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邱弘济和萨守坚(邱弘济)

邱弘济和萨守坚(邱弘济)

西游四大天师之邱弘济到底来自何方?火眼金睛看透他的历史渊源

《西游记》拍岸之三十:天师邱弘济来自何方

在《西游记》中,出现了四大天师,分别是:张道陵、葛仙翁、许旌阳、邱弘济。前面三位我们都能找到出处,独有邱弘济难寻,这次我们来寻他根迹。

简单介绍一下前面三位,分别是:

一,张道陵。

张道陵(34年—156年),字辅汉,原名陵,正一盟威道创始人,东汉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

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后世尊称为“老祖天师”、“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高明上帝,张天师。著作《老子想尔注》,弟子有3000多人,设立24治,奠基天师道。

二,葛仙翁。

可以理解为双指,若是单指,多为葛玄:

1,葛玄。

葛玄(164年-244年),汉族,吴丹阳郡句容县都乡吉阳里人(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南的句容市),祖籍山东琅琊(郡治:山东省青岛市西南的黄岛区南沿海的琅琊镇),三国著名高道,道教灵宝派祖师。字孝先,号仙翁,被尊称为“葛天师”。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

葛玄为汉下邳僮侯葛艾后裔,祖葛矩,安平太守,黄门郎;从祖葛弥,豫章第五郡太守。父葛焉,字德儒,州主簿,山阴令,散骑常侍,大尚书。

葛玄随左慈学道,得《太清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金液丹经》等道经。曾采药海山,吴嘉禾二年(233年),在閤皂山修道建庵,筑坛立炉,修炼九转金丹。

葛玄喜好遨游山川,去过括苍山、南岳山、罗浮山。编撰《灵宝经诰》,精研上清、灵宝等道家真经,并嘱弟子世世箓传。

2,葛洪。

葛洪(公元284~364年)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

葛洪是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方》等。

三,许旌阳。

许逊(239-374年),字敬之,又名许仙、许旌阳、许祖,南昌县(一说颍川汝南)人。晋朝时期著名道士,道教净明派祖师,尊称“许天师、许真君”。

孙吴赤乌二年(239),生于南昌县长定乡益塘坡(今江西南昌县麻丘乡)。太康元年(280),举孝廉出身,出任旌阳县令。不慕名利,弃官东归,修道炼丹于西山,着书立说,创立“太上灵宝净明法”。

宁康二年,白日飞升。北宋政和二年(1112)诰封“神功妙济真君”。

四,邱弘济。

四大天师中的“邱弘济”来历不明,有人说是浮丘公,即著名仙人王子乔的师父。其原因是:道经中经常张、葛、许、浮丘并提。

《太清道德显化仪》载“泰玄上相张真君、天机上相葛真君、天枢上相许真君、佥书上相浮丘真君”。

《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说:“在昔元始天尊敕太清无上元君,令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即许逊)判雷霆泰省事,太上玉京太极左宫仙翁(即葛玄)判雷霆玄省事,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即张道陵)判雷霆都省事,复以浮丘大仙签书雷霆三省事。”

有人说“邱弘济”是丘处机的姓,李志常的封号。

李志常乃丘处机的弟子,他死后,中统二年(1261),追赠“真常上德宣教真人”。至大三年(1310),加封“真常妙应显文弘济大真人”,封号里有‘弘济’二字。

上述说法不能令人折服,杨慎选人有标准,起名字不会乱来,认真查阅一番,本人也诳一句,“邱弘济”三字应是包含三个人,分别是:

1,“邱”指:丘处机。

丘处机(1148年—1227年),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道教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

丘处机为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敬重,并因以74岁高龄而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行程35000里)。

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龙门派的祖师。

1227年(正大四年),丘处机在长春宫宝玄堂逝世,享龄80岁,瑞香氤氲整个北京城三日,世人称奇。元世祖时,追尊其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天下百姓为纪念“邱神仙”的无量功德,遂定其生辰正月十九为燕九节,岁岁庆祝至今,是京津地区的著名风俗之一。

丘处机倡导内丹心性说理论和三教合一思想,有别于传统道教多为“飞升炼丹之术,祭醮禳禁之科”,不重视文化修养的风习,力主文以载道、文道并重,在理论上有所建树,以便更好地宣传本门教义。

