“皇”字,预言朱棣将登皇位。所以,当朱棣一统天下后,一直以这个“白”字为吉,对白瓷偏爱至极。不知这说法可靠不可靠,但明初的白瓷确是烧得极好的。永乐时期的甜白釉承袭了元代的枢府瓷,是在胎壁极薄的胎体上,施以不含铁或含铁量极低的透明釉,高温焙烧出很白的釉色,由于胎体薄,使这种高白度的釉格外莹润,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

明永乐 甜白釉印花龙纹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甜白釉暗刻花卉纹梅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皇帝很喜欢,甚至不受西域回回结牙思上供的玉碗,说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说的就是白瓷。您看北京故宫藏“明永乐甜白釉印花龙纹碗”、“明永乐甜白釉暗花梅瓶”,还有观复展出的“明永乐甜白釉僧帽壶”,您觉得这永乐白瓷美不美,够甜吗?(待续)

明永乐 甜白釉僧帽壶 观复博物馆藏

我们每天发表历史艺术文物相关文章及马未都录制的视频,同时发送馆藏品照片,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到朋友圈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吧!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