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楞严咒是什么意思翻译(楞严咒是什么意思)

楞严咒是什么意思翻译(楞严咒是什么意思)

宣化上人:这个咒诵一遍等于几千万斤黄金的价值,但不能用贪心诵

极其殊胜的楞严咒

宣化上人开示

楞严咒叫“愣半年”,天天念,要念半年才会背。我们能诵楞严咒的人,都是在无量劫以来培植大善根的人,才能把楞严咒读得熟,背出来,永远也不忘,这就是善根的表现。若你没有善根,不但不能念,就连楞严咒的名字也听不着;就算遇着了也不懂,不会念。所以我们现在能念、能背,都是有大善根。

楞严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法门,我们学得一句,明白一句的力量,便要照着去实行。但也不是听说法有大灵感妙用及力量,就去用祂。你用法,但不持戒,好像一般人什么都不懂,随便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而在紧要关头时念五大心咒,这是污蔑法——没有功德,却要支配鬼神及护法,那只有增加自己的罪业,自己会遭受飞灾横祸之事。

所以修法的人首先要守持戒律,要注重德行,必须要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你道德不够,就像假传圣旨、冒充国王,这是行不通的。现在人不注重自己的品德,即使念也没有功力。

所以学楞严咒法,所行必须要正,存心要正,不打不清净的妄想,不做不清净的事,要“念兹在兹”地修清净的行门。如果一方面修楞严咒法门,一方面不好好守规矩,就会有很大的问题发生,这一点大家必须明白。

若是你不存正念,不行正行,便会令金刚藏菩萨不佩服你,不保护你,佛菩萨是慈悲的,祂不会损害众生,不会嗔害人;可是所有的侍从,一切的护法、天龙、鬼神,都是有很大脾气的。

这种恶鬼、恶神,他见到你这修道持咒的人有过错了,就给你一点灾害,或者令你不自在,令你有很大的麻烦,你便会发生种种灾难,受种种的果报,这是丝毫不可以开玩笑的。所以必须要斋戒沐浴,要心里也清净,不打染污的念头;身上也清净,不行染污的法门,时时刻刻要保持清净,不可以有丝毫不守规矩的行为。

诵持楞严咒比买卖黄金更赚得多,诵楞严咒一遍,就等于几万万盎司的黄金那么有价值(1盎司=28.350克),不过不能用贪心来诵持。

若能持戒律,无嫉妒障碍,无贪、瞋、痴,那么诵持楞严咒就有大感应、大利益;若你有不守规矩的行为,修这个法,便没有大的感应力量。并不是咒没有灵验,而是因为你不守规矩,护法善神离得你远远的,有什么事情,他也不管。

所以凡是读诵楞严咒的人,不要有一种诡谲的心,不要有一种尽造罪业的行为。任何时候都要正大光明,只知利他,不知利己,存菩萨心肠,行菩萨行门。

憨山大师与《楞严》

来源:《曹溪水》2006年第四期

能仁法师赘评:

此文作者“考之旁文”,言:“大师自传中以《楞伽》印心,疑是笔误或刊刻错误”,应为“《楞严印心》”。其所考旁文,略显牵强笼统。作者出发点似欲强调憨山大师于《楞严》之倾心,实不知大师于《楞伽》亦多深入发挥且留有专著。故大师以二经印心,情理之事,不必取一舍一。

憨山德清,明末四高僧之一,曹溪中兴之祖。憨山大师以世事逆境被遣岭南,却因而泽被一方大众,开岭南佛教之风气,尤以中兴曹溪祖庭为盛事。明末四大师中,憨山大师博通内外学,且以诗文书法知名,虽主要以禅行世,实禅教兼弘,颇多讲经著述。其自修,乃以禅入道,其化他,则观机逗教,禅净并重,以“念佛参禅兼修之行”为“稳当法门”。其自证,尤令人重视,允为后世楷模。

