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伍员夜出昭关解签精髓(伍员夜出昭关解签)

伍员夜出昭关解签精髓(伍员夜出昭关解签)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公元前 522 年,费无忌向楚平王诬陷太子建意欲谋反。那时,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镇守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楚平王将伍奢召回郢( yǐng )都(今湖北荆州城北)拷问,伍奢拒不承认太子谋反,并劝楚平王不要受小人蛊惑。楚平王大怒,将伍奢关进了监狱。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给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员(字子胥)写信,说“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想骗伍尚、伍子胥来郢都救父,以斩草除根。伍尚救父心切,不顾劝阻,回到郢都,与父亲伍奢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跑,发誓必报此仇。他听说太子建已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往宋国,也连夜逃往宋国,并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当时宋国发生内乱,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公子胜逃到郑国,想请郑国国君郑定公帮他们报仇。可是郑定公出于自身利益没有答应。太子建复仇心切,竟勾结郑国一些蓄意谋反的大臣,企图夺取郑定公的国君之位,不料走漏了风声,被郑定公杀死。伍子胥得讯后,无可奈何地带着公子胜逃离郑国,投奔吴国。

从郑国去吴国要经过陈国、楚国。伍子胥和公子胜二人白天睡觉,夜晚赶路,一路风尘仆仆赶到吴楚两国的交界昭关 ( 今安徽含山县北)时,发现到处都张贴着伍子胥的画像,关口的官兵对过往行人盘查极严,很难蒙混过关。正当伍子胥焦头烂额之际,名医扁鹊的弟子东皋( gāo )公依据图像认出了伍子胥,悄悄把二人带回家中。东皋公很同情伍子胥的遭遇,答应帮他们过昭关。东皋公每天好酒好菜招待伍子胥二人,但就是不提过关之事。伍子胥耐着性子,度日如年地等啊,等啊,转眼七天过去了。

伍子胥实在熬不住了,他焦急地找到东皋公说:“先生,家仇国恨齐上心头,我一刻也等不下去了,您有什么办法帮我过昭关吗?”东皋公说:“别急,我已经筹划了可行的计策,只是要等一个人来才行。”

伍子胥见东皋公语焉不详 ,自己又别无他法,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当天晚上他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次日,伍子胥一照镜子,赫然发现自己竟然一夜之间须发皆白。这时东皋公推门进来,看到伍子胥黑发变白发,先是一愣,转而哈哈大笑道:“我的计策成了!”伍子胥疑惑不解,连忙向他询问原因。东皋公说:“我前几天已经派人去请一位跟你长得很像的朋友皇甫讷,计划让他扮作你,在关口制造混乱,你见机行事即可。现在,你倒不像你啦,事情更好办了……”

图片来自乐济文化

说话间,皇甫讷赶到。他依计扮成伍子胥的样子,大模大样地来到关口前。伍子胥和公子胜则在后面不远处跟着。官兵们看到皇甫讷与伍子胥的画像很像,立刻一拥而上去抓捕皇甫讷。皇甫讷故作惶恐地逃跑,以吸引众官兵去追。白发伍子胥则带着公子胜,趁关口把守松懈之际溜了过去。

伍子胥来到吴国后,帮助公子光登上王位,公子光就是吴王阖闾( hé lǘ )。阖闾即位后,伍子胥受到重用。后来,他率军攻取楚国,为父兄报了仇。“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故事流传至今。

(图文版权归乐济文化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伍子胥一夜白头:起因竟是贪恋美色的楚平王不顾伦理硬娶了儿媳

在春秋时期,楚平王为了与秦国结交,派人前往秦国为太子建迎娶孟赢。孟赢的美丽引起了楚平王的贪欲,他不顾伦理道义,硬生生地娶了孟赢为妻。然而,为了防止叛乱,楚平王赶走了太子建,还冤杀了太子建的老师伍奢。太子建逃亡,并与晋国合谋夺取郑国,最终在郑国遭遇不幸。伍奢的儿子伍子胥也被迫逃离楚国。他在昼伏夜行中,计划越过昭关前往吴国。然而,昭关驻扎着楚军,司马薳越奉命在这里缉拿伍子胥。