丘处机原先文化水平不高,自入道门以后即刻苦自学,不仅精通道教经典,而且对儒佛二家经典也多有研究。

元代人陈时可说丘处机“于道经无所不读,儒书梵典亦历历上口,又喜属文赋诗,然未始起蒿,大率以提唱玄要为意,虽不雕镌而自然成文,有《溪》、《鸣道》二集问世”。

除了上述两书外,丘处机另一部重要著作是《大丹直指》。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全真教内丹修炼法之奥秘,理论博大精深,被后人誉为“文简而理直,实修真之捷径,入道之梯楷”,是中国道教经典著作之一。

2,“弘”指:“山中宰相”陶弘景。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卒后溢贞白先生,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一个有相当有影响的人物。

陶弘景是博物学家,对本草学贡献尤大。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

陶弘景的一生,跨宋、齐、梁三代,经历可谓复杂。虽然梁武帝对其恩遇有加,《南史》也有“山中宰相”之誉。但在南梁时期,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陶弘景作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于压力出走远游。最后以道教上清派宗师的身份,前往鄮县礼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正是如此才避免了如寇谦之的新天师道一世而亡的下场。

后人皆将此事视作齐梁佛道交融的例证来宣讲,却从未分析陶弘景礼佛的真实原因。陶弘景此举,实非出于自愿,而是为维护茅山道众的生存不得已而为之。陶弘景有悼好友沈约诗云:“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

陶弘景被迫受戒后,假借悼念沈约之实,诉说自己痛苦之心境。苏东坡所感慨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实古今皆然,博大如陶弘景者也概莫能外。

陶弘景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

3,“济”指:道济法师。

济公(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缘,法名道济,南宋高僧,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后人尊称为活佛济公,又称月引流光。

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

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

他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

他好打不平,息人之诤,救人之命。

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后世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

在古往今来,名人如恒河沙数;然而能为东西方世界雅俗共赏者,首先要推中国的活佛济公了。

4,道、儒、佛三教合体。

丘处机、陶弘景与道济法师是个道、儒、佛的综合体:邱弘济。

为什么杨慎会设置这个名字,或者他的用意在哪?

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个人的思想、经历与学识,都是杨慎所类似的,都是博学家,都是大师,但是又不拘泥于某一派,都是超脱尘世有修为的高人,陶弘景的心路有点与杨慎自己相近,而丘处机与道济法师的实践行为则是杨慎所羡慕的,或者是向往的,因为这是他想做而没有做到的。

比如说,丘处机的三教合一思想,有别于传统道教的心法与实践;陶弘景的博学,学道而被迫受戒的心路历程;道济法师的行侠仗义,雅俗共赏,不拘一格等。这些都是杨慎的共鸣,何其英雄所见略同呀。

限于篇幅,我们只能简介这三位,若是大家抽时间去看一下他们详细的人生履历,可以与我得出一样的看法,他们便是邱弘济的来源,更是杨慎心目中的天师。

说句实在话,就是我们自己,能成为他们中任何一人,都是了不得的,杨慎的眼光太毒了,高人一个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不愧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

可敬,可叹,可赞。

被《西游记》撤下的一位道教大佬

在《西游记》当中人们提及天庭的大佬第一想法就是三清,四御等神仙,但其实在文中还隐藏了四个大佬,全篇没见过他们出手但是却个个可以吊打孙悟空,他们就是四大天师。

这四大天师分别是张道陵、葛仙翁、许旌阳、邱弘济四天师。首先他们的职责是在有任何神仙要见玉帝都要经过他们的禀告,再有就是当神仙出现什么不称职的时候就会参本上奏。

在传统道教的四大天师其实是张道陵、葛仙翁、许旌阳、萨守坚四天师,但是吴承恩将萨守坚的位置换成了查无此人的邱弘济原因是什么?

原因极有可能是为了突现孙悟空的厉害,因为原著写: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幸有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他看大圣纵横,掣金鞭近前挡住道:“泼猴何往!有吾在此,切莫猖狂!”这大圣不由分说,举棒就打。那灵官鞭起相迎。最后两人不分胜负

在道教中王灵官的师父正是萨守坚!足可见身为师父的萨天师的厉害!

