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根有青筋,家长不省心
山根,见于《针灸大成·小儿按摩经》。位于鼻根部。两眼之间,是鼻子的起点,也叫做“山根”。它又称“健康宫”,反映人体的健康和体质,宽广和丰满的“山根”最好,最合适的宽度是要能嵌进一只眼睛。《幼科推拿秘书》:“山根在两眼中间、鼻梁骨、名二门。”可作诊察穴使用,若见青筋基邢,则是惊风或内伤的表现。蓝色为喘为咳。
如果出生后一直山根青,就不用太担心,当山根突然出现暗色时,是胃肠和脊髓疾病的先兆,如果山根浮现青筋,有可能肠部有静脉扩张,提醒你消化系统出现问题了。
在小儿望诊中,关于山根有一句俗语,“山根青,不是脾虚就是惊”。
从解剖学上讲,山根处有几条表浅静脉,当受到某些刺激时,比如寒冷、惊吓等,血管挛缩,影响静脉回流,局部充盈,如果该处皮肤娇嫩的话(比如婴幼儿),就会表现出局部的暗青色的浅静脉区。儿童少见风日,肌肤脆薄,所以会比较明显。
小儿易虚易实、易冷易热、易惊易诧,山根出现的宝宝就比较难带,所有有人说:青筋过鼻梁,无事闹三场。意思其实是说山根青的小孩容易禀赋不足,易发生虚证、寒证,容易受到惊吓和惊风等。还有一类过敏小孩子也可能发生。
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教授时毓民教授曾针对山根青的孩子做过一个系统的调查,发现“青筋宝宝”的孩子在感冒、哮喘、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孩子。在容易反复感冒的孩子中,“青筋宝宝”约占60%;而哮喘患儿中“青筋宝宝”的比例更是高达70%。此外,他们还检查了这些患儿的免疫系统,发现有青筋的孩子有显著的免疫功能低下。
关于望诊,全国多推崇“山东张汉臣流派”,张汉臣流派对“山根青”的望诊解释是:两鼻翼根部色黄而硬为溢乳或完谷不化,山根青黑之筋横截,多属乳食伤胃,其症呕吐、腹胀、厌食、夜眠不安,泻下酸臭。
山东三字经流派李德修认为,风属青色,青色见于山根(山根位于两眼中央的一段鼻梁起点,)是肝有风热,青纹直竖者风上行,横者风下行。必须兼辨虚实,实者清肝,虚者补肾以养肝。
吴老师推荐小儿推拿补脾清肝止惊泻手法用于山根青筋的宝宝们。
1、补脾经5分钟(调理脾胃,扶助正气)
2、揉板门5分钟(脾胃之门,通三焦)
3、清肝经3分钟(治慢惊,清泻肝火)
4、捣小天心20次揉3分钟(镇静安神)
5、摩腹5分钟(调理胃肠道,治腹胀)
6、捏脊5-6遍(扶助正气,调理脾胃)
7、足三里5分钟(小儿保健要穴)
8、太冲行间3分钟(调理脾气大,爱哭闹)
总的原则是调理脾胃为主,守护正气;清泻肝火次之;最后止惊泻。
山根青观点集锦:
1、判断惊恐的主要依据:受惊史。突然尖叫、惊惕。面青、目青、山根青、大便青。依偎诸症悉减。
2、李德修诊治观点肺经有痰:印堂有红筋为心肺有热; 山根色青为肺经有痰;印堂皮黄为脾胃之病等。
3、张汉臣诊治经验:鼻梁色青暗,为肺有痰喘,色浮淡不滞,其症易治;色沉浊而滞,证缠绵难治。山根青黑之筋横截,多属乳食伤胃,其症呕吐、腹胀、厌食、夜眠不安、泻下酸臭。
4、《厘正按摩要术》观点 :“山根 为足阳明胃之脉络,小儿乳食过度,胃气抑郁,则青黑 之纹横截于山根,主生灾”; 三是若脉络位置在下位者,则提示所患疾病偏于下焦肝肾,三焦的下部指下腹腔胃下口至前后二阴,其功能是分清浊。
5、《小儿按摩经》观点:忽见眉间带紫青,看来立便见风生。青红碎杂风将起,必见疳癓气满形。紫少红多六畜惊,紫红相等即疳成,紫点有形如米粒,伤寒夹食证堪评,黑轻可治死还生,红紫伤寒痰积停,赤青脾受风邪症,青黑脾风作慢惊。山根若见脉横青,此病明知两度惊。赤黑困疲时吐泻,色红啼夜不曾停。
