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不土不木官网(不土不木)

不土不木官网(不土不木)

没人住的房子,为什么会“老”得特别快?

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农村那些空置的老房子,如果长时间没有人住,房子会坏得特别快,有的老屋甚至不出几年就有可能房倒屋塌。

这好像和我们的惯常思维有点矛盾,为什么有人住的房子寿命更长,没人住的房子反而先坏掉呢?是不是所有的房屋都这样呢?

图片来自:www.pixabay.com

房屋不维护,确实老得快

我猜你最容易想到的是人对房屋的日常维护。没错,很多农村的老房子都是用土、木、石等自然材料建造的,屋顶的瓦片也常常是小青瓦之类小块的、固定不太牢靠的材料。这样的建造体系要想经久耐用,日常的维护维修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的藏族夯土民居,屋顶晒台使用黄泥铺面,每年都需要进行修补,以确保屋顶的防水和平整。土的墙体外表有细泥制作的抹面保护层,大约每隔十年就要整体修复一次,修复的时候村里的乡里乡亲都会过来帮忙,这也成为了乡村聚落中重要的公共活动和联络感情的纽带。

在云南昆明的大摆衣村,传统建筑大多是土坯房或夯土房。以前的村民门会用泥或者石灰抹面来保护土墙,再加上维护得当的小青瓦屋顶遮风避雨,土房子用上 100 年妥妥的没有问题。但墙体抹面每隔几年就需要维护翻新,屋顶的小青瓦如果被风雨或者小动物损坏,一定要及时修补。否则一旦雨水长时间沿着土墙持续冲刷,墙体受到严重的损伤,可能会危及房屋的安全。

在寒冷地区,大量积雪积雪也许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大部分的建筑都会根据当地的气象数据进行结构设计,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积雪的重量。但如果建筑本身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再加上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不断加剧,空置的房屋被积雪压坏甚至压塌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现在很多老房子也通水通电了,建筑内部的水管、电路等系统设备也需要日常的维护。如果长时间没有使用和检修,可能会损坏,甚至引发火灾之类的安全事故,使房屋毁于一旦,这一点无论是老房子还是现代建筑都是如此。

年久失修外墙抹面已经脱落的云南土房子,摄影:万丽

传统社会中,人们用心地组织工匠,修缮房屋,把它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甚至一种仪式。这个过程不仅是对居住空间的营造,更是关乎归属感、尊严、荣耀的精神建构。而现代社会和城市化的冲击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人的价值观,以往那些充满仪式感的建筑修缮工作如今在追求效率的现代人眼里变得麻烦,花费高,吃力不讨好。逐渐空心化的村落中,房屋也随着人们的离去而快速老去。

日积月累,生物的力量

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也可以改变环境,对建筑也是如此,很多建筑的老化是生物引起的。

如果建筑采用竹、木、动物皮毛等有机材料建造,那么防霉防腐是重要的一环。很多传统木构建筑中都有火塘或者炉灶。人们在室内生火取暖,熏烤食物产生的烟气会持续熏烤建筑内部构件,保持干燥的同时形成一层黑黑的保护层,避免构件发霉、虫蛀。如果长时间没人居住使用,自然也就没有了这种“烟火气”,建筑构件会更快地腐朽。

此外,白蚁的危害已经众所周知,如果不人为检查和及时干预,后果不堪设想。而在北美地区,萌萌的浣熊已经泛滥成灾。它们入侵住宅,破坏墙壁、天花板和屋顶,拆家能力比二哈还要强上数倍。人们需要时常检查住宅周围的环境,修剪树枝,密封垃圾,防止浣熊入侵。如果已经无法自己处理,只能花钱请专业的公司驱离(这里顺便说一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浣熊并不是合适的宠物)。

浣熊破坏建筑物的屋顶

(图片来源:www.nationalgeographic.com)

植物的种子,也很容易随风掉落到屋顶或墙体的缝隙,生根发芽。如果没有人类的清理维护,大气中的灰尘、鸟类的粪便、垃圾都会成为基质,为植物提供生长条件。久而久之,植物的根系会破坏屋顶和墙体,造成建筑的损坏。

有些植物虽然没有直接长在建筑上,但如果距离建筑物太近,植物的根、枝、叶都有可能影响建筑。植物的地上部分掉落的枝叶如果长时间积累在屋顶,可能造成过大的负重。植物的根系产生的一些化学物甚至会损害和分化建筑基础。

