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君子不二过是什么意思(不二过是什么意思)

君子不二过是什么意思(不二过是什么意思)

古人讲“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三巡五味指的啥?又有什么讲究?

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做事顺利时喝酒为庆贺,逢年过节喝酒为团圆,哪怕难过失意时喝酒,也是一种自我慰藉方式。白酒在我国发展了千年,其地位不言而喻,而随之产生的酒桌文化也自然深深烙印在每个国人心里,同样,与酒桌文化共同诞生的还有不少酒席俗语。

比如我们常说的“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些俗语我们耳熟能详,那么三巡究竟是哪三巡?五味又指哪五味?其背后又有什么渊源典故,有什么讲究?今天一篇文章全部说清楚,增加见识,也多了一个酒桌谈资!

酒过三巡

顾名思义,巡意为巡回,再加上酒桌上敬酒文化的深入人心,不难猜出酒过三巡的意思就是轮番敬酒三轮,那么为何会有这么一说呢?

其实是从古时候的一个典故衍生而来,明朝时有一官职名为巡城御史,其职责就是每日巡查,从京城的东南西北按顺序巡查一番,方为一巡,每日三巡,为保卫京城内治安。后来酒桌上人们敬酒也是按顺序一遍一遍的来来回回,人们便把这样的敬酒行为与巡城御史的工作联系起来,便有了酒过三巡的说法。

一般酒过三巡,已经喝过了三轮酒,这时候宴会上的宾客们都酒意正浓,喝到了高潮,一般用这个俗语来表示酒桌上大家喝的兴致盎然的场景。

食过五味

这也与中国的宴请文化有关,请客吃饭,点菜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口味,要照顾到所有宾客,故而点菜要色香味俱全,点的菜要荤素搭配得当,酸甜苦辣都兼顾到,这才是应有的待客之道,而我们常说的菜中的酸甜苦辣咸五味,在中医学中对应了人体的体内协调五行。

因此菜过五味多指,在宴席上吃的五味俱全,方为食补,能起到很好的养身作用,如果再继续暴食,就会导致出现一些对身体不健康的损害了。

看来,古人的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除了酒桌礼仪文化外,还告诉人们饮酒,吃饭有节,一般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说明正常宴席大家都已经非常尽兴,酒足饭饱,可以适可而止,离席了,这也是中国文化含蓄的一种体现。

说罢了中国的酒桌俗语,今天也给大家推荐2款适合宴请聚会时拿的酒。

第一款 汉董大师酒(大雅)

宴请的酒既不能拿的太随便,会被客人认为没诚意,掉档次,但是拿太名贵的酒,囊中羞涩不说,很容易被白白浪费了,拿这款酒正合适。

这款酒的包装大气上档次,酒质在线口感好,价格也很平价,是宴请宾客的不二选择。这款酒的酒厂设立在贵州省茅台镇,在本地很有名,有32年的酿酒历史,原料选用最好的小红粱,严格传承古法大曲坤沙工艺,滴滴纯粮酿造,堪称佳品。

这款酒的口感也不输名酒,开盖酒香四溢,令人沉醉其中,品尝一口,最先感受到的是浓浓的酱香,馥郁绵长,微微酸涩感被陈香与果香很好的中和,回甘明显,还带有淡淡焦糊香,一口下肚,层次感十足,令人回味无穷,每一口都令人身心舒畅。

第二款 宝丰酒

这款酒曾经也是风靡全国,如今却被很多人遗忘了,作为一款清香型白酒,曾多次与汾酒比肩,甚至成为当时出口量最高的白酒,辉煌无限。

虽然如今没落了,但是其传承多年的酒质还是值得信赖的,这款酒入口清甜,清香醇正,不辛不辣,醇厚爽口,其口感一直都备受好评,虽然如今名气不复以往,但是拿来宴请宾客还是绰绰有余。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关于酒过三巡,食过五味的知识分享,你记住了多少?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分享。

我解《论语》2.12“君子不器”如何解读

2.12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一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论语》2.12

【解读】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处理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所谓“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无所不通,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

以上是对“君子不器”字面意义的解读,完全正确,没有问题。但不可以拔高了思考,因为细究起来,字面上的解读还是有许多逻辑上的毛病。

比如,说君子不限于“一才一艺”,作用不限于某一方面,那么“多才多艺”,能做许多方面的具体工作,这算不算“不器”?

《子罕篇》9.6中孔子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明确表明君子不需要那么多技能。前后对照,这是孔子的自相矛盾吗?

再比如,根据工作需要,现在必须要做某件具体的事,是做还是不做?如果做了,这算不算“器”?“君子不器”是孔子在教我们逃避具体工作吗?

《周易》

所以,想深层次地读懂“君子不器”,还需要从孔子的《易传》入手。《易传》提出过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无形为形上,器有形为形下。无形故虚而不可见,有形则实而可见。“君子不器”就是要求君子抓住虚而不可见的“道”,懂得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多才多艺”形而可见的表面。

但是道寓于器之中,器为道之体现。道与器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君子不器”恰恰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器”的工作来体现。只有做好一个又一个局限于某一方面的工作,才能把君子博学多识,无所不通,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的本质展现出来。

从这个哲学角度来解读孔子说的“君子不器”,一切才能豁然开朗。

“二”与“不二”

今天真是个特殊日子。

早起翻开日历,公元二O二二年二月二十二日,星期二;

再一看农历,居然也是元月二十二。

一眼望去,九个“二”字并排入眼,真有些目不暇接。

于是不由得寻思着:这样的一个“二日”,恐怕也得“千年等一回”了吧?

