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闾山茶祖师任中龙东北亚育茶史话
史无前例的“南茶北植”农业大革命,从发心至大功告成,历经二十余载春秋。2016年,辽宁省茶叶协会给我颁发了“东北产茶第一人”荣誉证书;2019年,医巫闾山茶园被评为全国十大茶旅金牌路线;2019年,闾山茶荣膺辽宁省旅游商品“天女木兰杯”大赛金奖。2019年,闾山茶荣获锦州市好礼奖;2021年,闾山茶荣获北镇市好礼奖。获此诸多殊荣,我本人及医巫闾山茶园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大力支持。很多友人时常问及为什么要种茶,为什么要在医巫闾山种茶,种茶过程中都经历了什么等等问题。在壬寅虎年采茶节来临之前,闲暇之余,仰望璀璨星空,回首往昔种茶历程,自是心潮起伏百感涌动。现将心路历程简要整理成文以赠友人。
拜 师
据史载,道家仙人张三丰创太极拳,其故里即今医巫闾山北麓塔营子乡,曾在医巫闾山三清观出家。清末,闾山三丰自然门心意太极拳嫡传弟子——医巫闾山三清观道长张野鹤,广纳门徒传授三丰自然门心意太极拳秘法,其法脉延承至今。
我自幼喜读《史记.刺客列传》、《唐传奇》、《蜀山剑侠传》、《吕四娘别传》和金庸小说。鲁迅认为,“任侠源于墨家”,先生曾写过三篇武侠小说,《铸剑》是代表作品。梁启超先生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谁少年时没有武侠梦,我只不过是亿万人中甚痴情!
我的家乡距医巫闾山30公里,北望仙山,如一缕青黛,如诗如画。医巫闾山剑仙侠客轶事甚多,令我神往之!最喜听医巫闾山张野鹤道长能以意念力,将挂在墙上的草帽取过来,戴在头上等传奇轶事。所以我喜欢上医巫闾山寻仙访道,梦想能得不传六耳太极之口诀秘法,前后已有三十余载光阴过去。初期拜访隐士高真数人,却一无所获。1989年春,我在内蒙某道观中亲见一隐士能将酒杯中的白酒用手掌吸出,悬于空中,又慢慢落入酒杯,这是道术、幻术、还是魔术、不得而知。我又曾见一隐士,在医巫闾山西麓圣清宫,于清水盆中取出大小中药丸施与患者,药丸药香扑鼻,沁人心脾,令人惊叹不已,所谓中华自古多异士!
1991年,四月初九日(张三丰祖师诞辰日),我登医巫闾山三清观朝圣。东方红轮欲出,彩霞相伴,游至三清观上院,偶遇一位龙眉、凤目、美须的道士,好一个标准的太乙道像!但见道士在千年古松下先是双手抱球站立良久,后又演练太极拳,其所演练太极拳与我之前所见大有不同,时而如神龙游空百折千回,时而静若处子动如猛虎。观其神态及全身肌肉骨骼则动如山飞,静若海溢,身上道袍无风鼓荡,令我大为震撼。心情恰如歌曰:“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仇怨,相伴到天边。”后与道长攀谈得知,其为三丰派传人钟灵子。钟灵子夏居终南山,冬隐武当山。我偶遇钟灵子,是因他亦来朝圣张三丰祖师!幸遇高人岂能交臂失之!钟师说,我们应该是前世之缘吧,先教你降龙桩和伏虎桩,看练得如何,再定可否再传口诀秘法。经三年站桩和人品考察终拜师成功。我尤如孙悟空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终得菩提祖师不传六耳之长生口诀一般狂喜!!!
三十余年前上山学艺,弹子一挥间!八年前,我领门徒,在医巫闾山西麓圣清宫上院(该道观为新中国第一届道教协会会长岳崇岱道长出家处)与二位崆峒派传人私下切磋技击,全因艺不达精微处,不慎将其一人左肋击裂,赔偿治疗费还好说,差点弄出人命,好险的一次闾山论拳啊,至今仍心有余悸!
殊不知,道家拳术,本为道术。道家拳术不传之秘是什么呢?真师传心法,与上士谈阴阳,中士论张弛,下士说松紧。总之,中华道家诸正宗拳术,殊途而同归,皆通过练意,令身体肌肤高频振颤,古称:“无风自鼓荡。”有问曰:道家拳术的套路重要吗?所谓,文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并没有看见,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写道家门徒孙悟空练哪一派套路。自古技击道术,其套路相当于演讲家丰富的手势,手势并不重要,关键在口才!《水浒》中技击术谁最高?不是武松,不是卢俊义,而是隐居二仙山上,入云龙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所谓“拳本道术”,舞动的,不如站立的,站立的不如端座的,小小蒲团即是罗真人的大道场!!!古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钟师授徒拳术,如皆尽获其心法的情况下,振颤有无与频率的快慢,是天才与凡夫的分水岭。振颤有无,全凭心意用功夫,古今成就上乘功夫者,如凤毛麟角。我曾与钟师屡次试手,不碰则已,一沾即飞!