昭关的城墙上挂着楚平王的旨令:捉住伍子胥者将获封官赏金。伍子胥坐在昭关西边的树林里休息,陷入深思。就在这时,一位老翁出现在他面前,询问他是否姓伍。这突如其来的问话吓了伍子胥一跳,他不禁反问老人为何这样问。

老人自我介绍为东皋公,是一位以医术闻名各国的老者,如今隐居在这里。他提到最近为薳越治病,而在关上看到了挂着伍子胥画像的旨令,觉得伍子胥与画像相似,因此才询问伍子胥的姓氏。他邀请伍子胥到自己的居所坐坐,以商讨对策。

伍子胥认为老人没有恶意,便随着东皋公前行。他们走了一段路程,来到一座茅屋,东皋公邀请伍子胥进入。在茅屋里,伍子胥坦诚相告,承认自己的身份,并表示要替父报仇,希望东皋公能够帮助他脱险。

东皋公安慰伍子胥,承诺想办法帮他度过昭关。伍子胥在东皋公的庇护下度过了七天,每天都享受到美食和美酒的款待。然而,伍子胥渐渐变得急躁,他迫切地想要离开,以实现他的复仇计划。他向东皋公表示不安,认为时间对他来说非常宝贵。

在一次夜晚,伍子胥再次表达了自己的焦虑,希望能尽快行动。东皋公告诉他,正在等待一个人的到来。

伍子胥感到无法入眠,心情极度不安。他绕着屋子不停地来回踱步,一夜未眠。当东方渐渐变亮时,东皋公来敲门。东皋公看到伍子胥的头发和胡须变白,伍子胥吓了一跳,拿起镜子验证了自己的变化。他感到无比痛苦,认为自己一事无成,却为此付出了年华。东皋公则告诉他,这可能是个好兆头。

伍子胥不解,询问为何这是好兆头。东皋公解释说,伍子胥的相貌魁伟容易被人认出,而现在头发变白,可以更容易地混过普通人的眼睛。此外,东皋公的计划即将成功。

东皋公解释说,他的计划是让伍子胥扮成仆人,而一位朋友皇甫讷扮成伍子胥,以混淆视线。伍子胥犹豫不决,担心会危及皇甫讷。东皋公则表示,他有办法解救皇甫讷,而且皇甫讷是位慷慨之士,绝不会推辞帮助伍子胥。

最终,伍子胥和皇甫讷分别行动,前往昭关。伍子胥趁着混乱成功地穿越关卡,而皇甫讷则被捉住。

司马薳越在关卡上坚守,要求仔细检查过关的人。关卡前的伍子胥画像成了焦点,众人都被楚平王的旨令吸引,纷纷前来查看。皇甫讷刚到关口,便被认出与画像相似,被拦住并向薳越报告。薳越马上前来确认,大声喊出“是他!”军士立刻采取行动,将皇甫讷捆绑。在混乱之中,伍子胥成功地混在人群中,

混过了关口。

薳越将皇甫讷抓获后,准备对他进行拷打审问。皇甫讷焦急地解释道:“我是皇甫讷,我只是计划和我的朋友东皋公一起东游,并没有犯法,为什么要抓我?”薳越开始犹豫,怀疑自己的决定。

突然,有人匆匆报告:“东皋公前来拜见您。”薳越急忙让人将皇甫讷暂时释放,然后迎接了东皋公。

东皋公告诉薳越:“老夫听说您抓到了一个人,长得与伍子胥很相似,所以特地前来道贺。”

薳越微笑着说:“您来得正好,我正想找您。刚才军士抓住了一个人,他的相貌很像伍子胥,但却拒不承认。这个人声称要和您东游。”

东皋公平静地回应:“那我可以见见他,就能知道真相了。”

薳越让人带来了皇甫讷。皇甫讷一见到东皋公,连忙大声哀求:“我们约好一起出关,您为什么不早点来?我受了不少苦啊!”

