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公元223年孙权在今湖北武汉(公元223年)

公元223年孙权在今湖北武汉(公元223年)

他是蜀汉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刘备的儿子,他的一生充满曲折...

刘禅,字公嗣,是蜀汉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儿子。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曲折,是中国历史上备受深思的一位君主。他的生命历程犹如一幅充满哲理和感人至深的画卷,深刻诠释了生命的沧桑和人性的复杂。

刘禅的一生始于公元207年,这一年正是刘备建立蜀汉的时候。为了延续自己的事业,刘备将儿子刘禅托付给杨洪和刘封两位忠臣抚养,自己则继续在战场上为蜀汉的稳定和发展而奋斗。这段童年经历让刘禅从小就置身于战乱的背景中,为他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成为蜀汉的皇帝,但当时他只有15岁,而蜀汉的政权已经动荡不安。诸葛亮成为了刘禅的辅政大臣,他通过出奇制胜的军事、战略和深思熟虑的治国方针,成功地稳定了蜀汉的政权并开创了蜀汉的黄金时代。

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禅实施了一系列有益于百姓的政策,发展了农业,加强了教育,改善了法律制度,使蜀汉的国力达到了巅峰。他还支持文化艺术的繁荣,推动了蜀汉的文化发展,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可以说,刘禅在治理国家方面表现出了出色的智慧和能力,为蜀汉的繁荣和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刘禅的一生并不只是成功和荣耀的光环,在他的统治下,蜀汉的国力开始逐渐衰落。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政权的稳定受到了严重威胁,各种内外因素导致了国家的动荡。此外,刘禅的个性也被认为过于懦弱和消极,缺乏处理政务的决断力,他对权臣们的过度信任导致了一些权臣的腐败和权力滥用,这对蜀汉的国家利益产生了负面影响。

最终,蜀汉在公元263年灭亡,刘禅被俘虏至曹魏,结束了他作为皇帝的统治生涯。虽然他的统治存在一些不足,但他本人的个性却令人怜悯,他并没有拒绝抵抗,而是在曹魏统治下过着平凡的生活,从一个君主沦为一个普通人。这种转变无疑是一种人生的巨大考验。在这段时期,刘禅表现出了坚韧和宽容,展现了他内心的深度。

总的来说,刘禅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他是蜀汉的开国皇帝之一,也是蜀汉的末代皇帝。他的统治时期既有成功和繁荣,也有失败和动荡。

刘禅的一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他在政治和个人命运上都经历了巨大的考验。尽管他的统治存在不足,但他的坚韧和宽容让人们对他的评价充满了敬意。刘禅的一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是人性坚韧与复杂性的生动写照,无论成就如何,他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值得我们深思和铭记。

蜀汉的三位大臣,均被诸葛亮罢免官职,最终结局如何?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逝后,诸葛亮辅佐太子刘禅即位。因为刘禅年幼,丞相诸葛亮事实上执掌了蜀汉大权。在此期间,诸葛亮不仅多次北伐中原,也对蜀汉大臣的任免拥有几乎一锤定音的权力。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三位蜀汉大臣,因为种种原因,都曾被诸葛亮罢免了官职。那么,这三人最终结局如何呢?

一、廖立

廖立(生卒年不详),字公渊,武陵临沅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被诸葛亮评价为“楚之良才”,与庞统相提并论。公元215年,刘备的荆州南部三郡(长沙、桂阳、零陵)被吕蒙偷袭后,廖立脱身奔归刘备,刘备不责备廖立,任用他为巴郡太守。

公元223年,刘禅继位后,廖立自恃奇才,公然批评刘备、关羽、向朗、文恭、郭攸之,还诽谤众臣,因此在诸葛亮的奏请下,廖立被罢免官职,也即废为平民,还被流放到汶山郡。自此之后,廖立便老老实实地带着全家人在汶山耕养自给。建兴十二年(234年),廖立听说诸葛亮去世,他双泪长流叹息说:“我就要死在这蛮荒之地了!”在廖立去世后,他的家人得以返回蜀地。

二、向朗

向朗,字巨达,籍贯襄阳郡宜城县(今湖北宜城)。向朗幼年丧父,由兄长抚养。少年时师事司马徽,与徐庶、韩嵩、庞统甚有交情。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故,向朗转投为刘备手下。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入主益州,任命向朗为巴西郡太守。建兴元年(223年),后主刘禅继位,升任向朗为步兵校尉,又接替王连兼任丞相长史。

建兴五年(227年),向朗跟随诸葛亮驻军汉中参与第一次北伐。次年,因马谡街亭之败,使得北伐失利。马谡逃亡,向朗从以前就把马良、马谡兄弟当作圣人一样推崇,因此与马谡关系很好,于是这次他知情不报。诸葛亮得知这一情况后,十分忿怒,就罢免了向朗的官职并让他回到成都。

