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贵在“不恶”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讨厌的人,他们不一定是小人,但却同样能引起我们的反感那么我们是否能以“不恶”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呢?
不以他人对我们造成的损失而“恶”
有时候,别人的行为会对我们造成损。这时,我们本能地对他产生厌恶的情绪,虽然有时候表面上不说,内心也会大骂他无能,甚至刻意疏远他。人生在世,谁又不会不犯错误。同理,换位思考,难道你的行为就没有给别人造成过损失吗?以“不恶”的心态去看待那些给你造成损失的人,公正而宽容地对待他们,给他们一次补救的机会,你会发现,他们对你的回报会远远大于对他们造成的损失。
不以他人流言而“恶”
很多时候,流言是个可怕的东西。可能我们只是听到了一些关于某人的流言,便会产生连锁反应,周围的人便会对他产生厌恶之情,从而对他敬而远之。同理,你对他人的厌恶,不仅使你拒绝并伤害了别人,也会让别人拒你于千里之外。所以在与他人的际交往中,如果仅仅是因为流言便对别人产生厌恶的情绪,便拒他人于千里之外,这是一种很不明智的做法。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下,我们虽然没有帮他澄清事实的能力,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不恶”以一种公平、公正、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这样,我们也会收获他们感恩和友情。
不以他人的曾经而“恶”
莫把昨日当现在。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会对以前做过一些不好事的人心生厌恶、反感的情绪,从而导致拒绝和他们交往。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一味的揪住他人的过往不放,以过往的行为来评价一个人的现在和将来,这是错误的。我们应该以“不恶”的心态对待别人,不能因为别人过去的行为而用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多给别人一些关心和温暖,允许那些有不好过往的人改过自新,这才是真正的正直与高尚。
俗话说“君子待人,贵在不恶”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层次。这“不恶”中包含了客观看待事实,公正的处世态度,也包含了宽容大度的做人准则。当你能以“不恶”的心态去待人交往的时候,你会发现别人对你也都是尊敬和友善。
面对分手后装深情的男人,女人做这3件事,比报复更“解恨”
在朋友圈刷到一个朋友的吐槽,她发了一段文字骂刚分手的男朋友,大意是说他虚伪、绿茶,而自己眼瞎,信错人。
于是我私聊问她到底怎么回事,她便开始滔滔不绝。
原来,她在熟人不经意提起的情况下,顺藤摸瓜,然后发现这个和自己分手没多长时间的前男友,在某社交平台公布了新恋情。
除了发合照,还附上了一段展示自己深情厚意,愿意不离不弃的文案。
朋友幽怨地说,当初刚在一起的时候,那些类似的情话她也听到过,但最终对这段感情摆烂。
说没爱了,用冷暴力逼她说分手的明明是他,现在他还这样对别人虚情假意,真是讽刺。
说完,她开始难过了,问:“我该怎么办呢?该去揭穿他吗?这让人太不舒服了。”
我表示理解她这种心情,只是揭穿他,对她并没有什么好处。
我说:“有人会相信你说的吗?你想因为撕逼把自己的姿态弄得难看吗?你不怕对方反咬你又把你恶心一次吗?
又或者除了像现在这样,在朋友圈发泄完情绪,再招来几个对你好奇的人关心一下,甚至再陪你骂几句,也就没了。”
朋友听罢,继续哭丧着脸。
可能是我朋友倒霉吧,从谈恋爱到分手,对方给她的印象都维持得还可以。
变心了,不爱就不爱了,本来也就罢了,结果偶然被她发现对方在共同好友以外的地方树立一个深情的形象,这让她很膈应。
这种人前人后的一致性就突然有了割裂感,往往给人一种被欺瞒、被糊弄的感觉,让人心里开始过不去了,“还不如不知道”。
如果是电视剧情节,导演为了安抚观众,或许会有类似这种桥段:
为了给这个女生出气,她的朋友会叫上三五个好友,找到这个虚伪男人和新女友约会的地方,捉弄一番甚至暴打一顿,然后赶紧溜。
有一说一,虽然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但这样虚伪的男人其实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骗财骗色,也没有违法乱纪。
假如到网上开骂,甚至想拿刀去捅,错的反而还是自己。
谁都不是超级英雄,咱真做不了什么,除了对他们这样的行为有一个客观的认知,且调节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内心最终过得去。
01
了解他们要这样建立深情人设的原因人设是一个人希望展示给外界的形象。
对于女生来说,男人的深情和专一是重要的魅力点,让人难以抗拒。
所以不排除有的男人会抓住这一点,把自己打造成对感情认真又深厚的模样,吸引女生和他谈恋爱。
我认为基于提高个人吸引力,关于自己对待感情的态度这块,进行适度的修饰、合理的包装是没有问题的。
比如一个你刚交往的男生,你问他是怎么对待感情的,他跟你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认真过努力过不后悔,未来还是会全心投入”,起码你的氛围感不错,印象分不会减。
另外,通常男人在分手后,想在他和女方的共同好友面前维持深情人设,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一没有利益点,二容易被戳穿,成本太高。
所以,正常情况下也不太容易遇到男人跟你分手后还在人面前装深情的事件。
在共同好友圈外建立这种人设的概率还高一些,原因很简单,没人认识你俩。
但如果是这样,你更没有机会去生气,去戳穿,起码你毫不知情,或者说你早就不在意,当前男友已死——他在外面装,跟我有啥关系?