萨守坚天师

《西游记》中的四大天师张道陵、葛玄、许旌阳、邱洪济有何来历?

《西游记》孙悟空几次上天要见玉帝,都有葛邱张许四天师拦住,只有等他们通报了,孙悟空才能见到玉帝的面。可见,这四天师就是玉帝的秘书,不经过秘书一般人是见不到董事长的。那这四天师又有何来历呢?一笑就给您挖了挖他们的底细。这不挖不知道,原来四天师在中国道教中地位非常高,还有不少不为人所知的秘事,且听我一一道来。

张天师——张道陵

张道陵就是国漫《一人之下》战力天花板——龙虎山张天师的祖宗,他本名张陵,字辅汉,东汉时期沛县丰邑人,张良的八世孙。

张道陵聪明早慧,据说他七岁时就得到隐士、方士河上公传授《道德真经》。

成年后他在云锦山又遇到黄帝授予“九鼎丹法”,他花了三年炼成了“龙虎大丹”,云锦山也因此显现出龙虎之形,改名为龙虎山。

东汉顺帝时,张道陵“闻蜀人多纯厚,易于教化,且多名山”,便进入蜀地收徒设教,学费只需五斗米,所以被人叫做五斗米教。

为了增强教派的权威性和名气,张道陵延续之前的做法,号称得到太上老君教化,老君传授给他经书和法器,拜为天师,让他降妖除魔,守护生民。因此教派的名称就正式定名为名为天师道(又称正一道),尊老子为道祖,奉《老子五千文》为最高经典,并自编《老子想尔注》,以“道”为最高信仰,从此中国本土第一宗教——道教诞生了!

在这里要纠正一个很多人认识的误区:

道家开创者是老子李聃,但道家只是一个学术流派,道教作为一个宗教派别,开创者是张道陵。张道陵自称“太清玄元”,被尊为祖天师,又称张天师,在《西游记》中为四大天师之首。

张道陵开创了天师道,又把天师道当做了自家的财产,实行世袭制,每一届的天师都是张家直系血亲,搞得跟孔府一样。

公元156年9月9日,123岁的张道陵与夫人雍氏登云台峰白日升化。临终前,张道陵将诸秘录、斩邪二剑、玉册、玉印授予长子张衡(不是做地动仪的那个张衡),让他继续领导天师道,史称嗣天师。

张衡临终前传位儿子张鲁接任,是为系天师。可张鲁很不幸遇到了带着诸葛亮的刘备,他权衡之下,投降了曹操,率大量徒众北迁。

等到张鲁之子张盛继位后,为了避免官场争斗,弃官回归江西鹰潭龙虎山,从此天师道就在龙虎山一直传承了下来,直到民国统领败逃,把第63代张天师张恩溥带去了台湾,从此张天师一脉正统断绝,连八八六十四都没凑全。

葛天师——葛玄

葛玄字孝先,三国时期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

他自幼喜好老庄学说,博览群经。但到了58岁,他才遇上三国著名道士左慈,拜其为师,得其授予《太清丹经》三卷、《九鼎丹经》一卷、《金液丹经》一卷,这才得窥大道。

相传葛玄上天时,帮了百草仙一个大忙,于是百草仙就在葛玄的修行处——江西阁皂山布下一个百草园,供葛玄炼丹、制药。从此,道教中就有了阁皂宗一派,又称葛家道。阁皂山也成为寓道教文化和中药史文化为一体的名山。

244年,葛玄在江西上饶葛仙山坐化,享年81岁。

由于葛玄长期采药炼丹、悬壸施诊,被民间百姓尊为“葛仙翁”、“天机内相”,道教也顺势尊称其为“太极左仙公”,道书《云笈七签》将其列为“第二十八代神仙”。

葛玄还有个很出名的孙子叫葛洪,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写了《抱朴子》、《神仙传》等书,上了中学历史课本的。

许天师——许旌阳

许旌阳,原名许逊,字敬之。他是西晋时期江西南昌人,因曾任四川旌阳县令,因此被称为许旌阳。

许逊年轻时以射猎为业,一日入山射中一头母鹿,鹿胎堕地,母鹿舔其崽而死。许逊从此大彻大悟,潜心修道。

许逊29岁时感悟,拜大洞君吴猛为师,尽得吴猛真传。

7年后,许逊和好友郭璞一起游历全国各地的名山圣地,拜访奇人异士,积累了很大的名声,以致后来他在江西南昌的逍遥山隐居时,还不断收到朝廷请他做官的要求。直到他42岁时,实在是推辞不过,便出任四川旌阳县令。

