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五行,可是你知道五行也分阴阳吗?一般人都不知道
#头条创作挑战赛#
五行是什么?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但是各位朋友知道吗?五行其实也分阴阳,它们不仅可以相生相克,甚至可以“生孩子”,接下来我就来为大家解释一下。
大家都知道太极,俗话说“太极生两仪”,这“两仪”就是阴阳,万事万物都有阴阳,即使是五行也是如此。
那么如何确定五行的阴阳呢?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引入一个“符号系统”,那就是“十天干”,十天干就是五行的阴阳系统,在十天干这里,可以看见五行的阴阳属性。
如果各位对于中国命理学有研究,那么就知道十天干跟五行阴阳的对应关系,其实说起来并不复杂,十天干就是我们常说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这里希望各位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不要把十天干看成是十个字,而是要把十天干看出是十个符号,我们可以“甲”换成是“1”,其实都没有影响,它们是五行阴阳属性的符号,起着象征作用。
明白了这一点,大家再来看我说五行阴阳就容易很多了,其实十天干很简单,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如果要记住的话也很容易,五行相生的关系大家应该知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而这个相生关系正好对应了十天干的五行属性。
还是我们回到我们上面说的,太极生两仪,现在每个五行都有了2个符号,也意味着它们可以分阴阳,而且按照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规则,我们可以轻易分成五行的阴阳。
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为了让大家对五行的阴阳有更深的了解,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树木的五行属性肯定是木,但是一棵正在茁壮生长的大树跟一棵早已经枯死的老树是一样的吗?当然不一样。
生长的大树当然就是甲木,是阳木,而枯死的老树自然就是乙木,是阴木。
再比如,大家看中医,里面有一个词叫作“癸水”,是说女子的月经,我们都知道女人为阴,而在十天干里面,癸刚好就是阴水,所以说你懂了五行的阴阳,至少看中医也会有更多的理解。
看到这里,相信各位对于五行的阴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我再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它们是如何“生孩子”的。
我前面也说了,万事万物都有阴阳,如果有细心的朋友就会问了,既然是这样的,那么不同五行属性的阴跟阳可以结合吗?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有特定的规则。
甲木,也就是阳木,可以跟己土,也就是阴土结合,术语叫作“合化”,最后可以得到五行属性的土。
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至于说为什么甲己合化土而不是其他的五行,解释起来相当复杂,如果大家要记住的话其实也相当简单,从甲己合化土开始,后面的其实都是顺生关系,因为合化土,所以土生金,可知乙庚何化金;金生水,可知丙辛合化水;水生木,可知丁壬合化木;木生火,可知戊癸合化火。
阴阳五行学说的解析
风水学是一门十分博大精深的学问,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对于阴阳五行学说的解析都有哪些呢?相信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也很想知道答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阴阳五行学说的解析都有哪些,通过对于风水学知识的学习使我们更好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阴阳五行学说的解析都有哪些吧。
阴阳基本含义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要把阴阳概念解释清楚我们必将要懂得认识的基本方法,如果我们把感性认识层面、理性认识层面、理性具体认识层面-------这些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混淆在一起,如一时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一时又热为阳、寒为阴,气为阳,血为阴,从表面上看仿佛都是对的,实质上在自己的意识中依然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这也是传统上把阴阳五行理论引向朴素认识论误区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阴阳五行学说中的阴阳概念属于理性认识范畴的概念,是阴阳五行学说立论的基础。在这个确定的认识层面简单地说,阴阳就是一种定性的矛盾分类方法。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气为阳、血为阴等等就属于对阴阳的具体定性表达(即理性具体认识范畴的哪方为阳,哪方为阴的具体表达,且在具体运用中双方的属性不能任意的颠倒或混淆。否则就将带来认识的失误)。所以,理性认识范畴的阴阳概念与矛盾概念一样,自身没有具体的含义,只有利用它分析和认识具体事物时,它的意义才有可能随着我们对事物在实践中的认识而彰显出来-----这个过程也就是理论又回到实践的过程。
阴阳五行与风水的作用
1、干支分配五行
既然世界万物皆属阴阳五行,那么天干地支也不例外,古人将干支分配五行如下:
天干:甲乙 木 ?丙丁 火 ?戊己 土 ?庚辛 金 ? 壬癸 水
地支:子亥 水 ?寅卯 木 ?巳午 火 ?申酉 金 ?丑辰未戌 土
2、天干五合
甲己合化土 ? ? 乙庚合化金 ? ?丙辛合化水 ? ?丁壬合化木 ? ?戊癸合化火
所谓天干五合,是指五组天干的互相作用而产生的变化,如丙辛合化水,指天干丙遇到天干辛,丙本是火,辛本是金,但这两者在一起相互起反应,纽合在一起,却变化成了水,如化学反应一般,两者的性质已变,生成新的性质。当然在实践应用中,合化是有着严格的条件的,并非一见丙辛就认为是化成了水。丙辛如此,余可类推。
3、地支六冲
子午冲 丑未冲 寅申冲 卯酉冲 辰戌冲 巳亥冲
地支六冲是指地支之间的生克变化,如地支子遇见地支午,两者相冲,互相都受到损失。至于此冲是好是坏,需要全盘推论。
4、地支三合
亥卯未合化木 巳酉丑合化金
申子辰合化水 寅午戌合化火
地支三合理同天干五合,即地支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变化性质,如亥卯未三个地支聚在一起,那么就变化成了木。在实践中地支三合也有严格的条件。
5、地支半三合
亥卯合木,卯未合木
巳酉合金,酉丑合金
申子合水,子辰合水
寅午合火,午戌合火
地支半三合理同地支三合,不过因为三者没有汇全,所以其力量较三合要小一些。
6、地支六合
子丑合土 寅亥合木 卯戌合火 辰酉合金 巳申合水 午未合土
地支六合亦是地支之间的相互变化,如子丑聚在一起,就变化成了土,地支六合的力量小于三合和半三合。
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产生于夏朝,它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今天的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相一致。阴阳学说原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应用。
阴阳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阴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阴类和阳类。“阳类”具有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积极,好动等特性:“阴类”具有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储蓄,消极,安静等特征。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都具有阴阳的两重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任何庞大的事物都逃不出阴阳的范畴,任何微小的事物又具有阴阳的两方面,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极必反的现象就是阴阳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根据其特征,可以系统的分成五大类“金”“木”“水”“火”“土”。这五类事物统称五行。金,木,水,火,土,并非指具体的五种单一的事物,而是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应全面领会五行的真正内涵。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生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是阴阳的两个方面。相生相克是事物的普遍规律,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克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无所谓克;没有克,也就无所谓生。有生无克,事物就会无休止的发展而走向极端,造成物极必反,由好变坏;有克无生,事物就会因被压制过分而丧元气走向衰败。
在生克这个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中,无论是生的过分还是克的过分都会因对立而打破相对平衡或统一,事物就会向一方倾斜发展。为了维护相对平衡,生与克要相互牵制。当不能相互牵制时,平衡被打破,这时事物就会出现了新的变化。
“伏”蕴藏古人养生智慧
《宫沼纳凉图》 佚名(宋)
《山居纳凉图》 盛懋(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 (翻拍)
“六月三伏猛火燃,卧龙无雨口生烟”。今天是农历六月初二,庚申日,三伏天来了。
三伏天的到来,古人称之为“入伏”。
“三伏”是独立于二十四节气的另一个气候概念
因为“三伏”是独立于二十四节气的另一个气候概念,其计算方法也比较复杂,传统的“黄历”及现行的日历极少有明确标示,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每年何时“入伏”,何时“出伏”,只知道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
推算三伏天,要结合节气和干支纪日法。节气要留意夏至和立秋,因这两个节气与初伏及末伏的确定有关。干支纪日则要留意“庚”日,因“庚”的五行属性与“伏”的含义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计算三伏天的主要“参数”。
每年的“入伏”时间,是“夏至三庚数头伏”,即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进入头伏,从此日起至下一个“庚”日前的10日为初伏。
如今年6月21日为夏至,夏至后第一个“庚”日是6月22日庚子,第二个“庚”日是7月1日庚戌,第三个“庚”日是7月11日庚申。故从7月11日起便开始“入伏”,初伏时间是7月11日至7月20日。
中伏从立夏后第四个“庚”日开始,截止至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这段时间,短则10天,长则20天。所以中伏有时是10日,有时是20日。
如前年的中伏是10日,去年和今年的中伏都是20日。
末伏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计算,共10天。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三伏天便结束,也就是“出伏”。
由此可见,三伏天有时候是30天,有时候长达40天。
三伏与小暑、大暑并不重复
有人问,二十四节气中,已有小暑、大暑提示高温天气,为何古人还要另定一段日子为三伏天,是不是有重复之嫌?