憨山大师之修证,苦心励志,真参实证,且深研经教,以经印心。大师也如此教人,以后世行者,多无死心,且无真善知识抉择,宜落邪见,故不仅以禅净并重为稳当,且宜以研习经教、藉教悟宗为正途。憨山大师即为此道榜样。大师之揽教印心,以经印证悟境,禅宗史论多举《楞伽》,谓“清发悟以来,尚无人印证,展《楞伽》印证”,其出处乃在大师之《自传》,万历四年,憨山大师三十一岁,于五台参禅发悟,“无人请益,乃展《楞伽》印证。初未闻讲此经,全不解义,故今但以现量照之,少起心识,即不容思量,如是者八阅月,则全经旨趣,了然无碍”。

然考之旁文,憨山大师《自传》中之“《楞伽》印心”疑是笔误或刊刻错误,应为“《楞严》印心”。达摩自印来华,以四卷《楞伽》传,自六祖后,又传以《金刚》。宋以后,禅门则多重《楞严》,以之为藉教悟宗的禅门圭旨。憨山大师一生对《楞严经》极为重视,不仅多次讲解,传授学人,且有《楞严悬镜》一卷,《楞严通议》十卷行世。

憨山大师三十岁,上五台山苦修,冬日于冰天雪地中参禅,据《自传》及《年谱》记载,颇多境界。次年(三十一岁)参禅发悟,以无人可为印证,乃展经教,据其弟子福善记录、福徵述疏的《憨山老人年谱自叙实录疏》,其经证乃是《楞严》:

“四年丙子,予三十一岁,发悟后,无人请益,乃展《楞严》印证”。直至三十八年后,憨山大师六十九岁,著《楞严通议》,于“序”中仍回忆:“余昔居五台,冰雪中参究向上,以此经印证,坚凝正心以照瞩之,豁然有得。”由上可知憨山大师于五台参禅发悟后之以经印心实为“《楞严》”也。憨山大师之以《楞严》印证禅境不只一次。万历十四年,憨山大师四十一岁,于禅室中:“一夕静坐夜起,见海湛空澄,雪月交光,忽然身心世界,当下平沉,如空华影落,洞然一光明藏,了无一物。即说偈曰:

海湛空澄雪月光,此中凡圣绝行藏;

金刚眼突空华落,大地都归寂灭场。

即归室中,取《楞严》印证……(《自述》)

憨山大师阐释《楞严》之重要著作《楞严悬镜》即于此夜撰成,仅半枝蜡烛功夫即写毕,可见全为发明心地后之心光流露。至禅堂开静,唤维那读诵,自觉恍然,《自述》中云“如闻梦语”一般。

憨山大师不仅以《楞严》印心,一生也多次为学人讲述《楞严》,于此经极为重视。宋明禅者,多重《楞严》,古来注疏“凡十余家”,明代更是“缁白各出手眼”注解《楞严》。然憨山大师之注,从上可见,乃是现量观照,发自本心,非同一般义解也。其《楞严悬镜》,文约义丰,于楞严心要,阐发无遣。尤其针对一般义解,憨山大师指出:

“学者贪程,罔知捷径,致使理观昧于陈言,修习失于正受”。

而憨山大师之注:

“杜绝见闻,穷历冰雪,顾智识暗昧,非敢妄拟圣心,每于一线通途,粗述鄙意,庶潜修之士,若揽镜以照形,愿即事安心,顿融藏性者矣。”

憨山大师之解《楞严》,乃以天台家之“一心三观”,谓《楞严》经旨,“令先悟一心,依之建立三观,修此三观,还证一心”,而此观门,不出楞严大定。天台家之“一心三观”,以“能观之心”为“一心”,以“空、假、中”三谛为所观对象,即为“三观”,由“三观”而可得“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三观可于一心中修,三智可于一心中得,如此于一念心中圆修空、假、中三观,乃天台“一心三观”之真义。

憨山大师依《楞严》经义,以“一味清净法界如来藏真心”为“一心”,此乃三观之体,三观皆依此建立,三观最后还为证此“一心”。由此来看《楞严》理路,无非先令学人悟此“一心”,由此悟入而起修,修此“三观”,最后还悟证这“一心”。这“一心”,在《楞严经》中即为经常出现的“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又名“妙明真心”又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如来藏心”等。此为《楞严》前四卷反复发明者,通常望文生义,对“如来藏”、“常住真心”之执实误会,实不知这一“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乃有“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三义,谓“常住真心”者,安立假名而已,岂可执实?!

