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兔儿神扮演者(兔儿神)

兔儿神扮演者(兔儿神)

(新春走基层)“兔子王”兔年热销:泥韵传神出指端 中国神话IP遇见民间工艺

杨峰正在为“兔子王”上色。 祁见月 摄

中新网济南1月24日电 题:“兔子王”兔年热销:泥韵传神出指端中国神话IP遇见民间工艺

作者 吕妍

小小三瓣嘴,两只细长耳,金盔金甲大红袍,背插四面靠旗,手持玉杵,携金钵端坐于祥云之上,祥云下面以浅浮雕的形式塑造了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等独具济南特色的泉水景观……24日,在山东济南“兔子王”非遗传承人杨峰的店铺内,五颜六色的“兔子王”排列整齐。因象征着平安、健康、吉祥,有祛病消灾的美好寓意,其在兔年迎来热销。

杨峰介绍说,“兔子王”的原型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玉兔”。相传,古时有一种怪病蔓延济南,在月宫捣仙药的玉兔将药饼捣碎,投在济南“七十二名泉”中,喝了泉水的百姓很快痊愈,人们为感念玉兔,便在中秋时供奉一个泥塑的兔子神。“在北京称其为‘兔儿爷’,济南则叫‘兔子王’。”

图为“兔子王骑虎”。 祁见月 摄

“兔子王”在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中属于彩塑艺术,即以泥土为胎,饰以色彩。其制作工艺分为和泥、制胎、翻模、印模、开模、修胎、涂大白、开脸儿等10多道工序,30多个步骤。“我创作的‘泉城兔子王’系列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地方特色和泉水元素。”杨峰说,包括在“兔王”脸上,以篆书变形的“泉”字绘制脸谱,以及融入泉水景观、咏泉诗文、泉名印章等,作品承载着济南的城市文化。

杨峰称,将“玉兔”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虎、狮、象等瑞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这也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兔子王”底座下伸出一根长线绳,每每拉动线绳时,它的手臂和药杵就一上一下地活动,并发出吧嗒吧嗒的响声,更是广受欢迎。

“我的第一件作品是被一位来自新西兰的游客买走的,他说在他们国家兔子也有美好的寓意。”杨峰说。2006年,他参加了新加坡的一个文化艺术旅游展,第一次将作品带出国门,“兔子王”也在那次展会上被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带向了世界各地。“很多外国游客专门把‘兔子王’当成礼物带回到他们的国家,我也希望‘兔子王’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和符号,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展示中国传统文化。”

图为五颜六色的“兔子王”整齐的排列在展柜中。 祁见月 摄

“‘兔子王’也体现了中华神话文化的五彩缤纷,从神话故事中,人们创造出许多生动有趣的形象,还将这些形象具象化,制成各种作品,点缀人们的生活,这些神话IP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杨峰说。

“中国神话故事归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学类别,因其丰富的内容以及超现实性,自古以来就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并且为传统非遗的各种艺术形式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造型参考。”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姜海涛表示,中国神话IP从形象到性格都有深入人心的鲜明特征,有着庞大的“粉丝”基础。以神话原型或元素作为特征,从中挖掘并提炼出让人产生共鸣的文化符号,融合现代审美理念解构进行再创作,做到体现背后的精神文化涵义,可以让非遗真正实现活态的传承与发展。

姜海涛建议,未来可以在现代文化和数字技术的语境下,在尊重和保护非遗技艺的基础上,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文化遗产向创意资源的转变,争取用潮流的方式焕新传统习俗,打造面向未来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兼具内容、视觉、品质和功能性,塑造具有全新的生活体验和艺术享受的非遗作品、文创产品等。(完)

传统文化|十二生肖之卯兔

十二生肖之卯兔

兔子在十二生肖中位列第四,因与十二地支“卯”配属,故称为卯兔。卯时为清晨5时至7时,乃一天的开始,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这一时辰对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而人们将兔子和卯时联系在一起,足见大家对兔子的喜爱和重视。

兔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诗·召南·兔置》中说:“肃肃兔罝,椓之丁丁。”意思是说,装好张张捕兔网,敲打木桩响叮当。可见在先秦或更早以前就有兔子的文字记录了。

