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生中什么时候“需求”最大别害羞!男女都进来了解一下
1.青春期探索身体与自我认知的阶段
青春期是女性生命中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女性经历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在这个时期,女性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和外貌产生关注,希望被社会接受和赞美。她们迫切地想要探索自我,建立自信,并与周围的人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这个阶段,女性的需求可能达到巅峰。
2.大学时代知识求学与人生启航的契机
大学时代是女性成长的重要里程碑,她们开始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扩展知识面并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这个阶段,女性的需求可能主要集中在求学、自我发展和人际关系方面。她们渴望获得知识,追求内外在的成长,并与志同道合的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3. 职业发展与事业巅峰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认可
随着女性进入职场,她们的需求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女性不仅要应对工作上的挑战,还要平衡家庭和个人生活。她们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在这个阶段,女性的需求可能会达到高峰,因为她们努力追求事业和家庭两方面的平衡。
4. 孕育与母爱成为孩子生命中最伟大的一部分
当一个女人进入怀孕和母亲的角色时,她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孕育过程中,女性关注的焦点从自我转移到了未出生的孩子。她们渴望给予孩子最好的照顾和爱,同时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这是女性需求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让她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力量。
5.中年与更年期重新定义自我与寻找内心平衡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进入了中年和更年期阶段。在这个阶段,她们可能经历身体和情绪上的变化,面临着重新定义自我的挑战。她们可能开始寻找内心的平衡,重拾自我兴趣,并探索新的生活可能性。在这个阶段,女性的需求可能主要集中在保持健康、调节情绪、建立稳定关系和追求个人成就方面。
总结:女人一生中的需求是多变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焦点和挑战。从青春期到更年期,女性经历着身体、心理和社会角色的转变。每个阶段都为女性提供了不同的学习和成长机会,让她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并为自己的生活找到满足感和幸福感。
时政微观察丨每一位妇女都是主角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说得何等豪迈啊!”
2013年10月31日,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了在党的历史上作出过杰出贡献的“老大姐”们: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称赞她们“都是一代楷模,都是在时代洪流中产生的巾帼英雄”。
妇女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妇女事业始终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10月23日,金秋的北京,一场巾帼盛会——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近1800名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和90名特邀代表,肩负亿万妇女的重托出席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
△2023年10月23日,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主席台向与会代表致意。
向广大妇女致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问候;为妇女的高光时刻点赞;要求为妇女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有力支持和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妇女事业,支持和鼓励每一位女性追逐梦想、建功立业,书写自己的美丽人生。
“妇女能顶半边天”
“你可是巾帼英雄啊,也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代表,现在还成了中国妇女的‘形象大使’!”
2013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后,与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亲切交流。
新时代以来,我国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起到了“半边天”的重要作用。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刘洋安全顺利出舱。这是她第二次进入太空。
“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紧要的时刻,来自中国全国各地驰援湖北的4万多名医护人员中,三分之二是女性。有一位来自广东省的小护士还不满20岁。记者问她,你还是一个孩子,还需要别人帮助。她回答说,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这段对话感动了整个中国!”