公元290年,鉴于晋室将有大乱,许逊挂冠东归。

东归后,时逢彭蠡湖(今鄱阳湖)蛟龙为害,许逊率领众弟子,斩蛟除患,成就“许仙”(不是白娘子的老公)之名。

321年,许逊隐居南昌南郊梅仙祠旧址,创立了净明道派。

传说许逊活了136岁,于374年八月初一,携全家老小以及座下十二真君一齐飞天成仙,甚至连家禽也跟着到天宫落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就出自于此。

有意思的是,这位带着全家升天的许天师,还曾留下一句名言,叫做“儿孙自有儿孙福”——说到底还是抛不下人间羁绊啊!

邱天师——邱洪济

邱洪济是《西游记》中独有的人物,可能是吴承恩根据丘处机的弟子弘济真人编出来的,也有人说邱洪济就是神仙浮丘公,反正没有定论。

不过道教中四大天师除了张道陵、葛玄、许旌阳外,还一位叫做萨守坚。这个与《西游记》中所记不一样,一笑就不细说了。

道教“天师”的知识你知道多少?读完本文系统了解

本文摘自嗣汉天师府,版权归其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本人,图文无关,转载旨在弘扬道教新风,欢迎关注该自媒体,如拒绝转载请联系本人,将即刻删除。

天师这两个字最早见于《南华真经》:“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天师之名即源于此。

现记载最早称天师的为张道陵天师,东汉末年,张道陵入四川鹤鸣山,遇老君授予其天师之位,以代天宣化,正式以四川为中心创立了正一盟威道,因为正一盟威道领袖称天师,所以后世也有很多人以“天师道”命名正一道,正一道教主“天师”的称号在元朝忽必烈时代开始被官方正式承认,在《制》文中称张宗演为“嗣汉三十六代天师”。

我们熟知的四大天师包括:张道陵天师,许逊天师,萨守坚天师,葛玄天师。其实道教的天师远不止四位,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都有哪些天师。

张道陵天师

张道陵天师又称祖天师、三天法师,即东汉时期创立正一盟威道的天师。

晋代葛洪《神仙传》载,天师张道陵,字辅汉,沛国丰县人。本太学书生,博采五经。晚乃叹曰:“此无益于年命。”遂学长生之道,时年50岁。得《黄帝九鼎丹经》,修炼于繁阳山。后于嵩山石室中得隐书秘文,及制命山岳众神之术。60岁道成,闻蜀地民风淳朴,可以教化,且多名山,乃率弟子入蜀,隐居鹤鸣山中,遇太上老君授以道法。与诸天魔鬼战斗,夺二十四治,改为福庭。

唐代道士孟安排《道教义枢》卷二载:“昔汉末,天师张道陵精思西蜀,太上亲降,汉安元年(142)五月一日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又付正一科术要道法文。其年七月七日,又授《正一盟威妙经》、三业六通之诀,重命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

《汉天师世家》载,祖天师张道陵为汉代留侯张良九世孙,建武十年(34)正月十五日生于吴之天目山。永平二年(59)拜江州令。后辞官,隐居洛阳北邙山修炼。汉章帝、和帝屡次征召,不起。入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闻巴蜀沴气为灾,乃往除之。初居阳平山,后居鹤鸣山。

汉安元年(142)感太上老君降授诸品经箓、斩邪剑及玉印。汉安二年(143)七月一日登青城山。山有鬼城、鬼市、鬼众,分为八部,日为民害。各有鬼帅领之。天师至,鬼帅率其众迎战,天师以丹笔书空,鬼众立仆。众鬼哀号乞命,愿受约束。天师遂命俱会于青城黄帝坛下,使人处阳明,鬼处幽暗。誓曰:“自今以往,天地交,日月合,汝若复出,吾必诛之。”立二十四治,增置四治,以应二十八宿。每治立仙官、阴官及祭酒之职,分统之。谓弟子王长曰,阳山有白气,乃妖孽作怪。因往治之。道逢十二神女,问咸泉所在。

