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五次封侯拜将
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集中分封功臣大概是下面五次吧:
一、麒麟阁十一功臣是西汉王朝时期十一位名臣的总称,后世简称麒麟阁。麒麟阁坐落在未央宫中,因汉武帝元狩年间打猎获得麒麟而命名。十一人中以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冠军侯霍去病是霍光的哥哥两人同父异母)为第一,其次为大司马张安世;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韩增;后将军赵充国;大司农、御史大夫、丞相魏相;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丞相丙吉;太仆、右曹、给事中、御史大夫杜延年;阳城侯刘德;太中大夫、给事中、少府梁丘贺;任谏大夫、丞相司直、御史大夫、左冯翊、大鸿胪、御史大夫、太子太傅、前将军、光禄勋,领尚书事萧望之;中郎将苏武(就是那位被匈奴扣押十九年,苏武牧羊的苏武)共计十一人。
麒麟阁十一功臣
二、云台二十八将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朝纲不稳,民心不安,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在此危难之际光武帝刘秀以其出类拔萃的谋略和能力举贤才、用良将、平祸乱、兴汉室,终于光复了汉室统治。后来,汉明帝刘庄执政之时为了纪念和表彰这些曾经帮助刘秀打天下的有功之将特意命人设立了云台二十八将,这些将领的能力强弱功劳大小又是怎样的呢?
1:邓禹,邓禹和刘秀的私交比较好,是刘秀较早的追随者之一,刘秀经营河北之时邓禹就常伴在他的左右为他网罗人才、出谋划策,陪着刘秀一直走到了东汉建国,严格意义上来说邓禹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将领,而是一个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战略型人才,在识人用人、处理内政方面也很有作为,这就是为什么尽管他没有显赫的战功却仍能够排到第一的原因。
2:吴汉,吴汉的出身比较贫苦,做过小亭长、当过马贩子,后来来到河北投靠了刘秀,协助刘秀扫平河北、占领关东、出征陇右、收复蜀地,戎马一生,战功无数。
3:贾复,绿林军出身,后来归顺了刘秀,虽然是个文人,但以勇武著称,每仗冲锋最猛的就是他,跟着刘秀东征西讨、平定四方,战功赫赫,是诸将中战斗力最强的一个。
4:耿弇,和刘秀一起平定了河北、山东等地,功勋累累。
5:寇恂,寇恂是名门旺族出身,和耿弇一起投奔的刘秀,前期镇守在根据地河内,在管理地方方面也深得民心,后来又智取了高平, 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十字型人才。
6:岑彭,岑彭在辗转了多方势力后投靠了刘秀,后来他劝降了洛阳的朱鲔,平定了荆襄等地,出征陇右和巴蜀,战功赫赫。
7:冯异,冯异原来是新朝的一名官员,后来投靠了刘秀,也是刘秀较早的支持者之一,早年曾跟着刘秀一起平定了河北,后来又打败赤眉军、夺回了关中,协助刘秀建立了东汉。
8:朱祐,朱祐算是刘秀的发小,从刘秀起兵之时就一直跟着刘秀,前期和刘秀一起南征北战,后期主要是防守匈奴。
9:祭遵,祭遵原来是个小县吏,后来投奔了刘秀,跟着刘秀平定了渔阳、巴蜀、陇右等地。
10:景丹,在河北之时景丹投奔的刘秀,此后景丹跟着刘秀转战于全国各地,军功甚高。
11:盖延,和吴汉一起归顺的刘秀,虽然力大无穷,但战绩不佳,一直都是以副手的角色出现,东汉大部分的征讨战争基本上都有他的参与。
12:铫期,铫期是刘秀落难洛阳之时少数的几个心腹之一,后来跟着刘秀平定了河北、消灭了众多流民军,为东汉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13:耿纯,耿纯曾做个王莽政权和刘玄政权的官员,后来投奔了刘秀,协助刘秀平定了河北,消灭了众多农民军,直至最后拥立刘秀登上皇位。
14:臧宫,臧宫跟着刘秀转战于全国各地,建功无数,是军中有名的常胜之将。
15:马武,早年曾加入绿林军,后来投奔了刘秀,跟着刘秀战遍了大江南北,屡建奇功。
16:刘隆,汉朝的宗室,跟着刘秀平定了江淮、攻占了巴蜀、击败了交趾。
17:马成,跟着刘秀相继消灭了王郎、刘永、李宪、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
18:王梁,投奔刘秀后剿灭了五校的流民军,平定了关东一带。
19:陈俊,陈俊刚开始是刘嘉的部下,后来投靠了刘秀,参加了平定河北、关东刘永、董宪、张步等割据势力的一系列作战。
20:杜茂,跟随刘秀平定了河北,剿灭了五校农民军,消灭了刘永割据势力。
21:傅俊,因为投奔了刘秀而被灭族,跟着刘秀平定了河北,参加了讨伐董訢、邓奉、秦丰、田戎的一些列战争,独自领军平定了江东六郡,功勋卓著。
22:坚镡,跟随刘秀平定了河北、夺取了洛阳等地。
23:王霸,听这个名字就很霸气,他在打败了王郎、周诵等割据势力后又打退了卢芳、匈奴和乌桓的三家联军。
