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伛着的拼音(伛着)

伛着的拼音(伛着)

教学知识:如何解读词语“伛偻”和“褴褛”?彻底分析透彻

讲解汉字,普及知识,关注我不迷路,更多汉字学习文章尽在@聊城王岗爱讲字

词语解析“伛偻”和“褴褛” | 王岗

本文介绍一对词语兄弟:“伛偻”和“褴褛”,看这“哥俩”是不是长的有点像?大家不要被它们的外表所蒙蔽,这对词语的词意可不同。“伛偻”yǔ lǚ都有一个“亻”,说明主体是人,形容人腰背弯曲。“褴褛”lán lǚ都有一个“衤”,主体是衣服,形容衣服破烂,不整洁,十分凌乱,不堪入目。具体的内容,分别来讲一下。

“伛偻”和“褴褛”

“伛偻”:弯腰驼背,代指老人

伛偻yǔ lǚ:指的是弯腰驼背。试想想哪些人群容易弯腰驼背?当然是老人了。所以,“伛偻”也代指老人。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这么一句话: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说的是: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的“伛偻”就代指老人,是个代词。

词语“伛偻”,弯腰驼背

“伛偻”:恭敬

“伛偻”在形态上有“曲身”之态,也表示“恭敬”,恭敬从命的样子。古文《庄子·列御寇》中说,“一命而伛yǔ ,再命而偻lǚ,三命而俯。”意思就是:第一次被任命为“士”时,谦虚地弯下了腰;再次被任命为大夫时,恭敬地把腰弯得像驼背一样。句中的“伛偻”说的就是弯腰恭敬的意思。这是由“弯腰”联想到了“鞠躬恭敬”的意味,“伛偻”又变成了“敬语”。

恭敬

“伛偻”和“佝偻”不一样:

要注意的是:“伛偻”和“佝偻”gōu lóu,不是一回事,切勿相混淆。“偻”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lǚ”。大家只要记住一点就可以了:伛偻指是一个人的形态(弯腰)。而“佝偻”指的是一个人的病态(佝偻症)。这两组词语中学生考试时经常会出现,大家谨记。

佝偻症

褴褛lán lǚ:衣服破烂,不整洁

“褴”,左边一个“衤”,右边一个监视的“监”,监含有窥视的意思。“衤”和“监”合起来表示“衣服破烂,可以瞥见肉体”。本意指的就是破烂衣服,只有破烂衣服才能看到里面的肉。

“褛”,也是左右结构。左边一个“衤”,右边一个“娄”,“娄”含有双层的意思。“娄”与“衣”联合起来表示“可以透过外衣破洞看到里层的衣服”。所以“褛”本意指的是外衣破烂。《儒林外史》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个面黄肌瘦,衣裳褴褛,形容人贫苦的样子。

衣衫褴褛,形容人贫苦的样子

知识延伸:褴褛筚路lán lǚ bì lù

与“褴褛”有关的成语是:【褴褛筚路】lán lǚ bì lù,说的是:穿着破衣,驾着柴车,开发山林,形容开创者的艰辛。造句举例:我们只看到了他成功的伟业,却没有看到他筚路褴褛,艰苦奋斗的过程,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褴褛筚路

小总结:“伛偻”和“褴褛”看似相同的2组词语,通过简单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完全不同。所以学习要扎实,切勿流于表面,学会它并且能灵活使用它这才是我们学习词语的重要意义。

杨绛:老王

老王

文 | 杨绛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 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图片来自网络)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 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为您推荐↓↓

杨绛: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南怀瑾:做好人好事,为什么不一定就有好报?

