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1962年发生的大事件印度(1962年发生的大事件)

1962年发生的大事件印度(1962年发生的大事件)

1962年,毛主席痛下决心自卫反击,打印度也是打给美国和苏联看的

1962年,随着印度一连多次的挑衅,印度总理尼赫鲁更叫嚣着要“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并出兵蓄意挑起了大规模的边境武装冲突。

至此,在中共中央的组织领导下,我军以短短数月的时间,将印度击溃,使其近百年来的国运就此被打散。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让毛主席下定决心打这一战的,不仅仅只是为了痛击印度,更是为了敲山震虎——打给美国和苏联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印度频频挑衅

说起中印两国间的矛盾,这还需要追溯两国之间的历史来寻找答案。

尽管自1947年起,印度脱离了英国统治,独立建国,但它却就此继承了英国殖民统治的一贯想法,而这也为后续中印两国领土边界频频出现问题埋下了导火索。

不仅如此,在历史上,中印两国之间一直没有划定过边界线,只是拥有一条传统习惯的边界线,而在印度被英国殖民主义者侵占后,不断向中国西南边境扩张的英国人,更是非法炮制了“麦克马洪线”,妄图对中国的领土进行侵占。

因此,继承英国殖民想法的印度,也妄图就此将英国的非法占据的“特权”一并继承下来,至此怀揣着大国梦的尼赫鲁,更是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

随着中国解放军,将西藏解放后,印度政府荒谬的公开要求中国,将“麦克马洪线”东段西段,共计12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拱手送上门,在被我国拒绝后,印度随后更是发起了“前进政策”。

相较于印度在中国边境平平挑起冲突,历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的毛主席,认为,此时的新中国刚成立,而印度我国拥有着千百年的友好交往历史,中印两国都曾经历过同样的殖民之苦,而后又依靠着本国人民的努力建国。

再加上同属第三世界国家,所以中印两国之间,虽然存在争议,但并不是不能做朋友的。同时,印度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毛主席对于印度这个邻国“朋友”持以了宽容大度的态度。

他曾在尼赫鲁访华之时表示“朋友都会有分歧,有吵架,而且这种吵架还是和我们与杜勒斯之前的吵架截然不同的......”

所以,尽管印度对中国步步紧逼,但我国还是希望印度能就此迷途知返。

1959年,印度经过精心谋划,蓄意制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随着印度的得寸进尺,中印两国关系骤然紧张了起来。这其中,印度更是在侵占我国9万余平方公里的领土上,又千方百计越过“麦克马洪线”,蚕食着我国领土,在中段、西段,建立哨所。

而此时,中印之间的据点,近的地方连对方说话的声音都能听到,中印两边的战士,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随时有可能会擦枪走火,造成流血事件。

为了避免中印两国就此爆发战争,在杭州召开会议时,依旧对和平解决中印战争问题抱有期望的中央领导人,为了表明我方和平解决边境争端问题的诚意,下令让双方各自后退20公里,倘若印度不干,我方自行后撤。随后我国更是给尼赫鲁写信,对其好言相劝。

1960年,周总理带着国家的众望,与陈毅外长一起,冒着巨大的危险飞抵新德里,此时相较于早先周总理到访印度时,受到印度人民在机场的拥护,这一次的机场,却静悄悄的。

不仅如此,野心勃勃的尼赫鲁对于中国的“大局”态度不以为意,甚至认为中国之所有会有这样的态度,以及周总理带来的诚意,不过是“怕了”的表现,所以在双方就中印边境谈判之时,尼赫鲁的态度十分不友好,并开口直言中国的“诚意”远远不及印度想要的。

对于尼赫鲁蛮横的态度,周总理表示“尼赫鲁看来是已经下定决心了,他一点儿也不愿意松动。”

在印度访问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这些在印度政府引导下的新德里记者们更是在记者公开会上,一连数次地提出言辞犀利的问题,质问中国为什么要“侵占”印度的领土。

毛主席下定决心

自1961年起,印度所谓的“前进政策”更加变本加厉,不仅在东段非法侵入“麦克马洪线”,还在西段还设立了43个哨所,这些犬牙交错的哨所,有的甚至直接建立在了中国的哨所后。