东皋公哈哈大笑,对薳越说:“司马大人,这是我的老朋友皇甫讷,他与我约好一起东游,只是到关前比我早一步。”

薳越感到非常惭愧,亲自解开了皇甫讷的绳索,连声道歉:“这都是我的错,千万别见怪。”

东皋公安慰薳越,说他理解司马的公务繁忙,不怪他。薳越随后让人拿出金银财宝,作为他们东游的盘费。伍子胥和皇甫讷道谢后,继续他们的旅程,离开了昭关。而薳越则命令士兵坚守关口,保卫昭关。

最终,伍子胥成功越过昭关,踏上了复仇之路。这段惊险的经历成为了他为父报仇的起点,而东皋公和皇甫讷的帮助则成为了他逃脱险境的关键。在后来的岁月里,伍子胥将不懈努力,为了报仇而奋发拼搏,最终

伍子胥临死前,要把双眼挂在城墙上,9年后,他看到了吴国灭亡

伍子胥临死前,发了毒誓诅咒吴国灭亡,9年后,一语成谶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说过:

伍子胥智勇深沉,真一世之雄也。

在梁启超看来,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伍子胥是一时之雄。实际上,伍子胥的人生是波澜壮阔的,他死前曾预言吴国会被越国灭掉,九年后,应验了。

一、家破人亡,独留一人

公元前557年,正值春秋时期,楚平王任命伍奢为太子太师,费无忌为太子少师,让着两位股肱之臣来辅佐15岁的太子(芈建,又称太子建)。没想到,费无忌竟是个奸佞小人,他见太子重用伍奢而轻视自己,打算设计除掉伍奢。

五年后(公元前552年),费无忌诬陷太子和伍奢密谋造反,楚平王信以为真,立即下令逮捕伍奢。费无忌又进谗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不是一般的人物,不如以伍奢为人质,召他两个儿子一起入宫,然后将他们一齐杀死。楚平王也想斩草除根,于是派人去召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伍员前来。

伍奢听闻楚平王要抓自己的儿子,说:我长子伍尚为人敦厚,他听说父亲被捕,一定会束手就擒。可惜我的次子性格刚烈,能忍辱负重,他一定不会来。

果然,当楚王派人来到伍尚、伍员面前时,伍尚明知是陷阱,也甘愿受死。而伍员则夺门而出,逃之夭夭。

伍奢听闻次子逃跑,叹息道:

“楚国君臣且苦兵矣。”

意思是,你放走了我的次子,他不会善罢甘休的,将来楚国必将陷入战争之中。

这个逃跑的人,名叫伍员,他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叫伍子胥(字子胥,以字行)!

二、四海之大,何处容身?

伍子胥冒死从楚国逃走,他先逃到宋国,但宋国发生内乱,他又逃到吴国,在路经昭关时被楚国追兵追赶,前面有一条大江挡住去路,伍子胥正感叹天要亡我时,突然出现一个渔夫划船而过,伍子胥连忙高呼渔夫靠岸。渔夫撑着小船靠岸接伍子胥上船,然后划船飘入江心,后面的追兵鞭长莫及。

渔夫将伍子胥送到江对岸,伍子胥摸着空空如也的荷包,非常尴尬,他解下身上的佩剑对渔夫说:“这把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价值黄金百两,我把他送给你,以感谢您的救命之恩。”

渔夫笑道:“楚王为了抓你,悬赏黄金万两。我若贪图钱财,何不把你送给楚王呢!”说罢,划船而去,独留伍子胥在风中怅然。

伍子胥过江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后来靠一路乞讨才逃到吴国。在吴国,伍子胥见到了一个让他施展抱负的人——公子光。公子光是吴王僚的堂兄,他还有一个名字,叫阖闾。

三、拥立新君,攻楚复仇

公子光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早就觊觎堂弟的吴王之位。于是,伍子胥给他推荐了一个叫专诸的刺客,成功刺杀吴王僚,公子光取而代之,成为著名的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的登基,直接促使了伍子胥的平步青云。吴王阖闾即位后,伍子胥先后五次攻打楚国,连连取胜。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率领吴军攻入楚国国都郢,楚昭王落荒而逃。伍子胥为了报仇,掘开了楚平王的墓穴,鞭尸三百,算是为父兄报仇了。