实际上,三伏天与小暑、大暑并不重复,前者多在小暑之后处暑之前。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一年中的暑毒之气,以夏末秋初为最,不仅高温天气易使人中暑,还经常有病毒瘟疫流行。故每逢“入伏”,人们便举行祭祀,祈求安度三伏,称为“伏祭”。
清人李渔说:“盖一岁难过之关,惟有三伏。”可见三伏天在古人心目中有多可怕。
今年的三伏长达40天,会不会比往年更热?此前,世界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一个又一个城市打破历史高温纪录。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的三伏天比往年更热已是大概率事件。
三伏的“伏”有何含义
很多人问,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综合古人的解释,“伏”有以下几种含义:
阴气伏藏。《汉书·郊祀志》云:“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伏藏,因名伏日也。”
三伏天多在小暑和处暑之间,即农历的六月及七月初。阳气在外而渐弱,阴气在内而渐强。于气候言,是外热内寒,阴气伏藏。
暑邪伏藏。中医认为,致病邪气有六种:风、寒、暑、湿、燥、火。三伏天是全年天气最热之时,且暑湿交加,“伏”是指伏藏暑邪、湿邪。
人也要伏藏。唐人张守节云:“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因此“伏”也指人的行为,在三伏天期间,人宜伏不宜动。
这几种含义,既有消长之理,又蕴含着古人应对三伏天的养生之道。
三伏天易被暑邪侵袭是“表”,阴气伏藏是“里”。所以既要防中暑,又要祛体内之寒。
古人避暑纳凉称“伏闭门”
既然暑邪惹不起,就要想办法躲开它。从汉代开始,伏日一到,人们便躲在家中避暑纳凉,称之为“伏闭门”。晋人程晓有诗云:“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
为解暑气,古人或“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或食冰杨梅、冰桃子等,或入山中草堂、水边台榭避暑纳凉。
对付阴气伏藏,古人的方法是饮酒、食汤饼、吃羊肉、喝热茶等。三伏天吃这些东西,虽然会出汗,但既可解表,还能消除潜伏在体内的寒气。
三伏天人也要慎防损伤肺脏。《保生心鉴》说:“午火旺则金衰,于时当独宿,淡滋味,保养生脏。”强调饮食宜清淡,可适当吃姜、葱、蒜等辛味食物,以补益肺气。
作者:钟葵
来源: 广州日报
抱朴子内篇十六《黄白》全译
本篇阐述有关炼黄金白银的事理。
抱朴子曰:神仙经黄白之方二十五卷,千有馀首。黄者,金也。白者,银也。古人秘重其道,不欲指斥,故隐之云尔。或题篇云庚辛,庚辛亦金也。然率多深微难知,其可解分明者少许尔。世人多疑此事为虚诞,与不信神仙者正同也。余昔从郑公受九丹及金银液经,因复求受黄白中经五卷。郑君言,曾与左君於庐江铜山中试作,皆成也。然而斋洁禁忌之勤苦,与金丹神仙药无异也。俗人多讥余好攻异端,谓予为趣欲强通天下之不可通者。余亦何为然哉!余若欲以此辈事,骋辞章於来世,则余所著外篇及杂文二百馀卷,足以寄意於後代,不复须此。且此内篇,皆直语耳,无藻饰也。余又知论此曹事,世人莫不呼为迂阔不急,未若论俗间切近之理,可以合众心也。然余所以不能已於斯事,知其不入世人之听,而犹论著之者,诚见其效验,又所承授之师非妄言者。而余贫苦无财力,又遭多难之运,有不已之无赖,兼以道路梗塞,药物不可得,竟不遑合作之。余今告人言,我晓作金银,而躬自饥寒,何异自不能行,而卖治躄之药,求人信之,诚不可得。然理有不如意,亦不可以一概断也。所以勤勤缀之於翰墨者,欲令将来好奇赏真之士,见余书而具论道之意耳。
抱朴子说:"《神仙经·黄白之方》共二十五卷,一千多个条目。‘黄’指的是金子,‘白’指的是银子。古人重视并秘藏这种方法,不想指明,所以隐翳了名称罢了。有的题写篇名叫‘庚辛’,庚辛也指金。然而大多深奥微妙,难以知晓,那可以了解清楚的只有很少。世上很多怀疑此事为虚假荒诞的人,和不相信神仙者正好相同。我过去跟随郑先生接受了九转仙丹和《金银液经》,于是又请求传受《黄白中经》五卷。郑先生说:他曾经和左元放先生到庐江铜山中试制,都成功了。然而斋戒洁身、禁忌的辛勤劳苦,和炼制金丹神仙大药没有区别。世间很多人讥讽我喜欢攻击异端邪说,认为我热衷于强力解释那些天下不能弄懂的东西。我又何苦要这样呢!我如果想学这班人的举动,对后世人炫耀辞彩,那么,我所写的《抱朴子外篇》和杂文二百多卷,也足以用来寄托寓意,不再需要这本书了。而且这本《内篇》,都是直率的语辞,并没有文彩修饰。我也知道谈论这些,世人没有谁不认为是迂远辽阔,不必在意的事,以为不如讨论世俗间切近的道理,可以迎合众人的心意。但我之所以不能中止它,知道这虽然不入世人之耳,却仍然讨论著作的原因,是因为我的确看见了它的效用,而且所承接传授的老师并不是胡说的人。只是因为我贫苦没有财力,又遭遇多灾多难的命运,有无穷无可依恃的难处,再加上道路梗阻,药物不能求得,所以始终没闲暇去调合制作。我现在告诉别人说:我懂得制作金银,自身却饥寒交迫,这与自己不能行走,却卖着治疗跛瘸药有什么不同呢?要求别人相信,的确是不可能的。但是,既便事理有不如人意处,也不能就一概而论。所以才勤勤恳恳地用笔墨记述下来,想让将来喜欢奇术,欣赏真道的士人,看见我的书就完全掌握道术的意旨罢了。
夫变化之术,何所不为。盖人身本见,而有隐之之法。鬼神本隐,而有见之之方。能为之者往往多焉。水火在天,而取之以诸燧。铅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而为铅。云雨霜雪,皆天地之气也,而以药作之,与真无异也。至於飞走之属,蠕动之类,禀形造化,既有定矣。及其倏忽而易旧体,改更而为异物者,千端万品,不可胜论。人之为物,贵性最灵,而男女易形,为鹤为石,为虎为猿,为沙为鼋,又不少焉。至於高山为渊,深谷为陵,此亦大物之变化。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何为嫌金银之不可以异物作乎?譬诸阳燧所得之火,方诸所得之水,与常水火,岂有别哉?蛇之成龙,茅糁为膏,亦与自生者无异也。然其根源之所缘由,皆自然之感致,非穷理尽性者,不能知其指归,非原始见终者,不能得其情状也。狭观近识,桎梏巢穴,揣渊妙於不测,推神化於虚诞,以周孔不说,坟籍不载,一切谓为不然,不亦陋哉?又俗人以刘向作金不成,便云天下果无此道,是见田家或遭水旱不收,便谓五穀不可播殖得也。
