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于菟的读音(于菟)

于菟的读音(于菟)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於菟》和读者见面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由我省作家张扬创作、入选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纪实文学作品《於菟》正式和读者见面。

据介绍,《於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实地探访,采访目前唯一於菟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阿吾,生动再现了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村国家级非遗项目“土族於菟”的活动场景,其中很多活动细节都是首次对外披露,比如完整的“於菟”活动是由四场“邦祭”组成的,而不是外界所说的仅仅是农历十一月二十那一天的活动。该书在“於菟”的选拔上也对之前的不实报道进行了纠正。

“土族於菟”是年都乎村独有的一个民间文化现象,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主要活动中由7人赤膊在身上绘出虎豹纹样,通过特定的舞蹈动作、攀墙入户等方式进行祈福。2006年5月20日,“土族於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於菟》一书也是海东时报社专刊部策划推出的“青海非遗大调查”系列报道的一部分,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近年来,海东时报社专刊部先后策划推出了“青海传统村落大调查”“青海非遗大调查”“寻源湟水河”“我和我的祖国·走遍青海”等重大题材系列报道,深入全省各地,深入挖掘青海当地优秀传统文化,采写了一大批可读性强、有史料价值的纪实文章。两年来,海东时报社专刊部主任、主任编辑张扬创作的《难忘故土》《灵灵带您去看别样环湖赛》《青海传统古村落》《青海阿炳》《於菟》等全部由青海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

据青海人民出版社编辑成国仙介绍,此次他们编辑出版的“大美青海非遗记录丛书除《於菟》外,还有《纳顿》《高台》《敖包祭》,该丛书入选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近日将陆续出版发行。

“於菟”是什么东西?“於菟”的来历

“於菟”是什么东西?“於菟”的来历

鲁迅有首诗曰:“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是说怜爱孩子。

历史上还真有一个“於菟”。楚斗若敖,娶郧子之女,生斗伯比。若敖卒,伯比尚幼,随母居于郧国,往来宫中,郧夫人爱之如子。郧夫人有女与伯比为表兄妹之亲,自小作伴游耍,长亦不禁,遂成私情。郧女有孕,产下一子,郧夫人不欲扬其女之丑名,暗地使人用衣服包裹,弃于梦泽之中。

恰当郧子往梦泽田猎,见泽中有猛虎蹲踞,使左右放箭,箭从旁落,一矢不中。其虎全不动掸。郧子心疑,使人至泽察之。回报:“虎方抱一婴儿,喂之以乳,见人亦不畏避。”郧子曰:“是神物,不可惊之。”猎毕而归,遂将猛虎乳儿之事说与夫人。夫人曰:“夫君不知,此儿乃妾所弃也!”郧子骇然曰:“夫人安得此儿而弃之?”夫人曰:“夫君勿罪。此儿实吾女与斗甥所生。妾恐污吾女之名,故命侍者弃于梦泽。此儿既有虎乳之异,必是大贵人也。”郧子使人收回,命其女抚养。过了几年,郧子就送他女儿带着孩子到楚国与斗伯比成了亲。

楚人俗语,呼乳曰“谷”,呼虎曰“於菟”。于是遂因“吃过虎乳”,给这个孩子取名“谷於菟”,表字子文。今云梦县有於菟乡,即子文生处也。

谷於菟长大,有安民治国之才,经文纬武之略。父伯比,仕楚为大夫。伯比死,袭父之职嗣为大夫。后来经斗廉及百官齐声保奏,楚王准奏,遂拜斗谷於菟为令尹。楚王曰:“齐用管仲,号为仲父。今谷於菟尊显于楚,亦当字之。”乃呼为子文而不名。子文上任,带头捐采邑,治兵训武,进贤任能。楚国遂大治。

古老而神秘的於菟究竟是什么?它在青海土族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文/寒柏陇卧子】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并注明出处,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原创文章,全网删帖保护;抄袭侵权,必将追究责任。

古代舞蹈的当代遗存,是指至今仍然流传在民间舞蹈中的一些带有原始文化的民间舞蹈形式,它又被人们称为人类艺术史的“活化石”。

“於菟”(wu tu)一词,在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古代楚人称之为虎”,它就是这样一种“活化石”般的存在。

於菟是生活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年都乎土族人民的一种祭祖舞蹈,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民俗活动,是一种原始拟兽舞在当代土族民俗活动中的形态表现。

拟兽舞与原始人的狩猎生活紧密相连,是原始舞蹈中最常见,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形式。

年都乎土族的“於菟”舞则完全失去狩猎生活的那种功能,成为当地民间祭祖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它的意义是“驱魔逐邪,祈求平安”,它是原始人万物有灵的宗教文化观念在民间艺术中的遗存。