兔是传统文化中典型的动物形象之一。自古以来,无论造型艺术、文学作品,还是民间传说、社会风俗,都能够发现兔子的影迹。兔的形象为民众生活增添了一抹鲜亮的色彩。

飞兔,也作飞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圣动物,因奔驰如飞故名。《宋书·符瑞志》中提及:“飞菟者,神马之名也,日行三万里。禹治水,勤劳历年,救民之害,天应其德而至。”奔跑速度快,是兔与马的相似之处,因此骏马也常以飞兔为名。《吕氏春秋·离俗》载:“飞兔、要褭,古之骏马也。”宋代诗人王安石在《次韵舍弟遇子固忆少述》中也写道:“飞兔已闻追騕褭,太阿犹恨失龙泉。”而出现马车之后,兔与车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安装在车上以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的部件,因为其形如蹲伏之兔,故名“伏兔”。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河南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都曾经出土伏兔。

传统观念中,兔为神兽。《瑞应图》曰:“赤兔者瑞兽,王者盛德则至。”但“赤兔现世”这一吉兆并不多见,赤兔之名也往往指称良马。吕布的坐骑便叫做赤兔。民间也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在作为灵兽而屡现踪迹的兔子中,还是以白兔居多。比如月宫之中的玉兔。宋代欧阳修的诗作《白兔》写道:“天冥冥,云蒙蒙,白兔捣药姮娥宫。”还有一类“逐兔得宝”的故事主题,白兔总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比如元代《白兔记》中的主人公刘知远便是因为追赶白兔而与井边汲水的母亲重逢。民间传说中,白兔更是以聪明伶俐并能给人带来幸福的形象出现。辽宁地区流传着“白兔姑娘”的传说,讲述白兔化为少女嫁给恩人,帮助其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

兔子常常作为月亮的代名词。《灵宪》曰:“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人们远观月中阴影部分很像兔的形状,于是就认为月亮之中有兔子居住。南朝梁简文帝诗作《水月》中写道:“非关顾兔没,岂是桂枝浮”,唐代诗人李白也在《上云乐》中提及:“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这里的顾兔都是指月亮。人们常以玉兔称呼月中之兔,并将各种传说附会其上。有人考证,玉兔来源于“於菟”,乃古代楚地称呼“虎”之土语,是巴楚之地的民族将月神看作虎神的衍生物。关于月中玉兔的来历,一说兔子通过神仙的考验而升入天庭并被送到月亮上和嫦娥作伴;一说是嫦娥因为盗取不死药,受到玉皇大帝惩罚,于是被变成玉兔,终日为天神捣药;还有一说是嫦娥奔月之后,后羿思念妻子,于是变成玉兔陪在妻子身边。

兔子是人们生活中的常客,传统节日中常出现兔的身影。古时正月初一,人们会用面捏的兔头挂在门额上,辟邪禳灾,俗称“挂兔头”。正月十五元宵节,会扎兔形灯笼,游街玩耍。兔子形象经过艺术化的创作,已成为某种特定文化内涵的代表。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中秋节期间仍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品——“兔儿爷”。清代《燕京岁时记》载:“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这种兔形塑像在济南称为“兔子王”,旧时中秋节举行祭月仪式,将“兔子王”摆在供桌上,以兔神的身份接受礼拜。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兔子的形象更加现代化,并渐渐褪去了神圣的光环,成为中秋节流行的民间玩具。

兔子的形象是温顺、平和、优雅、不争的,但这只是其柔弱可爱的一面;其实它还有强健、敏捷、机警、不屈的一面,譬如兔子飞跑起来,连狗都追不上,兔子急了也会咬人,武术里就有很出名的一个招数叫“兔子蹬鹰”,常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国民间剪纸中有一种常见题材——蛇盘兔,即中央为兔,蛇身周围盘踞。民谚称“蛇盘兔,必定富”,所以蛇盘兔也成为吉祥的代表。蛇与兔的形象被放在一起,没有攻击,没有逃逸,一派和气融融。这是人们把美好的情感寓于艺术之中,祈求平安、祥和。

作者简介:姜宝兵,字剑梅,号剑梅楼主,清风堂主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协理事,《禹城文学》编委。有《剑梅楼文集》《清风堂文集》两部文稿传世。齐鲁壹点清风堂荣获2022年度十大壹点号“年度新知”。

作品《夜读鲁迅》荣获全国“与共和国同行 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比赛二等奖;《青青的梧桐树》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文艺作品三等奖;《和伟大祖国一起成长》获“福彩杯 我与新中国”有奖征文一等奖;《曲阜纪行》获“孔子文学杯”全国华语文学大赛金奖;《问道西柏坡》荣获“延安杯”中国最美游记作品奖;《大运河上流淌的美食》获第一届“长江文学奖”优秀奖;《化蝶》获得首届新文青全国青年诗人短诗大赛优秀奖。

博客剑梅楼主http//blog.sina.com.cn/jianmeilouzhu

壹点号清风堂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