比如十九世纪被引进欧洲的日本虎杖,是一种能开出一串串乳白色小花的园艺植物,但因为合适的土壤、气候和没有天敌的环境,被英国环境署列为了入侵物种,甚至得到了“房屋杀手”的别称。

因为虎杖的根系非常强大,可以穿透柏油、混凝土、空心砖等材料。任何一点缝隙都能成为它的生长空间,一旦钻入,就会在生长的同时将裂缝撑大,不及时处理的话很容易造成房屋漏水、管线破坏,甚至影响结构安全。日本虎杖泛滥的地区,房价也会下跌,人们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进行去除。

穿透墙壁的日本虎杖

(图片来源:www.environetuk.com)

钢筋混凝土就可以高枕无忧吗?

农村的老房子就像人一样,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小病小灾,需要细心照顾。有人照顾的房子用得久,没人照顾的房子坏得快,比较容易理解。而城市里的现代建筑早已更新换代,使用工业化材料了,那么城市建筑没人住的话还会坏得快吗?

的确,工业化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不需要像农村老房子那样经常维护翻新了,但如果长时间没人居住,依然会有不少的问题。

说到这儿笔者想起了前几年,父母搬到了我所在的城市,老家的商品房空着一直没人住。有一次妈妈回去办事,回到家一看,厨房的吊柜已经摇摇欲坠,台面也裂开了大口子。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除了对房屋进行检修维护,人的居住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让房屋内的温度和湿度维持在一个比较舒适的范围内。

虽然房子本身不会“感觉”到舒适或不舒适,但如果长时间没人住,室内环境会随着外界气候的变化而大幅度波动。夏天闷热潮湿,冬天寒冷干燥,反复的干湿循环,热胀冷缩,会导致室内的家具、装修材料、电器设备、管道产生发霉、开裂、变形、脱落等问题。

图片来自:www.pixabay.com

这还不算完呢!美国著名的科学作家和记者艾伦·韦斯曼(Alan Weisman)写过一本书叫《没有我们的世界》(The World Without Us),讨论如果人类突然消失,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他认为如果没有了人类,水和火会慢慢摧毁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暴雨会堵塞管道,洪水会流入地铁、地下停车场等低洼地区,腐蚀城市的根基。柏油马路和混凝土会因为反复的结冰和解冻而开裂。随着水分的渗入,混凝土里的钢筋将会生锈膨胀,最终撑破混凝土,让建筑破碎坍塌。煤气等易燃物可能泄漏引起火灾,没有消防措施的情况下,大火可能蔓延到成片的街区。

图片来自:www.pixabay.com

没想到在我们的心目中牢不可破的“水泥森林”在没有人的使用维护以后竟是如此脆弱,而塑料垃圾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东西却能在人类消失后继续存留数十万年。更为危险的是那些储存原油、有毒化学品、放射性物质的容器,如果失去人的维护,可能产生破损和泄漏,对生态环境造成大量的污染甚至灾难。

千百年来,人类和建筑早就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传统社会中,不管是建造房子还是修葺房子,都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通过分工统筹,协力互助,在对居所的营建和维护活动中传承了技艺和智慧,也维系了凝聚力和归属感。而到了现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咱们也要想一想,如何照顾这些人为建造,让千百万人得以容身的庞然大物,做一个负责任的使用者。

转自:科普中国

作者:万丽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副研究员

来源: 蝌蚪五线谱

木结构建筑规范你了解多少?

近年来,我国修订了一系列与木结构建筑和木材产品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与木结构相关的标准主要分为与木结构直接相关的工程建设标准和木材及木制品标准。

工程建设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建筑行业标准,涉及木结构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全过程。同时,木结构工程的设计和建造应遵循一系列通用规范,如荷载规范、抗震规范、隔声规范、热工设计规范和节能标准等。

结构用木材及木材制品的相关标准包括:锯材、木基结构板、结构用集成材、结构用木质复合材、金属连接件和胶黏剂等。

在木结构建筑中最常需要参考的标准规范为:

《木结构设计标准》GB 50005-2017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于2018年8月1日起实施,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方木原木结构、胶合木结构和轻型木结构的设计。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 50016-2014由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主编,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工业和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其中第11章“木结构建筑”,对木结构建筑、木结构组合建筑和钢筋混凝土建筑或钢结构建筑采用非承重木骨架组合墙体的防火设计作了规定。木结构适用于民用建筑和丁、戊类厂房。