我未遇钟师前,青少年时代我对更高级更神秘的武学,剑仙派一直感兴趣。我是读了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一篇,触及心灵,主人公侠女飞剑斩恶少狐精,神往之!那么,自古人间究竟有没有剑仙派呢?我还是依旧相信传说的!民国时期宗教修行界有三大谜案,其一就是修行剑道的异人粱海滨不知所终!民国时期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主办的《扬善半月刊》载,梁氏是广东省南海人,他倾心玄门,得武当异人真传,隐居悬崖石室,以山果为食,修练剑术,功成下山后,曾隐居相国寺。自古剑派修炼方法甚为神秘,传法只许师父找徒弟,陈撄宁亲见过粱海滨,还互相探讨过剑仙派口诀!后来粱氏云游四海,不知去向了何方!
据鲁迅先生在书中所言,他那个时代就有人去武当山寻访剑仙。鲁迅先生却不太相信有剑仙,他在《且介宁杂文》中的《难行和不信》中说:“我们听了千多年的剑仙侠客,去年到武当去的只有三个人,只占全人口的五百兆分之一,就可见。”
我青年时代,曾游历过名山大川、古庙道观,寻访传说中“屋上腾身走,千里取人首”的剑仙派!三十几年前,曾拜见几位好称剑仙派的异人。通过交流,他们只是嗜剑器的“异人”。他们连董海川、杨露禅、郭云深、王芗斋等内家拳宗师们不传之秘究竟是何物?皆不窥一丝其奥!遗憾的是,我至今犹未亲眼见过剑仙派异人。剑仙派千古风流今何在?曾听闻,郭浩然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是真正的剑仙派传人!据好道人士说:“当今丹道权威社科院博导《道学通论》一书作者胡孚琛在阅毕郭浩然先生之珍本《剑仙宗谱———青城剑经内外篇》之后,曾作出货真价实的鉴定结论。”但郭氏剑法,究竟与聊斋中那个侠女是否一脉相传,就不得而知了!
研 易
钟师不仅道家拳技精湛,对《周易》亦有甚深研究!钟师曾说:“中华古文明傲立于世界,早在二千五百年前,道教祖师老子就对宇宙的诞生与发展皆有揭示。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是中国古典哲学代表著作。中国古典哲学与西方不同,我国哲学有理、有数、有画、有文、还有图!”我问,图是什么?钟师说:“道家《易经》哲学体系中,有三五至精图,水火匡廓图,河图洛书,最著名的当属阴阳太极图。”关于易占奥秘,我亦甚是用心探索,只当学术研究而已,不想迷恋此中,当个半仙。古语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据我研究,所谓《周易》纳甲筮法,应该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将《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与大六壬结合的产物。钟师曾说:“《周易》之父是古天文,《周易》之母是古历法。”我等若想窥视易占之奥义,必先谙熟古代天文与历法。所以我从研究天文历法入手以探易占奥秘。伟人有句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曾为盘锦市信鸽协会易占获奖信鸽失踪是否能再飞回家。筮得风火家人卦,应爻信鸽子孙已火,生世爻,爻符吉祥。再观夜空,南方朱雀回眸一笑,故知此鸽亥时必回,果验!关于易占值得一提的是,环视当今世界,若论易占股票涨落之玄理,此起彼落无人能出我右!2015年,我曾给盘锦市股票投资商们表演易占预判黄金及国酒矛台涨落图线,所占皆验,令其叹为观止,大呼神奇!
钟师曾说:华夏易学文化并非古圣先贤所创,更非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应该是史前超级文明遗存。
著 书
我常向喜欢《周易》的青年人开示:《毛泽东选集》中藏有解决世上一切难题的金钥匙!我们研究《周易》,唯物辩证法就是打开玄关的一把金钥匙!我们研究唯物辩证法,《毛泽东选集》中的八篇哲学雄文是必读篇章。
我曾以《周易》天人合一思想为武器,再大量吸取伟大领袖、伟大导师、伟大舵手----毛主席哲学体系丰富的营养,才能如神话般地创立了医巫闾山派红学新体系---《东郭先生红学》!(中国沈阳出版社、美国学术出版社皆有著作出版)!伟人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曾评论我们中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可见《红楼梦》这部书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是何等之高!毛主席出于自己对《红楼梦》的热爱,并通过他作为领袖的巨大影响力,极大地推动了《红楼梦》的普及,以及时至今日普天下的学者们对红学作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红楼梦》一书自清代乾隆一朝便风靡天下。遗憾的是,其书未署作者大名,所以作者究竟是谁?说法不一,自清以降一直是个大谜案!1921年,胡适先生撰:“《红楼梦》考证”论文,他认为,作者是曹雪芹,这部书是其自传,写的是其家族的兴衰史。2002年,我以唯物辩证法为眼,以易占为光,以天文、历法以及书中隐语为天窗,非常清晰的睹见了作者的真面目!二百余年来,此神鬼莫测的作者,实是亁隆朝江南第一才子———袁枚,字子才!一代名儒曾国藩参加科考七次才中秀才,袁枚是个天才,他十二岁就考中秀才,二十四岁中进士,成为翰林院大学士。袁枚且是乾隆王朝诗坛领袖,他著书三十余部,他是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而且门徒无数遍华夏,当时权倾朝野的乾隆宠臣们皆是他的粉丝级弟子。
胡适先生的结论是怎么来的呢?袁枚在《随园诗话》一书中
说:“康熙间,曹楝亭(曹寅字楝亭),为江宁织造.....