24:任光,在刘秀最狼狈不堪的时候,给了刘秀一个反攻的根据地。
25:李忠,和任光一起迎接了刘秀,之后又跟着刘秀消灭了王郎、庞萌、董宪等割据势力。
26:万脩,和任光一起迎接了刘秀,随后跟着刘秀打败了王郎,平定了河北。
27:邳彤,跟着刘秀消灭了王郎,剿灭了流民残军。
28:刘植,刘植为刘秀招降了石家庄地区的一把手刘扬,解除了攻打王郎的后顾之忧,之后又跟着刘秀平定了整个河北地区。
云台二十八将作为一个整体赫赫有名,单论的话可能了解的并不多吧。
云台二十八将
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排名并不是按照功劳大小来的,而是在李世民选出24名功臣之后,按照当时的官爵(最高虚衔)排名的。当时已经去世并获得(死后赠官)的人,自然可以凭借(死后赠官)优势,排到前面。
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太尉高于司徒,司徒高于司空。
贞观十七年画凌烟阁之时,太尉空缺,长孙无忌是司徒,房玄龄是司空。
已经去世的李孝恭、杜如晦、魏征三人,去世后的赠官是“赠司空”。
1、司徒、赵国公无忌
2、【故】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孝恭
3、【故】司空、莱国成公如晦
4、【故】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征
5、司空、梁国公玄龄
6、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尚书右仆射、申国公士廉
7、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鄂国公敬德
8、特进(从二品)、卫国公靖
虽然房玄龄当时才是真正的司空,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是“赠司空”,【死后赠官】含金量远远不如真正的官职,但出于死者为大的原则,房玄龄排在第五。(房玄龄死后被赠太尉。)
这也是为什么李靖才排名第八的原因。贞观十七年画凌烟阁之时,李孝恭已经去世,被赠司空(被赠司空,或许还有他的宗室身份原因);李靖尚未去世,没有被赠三公(李靖去世后是“赠司徒”,高于李孝恭的“赠司空”。)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得益于《隋唐英雄传》《隋唐演义》等小说、评书和电视剧的流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应该是知名度最广的,李靖、李世勣、秦叔宝、尉迟敬德、程咬金等哪个不是如雷贯耳。
四、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是南宋理宗钦定的宋朝功臣,其中北宋16位,南宋8位,而这24人中武将仅有5位。宋理宗的选择明显是偏向文臣,很符合宋朝重文抑武的传统,宋朝武弱大半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宋理宗在钦定"昭勋阁"人选时,罗列了三条规定。
第一条就是向文臣倾斜,重点向开国功臣倾斜。分配比例上,北宋占三分之二,南宋占三分之一;
第二条是入选的文臣须担任宰相或相当于宰相级别即省部级以上的重要职务,应配享帝王宗庙;
第三条是针对入选武将的考量,对重出巨大贡献的省部级以上的武将,也须配享帝王宗庙,但只是象征性地考虑五个名额,亦向开国功臣倾斜,北宋四个,南宋一个。
于是,在入选的"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榜单中,北宋文臣占了十二位,武将占了四位;南宋文臣占了七位,武将只有一位。北宋、南宋两朝武将上榜的只有曹彬、潘美、曹玮、李继隆和韩世忠五人。
很遗憾没有“精忠报国”的岳飞,那是因为千古奇冤的岳飞背上罕见的"莫须有"罪名,不配享帝庙,不能入选"昭勋阁"。尽管后来宋孝宗赵瑷为岳飞平反昭雪,将岳飞礼葬于杭州西湖栖霞岭;宋光宗赵惇追赠岳飞谥号"武穆";宋宁宗赵扩追封岳飞为鄂王。但宋理宗即位后,改封岳飞谥号为"忠武",不享受高级干部待遇。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五,淮西二十四将,又称明初淮西二十四将,是至正十四年(1354年)正月初一,朱元璋离开濠州奔赴定远时带在身边的二十四人。
其实这二十四个人里面真正被朱元璋杀死的只有7人,而这7人也不是以什么莫须有的罪名被杀的。费聚、唐胜宗、陆仲亨、郑遇春四人,因为牵连到了洪武年间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的谋反案之中,最后被朱元璋杀死,并废除了爵位。
陈桓、谢成则是牵连到洪武年间另一件大案之中的蓝玉案。蓝玉是当时太子朱标的死党,两人关系非常之好,而朱元璋也因朱标的原因,多次重用蓝玉,好让其以后辅佐太子朱标。后因朱标早死,而蓝玉也居功自傲,朱元璋为了皇太孙朱允文继位后铺平道路。为加强中央集权,便以蓝玉欲反为由给灭了。陈桓、谢成便是与蓝玉牵连过深,最后被朱元璋杀死。
洪武二十五年,周德兴儿子周骥在宫中和宫女淫乱,导致周德兴受株连被杀,公田被收。妥妥的“坑爹”啊!