嚣张不已的印度,妄图就此迫使中国承认,“麦克马洪线”就是中印两国之间的实际边界线。

这其中,印度对于中国领土的侵占已经完全超过了,早年英国对中国侵占的程度。而对于这些非法所得的领土,印度政府非但不以为耻,还大肆宣扬其在“麦克马洪线”东段,印度军队凭借多番的努力已经将中国军队“赶回两英里”,这其中印度人更是,纷纷向尼赫鲁道喜。

“志得意满”的尼赫鲁叫嚣着要进行下一步计划,而让尼赫鲁决定铤而走险,将武力进行到底的原因,不仅仅只是尼赫鲁及印度政府的野心使然。

这其中,与美国、苏联的从中作梗不无关系。在美国看来,印度就是最好的反华政策的桥头堡,为了顺应美国在印之那半岛的利益,从一开始美国政府就不断怂恿印度,并声称印度是“西方民族自由的橱窗”,同时还给予印度大量的军事支援与后勤援助。

除此之外,在美国看来,“使中苏分裂深化的天赐良机”就在于让中印冲突进一步深化,所以在美国的“厚爱”之下,更是让尼赫鲁一连多次的,将想要和平解决中印边境问题的我觉拒之门外。

除了美国方面以外,因为中苏关系的紧张,所以在这一背景下,印度对中国持以的种种强硬态度,是存在苏联支持的成分。

中苏之前也有一条漫长的边界线,所以彼时的苏联领导人,为了在未来,中苏边境谈判上获得更多的支持者,对于印度的不合理的领土要求也依旧持以支持的态度。

也正是因为如此,赫鲁晓夫曾多次表示“尼赫鲁是一位宝贵的朋友”。

在美国与苏联的支持下,野心勃发的印度当局将中国的和平举动当成了“软弱”,更加大规模地在我国的领土上继续“推进”。

1962年,印度先是侵入万勒加河谷,对我国边防进行挑衅。随后,又侵入扯冬地区,蓄意攻击我国边防部队,制造流血事件。

一时间,我国人民群情激奋,对此我国向印度政策提出了强烈抗议,但印度却依旧对此不管不顾。

面对愈演愈烈的形势,毛主席一连思考了数天,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与中国有着相同经历的印度,会如此不管不顾挥刀相向?

知晓毛主席心中困惑的周总理,组织雷英夫等人一起,成立总参防突小组,对于印度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在经过多次的讨论,最后对于印度进行如此疯狂的举动得出了几个结论:

一、印度有想要在南亚称霸的野心,

二、近年来印度的国内与国际形势不乐观,

三、印度认为,中国的中心都用于应对美蒋势力,以及来自北方的苏联压力,所以对于西南边陲,中国无暇顾及,在这一时期趁虚而入,是印度实现“大国梦”的好机会......

而这其中,尼赫鲁更是叫嚣着“印度政府‘要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印度国防部长更是表示“要同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

在对于锡兰总理好言相劝时,尼赫鲁更是放言,印度不会因为任何原因,放缓脚步,对于与中国的一仗,只用一个星期,印度就能将中国“扫荡”出去。

是可忍孰不可忍!10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毛主席拍板表示“多年以来,我们通过了各种办法,想要和印度和平解决边境问题,但印度不管怎么样都不肯,还故意挑起冲突,正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就只有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

一战打掉印度百年国运

至此,中印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而此时世界也将目光放在了中印边境上。为了支持印度,美国还给予口头支援,谴责中国所谓的“侵略”行动。

10月20日,在克节朗河谷剧烈的炮火铺天盖地中,对印自卫反击战就此拉开序幕。

然而,在这场战役中,我军以迂回绕后的作战方针,由一支部队奔袭一千多千米后,从后方对印度第7旅发起攻击,只短短数小时,就结束了克节朗战役。

在我军的节节胜利下,截止28号,侵入中国境内的37个印军据点全部被清除。然而,因为我国对于此战,本就是为了出于警告、惩罚性质的,所以在初战胜利后,我方提出了和平谈判的建议。

