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五行克制关系图(五行克制)

五行克制关系图(五行克制)

“五行”之间是如何“相克”的,明白这个窍门,让你过目不忘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谈到了“五行相生”,懂得了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它们之间的关系,其实,不光五行的“相生”关系有窍门,它们之间的“相克”关系,也有诀窍,一旦弄明白了,一定会让你过目不忘。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五行的“相克”关系,和上一篇文章谈“相生”关系一样,我仍然以“金”作为开始。我们知道,“克”,就是“克制”、“制约”的意思,那么,“金”克制什么呢?

“金”,我们就认为它是“金属”,又引申为“刀子”、“斧子”等,而这些东西,恰恰正是木头的克星,就算我们没有“上山砍柴”的经历,但我们也一定可以想象得出这样的场景,我们手握砍刀,一刀一刀地砍倒了一棵树。哦,对了,想象大名鼎鼎的“光头强”,我们就立马明白了,“光头强”大多时候用的是“锯”,“锯”当然也是金属的,所以说,“木”在“金”的面前,是非常“脆弱”的,“金”想怎么“削”它,就怎么“削”它,因为,“金”能克“木”。

“木”克什么呢?我们知道,“木”就是指树、指花、甚至指草、指庄稼,总之,“木”就是所谓的“植物”,植物在土地上生长,但它们的根却深深地扎在地下,“土”永远也无法抵挡“木”的进攻,而且,“土”越厚、越肥沃,“木”表现得就越“猛烈”,这也正是“木克土”。

“土”克什么呢?常言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水看似来势汹汹,但只要是“土”到了位,你这“水”还是得乖乖地“转弯绕道”,因为,“土克水”。当然,我们不能去钻“牛角尖”,说什么大水可以冲垮河堤,应该是“水克土”,其实,如果真的是“水能克土”的话,那么河堤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再说了,整个河床都是“土”,如果“水”能克“土”,那么我们的地球岂不是就要变“漏斗”了?

“水”克什么呢?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叫做“水火不容”,显然,“火”拿“水”是没有什么办法的,但是反过来,“水”却能灭“火”,这是三岁小朋友都知道的常识,所以,“水克火”也是最容易理解得。

“火”克什么呢?你一定听说过“真金不怕火炼”这句话吧,“真金”真的就不怕火炼吗?显然不是,那只不过是一种修辞手法罢了,稍微有些物理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只要达到了金的熔点,金自然也就化了,那么怎么才能达到金的熔点呢?当然要靠火,所以说,“火克金”。

那么,“金”克什么呢?呵呵,往上看,“金”自然是克“木”啦。这就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又克木,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以上就是“五行”之间的“相克”问题,亲爱的小伙伴们,你是不是都已经记住了呢?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快来留言发表你的高见吧!

欢迎关注文化新篇,一个没啥文化的文化人!

健康术语——五行生克

解读

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五行相生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

《难经》将此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因此,五行相生,实际上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子行的资生、促进和助长。如以火为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木为火之“母”;由于火生土,故“我生”者为土,土为火之“子”。木与火是母子关系,火与土也是母子关系。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五行相克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系。

《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因此,五行相克,实为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如以木为例,由于木克土,故“我克”者为土,土为木之“所胜”;由于金克木,故“克我”者为金,金为木之“所不胜”。

应用领域

(一)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五行学说不仅用五行特性说明五脏的功能特点,而且还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即五脏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肝生心即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心生脾即火生土,如心阳温煦脾土,助脾运化;

脾生肺即土生金,如脾气运化,化气以充肺;肺生肾即金生水,如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肺气肃降以助肾纳气;肾生肝即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阴以防肝阳上亢。

2、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肾制约心即水克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心制约肺即火克金,如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清肃太过;

肺制约肝即金克木,如肺气清肃,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制约脾即木克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脾制约肾即土克水,如脾气之运化水液,可防肾水泛滥。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五行学说,不仅可用以说明在生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联系,而且也可以说明在病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影响。

某脏有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疾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以五行学说阐释五脏病变的相互传变,可分为相生关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两类。

1、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个方面。母病及子,即母脏之病传及子脏。如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故肾为母脏,肝为子脏。肾病及肝,即属母病及子。

临床常见的因肾精不足不能资助肝血而致的肝肾精血亏虚证,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而致的肝阳上亢证,肾阳不足不能资助肝阳而致的少腹冷痛证,皆属母病及子的传变。他脏之间的母病及子传变,可以此类推。

母病及子,多见母脏不足累及子脏亏虚的母子两脏皆虚的病证。子病及母,是指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