至于说到那变化的道术,又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呢?大致说来,人的身形本来显现,但却有隐去它的方法;鬼神本来是隐形的,但却有使它现身的手段。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往往很多。水和火是天生的,但却能用方诸,阳燧取得。铅的本性是白色的,但却能使它大红成为丹。丹的天性是红的,但却也能使它雪白成为铅。云、雨、霜、雪,都是天地之间的气息,但用药物来制作,却和真的没有区别。至于飞禽走兽之属,蠕动爬行之类,禀执形体于大自然,已经有一定之形了。至于它们突然间就变易旧的形体,或更改为其他物类,千般万种,不能说尽。人作为生物有高贵的天性,最是天地的精华,但是男人女人却可以改变形体,还可以变为仙鹤,变为石头,变为老虎,变为猿猴,变为沙土,变为鼋鳖,仍又不少。至于高山变为渊潭,深谷变为山陵,这也是大事物的变化。变化乃是天地间自然的规律,为什么要怀疑金银不能用其他东西制作呢?譬如阳燧所求得的火,方诸所获得的水,与平常的水火,有什么区别呢?老蛇变成蛟龙,茅糁化为油膏,也同自然生成的没有什么区别。但那根本的缘由,也都是自然规律所导致的,如果不是穷尽事理的人,就不可能懂得其中深意;如果不是溯源追终的人,就不可能懂得它们的性情状态。见识狭窄浅近,受小巢穴所拘束,揣摩精深微妙,认为不可测度,推算神秘幻化,认为虚妄荒诞。周公、孔子没说过的,《三坟》典籍没有记载的,统统都认为不真实,这岂不是太鄙陋了吗?还有,世俗间人认为刘向炼黄金没成功,就断言天下一定没有这种方法;这好比看见有的农家遭到水灾旱灾而没有收成,就认为五谷不能靠播种繁衍而得一样。
成都内史吴大文,博达多知,亦自说昔事道士李根,见根煎铅锡,以少许药如大豆者投鼎中,以铁匙搅之,冷即成银。大文得其秘方,但欲自作,百日斋便为之,而留连在官,竟不能得,恒叹息言人閒不足处也。又桓君山言汉黄门郎程伟,好黄白术,娶妻得知方家女。伟常从驾出而无时衣,甚忧。妻曰,请致两端缣。缣即无故而至前。伟按枕中鸿宝,作金不成。妻乃往视伟,伟方扇炭烧筩,筩中有水银。妻曰,吾欲试相视一事。乃出其囊中药,少少投之,食顷发之,已成银。伟大惊曰,道近在汝处,而不早告我,何也?妻曰,得之须有命者。於是伟日夜说诱之,卖田宅以供美食衣服,犹不肯告伟。伟乃与伴谋挝笞伏之。妻辄知之,告伟言,道必当传其人,得其人,道路相遇辄教之;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伟逼之不止,妻乃发狂,裸而走,以泥自涂,遂卒。近者前庐江太守华令思,高才达学,洽闻之士也,而事之不经者,多所不信。後有道士说黄白之方,乃试令作之,云以铁器销铅,以散药投中,即成银。又销此银,以他药投之,乃作黄金。又从此道士学彻视之方,行之未百日,夜卧即便见天文及四邻了了,不觉复有屋舍篱障。又妾名瑶华者已死,乃见形,与之言语如平生。又祭庙,闻庙神答其拜,床似动有声。令思乃叹曰,世閒乃定无所不有,五经虽不载,不可便以意断也。然不闻方伎者,卒闻此,亦焉能不惊怪邪?
“成都内史吴大文这人博学通达,懂得很多,自己也曾谈到:过去侍奉道士李根,看见他煎煮铅锡,用大豆般的少量药物投入鼎中,用铁匙搅拌,冷了就凝成银子。吴大文得到其间秘方,只想自己制作,用一百天斋戒后就制作,但在官场上留连,所以最终也没有学成。他一直叹息说人间不值得居处。还有,桓君山说过:汉代黄门郎程伟喜好炼黄金白银的法术,娶了妻子,得到懂得大道的方家的闺秀。程伟曾经要随皇帝出行却没有时装,很担忧。妻子说:‘请让我招来两匹绣帛。’嫌帛就无缘无故地到了面前。程伟按照《枕中鸿宝》,制作金子不成。妻子去探看他,见他正扇炭烧筒子,筒子中有水银。妻子说:‘我想试试“相视”这种方术’。就掏出口袋里的药,稍微投入一点。吃完饭后打开一看,已经变成了银子。程伟大吃一惊,说:"道术近在眼前,你却不早点告诉我,为什么呢?'妻子道:‘获得这种道术必须要有一定的命运呀!’于是程伟白天夜晚地劝说和引诱她说出来,卖掉田地房屋,提供给她美好的食物和衣裳服饰,但她还是不肯告诉程伟。程伟就纠合同伴,准备痛打她,让她屈服,但妻子总是预先知道,并告诉他说:‘道术一定得传授给适当的人。如果找到合适的人,既便是半道上相逢认识的,也应该传授给他;如果不适当,口是心非的人,虽然自己被一寸寸地肢解割碎,这道术仍然不能说出来。’程伟不停地逼迫她,妻子终于发疯了,裸体逃跑,用稀泥涂抹自己的身体,最终死去。最近,前任庐江太守华令思,才华高超,学识通达,是个博闻强记的士人,凡是事情没经过的,往往不轻信。后来听说有个道士谈起炼制黄金、白银的方子,就试着让他制作。说是用铁器销熔铅,再拿药物投入其中,就成为银子;再熔炼这种银子,用其他药物投进去,就制作成黄金。他还跟着这位道士学习透视的方术,施行后不到一百天,夜间躺卧就能看清天象和四邻的情况,清清楚楚,不感到还有房屋篱笆等屏障。还有,他的小妾名叫‘瑶华’的已经死去,还让她显现身形,同她交谈如同生前一样。还有,他祭礼宗庙,听到宗庙之神回应他的祭拜,那供床似乎摇动且发出声响。华令思才叹息道:‘世间毕竟无奇不有,《五经》虽然不记载,也不能就凭着主观意见来评判啊!'当然那些没听到过方术的人,猝然听到这些,又怎能不惊奇呢?
又黄白术亦如合神丹,皆须斋洁百日已上,又当得闲解方书,意合者乃可为之,非浊秽之人,及不聪明人,希涉术数者所辨作也。其中或有须口诀者,皆宜师授。又宜入於深山之中,清洁之地,不欲令凡俗愚人知之。而刘向止宫中作之,使宫人供给其事,必非斋洁者,又不能断绝人事,使不来往也,如此安可得成哉?桓谭新论曰:史子心见署为丞相史,官架屋,发吏卒及官奴婢以给之,作金不成。丞相自以力不足,又白傅太后。太后不复利於金也,闻金成可以作延年药,又甘心焉,乃除之为郎,舍之北宫中,使者待遇。宁有作此神方可於宫中,而令凡人杂错共为之者哉?俗閒染缯练,尚不欲使杂人见之,见之即坏,况黄白之变化乎?凡事无巨细,皆宜得要。若不得其法,妄作酒酱醋羹臛犹不成,况大事乎?
“还有,炼制黄金白银的方术也如同合制神仙丹药,都必须斋戒洁身一百天以上,还应该熟炼地理解道术之书,意趣相投的人才能配制黄金白银。并不是污秽恶浊的人,以及不聪明的人,或者很少涉足道术的人所能操办制作的。其中有的需要口诀,都应由老师传授。还应该进入深山里或清洁的处所,不应该让凡夫俗子和愚昧无知的人知道了。而刘向只在宫室内制作,让宫中的人供给所需事物,那一定不会是斋戒洁身的人,又不能断绝人情琐事,不能让他们不与自己来往,这样,怎么能成功呢?桓谭的《新论》说:史子心被任命作丞相史,由官方架设房屋,派官吏、士兵和官家奴婢供给所需,但制作黄金却没成功。丞相自认为神力不够,又禀告了傅太后。太后并非贪图黄金的利益,只是听说黄金炼成可以用来作延年益寿的药物,才醉心于此,就授予他作为郎官,让他居住在北宫里,有使唤的人侍奉他。难道有在宫庭中制作这种仙方,又让凡人错杂地共同制作的吗?世间染织白色的丝织品,尚且不想让旁杂人看见,看见了就染不好,何况黄金白银的变化呢!大凡事情无论大小,都应该得到要旨,如果不得其要,只是胡乱地制作酒、酱、醋、羹、,尚且制不成,何况大事呢!