可是,尼赫鲁对此依旧抱着幻想,认为印度依旧拥有与中国一战之力的能力。这其中,印度政府大肆征兵,宣布印度处于“紧急状态”,并向美国等西方国家,申请出兵帮助印度与中国对抗。

对于印度的不知悔改,中国军队再次制定第二次反击战,最后以“打头、切尾、斩腰、剖腹”作为作战方案。

在西山口之战中,庞国兴为了追击一股逃窜的印度,曾深入敌军15公里,最后与队友一起,经5次作战,端掉了敌方2个炮兵阵地,缴获了7门火炮,2台汽车,击毙7个敌人,最后荣获“孤胆英雄”称号。

至此,随着班公洛地区反击战的落幕,中国军队如“小刀切黄油”般的作战能力,一举打掉了敌人嚣张气焰,就此结束了这场战役。

对于这一战,负责指挥作战的张国华曾表示“这样容易取得的胜利,我当兵33年,还是头一次!”

但让全世界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军队并没有像他们以为的一样,扩大战果趁胜追击,而是在达到传统分界线后就主动撤了兵,随后更是让印度打绿旗前来领我军缴获的军用物资。

这一行动让所有人都感到不解,但这正是毛主席高明的表现。这一战,并非中国主动想打,而是为了迎击印度的挑衅,打掉印度的嚣张气焰,让其认清而今的形式,维护我国的领土安全。所以这不单单只是一场反击战,更是一场政治战,目的是为了让我国在这一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以快进快出的形式“亮剑”,让世人中国领土更不容任何人肖想侵犯。

除此之外,这一战在敲打印度的同时,也给在印度身后支持其的美国和苏联看看,中国不是好欺负的!

而这只是中国腾飞路上的一个小插曲,但这一战却成为了印度忌惮至今的“六二国耻”。不仅如此,这一战还动摇了尼赫鲁的地位,让印度的内政改革就此被搁置,其经济发展更是因此一落千丈。从某种意义来说,印度百年国运更是在他们自己的野心中彻底被毁。

62年印度对中国开战,远在美国的麦克阿瑟听后,给出一句犀利评价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怎么才能让对自大的对手听你好好说话?答案就是先给他一巴掌,打疼了他就懂得“礼貌”两个字怎么写了。

这就是1962年,中印边境反击战的真实情况。

短短几个月时间,我们就彻底打怕了印度,让他们乖乖坐上谈判桌参与和谈。而远在美国的传奇将军麦克阿瑟听闻此事,给出了一句犀利又中肯的评价。

那么麦克阿瑟到底说了什么?中印之间的这场战斗,又有着怎样的经过呢?

犀利的评价

作为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的总帅,麦克阿瑟在当年已然领教过我们解放军的厉害,所以在听说中印之间即将开战的消息后,他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敢和中国开战,这纯属脑子有病的行为。”

这句话不仅犀利,而且十分中肯,要说对我军的战斗力最为了解的敌人,麦克阿瑟自然首当其冲。

从当年放出“圣诞节前回家”这样的嚣张言论,到后来被我军多方攻破,灰溜溜的离开朝鲜,这之间的差距不可谓不大。

也因此,麦克阿瑟对于中国解放军那种打起来不要命的风格记忆尤新,甚至直到他去世都难以忘怀。

这就不难理解,麦克阿瑟对于印度挑起战争这件事,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评论了。

既然连这样的传奇将军都完全不看好印度和我国直接开战的结果,那么印度怎么就敢这么莽,和我们起冲突呢?

实际上,这场战争的真正挑起者与其说是印度,不如说是苏美两国。

当时正值美苏冷战时期,对于这个刚刚摆脱了英国独立出来的南亚国家,美苏两国都非常重视,不希望将其推到对立阵营去。

因此,在印度刚刚独立后,苏美就已经开始对印度进行接触,希望能将其争取到自己这边来。

1954年,美国与印度的邻国巴基斯坦结成军事同盟,这也让美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快速升温。