《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26-2017)由中建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主编,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根据木结构的结构体系和类型,按抗震设防烈度,规定了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总层数和总高度。但是,考虑到我国具体的国情,消防应急反应能力和其它一些原因,本标准对多高层木结构的防火提出专门的要求,如建筑功能仅限于住宅和办公建筑,建筑总层数不超过5层,6层及以上的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设计应经论证确定。

-END-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信息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犯肖像权或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北京文化守护人|霍燚:用创新方式传承中和韶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代表性传承人霍燚。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北京文化守护人霍燚,1985年8月出生,天坛公园神乐署雅乐中心副主任。霍燚自2007年来到神乐署以来,逐渐担起神乐署文化研究的重任,在历史文献探索、宫廷音乐研究、失传乐器恢复等工作中做出了杰出贡献,使天坛祭祀音乐的恢复工作得以持续发展,取得突破。作为一名“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传承人,他与团队共同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三千年礼乐文明。

霍燚还记得第一次聆听中和韶乐的情形。作为明清两代用于国家祭祀天地、祖先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专用礼仪性音乐,中和韶乐一字一音、节奏均匀、不疾不徐。缺乏优美动感的旋律,让它听起来似乎“平平无奇”。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传承,霍燚才感受到它润物细无声的震撼。“正所谓大音希声。中和韶乐承载的是中华文化,体现了中正平和的思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的代表性传承人,霍燚和团队正致力于用创新的方式传承、传播中和韶乐,让古老的音乐遗产焕发新的光彩。

团队在演奏清代的“中和韶乐”。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从故纸堆中挖掘中和韶乐

在天坛西外坛,神乐署朱门紧闭,正在修缮。这里曾是明清两朝演习祭祀礼乐的综合场所,培养的乐舞生专用于京师九坛八庙大祀和中祀的祭祀活动,是当时的最高礼乐学府。

神乐署的正殿凝禧殿内,乾隆御笔“玉振金声”的巨大匾额高悬。舞台上的灯光亮起,编钟、编磬等乐器熠熠发光。霍燚持起木槌,敲击编磬上悬挂的绿莹莹的灵璧石,清脆悦耳的声音和悠长的余音蔓延开来,回响在整个大殿中。

2006年,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入选首批北京市级“非遗”名录。彼时,在北京联合大学历史系读大三的霍燚正在寻找实习单位。从小学到大学,他一直在校民乐团吹笙,所以和其他同学去博物馆实习不同,老师推荐既懂历史、又会乐器的他到神乐署试一试,促成了他与中和韶乐的交集。

中和韶乐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雅乐,源自西周时期,传承至明清时期,定名为中和韶乐,寓意中正平和美好的音乐。中和韶乐指的是明清时期皇家专用于祭祀、朝贺、宴飨的音乐。它也被称为八音乐,以金、石、丝、竹、土、木、匏、革8种材料所制成的编钟、镈钟、编磬、笙、琴和瑟等16种乐器演奏,融礼乐歌舞为一体。

经过专家学者数十载的挖掘整理和社会性传承人的口口相传,一部分中和韶乐的曲目得以保留记录。上世纪90年代,天坛的专家通过研究文献仿制了一批演奏乐器,并对中和韶乐进行录音。本世纪初,每年春节期间,复原的中和韶乐被搬上舞台,在公园的南神厨小剧场上演。当时的演出团队是公园聘请的外来团队。

2004年,被政府列入“文物抢险修缮计划”的神乐署完成修缮,向社会开放。公园考虑将中和韶乐的排练演出场地设在神乐署,并组建一支公园自己的雅乐团。2007年,毕业后的霍燚通过公招考进天坛公园,来到神乐署工作,“历史加音乐正是古乐,这份工作融合了我的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无论研究还是演奏,我都可以发挥专长。”

演出前,霍燚听编磬音色。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和霍燚一样,20多位会演奏民乐的年轻人经招聘来到神乐署。公园邀请故宫博物院清代宫廷史专家万依、海政歌舞团指挥黄海涛考证历史、发掘古乐谱并指挥演奏,协助他们排练中和韶乐。但当时神乐署掌握的中和韶乐曲目有限,每场演出只能撑15分钟。要想继续恢复和发展中和韶乐,进行基础性研究尤为迫切。

