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2023年2月13日是什么日子(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2023年2月13日是什么日子(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2024年闰年,“数九”时间表来了,哪天入九?哪天出九?

导语:2024年闰年,“数九”时间表来了,哪天入九?哪天出九?

公元2024年,公历闰年,共366天、53周。农历甲辰年(龙年),无闰月,共354天。

公历出现闰年,是因为,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回归年。而公历的平年只有365天,和回归年相比,一年就短了约0.2422天,这样一来,每4年就会累积出来约一天的长度。于是,就把这一天加于2月末,即为2月29日,人们把2月有29日这年称为闰年。

2024年不一般,不仅是公历闰年,而且,农历甲辰年里没有“立春”节气,是民间说的“无春”年。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随着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节气的到来,天气将会更冷了。

那么,2024年哪天入九,哪天出九呢?下面把整理好的2024年“数九”时间表分享给大家,提前了解一下!

民谚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意思是说,伏天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计算, “数九”是从冬至后第一个壬日开始计算的。但由于每个年份中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的具体日期是不固定的,因此,哪一天“入九”,须根据冬至后第一个壬日在哪一天而定。

“壬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壬”字头的那一天,由于比较麻烦。并且,冬季最寒冷的一段时间一般都是出现在冬至之后。所以,后来“数九”从冬至当天开始算起。

根据现在中国民间“数九”的计算方法,从冬至这天算起,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

从“一九”数到 “九九”便春深日暖了。这期间一般是“三九”和“四九”最冷。

下面来看一下2024年最新“数九”时间表:

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四时八节之一,在古代民间可是冬季里的大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今年冬至是在公历12月22日,“数九”便从这天开始。

一九:从2023年12月22日开始到2023年12月30日止;

二九:从2023年12月31日开始到2024年1月8日止;

三九:从2024年1月9日开始到2024年1月17日止;

四九:从2024年1月18日开始到2024年1月26日止;

五九:从2024年1月27日开始到2024年2月4日止;

六九:从2024年2月5日开始到2024年2月13日止;

七九:从2024年2月14日开始到2024年2月22日止;

八九:从2024年2月23日开始到2024年3月2日止;

九九:从2024年3月3日开始到2024年3月11日止。

总得来看,今年“入九”是从12月22日冬至当天开始到2024年3月12日“出九”,但由于公元2024年是闰年,即2月份有29天,所以,2024年“出九”的时间上一年提前了一天。

那么,今年春节期间冷吗?

由于,2024甲辰年(龙年)的农历起止时间为2024年02月10日~2025年01月28日。所以,2024年春节(正月初一)是在公历2月10日这天。

对照上的“数九”时间表,能够看到,春节期间正好处于五九和六九时期。

如按 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中的说法,今年春节期间已经过了三九四九最冷的一段时间了。

在民间有“春打五九尾,家家迈不开腿;春打六九头,吃穿都不愁。”的民谚。意思是说,如果立春在五九的末尾,那么预示这一年的收成可能会不好,人们会缺少粮食,甚至没有力气走路。而如果立春在六九的开头,那么预示这一年的粮食收成会很好,人们就不需要为食物短缺而发愁了。而2024年立春在2月4日,显然是“春打五九尾”了。

当然,这些只是民谚中的一些说法,毕竟离我们已经很久远了,加上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只能作为参考,判断现在的天气情况,还是要以更科学的天气预报为准!

对此,大家怎么看?期待您的评论!感谢阅读。

南宁电视台主持人徐谨葬礼,37岁去世死因让人惋惜

尊敬的读者,感谢您再百忙之中能够阅读我的文章,这是对我努力的肯定,也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向您致以我最诚挚的敬意,希望能得到您的一个小小的“关注”,在此感谢!