美国认为,如果能够把印度扶持起来,并与巴基斯坦的关系缓和,那么印巴两国合作后,就能够成为遏制中苏两国发展的先锋,完成对整个亚洲的分裂。

而对于中印之间一直存在的边界冲突问题,美国也是乐见其成的。

美国明白当年的我们还处在发展阶段,在边界问题上,虽然重视,但很难抽出手去处理。

因此美国一直在私下对印度出售武器、装备等,让印度的军事实力有一定的提升,也让他们的手伸的越来越长。

除了美国这样的态度外,其实我国与苏联之间的裂缝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印度的问题上,我们与苏联的分歧很大。

在遏制中国发展这件事上,苏美两国的态度出奇的一致,苏联支援了印度13个陆军师、2个空军师的装备,还派遣军事专家前往印度,对印度的扶持可见一斑。

也因此,印度总理尼赫鲁的野心也逐渐膨胀,开始试探性的对中印边界地带进行侵占。

苏联对于印度的行为并不是没有看见,但基本上保持着一个不管不问的状态,甚至某些时候还会有一定程度的偏帮情况。

两个大国都在背地里对印度进行了军事支援,刚刚建立不久的印度自然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希望能借此机会奠定印度的国际地位,为成为世界大国做准备。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印之间的边界冲突自然逐渐激烈起来。

持续挑衅

1962年,印度与我国在边境线上展开了战斗,这场战斗被美国名将麦克阿瑟听到后,他说做出了犀利的评价:印度与中国开战的行为是脑子有病。

而其实印度之所以敢于侵占我国边界,是因为美苏两国都在背后对其有所支持。

但就算有两个超级大国的支持,印度真的能在我们手里占到便宜吗?这场战斗的发展过程又是如何呢?

其实从1959年开始,印度就已经多次挑衅我国边界。

当时的国内还没有完全稳定,为了避免出现大规模的冲突事件,毛主席选择让我国边防后退20公里。

印度一看,我国居然在这件事上选择了退让,也就愈发的得寸进尺,在多个位置都进行了骚扰。

到了第二年,印度甚至直接将自己的哨所搬到了我方哨所的旁边,整个态度极为嚣张。

在印度官方的资料中,对这时期印度边防的行为是如此记录的:

“巡逻部队奉命尽可能的向我方(即印度)承认的国际边界挺进,阻止中国的逼进。在我方国土上已有的中国哨所要全部占领。”

这样的记录已经很能说明,印度当时到底有多么膨胀的心态了。

但他们也不仔细想想,毛主席是何等人物,怎么可能真的一直任由印度欺负我国的边防?

于是在印度做出哨所搬家的行为后,毛主席就立刻取消了撤军令,并要求让我们的哨所也跟着印度的哨所走。

印度人的哨所在哪,我们就跟着在哪建立新哨所,脸贴脸的来。

毛主席还笑说:“脸贴脸,枪对枪,也能提高胆量嘛。”

不过,虽然毛主席取消了撤军令,但还是非常谨慎,要求印度如果没有直接进入我方50m内的范围,就不能开枪。

这同样是为了避免出现更大规模的争斗,毕竟战斗总归是要牺牲,是要资源的,在那种发展艰难的时期,能不打自然就不打。

可惜的是,印度根本没法领会毛主席的态度。或许是因为有美苏的私下撑腰,让当年的印度太过膨胀了,他们居然觉得这是他们的计划奏效了,他们要成功了!

于是印度方面做出了新的决定:拔出我国在边境线上的哨所。

这种行为无异于是一种开战的信号,在印度做出这样的反应后,毛主席也当机立断:打!

而让毛主席做出这样决断的,也不仅仅是印度的态度,还有美国与苏联。

美国对亚洲虎视眈眈,并且对于台湾也有所支持,因此毛主席一直担心中印开战会不会给美国可乘之机。

但美国方面也并不想有太大的动作,尤其是当年的日内瓦公约,促成了美国从老挝撤军后,美国更不想在明面上与我们起冲突了。

而苏联当时还在为古巴的核武器部署问题焦头烂额,没有太多时间理会印度。

因此在没有了后顾之忧后,毛主席也就能彻底放心的与印度开战了。

打怕印度

1962年,因为印度的多次挑衅,我国终于决定对印度开战。听闻此事,美国名将麦克阿瑟对印度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没有脑子。