伍子胥不仅助吴王阖闾打败楚国,还接连收拾了周边诸国,连势力强大的齐国、晋国对吴国也十分忌惮。一时间,吴王阖闾独霸江淮,无人能敌。

因伍子胥的功劳实在太大,吴王阖闾曾有意和伍子胥平分天下,伍子胥拒绝了。

四、这个大王不听劝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带伍子胥等人攻打越国,越王勾践派敢死队在阖闾军前集体自杀,彻底惊呆了吴国众将。勾践趁吴国军心大乱之际,率军打败了阖闾,阖闾受伤,不治身亡。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伍子胥作为托孤重臣,辅佐夫差,并引导夫差灭掉越国,为父报仇。

两年后,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勾践采纳范蠡、文种的建议,卑微求和,并自愿到吴国为奴。夫差面对越国送来的金钱和美女,内心十分犹豫。伍子胥劝夫差趁机灭掉越国,但夫差心慈手软,给勾践留了一条生路。

勾践在吴国待了三年,伍子胥多次劝夫差斩草除根,吴王夫听信伯嚭的谗言,越来越不信任伍子胥。后来,越王勾践回国,采纳文种的“灭吴九术”,越国逐渐强大起来。伍子胥劝夫差趁早发兵攻打越国,而夫差却一直想北上攻打齐国。在这时,伯嚭诬陷伍子胥要谋反,夫差大怒,将伍子胥赐死。

伍子胥临死前,悲愤交加。根据《史记》记载,

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

伍子胥之死,让人想起了战国时期的白起、汉朝初年的韩信。伍子胥临终前的这番话很值得琢磨,他的意思是说:“当年,你的父亲靠我才独霸江淮。而今,你却听信伯嚭的谗言加害于我。我死后,一定要把我的双眼挖出,挂在东城门上,我要亲眼看到吴国被越国灭掉。”

五、将军已逝,一语成谶

伍子胥死后,吴王夫差好大喜功,沉迷于酒色,吴国外强中干,而隔壁的越王勾践时刻盯着吴国。终于,在伍子胥死后九年,越王勾践对吴国发动总攻,吴王夫差兵败如山倒,退守于姑苏台上。

越王勾践想给夫差留一线生机,想把他流放到甬东,夫差听闻后,不忍受辱,于是拔剑自刎。

夫差是吴国第25任国君,他的死亡,宣告传国近700年的吴国彻底灭亡。巧合的是,勾践攻入吴国国都时,正好是从东门经过。伍子胥真的用自己的“双眼”看到了吴国的灭亡。伍子胥不愧为春秋第一狠人,九年前发的毒誓,一语成谶。

必须要说的是,因无颜面对伍子胥,吴王夫差在自杀前,特意交代属下要将自己的双眼用白布蒙上,如此,他到了另一个世界就不用面对伍子胥了。

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曾评价伍子胥:

楚不用伍子胥而破,吴用之而霸,夫差非徒不用子胥也又杀之,而国卒以亡。

吴国能得到伍子胥,是吴国的幸事,然而,吴王夫差杀伍子胥,乃吴国之殇。若伍子胥能继续获得吴王夫差的信任,哪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奇迹发生?

伍子胥传奇(一)一夜白头过昭关,由平王的性丑闻引发的历史逃亡

春秋时期,有一段吴国和越国之间的斗争历史,这段历史后来被东汉史学家赵晔写成了一部《吴越春秋》,这是一部以记述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而在整个吴越争霸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此人就是伍子胥。

伍子胥本是楚国人,却做了春秋末期吴国的大夫,著名军事家,曾和孙武携手并肩辅助过吴国。只看这句话,就可以知道伍子胥肯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伍子胥名叫伍员,子胥是他的字。《史记·伍子胥列传》中说他的祖先叫伍举,按年代推算一下,实际上应该是他的祖父。伍举在楚庄王时以秉性刚直敢于直谏而闻名,就是他,曾给楚庄王出了"一只鸟三年不鸣不飞"的谜语,从而让楚庄王"一鸣惊人"。所以他的后人在楚国朝野之中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的一位贤臣,当时做楚平王的太子建的太傅。伍奢还有一个儿子叫伍尚,是伍子胥的哥哥,性格仁孝慈爱,为人很注重德行,在楚国也很有贤名。