离别徐谨,南宁电视界的传奇主持人电视的光芒总是如此吸引人,其中的主持人就如亲密的朋友,常年伴随在观众的左右。对于南宁的观众来说,徐谨不仅是一个主持人,他更是一个代表他们心声的传奇人物。

自从1997年开始,徐谨的身影频繁地出现在南宁观众的电视机前。在那13年的时间里,他以其独特、清新的主持风格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观众。徐谨不仅仅是一个主持人,他更是一个传播者、一个沟通者。他充满活力的形象与与生俱来的才华,使他在电视界中迅速崭露头角,成为南宁电视的标杆。

1973年2月13日,这个日子对南宁电视界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这是徐谨的生日。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中共党员,更是因为他对南宁电视事业的无私奉献。徐谨在南宁有线电视台开始了他的电视生涯,而后他转到南宁电视台,历任多个职位,从节目制片人、主编、到新闻节目主播,他都充分展示了他的多才多艺。

徐谨的杰出表现自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家媒体对他进行了报道,为他送上了嘉奖。南宁电视台和南宁电台的评选中,他均获得了最受欢迎主持人奖和最具人气奖。这些奖项是对他努力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他专业精神的认可。

2001年7月,《新闻夜班》作为南宁的第一档民生新闻栏目正式开播,徐谨受邀成为首任主播。他那阳光帅气的形象,加之其幽默、亲切的主持风格,迅速俘获了大批南宁观众的心。他的主持方式引领了南宁电视的新风潮,为电视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标语“关心百姓、感受民生”不仅成为了节目的灵魂,更是代表了南宁电视对待观众的态度。

可惜,好景不长。2010年11月26日晚,这个普通的夜晚,南宁电视界传来了噩耗——徐谨因突发疾病离世,年仅37岁。这一消息震惊了整个南宁,无数观众为之痛心。他的离世让我们再次意识到生命的短暂与珍贵。他的离去,也让我们失去了一个独特的主持人,一个真正关心百姓、感受民生的人。回首徐谨的主持生涯,他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欢乐和知识,更多的是他对工作的敬重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正的主持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情怀。徐谨,那个常年陪伴在南宁观众左右的电视好朋友,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以上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保证内容准确性,请大家理性看待,如有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一个免费的“关注”,欢迎大家对于本文发表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体育赛事摄影之“道”:用摄影的语言还原体育的纯粹

“形而上者谓之道”——《易·系辞》

2010年7月11日,西班牙队球员手捧大力神杯享受南非世界杯决赛胜利的喜悦。新华社记者 廖宇杰 摄

摄影是一件与时间相关的事,它凝固时间,封存时间,拉长时间。好的摄影作品,读者在观看时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置身其中的感受,像是一把旋转时空之门的钥匙。它也是一种媒介,是一支回望过去,观察我们人类自身的望远镜。体育赛事摄影作为摄影的一个分支,多数情况下是去记录某个比赛的现场,以及刻画参与比赛的人物。体育赛事是一个运动过程,摄影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之中做出提炼,用定格瞬间的方法来表现竞技比赛的特点、人物的个性、感人的力量和情绪的高潮,或者捕捉这个事件过程中突如其来的意外。试图将时空之中的真相与人物内心的情感压缩在平面的照片上,准确地传递出来,类似于彼得·伯克(Peter Burke)在《图像证史》里提到的“用静态的画面来表现运动中的时间断面”,“让观者从一个单独的画面中捕捉到整个故事”这种概念。

1878年埃德沃德·迈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拍摄的马的运动(图片来自网络)

多兰多·佩特里(Dorando Pietri)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上越过终点线(图片来自网络)