而这场关乎到我们边界问题的战斗,到底有着怎样的结果?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1962年10月20日,中印边界战争正式打响。

因为这场战争的战场位置自然环境恶劣,处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与昆仑山上,因此要的就是一个速战速决。

在短短8天的时间里,印度的边防就遭到了巨大打击,印度在边境线上建立的43个哨所,被直接拔掉了37个,多个后勤基地被我方攻破占领。

到了10月28日,我国暂缓了军事行动,也是为了给印度反应的时间,让他们做出和谈选择。

但印度的脑回路确实非常清奇,明明在短时间内被我军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整个边防都被打残,就是死咬着不松口。

对于我方在10月24日发出的和平建议,他们直接拒绝,还对印度国内的中国人和中国银行下手,决心要和我们打下去。

他们向中印边界不停的增兵,总兵力达到了3万人,并且要对我国进行反击。

在这种状态下,还能拿出这样的决策,也无怪乎麦克阿瑟会犀利的说出没脑子的评价了。

印度都已经摆出了这样的态度,那么不继续打下去,不把印度打疼了,他们就不会乖乖的和谈!

于是我军在短暂的休整后,选择了直接开战。

而被寄予厚望的印度大军,面对我军的迂回包抄战术,仅仅坚持了十几天就被击破。

这一次我军没有收手,击溃了印度大军后,继续向更南处出发,把此前退让被印度占领的多个关卡全部夺回,并把残留在这些区域内的印军一扫而空。

这样的实力差距如同一盆冰水,彻底浇醒了印度,让他们意识到了他们开战的选择到底有多愚蠢。

但此时战争已经进行到了这一步,印度也不知该如何收场了。

好在我国本意就不是为了抢占地盘,只是为了把印军打怕,打到他们愿意和平谈判。

因此在取得了辉煌胜利后,我军在1962年的12月选择主动撤军,恢复了此前的中印边界,并对印度发起了谈判的要求。

印度这才借坡下驴,最终选择了坐在谈判桌上与我国好好说话。

在这场战争结束后,我国也没有在边界问题上与印度为难,最终依然后撤了20公里。

我们这样的态度也是为了在后续中印两国的交往上,在边界问题的冲突上,尽可能的和平对谈,而不发生冲突。

但可惜的是,我们这样的行为确实是抛媚眼给瞎子看了,印度这样的国家典型的记吃不记打。

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多次与我国在边境问题上起冲突,虽然每次都以印度失败而告终,但这样的态度确实让人烦不胜烦。

中印之间的边界到如今也没有完全解决,但即使印度再有野心,也不得不承认,在绝对的实力上,中国比印度强的多。

要是想再次侵占我国的边界,那么只会让1962年的事失败再次重演,乃至彻底败退。

本文由“洞鉴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1962年,中国的“至暗时刻”,毛主席如何应对美苏印蒋的轮番挑衅

1962年是新中国历史上的“至暗时刻”,在那一年除了爆发被人们所熟知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外,美国和蒋介石集团同样在那时对我国施加了不小的压力,甚至我们昔日的盟友——苏联都和我们反目。新中国的南、北、东三面均面临着敌人的包围,这是当时外交史上前所未有的困局。那么,在重重铁幕之下,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又是如何带领新中国,突出重围的呢?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请各位帮忙“长按2秒点赞按钮”来个强烈点赞。并且“关注”一下,以后常来,不迷路。

美国:据理力争,以美拒台

20世纪60年代时,美国依然坚持着自朝鲜战争以来对新中国的敌视态度。但也正是因为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弱胜强,痛击美军,让美国在战争发生后的十多年里都不敢造次。因此,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便从直接出兵转为采取外交攻势,从“武斗”变成了“文斗”,靠间接支持其他国家和中国产生摩擦的方式,来遏制我国的发展。