余曾谘於郑君曰:“老君云,不贵难得之货。而至治之世,皆投金於山,捐玉於谷,不审古人何用金银为贵而遗其方也?”郑君答余曰:“老君所云,谓夫披沙剖石,倾山漉渊,不远万里,不虑压溺,以求珍玩,以妨民时,不知止足,以饰无用。及欲为道,志求长生者,复兼商贾,不敦信让,浮深越险,乾没逐利,不吝躯命,不修寡欲者耳。至於真人作金,自欲饵服之致神仙,不以致富也。故经曰,金可作也,世可度也,银亦可饵服,但不及金耳。”余难曰:“何不饵世閒金银而化作之,作之则非真,非真则诈伪也。”郑君答余曰:“世閒金银皆善,然道士率皆贫。故谚云,无有肥仙人富道士也。师徒或十人或五人,亦安得金银以供之乎?又不能远行采取,故宜作也。又化作之金,乃是诸药之精,胜於自然者也。仙经云,丹精生金。此是以丹作金之说也。故山中有丹砂,其下多有金。且夫作金成则为真物,中表如一,百炼不减。故其方曰,可以为钉。明其坚劲也。此则得夫自然之道也。故其能之,何谓诈乎?诈者谓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以鸡子白化银,银黄如金,而皆外变而内不化也。夫芝菌者,自然而生,而仙经有以五石五木种芝,芝生,取而服之,亦与自然芝无异,俱令人长生,此亦作金之类也。雉化为蜃,雀化为蛤,与自然者正同。故仙经曰,流珠九转,父不语子,化为黄白,自然相使。又曰,朱砂为金,服之昇仙者,上士也;茹芝导引,咽气长生者,中士也;餐食草木,千岁以还者,下士也。又曰,金银可自作,自然之性也,长生可学得者也。玉牒记云:天下悠悠,皆可长生也,患於犹豫,故不成耳。凝水银为金,可中钉也。铜柱经曰:丹沙可为金,河车可作银,立则可成,成则为真,子得其道,可以仙身。黄山子曰:天地有金,我能作之,二黄一赤,立成不疑。龟甲文曰: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古人岂欺我哉?但患知此道者多贫,而药或至贱而生远方,非乱世所得也。若戎盐卤咸皆贱物,清平时了不直钱,今时不限价直而买之无也。羌里石胆,千万求一斤,亦不可得。徒知其方,而与不知者正同,可为长叹者也。有其法者,则或饥寒无以合之,而富贵者复不知其法也。就令知之,亦无一信者。假令颇信之,亦已自多金银,岂肯费见财以市其药物,恐有弃系逐飞之悔,故莫肯为也。又计买药之价,以成所得之物,尤有大利,而更当斋戒辛苦,故莫克为也。且夫不得明师口诀,诚不可轻作也。”夫医家之药,浅露之甚,而其常用效方,便复秘之。故方有用後宫游女,僻侧之胶,封君泥丸,木鬼子,金商芝,飞君根,伏龙肝,白马汗,浮云滓,龙子丹衣,夜光骨,百花醴,冬邹斋之属,皆近物耳,而不得口诀,犹不可知,况於黄白之术乎?今能为之者,非徒以其价贵而秘之矣,此道一成,则可以长生。长生之道,道之至也,故古人重之也。凡方书所名药物,又或与常药物同而实非者,如河上奼女,非妇人也;陵阳子明,非男子也;禹馀粮,非米也;尧浆,非水也。而俗人见方用龙胆虎掌、鸡头鸭蹠、马蹄犬血、鼠尾牛膝,皆谓之血气之物也;见用缺盆覆盆、釜钅历大戟、鬼箭天钩,则谓之铁瓦之器也;见用胡王使者、倚姑新妇、野丈人、守田公、戴文浴、徐长卿,则谓人之姓名也。近易之草,或有不知,玄秘之方,孰能悉解?刘向作金不成,无可怪之也。及得其要,则复不烦圣贤大才而後作也,凡人可为耳。刘向岂顽人哉,直坐不得口诀耳。今将载其约而效之者,以贻将来之同志焉。当先取武都雄黄,丹色如鸡冠,而光明无夹石者,多少任意,不可令减五斤也。捣之如粉,以牛胆和之,煮之令燥。以赤土釜容一斗者,先以戎盐石胆末荐釜中,令厚三分,乃内雄黄末,令厚五分,复加戎盐於上。如此,相似至尽。又加碎炭火如枣核者,令厚二寸。以蚓蝼土及戎盐为泥,泥釜外,以一釜覆之,皆泥令厚三寸,勿泄。阴乾一月,乃以马粪火煴之,三日三夜,寒,发出,鼓下其铜,铜流如冶铜铁也。乃令铸此铜以为筩,筩成以盛丹砂水。又以马屎火煴之,三十日发炉,鼓之得其金,即以为筩,又以盛丹砂水。又以马通火煴三十日,发取捣治之。取其二分生丹砂,一分并汞,汞者,水银也,立凝成黄金矣。光明美色,可中钉也。
“我曾经向郑先生咨询:‘太上老君说:“不要把难以获得的财物看得很重。'而最太平的世道,将黄金投入深山,把美玉抛进幽谷。不知古人为什么要认为金银贵重而且要遗留它的配方呢?'郑先生回答我说:'太上老君的意思,是指那种分开沙砾,剖开石头,推倒山峦,淘净深渊,不以万里为远,不忧虑山压水溺,去追求珍宝玩物,从而妨害百姓的时间,又不知中止满足,去修饰无用东西的君主;以及想追求道术,又立志追求长生不死的人,却兼经营商业,不在信义谦让上敦厚,浮游深水,攀越险阻,徽幸地追求利益,不惜躯命,不修养清心寡欲的人罢了。至于真人制作金子,是自己想服食它而达到神仙,并不是凭着他带来财富。所以,仙经说:‘金子可以炼制,人世可以超度。银子也可以服食,只是赶不上黄金罢了。’我责难道:'为什么不服食世间现成的金银,却要去熔炼制作呢?制作后就不是真实的,不真实就欺诈虚伪了。'郑先生回答我:'世上的金子银子都很好,但道士一般都贫穷。所以谚语说:"没有肥胖的仙人和富有的道士。”老师与门徒或许十来人,或许五个人,又怎么能用金银来供给他们呢?又不能远远地外出采取,所以应该炼制黄金。还有,熔化制作的黄金,乃是各种药物的精华,比自然形成的要强。仙经说:“丹砂的精华产生黄金。”这是说用丹砂来制作金子。所以山中有丹砂,那下面往往有黄金。而且制作黄金成功就成为真的物质,内外如一,百炼也不会减损,所以那种仙方说:“可以作成块饼。”说明它的坚硬刚劲。这就是得自天然的道术。所以能够熔炼出来,怎么能说是欺诈呢?欺诈指的是用曾青涂抹铁器,铁的红色像铜;或者用鸡蛋白涂染银子,白银就如同黄金。这都是外部变化而内部不变的。'灵芝是自然生成的,但仙经有用五种石料和五种木质种植灵芝的。灵芝生成后,取来服食,也同天然灵芝没有区别,都能使人长生不老,这也与人工制作黄金同类。还有,野鸡化为大蚌,鸟雀变成蛤子,也都与天然的完全相同。所以仙经说:‘丹汞九次熔炼的方法,父子间不相传;炼制黄金白银的道术,是大自然使然。’又说:‘朱砂化为黄金,服食后升天成仙的,是上等的道士;服食灵芝进行导引,吞咽元气追求长生的,是中等的道士;服用草木之药,活一千年以内的,是下等的道士。'又说:'金子银子可以自己制作,这是自然之道;长生不死法术,可以学习而得到。'《玉牒记》说:'天底下的悠悠万物,都可以不死长生,只怕是犹豫不决,所以修炼不成。凝结水银成为黄金,可以制成块饼。'《铜柱经》说:'丹砂可以制黄金,河车可以作白银。立刻就能获成功,成功之后物成真。您若要得此法术,可使自己成仙人。'《黄山子》说:'天地间黄金,我都能制成,两黄加一红,即刻成功不须疑。'《龟甲文》说:'我的生命取决于我,不靠着天,九转还丹变黄金,可以延寿亿万年。'古人难道会欺骗我们吗?只是担心懂得这种道术的人大都贫穷,而药物或许虽很不值钱但出产在远方,不是动乱世道所能求得。如像戎盐、卤盐都是便宜的药物,清和太平时完全不值钱,但现在不限价地提高也买不到。羌里石胆,千万钱去购求一斤也得不到。只知道这种药方无处寻,便和不知道的完全一样,这是可以为之长叹不已的啊!拥有炼制金银方术的人,却因为饥寒交迫而没有什么用来配制;富贵的人又不懂得法术,即令懂得,也没有一个相信的;假如有比较相信的,又认为自己拥有很多黄金白银,哪里肯费弃现成的财物去买那些药物,担心像放弃已擒获系牢的鸟儿,却去追逐天上的飞禽一样会后悔,所以不肯这样干。还有人计算买药的价钱,和炼成的所得金银相比,尤其有大利益,但还必须斋戒,辛酸苦楚,所以不能去实施。而且如果得不到明达的老师亲口相传,的确就不能轻易制作。说到医生的药物,浅显直露得太厉害,而道家常用而有效的方剂,就密保匿藏。所以方剂有用'后宫游女'、'僻侧之胶'、'封君泥丸’、‘木鬼子’、‘金商芝’、‘飞君根’、‘伏龙肝’、‘白马汗’、‘浮云滓’、‘龙子丹衣’、‘夜光骨’、‘百花醴’、‘冬邹斋’之类,都是些身边的药物,但如果得不到口诀,尚且不能知晓,何况对于黄金白银的方术呢!现在能够炼制的人,不只是因为它们的价值高就秘而不宣,还因为这种道术一但成功,就可以长生不死,而长生的道术,乃是道术的最高追求,所以古人很重视它。但凡方术书所记载的药物,还有的与日常生活中的名称相近而实质不同:如如'河上姹女’,并不指妇女;‘陵阳子明’,并不指男人;‘禹余粮’,并不是稻米;'尧桨',并不是水桨。但世人看见药方用龙胆、虎掌、鸡头、鸭斑、马蹄、犬血、鼠尾、牛膝,就认为都是含血气的生物;看见用缺盆、覆盆、釜鬲、大戟、鬼箭、天钩,就认为是铁器瓦器之类;看见用胡王使者、倚姑、新妇、野丈人、守田公、戴文浴、徐长卿,就认为是人的姓名。浅近易辨的草药,有些还不知晓,那么玄妙隐秘的方术,又有谁能全部了解呢?刘向制作黄金不成功,也无可奇怪了。如果谁都能学得要旨,那就不必麻烦圣贤和有大才能的人来制作,一般的人都可以制作了。刘向难道是愚钝的人吗?只是因为他没学到口诀罢了。现在准备记载那简约而奏效的,以此赠送给将来志同道合的人。应当先拿武都出产的雄黄,红色像鸡冠而光亮明洁,没有夹石的,多少随意,不能让它少于五斤,捣碎得如同粉末,用牛胆渗和,煮后让它们干燥。再用红土作的,能容纳一升的釜锅,先拿戎盐,石胆粉末放入锅中,让它有三分厚;才放入雄黄粉,让它有五分厚;再加戎盐在上面。像这样层层地加上去,直至用完。再加上碎炭火像枣核大小的,让它有两寸厚。拿蚯蚓泥土和戎盐制成泥,涂抹锅釜外面,用另一锅釜覆盖着,都涂上泥,厚三寸,不要泄漏。阴干一个月,才用马粪火烘烤三天三夜;冷却后,开炉取出,鼓风后炼成的铜,那铜的沉状如同熔化的铜铁;于是熔铸这种铜制成筒;筒制成后用来盛放丹砂水;又用马屎火来烘烤三十天,打开炉子,鼓冶釜锅得到金属;再用它来制成筒,又用来盛放丹砂水;再用马粪火烘烤三十天,开炉取出。鼓风后得到药物,取来两份;用生的丹砂一份渗合汞。汞就是水银。马上就凝成黄金了。这黄金光彩明亮,色泽美观,可以制成块饼状。"