常言可叹,文无第一,摄影同样如此,很难用统一的数字标准或者胜负关系对摄影作品进行好坏的衡量。从1878年埃德沃德·迈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拍摄马的运动,到多兰多·佩特里(Dorando Pietri)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上越过终点线的那一刻被定格,体育赛事摄影的发展萌芽历经良久,终于破土而出,从此走上了高速发展和演变的道路。器材从机械快门、胶片成像到大光圈、长焦段、每秒30张高速连拍无反相机,理论层面从关于关键瞬间和决定性瞬间如何定义的讨论,到人文关怀上赛场人物情感被得到关注,再到鲍勃·马丁(Bob Martin)提出体育赛事摄影与城市文化结合的概念,体育赛事摄影这件事物的发展一刻没有停顿,评判一幅作品等级的观点也在不断产生变化。经过150多年时间的洗礼,体育赛事摄影这个领域的从业者们从这件年轻的事物身上不断获取经验,对体育赛事图片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价值标准和审美共识。2017年6月2日,刘诗雯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的2017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单四分之一决赛比赛中发球。新华社记者 陶希夷 摄2015年8月24日,巴拿马选手罗兰达·贝尔在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3000米障碍预赛中摔进水坑。新华社记者 李明 摄

万物皆有道,将体育赛事摄影作为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事物,在宏观概念下用微观视角来观察它的自身之道,我尝试把它拆分为两个部分——什么是体育赛事摄影图片的内在要素以及体育赛事摄影追求的意义所在。

2021年8月6日,中国女子接力队在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4x100米比赛后拥抱庆祝。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2010年11月27日,德国车手蒂姆·谢德驾驶的1号赛车在DTM德国房车大师赛上海站排位赛中撞上护墙。新华社记者 孟永民 摄

体育赛事摄影的第一种要素是准确。焦点实,曝光准,构思清晰,背景干净,有信息量,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体明确,参赛选手的运动姿态能够体现出竞技项目的特点,能够感受到运动的张力,是体育赛事摄影的基本要素。比如,跑者如雕塑般优美刚健的跑姿,掷铁饼者蓄力投掷之前的停顿,跳远选手双臂上扬眼神凝视前方的发奋一跳,跳高选手越过横杆的滞空能力,篮球运动员上篮时的空中漫步,跳水选手在空中留下的优雅身姿,水中有如碧波化蝶的标准泳姿。再比如,乒乓球、网球、羽毛球选手发球时人与球的关系,挥拍时眼神、肢体、球拍和球构成的内在联系,足球运动员拼抢时以球为焦点发生两个或多个身体的力量碰撞,自行车、摩托车、赛车场上争分夺秒而不慎发生的意外相撞,拳击选手被对手击中而扭曲的面部等偶然的、夸张的、戏剧性的瞬间。毫无疑问,这些画面都可以被称为好的体育赛事摄影图片,现场沸腾的观众、决胜比赛的时刻、你来我往的胜负,时空里的各种信息,一一被清晰记录。比赛现场的照片具有了新闻价值,体育赛事摄影传播的功能性得到了实现。

选手在2012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青年冬季奥运会赛场训练。新华社记者 廖宇杰 摄

2022年2月9日晚,在国家越野滑雪中心,一位冬奥会志愿者的睫毛上结出冰珠。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宋人郭熙用“可望可行,可游可居”来评价一幅山水画的境界,绘画和摄影有着相似之处,却也有着本质的不同。绘画的创作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加法,摄影在某种意义上却是相反的减法,根据观察者的选择对看到的现实世界做出取舍,但无论绘画还是摄影,创作是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图像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唤起情感,体育赛事摄影同样如此,它的第二种元素就是可读——内容丰富,有力量,有冲突,讲故事;情感细腻,有语言,有意境,有温度,可以打动人心,具有美学的价值。

选手在2009年柏林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比赛中起跑。新华社记者 廖宇杰 摄

2019年11月15日,纳达尔在英国伦敦举行的2019ATP世界巡回赛年终总决赛中发球。新华社记者 韩岩 摄

体育赛事摄影是讲述故事的天才,一场体育赛事里选手们同场竞技,普通的观者却是在台下看一出戏剧,他们更关注的是人类的极限力量、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情节的起伏,相对于有声的、流动的视频影像,体育赛事摄影更善于在无声之中定格和放大这些肉眼难见的局部,记录和封存赛场的遗憾与奇迹。拍摄者需要对赛事历史、比赛人物的背景有着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才可以根据比赛的节奏起伏抓取到赛场最高潮的瞬间;明白面前的拍摄对象是身在巅峰、风轻云淡的一场兵不血刃,还是饱经伤病、破茧而出的一次伟大重生,在不同的时空里提前做出预判,捕捉到一名选手因比赛时间地点、竞技对手的不同而可能产生的种种变化;了解到竞争双方之间的历史渊源,才可以将两者合适地填入巧妙的构图,产生视觉上的关联语言。这无疑给体育赛事摄影者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经过这样的努力而产生的作品会被赐予深厚的能量,在历史里埋藏更多的细节,为时间长河里未来的捕捞者沉入珍贵的宝藏。