那么美国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当时美国的总统是约翰逊·肯尼迪,可以说他就是将后来美国拖入越战泥潭的第一人。1961年,肯尼迪派遣400名美军士兵和100名军事顾问进入南越,号称将对越南发起“特种战争”。为什么此前美国在朝鲜战场上敢派出90多万的联合国军,但是到了越南战场却仅派出区区几百人呢?——这是由于在美国出兵越南之际,我国就对美国发出了严重警告:如果美国敢大规模出兵越南,那么中国就会做出相应行动,让美国再经历一次“抗美援朝”。在抗美援朝吃瘪的心理阴影之下,当时的美国也就只好畏畏缩缩地在越南做一些“小动作”。可以说,我国的一席话语以及距当时十多年前的抗美援朝,保住了当时的北越政权,也保住了我国南方边境的安全。

(美军在20世纪60年代)

美国在越南搞小动作的时候,受美国支持的蒋介石政府在当时也蠢蠢欲动。当时,蒋介石认为新中国应对美国、苏联、印度三方自顾不暇,因此便计划在我国东南地区进行登陆,在广东至福建一带开辟一条所谓的“游击走廊”,逐步进行反攻。然而蒋介石在反攻大陆之前,他的情报在1962年4月就被我们成功截获,因此我国对于蒋介石的“反攻”早有准备。在党的号召下,解放军和当时的人民群众一起开展了全国的“大练兵”运动,准备随时备战。截获情报后,我军仅仅用了10天的时间,就在福建集结了7个师;一个月后,则有50万解放军部队,300架战机和800门火炮在福建至台湾海峡一带完成部署,让蒋介石真正见识到了我军的部署速度。

在紧张备战的同时,毛主席也精辟地指出:“蒋介石敢不敢反攻大陆,关键还取决于美国,解决了美国就解决了蒋介石。”在毛主席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外交部门也开展起了行动,尝试与美国开展接触。后来,中美两国外交人员通过英国、波兰两国,达成了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王炳南等中方外交人员严厉指出了:“蒋介石目前在台湾一带准备的军事行动,是受美国指使和支持的。美国要考虑清楚自己的立场,如果台湾最终采取了反攻大陆的军事行动,那么中国也将针对美国采取军事行动。”

(以王炳南为首的中国外交官员同美方进行秘密会谈)

中方外交人员释放出强烈不满的外交信号后,美国当即表态声称:“这一切都是误会。”而王炳南等中国外交官则要求美方对台湾反攻大陆这一军事行动作出明确的表态,最终美方宣布:“虽然会仍然支持台湾,但将不支持任何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的行动。”最终,蒋介石因为失去了美国的支持,计划多年的“反攻大陆”也最终在1962年化为了泡影。

苏联:“勒紧裤腰带,也要还完债”

新中国成立以来,苏联一直都是中国反抗美国霸权主义坚定不移的盟友,那么为何到1962年前后,苏联却和中国反目了呢?——这就要从苏联的领导人:赫鲁晓夫说起。

20世纪50年代时,苏联确实给予了中国大规模的工业援助。在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共援助了多达156个工业项目,被后人称之为“156”工程。然而在苏联对中国开始援助后不久,苏联当时的领导人:斯大林就与世长辞,赫鲁晓夫成为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和斯大林的执政理念有着很大的差异,1956年在赫鲁晓夫的主持下,苏共二十大正式召开,我国部分党内人士也受邀参加此次会议。在会议上,赫鲁晓夫对已经病逝的斯大林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认为斯大林是造成当前苏联改革僵化,经济停滞不前的根源。而我党则认为,斯大林是中国的好朋友,对国际共运也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斯大林在执政时确实有部分错误,但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三七开”,辩证地来看待。也正是因为我党发表了对斯大林历史评判的不同观点,我国和苏联赫鲁晓夫政府之间的矛盾分歧便也越来越大。

然而,赫鲁晓夫却始终希望我党能够接受他自己的观点。在后来与我党的接触中,赫鲁晓夫政府不仅对我党评判斯大林的态度多次予以批评指责,还就中苏联合舰队问题、长波电台建设问题多次对中国的内政进行干预。为了回应赫鲁晓夫粗暴干预我国内政的行为,我国《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等报刊发表多篇社论,回应赫鲁晓夫对我党的态度,史称为“中苏论战”。

