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风水堂局大与小的区分(风水堂)

风水堂局大与小的区分(风水堂)

什么样的堂局架构才算是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是指龙真穴的之地,什么是龙真穴的?太极圈圈,圈一方天地,所在的穴位在中央,统领四方山水。这就是龙真穴的。

古书有说,结地者“廉贞发祖,辞楼下殿,开帐起伏,忽大忽小,穿帐过峡,曲折活动,到头一节,四势回聚,穴星特起,外山外水层层护卫,水如玉带金城,禽罗顿塞水口,前后左右,并无一砂一水反弓。千里来龙,千里结作,百里来龙,百里结作,十里来龙,十里结作,喝形取象,名类万端,总不外此也。”

这样的说法是从龙、砂、水、穴、向五大要素来说的。关砂的多与少,在太极圈中即可分辨。当我们细察太极圈,便可知龙来的开与关的真相,知道何节来龙水分,知道到何处关窍合水了。

古人常以“龙水之分合”论“龙真穴的”之地的堂局的结构。意思是龙有三分三合,穴后第一节龙颈分水,到青龙白虎交合,此一分合;再父母山分水,在明堂第二重关砂会合,为二分合;再到少祖山下分水,在明堂第三重关砂大会,此为三分合。一分合为小地,二分合为中地,三分合为大地。如得四分四合,五分五合,是特大之地,甚至是朝庭禁地,这叫四代同堂和五代同堂。在此,从峦头的角度出发,描绘“龙真穴的”之地的结地架构,阐述堂局形成的三种基本模式。

一、堂局的三种基本模式

1.明堂敞开式。

这种形式在山地最为多见。龙来开屏列帐,节节走闪,脱胎换骨,其砂包裹重重,穴前青龙白虎左右抽抱,形成穴前看出去有内明堂、外明堂。穴前首先是小明堂,往外是中明堂,再往外是大明堂。两水合襟,为顺水局。有青龙长,过堂作案,也有白虎长,过堂作案,分别称左仙弓和右仙弓,形成左水倒右和右水倒左的状态,称为横水局。如穴星背后不是靠着祖山,而是龙身回转,结穴面对祖山的,则称是逆水局。如此变化出来的局的结构,总的来说,还是龙虎合抱结穴式。

明堂敞开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穴前有堂窝,窝宽敞明亮,可藏风聚气。穴前合水成小窝的是内明堂,再前是外明堂,由内往外,分第一明堂、第二明堂、第三明堂……,地越大,外明堂就越多。

有一种情形,在穴能看到的,可能是第一明堂第二明堂等几个内明堂,但外面还有明堂出现,在穴后的山峰可见,或者在来龙更高的山才能见,更大的地,最外的明堂根本无法用肉眼能见,只有在地图上分析而知。这种情形叫作内紧外宽。

另一种情形是内明堂是池、塘、湖、海或海湾,以及有垌、坪、宽阔的墟镇城市等,外围有群山环抱,这也是藏风聚气,众水大聚。这种情形叫作内宽外紧。堂窝由能看到的内明堂和外明堂组成,窝成形端正紧密,不偏斜,无空缺。在穴观看堂,高不飘,砂形不散;低不沉,砂峰不压。这样的窝才是真堂局。

2.明堂顿塞式。

这种形式在山地较多,一般大地才有,很珍贵。然因穴法特殊,人们难以认识。龙来气势旺盛,到四山会聚,气凝而融结。然结穴而气难止,余气继续往前冲,在穴前又起官星回朝。两边分水从官星流过,再会合。这种情形就是顺骑龙或倒逆骑龙的情形。

倒逆骑龙穴朝来龙,两边水流在身后的山岭后面会合。当然,骑龙也有侧身结穴的,叫侧骑龙,这利情形穴后有鬼尾和乐托,穴前就有明堂了,似明堂敞开式。

顺骑龙结穴,龙身虽前去,但在过峡处,融成星晕,如珠如宕,当脊而生。四周围拢,局势完美。前山去只是余气去,不是真去。看明堂,只见山峰顿塞。古人说:君如下得骑龙穴,百子千孙非浪说,骑龙之穴福非轻,世代富贵无休歇。然而《缘督琐诀》云:十个骑龙九个假,盖恐人误插过龙。在过龙的峡谷插穴,恐怕插在真龙气未止之处,福未到,祸即至,点穴功力不够,不可妄为,要慎之又慎!