如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故肝为母脏,心为子脏。心病及肝,即是子病及母。临床常见的因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虚而致的心肝血虚证,因心火旺盛引动肝火而形成心肝火旺证,皆属子病及母。子病及母,既有子脏虚引起母脏也虚的虚证,又有子脏盛导致母脏也盛的实证。

另外还有子脏盛导致母脏虚的虚实夹杂病变,即所谓“子盗母气”,如肝火亢盛,下劫肾阴,以致肾阴亏虚的病变即是。

2、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

相乘,是相克太过致病。

引起五脏相乘的原因有二:一是某脏过盛,而致其所胜之脏受到过分克伐;二是某脏过弱,不能耐受其所不胜之脏的正常克制,从而出现相对克伐太过。

如以肝木和脾土之间的相克关系而言,相乘传变就有“木旺乘土”(即肝气乘脾)和“土虚木乘”(即脾虚肝乘)两种情况。由于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出现胸胁苦满、脘腹胀痛、泛酸、泄泻等表现时,称为“木旺乘土”。

反之,先有脾胃虚弱,不能耐受肝气的克伐,而出现头晕乏力、纳呆嗳气、胸胁胀满、腹痛泄泻等表现时,称为“土虚木乘”。

相侮,是反向克制致病。

形成五脏相侮亦有两种情况,即太过相侮和不及相侮。太过相侮,是指由于某脏过于亢盛,导致其所不胜无力克制而反被克的病理现象。

例如:肺金本能克制肝木,由于暴怒而致肝火亢盛,肺金不仅无力制约肝木,反遭肝火之反向克制,而出现急躁易怒,面红目赤,甚则咳逆上气,咯血等肝木反侮肺金的症状,称为“木火刑金”。

不及相侮,是指由于某脏虚损,导致其所胜之脏出现反克的病理现象。如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出现全身水肿,称为“土虚水侮”。

总之,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可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如肝脏有病,病传至心,为母病及子;病传至肾,为子病及母;病传至脾,为乘;病传至肺,为侮。其他四脏,以此类推。

五行学说认为,按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情轻浅,子病及母病情较重,如清·徐大椿《难经经释》说:“邪挟生气而来,则虽进而易退”;“受我之气者,其力方旺,还而相克,来势必甚。”

按照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较深重,而相侮传变病情较轻浅。

如《难经经释》说:“所不胜,克我者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挟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所胜,我所克也。脏气既受制于我,则邪气亦不能深入,故为微邪。”

由于五行生克规律不能完全阐释五脏间复杂的生理关系,因而五脏间病变的相互影响也难完全以五行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说明。

《素问·玉机真藏论》已有“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的论述。故对于疾病的五脏传变,不能完全受五行生克乘侮规律的束缚,而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去把握疾病的传变。

(三)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五行学说根据五色之间的生克关系来推测病情的轻重顺逆。

由于内脏疾病及其相互关系的异常变化,皆可从面部色泽的变化中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主色”和“客色”的变化,以五行的生克关系为基础,来推测病情的顺逆。“主色”是指五脏的本色,“客色”为应时之色。

“主色”胜“客色”,其病为逆;反之,“客色”胜“主色”,其病为顺。清·吴谦《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说:“肝青心赤,脾脏色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脏色为主,时色为客。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长夏四季色黄。常则客胜主善,主胜客恶。”

五行学说还将色诊和脉诊结合起来,即色脉合参,结合五行生克规律来推断疾病的预后。

如肝病色青而见弦脉,色脉相符;如果不得弦脉而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即克色之脉,为逆,预后不佳;若得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为顺,预后较好。

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所说:“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

(四)控制疾病的传变。根据五行生克乘侮理论,五脏中一脏有病,可以传及其他四脏而发生传变。

如肝有病可以影响到心、肺、脾、肾等脏。心、肺、脾、肾有病也可以影响肝脏。不同脏腑的病变,其传变规律不同。

因此,临床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治疗之外,还要依据其传变规律,治疗其他脏腑,以防止其传变。如肝气太过,或郁结或上逆,木亢则乘土,病将及脾胃,此时应在疏肝平肝的基础上预先培其脾气,使肝气得平,脾气得健,则肝病不得传于脾。

如《难经·七十七难》所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这里的“实其脾气”,是指在治疗肝病的基础上佐以补脾、健脾。

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取决于脏气的有盛有衰。“盛则传,虚则受”,是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既要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掌握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调整太过与不及,控制其传变,防患于未然,同时又要依据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切勿将其作为刻板公式而机械地套用。