莫言:饮酒有术,劝酒也有方

史铁生:夏天的玫瑰

教学知识:如何解读词语“伛偻”和“褴褛”?彻底分析透彻

讲解汉字,普及知识,关注我不迷路,更多汉字学习文章尽在@聊城王岗爱讲字

词语解析“伛偻”和“褴褛” | 王岗

本文介绍一对词语兄弟:“伛偻”和“褴褛”,看这“哥俩”是不是长的有点像?大家不要被它们的外表所蒙蔽,这对词语的词意可不同。“伛偻”yǔ lǚ都有一个“亻”,说明主体是人,形容人腰背弯曲。“褴褛”lán lǚ都有一个“衤”,主体是衣服,形容衣服破烂,不整洁,十分凌乱,不堪入目。具体的内容,分别来讲一下。

“伛偻”和“褴褛”

“伛偻”:弯腰驼背,代指老人

伛偻yǔ lǚ:指的是弯腰驼背。试想想哪些人群容易弯腰驼背?当然是老人了。所以,“伛偻”也代指老人。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这么一句话: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说的是: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的“伛偻”就代指老人,是个代词。

词语“伛偻”,弯腰驼背

“伛偻”:恭敬

“伛偻”在形态上有“曲身”之态,也表示“恭敬”,恭敬从命的样子。古文《庄子·列御寇》中说,“一命而伛yǔ ,再命而偻lǚ,三命而俯。”意思就是:第一次被任命为“士”时,谦虚地弯下了腰;再次被任命为大夫时,恭敬地把腰弯得像驼背一样。句中的“伛偻”说的就是弯腰恭敬的意思。这是由“弯腰”联想到了“鞠躬恭敬”的意味,“伛偻”又变成了“敬语”。

恭敬

“伛偻”和“佝偻”不一样:

要注意的是:“伛偻”和“佝偻”gōu lóu,不是一回事,切勿相混淆。“偻”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lǚ”。大家只要记住一点就可以了:伛偻指是一个人的形态(弯腰)。而“佝偻”指的是一个人的病态(佝偻症)。这两组词语中学生考试时经常会出现,大家谨记。

佝偻症

褴褛lán lǚ:衣服破烂,不整洁

“褴”,左边一个“衤”,右边一个监视的“监”,监含有窥视的意思。“衤”和“监”合起来表示“衣服破烂,可以瞥见肉体”。本意指的就是破烂衣服,只有破烂衣服才能看到里面的肉。

“褛”,也是左右结构。左边一个“衤”,右边一个“娄”,“娄”含有双层的意思。“娄”与“衣”联合起来表示“可以透过外衣破洞看到里层的衣服”。所以“褛”本意指的是外衣破烂。《儒林外史》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个面黄肌瘦,衣裳褴褛,形容人贫苦的样子。

衣衫褴褛,形容人贫苦的样子

知识延伸:褴褛筚路lán lǚ bì lù

与“褴褛”有关的成语是:【褴褛筚路】lán lǚ bì lù,说的是:穿着破衣,驾着柴车,开发山林,形容开创者的艰辛。造句举例:我们只看到了他成功的伟业,却没有看到他筚路褴褛,艰苦奋斗的过程,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褴褛筚路

小总结:“伛偻”和“褴褛”看似相同的2组词语,通过简单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完全不同。所以学习要扎实,切勿流于表面,学会它并且能灵活使用它这才是我们学习词语的重要意义。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

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悔。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提拔时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生活中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我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很有感触。我们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更应该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出处】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

原文: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

【释义】

偻(lǚ):脊背弯曲;

伛(yǔ):驼背;

饘(zhān):稠粥;

鬻(yù):稀粥。

我曾经三次被国君任命为上卿,每一次都是诚惶诚恐。第一次是弯腰受命,第二次是鞠躬受命,第三次是俯下身子受命。平时我总顺着墙根走,生怕别人说我傲慢。尽管是这样,但也没有人看不起我或欺侮我。不论是煮稠粥还是熬稀粥,只要有这只鼎能糊口度日就满足了。

【启悟】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要求重温 \"两个务必\"思想,同时指出:\"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始终牢记历史使命,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时代意义。各级党员干部要始终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时刻保持\"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自省,不断涵养敬畏心、奋斗心、廉洁心、百姓心,时刻牢记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时刻省视自己、砥砺心性,以躬身自省蓄进取之志,在不忘初心中行稳致远、开辟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