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中国最惹不起的姓氏(韩姓是贵族姓吗)

中国最惹不起的姓氏(韩姓是贵族姓吗)

韩姓的历史源流及发展概述

  韩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悠久的氏族之一。韩姓是由姬姓演变的,韩周系一个祖宗。

  一、韩姓的历史起源

  据资料表明,中华民族姓氏数以千计,均各有来历,人们由于姓氏的确定,从而形成血统渊源的族氏。韩氏家族世代祖承体系是西周时期(公元前二世纪)开始的,黄帝轩辕氏、姓公孙,因为他们最早在陕西的姬水流域繁衍,故以姬为姓,在两千多年以前,商朝之后,西周时期,韩姓源出于姬姓,后稷名弃,是帝喾的儿子,是轩辕黄帝的孙子,是周朝的开创人,是周文王、周武王的老祖宗,弃传至十五代人到周文王(姬昌)又传至二十五代人,西周姬宣王室分封请侯封了二百多个请候国成王的一个弟(姬静)被封在一个叫韩的地方建立了韩国,后来被国力强盛的晋国吞并了,于是韩国的王公贵族向西迁移,为了不忘先祖,在亡国之后纷纷以国为姓,这时候韩周就分家了。因此,韩姓是姬姓中繁衍演变的。

  二、韩姓的主要发源地

  根据《中国姓氏寻根》和电视记录片《寻根问祖百家姓》考证于两千多年以前在西和山西的交界处(如今的山西省河津县东北一带)有“小北京”之称的韩城、韩城在西周的时侯曾经是韩国,韩国在历史上叫过夏阳,但是到隋朝时候叫做韩城,以后延续到唐朝,又改成韩城,一直到现在。这就是韩姓人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三、韩姓的历史源流

  据有关资料显示,韩姓人跟许多别的姓氏一样,姓氏来源往往不只一个,春秋以前有两个韩国,一是在今天河北固定县东南的韩寨营,二是在陕西韩城县南,但尽管姓源说法不同,有一点可以肯定韩姓是黄帝的传人。

  1.据考:在西周替代商朝之后,后来被国力强盛的晋吞并了,于是韩国的王公贵族向西迁移,并以韩为姓,有个叫韩武子的人立了功,被晋献公封在韩原,也就是如今的韩城,韩武子的曾孙韩厥从封邑为氏,称韩氏,是受命得姓之始祖。因此,后人自然也就都姓韩了。

  2.据查:相传黄帝与缧祖生下儿子昌意,昌意的儿子叫韩流,韩流娶妻生下巅项,这个韩流既是人名,又可能是一个氏族的名称,据说韩流的后人以韩为姓,这也是最早姓韩的人,据《说文解字》的解释,韩是桓的意思,既水井周围的栏圈,从河南汤阴县白营水井遗址的构造来分析,韩流氏族很可能因发明水井而命名。

  3.据传:韩姓还有一支来自北方少数民族鲜啤族、北魏孝文帝在姓氏改革中,将原来的鲜啤族里出大汗氏,简化为韩,因汗韩古音相同。

  四、韩姓的历史变迁

  1.传说韩信遭吕后诛灭九族时,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为避难,被朋友藏了起来,萧何得知后便托南越王赵佗保护韩信的遗孤南逃广东,为了避免追杀,于是取韩字的一半,以“韦”为姓,后再逃至广西,于是韩信的后代在岭南得到繁衍,故今两广仍多“韦”姓,认韩信为始祖。

  2.韩何原为一家,何氏系庐江,而期源本系于韩,战国末期,韩王安为秦所灭,韩之国族失守土宇,奔窜隐伏,其子孙避难,以防秦所虐,于是,有转韩音为何姓,其后,众皆复姓,惟有何氏一支至今未复姓。