2020年10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为一名“00后”中国小护士点赞。
这名护士叫刘家怡,是广东省援鄂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也是抗击疫情期间在各战线奋战的中国女性的缩影。
△广东惠州市惠城区中医医院“00后”护士刘家怡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拼搏实干,在科技创新前沿勇攀高峰,在抗疫紧要关头逆行出征,在家庭和社区主动担当,在平安建设一线默默守护,在竞技赛场敢打敢拼……国有大事,中国女性力量从未缺席。她们用无私无畏、甘于奉献,谱写了壮丽的巾帼华章。
“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每一个胜利都有着广大妇女的积极参与和卓越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情深意重。
“做对社会有责任、对家庭有贡献的新时代女性”
2013年9月26日,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习近平总书记把目光转向坐在第一排左边的一位老人。
“我刚才看到这位老前辈,她就是我们的老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她今年90多岁了,我看到她以后心里一阵阵的感动。”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
1957年,龚全珍放弃城市生活,跟随丈夫回乡,靠微薄工资为家乡修水利、建电站、盖校舍,扶贫济困。
“至今半个世纪过去,看到龚老现在仍然弘扬着这种精神,今天看到她又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出席我们今天的会议,我感到很欣慰。”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2013年5月21日,龚全珍老人和江西萍乡市莲花县的孩子们在一起。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
“妇女在社会上应该起更大作用,在家庭里面更应起一个关键作用。”“母亲对子女的影响就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特别看重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我国广大妇女做对社会有责任、对家庭有贡献的新时代女性,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3年5月,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发布2023年“最美家庭”先进事迹。图为黑龙江边检总站牡丹江边境管理支队三岔口边境派出所护边员韩淑秀、薛奎夫妻。在三岔口镇东大川村金场沟屯,他们护边守边50多年,徒步巡边10万公里。
目前,“巾帼大宣讲”线上线下覆盖超15亿人次,4000多名全国三八红旗手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传递榜样力量;全国涌现出1484万户“最美家庭”、558万户五好家庭……平等和睦文明的新时代家庭关系普遍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家庭落地生根。
“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有人曾说,农村妇女离不开锅台,上不了讲台,登不上舞台。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一再证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闽东广大妇女,她们离开了锅台,走出了家庭,步入社会,不仅投身于各项生产劳动,而且参加各种政治活动。”
这是1990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在《闽东报》上发表的文章。字里行间,饱含对妇女同胞的赞扬和鼓励。
新时代为广大妇女施展才干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
2013年11月,在山东济南市外来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前来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同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和前来办事的农民工亲切交谈。卓长立便在其中。
那时,二次创业的卓长立带领姐妹们一起从事家政行业。“总书记说‘家政服务大有可为’,让我的心一下子就热乎起来。”
△2021年6月2日,卓长立(中)指导正在接受培训的家政服务员。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卓长立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再次向总书记当面汇报“阳光大姐”发展情况。“总书记说家政业像‘阳光大姐’这个名字一样,是朝阳产业,鼓励我们把这个互利共赢的工作做实做好,办成爱心工程。”
如今,“阳光大姐”已从济南走向全国,家政服务员队伍发展到7万多人,规模是2013年的3倍多。
△2023年10月7日,杭州亚运会,中国女排再创佳绩,以六战全胜第九次摘得亚运金牌。
称赞中国女排和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弯腰为坐在轮椅上的张桂梅颁授奖章,点赞她“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广大妇女奋斗新时代,书写巾帼奋进的美丽风景。