我的叙述看上去是不是有些风平浪静,波澜不惊?不错,小至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所需要的不就是平静安宁的生活和天下大同的和谐吗?可平静是相对而短暂的,有时候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也经常会催生并涌动着暗流,甚至会翻江倒海,波涛汹涌。

楚国到了楚平王的时候,国势正渐渐衰落,当年楚庄王问鼎中原的霸气已经不复存在。一向自我感觉良好的楚平王做起事情愈来愈加昏聩,几乎能把他爷爷楚庄王的鼻子气歪。

公元前527年,楚平王为十五岁的太子建聘下了一位被司马迁称为"秦女"的秦国姑娘做妻子,也有史书上说是秦国的公主秦哀公的长妹孟嬴。此女究竟是什么身份并不重要,关键是这位秦国的姑娘或者秦哀公的大妹长得太美了,所以,当楚平王派太子少傅费无忌去秦国为太子迎娶的时候却发生了变故。

原来,费无忌是一个奸佞小人,他虽然做的是太子少傅,却"无宠焉"(《左传·昭公十九年》),太子并不喜欢他,当然他对太子建也是不忠的,想着法儿讨好楚平王,在楚平王面前说太子建的坏话。当他知道了这位秦女美貌绝伦之后,就先赶回楚国向平王报告说:"秦女是一位绝代美人,大王何不自己娶了她,再为太子另外娶妻。"

楚平王是一位好色之徒,可是再好色也不能和儿子争女人啊!结果,听费无忌这样一说,竟然心动,不顾父子父子人伦,把本来应该是自己儿媳的秦女据为己有,而为太子建另娶了一位据说是秦国陪嫁过来的面貌姣好的女子。

楚平王

呵呵,好像历史上还有好几位君主也喜欢做这种和儿子争媳妇的事情吧。

费无忌因此得到楚平王的宠信,并很快得到了升迁,不再做太子少傅了,而被平王提拨为贴身侍臣。不过,他担心将来有一天楚平王死了,太子建即位后会杀了自己,便经常在平王面前说太子的坏话,致使平王对太子越来越疏远,最后把太子建派出去驻守城父(亳州市谯城区东南),防守边陲。可是费无忌并不死心,丝毫没有停止对太子建的诬陷。

有一天,他对平王说:"因为秦女的缘故,太子必定会怨恨大王,希望大王有所防备。听说太子驻守城父以后,对内整训军队,对外和其他诸侯结交,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来攻打都城,犯上作乱呢。"

这个楚平王真的是昏聩至极,竟然听信了费无的话,马上把太傅伍奢召来责问。伍奢知道这定是费无忌又在平王面前说了太子的坏话,便谏诤平王说:"大王怎么能轻易听信奸佞小人挑拨是非,而疏远自己的亲骨肉呢?"

《史记·伍子胥列传》中并没有写平王当时听了伍奢这句话之后的表情和心理,但就本人猜想,他当时肯定也有些犹疑不决。而费无忌则害怕平王再转回心去于己不利,进一步地诬陷说:"太子和伍奢早就密谋叛逆,大王现在不加以制止,他们的阴谋就会得逞,那时大王就成为阶下之囚了。"

楚平王听了,再也没有犹豫,当即命人把伍奢囚禁起来,同时又命令城父邑的司马奋扬去杀太子。奋扬知道这是一个阴谋,提前派人通知了太子,太子建才有机会逃到宋国去了。

太子建跑了?还有没跑的呢。费无忌不但要拔起萝卜,还要连泥一块除掉!他向楚平王进谗说:"伍奢有两个儿子,如果不把他们也杀了,早晚是楚国的祸害。"

于是楚平王派人告诉伍奢:"如果你能让你的两个儿子回来,我就饶你不死,他们不来,你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费无忌原来长得这样

伍奢当然知道这是楚平王以自己的生死为诱饵,引诱伍员和伍尚前来送死,想把他们父子赶尽杀绝。他深知长子伍尚为人宽厚仁慈,听说后一定会来。而伍员却是桀骜不驯,且能忍辱负重,他一定会考虑到这是一个圈套,来即赴死,所以他肯定不会来。

楚平王派人去召伍尚和伍员,对他们说:"你们兄弟若听召回去,你父亲伍奢就能活命,若抗命不回,大王就会马上把你们的父亲杀掉!"