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原来胡
适先生是听袁枚说的!但据学者考证,曹寅有两子,曹顒、曹頫,并没有第三个儿子曹雪芹。据我研究的成果,原来袁枚是冒充曹寅的儿子著《红楼梦》。那么,为何袁枚不冒充李寅 、王寅的儿子,单单冒充曹寅的子孙呢?据我研究,因为袁枚是杭州人,他中年时代,任南京江宁县令时,花300两白银买下了曹家被抄四十五年后的一座曾经属于曹家的园林,他命名“随园”。袁枚33岁挂印辞官, 他未归故里,而是一直住此“随园”中,八十二岁仙逝,所以他冒充了曹家子孙著《红楼梦》。我用二十四章,二百余万字著《东郭先生红学》系列书籍,揭示了此中真相。《红楼梦》一书的主题并非胡适所说的曹雪芹自传,一个家族的兴衰史。真相是,借家喻国,写的是华夏民族的兴亡史。医巫闾山派新红学一出世间,如神龙出水,振撼红坛!
2020年金秋十月,辽阳市名人、中国著名红学家李生占先生八十耄耋之年带领辽阳市红学会会员们专程莅临闾山茶园以红会友探讨红学悬案,李老临别赠言曰:
东郭巷里一仙神,
千磨万砺见随园。
胸中更有生花笔,
写出古今真实言!
2016年冬季,茶休时节,我再一次以《周易》天人合一思想,结合唯物辩证法,犹如天神下界般,首次原创揭示了《周易》作者的真面目与乾卦爻辞中的“龙”,究竟指的是什么等等千古未决悬案。《子夏传》曰:“龙,所以象阳也。”东汉易学家马融注曰:“物大茣龙,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据我研究,乾卦之龙非指“阳气”。《易.坤灵图》曰:“王者有至德之萌,则五星若连珠。”在中国古代星相家眼中,五星连珠,兆示圣人出世,将要改朝换代。战国著名史书《竹书纪年》记载:“殷帝无道,虐乱天下,星命已移,....五星聚房。”“五星聚房”,房指“房宿”,为东方青龙七宿之一,星占主农祥。“房宿”还有许多别名,郑玄引《孝经》曰:“房为龙马。”郭璞注曰:“龙为天马,故房四星谓之天驷。”据史载,周朝始祖后稷,被周人称为农神,“房宿”是周王室的族星。乾卦言龙,龙的真面目,即周人族星---龙马房宿。就是说,周文王之子姬发以小邦伐大商,他一直在等待一个天机出现,就是他与天下人若不亲见“五星聚房”之天象,他是不敢揭竿而起的。因为商纣王是天下公认的共主,姬发以下犯上,臣子弑君王,他必须接上天之召书,奉召伐纣。否则,他不敢造次。
乾卦之卦辞只有四个字“元亨利贞”,究竟何意?又是自古聚讼不决。孔子门徒诠释为四德,元---始,亨---通,利---和,贞---正!据我研究,数千年来世人未揭谜底,周文王姬昌,姬姓是周朝国姓。姬氏的母系先祖姜嫄的故乡“齐之青州”其天文分野上应“天鼋”星宿,所以古籍《国语》中说:“我姬氏出自天鼋”。晴朗的夜空满天星辰,但唯“天驷”与“天鼋”这两个星宿与周王室关系极为密切。“天驷”与“天鼋”是周王室的图腾,是周王室的保护神,这两个星宿是解开《周易》之谜的大关键!乾卦之辞“元亨利贞”,是说商王无道,天鼋星宿分野下的齐国圣女姜嫄的后裔子孙,其国运开始亨通,利于伐纣,问鼎中原。
元即鼋,那么“鼎”字何所出?“元亨利贞”的“贞”,在甲骨文时代,“贞”与“鼎”是同一个字!在这里应该训“鼎”,而非训“贞”!
《周易》的主题最为众说纷纭,更是一大千古谜案。据我研究,《周易》一书,其主题,作者是以天人合一思想阐述:“王权天授”!就是说,姬发必须上接天帝之召书,方可兴师伐纣 。或曰:天不言,召书何来?殊不知, 上天布列星宿以示召书。正所谓:“天垂象,圣人则之。”
据我研究,《周易》作者亦并非周文王,而是另有其人,实是道教祖师---老子!此老子非彼老子,孔子向老子问礼,这位老子非著《道德经》的老子,应该是春秋晚期广收门徒的道家著名人物老莱子。就是说,《周易》与《道德经》皆为道教祖师老子所著。著《道德经》的老子,并非春秋末期时代的周朝史官,而是西周末年的周朝太史公。那么,道教祖师老子究竟他是谁呢?据我研究,约比孔子大300岁,周励王、周宣王、周幽王时期的太史公----伯阳父!伯阳父亲见励王暴政,百姓揭竿而起,将一国之君撵出国境,使他变成了流亡之国君。至此,周王室的威信江河日下,天下大乱的战火一触即燃。情急之下,周公与召公扶持太子即位。在周鼎将移之际,周宣王的老师,太史公伯阳父撰《周易》一书,其目的,他运用“神道设教”思想,打造天书,以此“震慑诸侯,四海宾服”。伯阳父著《周易》的目的,如再举一个作书史例,可更加清楚。三国时期关公熟读《春秋》,那么孔子为何作《春秋》?孟子为我们诠释曰:“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俱。”伯阳父著《周易》与孔子作《春秋》其目的,乃同出一辙!