所以,建立深情人设的问题,就在于一个人实际言行和人设的割裂,所造成的违和感。
什么情况下,一个人会不惜代价和成本,努力在外人面前维持自己的人设?
除了交往对象有利可图,还有就是大概他很自卑,他并不愿意直视最真实的自己。
无论分手是不是他提的,他都不接受自己在感情中最真实的状态,想努力掩饰自己的不足,甚至不堪。
这意味着在下一任对象面前,他要彻底遮盖自己的过往,展现出一副一往情深的模样去吸引女孩。
也就是说,朋友的前任大概想否认自己先停止投入,结束感情的事实,不然就显得自己“儿戏”,“薄情寡义”,不利于下一段感情。
02
学会调整情绪,尽量减少不愉快经历的困扰虽然原则上,前男友无论怎么装深情,跟自己都没啥关系了,但切实被他的虚伪和绿茶膈应到了,很难受,怎么办?
想起以前一个朋友,当年她被分手了之后,男方各种购买分手礼物寄给她,还把自己的购买记录,一些聊天截图,发到社交平台上。
这看起来要么是继续体现自己深情又大度,要么是想减轻自己的内疚感。
朋友当时可谓气个半死,把收到的礼物全扔了,还为此受到了更严重的内伤,情绪低落了很久。
后来朋友说,当初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勇气把扔东西的过程拍下来,发回给对方,给对方一记暴击。
然后我问她这么难受是怎么过来的,她淡淡地说,没怎么,就是这样过来了,有机会就转移注意力,主要是控制好了自己想辱骂对方、想挑事的冲动。
只要代入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相比于对方装深情人设,这种强烈的落差使内心受到的冲击是更令人难过的,它会持续好一段时间。
只要内心有点正义感,或者对这段感情有真正投入的,大概都会难受到想挑事,想要撕开他的人设,看他狼狈的样子。
去和对方对峙其实无关对错,如果觉得这样做内心稍微没那么不痛快,也没毛病。
不过我们要明白一点,就是如果对方想继续努力装下去,保持好自己的人设,往往就会对自己的言行坚持到底,对你质疑的事矢口否认,哪怕为了甩锅,不惜把矛头引向你。
如果真去挑事,就是继续蹚浑水,没准会让自己更加难受。
所以才会说,对方在人前怎么装,都和你没有关系。
你只需要花点时间好好陪伴自己的情绪,生气就生气,难过就难过;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或者投入一段新感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日子还很长,只要过得充实,总会不知不觉放下这口怒气,总会有一天走出这样的阴霾,然后像前文我朋友那样淡淡地说一句:都过来了。
甚至未来若有人问起你,你都可以心平气和地就事论事,其他的留给别人判断了。
03
总结经验,留意一些伤害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一旦不小心发现了自己的前任在外面立深情人设,对新欢掩盖自己的真实模样,甚至颠倒是非,对于还没放下感情的人来说,不可否认是一种伤害。
伤害过后,有的人能花时间治愈自己,走出来,有的人可能从此对男人都一棍子打死。
认为所有的男人都是油腔滑调,“男人的嘴骗人的鬼”、“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变得充满戾气,不想继续发展关系。
可以接受它们是一种打趣,一种调侃,只是有时在网上的一些留言区里,见过对男人整个群体都抱有很大成见的观点。
由此我认为,如果因为见识了一次虚情假意,从此就对男人产生了抗拒和多疑的情绪,做下一刀切的判断,这种伤害带来的潜在又深远的影响,是值得注意的。
持有这种强烈偏见的人,除非她会遇到一个情商特别高的,懂得无条件包容且教会她如何去爱的男人,否则很难轻易放下这样的心结。
总是为过去的事情生气,就是在跟自己的未来较劲。
所以得自己学会释怀,学会总结经验,区分好事实和观点。
比如遇上这样的男人,且当是命运给自己的一次体验,是在一段不好的感情中认识自己的机会。
看不穿对方的虚伪,并不是自己瞎了眼,而是对方不够成熟,谈感情真的只停留在了“深情”的层面。
要知道,维持这种深情人设的成本,随着日子的流逝会逐渐增加,毕竟他不是真实地做自己,也许有一天他会以别的方式为自己的人设买单。
这个世界骗子并不够用,哪有这么多的虚情假意?
有的男人确实会装深情,但总有男人是真深情,面对爱人,虽然他们没有太多甜言蜜语,但有钢铁直的真诚,有一说一。
如果不相信这个,归根到底也是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能够走出阴影,不相信自己的魅力,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作者 | 西良 90后双子座,用爱发电的写手。想法多,推理迷。热衷从文学作品及生活细节中,探索背后的情感动机与价值观。
本文的插画,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佛教中的基本禁忌有哪些?