结果真的像伍奢预料的那样,大儿子伍尚听了,打算回去。伍员却说:"楚王召我们兄弟回去,其目的并不是想让父亲活命,他是担心我们逃跑而成为他的心腹之患,就用父亲做人质,欺骗我们回去一并杀掉,这样对父亲的死有什么好处呢?所以我们不如逃到别的国家去,然后借助别国的力量为父亲报仇。我们今天就这样回去实在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伍尚也明明知道这一去难免一死,可是不管真假,平王召我们回去是为了让父亲活命,如果不去,以后又报不了父仇,最后会落一个不孝的骂名,被人耻笑。于是伍尚让使者把自己抓了起来。

对于伍尚这种"明在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左传·昭公二十年》是这样记载的:

棠君尚谓其弟员曰:"尔适吴,我将归死。吾知不逮,我能死,尔能报。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择任而往,知也;知死不辟,勇也。父不可弃,名不可废,尔其勉之,相从为愈。"伍尚归。

伍子胥电视形像

而伍子胥则全身披挂,持弓在手,斩钉截铁地对平王派来的人说:"请回去告诉大王,如果认为我父无罪,就释放了他;如果我父有罪,即使我回去了又怎能减免父亲的罪过呢?那就请大王依律处分好了。"

来人知道伍子胥不是好惹的,对于这样的硬茬也不敢硬来,只好任他出走。楚王知道伍子胥不会前来自投罗网,只得把伍奢和伍尚父子二人杀了。又在各城关要路张贴伍子胥的画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追捕捉拿。伍奢临死前听说伍子胥逃走,叹道:"楚国的君臣以后将要连饭都吃不好,将要奔忙于战祸了。"

有关这件史事,《史记·伍子胥列传》和《越绝传·荆平王内传》中都有记载。

父兄被杀,伍子胥心中悲愤万分,发誓一定要为他们报仇。那时,太子建避难到了宋国,伍子胥便到宋国依附太子建。正赶上宋国华氏贵族作乱,就与太子建一起投奔郑国,郑国人对他们特别友好。后来,太子建又到了晋国,伍子胥仍然跟随着他。当时,晋国想吞灭郑国,太子建受了晋顷公的怂恿,不顾伍子胥的反对,回到郑国做晋国的卧底内应,不想机密泄露,太子建在郑国被杀。伍子胥仓皇之中只好带着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逃往吴国。

伍子胥去吴国经过的第一道难关便是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今安徽含山县北)。司马迁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记载道:"(伍子胥)到昭关,昭关欲执之。……几不得脱。"

看来历史上大概真的有伍子胥过昭关的史实,但《史记》中记载得比较简略。而民间何以又有了"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传说呢?想来这是后人演绎的结果,目的是为增添伍子胥的传奇色彩。

民间传说中,伍子胥过昭关的情形有两种不同的版本。第一种版本见于清代马骕的《绎史》,大概是说伍子胥在过昭关时被关吏捉住了,在这种情况下,伍子胥则表现出了异常的大胆与机智。他对关吏说:"大王之所以追捕我,是因为我身上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珠,现在这颗宝珠被我弄丢了,你抓我抓得正好,我就可以说宝珠被你搜去吞进肚子里了,到时大王必定会杀了你,剖开你的肚子,拉出你的肠子来寻找宝珠。这样即使我死了,而你的肠子也会被一寸一寸地割断。"关吏听了这话当然吓得要命,只得乖乖地放伍子胥过了昭关。

然而,在《战国策·燕策》中,也记载着一件和伍子胥过昭关的情形几乎完全相同的事情:齐国人张丑在燕国做人质,燕王想杀掉张丑,张丑逃跑时被一位守边境的关吏抓到,情急之下,张丑对关吏说:"我且言子夺我珠而吞之,燕王必当杀子,刳子腹及子之肠矣,吾要且死,子肠亦寸断绝。"

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故事的嫁接?目前尚无一种确切的说法。

这是昭关吗?