作丹砂水法
治丹砂一斤,内生竹筩中,加石胆消石各二两,覆荐上下,闭塞筩口,以漆骨丸封之,须乾,以内醇苦酒中,埋之地中,深三尺,三十日成水,色赤味苦也。
金楼先生所从青林子受作黄金法
先锻锡,方广六寸,厚一寸二分,以赤盐和灰汁,令如泥,以涂锡上,令通厚一分,累置於赤土釜中。率锡十斤,用赤盐四斤,合封固其际,以马通火煴之,三十日,发火视之,锡中悉如灰状,中有累累如豆者,即黄金也。合治内土瓯中,以炭鼓之,十炼之并成也。率十斤锡,得金二十两。唯长沙桂阳豫章南海土釜可用耳。彼乡土之人,作土釜以炊食,自多也。
治作赤盐法
用寒盐一斤,又作寒水石一斤,又作寒羽涅一斤,又作白矾一斤,合内铁器中,以炭火火之,皆消而色赤,乃出之可用也。
角里先生从稷丘子所授化黄金法
先以矾水石二分,内铁器中,加炭火令沸,乃内汞多少自在,搅令相得,六七沸,注地上成白银。乃取丹砂水曾青水各一分,雄黄水二分,於钅历中加微火上令沸,数搅之,令相得,复加炭火上令沸,以此白银内其中,多少自在,可六七沸,注地上凝,则成上色紫磨金也。
治作雄黄水法
治雄黄内生竹筩中一斤,辄加消石二两,覆荐上下,封以漆骨丸,内醇大醋中,埋之深三尺,二十日即化为水也。作曾青水方,及矾石水同法,但各异筩中耳。
小儿作黄金法
作大铁筩成,中一尺二寸,高一尺二寸。作小铁筩成,中六寸,莹磨之。赤石脂一斤,消石一斤,云母一斤,代赭一斤,流黄半斤,空青四两,凝水石一斤,皆合捣细筛,以醯和,涂之小筩中,厚二分。汞一斤,丹砂半斤,良非半斤。取良非法用铅十斤内铁釜中,居炉上露灼之,铅销,内汞三两,早出者以铁匙抄取之,名曰良非也。搅令相得,以汞不见为候,置小筩中,云母覆其上,铁盖镇之。取大筩居炉上,销铅注大筩中,没小筩中,去上半寸,取销铅为候,猛火炊之,三日三夜成,名曰紫粉。取铅十斤於铁器中销之,二十日上下,更内铜器中,须铅销,内紫粉七方寸匕,搅之,即成黄金也。欲作白银者,取汞置铁器中,内紫粉三寸已上,火令相得,注水中,即成银也。
制作丹砂水的方法
研治丹砂一斤,放在竹筒子里,加入石胆、消石各二两,覆盖住上下,堵塞筒口,用漆骨丸封住。等到干燥以后,放在醇醋里,埋在地底下,深度三尺,三十天后化成水,颜色变红,味道变苦。
金楼先生跟青林先生学习的制作黄金的方法
先锻炼锡,方形宽度为六寸,厚度为一寸二分,用赤盐渗和灰汁,搅拌如同稀泥,用来涂抹锡上。使锡全体厚一分,累积着放在土锅里。一般十斤锡,参用四斤赤盐,调合后牢固地封住锅边,用马粪火烘烤三十天,拨开火看去,锡里完全如同灰的样子,中间有很多像豆粒的东西,那就是黄金了。混合研治后放入土盆里,用炭鼓风冶炼,十次炼制后都能成功。一般用十斤锡,可以获得黄金二十两。只有长沙、桂阳、豫章、南海的土锅才能使用。那些地方的老百姓,制作土锅来煮食物,自然地增长了寿命。
制作赤盐的方法
用寒盐一斤,又研制寒水石一斤,又研制寒羽涅一斤,再研制白矾一斤,混合着放入铁器中,用炭火烤烘,都消溶而颜色变红,才取出来,可供使用。
角里先生跟从稷丘先生所接受熔化黄金的方法
先用矾水石两分放入到铁器中,加入炭火,使它沸腾,再放入汞,剂量的多少任意,搅拌后使它们相调合,六七次沸腾后,倾倒在地下,凝成白银;再拿丹砂水曾青水各一份,雄黄水两分,倒入鬲中,放在小火上煮沸,多次地搅拌,让它们相混合,又放在炭火上让它沸腾,用铸成的白银放在中间。剂量的多少任意,待六七次沸腾后,倾注在地上,凝结后就成为上等的紫磨金了。
制作雄黄水方法
研治雄黄,放入生竹筒中,一斤就加入消石二两,覆盖住上下,用漆骨丸封着,放入醇醋之中,埋藏深度为三尺,二十天后就熔化为水了。作曾青水的方法,以及制作矾石水的方法与此相同,只是各自放入不同的筒中罢了。
小孩制作黄金方法
制成大铁筒,直径为一尺二寸,高度为一尺二寸。再制成小铁筒,直径六寸,琢磨细。用赤石脂一斤,消石一斤,云母一斤,代赭石一斤,硫黄半斤,空青四两,凝水石一斤,都混合捣细,筛过,以醋调和,涂在小筒中,厚度为两分。放入一斤汞,半斤丹砂,良非半斤。制取良非的方法是:用十斤铅放入铁锅里,放在炉子上暴露着烧烤。铅溶化后,放入三两汞,最先取出的要用铁匙子酌,酌出的叫“良非”。搅拌让它们相混合,以汞已经看不见了作为标准,放进小筒里,云母覆盖在上面,用铁盖压住,拿大筒来放在火炉上。溶解铅注入大筒中,淹没到小筒里,离顶有半寸,以铅销熔作为标准,用大火烧煮三天三夜,成功后就叫“紫粉”。再拿十斤铅放在铁器里销溶,二十天左右,又放在铜器里,等到铅销溶后,放入一寸见方的勺子七勺紫粉,搅拌后就形成了黄金。想要制作白银的,拿汞放入铁器里,放入紫粉三寸以上,火候要适宜。倒入水中,就成了白银。
务成子法
作铁筩长九寸,径五寸,捣雄黄三斤,蚓蝼壤等分,作合以为泥,涂裹使径三寸,匮口四寸,加丹砂水二合,覆马通火上,令极乾,内铜筩中,塞以铜合盖坚,以黄沙筑上,覆以蚓壤重泥,上无令泄,置炉炭中,令有三寸炭,筩口赤,可寒发之,雄黄皆入著铜筩,复出入如前法。三斤雄黄精,皆下入著筩中,下提取与黄沙等分,合作以为炉,炉大小自在也。欲用之,置炉於炭火中,炉赤,内水银,银动则内铅其中,黄从傍起交中央,注之於地,即成金。凡作一千五百斤,炉力即尽矣。此金取牡荆赤黍酒渍之,百日,即柔可和也。如小豆,服一丸,日三服,尽一斤,三虫伏尸,百病皆去,盲者视,聋者闻,老者即还年如三十时,入火不灼,百邪众毒、冷风暑湿、不能侵入;尽三斤,则步行水上,山川百神,皆来侍卫,寿与天地相毕。以杼血朱草煮一丸,以拭目眦,即见鬼及地中物,能夜书;以白羊血涂一丸,投水中,鱼龙立出,可以取也;以青羊血丹鸡血涂一丸,悬都门上,一里不疫;以涂牛羊六畜额上,皆不疫病,虎豹不犯也;以虎胆蛇肪涂一丸,从月建上以掷敌人之军,军即便无故自乱,相伤杀而走矣;以牛血涂一丸以投井中,井中即沸,以投流水,流水则逆流百步;以白犬血涂一丸,投社庙舍中,其鬼神即见,可以役使;以兔血涂一丸,置六阴之地,行厨玉女立至,可俟六七十人也;以鲤鱼胆涂一丸,持入水,水为之开一丈,可得气息水中以行,冒雨衣不霑也;以紫苋煮一丸,含咽其汁,可百日不饥;以慈石煮一丸,内髻中,以击贼,白刃流矢不中之,有射之者,矢皆自向也;以六丁六壬上土并一丸,以蔽人中则隐形,含一丸,北向以喷火,火则灭;以庚辛日申酉时,向西地以一丸掷树,树木即日便枯;又以一丸,禹步掷虎狼蛇蝮,皆即死;研一丸以书石即入石,书金即入金,书木入木,所书皆彻其肌理,削治不可去也。卒死未经宿,以月建上水下一丸,令入咽喉,并含水喷死人面,即活。以狐血鹤血涂一丸,内爪中,以指万物,随口变化,即山行木徙,人皆见之,然而实不动也。凡作黄白,皆立太乙、玄女、老子坐醮祭,如作九丹法,常烧五香,香不绝。又金成,先以三斤投深水中,一斤投市中,然後方得恣其意用之耳。
务成子的方法
制作铁筒长九寸,直径五寸,捣碎雄黄三斤,蚯蚓壤相同的分量,配合为泥。涂抹筒内使直径为三寸,筒口为四寸,加入丹砂水两合,放在马粪火上,让它干透,放入铜筒里,以铜塞堵紧,又用黄沙敷在上面,再用蚯蚓泥重新涂抹在上面,不要让它泄漏,放在火炉炭中。要有三寸厚炭,等筒口烧红才可以,冷却后打开。雄黄都进入附著在铜筒里,重新取出和放入像前面那样。等到三斤雄黄精都下来附著在筒子上,接着要提取同等份量的黄沙,调合制作为炉子。炉子大小可随意,想要使用时,放置在炭火里,等炉子变红,放入水银。水银动荡就放入铅,见黄色从旁边出现并在中央交汇时,倾倒在地上,就形成了黄金。一共制作一千五百斤后,炉子的药力就用完了。这种黄金用牡荆、赤黍酒渍泡一百天,就柔软得可以制作了。服食一粒像小豆般大小的,每天三次,吃完一斤,各种寄生虫都死去,各种疾病都痊愈;瞎子能看见,聋子能听清;老年人返回到青年,如像三十岁时;进入烈火不会被烧伤;各种邪气;众多毒蛊,寒冷、厉风、暑热、湿气,都不能侵犯。吃完三斤,就能在水面上步行,而山川众神,都来护卫,寿命和天地相始终了。如果用樗血朱草煮一粒,用来揩试眼角,就能看见鬼和地下的物类,还能在夜晚书写。如果用白羊血涂抹一粒,放在水里,鱼龙马上出现,可以借此机会捕取。如果用青羊血、丹鸡血涂抹一粒,悬挂在京都大门上,一里之内不会出现病疫。用它来涂抹在牛羊六畜的额头上,都不会生病,虎豹也不敢侵犯它们。如果用老虎胆和蛇的脂肪涂抹一粒,在月建的方位用它投掷敌人的军队,那军队马上会无缘无故地自我混乱,自相残杀而逃走。如果用牛血涂抹一粒,拿来投入井中,水井里马上沸腾;用来投入流动的水,流水就会倒流一百步。如果用白狗血涂抹一粒,投入到社神庙宇中,那里的鬼神马上看见,就可以使唤了。如果用兔血涂抹一粒,放置在六阴的地方,管行厨的仙女马上到来,可以供奉六七十人。如果用鲤鱼胆涂抹一粒,拿着跳入水中,水因此而避开一丈,可得以呼吸并在水中行走,淋着雨衣裳也不会沾湿。如果用紫苋煮一粒,含着咽下汁水,可以一百天不饿。如果用磁石煮一粒,放了发髻中,凭此与敌人打仗,刀刃和流矢不能击中;如果有射此人的,箭都会向自己的方向射去。如果用六丁、六壬方位的泥土合制一粒,用来躲避在人们中间,就能隐翳身形,口含一粒,向着北面喷吐火,火就能熄灭;在庚辛那天的申酉时辰,向着西方用一粒投掷树木,树木当天就能枯萎,又拿一粒,用禹步投掷虎狼蝮蛇,它们都马上会死;如果研制一粒,用来书写石头就深入石头,书写金属就深入金属,书写树木就深入树木,所写的都穿透到内部的纹理中,削也削不去。如果是仓猝间死去不过夜的,用月建方向的水送下一粒,让它进入死者咽喉,再含着水喷吐在死人脸上,马上就活转来。如果用狐狸血和仙鹤血涂抹一粒,放在指甲中,用来指万物,随着口令而改变它们,马上山能移走,树木迁徙,别人都能看见,但是实际上却没有移动。凡是制作黄金白银,都设立太乙、玄女、老子的神座祭祀,如同制作九转仙丹的方法那样。还要经常烧着五香,香烟不断。还有,当黄金制成,先要用三斤投入深水里,一斤投在市场上,然后才能肆意使用。