神女曰:“前有大湫,毒龙伏其中。”天师以符投之,妖舍湫而去。泉旋涸,天师插剑其中,遂成盐井,百姓利之。永寿二年(156),太上敕命为六合无穷高明大帝。乃以经、箓、印、剑付子张衡,以丹付弟子王长、赵升,遂与夫人雍氏白日上升。

后世道门中尊称张道陵为“三天扶教大法师正一辅玄静应真君”。

葛玄天师

葛玄天师,世称葛仙翁或葛仙公。葛洪《神仙传》卷八载,葛玄,字孝先,丹阳人。生而秀颖,性识英明,经传子史,无不遍览。年十余岁,父母俱丧,乃遁迹名山,参访学道。从仙人左慈受《九丹金液仙经》。修道虔诚,感太上老君与太极真人降于天台山,授《灵宝经》、《洞玄经》、《大洞经》及上清、灵宝、洞神、太一、涂炭诸斋法。吴大帝孙权召见,强留之,不久即仙逝。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三载:仙公本大罗真人下降,以汉桓帝延禧七年(164)四月八日诞生。八岁父母俱丧,已能好学自立。年十三,遍览经传子史。看到父亲手泽履迹,必仰天号泣。怅然曰:“山川不改色,严父已归空。天下有长生不死之道,何不修之?”乃入天台山,精思念道。遇真人左慈,授以秘法。灵帝光和二年(179)正月十五,感太上老君敕太极真人徐来勒等同降于天台山,授以三箓七品斋法,以及《劝戒法轮经》。

年十八九,仙道渐成,乃遨游山海。慨念汉朝倾覆,三国战争,旱潦凶荒,兵伤俘死,不可纪极,穷魂滞魄,沉沦恶趣,难出轮回,于是删集灵宝经诰,撰成祭炼大法、生天宝箓、灵符秘诀等,奏闻天帝,建立法坛。吴赤乌元年(238)十一月初一日,蒙太上敕命为太极左宫仙公,总统三界六天大魔王之官,主行三洞经录。吴国太子闻仙公得道,乃筑别室,向仙公问道。

仙公曰:“今殿下位居储宫,将嗣大宝,要在清心寡欲,远佞尊贤,拔择英豪,光宅天下,燮调四序,抚育群黎。此乃四海无疆之休,岂特一身之福也。”至嘉禾二年(233)正月初一,仙公辞太子,径往閤皂山福地,修炼九转金丹。于赤乌七年(244)八月十五日身归天界,世寿八十有一。

道门中尊称葛玄为“太极左宫仙公冲应孚佑真君”。

许逊天师

许逊天师,世称许真君、许旌阳,乃道教净明派尊奉的祖师。

据白玉蟾《玉隆集》卷三三《旌阳许真君传》,许逊,字敬之,先世为许昌人,其父汉末避乱,迁居南昌。许逊生于吴赤乌二年(239)。少年时曾随人打猎,射中一只怀胎的母鹿,鹿胎从箭疮中堕出,母鹿舐其子,未竟而死。许逊怆然感悟,折弩而归,潜心读书。

博通经史,尤嗜神仙修炼之术。闻吴猛得至人丁义神方,乃往师之,尽传其秘。遂与郭璞等修炼于南昌西山。其孝行德义传颂乡里,被举荐给朝廷,于晋太康元年(280)出任蜀郡旌阳县令,多有德政。岁大疫,死者十之七八,许逊以所授神方拯治,符咒所及,登时而愈。后知晋室将乱,乃弃官东归。蜀民感其德化,为立生祠。有的甚至追随他,举家迁至南昌。许逊与吴猛闻镇江府丹阳县有女师谌母精通道术,遂同往致敬,请问道妙。

谌母将天上孝悌王所留铜符铁券以及各种秘诀传授给许逊。时有大蛇为害,毒气弥漫,许逊率弟子施岑、甘战等诛之。大蛇既死,有一小蛇逃窜。甘战欲诛之,许逊说:“彼未为害,不可妄诛。”因留下谶言说:“吾仙去后一千二百四十年间,豫章之境,五陵之内,当出地仙八百人。其师出于豫章,大扬吾教,郡江心忽生沙洲,掩过井口者,是其时也。此时小蛇若为害,彼八百人自当诛之。