世界哲学史家们把伯阳父视作伟大的思想家,因为在中国哲学史上,他第一次形象地区别了“和”与“同”的概念,他又最早提出“阴阳”的范畴,他又是最早采用阴阳学说解释地震现象的人!史称“尽知天下”大隐隐于朝的智圣伯阳父,他又是伟大的预言家。周宣王死后,幽王继位,幽王性情暴躁,待人刻薄寡恩。周幽王二年,西周山川皆震,伯阳父又预言曰:“周室天下不出十年当亡,”并在幽王峰火戏诸侯暴死两年前,告老引退,神秘的消失在长长的史卷中。伯阳父不事暴君幽王,高尚其志,他究竟隐遁何方了呢?《史记》中,伯阳父又称伯阳甫,父与甫皆为尊称。《史记.索隐述赞》中索隐其去向:“伯阳立教,清净无为。道尊东鲁,迹窜西垂。”伯阳父骑青牛游历西秦去了。道教祖师爷老子究竟是春秋末期人,还是西周幽王时期的人,其实《史记》中司马迁未搞清楚,但道教内部早知详情。北朝高道寇谦之《太上老君戒经》曰:“老君西游,将之天竺,周幽王之末也。”唐代仙人吕洞宾亲书《大秦景教寺碑》亮出谜底:“宗周德丧,青驾西升。”西周史称宗周。据我研究,才华绝代的伯阳父在整个周朝太史中,堪称第一太史!整个大周一朝乃至包括春秋战国四百八十余年,惟有西周伟大的想思家伯阳父才有资格著《周易》与《道德经》!此论如晴空一声冬雷,堪称,振聋发聩,震古烁今的弘论,不知惊煞多少易学大家。
我研易已有经年,更有所创新,曾著《任氏易学》一书。
我青年时代还喜欢读西汉《东方朔传》,东方朔字曼倩,在中国的历史上为祖师爷级人物。东方朔十五岁上山学习剑术和《易经》,他文武全才,谈吐诙谐幽默,常把一代雄主汉武帝逗的捧腹大笑,因此自古相声界奉东方朔为祖师爷。东方朔喜易善占,他怜悯残疾人,曾教盲人算卦为生,故而自古肓人奉东方朔为祖师爷。中国道教认为,大隐隐于朝,东方朔是天宫的仙人下凡,他曾三次上天宫偷吃蟠桃。颇为有趣的是,古代小偷界奉东方朔为祖师爷。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对神奇豁达幽默的东方朔颇有兴趣,所以我研究学问有一个特性,前人说过的东西我不说,我不愿当言而无魂的学者!西方有一位英雄说过:“给自己一个高的离谱的目标,这样,即使失败了,也在別人的成功之上。”我是一个喜欢追梦的人,自信上天赐我祖师才,锐志创新,如西汉东方朔一般,作它几个行当中的开宗立派的祖师!
育 茶
遥想过去时光,我自青少年时代,偶上医巫闾山,幸闻道观中隐士谈玄讲易,且论三丰太极门史话,直感心乐神遥。青年时代又在医巫闾山遇恩师钟灵子传武授易,我对神奇莫测的医巫闾山传统文化非常喜欢研究。我积数年之苦功,以出土文物、古籍为主要力证,撰写了长篇论文《东北医巫闾山为中华茶文化之祖山》,在“今日头条”发表后振动茶界。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曾提醒中国学者说:“两千年来中国的史学家,都上了秦始皇的一个大当,以为中国的文化及民族都是长城以南的事情。这是一件大大的错误,我们应该觉悟了!......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腿,到长城以北去找中国古代的资料,那里更是我们的老家。”据我研究,中华文明以及世界文明起源地都应该在东北亚辽河流域。《史.太祖本纪赞》曰:“辽之先,出自炎帝。”三皇之一炎帝神农氏是史前辽河流域红山文化圈的主人。医巫闾山是史前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核心部分。据古医书《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医巫闾山不但是中华本土道教第一仙山,还是三皇故里,中华茶祖神农的道场!神农为民疗病,曾在医巫闾山尝百草,中毒后,遇医巫闾山茶解毒痊愈,医巫闾山茶曾护佑过我华夏血脉。医巫闾山是华夏第一朵茶花盛开的地方,医巫闾山茶堪称“华夏祖茶”、“中华第一茶”!据我研究,海拔近千米的医巫闾山挡住了从内蒙古吹来的寒冷的北风,且南面渤海湾,温暖湿润的气流,一马平川直扑向医巫闾山,如此殊胜的医巫闾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小气候。医巫闾山龙华沟应该是这个小气候中画龙点睛之处。湿润、温暖的医巫闾山龙华沟,应该是神农遇茶解毒处!因此在1998年,我立志在医巫闾山三清观正西方龙华沟搞育茶试验。
我探索东北植茶之路,没有前车之鉴。我曾听当地山区老人说,清光绪时期,道士们曾在医巫闾山圣清宫炼丹制茶轶事。我在圣清宫道士的指引下,入医巫闾山老爷岭南麓寻找野生茶,未尝如愿归来,至今我依然在寻找。东北亚医巫闾山如何植茶,路在何方?不知怎么我忽然想起,日本佛教密宗是日僧空海从中国唐代青龙寺求得唐密,中国唐密却在空海回国后,渐渐失传了。自民国以降,中国僧人屡次渡海赴日,下决心要将唐密接回日本密宗祖庭--中国西安青龙寺。我以史为鉴,从唐密追忆至伟人。殊不知,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曾在1954年首次提出南茶北引伟大构想,伟人的夙愿又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我决心要将南茶接回华夏第一朵茶花盛开的地方———医巫闾山龙华沟!