什么是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木、火、土、金、水。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基本概述: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它提出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和作用,但是它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行”在《洪范》中已被明确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认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时,已将“五行”认定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基质。在《左传》中也存在着“五行”,在这里,他是被认为是“地之五行”与“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关的。
“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所谓“行”,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而《尚书》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象征的意义--“行”。“行”所指称的无非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着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于禹,是因为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导致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阴阳五行:
阴阳相互作用产生的不同状态只有五种:一是阴消阳长状态;二是阳消阴长状态;三是重阳极限状态;四是重阴极限状态;五是阴阳平衡状态。
在阴阳的运动变化过程中,阴阳平衡点有两个,一个在阴消阳长过程之中,一个在阳消阴长过程之中,在整个阴阳运动变化中,阴阳平衡状态也有两处,一年四季变化中的春分和秋分是生活中最直接的例子。古人为了更加简洁明晰的表达阴阳,便将阴阳变化规律中的阴消阳长状态以“木”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重阳极限状态以“火”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阳消阴长状态以“金”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重阴极限状态以“水”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阴阳平衡状态以“土”的形象来替代表示,于是就产生出了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为阴阳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五种不同存在状态,它既是动态的又是相对静态的。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说“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此一语道破天机也。五行是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的产物,阴阳才是五行变化的原动力。
五行是宇宙中力量的分类,它是一个模型是一个引导我们前进的方向。在我国古代,便是以阴阳五行来解释宇宙的结构和规律,和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它是理论也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原始的结构,具体思维可参考知识,自己去悟,只有这样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理论基础:古代的人们创造了五行,在几千年的实践运用中也证明了五行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至于古代的人们是在什么理论基础上,用什么的方法和原理来创造出五行,一直是现代人迫切需要理解的重点问题,当人们怀着解惑的心态翻阅古今的典藉,试图找到产生五行来源的原委时,得到的只有失望,虽然现在人们对五行的成因有诸多的解释,遗憾的是没有人能明确地说出创造五行的原始依据、过程、和原理,而最大的遗憾则是古代那些创造五行的先辈们,没有将五行的产生原理和创造过程流传下来,让后人在黑暗中摸索了几千年也搞不明。
五行这一套性质标准与关系定律是建立在什么理论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呢?虽然肯定五行首先是来源于实践的认识,但将这个由实践的认识提高为普遍性的理论,就必然有一个相适应的基础方法,有一套可靠的现实依据,有一个顺应自然的发生过程,简单一点说,是它必须有一个理性的基础,再在这个理性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创新而创造出来。
创造五行的理性基础是什么呢?从《出生时间与命运》中已经说过,阴阳是宇宙的基本法则,宇宙间一切事物都由阴阳相互作用而产生,既然一切事物都由阴阳产生,那么五行作为一种实质性的事物形态,它产生来源也不会例外,也必然由阴阳为基本材料生成。否则的话,阴阳理论就不能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阴阳又是怎样生化出五行的呢?在茫茫然不知所措的摸索中,可以发现有一套相关的理论能够为人们带来有益的启发,它就是《易经》中的八卦。稍微读过《周易》,或者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认识的人,对八卦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八卦为乾、坤、艮、兑、离、坎、巽、震八个经卦,可以构成六十四个复卦,按照出生时间与命运一书的解释,八个卦都有各自的五行性质:
震为雷的性质为木,位于正东方;兑为泽的性质为金,位于正西方;离为火的性质为火,位于正南方;坎为水的性质为水,位于正北方;坤为地的性质为土,位于西南方;艮为山的性质为土,位于东北方;巽为风的性质为木,位于东南方;乾为天的性质为金,位于西北方。
从八卦中看到,离为火位于正南方,坎为水位于正北方,震为雷位于正东方,兑为泽位于正西方,在这几个方位中,同五行中的火位于南方,水位于北方,木位于东方,金位于西方的定位是一致的,虽然八卦的性质属性是以五行的性质属性为标准划分的,但这种划分在充分地说明了八卦的性质和五行的性质有了一种和谐的溶合,特点是八卦中的离火和五行中的南方火同为一物,八卦中的坎水和五行中的北方水同为一物,五行与八卦中的水与火两项基本物质元素具有的同一性,绝对不是偶然因素的巧合,而在表明它们之间有着必然性的关系。
人们已经知道,八卦是由阴阳产生,阴的性质为黑暗寒冷,其基础性的形象物质体现为水,阳的性质为明亮炎热,其基础性的形象物质体现为火,阴与阳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先生化出四象,再生化出八卦,应该注意到,八卦是由阴阳为原始材料生成,这就是说,八卦中金、木、水、火、土的五种性质事物,全部都由水与火两种性质为基础,再经过相互作用后的产物,在注意到这个生化来源后,可以看到,阴阳的水与火,和五行中的水与火,和八卦中的水与火,同属于一样的物质,由此可以肯定地说,五行的产生来源,必定来自于阴阳,阴阳不但是生化八卦的母体,同样也是生化五行的母体。
是阴阳生化出五行吗?在最早系统性地解说五行的《洪范》中,根本就没有提到过阴阳,没有提及过阴阳与五行的关系或者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既没有表示过,也没有暗示过五行的来源出自于阴阳。甚至在《周易》中,也没有发现阴阳与五行有什么必然性的直接生化关系。人们从史书的记载中,发现阴阳与五行相结合,是到了战国时期才出现的事,这一切似乎都在表明,从阴阳一词最早出现的时代,从五行最早出现的时代。没有什么确实的记载证明两者有着必然的生化关系,能够证明阴阳生化出五行的唯一条件,只有阴阳是生化宇宙一切事物的基础材料这一条依据,单凭这一点,还不能能够证明五行来源于阴阳。