2009年,霍燚加入《中和韶乐与天坛文化发展的关系》课题。“在排练和登台过程中,我经常思考,中和韶乐一字一音的出处是哪里?当时的乐器和服装是什么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我频繁前往国家图书馆寻找答案。”他查阅大量书籍和期刊文献,研究乐律、乐器仿制和雅乐的最新研究成果。

《大清会典图》《皇朝礼器图式》《律吕正义后编》……为了还原明清时代宫廷音乐的原貌,霍燚从拗口艰涩的古文中,整理出每一段音乐的背景、乐队的规制、所用乐器的数量、使用的年代、相关的礼仪、演出服装的样式和材质等资料,光是记录的笔记就多达数十本。

2012年,天坛神乐署雅乐团正式成立。这些详实的研究成果应用在了舞台上,使中和韶乐以更加精准考究的形式重现。2019年,“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霍燚多年来对中和韶乐的研究成果加入到申报材料中。两年后,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入选。

霍燚在研究《律吕正义后编》。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让失传乐器重获新生

演出的曲目和形式确定了,雅乐团展示中和韶乐还面临另一个难题——乐器。

最初,乐团每天在神乐署演出6场,冬季也不间断,和音乐厅恒温恒湿的环境不同,偌大的凝禧殿室温和室外几乎无异,北方气候干冷,笛、排箫等竹制乐器被吹奏时受热,冷热交替容易开裂。“竹子裂一个小缝儿,吹着吹着就没声儿了,可能会造成舞台事故。”霍燚说,起初他们尝试用502胶将裂缝堵上,但使用过程中不断有新的裂缝出现。

用竹子不行,雅乐团就寻找替代材料自己做。他们最终找到了PPR高分子聚合材料,制成的乐器音色也很动听。

演奏过程中,乐团还用上了竹类乐器篪。热映的《封神》电影中,伯邑考吹奏的乐器正是篪。同为横吹的乐器,笛子吹奏时一手在前,一手在后,篪吹奏时两手都放在前边,手指指向自己,显示对君王的谦卑与恭敬。据史料记载,篪到唐宋以后在民间失传,仅保留在宫廷雅乐当中。霍燚和团员根据文献上的图,一比一还原制作了篪,但其音律有问题,不能用于舞台演奏。

“我咨询参加过民国期间祭孔的张志荣老先生,他说,当年演奏的乐器中,篪确已失传,祭祀时候仅作为摆设举着做做样子。”为了恢复篪的演奏,霍燚查找了大量关于篪的典籍资料,并根据现代物理学的原理对篪的尺寸、指法进行了改良,最终开发出了目前舞台当中所使用的篪。演出时,乐团将篪展现给观众,让这一失传的乐器重获新生。

用新材料取代竹子制成笛子后,笛子上的龙头仍需雕刻,雅乐团干脆一并承包了道具的制作,他们进行技术革新,学习3D打印技术,将非遗“盘活”。走进神乐署创新工作室的操作架,小车床、小刨床、钳工工作台等一应俱全。从选材、切割、打磨,到上漆、描金、彩绘、雕刻、搭配流苏,再到打孔、定音……各个环节都是流水作业。

天坛神乐署创新工作室班长徐继伟和同事在制作演出用的龙笛。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身形高大的宋磊在雅乐团负责打击乐,由于家邻近钢铁研究总院,他从小就看着老师傅们车铣刨磨,学会了加工零件的“副业”,成了乐团里的手艺人。

“我们雅乐团的成员都是一专多能,很多人会两三种乐器,大家既能演、也能讲。”作为神乐署雅乐中心副主任,霍燚对乐团成员不吝称赞。他说,除了演奏,雅乐团还承担着展示、传播中和韶乐的任务。无论是平日里还是展演时,乐团的演员都会讲解古代乐理知识,展示古乐器的演奏方法,邀请观众上台敲一敲编钟、编磬,和古乐器近距离接触。

融入“说唱”的宫廷乐

中和韶乐被称为“华夏正声”,有着“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绝赞,让孔子沉迷其中。但在当下,年轻人更喜欢“噪”的音乐,中和韶乐难免曲高和寡。

如何传播好中和韶乐,使观众从中了解雅乐文化,增加文化自信,同样考验着雅乐团的创新能力。霍燚认为,雅乐团不能只展示一字一音的中和韶乐,也要挖掘更多的宫廷雅乐乐种。“过去皇帝宴请文武百官,大臣向皇帝敬茶、敬酒时有音乐响起,皇帝阅兵时有军乐,皇帝仪仗行进时还有卤簿乐,我们演奏这些雅乐并进行背景介绍,让观众对宫廷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他举例说,过去清代皇家宴席有各民族的乐舞,其中蒙古乐以“说唱”的形式进行展示。乐团邀请会蒙古语的老师教授他们发音,将节目搬上舞台,观众觉得耳目一新。