苟无害于物,亦不可诛也。”这就是道教历史上流传不绝的“八百仙人当出”的“龙沙谶”。时又有蛟精为害,倾覆舟船。蛟精化为美男子,入赘长沙贾氏家。许逊在江上与之战斗,蛟精受伤,潜归长沙医治。许逊托称医士,受邀入其家,遂诛之。虑后世妖邪再兴,乃铸铁为柱,立于南昌城南井旁,井中以八条铁索钩锁地脉,永镇妖邪。又作“铁柱谶”:“地胜人心善,应不出奸雄。纵有兴谋者,终须不到头。”宁康二年(374),许逊合家飞升,鸡犬悉去。

道门中尊称许逊为“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至道玄应神功妙济真君”。

萨守坚天师

萨天师,又称萨真人,崇恩真君。相传为宋朝著名道士萨守坚,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今四川崇宁县西)人,一说南华(南华山今广东曲江县南,南华山在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人。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自称汾阳萨客。”

萨守坚少刊本为医生,因开错药而吃死了人于是弃医从道。曾师从于第三十代天师虚静先生、林灵素及王恃宸。据《三教搜神大全》卷二、《列仙全 传》卷八、《历代神仙通鉴》卷二十记载,虚静先生传其咒枣秘术,王侍宸传其雷法,林灵素传其宝扇一把。萨守坚学成秘法后,用咒枣术济贫拔苦,用雷法铲奸除害,用宝扇为平易近报冤。于是道法大显,著名遐迩。后被称为“崇恩真君”,又被玉帝封为“天枢领位真人”。

相传萨守坚以法阵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收其为部将,传其符箓秘诀。然而在平易近间王灵官的名声远远要比其师响亮。明永乐(1403-1425年)中,供奉王灵官和萨守坚的宫观,香火盛极一时。

道门尊称萨天师为“都天宗主一元无上萨翁真君玄风永振天尊”。

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里多处写到的四大天师却和我们常见的说法不是太一样。书中所载道教四大天师分别是:张道陵天师,许逊天师,邱弘济天师,葛玄天师。

《西游记》虽然是小说,但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民间影响力巨大。央视86版《西游记》电视剧更是成为了影响力绝伦的电视剧,但其中不乏很多贬低道教的成分,让信道的人心里不是太舒服,对道教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小说中提出的四大天师说法究竟是胡写乱编,还是有其道教依据,确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咱们一同往下看:

《西游记》第六回载:“至通明殿前,早有四大天师、赤脚大仙等众,俱在此迎着菩萨,即道玉帝烦恼,调遣天兵,擒怪未回等因。菩萨道:‘我要见见玉帝,烦为转奏。’天师邱弘济即入灵霄宝殿,启知宣入。”“须臾,(大力鬼王与木叉太子)径至通明殿下,见了四大天师,引至灵霄宝殿,呈上表章。”

第三十一回载:“早有张、葛、许、邱四大天师问道:‘大圣何来?’”

第五十一回载:“(行者)直至灵霄殿外,果又见张道陵、葛仙翁、许旌阳、邱弘济四天师并南斗六司、北斗七元都在殿前迎着行者。”

第五十八回载:“马元帅同张、葛、许、邱四天师奏道……。”

第八十七回载:“邱洪济、张道陵与葛、许四真人引(行者)至灵霄殿下,启奏道……。”

从《西游记》里的描述可知,张、葛、许、邱四大天师乃玉帝近臣,在通明殿值班,负责转达奏章、引领陛见、宣布谕旨等事宜。那么《西游记》中邱弘济天师有何来历?

查阅道经后发现,邱弘济天师是历史上有名的神仙浮丘公。元代道士陈致虚(字观吾,号上阳子)《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卷下说:“如天师、旌阳、浮丘真君之道备德隆,而皆为金阙之臣也。”这里明确把浮丘公与天师张道陵、许逊并列,而且指出他们都是天上宫廷之臣。《上阳子金丹大要》卷八说:“至若七真五祖,慈悲接人,张、葛、许、浮丘诸祖师,乘时救劫,伺诏飞升者也。”这里“张、葛、许、浮丘”四人并列,已与《西游记》完全一致。