不过,和廖立不同,数年后,向朗就恢复官职,被任命为光禄勋。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向朗转任左将军,追论旧功,被封为显明亭侯。延熙元年(238年)正月,刘禅立张氏为皇后(张皇后),命向朗以左将军职务代理丞相持节授予其皇后玺绶。同月,刘禅又命向朗代理丞相持节册封刘璿为太子。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因为被诸葛亮罢免过官职,向朗后来掌握什么实权了。向朗晚年专心研究典籍,激励青年学习,家中藏书丰富,受到举国尊重。延熙十年(247年),向朗去世。《全三国文》收录有一篇《遗言戒子》。

三、李严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东汉末年,李严原本是刘表的部下。公元208年,李严来到益州,成为刘璋的部下。公元213(建安十八年),刘璋任李严代为护军,在绵竹一带抵抗刘备。李严率领部下投降刘备,刘备任命他为裨将军。平定成都后,李严被任命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公元223(章武三年),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一道受遗诏辅佐太子刘禅;以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兵马,留下镇守永安。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等到诸葛亮回到成都后,上奏后主刘禅,罢免了李严的官职,并将其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

公元234(建兴十二年),李严听说诸葛亮去世,于是发病而死。李严生前常企望诸葛亮会再次起用他,考虑除诸葛亮之外,其它的大臣不可能再用他,故此激愤发病。此外,李严之子李丰在蜀汉官至朱提太守。

黄鹤楼·记疫

封面新闻记者 沈轶

3月28日,武汉地区车站恢复办理到达业务,尽管只进不出,但依然昭示着疫情的好转,这场“大考”即将结束。在此前采访四川华西医院康焰教授时,他闲聊说起疫情结束后,或许会去看一看黄鹤楼。对于武汉来说,黄鹤楼是地标建筑,毕竟“天下江山独此楼”。

文人情怀

古时的文人墨客大都“矫情”,无论事物大小均要入诗词,唐时明月光,宋时春江水,李白酗酒,杜甫盖草房,杜牧、柳永嫖妓,王安石“肥水不流外人田”,元稹曾经沧海养情人,欧阳修一树梨花压海棠……无物不可入诗。

而登高怀远,则是古诗中一个常见主题,将登高与文学联系起来,始于孔子。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深思。古往今来,文人政客就喜欢登高望远,抒发他们郁结于胸中的缕缕幽思,或是游子思乡,或是凌云壮志,或是文人悲歌。

唐时的崔颢,号称“妇女之友”,然而在来到黄鹤楼后,却写出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样的名篇,不仅为黄鹤楼打响了名头,同时也让他自己成为了黄鹤楼当之无愧的第一推广人。有不可靠消息称,知名人士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并表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同时,还有不太知名人士严羽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对于黄鹤楼,当时的文人似乎总是有着一种执着,崔颢以后的王维在这里送走康太守,李白先是望黄鹤楼,然后在这里送孟浩然,最后还在这里听人吹了笛子,就连岳飞和陆游也不可免俗,尽管当时黄鹤楼已经只有遗址,但两人依旧将附近的一座“南楼”作为替代品开始抒发情绪,岳飞一边收金牌,一边大呼,“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陆游则是一边被贬,一边感叹,“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黄鹤楼似乎有一种魔力,吸引着文人骚客联袂而来。忧国忧民,伤春悲秋,感叹时运…….无数的思想在这里交汇,碰撞出激情的火花,来自天南海北,四面八方,穿梭于各个时空,登楼而上,念头通达,随后有诗篇流传。

楚天极目

武汉有龟蛇二山,相传大禹治水时候,有龟、蛇二将相助,龟将驮着神土“息壤”筑堤防、造陆地、堵决口,防止泛滥,而蛇将用神尾摆动画地,开辟江河,导水泄洪。大禹把大山拦腰斩断,江水奔腾泻去,洪水终于被制服了。大禹为了不让洪水再度逞凶,就令龟、蛇二将镇守大江两边,最后形成了龟蛇二山。

而黄鹤楼就在蛇山之上。公元223年,吴王孙权在蛇山上建城夏口,并在城内上立起了一座瞭望塔,要求将周遭情况尽收眼底。然而,在西晋杜预“势如破竹”后,本来颇为铁血的瞭望塔就成了“酒肆勾栏”之所。而当时颇具经济头脑的酒店老板,开始讲起了神话故事。

据不可靠消息称,从前夏口城里有一个卖酒妇人姓辛,有一天,她接待了一个衣着褴褛的道士。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甚至免费请对方喝酒吃饭。如此过了半年,这个道士对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随后扬长而去。因为橘皮是黄色的,所画鹤也呈黄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

如此过了十年多,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用十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便是后来的黄鹤楼。

尽管“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带着神仙色彩的故事,自然深受魏晋“堂前燕”的喜爱,“嗑药”之后,前往黄鹤楼行散,成为了当时的一大流行,而大袖飘飘的魏晋名士结队至此,自然也又为黄鹤楼招徕来了更多粉丝。

“三楚名楼曾付火”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每次政权的变更都是伴随着惨烈的战争。“两湖熟,天下足”,号称“天下粮仓”的湖北,自然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唐朝安史乱,宋朝靖康耻,随后元、明、清,更是打得一团乱糟糟,整个湖广地区也均被多次波及。真正的黄鹤楼,其实早在宋高宗后期就已经给被毁,因此才会说,岳飞与陆游所登上的其实是“假楼”。