6、其他:青色(青筋,包括淡青及乌青、蓝色) 属肝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1)青筋直现者,为肝热而风上行,见于急惊风,如高热抽搐等,是肝阳妄动或心肝火盛而风动所致。亦可见于肺部疾患。是因小儿肺常不足而肝旺盛,易致木火刑金之故。
(2)青筋横现者,为肝热而风下行,见于久病脾虚之慢惊风,如四肢缓缓搐搦、睡卧露睛等,亦见于脾胃病变,如泄泻、惊泄、大便色青等。是因小儿脾常不足而肝旺盛,易致木强侮土之故。
(3)山根青筋,又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常见于中寒腹痛、盘肠气痛、虫证、疝疾等。是因肝经气滞寒凝或肝脾不和、乳食积滞所致。
(4)山根蓝筋,主喘咳;蓝中现红纹为内热泄泻。
吴老师原创小儿推拿文章,未经同意,请勿转载,喜宝推拿培训第一讲师。
山根有青筋,家长不省心
山根,见于《针灸大成·小儿按摩经》。位于鼻根部。两眼之间,是鼻子的起点,也叫做“山根”。它又称“健康宫”,反映人体的健康和体质,宽广和丰满的“山根”最好,最合适的宽度是要能嵌进一只眼睛。《幼科推拿秘书》:“山根在两眼中间、鼻梁骨、名二门。”可作诊察穴使用,若见青筋基邢,则是惊风或内伤的表现。蓝色为喘为咳。
如果出生后一直山根青,就不用太担心,当山根突然出现暗色时,是胃肠和脊髓疾病的先兆,如果山根浮现青筋,有可能肠部有静脉扩张,提醒你消化系统出现问题了。
在小儿望诊中,关于山根有一句俗语,“山根青,不是脾虚就是惊”。
从解剖学上讲,山根处有几条表浅静脉,当受到某些刺激时,比如寒冷、惊吓等,血管挛缩,影响静脉回流,局部充盈,如果该处皮肤娇嫩的话(比如婴幼儿),就会表现出局部的暗青色的浅静脉区。儿童少见风日,肌肤脆薄,所以会比较明显。
小儿易虚易实、易冷易热、易惊易诧,山根出现的宝宝就比较难带,所有有人说:青筋过鼻梁,无事闹三场。意思其实是说山根青的小孩容易禀赋不足,易发生虚证、寒证,容易受到惊吓和惊风等。还有一类过敏小孩子也可能发生。
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教授时毓民教授曾针对山根青的孩子做过一个系统的调查,发现“青筋宝宝”的孩子在感冒、哮喘、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孩子。在容易反复感冒的孩子中,“青筋宝宝”约占60%;而哮喘患儿中“青筋宝宝”的比例更是高达70%。此外,他们还检查了这些患儿的免疫系统,发现有青筋的孩子有显著的免疫功能低下。
关于望诊,全国多推崇“山东张汉臣流派”,张汉臣流派对“山根青”的望诊解释是:两鼻翼根部色黄而硬为溢乳或完谷不化,山根青黑之筋横截,多属乳食伤胃,其症呕吐、腹胀、厌食、夜眠不安,泻下酸臭。
山东三字经流派李德修认为,风属青色,青色见于山根(山根位于两眼中央的一段鼻梁起点,)是肝有风热,青纹直竖者风上行,横者风下行。必须兼辨虚实,实者清肝,虚者补肾以养肝。
吴老师推荐小儿推拿补脾清肝止惊泻手法用于山根青筋的宝宝们。
1、补脾经5分钟(调理脾胃,扶助正气)
2、揉板门5分钟(脾胃之门,通三焦)
3、清肝经3分钟(治慢惊,清泻肝火)
4、捣小天心20次揉3分钟(镇静安神)
5、摩腹5分钟(调理胃肠道,治腹胀)
6、捏脊5-6遍(扶助正气,调理脾胃)
7、足三里5分钟(小儿保健要穴)