  五、韩姓的历史发展

  韩姓人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活动在韩国,据二000年涪陵氏族谱考。韩姓起源陕西韩城,以后经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及唐宋这几个时期,其中由战国到秦,是韩姓最主要的发展时期,先后由平阴、阳翟,新郑多次建都迁移,从而得以迅速繁衍,使韩姓在河南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渐成为当地一大望族,并且成为韩姓历史上分布最集中的地方,至西汉末年,河南尹韩骞为避王莽之乱,便移居古时侯的南阳,韩骞便是这一支韩姓的始祖,从此韩姓在河南形成两个郡望一颖川郡和南阳郡,同时有韩氏迁往江苏、浙江一带,魏晋南北朝时,中原战乱,韩姓大举南迁,是韩姓又一重要繁衍时期,唐宪宗时,韩愈贬潮洲刺史,为韩姓入广东最早者,据有关资料可知今天分布于广东的韩,多是南阳韩氏所迁,唐代又有韩姓自颖川迁往拢西、安定等地,唐末有韩姓迁入福建,南宋建立以后,浙江、江苏、湖北、安徽各地的韩姓多为韩世忠支系子孙,总的看来,历史上韩姓主要繁衍分布,以北方广大地区河南、陕西、山西、河北、辽宁等省和南方以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分布为主。(资料来源:《中华韩氏通鉴》)

韩姓(4)|姬厥改姓为韩,成为韩姓史上具有里程碑作用的重要人物

电影《赵氏孤儿》中,黄晓明饰演的韩厥形象。

春秋时的战车示意图。

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作为晋惠公的重臣,战争又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姬简自然要始终陪伴在晋惠公左右出谋划策。

战斗打响前,晋惠公派姬简去侦查秦军的情况。

姬简回来后,很悲观地告诉晋惠公,秦军的兵力虽然比晋军少,但愿意战斗的人比晋军要多一倍。

天真的晋惠公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呢?没道理嘛。

姬简说,您啊,当初流亡在秦国,人家巴心巴肝地资助了您,给您吃给您喝给您住;您回国继承国君位子,人家秦国又出兵护送,出力协助;我们闹饥荒的时候,人家二话不说就给我们送来救命的粮食。

而您呢?不但没有履行当初给秦国许下的割让土地的诺言,反而在秦国闹饥荒的时候拒绝援助人家。秦国之所以来打我们,就是因为您恩将仇报。所以,秦军将士上下斗志昂扬,我们的将士则士气低迷。这样的仗,怎么打得赢呢?

晋惠公很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匹夫都不能容忍被人羞辱,何况是我们晋国这么强大的一个国家?怕他作甚,打哦!

晋惠公拟了一份战书,叫姬简给秦穆公送去。

在战书中,晋惠公叫秦穆公赶紧乖乖地撤军,不然的话,就只有干一架了,哼哼!

秦穆公也不虚,回话说,你说打就打噻,呵呵!

姬简的心情跌落到了冰点。他摇头叹气地说,这一回自己能当秦军的俘虏而不是被杀,就很知足了。

姬简说中了,只是他不是被俘虏的,而是心甘情愿主动做俘虏的。

因为,在这一仗里,晋惠公被秦军俘虏了。姬简出于忠心,主动作为俘虏陪伴晋惠公到了秦国。

不久,晋惠公被放回晋国,公元前637年去世,太子姬圉继位,是为晋怀公。

在这期间,姬简去世,儿子姬舆(姬子舆)继承了家族领袖的位子。

第二年,公子重耳回国即位为晋文公。

晋文公重用跟随他苦哈哈落难的哥们,如赵衰等人,姬简家族此前是拥戴晋惠公的,而且姬舆资历很浅,所以年轻的姬舆无法进入晋文公的权力集团,在朝中地位低落。

在这样的环境下,姬舆郁郁不得志,很快去世,留下幼子姬厥,家族也淡出了晋国的政治舞台,并由此中落了。

这时,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仁慈宽厚的赵衰。

赵衰把姬厥接到家里抚养,贵胄之后沦为赵氏家臣。但姬厥并没有在赵家受到歧视,赵衰甚至把他当作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姬厥是韩姓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就是他,改为了韩姓。

或许,从姬姓改为以祖先封地名的韩姓,就是要与晋国宗室划清界限,他将从头开始,用能力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有学者认为,韩姓历史上第一个姓韩的,就是韩厥。这个观点引发了一定的争议。

在韩厥之前,历史上有上古人物韩流、神仙韩终,还有夏朝时的韩浞(寒浞),被西周灭国的古韩国人,韩厥的先祖姬万,为什么这些人不是第一个姓韩的呢?

仔细分析不难知道,韩流、韩终是传说中的人物,是否存在不确定。韩流是名,并非是姓。韩终是神仙,神仙能结婚生子吗?韩浞在少康复国后被杀,其“子孙皆殁”。

古韩国和周武王幼子韩侯建立的韩国,王室后人是否姓韩很难考证。如今韩氏流传下来的家谱中,都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姬万虽然被封在韩原,但他仍姓姬,一直到姬舆,都姓姬。只是韩姓后人尊奉他为第一代先祖,相当于是得姓始祖,所以才尊称他为韩万,不然就会被人误会——韩姓人怎么尊奉一个姬姓人为始祖?