开示藏性,令悟一心后,则建立三观妙行,《楞严》中名为“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其中最重认明“迷悟之根”而择取“不生灭心”为本修因,而实修最初方便则于二十五圆通中独选观音耳根圆通。于大开修证之门后,又曲示迷悟差别,于修行岐路、种种阴魔境界,详为揭示。由此可见《楞严》实为一悟心修禅之指南书。广义而论,《楞严》又可谓一大佛藏之概要。憨山大师于《楞严通议序》中盛赞《楞严》:

“统摄一大藏教,五时三乘圣凡真妄迷悟因果摄法无遗,修证邪正之阶差、轮回颠倒之情状了然目前,如观掌果。可谓彻一心之源,该万法之致,无尚此经之广大悉备者。”

憨山大师著《悬镜》后不久,因门人请益,希望于《楞严》文字有更详尽之解释(“字字销归观心”),即创意著《楞严通议》,因种种因缘,直至数十年后,于六十九岁,才完成《楞严通议》十卷。民国时台宗大德谛闲法师认为,在古来数十种《楞严》注释中,“求其妙而得入、深而易悟者,无如憨山大师著释《首楞严经》之《通议》也”,允为“教苑之司南,禅宗之正眼也”。

就此而言,在今天无论昌明教法还是振兴禅宗,憨山大师之真参实证及藉教悟宗的经验,以及他的“《楞严》印心”,对《楞严经》的推崇重视,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

云南建筑大观:巍巍古塔摩云霄

云南建筑蔚然大观

类型众多

多民族的融合

多元的地域风情

独特的地理位置

造就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

古塔

经过近千载的风雨残蚀

依然雄姿屹然

矗立在青山绿水之旁

让我们一起看看云南的古塔吧!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市,始建于唐开元年间,鼎盛于宋代,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又叫千寻塔,始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23年-859年),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属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大塔高69.13米,塔身东西两面正中各有佛龛,内放佛像一尊,塔身愈往上愈收缩。塔顶高8米,其顶端是铜铸的葫芦形宝瓶,瓶下为八角形宝盖,四角展翅,安有击风锋,其下为钢骨铜皮的相轮,最下为覆钵,外加莲花座托。

南、北两座小塔外观轮廓线为锥形,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两小塔相距97米,皆高42.19米,是一对10级八角形密檐式砖塔,塔身有佛像、莲花、花瓶等浮雕,层层各异。三塔前朝东照壁上有明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写“永镇山川”石刻汉字,雕刻精美。

楞严塔

楞严塔位于大理州宾川县的鸡足山顶,为十三层密檐式空心方塔,塔高约40多米。楞严塔建筑雄伟,外形秀丽,远远望去,宛如一枝巨大的文笔立于佛教名山鸡足山金顶,在崇山峻岭间成为方圆数百里的一座显著的地理标志。楞严塔保存有杨萌南《鸡足山楞严塔碑记》,周钟岳《鸡足山楞严塔碑铭》,龙云《法相庄严》等碑刻,体现了它深邃的文化内涵。

每个季节,楞严塔都在鸡足山顶变幻着不同的风景:春日繁花,楞严塔装点满山的杜鹃山茶;夏日云海,楞严塔在云海中如同漂浮的地标;秋日天高,楞严塔在蓝天和绿树之间成为醒目的分界;冬日晴雪,楞严塔和鸡足山一片剔透晶莹,楞严塔成为鸡足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姚白塔

大姚白塔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为唐代建筑,高18.4米,顶部为圆锥形,腰部收缩,上大下小似磬锤。塔分为3层,露出地面的基座是八角形的须弥座,塔的表面叠砌了12层的密檐,塔身全用石灰抹白,故名白塔。