那就姑且来扒一扒这个“二”吧。

01

翻翻黄历,发现这个“二”字,在中国语言中真不简单。

你看,最常见的是东北话:

一句“你咋这么二呢!”多半表达的是对你的不屑与嘲弄。

而“你这个二货”或“你这个二愣子”

便可以直接翻译为:“你这个傻子”或“你这个瓜子”。

到了西北,尤其是陕西、山西一带,以“二”打头的口语不论形式还是内容,尤其丰富。

但论其含意,无非也是来形容、指称某类人或某个人言行不端。

比如,最常见的:

“二百五”“二八扯”,讥称那些傻里傻气、做事愚钝的人。

“二流子”“二痞子”,多指那些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二怂”“二锤子”,多指掂不来轻重,说话不过大脑的人。

“二杆子”“二球”多指行为冲动、行事莽撞的人。

而“二跌水”则用来形容穿着不整洁、拉邋拉遢的人。

“二道贩子”则是专指做二手买卖,从中牟利的人。

其它的地方方言也有类似用法。

比如:

南京话“二五郎当”表示马虎大意;

成都话“二不挂五”表示很不正经;

甚至于对顽劣不听话的哈士奇,也冠以“二哈”之名。

时至今日,“二”这个字在官方或者民间的话语体系中多半带有贬意。

你看,

二心,表示有异心。

二话,表示阴阳怪气的话。

二乎,表示犹疑、没指望。

二五眼,代表没眼色的人。

唯一能说得得过去的,或许只有北京的“二锅头”和四川的“二麻二麻”了吧。

02

为什么这个“二”如此不招待见?

或许,大家都想独领风骚;

或许,大家都想当老大。

一字不同,差以千里。

比如,权力部门“一把手”就要比“二把手”牛气得多;

旧社会中家里“二房”的地位就要比“大房”差得老远;

甚至兄弟姐妹之间,也有“老大乖、老二奸”的说法。

形容朝廷奸贼,更有“逆子二臣”。

因此,数量词一般都用“两或俩”代替“二”。你看:

形容友谊,多用“哥俩好”。

形容感情,多用“两厢情愿”。

形容方法,多用“两全其美”。

形容战损,多用“两败俱伤”。

更加重要的是,随着语义的不断转变,“两”字硬是比“二”字多了一层“双方平等”或“和谐与共”意思出来。

比如:

两岸绝对不能说成“二岸”。

两面绝对不能说成“二面”。

两边绝对不能说成“二边”。

两极绝对不能说成“二极”。

两口子绝对不能说成“二口子”。

两小无猜绝对不能说成“二小无猜”。

甚至中国的地理称谓上,两广(广东省、广西省)、两湖(湖南省、湖北省)、两江(清朝时的江南省和江西省),

以及对历史称呼上,两汉(东汉和西汉)、两晋(东晋和西晋)、两宋(南宋和北宋)也都是如此用法。

这样看来,说某人“有两把刷子”和说某人“二把刀”,绝对不是同一个概念。

在“性”禁忌之下,如果大声称呼某人为“老二”,估计还是得先掂量掂量。

综上所述,传统和现代语境里,只要一说起“二”,就立马包含“低”“次”“下”甚至是“羞”的意思。

这也就造成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

更愿意“心不二用”“二话不说”“说一不二”

更崇尚“忠贞不二”“至死不二”“不二法门”

03

看来,这个“不二”很关键,那它又有什么深意?

说来话长。

最早的释义见于先秦典籍《韩非子·难三》:“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惟恐不堪”。

这里的不二,就是团结一致,前后一贯之意。

到了东汉末年,魏晋时期佛学东渐,赋予了“不二”更加深刻的含义。

《佛经》对“不二”的释义为:“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谓之不二”

也就是说,世间万事万物原本就是一体平等的,是没有分别的。

所谓“不二”,就是让我们不去“分别”,分别什么?

分别人我、是非、爱憎、善恶、高下等等。

这样一说,我们现实生活中,也还真的常常很“二”。

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刻意分别着这世间的一切:

对的,错的;

美的,丑的;

尊的,卑的;

富的,穷的;

贵的,贱的……

正是如此,我们才有源源不断的痛苦、烦恼。

请注意,这正是“不二”传授给我们脱离苦海的真正法门。

佛教让我们“不分别”,不是去否认万事万物客观的差异,而是不生主观的爱憎取舍。

不是让我们面对颜色假装色盲,而是不对某种颜色产生主观爱憎;

不是让我们尝到五味假装麻痹,而是不对五味产生喜恶;

不是让我们忽视四季变化,而是不对季节产生主观偏好;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那首著名的禅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或许就是对“不二”的最好的阐释。

明朝有个著名学者张岱,专门将自己书房命名为“不二斋”,就是借用佛语提醒自己,待人待物无彼此分别心,世间皆是自己的手足。

愿你我也从今天这个特殊的“二日”开始,

真正去修一颗“不二之心”,不再“犯二”,远离一切痛苦烦恼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