“於菟”虎舞是由7名男青年表演的,舞者在表演前要做一番特殊的准备工作。

首先表演者要脱光上衣,将裤腿卷到大腿根部,赤身露腿用红辣椒面和煨桑台中的炉灰涂抹全身。

然后由本村的化妆师为他们化妆,化妆师用锅底黑灰和墨汁合成的涂料将二位岁数稍大些的舞者面部画成虎头状脸谱,并点上土族虎皮斑纹;另外五个岁数小的则画成豹皮斑纹。

每人的头发都扎成刷形,朝天立起,似虎狂怒状。舞者双手各执两根约2米左右的树枝或竹杆为道具,树枝上端系有书写镇邪之意的经文白纸。

这7名“於菟”化妆完成后,在“达拉哇”的带领下来到山神庙内向山神跪拜祈祷。

“达拉哇”是藏语,意为神人(与法师、萨满巫师是同类人物)。他是整个祭祖仪式的主持人,在村内威望很高,这一角色的扮演者是靠严格的家族传承下来的。

山神庙的跪拜祈祷仪式有着严格的程序,首先由法师“达拉哇”磕头三次祭拜,然后击鼓诵经向神祈祷,众“於菟”在山神像前单腿跪地静听。

随后,“达拉哇”给“於菟”们依次灌酒。此时饮酒可谓有两层意义:一是春节前后的青藏高原气候十分的寒冷,赤身露体的於菟们适量饮酒可以起到驱寒的作用;再者作为一种宗教祭祖舞蹈,表演者需要进入一种特殊的情绪中,酒可以帮助他们达到一种迷狂状态,在迷狂中接近与神交流的境界。

而后“达拉哇”开始讲话,向众“於菟”们传达神的旨意,赋予神力。“於菟”从此不再与人讲话,而成为驱魔逐邪的神虎。

众“於菟”在听罢诵经后,随着“达拉哇”的锣鼓声来到煨桑台前围成一圈开始跳舞,以示神力。

此时,突然响起几声土枪声,众於菟在“达拉哇”锣鼓声中变成纵队跳起虎舞,与围观的村民一起快速下山进入村庄。

村子里家家户户院门紧闭,为的是不让躲藏在家中的妖魔逃走,院内摆放着煮肉、圈馍、果品、酒等各种食物。

众於菟到达村内后,“达拉哇”和两个老於菟在村口、巷道里不断击鼓起舞来巡视,以防妖魔逃走;另外五个小於菟,则跑遍每家每户去驱赶村民家中的妖魔。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於菟进入村民家里时不能从大门进入,而是要翻墙越入。

於菟进院后,不断在各个房间跳来窜去驱赶妖魔,他们是见肉就叼、见馍就啃,享用村民专为他们准备的供品。而后把数个图馍套在手中的树枝上,口中叼着大块生肉,又翻墙越院去往另一家。

在村民们看来,於菟从谁家拿走或吃了任何东西,都被认为是驱走了隐藏在自家的妖魔,预示着来年人畜平安、吉祥如意。

万一谁家被遗漏没去时,主人会主动将备好的食物送给於菟们,以示於菟已经光临此家,并带走了家中的妖魔,使他们度过一个吉祥之年。

在仪式进行当中,家中如有患病者,於菟到来时都要卧地,让众於菟从身上反复跨越数次,意为驱除患病人身上的病魔,可以早日康复。

当於菟们转完整个村子时,时间已接近太阳落山。“达拉哇”与两位老於菟站在村内巷道中,一边敲锣打鼓,一边接受村民们献供的大饼、牛羊肉、白酒等供品。

驱除了全村的妖魔之后,於菟们手持串满圈馍的树枝,口叼鲜红的生肉,以“垫步吸腿跳”的动作舞向村口。

此时,观赏的村民们齐放鞭炮,於菟们和村民们一道欢呼驱魔逐邪的胜利和新年祝福的完成。

随后众於菟们在鞭炮声中快速冲向河畔,在腊月用冰冷的河水洗去布满全身的虎纹豹纹。这刺骨的河水不但洗去了於菟们身上的图纹,更重要的是洗去了全村百姓们的邪气。

与此同时,“达拉哇”在村外河滩上诵经焚纸,意示将妖魔邪怪彻底烧尽。

河边的於菟们洗净全身后,穿上衣服暖身,然后将村民的供品平分。其中部分供品将被倒进河中,请河流带走而喂养水中生灵。

至此,整个祭祖仪式全部结束。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则删。

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本人其它相关文章内容。

本人专注于文化历史、读书心得、文玩收藏、邮票钱币、诗词对联及书法绘画等方面。关注@寒柏陇卧子,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知识创作人第七季#

青海非遗,於菟(wu tú)

阳光青海

青藏高原神秘的民俗活动

於菟(wu tú)

2006年

土族跳於菟经国务院批准

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

正值严冬时节

青海省黄南州年都乎村迎来一年一度的

非遗“於菟”

这是一种古老、独具特色

富有生命力的珍贵古文化遗存

在古汉语中就是老虎的意思,青海省黄南州年都乎村把跳於菟的人化妆成老虎的样子。跳於菟不是民间节日中的狮虎表演,而是一种祭祀仪式,有着浓郁的原始文化色彩,折射出古代氏族社会人们的心理经验和认知。年都乎村也因此成了人类文化学的考察地。

为何这里的人们每年都要“跳於菟”呢?为何他们不跳其它动物而非要“跳老虎”?这是因为,土族继承和保留了古羌部族“崇虎”、以虎为图腾的遗俗。古羌部族认为老虎可以驱除一切邪恶、疾病,给人们带来新一年的吉祥和平安。

这一天

年都乎村土族人用煨桑香灰和墨汁涂抹

化身老虎

装扮成威猛的百兽之王

口衔生肉跳起“於菟”舞

从化妆到祈求平安

“於菟”们赤身光膀

要在寒冷的户外表演约4小时左右

图片来源:同仁市文体旅游广电局、马晓林、皓石、赵峰

转载请备注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