2022年8月1日,参赛选手在第21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骑行。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2019年4月4日,选手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举办花海马拉松赛道上奔跑。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称之为美德的概念,有模仿自然的园林之美,也有成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处世哲学。美是人类共有的感知力,是人们向往的追求。当你在博物馆典藏前为它停留,当寂静的夜晚听到细雨落下,当悠远的旋律唤醒你记忆深处的面孔,当你用手机拍摄到傍晚北京天空的晚霞,迫不及待地分享到朋友圈。美是可以被感知,也是可以被阅读的。体育赛事摄影也有它的美学功能,包括形式之美、细节之美、自然之美,等等。

俯瞰2012伦敦奥运会沙滩排球场地。鲍勃·马丁(Bob Martin)摄2012伦敦奥运会沙滩排球场地。新华社记者 任正来 摄

2018年12月30日,参赛选手在安吉县山川乡竹林间的溯溪越野挑战赛赛道上奔跑(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由于比赛场地的设置,比赛选手的运动轨迹都相对固定,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给形式美的创造留有很大的空间。无论是笔直的跑道、平行的泳道、矩形的球场,都可以成为摄影者的画布,将运动人物这种符号填入其中,在虚实明暗的光影中,特殊镜头的变形里,随着相机快门急速或缓慢的起落之间,描画出一幅幅不同节奏的“形式之美”。将细节放大是摄影的优势,做局部取景减法的同时融入了摄影者的思想加法,最终呈现出的是细节的力量,是一种人类情感的放大,包含着悲伤、愤怒、遗憾、沉重或者愉悦、寂静、沉默、感动,观者在观看的同时会产生一种微妙的化学反应,细节的发现源自摄影者经验的积累、阅历的沉淀,画面呈现的结果来自于对人物的共情和初始的发心。体育赛事也会与城市景观、自然环境相结合,天人合一的理念里,更珍贵的是人与自然平衡相处的视觉表达,对人类的观察视角从放大转变为收缩,将比赛行为,无论是奔跑骑行还是驾车飞棹,都在画面上缩小,融入环境之中,实处就法,虚处藏神,把画面更多的空间交还自然,展现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美好世界。也许有一天,当你为了一幅体育赛事图片而暂停指针,静静观看,阅读它所表达的语言,试图听到它发出的声音时,幸运的事情发生了,摄影者和你之间正在通过照片这个媒介进行着一次关于美的交流,一次心灵之间的对话。

2017年2月20日,中国选手满丹丹在日本札幌举行的第八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越野滑雪女子1.4公里个人竞速赛中。新华社记者 廖宇杰 摄

图像能够引发人们的联想,可能会是对现实的思考,思想意识的输出,或者令观者产生更多的回忆和想象,这也是体育赛事摄影的第三种要素。如果说前面两种要素,准确是一种实际应用,可读是一种意识感知,那么联想就是体育赛事摄影在思维层面的一次跳跃。

2008年8月17日,罗马尼亚选手康斯坦丁娜·托梅斯库·迪塔在比赛中。康斯坦丁娜·托梅斯库·迪塔夺得北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比赛金牌。新华社记者 廖宇杰 摄

体育赛事摄影最终呈现世人面前的是作品,作品是表达思想的唯一途径,因此每一次释放快门也是一次思想意识的射击过程,射中与否要看定格的瞬间里是否凝固了足够的能量。

2014年9月24日,在2014仁川亚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傅园慧以59秒95的成绩夺冠。 傅园慧在比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张帆 摄