我南下第一站去了人间天堂杭州,在龙井村茶场,观察茶农如何植茶与如何炒茶。听着美妙的采茶民歌、品茶……。在这之后,四处寻友访胜,足迹遍布浙江天台山、四川峨眉山、青城山、云南无量山、安徽黄山……。只要盛产名茶的地方,我都云游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2002年,我游学江南数载,学艺归来!开始大胆地在东北亚雪域,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上,搞植茶试验!初期试验,有三种结果:一是过不了冬;二是过了冬却不发芽;三是过了冬,且发了芽,但口感却甚为清淡。实验超千次,历时6、7年时光,都没有成功。法国的拿破仑说:“伟大崇高与荒谬可笑,其间只差一步。”如果不继续探索奥秘,必为可笑的黄樑一梦而已!面对失败,没有退却。我心里明白,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在困境中,我总是想起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了1600次的故事,借此激励自己不断发起冲锋式的实验。翻阅书籍,查找资料,访师问友,成了常态。
闯 关
东北植茶初期,茶树叶片发黄又缺乏光泽。感觉现在的大东北不像一万至八千年前的东北亚气候环境,那时节东北四季如春,土壤又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我思索是否茶树缺乏微量元素,不适合种茶,我就买了花土栽种,亦未见效;上点灭菌灵,亦没效果。我曾虔诚地找到一位老中医问计,老中医说:“是不是水土不服啊?人如果水土不服,可以用点藿香正气水或者正气丸什么的。我受老中医师的启发,又翻阅古医书,查出一则中医治疗水土不服特别之方济,即必须要用当地黄豆做的水豆腐做药引子。于是我买来当地黄豆碾成豆浆,再结合发酵的牛奶,浇灌茶树,几日后,奇迹真的出现了。茶树在豆浆神奇的呵护下,满园茶叶翠绿光泽如打蜡一般!我用中医理论彻底解决了茶树黄叶的问题!但这时候,感觉茶叶口感比较清淡,距香高耐泡还有甚长距离。据我研究,原因出在暖棚扣得太严,阳光和空气进不去。正如大棚里的蔬菜一样,黄瓜、西红柿、辣椒在大棚扣严实了,同样没有自然的好吃。于是,就尝试着不扣那么严实。不料,隆冬季节寒潮一来,将茶树全都冻死了!“暖棚不好喝,冷棚易冻死”,我如何才能过此雄关呢?久思而未解啊!考验我的关键时刻,我想到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寻找野生稻谷杂交的故事。中国名优品种茶树有1600种,它们皆为发芽早,单产高,但不禁冻,都不适合在东北种植。实验证明:只有野生的茶树,才更抗寒,又抗旱。从2008年开始,我不再试验名优茶种,改为专门研究野茶种。中国诸多名山都有被遗弃的野茶,比如福建武夷山、浙江天台山和安徽黄山都有野茶生长。我发现越原始的山上,野茶种类越多,生长越茂盛。我走遍名川大山,捡原始茶籽、挖野生茶苗。运回家里按照一定规律和顺序,进行栽种、育苗。经十余年探索研究,让高山原始众多品种的野茶,聚会一处,且互相杂交,产生的二代,抗寒效果最佳,仅仅扣上一层薄膜就可以。在东北生长出的茶,不仅耐寒,而且有着特殊的香气。炒出的茶叶味道醇正,沁人心脾。听到一些专家学者夸赞“真香”的时候,我兴奋得像个过年的孩子。安徽省农业大学茶学系、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著名茶叶专家宁井铭教授,不相信东北医巫闾山有一座若大茶园!宁教授为一探究竟,于2019年莅临东北茶闾山茶园,他曾亲身体验采茶、制茶、品茶全部流程。宁井铭教授认为,东北医巫闾山日照时间长,土壤休眠期长,日夜温差巨大,茶芽生长周期慢长。故各种营养皆非常丰富,口感甚是佳美!众所周知,新疆的气候与东北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新疆瓜果非常香甜。东北医巫闾山能产出好茶,当然是诸多奇迹的聚合,但是自然气候是关键性因素之一。宁井铭教授认为,东北医巫闾山茶,乃人间极品茶!宁教授欣然操毫为医巫闾山茶题词:“香高味甜”。我还曾提出聘请宁教授为我们东北医巫闾山茶的高级顾问,宁井铭教授不假思索,高兴的答应了!