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正在召开的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基层一线代表比例进一步提高,代表中女科技工作者91名,占5.1%,增长1.2个百分点。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的中国妇女不愧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半边天”。
新征程上,每一位妇女都是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者。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执笔丨宁黎黎 张亚楠
视觉丨江雨航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女生只要沉得住气没有什么是得不到的
女生只要沉得住气没有什么是得不到的
人们常说,女生只要沉得住气,没有什么是得不到的。这个观点或许有些浮夸,但在某些情境下,它却能展现出其真实的力量。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看看一个女生是如何在生活中展现出强大的冷静和毅力,最终获得了她渴望的一切。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李梅,她是一个典型的90后女生,聪明、有活力、充满激情。她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顺利地进入了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工作之余,她热衷于健身和户外运动,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
然而,她的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在她刚工作几年的时候,她遇到了一段感情问题。她曾经深爱的男友突然提出了分手,理由是“我们的生活轨迹不再契合”。这个突如其来的分手让李梅感到心力交瘁,但她并没有沦为失落的俘虏。
相反,她决定将这个分手当作一个新的开始。她对自己说:“女生只要沉得住气,没有什么是得不到的。”她继续专注于工作,充实自己的生活。她加入了一个健身俱乐部,每天都坚持锻炼,不仅使自己更加美丽健康,还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她也开始学习新技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积极参加公司的培训和项目。
时间过去了一年,李梅变得更加自信,也取得了显著的职业成就。她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热情,告诉自己:“我可以做到任何事情,只要我努力去争取。”
不久后,她在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上,邂逅了一个新的男生,他叫小明。小明是一个成熟、有责任感的男人,有着坚定的职业目标,与李梅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两人的相遇充满了巧合,也让他们渐渐地走进了彼此的生活。
李梅与小明的相识,并不是偶然,而是她坚守的信念所吸引来的。她没有沉湎于失恋的痛苦中,而是选择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她相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李梅和小明的爱情故事在朋友圈中掀起了一阵热潮。许多网友纷纷留言,称赞李梅的坚持和勇气。有人说:“看到李梅的故事,我也要加油,不再因为失恋而放弃对爱情的追求!”还有人说:“女生真的要有自己的生活,才能吸引到对的人。”
名人名言中有一句经典的话语:“生活就像一杯酒,需要慢慢品味,不能因一次挫折而丧失信心。”李梅用她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落,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女生只要沉得住气,没有什么是得不到的。这句话或许有点夸张,但它传递的信息却是深刻的。正如李梅的故事所示,坚韧和自信是成功和幸福的关键。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你能够坚守信念,积极面对,就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这个故事是一个激励人心的例证,让我们一起向李梅学习,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寻找真正的幸福。
甲骨文每周识字|即、既
【解字】
即:甲骨文“即”字像一个人跪坐在盛满饭食的器皿前,准备吃饭。后引申为“接近”,如“若即若离”。卜辞中多表示“就食”,金文则多用引申义。在六书中属于会意。
“即”字西周金文与甲骨文构形基本一致,如大盂鼎“
”(西周早期),散氏盘“
”(西周晚期)。春秋战国之交的石鼓文写作“
”,至秦简牍仍写作“
”(睡虎地秦简),变化不大。汉字在隶书阶段圆转笔画逐渐减少而方折增加,“即”字写作“
”(马王堆帛书)“
”(衡方碑)“
”(史晨碑),至此单看字形已很难联想到它的左边本来是表示“盛满饭食的器皿”。“即”字后世楷书字形基本源于类似史晨碑的写法。《说文解字》小篆字形写作“
”,当是左下部分笔画受到隶书字形的影响所致。