乐团还根据文献记载,增加了画角、铜角、龙鼓等乐器,使演出效果更加丰富。虽说众口难调,他们仍尽量在学术和观众喜好之间达到平衡。

“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团队成员在换明代演出服。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祭祀的时候是在凌晨,祈年殿的院中一片黑暗,只有燔柴炉的火光在跳动。祈年殿影影绰绰,皇帝和文武百官肃然起敬。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一字一音的中和韶乐开始缓缓奏响。”

好的舞台同样需要包装。乐团演出前会进行这样一段解说,带领观众进入情境。此时,舞台打开幽蓝色的灯光,烘托肃穆的气氛,演员念祭祀祝词时,纱幕慢慢垂下,祝词以艺术化的形式呈现其上,方便观众理解。“跟观众同频共振,才能达到好的传播效果。”他摸索出这样的经验。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听懂中和韶乐,霍燚带着雅乐团把舞台展示搬到了线上。团员们学习掌握了自媒体制作、直播,演出录制机位设置、剪辑等新技能。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他们在月色下的祈年殿演奏了《中和之曲》《明朝乐章》《海宇升平日》等10余首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代表曲目,让游客领略古建和雅乐融合之美。

中和韶乐以击柷(zhù)为始,栎敔(yǔ)结束。它缓慢、典雅、肃穆,一以贯之,有始有终,过程完美无瑕。霍燚说,中和韶乐以音乐的形式诠释中正平和的思想,让人在平凡之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传承三千年礼乐文明,通过展演、讲解还原原汁原味的中和韶乐,让大家了解中国还有这样一种音乐形式,进一步感受礼乐的魅力。”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

没有会员我们能做什么?会员VIP现象何时休!!

#吐槽电视节目乱收费现象#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会员服务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家中的电视节目观看,到孩子们的学习软件应用,再到网络电脑办公,甚至各类手机APP,无一不是会员服务的领域。可以说,会员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随着会员服务的普及,一些不规范的会员制度和套路层出不穷。各种月卡、季卡、年卡等会员制度的背后,是商家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和过度消费的陷阱。我们花费了高额的费用购买了会员服务,本应享受到相应的服务,但现实中却发现,有些会员服务并不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

近期,一些监管部门也开始关注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呼吁各大会员服务商要规范会员服务,不要过度收取会员费用,并且要提高会员服务的质量。同时,监管部门还要求各大会员服务商要配合清理网络环境,还网民一片净土。

总的来说,虽然会员服务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其中的乱象和套路也确实存在。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提高会员服务的质量和规范性,才能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会员服务的便利。希望在未来,我们能享受到更加规范、高效的会员服务。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房源假、地址假、评价假、照片假……民宿平台真能免责?

来源:人民网

模糊的房产证、空白的租赁合同,虚构的“房源”,通过了多家民宿平台的审核。甚至用公厕照片充当房源卫生间,也能过审……

这是近日记者以房东身份在多家民宿平台测试注册房源的结果。

近年来,以民宿为代表的共享住宿在我国呈现井喷之势,也因各种乱象屡屡站上舆论的风口。房源的真实性,直接关乎民宿的安全及事故责任的认定。今年元旦假期,山西一对姐弟入住了在爱彼迎预订的一家民宿,疑因一氧化碳中毒1死1住院。事发民宿被曝出曾有过两次转租。

房源有假

公厕照充当房源卫生间也能过审

10月21日至11月5日,记者在多家民宿平台虚构“房源”进行注册测试,在其中四家通过审核上线。

在美团民宿,记者上传了内页模糊、信息无法识别的房产证图片;在途家民宿,记者上传了4张空白房屋租赁合同;在木鸟民宿和爱彼迎,记者在房源照片中提交了公厕照片。

上传公厕照片作为房源图片。爱彼迎页面截图

成功上线。爱彼迎页面截图

就房源注册信息的真实性,各民宿平台都有相关“免责条款”。

例如,途家民宿“途家网服务协议”规定,途家在线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无能力进行准确地、完整地验证,并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木鸟民宿”在“免责声明”中规定,平台上相关注册数据、其发布的信息等事项均由注册用户自行提供并依法对其提供的任何信息承担全部责任。