这二十四人除了以上7人是被朱元璋杀死,其他14人有13人得到善终,他们分别是徐达、汤和、吴良、吴桢、陈德、顾时、华云龙、郭兴、郭英、胡海、张龙、李新材、张赫。有4人战死沙场,花云在太平之战中,被陈有谅所俘,被其其绑在战舰的桅杆上,用乱箭射死,享年三十九岁,后被追封东丘郡候。耿君用在宜兴与张士城交战中阵亡。耿再成在处州苗族叛乱中被叛将所杀,死后被追封高阳郡公。郑遇霖随朱元璋渡江作战,在攻打芜湖时战死。
至于和徐达并称“帝国双璧”的“常十万”常遇春,由于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才归附老朱,不在淮西二十四将中!
明初淮西二十四将
(本文图源历史导图,侵联删)
他曾写下遗书,随核潜艇潜入深海
当你深夜遥望大海,奔腾的浪花会激起你怎样的遐想?
有一位老人曾在深夜的海面上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深夜,核潜艇在海域巡航。我坐在舰桥顶上,舷外浪花飞溅,海风拂面。抬头遥望北方,祖国大地笼罩在夜色蒙蒙中。想此时,辛劳了一天的祖国人民,为了迎接更美好的明天,正在幸福中安心休息;嬉戏困累了的幼儿,正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甜甜地睡去——祖国一片宁静安详。”
写下这段文字的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仁恺,国际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科学与工程技术设计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被称为中国核潜艇的“守护神”。
2月16日,是他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赵仁恺与我国核潜艇
从化工到核工程,他远赴苏联求学
赵仁恺差点成为一个化工专家。1946年,23岁的赵仁恺大学毕业,来到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所在的南京永利宁化工厂工作。聪敏好学的他迅速成长为化工技术骨干。但在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他义无反顾选择为人民工作。
1956年,赵仁恺被选中参与中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建设,并被派去苏联学习。化工专业与核工程相去甚远,赵仁恺初到苏联只能不停地提问。他有一本笔记本,曾记下了向苏联专家提问的上千个问题,类似的笔记本,仅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保存的就有二十余个。
赵仁恺在莫斯科大学
1958年,学有所成的赵仁恺后来被任命为原子能研究所潜艇核动力研究设计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从此开始了他一生中最艰苦而又光荣的事业,建造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90年代,赵仁恺在俄罗斯
写下遗书,他随核潜艇潜入深海
核潜艇研制保密要求高,赵仁恺和同事离开了环境舒适的研究所,一头扎进祖国西南的大山中,一待就是二十余年。赵仁恺就住在简陋的平房里,冬季阴冷潮湿,夏季蚊虫肆虐。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和失眠症的他,常需要依靠安眠药入睡。但有时睡意刚刚来袭,老鼠、蚊虫也随之而来,搅得人不得安宁。
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厂址
核潜艇研制的压力让赵仁恺的身体肉眼可见的憔悴,但他经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小车不倒只管推,等建成了我再休息也不迟。”
终于待到核潜艇建成交付,赵仁恺坚持要和官兵一起进行深潜试验。当核潜艇不断突破下潜记录时,艇身发出的金属变形的“咔、咔”声让人神经紧绷。有人问他:“紧张吗?”赵仁恺“嘴硬”地回答:“我不紧张。凡事都有可能失败,但是不尝试,中国的核潜艇就永远过不了关。”
2001年赵仁恺与夫人杨静溶
后来才知道,虽然嘴上说着不紧张,但赵仁恺已经事先写好了遗书。甚至从来没有陪妻子旅行的他,还特地陪妻子前去旅行,并给三个孩子分别买了一块手表,生怕留下遗憾。试验前赵仁恺交代同事,如果这次回不来,就把写好的遗书和三块手表交给孩子们,告诉他们父亲是因公殉职。
(左起)赵仁恺、彭士禄、黄旭华参加核潜艇试验
工作中一丝不苟,生活中的他却是“粗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的彭士禄以敢于拍板著称,他曾这样评价赵仁恺的作用:“没有他细致入微,认真负责的工作,我也不敢拍板!”但与工作中的一丝不苟相比,生活中的赵仁恺却是个实打实的“粗人”。
在儿子赵明的记忆里,赵仁恺是个“有啥吃啥,有啥穿啥”的人。“我父亲像样的衣服就是夏天的白衬衣,冬天的中山装,出国的西服,有的还是专门接待首长时才舍得穿。”赵明回忆道。对食物,赵仁恺更是一窍不通。方便面被他视作珍馐美味。在家吃、在办公室吃、出国考察也要带着吃。他的理由很简单,“方便面有味儿,好吃啊!”但在赵明看来,也许味道是一方面,对父亲来说,最重要的是方便面节省出的宝贵时间可以用来做更多事。
生活中的赵仁恺
晚年的赵仁恺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头儿,在单位时,不管认不认识,碰见别人他总会点头微笑。甚至一次去上海出差,已逾花甲之年的他硬是把自己的软席卧铺让给了一位带小孩的同事。
2010年7月29日,把一生奉献给中国核工程事业的赵仁恺平静地离开了,享年87岁。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守护神”离开了,但我国核潜艇仍游弋在大洋深处,安静地守护着祖国海疆与万家平安。
来源: 科技日报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