此外,《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说:“在昔元始天尊敕太清无上元君,令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即许逊)判雷霆泰省事,太上玉京太极左宫仙翁(即葛玄)判雷霆玄省事,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即张道陵)判雷霆都省事,复以浮丘大仙签书雷霆三省事。”《太清道德显化仪》载:“泰玄上相张真君、天机上相葛真君、天枢上相许真君、佥书上相浮丘真君。”

《道法会元》卷四十载:“三天圣师泰玄上相正一真君(张道陵)、太极仙公冲应孚佑真君(葛玄)、九州都仙太史神功妙济真君(许逊)、九天掌禄上卿浮丘真君。”现存明孝宗张皇后受箓仙简亦并列张、葛、许、浮丘四位神仙。因此可以确定邱弘济天师就是浮丘公。但“弘济”之号出于何处,尚未明确查到。

浮丘真人

浮丘公是著名神仙王子乔的师父。《列仙传》载:“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道藏》所收《华盖山浮丘王郭三真君事实》,有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于永乐五年(1407)所作序,其中说:“浮丘者,与容成子、黄帝游,周末授灵王太子晋,汉授诗于申公,与楚元王友,度王褒以仙,即古浮丘公也。”该书所载北宋江南西路转运使李冲元撰《三真记》说:“冲元谨按刘向《列仙传》,称王子晋遇浮丘公,接以上嵩山,而《汉书》言浮丘伯,吕后时犹在长安,楚元王交,从之授《诗》学,盖齐人也。唐林宝《元和姓纂》亦载浮丘伯,云子晋师之。而子晋乃周太子,然则浮丘盖又出于子晋之先,莫知其来之远近。意其汉时隐于儒生,犹老子之隐于柱下也。”

道书中称浮丘公为“华盖祖师”。《诸师真诰》有《华盖宝诰》:“玉清高圣,虚皇至真。混元仙主,应化分灵。含真体道,功行圆成。驱雷役电,福国康民。辅佐忠孝,灭罪延龄。华盖祖师,人天教主。佥书雷霆三省上相金阙大仙、孚佑显灵超应护国真君、九天掌禄上卿高玄上帝、妙道教主、三五飞步正佑妙灵冲应太虚真君、南极注生仙卿玄明上帝、克诚教主九一上清显佑感灵诚应妙远真君、北极考校仙卿大明上帝、三境化身天尊。”

天师岐伯

相传为上古黄帝之大臣、太医,兼司日月、星辰、阴阳、历数,被尊称为“天师”。帝曾使岐伯遍尝百草,主持医病:并与之谈医论药。所以后世岐黄并称, 尊为医学始祖。

中国不少医学名著都是从岐伯或黄帝流传下来的,如从汉代起便广泛流传的《黄帝内经·素问》即是。史志对岐伯多有记载,《史记·孝武本纪》记,“公玉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

《资治通鉴》说:“黄帝命岐伯作镯铙、鼓角、灵髀、神钲以扬德而建武。”《隋书·音乐》说,东汉明帝时,乐有四品,“其四曰短箫铙歌乐,军中之所用焉,黄帝时岐伯所造,以建武扬德,讽敌励兵”。南宋郑僬《通志》说:“古有岐伯,为黄帝师,望出安化”。张隐庵在《黄帝经世素问合编》里说,“天师,尊称岐伯也。天者,谓能修其天真;师乃先知先觉也。言道者,上帝之所贵,师所以传道而设教,故称谓曰天师”。

这些记载说明,岐伯既是一个上知天文、下极地理的医学大师;又是一位多才多艺、才智过人的博学家,辅助黄帝成就大业,是名副其实的黄帝之师。

岐伯最大的贡献在医学方面。他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汉书音义》说,“岐伯,黄帝太医,属使主方药。”晋时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说,“岐伯,黄帝臣也,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药、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 皇甫谧在《甲乙经》序中称,“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血气、色侯,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之性命,穷神极度,而针道出焉,其论至妙,雷公受业传之于世。”

宋代嘉祐年间,高保衡、林亿、孙奇等奉仁宗诏校医书,在《黄帝内经序》里写道,“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历代宝之,未有失坠。”《经史百家杂钞》注中说,“岐伯,黄帝臣。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病与论医,更相问难,著素问、灵柩,总为内经十八卷,为医书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