见无法改变我党的观点,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竟然对中国挥舞起了制裁大棒,对同一阵营内的社会主义兄弟开始出手相向。1960年,苏联忽然单方面撕毁了同我国签订的600多个合同,并且撤走了全部的专家,其中包括当时援助我国进行原子弹研究的专家。此外,苏联还要求我国提前偿还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债务,总计多达10亿卢布——这对于刚刚工业起步的中国而言,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赫鲁晓夫正是希望通过提出一个中国近乎当时无法承担的条件,来借此压迫中国。

然而,赫鲁晓夫显然低估了中国对独立的渴求以及民族的骨气。当时毛主席对党内呼吁说:“我们就算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把这笔账提前还完。”当时中国的工业发展仍然不及苏联,因此苏联要求中国用猪、粮食、水果等农副产品来“还债”,而这也是造成当时中国农业发展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到了1965年我国就已经全部还清了苏联多达10亿卢布的债务,如果这些债务能够用来当时发展中国的工农业,那么或许我们又将看到共和国不一样的历史。但可惜,苏联没有给我们选择,当时留给我们能够选择的,只有捍卫我们自己的尊严。

印度:审时度势,大胆还击

印度在当时也是对我国屡屡进行发难的国家,印度之所以敢于对我国发难,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中国抗美援朝的胜利和一五计划的成功,让中国取代印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第三世界的影响力也明显强于印度,而印度则一直以“第三世界的领袖”自居。其次则是美国、苏联两国在当时都支持印度,希望印度能够在我国的边境挑起冲突,从而遏制我国。

对于印度在我国边境的屡屡挑衅,中国最初是采取了较为克制的态度:毕竟中印两国都是20世纪中叶从西方那里获得独立的国家,在建国初期中印两国之间也有过诸多的国际合作。为了解决中印边境问题,我国也和印度之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希望以此来缓冲两国的边境问题。然而,印度却在1962年前后被苏联、美国的支持冲昏了头。尼赫鲁政府不仅当着国际的面,公然否认划分两国边境麦克马洪线,而且在当时公然干预我国西藏事务。因此,中印两国自建国以来的友谊在20世纪60年代时便陷入了低谷。

而在1962年,印度则将否认麦克马洪线的口号化为了实际上的军事行动。在1962年国庆节的第二天,尼赫鲁便声称“要用军事行动来对付中国”。在尼赫鲁宣布印度将采取军事行动,解决双方领土问题的8天后,早有预谋的印度部队便在中印边境集结了1.6万余人的兵力,并在10月20日开始对中国边境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而面对印度的侵犯,中国则当机立断进行了反击和回应。在东段战线上,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了两翼开刀,侧后迂回,分割包围的战略,彻底打垮了印度的部署,在卡龙、克宁乃、沙则等地重创印度部队。而在西线,解放军中的新疆边防部队则从加勒万河谷、红山头等印度入侵场地,对印度实行反击,最终拔除了印度多达37个设立在我国边境上的非法据点。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期间,最有名的当属解放军第55师由庞国兴领导的“三人战斗小组”,三人总计击溃印度部队200余名士兵,击毙2名印度准尉,将战线推至15里,缴获火炮7门,是我国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著名“以少胜多”的一战。

而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结束后,印度终于退出了非法占有中国的所属领土。经此一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印度多达3个旅,而自身仅有772人阵亡,中国的此次自卫反击战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素养。同时,正是因为美苏在1962年忙于处理古巴导弹危机一事,中方军委才瞅准了这次宝贵的机遇,在没有美苏两大国干涉的情况下,狠狠教训了一次印度。

在成功应对美、苏、印度和蒋介石四股力量对中国的包围后,中国便又一次在国际上成功树立了自己的大国形象。经过与中国的多次较量,美国等西方阵营的国家也越来越意识到围堵中国的不可能性,这也导致了在十年之后,美国宣布和中国关系正常化,这标志着西方对中国进行封锁战略的彻底破产,中国也由此也迎来了全新的外交局面。时至今日,1962年中国对四面力量的成功应对,依然为今天的我们创造了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外交环境。为此,我们更应感受和平的来之不易,并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这样才无愧于那些默默守护过我们的英雄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