【即字常见字形】
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
【解字】
既:甲骨文“既”字和“即”有些许类似,同样是像一个人跪坐在食器前。但在“既”字构形中,跪坐之人的“口”部是背向食物的(有时候是整个人背朝食物),表示饭已吃完准备离开。所以“既”字本来的意思是“食毕”,后引申为“完成、已经”。卜辞中多表示“已经”,又可表示“完成”。《屯南》665:“雨不既”,即是说雨没完没了。在六书中属于会意。
“既”字西周金文构形与甲骨文基本一致,如作册大方鼎“
”(西周早期),保卣“
”(西周早期),兮甲盘“
”(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之交的石鼓文仍写作“
”。秦简牍写作“
”(北大秦简)“
”(睡虎地秦简),构形右边的“旡”开始发生变化,逐渐向我们熟知的写法靠拢。不过即使是隶书阶段,类似睡虎地秦简这种加一点的“旡”字写法也没有马上消失,如书写于两汉之交的武威汉简“
”“
”。许慎认为“旡”字小篆是一个反写的“欠”字,“欠”小篆字形写作“
”,于是“既”的《说文解字》小篆字形写作“
”,但目前在秦汉文字实例中还没有发现类似的写法。
【既字常见字形】
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
看《燕云台》第17集里的矛盾冲突
剧照
耶律贤在韩德让的帮助下,宣布太平王为逆贼,他让女里带兵支援高勋,生死不论,务必要拿下太平王。经过一番厮杀,高勋与女里率黑山大营十几万兵马对抗太平王,最终取得胜利。
萧燕燕得知耶律贤在韩德让等人的帮助下取得王位登基,十分高兴。萧思温命达凛拦下太平王。在城门口,又是一场恶战,韩德让暗箭中伤太平王,胡辇以自己的性命相威胁,要求韩德让放走太平王。太平王离开前向胡辇许诺,胡辇这一生都是他的妻子,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回来找胡辇。这就为后续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耶律贤在上京登基为帝,他大力嘉赏所有有功之人,对萧思温、女里、高勋论功行赏。萧思温虽加官进爵,却心里并不开心,他这一生都是为了“家国”二字,如今因国,却顾不得家了。
坐稳了皇位的耶律贤,决定先以皇贵妃的身份、皇后的礼仪迎娶燕燕进宫,并下旨给萧思温。
萧燕燕回家看到皇妃金冠,向父亲求情,说她心里只有她的德让哥哥,不愿意嫁给耶律贤,她已经和韩德让订亲了。
剧照
作为后族之长的萧思温,从国家的角度考虑,也决定让萧燕燕牺牲爱情,嫁给耶律贤,凭她的聪慧可以辅佐主上。但萧燕燕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韩德让回府问起韩匡嗣关于自己的婚事,父亲告诉他,从黑山回来耶律贤便已经下旨纳燕燕为妃。韩德让想起之前在离宫时耶律贤对他说过的一番话,他大为生气,大呼君夺臣妻。
韩德让闯入皇宫,被侍卫阻拦,韩德让一定要见耶律贤,他万万没想到耶律贤会夺他所爱。耶律贤走出大殿,被韩德让狠揍一拳。韩德让从小到大都让着耶律贤,他将耶律贤视为亲人,但这一次,他绝不会放手燕燕。二人兄弟情深多年,而且韩德让一直都在努力辅佐耶律贤,但现在为了萧燕燕而大闹矛盾。
韩德让与萧燕燕二人决定私奔,离开上京,离开大辽,相守终生。
萧思温告诉胡辇,三姐妹当中,只有燕燕的性子最为刚毅,主上对她有感情,她是最适合进宫的,并将令牌交给胡辇,让胡辇追回萧燕燕。
萧燕燕与韩德让快马加鞭赶至幽州,偏遇下雨。
次日,韩德让与萧燕燕离开大辽之前再登燕云台,向大辽告别。二人正准备离开,胡辇却现身燕云台,拦下二人。二人拼死抵抗,燕燕被强行抓住,韩德让则在抵抗中身受多处重伤,萧燕燕看着韩德让身上的刀伤,痛哭不已。
在这一集里,突出了三对矛盾,一是韩德让与耶律贤的矛盾;二是萧思温与女儿们的矛盾;三是胡辇与太平王的矛盾。
在这三对矛盾中,韩德让与耶律贤的矛盾最为深刻,一个是忠臣,一个是“明君”,两个人从小到大亲如兄弟,一起长大,韩德让一直在帮衬耶律贤。结果耶律贤却夺人所爱,不仅如此,还把这种无情的“夺人所爱”涂上一层胸怀大志,为了大辽的金色外衣。孰不知他是在利用了手中的皇权。之前,他已经喜欢上萧燕燕,却没有动手。因为他知道他还要依靠韩德让,尽管他已经提醒过韩德让为了大辽,希望他能够放弃一切。但耶律贤一旦坐稳了皇位,便迫不及待地要纳萧燕燕为妃,尽管吉日在半年以后,他也不愿意再等,一定要抢在前边。
特别是看了最后韩德让与截兵惨烈厮杀的一场戏,更加重了悲剧的效果。
往往我们通常会把剧中的所谓正面人物,看得高大,满身光环。但是在这部《燕云台》中,编导们为我们展现了人的自私,而这种“自私”又被标榜成了家国天下的“大情怀”。
当然,电视剧这种流水线制造出来的产品,会考虑到后边的剧情发展,怎么纠结怎么来。在看似合理的剧情中,隐藏着种种不合理的成份。其实这恰恰是矛盾所在。
这让我想起了吴三桂的谋反。虽然有人说,把吴三桂对一个女人的争夺,看作是吴三桂叛李降清的主要原因这是片面的。但依然不免引起人们的种种猜想。因此,我们无法做出对剧中人物的道德判断。
第二对矛盾是父女之间的矛盾,其中包含了萧思温对大女儿胡辇的矛盾,父亲没有站在情感的立场上,也是站到了“国”的立场上,宁肯牺牲大女儿一生的幸福,也要拿下太平王。再有就是明明知道小女儿与韩德让已有婚约,仍然同意了耶律贤迎娶萧燕燕。或许他是为了家族的利益,但是不管怎么说,牺牲的是小女儿一生的幸福。
第三对矛盾则是胡辇内心的矛盾。她为了二妹乌骨里,答应嫁给太平王,虽然太平王是真心喜欢她。在丈夫与父亲之间,她只能以死劝韩德让放走自己的丈夫。尽管太平王,对她一往情深,在她看来只是还了他的人情债。但是作为女人,面对自己的丈夫被追杀,她的内心显然是不能平静的。
剧照
网上有许多人认为,这部《燕云台》在历史观上有问题,但仅仅就这部剧的情节而言,不失为一部情感跌宕起伏好看的电视剧。
先前我的确说过有弃剧的想法,但也是听从了网友的建议,说第17集好看,昨晚才认真地看了一回。
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