8、太冲行间3分钟(调理脾气大,爱哭闹)
总的原则是调理脾胃为主,守护正气;清泻肝火次之;最后止惊泻。
山根青观点集锦:
1、判断惊恐的主要依据:受惊史。突然尖叫、惊惕。面青、目青、山根青、大便青。依偎诸症悉减。
2、李德修诊治观点肺经有痰:印堂有红筋为心肺有热; 山根色青为肺经有痰;印堂皮黄为脾胃之病等。
3、张汉臣诊治经验:鼻梁色青暗,为肺有痰喘,色浮淡不滞,其症易治;色沉浊而滞,证缠绵难治。山根青黑之筋横截,多属乳食伤胃,其症呕吐、腹胀、厌食、夜眠不安、泻下酸臭。
4、《厘正按摩要术》观点 :“山根 为足阳明胃之脉络,小儿乳食过度,胃气抑郁,则青黑 之纹横截于山根,主生灾”; 三是若脉络位置在下位者,则提示所患疾病偏于下焦肝肾,三焦的下部指下腹腔胃下口至前后二阴,其功能是分清浊。
5、《小儿按摩经》观点:忽见眉间带紫青,看来立便见风生。青红碎杂风将起,必见疳癓气满形。紫少红多六畜惊,紫红相等即疳成,紫点有形如米粒,伤寒夹食证堪评,黑轻可治死还生,红紫伤寒痰积停,赤青脾受风邪症,青黑脾风作慢惊。山根若见脉横青,此病明知两度惊。赤黑困疲时吐泻,色红啼夜不曾停。
6、其他:青色(青筋,包括淡青及乌青、蓝色) 属肝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1)青筋直现者,为肝热而风上行,见于急惊风,如高热抽搐等,是肝阳妄动或心肝火盛而风动所致。亦可见于肺部疾患。是因小儿肺常不足而肝旺盛,易致木火刑金之故。
(2)青筋横现者,为肝热而风下行,见于久病脾虚之慢惊风,如四肢缓缓搐搦、睡卧露睛等,亦见于脾胃病变,如泄泻、惊泄、大便色青等。是因小儿脾常不足而肝旺盛,易致木强侮土之故。
(3)山根青筋,又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常见于中寒腹痛、盘肠气痛、虫证、疝疾等。是因肝经气滞寒凝或肝脾不和、乳食积滞所致。
(4)山根蓝筋,主喘咳;蓝中现红纹为内热泄泻。
吴老师原创小儿推拿文章,未经同意,请勿转载,喜宝推拿培训第一讲师。
山根低与鼻梁低有什么区别?
很多求美者,在改善鼻子形态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一种误区,以为山根就是鼻梁。满怀期待地改善后,却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如果把鼻子比喻成面部的一座高山,那山根就是这座山的起点,而鼻梁就相当于山坡的部分。如果山根不够自然好看,就会影响到整个鼻梁的流畅度和线条感 ,有种万丈高山拔地而起的突兀感。
山根与鼻梁的区别
简单来说,山根是位于两眼之间的部分。鼻根也俗称山根,它连接着鼻梁、眉骨与额头,在强调立体感的同时,也形成了侧面的弧线美感。山根的高度是整个侧面弧线的基础所在,许多欧美式、立体感十足的长相就优越在这里。
而鼻梁是位于眼睛下方,嘴巴上方,撑起整个鼻腔空间的鼻骨。鼻梁连接山根和鼻头的整条弧线,是整个鼻子隆起的部分。
山根与鼻梁的审美标准
从医美的角度来说,标准美观的鼻型有着一定的比例,也就是眉骨、山根与鼻梁之间的角度十分重要。对亚洲人来说,这个角度应该在130~140°之间为佳。
这就意味着山根并不是越高就越美。如果没有立体的额头、眉骨以及五官条件相搭配,过高的山根就会导致鼻子仿佛从额头处拔地而起,突兀又难以驾驭。同时,鼻子尤其是侧面的线条也失去了曲线感。
鼻梁涉及的点比较多,高度、笔直度、长度、形状都很重要。亚洲人理想的鼻长约占整个面部的1/3。如果鼻梁过短会容易显脸圆,有种五官过于集中的感觉,也很难摆脱“娃娃脸”的印象;而如果鼻梁过长会容易显“凶”,不够精致。