梦 仙
慢长的东北育茶史,发生了甚多奇迹。曾有一位茶学界明白人,向我提出个关键问题,他说:“但凡能产出佳茗的土壤,必须是特别酸性的土壤,东北土壤都不属于非常酸性的土壤,您这座茶园里产的茶叶营养与口感却皆甚为出色,茶园里的土壤经过改良了吗?请不吝赐教!”我答曰:“略改之!”此人问:“用的是化学产品吗!”我答曰:“化学产品虽使土壤更具酸性,但茶叶口感却更为不佳!”此人说:“唯化学产品才能改变土壤酸性化成度,那么,您又能用什么呢,您是选用天然物品吗?”我答曰:起初,访得高人指点迷津,用大量酸牛奶,但犹未奏奇效!我再出游访异人寻求答案,但因无缘终未如愿,我只好自造良方。经三年苦思冥想,常常夜不能寐,偶一日午时,卧茶园小息,忽得一梦,梦中有一位天女右臂挎竹编花篮,左手拿翠绿松枝,驾彩云向我飞来,笑而告曰:“若单用酸牛奶是行不通的,需再加入闾山油松叶粉调之,施之土壤,可见神效!”我急问曰:您是谁?天女曰:“天宫阆苑日月闲,与君皆是育茶仙!你这次落红尘,不是让你博取功名或游戏人间的,而是让你完成医巫闾山植茶任务,恢复医巫闾山,为神州茶之祖山的神圣地位!人间乃一大苦海啊,王母赐你福,非赐你一世之功名,王母念及你在辽宁医巫闾山无比坚辛的搞植茶试验,不久的将来辽宁医巫闾山人民家家养茶,户户飘香,生育贤人,受福无疆,而是让你作辽宁闾山茶祖师爷,乃享千秋万世之香火!”我急回曰:辽宁闾山茶祖师我敢承当,香火却不敢受啊!感谢天女们暗中护持,请您入茶园,喝口医巫闾山茶吧!却看天女从右臂挎的花篮中抓一把茶花,飘飘然散下来,我乐极而醒,乃茶园一梦!隔日依梦中天女所言,速试之,果不其然,效果无比显著!我常说:“就算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亦要勇敢去面对,失败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没有面对的勇气,自己若先投降了,神仙亦救不了你的!”
钻研东北亚医巫闾山育茶的难度,绝不亚于堪至超过研究道家拳术、《红楼红》与《周易》奥秘!多年来,屡遇艰难,为解悬疑,彻夜难眠。真可谓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茶消得人憔悴。”
钟师已赏蓬莱岛上春,三十余年过去,太怱怱。青年时代慕高人,谁曾想恒河妙法,总不离方寸。正如唐代比丘尼无尽藏大师有谒曰:“竟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人生似一场大梦,造化弄人,未作剑仙,作茶仙,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医闾大地著名诗人张哲民先生曾赠和诗云:
疑是天人玄妙法,
携来仙草入尘凡。
香飘云外落微闾,
色润山中萦故园!
医巫闾山诗人王丽茹女士评曰:闾山茶园是中国最北方的茶园,闾山茶园是东北第一座茶园,闾山茶———是北镇市人民的骄傲,是锦州市人民的骄傲,是辽宁人民的骄傲!
医巫闾山诗人东亮先生曾有文评曰:
谁人没有武侠梦,昔上大辽仙山,学艺太乙拳。朝习武,夜谈玄,勇登学坛一声吼,惊醒多少老龙海底眠!敢做华夏祖茶复兴梦,身背三尺龙泉下江南,游学天台美茶园。挟技归来,闾山含笑,三叠瀑布奏凯旋。孤胆东北亚雪域植茶,国际大媒体新华社,采风二度茶园,万众高歌一桩桩多少佳话,自今前推万载美名传!
我由衷地感谢,医闾大地的人民以及全国各界友人对我在东北亚医巫闾山植茶高度的认可和支持!
提笔扶案过夜半,茶园今宵犹未眠,走出书房,仰望星空,不想摘星辰,借一片星光,枕一片星光好入眠!
铭 志
辽宁雪域北纬41.22度育茶,大功告成后,我曾豪情万丈的说道:“东北亚医巫闾山是华夏第一朵茶花盛开的地方!医巫闾山龙华沟茶园是东北亚最早的茶园!茶叶终于回家了!医巫闾山茶———是辽宁闾山人民献给世界人民的史前文明礼茶!”
绵延一百二十华里的医巫闾山是我心中的灵台方寸山!医巫闾山龙华沟茶园是我魂牵梦绕的神仙府邸!美丽富饶的大东北是我追逐梦想,砥砺前行的广阔舞台!
关心支持过我和“南茶北植”事业的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并肩,胸怀梦想。常怀感恩之心,永存斩棘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华夏子孙应尽的力量!!!