不过,黄鹤楼尽管屡屡被毁,但却又屡屡被重建,某种程度上和曾国藩有着似乎有所共鸣,前者“屡破屡修”,后者“屡败屡战”。据史料记载,在明清两代,黄鹤楼就被毁过7次,重修以及维修就达到了10次。直到光绪十年,黄鹤楼只剩下了一个铜铸的楼顶。

据史料记载,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1884年9月22日的晚上,当时武昌张姓骨货作坊打烊关张,一位学徒手提油灯,爬上阁楼取点东西。他手一哆嗦,油灯打翻点着了草屋,当日北风劲吹,大火顿成燎原之势,沿江一带200处房屋付之一炬,黄鹤楼位列其中。有不可靠消息称,该学徒姓陆,为三国时陆逊之后。

1927年,还不是“主席”的毛主席从湖南来到武昌,登楼远眺,慨然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然而,他老人家所登的,其实也是“假楼”。当时,他所登的,其实是武汉人民为了纪念张之洞的功绩,在黄鹤楼旧址上所建造起来的一座与黄鹤楼风格相仿的楼,当时名为“奥略楼”,取《晋书·刘弘传》中“恢宏奥略,镇绥南海”的语意,是张之洞亲自起的名字。从1908年建成之后,奥略楼又被人们当作了黄鹤楼的替身,直到1955年,为了建造武汉长江大桥,这座当了47年的替身才被拆除。

而目前的黄鹤楼,是1981年10月,才开始重建,1985年方才竣工。算算时间,黄鹤楼今年才35岁,还有考公务员的资格。在其二楼,有着一副对联“万古河山,胜迹常留,叹百年时运维坚,三楚名楼曾付火。千秋邦国,韶华永驻,看一代英雄谋略,九霄仙鹤又乘风。”其中,“三楚名楼曾付火”正是为了纪念当年那个“火烧联营”的学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刘备明明有四个儿子,为何偏把皇位传给刘禅?其实这才是正确选择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提起刘禅,大家都会想到“扶不起的阿斗”一语。刘禅拥有诸葛武侯、姜维、蒋琬等人的忠心辅佐却没能建功立业,最后还因宠信宦官将几代人拼搏而来的江山拱手相让。六个儿子都在亡国后英勇战死,而他本人却还能在胜利者的阴云下度过了8年的安逸生活,没有一丝复国之志。对刘备而言,雄才大略的他为何偏要选择这样的无能懦弱的继承者,难道他没有别的儿子了吗?至于诸葛亮,又为什么会这样鞠躬尽瘁地辅佐这位昏庸皇帝呢?

▲刘备剧照

刘备其实是有四个儿子的,分别为刘封、刘禅、刘永和刘理,不过刘禅却是最合适的继承人。对于刘备来说,之所以要立刘禅为太子,主要还是出于“嫡长子继承制”的考虑。通过这一方式可维护皇权稳定,以免出现兄弟阋墙的悲剧。这就要求继承人既是嫡出的,又是长子,唯独刘禅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虽然刘备名义上的长子是刘封,但他本是罗侯寇氏之子、长沙郡刘姓人家的外甥,实际上只是刘备的义子。

▲魏明帝曹叡剧照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攻进益州的时候,刘封正值壮年且作战勇猛,在义父打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不少功绩,怎奈他连刘备的庶子都算不上,名不正言不顺的他自然不能与刘禅相提并论,更不可能有继承大统的机会。虽然三国时期也有过立养子为继承人的例子,比如魏帝曹叡就将养子曹芳培养成继承人,但这实属无奈之举——曹叡三个亲生儿子都陆续夭折,只能找自己信任的养子承继大统。

▲汉昭烈帝惠陵

刘备刚刚建立蜀汉政权时就立了太子,此时刘禅不过14岁,他的两个弟弟年龄太小,压根没有竞争力可言,所以理论上只要刘禅没有什么太大过错,皇位自然就会是他的。由于东汉末年的几位皇帝都是因为年幼登基才沦为奸臣傀儡,皇权名存实亡,所以为防止再度出现大臣把持朝政的不良政治局面,三国时期的统治者们都不约而同地采取措施。比如孙策临终前选择将江山社稷交给孙权,而不是年幼的儿子。

▲刘禅剧照

正是基于此种原因,为了蜀汉的未来着想,刘备也断然不会舍弃长子而选择自己的幼子。况且当时蜀汉面临着危急存亡的险恶形势,将皇位传给幼子显然会加剧导致蜀汉的不稳定。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去世,17岁的刘禅即位,是为蜀汉后主。

▲诸葛亮剧照

客观地说,刘禅其实并不像后人所想的那么一无是处。由于其坎坷经历,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奔波辗转,对跟随父亲的大臣们非常依赖信任,登基后册立的两位皇后都是张飞之女,还尊诸葛亮为相父。可以说,刘禅的最大优点就是心胸宽广、用人不疑,这样的君主即使能力平平,对臣子们而言也是天大的福分,毕竟做出再多成绩也永远不会被猜忌,诸葛亮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才敢拼命辅佐他。

参考文献:

《三国志》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