不管争议如何,我们已经确定,从韩厥开始,晋国的韩姓家族出现了。

经过韩厥的努力奋斗,韩姓家族逐渐在晋国崛起。

又经过韩姓家族数代人的打拼,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韩虔建立韩国,是为韩景侯。

在三分晋国而成的赵、魏、韩国中,韩国的实力是最弱小的。

公元前230年,秦军攻打韩国,韩国勉强凑够5万士兵迎击,结果被秦军打得喊都喊不出来。

无奈之下,韩王安只得投降,韩国就此灭亡,是战国七雄中最先灭亡的国家。

秦国以韩地建立颍川郡,郡治在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市)。

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迁离韩国,软禁在陈县。

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秦国出兵平定叛乱。

叛乱平定后,为根除祸患,韩王安被处死。

灭国后的韩国宗室和国民,多以故国名为姓,称为韩氏。韩氏族人大多聚居在秦、汉时期的颍川郡一带。

据《广韵》和《元和姓纂》等姓氏典籍记载,韩国灭亡后,另有一部分人迁往江淮流域(大致在今安徽、江苏一带)。因江淮当地方言“韩”、“何”发音相近,把“韩”说成“何”。

久而久之,这些从韩地来的人将错就错,改姓何了,所以有“自古韩何是一家”的说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韩姓(16)|韩王信身高超过项羽,担心被刘邦收拾而投靠匈奴造反,兵败后被杀

影视剧中的韩王信形象。

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秦末汉初的第三个韩信,出自韩国王室公族。

为与淮阴侯韩信相区别,大家把他叫做韩王信,因为他曾被刘邦封为韩王。

韩王信的身世之谜

关于韩王信的身世,目前,大多数说法都采信《史记》中的记载:“韩王信者,故韩襄王孽孙也。”

孽孙,即庶出之孙。意思是说,韩王信是韩襄王韩仓的庶出孙子。

韩襄王有3个儿子,太子韩婴、公子韩咎是王妃嫡生,公子韩虮虱是妃子所生,为庶出儿子。

韩婴早死,没有子嗣,不然就会立韩婴的儿子为太孙,进而继承韩襄王的王位了。

韩咎与韩虮虱在争夺太子位中获胜,后来继任为韩厘王。所以韩王信不可能是韩咎的儿子。

那么,韩王信只能是韩虮虱的儿子。

各种证据表明,《史记》的记载是有问题的。

如果韩非真的是华东政法大学原教授施觉怀考证的那样,是韩虮虱的儿子的话,那么,韩王信就是韩非的同父异母哥哥了。

根据韩非的身世,韩王信应该是韩虮虱在去楚国做质子前就有的儿子,比韩非岁数大。

公元前233年,47岁的韩非在秦国被李斯逼迫自杀。这时的韩王信应该至少在50岁左右了。

公元前201年,韩王信投降匈奴,他应该至少有80岁了。此后,他又生了儿子韩颓当,这种可能性大吗?

所以,说韩王信是韩襄王庶孙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有韩姓研究者认为,韩王信应该是韩襄王的庶出曾孙,是韩虮虱的孙子。这种说法还有点靠谱。

韩虮虱与韩咎争夺太子之位失败,韩虮虱无法回到韩国,流落在楚国。他在韩国的儿子韩文也在韩国待不下去了,逃到楚国,跟随韩虮虱流亡。

韩文熟知兵法和击剑,儿子韩王信出生后,他教育韩王信击剑、习字、兵法,教诲韩王信等待时机恢复王族身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14年,韩文被迫参加徭役,死于非命。韩王信后来回到韩国故土,过着隐居生活。

另一种说法是,韩王信一直生活在韩国故土。

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九月,楚国贵族后代项梁与侄子项羽也在会稽起兵反秦。

第二年,项梁听从范增建议,拥立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为楚怀王,恢复楚国名号,以凝聚民心、军心。

燕国、齐国、赵国、魏国等也立下国王,只有韩国还空缺。

张良建议,拥立韩国公子中最为贤能的横阳君韩成为韩王。项梁同意了,恢复韩国,立韩成为韩王,张良任韩国司徒。

张良出身于韩国的贵族世家,与韩国渊源极深。祖父张开地,连任韩国3朝宰相;父亲张平,也继任韩国两朝宰相。

韩国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家族事业的机会。所以张良任复国的韩国司徒,相当于是韩国的宰相了。