(五)确定治则治法五行学说不仅用以说明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传变,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预防,而且还以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来确定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1、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临床上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六十九难》)。

补母,是指一脏之虚证,不仅须补益本脏以使之恢复,同时还要依据五行相生的次序,补益其“母脏”,通过“相生”作用而促其恢复。补母适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

如肝血不足,除须用补肝血的药物(如白芍等)外,还可以用补肾益精(如何首乌等)的方法,通过“水生木”的作用促使肝血的恢复。

泻子,是指一脏之实证,不仅须泻除本脏亢盛之气,同时还可依据五行相生的次序,泻其“子脏”,通过“气舍于其所生”的机理,以泻除其“母脏”的亢盛之气。泻子适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

如肝火炽盛,除须用清泻肝火的药物(如龙胆草、柴胡等)外,还可用清泻心火(如生地、木通等)的方法,通过“心受气于肝”,“肝气舍于心”的机理,以消除亢盛的肝火。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种。

滋水涵木法:是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或肝阳上亢之证。

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法,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

必须说明的是,按五行生克次序来说,心属火,脾属土,火不生土应当是心火不生脾土,而益火补土应当是温心阳以暖脾土。但自命门学说兴起以来,多认为命门之火具有温煦脾土的作用。

因此,目前临床上多将“益火补土”法用于肾阳(命门之火)衰微而致脾失健运之证,而少指心火与脾阳的关系。

培土生金法:是健脾生气以补益肺气的治法。主要用于脾气虚衰,生气无源,以致肺气虚弱之证,若肺气虚衰,兼见脾运不健者,亦可应用。

金水相生法:是滋养肺肾之阴的治法,亦称滋养肺肾法。主要用于肺阴亏虚,不能滋养肾阴,或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肺阴的肺肾阴虚证。

2、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临床上运用五行相克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

人体五脏相克关系异常而出现的相乘、相侮等病理变化的原因,不外乎“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太过”者属强,表现为机能亢进;“不及”者属弱,表现为机能衰退。

因而治疗上须同时采取抑强扶弱的治疗原则,并侧重于制其强盛,使弱者易于恢复。若一方虽强盛而尚未发生克伐太过时,亦可利用这一治则,预先加强其所胜的力量,以阻止病情的发展。

抑强,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肝气横逆,乘脾犯胃,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之证,称为“木旺乘土”,治疗应以疏肝平肝为主。

又如木本克土,若土气壅滞,或脾胃湿热或寒湿壅脾,不但不受木之所克,反而侮木,致使肝气不得疏达,称为“土壅木郁”,治疗应以运脾祛邪除湿为主。抑其强者,则其弱者机能自然易于恢复。

扶弱,适用于相克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脾胃虚弱,肝气乘虚而入,导致肝脾不和之证,称为“土虚木乘”或“土虚木贼”,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主。

又如土本制水,但由于脾气虚弱,不仅不能制水,反遭肾水之反克而出现水湿泛滥之证,称为“土虚水侮”,治疗应以健脾为主。扶助弱者,加强其力量,可以恢复脏腑的正常功能。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四种。

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以治疗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病证的治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或平肝和胃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

临床应用时,应依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对抑木和扶土法有所侧重。如用于木旺乘土之证,则以抑木为主,扶土为辅;若用于土虚木乘之证,则应以扶土为主,抑木为辅。

培土制水法:是健脾利水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敦土利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

佐金平木法:是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证的治法,也可称为“滋肺清肝法”。适用于肺阴不足,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证。

若属肝火亢盛,左升太过,上炎侮肺,耗伤肺阴的肝火犯肺证,当清肝平木为主,兼以滋肺阴以肃降肺气为治。

泻南补北法:是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治法,又称为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故称泻南补北法。若由于心火独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则应以泻心火为主;若因肾水不足,不能上奉于心,则应以滋肾水为主。

但必须指出,肾为水火之宅,肾阴虚亦可致相火偏旺,也称为水不制火,这属于一脏本身水火阴阳的偏盛偏衰,不能与五行生克中水不克火混为一谈。

总之,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可以确立有效的治则和治法,指导临床用药。但在具体运用时又须分清主次,要依据双方力量的对比进行全面考虑。

或以治母为主,兼顾其子;治子为主,兼顾其母。或以抑强为主、扶弱为辅;扶弱为主,抑强为辅。如此,方能正确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

(六)指导针灸取穴

在针灸疗法中,针灸学家将手足十二经近手足末端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分别配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在治疗脏腑病证时,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规律进行选穴治疗。