山根与鼻梁的改善
虽然欧美范儿的高山根+高眉骨,深邃立体,是不少求美者的“心头好”。但对于五官与骨骼基础普遍平的亚洲人来讲,如果改善鼻子形态时,粗暴地将山根做得特别高,往往就会造成“悲剧”。
从医疗美容的角度来说,因为山根大多是软组织,因此填充山根的方法主要有玻尿酸和自体脂肪填充,效果非常明显。虽然是不需要开刀的注射填充,但如果医生对于注射剂量、层次以及高度处理得不是太好,做得比较保守或夸张,连累得整个鼻子效果都不太理想。
如果为了追求高度而过量填充,随着填充物的吸收扩散,山根还面临着变宽的情况,更加不美观。所以说,如果求美者不具备相应的面部基础,五官特别是额头眉骨比较平的话,最好是选择适合自己、有弧度的山根,才会自然又美丽。
而改善鼻梁目前最为常见的方法就是植入假体材料,和自体软骨材料。一般初鼻手术更适合假体材料,对于鼻修复来说,自体软骨选择得多一点,不过都需要根据个人的鼻部情况来决定具体方案。
因为注射填充对于鼻骨部分的改善效果有限,如果求美者的鼻部只是存在轻微缺陷,如略微不够挺、翘,不存在“硬伤”问题,那么选择注射进行微调,就能方便快捷地收获好看的鼻型。
但对于鼻梁明显扁塌,并且存在其他鼻部亚单位问题的求美者,假体的易塑性和立体感较强,效果也更加稳定持久。尤其亚洲人经常会有矮鼻、短鼻等问题,通过膨体聚四氟乙烯等材料植入填充,可以一次从高度、长度、角度全面塑造理想鼻型。
鼻子虽然只是一个五官,却存在着多个亚单位,各自对于颜值有着不同影响,因此不能粗暴地填充或手术了之。在改善鼻子问题之前,选择正规医院和专业医生,可以帮助求美者了解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改善方案。
看不见的山脉︱为什么山越高,山根越深?
树大根深,山高“根”深!树大招风,山大也招“风”!
如果我们在地球表面想测量引力产生的加速度,有很多可行的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
测量自由落体中物体的速度,测量一个定长摆的周期,或者简单地计算一个物体下落一定距离需要多长时间,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但现代科技如此发达,我们也可以随身携带一个加速计,来测量加速度。我们在以前的物理课上学过地球表面的物体都会受到一个向下的加速度,数值为9.81米/秒^2。但事实证明,这只是地球表面所有点的平均加速度。在现实生活中,加速度的值有一些实质性的变化,原因有四:
地球正在自转。这是最简单的一个原因。如果地球静止不动,根本不旋转,那么我们的地球就会是一个完美的球体。但是地球旋转得越快,在赤道就会鼓胀的越高,在两极附近就会被压缩。因此我们的地球比一个平面圆或者一个完美的球形物体看起来更像一个椭球体,其赤道半径比极地半径大31公里。
就太阳系内的世界而言,其实地球旋转的速度并不是很快。
例如,矮行星妊神星(Haumea)的赤道半径据估计是其极地半径的两倍,这就是由于它难以置信的快速自转造成的。由于两极更靠近天体的中心(更靠近行星稠密质量的中心)因此两极的引力也更强,而赤道的引力更弱。虽然这种现象在地球上不那么明显,但道理是一样的。
在地球上,北极的重力加速度略高于平均水平,为9.83米/秒^2,而在赤道“只有”9.79米/秒^2。看起来差别并不大,但却是可以测量到,假如我们在极低和赤道处各放一个相同的摆钟,一个月的时间足以让赤道的摆钟慢一个多小时!
