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它 - 人体各部位的引经药
治疗消化不良性腹泻,同样都用了理中汤,第一个医生治疗多次病情反复,不能除根;第二个医生去了甘草,加了细辛吴茱萸引经药,3付药服完,3年之疾患一下痊愈,可见引经药之关键。
如果想入太阳经加羌活,如果想入阳明经得加白芷,想入少阳经得加柴胡,想入少阴经得加细辛,太阴经加苍术,厥阴经加吴茱萸,可见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引经药。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心经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经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朮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朮甘草宜。
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经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肾经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
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
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沈香,
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胃经补胃需用苍白朮,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
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干姜。
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
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胆经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
大肠经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
干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小肠经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小肠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高本。
膀胱经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苇帮。
温用乌药并茴香;凉用黄柏生地黄,甘草梢,亦属凉;引用尽皆同小肠。
三焦经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耆;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
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引入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
心包经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看近“代中医第一人”一味中药治难病!
古代的中医大师张景岳曾经说过一句很牛叉的话,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医生不在于能够治好一般的疾病,而在与能够治好比较棘手的疾病。貌似很普通的一句话,但实际上对医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在中医领域里,有没有比较棘手的疾病呢?当然是有的,比如“风”、“痨”、“鼓”、“膈”并称为中医四大难症。治疗起来是颇为棘手的。
那么,一名真正的中医,遇到四大难症时,会如何面对呢?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大师的眼里,那都不是事儿。比如我说耳熟能详的“肺痨”,就连“内慧外秀”的黛玉妹妹也难逃这“肺痨”的折磨,在雪芹笔下描述的却是十分传神,“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为近代中医第一人的张锡纯,在治疗肺痨这个疾病时,却是用药极其传神,尤其是这个一味薯蓣饮更为奇妙,全方就生怀山药一味,用量为100~200克,水煎作茶或煮粥饮服。可以治疗痨瘵发热,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或因小便不利致大便滑泻,及一切阴分亏损证。适用于肺结核及一切阴虚证之咳嗽气喘、发热、多汗、心慌、心神不宁等;又可用于脾虚久泻不止、腹泻伴见喘急短气或小便短少者。
肺痨,又称“痨瘵”或“痨病”,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曾说“痨瘵主乎阴虚,痰与血病”,又说“其证脏中有虫。自上至下,相传骨肉,乃至灭门者有之”,所以又有“传尸痨”之称。从痨瘵的症状来看,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肺结核。主要发病原因是从呼吸道感染痨虫(结核杆菌)所致。主要临床症状有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逐渐消瘦等。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是阴虚,因此,张锡纯以生山药养阴固本为治。
再来看看这个山药,在很久很久以前,山药名唤薯蓣,具有养脾胃,益心肺,滋肾阴等作用。山药的具体作用,历代名医也各抒己见,比如朱丹溪认为山药可以“补阳气”,汪昂认为山药可以“补阴”,张锡纯则认为山药“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涩气化,宁嗽定喘”,尤其指出,生山药“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经常用来治疗阴虚喘嗽、甚则滑脱的患者,屡有效验。
我也曾用一味生山药炖粥,频频服用,来治疗女性更年期的阴虚自汗、多汗及癌症放化疗后的潮热多汗等症,疗效较好。也曾用一味生山药来治疗因工作劳累后而病发气短、虚喘无痰,即使走平路也需休息片刻再行等症。通过临床发现,山药在治喘方面有补肾纳气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肾虚不能纳气之喘促、呼多吸少、张口抬肩、动则尤甚等症。
对于生山药的用法,其实在清代的《验方新编》中也有过记载,即用生山药捣烂后与甘蔗汁各半碗和匀,炖微热服,能立止咳嗽气喘;又记载,一味山药煮熟加糖调服,可以治疗小儿脾虚昼夜咳嗽、食少发黄,疗效颇佳。
这个方子虽然只有一味药,但是用量却较大,能够起到定喘、止汗的作用。正所谓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虽然生山药用量为100~200克,但只要切中病机,便可放胆使用,尤其在民间常有把山药当作菜来食用的,如山药炖排骨、素炒山药等,因此即使量大也不会有副作用。一味薯蓣饮这个方子尤其适宜于虚喘,若肺结核而咳喘、多汗者使用本方时,必须结合抗结核的西药同用,以使控制结核病的效果发挥到最好。
(本文为云南中医学院叶冰博士原创作品,已获作者授权,首发于头条号。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欲了解更多中医健康养生资讯,请关注微信号jinlanzho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