3.明堂仰天式。

这是比较稀少的珍贵形式,人们更难认识。穴在山顶上,位置高出周边山岭,四面空旷,疑是穴位风吹气散。然而外围却是精神回聚,太极圈并无空缺。有的穴边也没有龙虎,穴就象在半空中,向周围看,能望到天边,局势静,高山如平地。这种穴位的太极圆晕朝天,四周的山峰也仰天而出,整个堂局就象睡莲。看四周,不知明堂在哪里,但这是仰天之地,以天为明堂,十分特别。

山脉行走变化无穷,变化出来的堂局形状无一定之式,许多情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态相兼,这明堂顿塞式和仰天式也可再分为顺局侧局和逆局,在此不一一讲述。

由于明堂的不同,结穴的方式也就不同,穴位变化成坐、立、眠的角度,穴晕形成的太极圈就会出现平视、斜面、仰天的状况,为认识怪局、怪穴打下良好的基础。

(未完待续)

一百多座祠堂汇集于这处风水宝地,独一无二的古镇祠堂群

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视归属感的民族了,有家才有国,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有国才能保家。“家”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人以“家”为纽带,安身立命从而构建起整个社会。因此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家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世代祥和、延绵传承做出了非凡卓越的贡献。

深刻的家族观念,集中体现在每个家族所建的本家族“祠堂”上,千百年来祠堂也成了每个村落,每个大家族必有的建筑,不论其规模或重要性都是其它建筑无可替代的。早先的祠堂是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相当于家庙),逐渐发展为多种用途,除了用于祭祀祖先外,还作为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行使族权、家族的社交场所及为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祠堂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

祠堂及其宗祠谱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也因祠堂是村中大家族的首要建筑,它也更注重选址,关注风水。在无锡惠山这处风水绝佳处就有一组古代祠堂群,涉及80多个姓氏的110多座祠堂,这些祠堂与江南山水、名泉胜地共同组合成了吴中地域特色浓厚的山水佳景,其建筑总面积达4.7万平方米。

这片古祠堂位于锡惠公园北边的惠山古镇,以公元5世纪的南朝惠山古寺、唐代的天下第二泉为核心,沿着古运河惠山浜、秦园街、绣嶂街分布,形成百余处古代祠堂和部分遗址,形成我国正在不断消失中的祠堂这一传统文化的唯一例证。这些地域特色浓厚的古代祠堂群落,始建于唐,盛于明清,现在我们看到的多是清代祠堂,其中保存较完好的祠堂约50余座,局部做了改建的约40多座,来无锡惠山古镇不妨在此寻踪问祖一回。

这些祠堂主要集中在龙头河沿岸和直街上,除去门票上可入内参观的景点外,现在绝大多数祠堂并不对外开放,只能看看它的外观,好在祠堂门口都有介绍牌。祠堂的建筑形制多数为典型的江南建筑,粉墙黛瓦、砖木结构、不重雕镂、质朴无华,有些还自带一个小小的园林和形制较高的歇山式厅堂。

沿着龙头河岸边,由西南向东北依次为潜庐(留耕草堂)、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杨藕芳祠、濂溪周夫子祠(光霁祠,周濂溪即写《爱莲说》的周敦颐)、惠山园(李公祠,李公即李鸿章的兄弟李鹤章)。从杨藕芳祠后面的小道可到达顾洞阳先生祠(顾可久祠),祠堂的园林中有块高大的太湖石。在直街上由西向东依次为倪云林先生祠、范文正公祠、陆宣公祠、徐孺子祠等。

惠山古镇以祠堂文化而久负盛名,这里祠堂数量之多、密度之大、类型之齐全,堪称百家姓和名人传的缩影,在国内外无出其右、十分罕见。它是中国姓氏谱牒文化的特殊见证,寻根溯源姓氏文化的源泉,在传统中华谱牒学及祠堂文化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