基本本质:王经石在《太极图谱解析》中说;“五是自然界中五种物质、五种能量、五种气场,而‘五’ 相互作用产生运动,称为‘行’,五和行合起来就是‘五行’。五行生克是代表物质、能量、信息的演化形式,它是朴实的世界观与自然科学”。
在阴阳的运动变化过程中,阴阳平衡点有两个,一个在阴消阳长过程之中,一个在阳消阴长过程之中,这说明在整个阴阳运动变化中,阴阳平衡状态也有两处,为什么在四象中要将两个平衡点分开来用,而在五行中却要将两个平衡状态合二为一?原因并不复杂,在四象坐标中,两个阴阳平衡点的状态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平衡点前面与后面的变化,作为一个坐标中的标定点,平衡点在坐标中起到的是界定作用,但在五行中,两个平衡点显示的状态都相同,但这个平衡状态不起什么标定作用,只是作为一种性质状态,所以两者可以合并为一。
四象是古代的人们从阴阳运动变化规律中,找出具有特别标定意义的点组成的可以标示阴阳运动变化全过程的坐标,五行则是古代的人们从阴阳运动变化规律中,对运动变化产生的不同状态以性质为主体作出的分类。
五行以其本质在告诉人们,五行体现的是阴阳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是建立在阴阳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这个基础上的全面性扩展细分,并且突出性地表达出五种不同状态的各自特征和特性,人们创造五行,只是根据阴阳变化规律中的五种不同状态,各自作出一个明确性的性质表达。
人们将阴阳变化规律中的阴消阳长状态以“木”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重阳极限状态以“火”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阳消阴长状态以“金”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重阴极限状态以“水”的形象来替代表示,将阴阳平衡状态以“土”的形象来替代表示,于是就产生出了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
在长期的实践运用中,五行为五种性质状态的实质逐渐被人们淡化,而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则被人们误当为五行的本质,所以一说到五行,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这就是在说金、木、水、火、土。
五行简介:
五行的性质: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各个性质,依次如下:
木-曰“曲直”。好华美,且具有风雅的个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爱,又行善的意思。
火-曰“炎上”。性情急躁,而富有自尊心。火性代表礼,就是为人谦让谨慎,敬上而不欺下。
土-曰“稼穑”。性情温厚笃实,而具有自信心。土性代表信,就是又诚实又温厚诚恳之意。
金-曰“从革”。性情刚强,而具有自尊心。金性代表义,就是崇善弃恶,事事都顺理。
水-曰“润下”。人聪明,并能推测事物。水性代表智, 就是观察事物详细,对于任何事能预知前兆,善理权谋术事。
五行:也可以说是仁、义、礼、智、信的五行。五脏:木性为肝脏;火性为心脏;土性为脾脏;金性为肺脏;水性为肾脏。
五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红色;土代表黄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
五方:木为东方,火为南方,金为西方,水为北方,土为中央。
右图为五行相生相克、五行相冲图解(五行相冲就是五行相克)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五行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五行相生’是互相生旺的意思,表示生成化育,‘五行相克’就是互相反驳、互相战斗、制衡。
五行相生:五行中,唯一有生命活力的是木,生命需要由水滋润才能成长,故“水生木”。人类最早取得的人造火种是钻木取火,所以“木生火”,生命在于运动,生命运动过程亦即能量释放过程,亦即火的生成过程。“火曰炎上”指能量释放,在能量释放殆尽时,生命也走到尽头,只剩下一堆灰烬,生命归于一杯黄土,故“火生土”。土属中性,是向上、外向、扩张发挥到极致的转折点,蕴藏着各种矿藏,以及向下、肃杀、收敛之力,故“土生金”。“金生水”正解有二:1,古人从金属表面发现冷凝水珠;2,月亮天干属庚,金为秋,为八月,古人认为潮水是因月亮而生,尤以申秋月圆之潮最甚。这就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环状态。
五行相克:又赤裸裸的大地一定要植树(木),用大树的根来拱固土质大雨来时才不会土质流失(土),大雨会造成水灾就必需用土来筑墙保卫家园(水),古时家园的门口都要摆个大水缸下雨时备水以备火灾可灭火(火),为保卫家园及家中煮饭生火必需有刀枪斧头器具所以要提炼顽铁(金),生火需要用锯子斧头来劈材(木),这自然的相克制衡道理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天地间的万物产生之后,虽然有相生但也要有制衡,如水会使树木生长,也会使土质流失,而木按照‘木克土’的道理来克土,这就是自然的循环状态。
五行结构排列
俄罗斯汉学家的观点:
土的结构:正静空子+正游空子+反静空子+反游空子
火的结构:反静空子+3个正游空子
水的结构:正静空子+3个反游空子
木的结构:3个反静空子+正游空子。
金的结构:3个正静空子+反游空子。
正:自旋量子数为正;反:自旋相反。
五行的构件正反静空子和正反游空子间有结合能,如果火到激发态的话,就能释放出反静空子和正游空子,这些构件满足基本的量子力学规律,都有各自的波函数。比如,火的构件正游空子的波函数为φ(w),其中w为空间的点,w = xi+yj+zk,为实部为0的特殊四元数,则游空子在空间v中的概率为 p(v) = ∫∫∫φ(w)φ_(w)(dw)^3 ,w∈v。即边界为v,φ_(w)为φ(w)的共轭。对火的量子条件的偏微分方程求解,可能得到火的性质。其余类此。
五行的构成不能都是正静空子或正游空子,因为正反静空子或正反游空子都是费米子,所以以下的五行组成不存在:正静空子+3个正游空子,4个反静空子、2个正静空子+个正游空子、2个反静空子+2个反游空子组成的五行也不存在。
金:白色,位置:西
木:青色, 位置:东
水:黑色,位置:北
火:赤色,位置:南
土:黄色,位置:中
五行属性:五行学说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其主要的思维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并根据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说明各类事物或现象的联系和变化。在医学方面则籍以阐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原始的五行物质元素说,上升为五行学说之后,基本上已经不是单纯的指五种物质本身,而是作为事物属性的抽象概念来应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意思是说,木具有生发、条达之特性;火具有炎热、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敛肃、变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润、向下之特性。为此,根据上述特性,采用\"比象取类\"方法,便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或现象,朴素地分成了五大类,将相似属性的每类事物或现象,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属性归类的基础上,运用五行生克规律,以阐释或推演事物或现象的复杂联系和变化。