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以戒为师
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在他去世以后要以戒为师。佛教的戒(禁忌)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僧人和僧团的,另一方面是针对在家修行者的。佛教的禁忌,是以佛教事业的兴盛和佛教的根本教义得到弘扬为目的的。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同各地的民俗、文化相融合,形成不同的禁忌。下面就对佛教的一部分禁忌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中国佛教的禁忌一方面来自于佛教本身的戒律仪规,另一方面也受到中国本土传统民间风俗的影响。皈依佛门的人,无论在家出家,为了发慈悲心,增长功德,都要持佛教的戒律。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十善”。五戒,就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十善实际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细化,分为身、语、意三业的禁忌,其内容包括,身体行为的善(禁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言方面的善(禁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识方面的善(禁忌):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佛教对出家僧人的要求和禁忌更为严格,这里仅介绍一部分内容。一、饮食方面的禁忌。佛教规定出家人饮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中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荤”和“腥”。“荤”是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等。《楞严经》说: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所以佛教要求禁食。所谓“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对此类食物,出家二众也不能吃。不过素食的范围也比较广,例如:辣椒、生姜、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芜荽、芹菜、香菇类等都可食用。豆制品、牛奶和乳制品,如奶酪、生酥、醍醐等也都不在禁止之列。此外,佛教还要求僧人不饮酒、不吸烟。不饮酒也包括不饮一切能麻醉人的饮料,比如粳米酒、果酒、大麦酒、啤酒等。麻醉神经与分泌系统的各种“毒品”更在禁忌之列。吸烟虽然不是五戒范围的内容,但是吸烟是一种精神依赖的不良习惯或嗜好,体现了一种精神的追求和贪欲,同佛教要求的清净无我的境界不相符,因此吸烟当然也是佛教的禁忌之一。不吃零食也是佛教对僧人的要求,这既是僧人威仪的需要,也是僧人的修行需要。所以,同出家人共处时,不宜向僧人敬烟;同桌就餐时,不宜将素菜荤叫,不宜对僧人敬酒,劝酒,或者劝吃肉,也不宜提议同僧人干杯(茶、饮料等)。
佛教在个人生活方面的禁忌主要有:不结婚,不蓄私财等。佛教认为出家僧众担负着住持佛法、续佛慧命的重大责任和终身事业,因此必须独身出家才能成就,积蓄私财是违背出家本意的。除此以外,这方面的禁忌还包括不自歌舞,不观看听取歌舞,不坐卧高级豪华床位,不接受金银象马等财宝,不作买卖,不看相算命等。僧人出家受戒后,戒律还要求比丘、比丘尼分别住在各自寺院中,不能同住一个寺院。因此,与僧人交往时不宜问是否已经结婚之类的话,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活动。同比丘尼交往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进尼众的寮房,同比丘尼说话时要有另外的人在场,不要主动与比丘尼握手,到比丘尼寺院参观、拜佛,应衣冠整齐等等。女士们到男众寺院也要注意,不要随意到僧人关闭的地方去。
对于在家的居士,佛教只要求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制的生活,即不涂香装饰,不观听歌舞剧,不坐卧高广床座。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日。
对出家众的称谓,佛教也有一些讲究。中国人一般称呼男出家众为“和尚”,女出家众为“尼姑”,或者称“姑子”,其实这种称呼是不准确的,特别对尼众的称呼更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其实遵照佛教的制度,只有大丛林(寺院)的方丈才能称为“和尚”。此外,沙弥的剃度师也可称为和尚;比丘的得戒师也称“戒和尚”。所以,其他僧人一般都不能称和尚,和尚实际上是很尊重的称呼。对于和尚可称为“和尚”、“大和尚”、“方丈”,教外人可称“大法师”、“法师”,居士可统称“某某师父”。凡是剃度出家的男性,年满20岁,受了具足戒的则称做“比丘”。受具足戒五年之内的比丘,还没有资格收授徒弟的,居士可称他们为“师父”,教外人可称“某某法师”。应该注意的是,教外人同僧人交往中,不要直呼其号,因为这样做显得不尊重僧人,容易引起信教群众的反感。
对于女众出家人,称其为“尼姑”并不合乎佛制。正确的称呼是:年龄满18岁,在受了十戒的基础上再加六法,为随学比丘尼。居士称“某某师父”,教外人称“某某法师”。受过具足戒的就是比丘尼,教外人可称“某某尼师”、“某某法师”、“某某师父”、“某某师太”。也有称尼众寺院的住持为和尚的。
以上所讲的各种禁忌主要是中国汉传佛教所规定的。中国佛教的另外两个派系,云南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也有许多禁忌戒规。本文在此暂不作详细介绍。
来源:国家宗教事务局网 作者:徐玉成
分享朋友圈 ,法布施功德无量!
▼欢迎订阅【凤凰佛教】中国佛教界最具公信力,影响力,权威性的媒体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