任中龙(原名輝),字长生,雅号腾云子、闾山茶仙。此文于2022年3月1日,撰自东北亚医巫闾山八斗园五车书斋,结稿于医巫闾山茶园。
许姓(15)|许逊在四川为官10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出自于他
许姓(14)|吴郡太守许贡被孙策所杀,门客为他报仇射伤孙策致其身亡
东晋时,有个著名的道士叫许逊,曾在四川做过官。许逊,字敬之,江西南昌人,祖籍汝南,提倡传统文化的孝道,创立净明忠孝教,是道教净明派、闾山派祖师,道教尊他为许真君,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就出自于他。
许逊画像(资料图片)
博通各种学问,尤其爱好道家修炼法术
许逊的祖父叫许琰,父亲叫许肃,家族世代崇尚道家。东晋尚书许迈、散骑郎常侍护军长史许穆,都是许逊家族中的子弟。
许逊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天文、地理、医学、阴阳五行学说等,尤其爱好道家修炼法术。20岁时,他被乡人举为孝廉,屡荐不就。
29岁时,他跟随大洞君吴猛学道,尽得秘传。36岁时,与文学家郭璞一起遍访名山胜地,最后在南昌西郊的逍遥山隐居修炼。许逊以孝、悌、忠、信教化乡里,深为乡人尊敬。
任职旌阳县10年,为当地百姓所拥戴
太康元年(280),42岁的许逊,实在推辞不过朝廷的屡次征召,前往蜀州旌阳县(今四川德阳市旌阳区)当县令。许逊到任后,惩治贪官,减轻刑罚,提倡仁孝,出台了很多利国济民的措施。
有一年,旌阳县发洪水,很多田地因受灾而颗粒无收。许逊让灾民到官府的田里耕种,以工代税,让灾民得到救助。
瘟疫流行时,许逊用自己学到的药方展开救治,并且药到病除。老百姓对许逊非常感激,当时旌阳传唱着的一首民谣,盛赞许逊的功德说:“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活人,病无能为。”邻县民众纷纷前来归附,旌阳人户大增。
许逊在旌阳任官了10年,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大家称他为许旌阳。
太熙元年(290),许逊看到朝廷政治腐败,天下即将大乱,而自己又无能为力,干脆辞职回家。他离开旌阳时,老百姓都舍不得他走,“送者蔽野。”有的人则不远千里一路跟随许逊到了南昌,聚族而居,改姓许,人称许家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学者否认许逊任职的旌阳县在四川德阳,而是在荆州南郡。1994年版的《德阳县志》,采信了这个新的看法。不过,如今,这些观点都还存在争议。所以,这里讲述许逊的经历时,仍采用了传统的说法。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四川德阳名字因许逊而得
许逊东归后,碰到鄱阳湖连年水灾,他带着大家一起治水,还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消除水患,留下了斩蛟龙治水的诸多神话传说。
大兴4年(321),许逊隐居在南昌南郊梅仙祠旧址,创办道院,名太极观,额曰“净明真境”,创立净明道派,宗旨为“净明忠孝”。
传说许逊在136岁那年,即宁康2年(374)八月初一日那天,全家42人一起飞天成仙,世人尊奉他为“许仙”。
东晋朝廷为表彰许逊的功德,把旌阳县改名为德阳县,德阳的名字即由此而来。
后人在他居住地西山建起许仙祠,在南昌铁柱宫建旌阳祠,并受历代王朝赐匾表彰,王安石撰写有《许旌阳祠记》。
在道教流派中,许逊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一起,被称为四大天师,成为民间信仰的神仙之一,誉为神功妙济真君、忠孝神仙,又被称为许天师、许真君。许逊的后裔,以他为官之地的名号“旌阳”作为堂号。
黄勇/文
【下期关注】
请看许姓(16)。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净明宗祖师许逊真君圣诞!一生忠孝义永世流传!
农历正月二十八,乃道教净明派祖师许逊真君圣诞良辰之日。
许逊(239年-374年),字敬之,晋代著名道士,南昌县(今属江西)长定乡益塘坡人,祖籍汝南(今河南许昌),其父许肃于东汉末年率家避战乱迁居南昌。许逊曾乡举孝廉,于晋太康元年(280)出任旌阳令,人称许旌阳,又称许真君。
据道书记载,许逊少以射猎为业,一日入山射鹿,鹿胎堕地,母鹿舔其崽而死。许逊怆然感悟,折弩而归,始栖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后闻豫章(南昌,或泛指江西)人吴猛得术士丁义神方,乃拜大洞君吴猛为师,传三清法要。
许逊赋性聪颖,博通经史、天文、地理、医学、阴阳五行学说,尤其爱好道家修炼法术。二十岁举为孝廉,屡荐不就。二十九岁拜大洞君吴猛学道,尽得秘传。三十六岁时与文学家郭璞结伴遍访名山胜地,最后选择隐居,只求修炼,不愿为仕,平日以孝、悌、忠、信教化乡里,深为乡人尊敬。直至西晋太康元年(280)四十二岁时,因朝廷屡加礼命,难于推辞,才前往四川就任旌阳县令。