大姚白塔的造型在云南独一无二,上大下小的塔身与众不同,建筑工艺独特,且历史久远,对研究西南地区的建筑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楚雄雁塔

雁塔位于楚雄市城南雁塔山顶,为楚雄旧“八景”之一。塔高17.7米,底宽3.82米,是七级密檐式古方形实心砖塔。各级四周有佛龛,塔顶为铜亭,亭内有魁星点斗铜像,顶四角有链锁雁形金鸡各1只。

雁塔既有云南传统佛塔造型,又揉进明初道教内容,是云南重要宗教建筑。雁塔雄踞山顶,从楚雄城里向城南山顶望,雁塔巍峨高耸,古朴雄壮。

保山文笔雁塔

文笔雁塔位于保山市隆阳区,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文笔雁塔设计巧妙,结构严谨,通体精致玲珑,柔和秀丽。塔呈平面方形,为十三层迭涩密檐式结构。塔身轮廓略呈抛物线形,巍峨挺拔,瑰丽壮观。塔檐用迭涩砖砌成,系唐代砖塔的建筑特性。

塔的每一层皆雕刻有龙头和密檐,这些密檐由定型砖和石雕相结合,诸层檐的翼角下有木质角梁,梁头悬铁风铎,清脆悦耳之声数里以外清晰可闻。塔内空外实,塔心室为方形,室壁为竖井形,设有螺旋式的阶梯盘绕而上。青石板镶嵌成四角形围住塔身,青石板上有神人、飞天、花卉、鸟兽等图案,精致动人、栩栩如生。

孟连金塔

孟连金塔坐落于普洱市孟连县,由8个小塔环抱一个主塔构成,主塔高31.68米,每座塔均挂有风铃,每当风吹过,风铃便发出轻脆的叮当声,让人感受到别样的的意韵。金塔与孟连宣抚司署门堂遥遥相对,体现孟连各族人民团结进步,金塔建成后,与“金殿”相映成辉。

在孟连金塔的附属建筑中最主要的是四个环绕于塔基周围的方亭,这些方亭在傣语中意为“指路的亭”,为人指点迷津。

勐焕大金塔

勐焕大金塔座落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整座塔高76米,塔底基座直径50米,造型为八角四门空心佛塔,下三层为空心大厅。第一层大殿面积2000平方米,中心方柱东西南北塑有4座佛像。第二第三层外平台建有16座造型别致的群塔,塔亭内有16尊汉白玉佛像。塔身主体为钟型大塔,第二、三层各建有小塔8座,第四层外平台建有8个精美的花瓶塔。

基座之上的主心柱以大钟和13个钵上垒砌而成,最高点戴有重达2.3吨的大金顶,高耸挺拔,雄伟壮观,气势恢宏。

允燕塔

允燕塔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城的允燕山上,又称曼勐町塔,是滇西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标志性建筑,土基结构,属于覆钵形金刚座式群塔,由1座主塔和40座模型塔组成。

塔基由5层叠加而成,底层呈正方形,底边长约为19.3米,高1.1米,第一层28个模型塔内设有佛龛。第五层塔基为八角形束腰须弥座,顶端筑成圆台,周边雕有一仰莲瓣,呈一莲座,主塔立于莲花座之上,塔下身是一巨钟,中间一周有形态各异的手拉108个佛珠串的“七护卫”浮雕,分别是虎、狮、白象、鼠、羊、龙、鹰之化身,浮雕上面为刺绣袈裟纹饰。塔身上部筑一串扁圆形连珠相轮,相轮上置一仰覆莲座聚宝瓶,构成塔刹。刹顶冠以金属宝伞和风标。塔身及塔刹通体涂饰金粉,朝晖夕阳之下,金光闪烁,十分壮观。