如治疗肝虚证时,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取肾经的合穴(水穴)阴谷,或本经合穴(水穴)曲泉进行治疗。若治疗肝实证,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取心经荥穴(火穴)少府,或本经荥穴(火穴)行间治疗,以达到补虚泻实,恢复脏腑正常功能之效。

(七)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

人的情志活动,属五脏功能之一,而情志活动异常,又会损伤相应内脏。由于五脏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故人的情志变化也有相互抑制作用。

临床上可以运用不同情志变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到治疗目的。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就是情志病治疗中的所谓“以情胜情”之法。

参考文献

1、冯克正, 傅庆升等.《诸子百家大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2、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十二张图搞清五行,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五行的本质和关系,都值得认真学习,所以本文再来细聊一下。

图1,五行实质

一、五行是什么?

五行的实质有三种,1是5种基本元素,它们属于阴阳的5种形态。

图2,五行五素

阴阳如何化为五行的,它的顺序和过程,河图都有清晰的描述。前文详细说过了,这里总结一下。

1、天一生水

两个意思:①、水从阳生,故天一生水,同时一属于太阳之位。②、一表示生成的顺序为第一。

先寒后热,故先生水。

2、地二生火

①、火从阴生,故地二生火,同时二属于少阳之位。②、二表示生成的顺序为第二。

有水必有火,阴阳互根、阴阳一体。

3、天三生木

①、12水火既济,木故能生。木主生发,从阳中来,故三属于少阴之位。②、三也表示生成的顺序为第三。

4、地四生金

①、木生至极,金生刑之。故先有木后有金。金主内敛,在阴中显,故同时四属于太阴之位。②、四表示生成顺序为第四。

5、天五生土

水火木金,四气变化之转折位置,和四气交接之中间位置,都会生出平衡态的土来。故土的生成顺序为第五,它的位置为中间。

所以,五行是阴阳的5种形态,它的物质基础也是气。

既然是五种物质,肯定有5种属性和性质,我们看图3:

图3,五行的五性

五行为一气,它属于气的消息变化,具体如下:

气的变化分三种情况:1、阳;2、阴;3、阴阳平衡。

一、属于阳的有火和木。

1、火主向上运动,而且运动的速度快,有“炎上”的特点,表示气的上升,属于“长”。

2、木主发散运动,运动的速度缓慢些,有“曲直”的特点,表示气的展放,属于“生”。

二、属于阴的有金和水。

3、金主向内聚动,也就是收敛运动,有“从革”的特点,它运动的速度较快,表示气的内收,属于“收”。

4、水主向下运动,运动速度缓慢,有“润下”的特点,表示气之下降,属于“藏”。

三、属于阴阳平衡的有土

5、土主水平旋转,外界看起来属于平衡态(内动外静),有“爰稼穑、化育”的特点,表示气之平衡,属于“化”。

五行的这5种性质非常关键,它是五行拓展外延的基础,也是五行生克等关系的基础。

图4,五行五能

五行是阴阳的五种形态,具有5种能量。

1、火,上升能。2、木,发射能;3、土,旋转能;4、聚合能;5、下势能。

上面所描述的是五行的实质,五行即是五种具有各种能量、性质的物质,同时五行也是抽象的哲学符号,这个我们要搞清楚。

二、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关系

五行的关系表示运动的去向和动能的转化形式。分为两种状态:

1、平衡状态

包括相生相克。一定要搞清楚,相生相克是保持阴阳平衡的关键,它们都是“好的”。

2、异常状态

包括相乘相侮。此时已经失去平衡,它们才是“坏的”。

具体关系看图:

图5,五行关系图

图5包括了所有关系,外圆上的箭头表示相生,内交叉的蓝色箭头表示相克;红色箭头表示相乘,绿色箭头表示相侮。箭头的方向就是关系的方向。具体关系如图6:

图6,五行关系

1、五行相生

相生就是互相助长、促进、互助,目的是补不足。

看图5,相生的顺序是:土生金生水生木生火生土,一个循环闭环。

相生关系包括我生(子)和生我(母),比如:

土生金生水,相对于金来说:土是生我(母),水是我生(子)。每个行都有我生和生我,其余类推。

2、五行相克

相克就是互相抑制、制约、克制,目的是防太过。

看图5,相克的顺序是:土克水克火克金克木克土,也是一个循环闭环。

相克关系包括我克(所胜)和克我(所不胜),比如:

土克水克火,相对于水来说:我克(所胜)的是火,克我(所不胜)的是土,其余类推。

五行相生相克都是阴阳平衡的手段。《类经图翼·运气上》说:“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而相乘相侮就属于阴阳失衡了。