就在这一年,项梁战死,韩成投奔楚怀王,刚复国的韩国成了一个空壳壳。

张良继续以韩国司徒的身份降服韩国原有的地盘,并找到了韩王信。

韩王信的塑像。

韩王信与刘邦的纠葛

《史记》记载,项羽身高八尺有余,而明确地说韩王信身高八尺五寸。秦朝时的一尺大约23.1cm,韩王信至少有1.96米,比项羽还高。

这个身高,就是换在现在,也是很出类拔萃的,更何况在古代人普遍不高的情况下,韩王信可谓是“巨人”了。

张良任命韩王信为韩国将军,从此跟随刘邦打天下。

公元前206年八月,项羽听说刘邦已定关中,大怒之下杀掉韩成,封郑昌为韩王,对抗刘邦。

刘邦任命韩王信为韩国太尉,叫他带兵攻取韩国旧地。

第二年,韩王信平定了韩国的10多座城池,郑昌投降,刘邦封韩王信为韩王。

公元前204年,刘邦撤出荥阳,留韩王信等人守卫荥阳。项羽攻破荥阳,韩王信投降项羽。

不久,韩王信逃出,又投归刘邦,刘邦再次立他为韩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正式封韩王信为韩王,封国在颍川郡(郡治在阳翟,即今河南禹州市)。

一年后,刘邦反悔了。

一是因为韩王信勇猛过人,武力高强,又是原韩国宗室,有一定的威望和号召力;二是颍川郡为战略要地,并且是原韩国旧地,韩王信很容易在这里建立自己的小王国,与中央朝廷对抗。

刘邦改封韩王信到太原以北地区,把封国都城建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晋源区境内)。一方面可以削弱韩王信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韩王信的武力抵抗匈奴,即使韩王信抵挡不了匈奴,被匈奴消灭,也免得自己下手,落个干净。

韩王信认为,封国靠近边界,又是匈奴频繁入侵的地方,晋阳离边境远了,不如建都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

刘邦答应了,韩王信把都城迁到马邑。

韩王信为什么不愿意把都城建在晋阳而建在马邑呢?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晋阳离边境遥远,一旦匈奴入侵,晋阳会相对安全一些。

而马邑离边境近,匈奴入侵,马邑是都城,必首当其冲成为匈奴攻打的目标,这不是自己吃多了找事做么?

这的确不符合常理。只能推测,韩王信对刘邦有了戒备心。

因为就在这一年,刘邦开始对异姓王动手。楚王韩信被告发谋反,刘邦把韩信抓起来,后赦免韩信,降级为淮阴侯。

所以,韩王信不得不防备刘邦,给自己留一手。万一刘邦要对他下手,他可以转而投靠匈奴以自保,或者是借助匈奴的力量与刘邦对抗。

韩王信投奔匈奴,后被汉军所杀

这年秋天,匈奴冒顿单于攻打韩王信,韩王信败多胜少,多次派使者与匈奴求和。

刘邦派兵援救韩王信,但怀疑韩王信多次派人出使匈奴,有背叛之心,遂派人责备韩王信。

韩王信更害怕了,担心的事情终于要来了。他把心一横,决定联合匈奴,起兵造反。

刘邦坐实了韩王信的反叛,心头也是鬼火冒。

公元前200年冬,刘邦亲率大军讨伐韩王信。铜鞮(tóngdī,今山西沁县南)一战,韩王信战败,投奔匈奴。

匈奴派兵与刘邦交战,并引诱刘邦深入,把刘邦围困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北马铺山)七天七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围事件。

此后,韩王信经常为匈奴人带兵在边境一带攻击汉军。

公元前196年春,韩王信又和匈奴骑兵一起攻占了参合城(今山西大同市境内)。

刘邦派柴武去迎击。柴武给韩王信写信,劝说韩王信赶紧归顺。

韩王信回复说,他无时不刻都在想回到故土,但没有办法,回来只有死路一条。与其如此,还不如在匈奴人这里苟活算了。

谈判无法进行下去,只有开战。柴武屠平参合城,韩王信被斩杀。

【下期关注】

韩王信的后代是如何在汉朝繁衍下去的呢?请看韩姓(17)。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