五行归类的意义:五行属性归类,主要用于概括人体及其与自然界多种事物或现象在属性上的某些内在联系。例如以五行特点来比象说明五脏之某些生理功能特点:如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应\",五行学说则把人体脏腑形体和自然界相类似的有关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从而说明人体五脏系统和自然界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说明脏腑间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理联系,用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脾属土,故与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节之\"长夏\"、气候之\"湿\",不仅存在着某些生理上的内在联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验证。如口甜,可反映脾湿蕴盛等。
五行与四季(五行旺相休困)
①春木旺,火相,土死,金囚,水休;②夏火旺,土相,金死,水囚,木休;③秋金旺,水相,木死,火囚,土休;④冬水旺,木相,火死,土囚,金休。
基本规律:五行的相乘与相侮,是五行关系在某种因素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现象。乘,即乘虚侵袭。侮,即恃强凌弱。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制约的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二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克之行。
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相乘则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以后的过度克伐,是反常现象。在人体,则前者是生理状态,后者则为病理状态。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应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所以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即是说,五行若某一行之气太过,则对其所胜(我克)之行过度制约,而发生相乘。而对其所不胜(克我)之行发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气不足,则克我之行必过度制约而乘之。而己所胜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临床所见的支气管扩张病证,病位在肺,每因肝气郁结,气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见咳血,则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郁气滞,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则为木郁乘土。湿热型高血压,多因湿热困脾,引发肝失疏泄,肝阳亢逆,则为土侮木。至于金乘木(虚)证候,临床则为少见。
五行特性:这种观点起源于《洪范》,今人多理解为:
木的特性:日出东方,与木相似。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南方炎热,与火相似。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与土相似。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日落于西,与金相似。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伏”蕴藏古人养生智慧
《宫沼纳凉图》 佚名(宋)
《山居纳凉图》 盛懋(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 (翻拍)
“六月三伏猛火燃,卧龙无雨口生烟”。今天是农历六月初二,庚申日,三伏天来了。
三伏天的到来,古人称之为“入伏”。
“三伏”是独立于二十四节气的另一个气候概念
因为“三伏”是独立于二十四节气的另一个气候概念,其计算方法也比较复杂,传统的“黄历”及现行的日历极少有明确标示,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每年何时“入伏”,何时“出伏”,只知道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
推算三伏天,要结合节气和干支纪日法。节气要留意夏至和立秋,因这两个节气与初伏及末伏的确定有关。干支纪日则要留意“庚”日,因“庚”的五行属性与“伏”的含义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计算三伏天的主要“参数”。
每年的“入伏”时间,是“夏至三庚数头伏”,即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进入头伏,从此日起至下一个“庚”日前的10日为初伏。
如今年6月21日为夏至,夏至后第一个“庚”日是6月22日庚子,第二个“庚”日是7月1日庚戌,第三个“庚”日是7月11日庚申。故从7月11日起便开始“入伏”,初伏时间是7月11日至7月20日。
中伏从立夏后第四个“庚”日开始,截止至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这段时间,短则10天,长则20天。所以中伏有时是10日,有时是20日。
如前年的中伏是10日,去年和今年的中伏都是20日。
末伏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计算,共10天。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三伏天便结束,也就是“出伏”。
由此可见,三伏天有时候是30天,有时候长达40天。
三伏与小暑、大暑并不重复
有人问,二十四节气中,已有小暑、大暑提示高温天气,为何古人还要另定一段日子为三伏天,是不是有重复之嫌?
实际上,三伏天与小暑、大暑并不重复,前者多在小暑之后处暑之前。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一年中的暑毒之气,以夏末秋初为最,不仅高温天气易使人中暑,还经常有病毒瘟疫流行。故每逢“入伏”,人们便举行祭祀,祈求安度三伏,称为“伏祭”。
清人李渔说:“盖一岁难过之关,惟有三伏。”可见三伏天在古人心目中有多可怕。
今年的三伏长达40天,会不会比往年更热?此前,世界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一个又一个城市打破历史高温纪录。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的三伏天比往年更热已是大概率事件。
三伏的“伏”有何含义
很多人问,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综合古人的解释,“伏”有以下几种含义:
阴气伏藏。《汉书·郊祀志》云:“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伏藏,因名伏日也。”
三伏天多在小暑和处暑之间,即农历的六月及七月初。阳气在外而渐弱,阴气在内而渐强。于气候言,是外热内寒,阴气伏藏。
暑邪伏藏。中医认为,致病邪气有六种:风、寒、暑、湿、燥、火。三伏天是全年天气最热之时,且暑湿交加,“伏”是指伏藏暑邪、湿邪。
人也要伏藏。唐人张守节云:“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因此“伏”也指人的行为,在三伏天期间,人宜伏不宜动。
这几种含义,既有消长之理,又蕴含着古人应对三伏天的养生之道。
三伏天易被暑邪侵袭是“表”,阴气伏藏是“里”。所以既要防中暑,又要祛体内之寒。
古人避暑纳凉称“伏闭门”
既然暑邪惹不起,就要想办法躲开它。从汉代开始,伏日一到,人们便躲在家中避暑纳凉,称之为“伏闭门”。晋人程晓有诗云:“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
为解暑气,古人或“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或食冰杨梅、冰桃子等,或入山中草堂、水边台榭避暑纳凉。
对付阴气伏藏,古人的方法是饮酒、食汤饼、吃羊肉、喝热茶等。三伏天吃这些东西,虽然会出汗,但既可解表,还能消除潜伏在体内的寒气。
三伏天人也要慎防损伤肺脏。《保生心鉴》说:“午火旺则金衰,于时当独宿,淡滋味,保养生脏。”强调饮食宜清淡,可适当吃姜、葱、蒜等辛味食物,以补益肺气。
作者:钟葵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