妙湛寺金刚塔

妙湛寺金刚塔位于昆明市,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该塔全部以沙石砌筑,塔基呈方形,高4.8米,边长10.4米。基台下有东、西、南、北4道券门十字贯通,可供人通行。基台上建有5座佛塔,属于金刚宝座式塔。基台中部为主塔,通高16.05米,塔座为方形折角须弥座,四角各雕有力士像1尊。四面石上均雕刻有反映佛教内容的狮、象、孔雀、迦楼罗等形象。

须弥座上为7层石雕莲瓣的覆莲座,上承覆钵形塔身。塔身四面均开有壶门,内刻石佛像一尊。塔身之上有方形须弥式塔脖。塔刹上有十三天相轮、伞盖、垂八铃铎和四天王像。再上为石制圆光,四面有小铃铎,刹顶为宝瓶、宝珠。整座石塔典雅壮观,主塔与小塔之间布局协调,雕工细腻。

东、西寺塔

东寺塔和西寺塔位于昆明市,是云南建造较早的古塔。东寺塔原建在常东寺内,称常乐寺塔,俗称常乐寺为东寺,故名东寺塔。塔高40.57米,基座为正四边形,边长12米。塔身为方行密檐式空心砖塔,共13级。塔底层南面辟一门,从第二层起檐上四面均开有券洞,每洞置一小佛龛,内有石雕佛像一尊。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制贴金金翅鸟,每只高约2米。

西寺塔原建在慧光寺内,俗称慧光寺为西寺,故名西寺塔。塔为四方形密檐式十三级空心砖塔。高35.54米,塔基三层,高2.38米,最下层边宽12.5米。塔内有回形木梯可登塔顶。第二层以上各层设佛龛或券洞,佛龛中有红砂石雕菩萨坐像。塔顶四角各置铜质金鸡1只。

千佛塔

千佛塔坐落在曲靖市陆良县城大觉寺内,始建于元代,经过历代修葺,保存完好。塔顶之南向位置,有金鸡振羽距足,雄姿勃发。

千佛塔的塔身为砖砌,方形基座上修建六角形塔身,塔身每面用砖砌筑出大小相等的方形佛龛,每个龛内供奉陶制佛像数尊,这些方形佛龛如同蜂巢一般,密密麻麻,依次向上逐渐递减,共7层,高18米。塔尖上有一具石雕葫芦,造型独一无二,塔身呈金黄色,保存非常完整。

曼飞龙塔

曼飞龙塔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西双版纳著名的小乘佛教建筑。塔为砖石结构,塔群由大小九塔组成,塔身洁白,塔尖金黄,宛如玉笋破土而出,因而又有“笋塔”之称,绿树白塔相映,十分壮观。

塔基为一米多高的八角形须弥座,周长42.6米,座的八个角各砌一个佛龛,龛边有彩色云状纹饰。主塔居中,通高16.29米,挺拔秀丽,另外八个小塔分列八角,各通高9.1米。九塔都是圆形、实心,塔呈葫芦状,塔身洁白,有各种精美的装饰和彩画,顶部莲花瓣座上是贴金的喇叭状锥体塔刹和相轮,外形如一串串葫芦。造型挺拔巍峨,堪称是石制塔的代表佳作。

景戈白塔

景戈白塔位于临沧耿马县景戈公园内。白塔始建于1778年,是当年耿马十四世土司罕朝瑗为纪念中缅友好邻邦而建,并指定每年泼水节后逢“丁”或“壬”的日子为“赶白塔”的日子。

主塔高30米,景戈塔分大小13座。主副塔的塔身都是砖石结构,塔顶的尖帽都由合金加工精制而成,外涂金箔,在阳光下璀璨夺目。1988年耿马大地震使得景戈白塔上部损毁,现白塔是1991年地震后重建的。主塔周围团团坐着12个佛像,有如来,有观音,有弥勒佛,和9尊金刚罗汉。赶白塔期间,四处百姓纷纷聚集在塔下,善男信女们在白塔前焚香祭拜。青年们则以村寨为单位,擂鼓起舞,热闹非凡。

挺拔高大

古朴雄浑

古塔

以巍然拔节的姿势

以跂足瞭望的神情

直摩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