3、五行相乘

相乘就是倍克,加倍克制的意思,目的变成“乘人之危”了,是进攻,所以属于阴阳失衡。

相乘的顺序跟相克一致,所以图5红色的箭头和相克的箭头方向是一致的。具体顺序如下: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相克的原因有两种:被克者不足,或者克者太过,比如:

土克水,如果水(被克者)不足,土(克者)就会乘之,也就是加倍克之,故称:土乘水;如果水正常,土太过,土也会加倍克水。其他类推。

所以啊,弱肉强食,自然法制。

4、五行相侮

相侮就是反克,反过来克制的意思。目的变成“反客为主”了,是防守,也属于阴阳失衡。

相侮的顺序跟相克相反,所以图5用绿色反向箭头表示。具体顺序如下: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相侮的原因也有两种:被克者太过,或者克者不足。比如:

土克水,如果水(被克者)太过,水(被克者)就会反过来侮土,称为水侮土,水凌侮土的意思。就是A打B,B反过来干掉A,因为B太强了。

如果土(克者)不足,水(被克者)也会反过来侮土,也叫水侮土。意思就是A打B,B反过来干掉A,因为A太弱了。

大家发现没,相乘和相侮都是在相克路线上的关系。而且相乘和相侮的原因是反过来的。如果都是A克B来看的话,相乘是A太过B不足(相克方向),相侮是A不足B太过(相克反方向)。

另外,还有2种阴阳失衡的关系:

5、相生太过

比如水生木,木生得太过。木太过,会导致:1、木生的火也太过。2、木乘土。3、木侮金。

6、相生不及

比如:水生木,如果水不及生得木不及,会导致:1、木生的火也不及。2、金乘木。3、土侮木。

三、五行和气的关系

五行是气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状态,它就是气的变化。

从理解角度来说:气是混沌,无形无质,我们无法直接理解,所以分为阴阳来理解。但只分阴阳,也很笼统,所以分为五行来理解。所以学习五行有利于理解气。

四、五行和四象的关系

四象也是阴阳生成的,不过四象没有考虑生成的过渡阶段,也就是没有“土”。具体对应关系是:

火→太阳;木→少阳;金→少阴,水→太阴。

五、五行和八卦

五行和先天八卦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因为五行的行相当于s=v*t中的v,也就是速度。它跟s(距离、空间)和t(时间)都有关系。而先天八卦描述的是天地生成的阳升阴降。注重的是阴阳直接变化为四象八卦的相生,表述生生不息,没有明显的相克等关系。所以没必要跟五行直接相配。当然,如果要对应,也完全可以对应上的,因为它们都是阴阳的化身。

而后天八卦既有时间又有空间,既表现为相生,又表现为相克,故可以和五行极好地对应上。它们的对应关系基于时位关系。

图7,后天八卦五行图

比如:在后天八卦中,震属于东方,属于春天,而五行是木属于东方,属于春天。所以震属于木。其他类推。

为啥有两土两木两金而只有一火一水呢?

因为阴阳的质变和量变。

震木到巽木是木的量变,此阶段阳气增加,虽然发散运动加快,但未达到炎上的温度,仍然为木。

兑金到乾金是金的量变,此阶段阴气增加,虽然收敛运动变慢,但未变成润下的特征,故仍然为金。

而坤土和艮土,是阴阳质变的两个阶段。坤土为阴,为湿土,所以靠近离火,火温湿土则生兑金。艮土为阳,为干土,所以靠近坎水,水润土则生木。

六、五行与天干地支

五行又分阴阳,细化为十天干。

图8,天干五行

地支也可以分为五行,如图9:

图9,地支五行

七、纳音五行等

纳音五行天干有天干的五行,地支有地支的五行,天干与地支配合后会变成新的五行,称为“纳音五行”。

图10,纳音五行

图11,五行与五气五色

图12,五行与五脏五腑

本文就先聊到这里,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明白,先思考一下再分享。

有朋友分享说,5行中火分为君火和相火,故实际有6气:木气,君火气,相火气,金气,土气,水气,这个好像是中医的观点,还没有学到。可见易经知识太丰富了,学无止境啊!

大家有什么五行的观点,欢迎交流。

五行生克表,学习一下吧

五行正克

金旺得火,方成器皿。火旺得水,方成相济。水旺得土,方成池沼。土旺得木,方能疏通。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反生为克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塞。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泄多为克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虚。

反克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析。土能克水,水多土荡。水能克火,火旺水干。火能克金,金多火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