许逊到了旌阳,去贪鄙,减刑罚,倡仁孝,近贤远奸,实行了许多利国济民措施。有一年,旌阳大水为患,田中颗粒无收,许逊让大批农民到官府田里耕种,以工代税,使灾民获得解救。当时瘟疫流行,许逊便用自己学得的药方救治,药到病除,人民感激涕零,敬如父母。那时旌阳传唱一首民谣:“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活人,病无能为。”盛赞许逊的功德。邻县民众纷纷前来归附,旌阳人户大增。
许逊在旌阳十年,居官清廉,政绩卓著,被人们亲切称为“许旌阳”。太熙元年(290),鉴于晋室将有大乱,料知国事不可为,许逊挂冠东归。启程时,送者蔽野;有的为他建生祠、画神像,终年祭祀;有的千里跟随来到西山,聚族而居,与许逊为伴,都改姓许,人称“许家营”。
许逊东归后,时值彭蠡湖(今鄱阳湖)水灾连年,他率郡民疏治,足迹踏遍湖区各地。他不仅为豫章治水,还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
(许逊治水患、锁蛟龙)
东晋元帝大兴四年(321),许逊隐居南昌南郊梅仙祠旧址,创办道院,名太极观,额曰“净明真境”,立净明道派,其宗旨为“净明忠孝”。传说许逊活到一百三十六岁,于东晋宁康二年(374)八月初一(亦有八月十五的记载)合家四十二人一齐飞天成仙,道书中记载“合家飞升,鸡犬悉去”,世人尊奉他为“许仙”。东晋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德,将旌阳县改名德阳县。后人在他居住地西山建起许仙祠,在南昌铁柱宫建旌阳祠,并受历代王朝赐匾表彰。
据《孝道吴许二真君传》载:每当许逊升遐之日,“四乡百姓聚会于观,设黄箓大斋。邀请道流,三日三夜,升坛进表,上达玄元,作礼焚香,克意诚请,存亡获福,方休暇焉。”
至今,许真君净明一脉仍然广为流传,其倡导的“忠孝”之道更可看作修道之本,值得所有人为鉴修真。
许真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
混元始祖,一气分真。多劫之前,积修至道。勤苦备悉,经纬逾深。万法千门,罔不斯历。救灾拔难,除害荡妖。功济生灵,名高玉籍。众真推仰,宜有甄升。大悲大愿,大孝大仁。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雷霆泰省,天枢伏魔上相。至道玄应,神功妙济。掌九天司籍,太乙定命,注生真君,三天按察都检校,普天奏议大夫,天医大帝,历劫度人祖师,净明普化天尊。
龙口鹤形 古韵悠悠
StartStop
StartStop
龙口厝和鹤形路。
福州晚报记者 翁宇民/文 陈暖/摄
在千年古镇永泰嵩口,可以体验一种悠闲叫“嵩口慢”。
时间在这个古镇上仿佛是以0.5的倍速流动。行走在安静的古街和古厝当中,连呼吸都会舒缓半拍。
镇上有一条始建于宋朝的鹤形石道,更得“慢”之精髓——百余米小路极尽迂回曲折,道旁薜荔垂覆,耳边雀鸣啾啾,让人不自觉在此徜徉沉醉。这条奇形怪状的路便是近年跃升为“网红”打卡景观的鹤形路。
一条路何以刻意曲折?鹤形当中有何奥妙?
理解鹤形路,首先要“认识”龙口厝。龙口祖厝始建于宋朝,重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由龙口祖厝、和也厝、拔魁厝和宴魁厝等古厝组成的龙口厝,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房屋200多间,是嵩口镇境内规模最大的古民居。
而鹤形路是通往龙口祖厝的通道,它的曲折蕴含了五行八卦,它的形状更是仙鹤的模拟:入口的书斋为鹤嘴,鹤颈长150米,路面中间土层部分为鹤的食道,两侧墙基为大小相似的鹅卵石砌成,寓意鹤食之米。
佐以当地的神异传说,慢品这条小路别有趣味:相传中山龙口三落厝郑财主,为人苛刻吝啬。张圣君(道教闾山派宗师、闽台最大的农业神)到他家做工,见工人们日食不饱,就念下咒语:“龙口三落厝,乌鸦飞不过,水在鼎里沸,米在别人厝。”郑财主家道因此没落。发现了张圣君的神力后,为了挽回或是谢罪,郑财主复请张圣君为其砌条“鹤脖形”路基。张圣君催动神力,将石头搓成圆形,犹如鹤食之米,一夜铺成路基,咒语改写成——“龙口鹤对鹤,不起也不落”,挽救了郑家的家道。
永泰嵩口德星楼,老人们在休憩。
传说归传说,其实鹤形路一头是郑氏祖厝,一头是郑氏书斋。郑氏家道有无神佑不可知,但崇文重学大致不假。
从“鹤形路”“龙口厝”打开嵩口这本时光手册的扉页,这个千年小镇上还有大小一百多座古厝、古庙宇、古祠堂。值得一提的是,嵩口的古民居无处不雕,无雕不美。下坂厝、宁远庄、善庆堂、成厚庄……90%的古建筑在古镇核心区就可寻访到,是散布在溪岸和田野的民间艺术博物馆。
这些盎然的古韵背后更有嵩口丰厚的人文:这里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张元幹的故乡,闽台最大的农业神、道教闾山派大师张圣君就诞生在嵩口的月洲村。
无论来嵩口的人是打卡自然风光还是人文胜景,它总能提供足够丰富的素材,实力诠释何谓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