……

地址有假

实际地址与预订地址不在同一个小区

2019年9月,北京市民小茜通过途家民宿预订了辽宁营口的一家民宿。国庆节期间,小茜一家驱车15小时抵达民宿所在地华晟海安北苑A区,准备入住后早点休息。房东却临时打电话,让舟车劳顿的这家人改去3公里之外的另外一个小区。“此前预订的6楼也变成了27楼,户型也不一样,墙壁上还破了个洞。”

网友“小茜”遭遇。微信截图

小茜的遭遇并非个例。各类投诉平台上,针对“预订民宿实际位置与网上不符”的投诉屡见不鲜:“实际位置与平台显示位置相差8公里”“说好房源在景区内,等我们到景区后房东开车把我们送到了城郊”“质疑房东的地址信息,他说他有好几套房”……

有网友总结,民宿位置的虚假问题让人防不胜防。“所谓的离景区很近是距离16公里”“靠近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说明它哪个线都不靠”“与XXX隔江相望,意思是要去到该地,需要绕过半条江”……

评价失真

房源重新上线 差评轻松被“洗”

预订民宿前,不少消费者习惯将已有订单评价作为参考。这些看起来生动形象的评价,可靠吗?

记者以“刷评”“民宿”等关键词搜索QQ群,加入了多个群聊。不少群里都有成员发消息称,能在多家知名民宿平台刷销量,“认真负责,价格实惠。”

在一个名为“民宿房东交流群”的QQ群里,记者联系到一名“刷手”,他透露,其所在的公司有专门“刷单”团队,是纯手工“精刷”,可以显示全国各地不同的IP地址。

“刷手”进行“刷单”介绍。微信截图

差评也能轻松“洗”掉。网友“给我一剂福灵剂”在微博上反映,2018年她入住上海某民宿,因不满脏乱差向平台投诉,并留下了超长差评。最后,该房源被房东撤下。不久之后,该房源重新上线,此前的差评就没有了。

“照骗”坑人

房源网图与实况相差甚远

一位网友向“黑猫投诉”反映,2019年9月在爱彼迎预订了珠海一家民宿,10月4日入住后发现与平台展示不符:客厅沙发有大块污渍并且是坏的,卫生间牙缸上污渍明显,床头柜上都是灰尘,卧室门上有蜘蛛网,还有一个卧室门锁损坏。在检查房源情况后,该网友联系爱彼迎客服进行了投诉。

民宿货不对板的“照骗”现象,引发不少网友的吐槽和投诉。有网友提醒,很多“环境优雅”“干净整洁”,看起来高大上的房源,实际入住时却是面积狭小、设施破旧,或又脏又差,甚至是打隔断的群租房。此外,臭味、噪音等问题也无法事先通过房源照片了解。

有网友总结道:“民宿照片一个最大的欺骗性就是,能把30平(方米)的房子拍成130平(方米)还带一个小花园。可能你满心欢喜地邀请一众朋友来你预订的民宿开趴,却发现大家只能挤在床上面面相觑。”

专家点评

遭遇房源虚假 消费者可追究平台责任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我国共享住宿市场交易额为165亿元,参与房客数达到7945万人,从业者人数超过400万。如何让快速发展的民宿成为消费者的安心之选?

“规范民宿行业,完全有法可依。”就民宿房源虚假乱象,北京京航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甍认为,共享民宿虽缺少专门的法律规范,但现有法律体系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都适用。而且,不少地方和部门也有相应的地方法规作支撑。

例如北京市于近日施行的《关于规范互联网发布本市住房租赁信息的通知》,要求互联网平台履行“审核义务”,加强审核、管理住房租赁信息,不得出现违法违规、虚假、重复和“僵尸”房源信息。

就相关民宿平台的“免责声明”,张甍指出,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所谓“免责声明”涉嫌格式条款,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该条款应无效。而且,民宿平台与众多商家(经营者)有合同关系,并收取了相应的佣金或管理费。因此,民宿平台的责任是摆脱不了的。

“如因房源虚假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甚至人身受到伤害,消费者可追究商家(经营者)及平台的民事责任。”张甍认为,一方面,民宿平台要切实履行审核义务;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应依法督促平台整改、追究平台行政责任。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金钊指出,如民宿房源存在治安、消防隐患,公安、消防部门可视情况关停、取缔问题房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