伍子胥过昭关的另一种版本说的是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这一版本大概形成于明朝时期,也是在民间流传较广的一种版本。

伍子胥在过昭关之前,曾经住在一个叫东皋公朋友家中。据说东皋公扁鹊的弟子,但是这种说法有点不太靠谱,因为在时间上相差了一百多年。扁鹊出生在公元前407年,而伍子胥逃走遇东皋公则应该是公元前527年之后的事。所以,与其说东皋公是扁鹊的弟子,倒不如说是扁鹊的传人更为妥当。

东皋公就住在离昭关不远的山中,他从悬赏令上的图中认出了伍子胥,决定帮助他。因为昭关上不仅张贴了捉拿他的榜文,榜文上还有他的画像,而且盘查很严,想要过关非常困难。为此,伍子胥晚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觉,便披衣起床,在屋子里踱来踱去,苦思冥想,还是想不出万全之策。

这样想着,不觉天已大亮。伍子胥开门出来,东皋公见了,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东皋公看到伍子胥一夜之间鬓发胡须已经变得斑白,这个本来只有三十来岁的汉子,现在看上去却像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当东皋公把他的这种变化告诉他时,他还不大相信,等拿了镜子一照,这才完全相信了。

东皋公大笑道:"我的计策成了!"原来就在几天前,东皋公就与他的朋友皇甫讷商议好,由于他跟伍子胥长得很像,所以就想来个移花接木,蒙混过关。今天看到伍子胥的头发全白,即使不化妆别人也很难认得出来,这样过关就更加容易了。

为了稳妥起见,东皋公当天还是让皇甫讷来了。他把皇甫讷扮成伍子胥模样,而伍子胥则扮作一个老仆,公子胜扮作村童,四人分作两组前往昭关。结果,昭关关吏把皇甫讷误认为是伍子胥抓了起来,而伍子胥则有惊无险地趁乱出了昭关。官兵最后才发现抓错了人。

这个版本正史上并无记载,只见于明代余邵鱼的通俗小说《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伍子胥塑像

很有意思的是三国时期的关公也上演过一场类似的戏码。传说关公本来并不姓关,有一次因为路见不平,也可能是出于英雄救美冲动,杀死了解梁县的县官和他的舅舅而逃亡到潼关。这时关隘上已贴有捉拿他的画像,并加强了盘查。

关公见无法通过,不敢硬闯,只好躲到一条小水沟旁想办法,顺便用手捧水沟里的水来洗一下满面风尘。洗了两把之后,等再一次欲从水沟里捧水的时候,水中忽然映出一张赤红的面孔来。关公吓了一跳,再仔细看,水中映出的确实就是自己的脸啊,竟差一点连自己都认不出来了。

关公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坐在那里发了一会呆,竟忽而高兴起来。何不趁此过关试试?于是他走出来,大模大样地径直走向关口。守关的小吏叫住他盘问,问他姓什么?关公随手指关为姓,说他姓关。小吏再对照画像审视了一番,竟然没有看出什么破绽,把手一挥放他出了潼关。

后来关公浪迹江湖,遇上刘备,以后竟到死也一直追随着他。那关姓也不再改变过来,跟随他直至身死。他的后代也都随之姓关了。

那么关公原来姓什么呢?清代的戏曲选本《清音小集》中说:关羽姓冯,名贤,字寿长。《中国古代历史小说考》中,也有"关羽本姓冯"的相关记载。但是这些说法都缺少可靠的史料作为依据,所以关公姓冯的说法还仅限于传说。

伍子胥过了昭关,却马上又遇到 了第二道难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咱们也来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敬请关注和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