体育赛场这样的公共空间里常常会有被关注的热点事件,使用这些符号记录成像,赞美或贬低,曲解或狂热,总会因为人们对符号的信仰而引导观者走向一定思想意识所表达的目的。

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为中国赢得第一枚奥运金牌后,在赛场受到前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黄中的热烈祝贺。当日,许海峰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男子自选手枪比赛中夺冠。新华社记者 官天一 摄

时间会赋予影像更久的生命力,时间越久图像的力量越强大。体育赛事摄影作品也可以成为一种载体,在过去和未来的时光里穿梭,载着翻阅这些内容的乘客于时光的隧道里往返。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经过了时间的筛选,一幅经典的体育图片足以能够唤起人们更多的回忆,当时一起观看比赛的人,当时现场的声响和饮料的味道,尽情的欢笑和温热的拥抱,人的记忆随着一张平面图像引发了联想,展开了更多维度的信息。

2022年2月13日,中国队选手范可新在比赛后亲吻冰面。当日,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获得季军。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入选“2022年新华社年度照片·体育新闻”)

每一个体育赛事摄影团队的生产者都会在日常制作图片佳作产品(Highlight),年末进行盘点(Year Photo),针对大型赛事也会有相应的精彩合集,这些影像的综合展示是一种对自身拍摄水平的认可,也是面向世界的最佳广告。从这些图片里可以阅读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体育赛事摄影的不同认知,也可能会发现构成体育赛事摄影的更多要素。

2022年2月12日,中国选手闫星元(左)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季两项男子10公里短距离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体育赛事摄影工作在今天的产业模式下已相对成熟,人们可以随时拿起相机加入其中,同时也有着被科技淘汰的担忧。看得见的是路,看不见的是道。体育赛事摄影追求的意义很难被具象出来,但是,我有一个猜想。

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Sebastiao Salgado)说:“摄影是一种最有力量的语言。因为它无须翻译,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能读懂。”

我猜想,体育赛事摄影或许恰恰是一种形式的翻译——用摄影语言对体育本身进行的一种翻译,对体育赛事里包含的体育精神甚至人类情感的一种翻译。在这种翻译里,所有的摄影手段和技法,其目的都是为了突出主体本身,做到清晰表达,努力去接近严复先生对“信达雅”的理解。

2018年10月21日,选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举办的沙漠半程马拉松赛中。新华社记者 陶希夷 摄

体育赛事里饱含着人类对于超越自身的渴望,在追逐梦想道路上付出的汗与泪,在公平较量中发生的竞争与友谊,向世界传递着从孤独走向团结,从弱小变得强大,从迷茫奔向光亮的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故事。在这种追求里,我们并非仅仅是去拍摄一场体育比赛,也并非仅仅聚焦于体育明星,而是从竞技比赛场上,伟大与平凡的众人身上,去探寻人类的共性。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心怀赤子,用朴素的情感,用摄影的语言去还原体育本身的纯粹,以追光“摄”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我想这就是体育赛事摄影的无限追求。

(全文终)

2023全国粉体检测与表面修饰技术交流会暨粉体技术分会年会

粉体材料的粒度、粒形、比表面积、球形度、表面能、流动性、振实密度、真密度等参数对其应用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如何全面表征粉体,从而确保生产和应用的粉体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是产业界的重要话题。针对不同的粉体材料,以及不同的特征参数,应该选择何种原理的检测设备,以及不同厂家的检测设备对测试结果影响如何?如何通过检测手段,发现国内外材料的差异,提升自身水平?

此外,粉体材料的表面修饰与包覆是提升粉体应用的性能的关键技术,深入学习了解粉体改性的原理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工艺设备。由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粉体技术分会主办的“2023全国粉体检测与表面修饰技术交流会(第七届)”将于2023年12月13-15日在江苏连云港市综合探讨粉体检测与表面修饰的技术。诚邀您的参与!