地球受到其他天体的引力作用。潮汐力不仅适用于海洋。当然,我们的液体海洋(形状不确定但体积固定)比地球上的固体岩石更容易被潮汐力推、拉和变形,但潮汐力也同样会影响地球地壳的形状。虽然差别影响不大,但这些力量确实存在。就像木卫一(离木星最近的大卫星)这样的星球,由于木星强大的潮汐力作用,其地壳经常被撕裂,大量熔岩喷出淹没地表,然后重新冷却。虽然它只是一个卫星,但其比任何一个行星的地质还要活跃。
这也是为什么,在太阳系的所有卫星中,木卫一是唯一一个表面没有陨石坑的卫星。在地球上,真正影响地球形状的只有月球和太阳。尽管这些影响很小,但它们也可以测量到,其作用方式与地球自转的作用相同:通过使我们离地心更近或更远,从而改变地球的重力加速度。
地球具有的地质特征。就像巨大的山脉和峡谷,它们改变了我们与地球中心的距离。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的力(也就是加速度,因为F = ma)随着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变弱。距离增加1%左右,这些物体之间的力下降约2%。(这个可以看公式自己算出来。)
因此,当我们站在一座大山的山顶上时,离地心的距离比在海平面上时更远。当我们在海底时,比在海平面更接近地球的中心。
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山顶上,整个山的质量都在脚下,这肯定会对重力加速度有点贡献,站在海面上,脚下是整个海洋,即使在空中飞行,下方的空气质量也会把我们拉向地心。虽然距离增加了,但质量也增加了。这样考虑的话,山顶的重力应该比预期值要大一些。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卫星飞到地球上方并绘制出地球表面的重力图,测量出绕地球轨道运行时每一点的引力。
测量的结果似乎也不奇怪:在地球海拔最低的地方(最靠近地球中心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最大,而地球海拔最高的地方(离地球中心最远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最小。这是意料之中的,因为地球的密度随着向中心移动会急剧增加。
但是构成山脉的岩石(地壳的岩石)的密度约为2.7 g/cm^3,或略小于水密度的三倍,而地球的总密度是水密度的两倍。如果一直向下到内核,密度预计会是表面密度的五倍。
所以如果我们把所有这些都考虑进去:地球内部的结构,山脉,海洋,大气等等。有些事情就有点不符合事实。如果我们精确的测量了山顶和海底的重力,就会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山顶的重力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期值!这就引出了最后一个,最意想不到的问题。
地壳“漂浮”在地幔之上,山脉就像漂浮的冰山我们发现山脉下的地壳比海洋下的地壳要厚得多!不考虑被海洋或山脉取代的大气,这就是自由空气修正。不考虑海平面以上有“额外的山”(或任何陆地),这就是布格修正。
但上顶上重力过低与预期值是怎么回事?如果想要得到一座高出海平面的山,就必须记住地壳漂浮在地幔之上,这意味着地球上最厚的地壳出现在最高的山脉,最薄的地壳出现在最深的海沟!
如果我们想要到达地幔,最好的办法就是潜入海底并在那里进行挖掘,“只要”穿过大概3公里的地壳,就可以达到地幔,而不是爬上喜马拉雅山。这个概念被称为地壳均衡补偿,实际上是由著名的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艾里发现的。
它阐明地壳的各个地块趋向于静力平衡的原理,即在大地水准面以下某一深度处常有相等的压力,大地水准面之上山脉(或海洋)的质量过剩(或不足)由大地水准面之下的质量不足(或过剩)来补偿。
也就说,虽然在海平面上有质量过剩的山体,但在山体下有巨大的山根,其密度相对于地幔较低。虽然海底上海洋密度较低,明显质量不足,但这里的地壳很薄,有密度较大的地幔作为质量补偿。一般来说,山根深度基本上是山高的5.6倍,其实就是阿基米德原理。看下图。
因此与直觉相反,如果我们想要脚下的质量最少,就需要爬到最高的山峰。
即使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最高的山脉,也有很大一部分位于地下,从地幔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体积。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一座山的高度是有极限的,那是因为在它在开始扩张之前,地壳能穿透地幔的深度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山越高,山根越深。
当我们把牛顿万有引力这样简单的概念应用到一个新的情况,比如地球的层面,它告诉我们,科学仍然充满了违反直觉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