同期,将举办“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粉体技术分会2023年年会”,继续深入推进为会员单位服务,为政府服务,为行业的共同利益服务的各项具体工作。

【活动时间及地点】

2023年12月13-15日

江苏省连云港

【指导单位】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粉体技术分会

【协办单位】

江苏联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赞助单位】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

深圳市叁星飞荣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琅菱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儒佳机电科技公司

珠海真理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长沙西丽纳米研磨科技有限公司

贝士德仪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无锡晨颖科技有限公司

【参会对象】

1、从事颗粒/粉体检测与修饰相关的高校、科研机构工作人员;

2、粉体材料生产企业采购部、生产部、研发部、实验室等工作人员;

3、粒度仪、图像仪、比表面积仪、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筛网等颗粒表征仪器的研发和生产单位;

4、粉体表面修饰相关设备的研发及生产单位,如混合机、高速搅拌机、高速捏合机、流态化床,能流磨、反应釜等。

5、颗粒整形相关设备研究及生产单位,如气流磨、球磨机、等离子/火焰球形化制粉设备及其他新型颗粒整形设备等。

6、电子材料、新能源、先进陶瓷、医药、3D打印等高端粉体应用的下游企业

7、粉体表面修饰剂生产及研究单位。

8、粉体技术分会各会员单位。

【会议议题】

【第一天议题】

1、粉体粒度测试的原理及测试结果的验证;

2、纳米粉体的准确测定及ZETA电位测试的意义;

3、粉体比表面积及孔径的测试原理与仪器选择;

4、电镜对粉体材料研发和生产的指导意义;

5、粉体表面能的测试及对材料开发的作用;

6、粉体流动性、振实密度、真密度等特性表征方法与仪器;

7、粉体的纯度、白度、水分等相关参数测试的方法与仪器;

8、超细粉体团聚机理研究及解决方案;

9、纳米/超细粉体材料表面修饰技术;

10、粉体表面包覆设备的选择与应用实践;

11、粉体表面改性剂的选择与应用;

12、新技术、新仪器在粉体表征中的应用;

13、更多议题征集中......

【第二天议题】

1、中国粉体工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2、优秀会员单位企业介绍与经验分享;

3、先进功能粉体新产品发布;

4、先进粉体装备推广与应用经验分享;

5、高纯粉体的制备工艺路线探讨;

6、粉体的精准分级技术与设备;

7、球形粉体的制备与颗粒设计;

8、先进环保设备在粉体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日程安排】

2023年12月13日 10:00-22:00 会议报到

2023年12月14日   08:30-17:00 粉体检测与表面修饰技术交流会

          20:00-21:00 粉体技术分会第二届理事会

2023年12月15日 09:00-17:00 粉体技术分会2023年年会

【参会费用】

会务费(含用餐、资料、会务等费用,不含住宿):2800元/人(粉体技术分会正式会员:2500元/人)。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11月30日之前报名并缴费2500元/人(粉体技术分会正式会员:2300元/人)。

【赞助方案】

协办单位:35000元(含4人注册费),会议幕墙LOGO形象展示;资料袋,会议胸牌宣传,产品展示桌一个张,产品资料装入会议袋,会议现场展示板一个。

赞助单位:20000元(含3人注册费),会议幕墙LOGO形象展示;产品展示桌一个张,产品资料装入会议袋,会议现场展示板一个。

支持单位:10000元每家(含2人注册费),产品展示桌一张,会议现场展示板一个。

晚宴冠名赞助,会议礼品赞助 请与主办方联系。

【联系方式】(大会组委会)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粉体技术分会

电话:0756-8633590 传真:0756-8633591

李 燕:手机 13377562702 (微信同号)

李幸萍:手机 13168670536(微信同号)

【快捷报名】关注粉体圈公众号,进入微信报名流程

【会议通知】 2023全国粉体检测与表面修饰技术交流会暨粉体技术分会年会_粉体资讯_粉体圈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

12月13日上午8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今年的12月13日是中国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3日上午10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朱晓颖)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