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五伦关系顺序(五伦关系)

五伦关系顺序(五伦关系)

古人用五种禽鸟代表“五伦”关系

来源:广州日报

清 黑地粤绣“五伦图”挂屏

任伯年 《五伦图》

唐以后我国出现了一幅以伦理为主题的吉祥图,名为《五伦图》或《伦叙图》。这幅图以凤凰、鹤、鸳鸯、鹡鸰、黄莺分别代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道,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

孟子提出五种人伦关系

传统吉祥图大部分通俗易懂,家喻户晓。但也有一些内涵极深,若无国学根基,便不知其寓意何在。如经常出现在绘画、瓷器、刺绣等上面的《五伦图》,表面上看只是一幅花鸟图,与其他花鸟作品无多大区别,实际上却大有深意。

《五伦图》的画面是以凤凰为中心,在树、石、花卉、水中还有仙鹤、鸳鸯、鹡鸰、黄莺四种禽鸟出现。从这幅图的名称可知,这五种吉祥禽鸟分别代表五种人伦关系。哪五种人伦关系?就是《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的:“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即父子、君臣、夫妇、长幼(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和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五伦图》中,以凤凰比喻君臣之道,仙鹤比喻父子之道,鸳鸯比喻夫妻之道,鹡鸰比喻长幼(兄弟)之道,黄莺比喻朋友之道。

显然,《五伦图》是古代艺术家根据孟子上述这段话创作出来的。但问题是,孟子明明说为了使人有别于禽兽,“圣人”才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但为什么后人偏偏用禽鸟象征“五伦”呢?难道人对伦理道德的遵循和掌握还不如这五种禽鸟?

学习动物长处 反映谦卑态度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孟子的人伦观是怎么形成的。孟子提到的“圣人”,是指舜。《尚书·舜典》载:“帝(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舜发现当时百官种族之间不够和睦,人们家庭内部也不够和谐,便起用契担任司徒一职,负责教化工作,还要求契以宽厚为本。“五品”即“五伦”,又称“五典”、“五常”,但其含义与孟子所说的“五伦”不完全一样。后世注释者多认为“五品”是指父、母、兄、弟、子,推行“五教”,是要达到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目的。后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此基础上,孟子在“五伦”中增加了君臣关系和朋友关系,从而把“五伦”从家庭伦理规范扩大到整个社会都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现在回过头来解释前面的问题。《五伦图》以五种禽鸟象征“五伦”,虽然是艺术家的创作,但并非牵强附会随便凑合,而是根据前人对这五种禽鸟生活习性的深刻认识创作出来的。图中五种禽鸟形象优美、姿态各异,再配以树、石、花、水,使画面更加自然生动。这种寓教化于美术的方式,无疑使传统伦理道德教育更加立体化、多样化。

古人认为,虽然人是万物之灵,是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但人和万物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每一种动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人类应该学习的优点。人类学习动物的长处,并不意味着人不如禽兽,而是反映了人类面对万物时应该保持的谦卑态度。

凤凰是古籍屡次记载过的“神鸟”。《山海经》称凤凰“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太平”。《韩诗外传》称凤凰“戴德、负仁、抱忠、挟义”,天下有道则凤凰出现。《禽经》称“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为之长,又飞则群鸟从,出则王政平,国有道”。故后人在创作《五伦图》时,用凤凰表示君臣之道,寓意“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称“君臣有义”,其含义大概也是如此。

仙鹤象征父子 鸳鸯代表夫妻

《五伦图》为什么用仙鹤象征父子关系?很多人都知道,仙鹤在古代是长寿的象征,《淮南子》称“鹤寿千岁,以极其游”。鹤在禽鸟中,地位仅次于凤凰,在古代是一品文官的标志。但鹤的另一层内涵现在知者甚少,这层含义源于《周易》。《周易》中孚卦“九二”爻辞:“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鹤父在山阴鸣叫,鹤子随之鸣叫相和,父子之间一唱一和,这是鹤的天性,犹如“父子有亲”,故后人用鹤来象征父子关系。

鸳鸯代表夫妇,则人所共知。此种观念在晋代以前已有。晋崔豹《古今注·鸟兽》云:“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匹鸟。”故选择一种禽鸟代表夫妻关系,非鸳鸯莫属。孟子提出“夫妇有别”,是提倡男主外女主内,跟现代社会的夫妇之道有所不同。

很多人对鹡鸰也不太熟悉。它是一种嘴细,尾、翅都很长的小鸟,头顶黑色,前额白色,形状有的像舞台上张飞的脸谱,所以人称“张飞鸟”。这种鸟只要有一只离群,其他鸟就鸣叫起来,焦急地寻找同类。故《诗经》有“鹡鸰在原,兄弟急难”之句,后人便用鹡鸰代表兄弟之道,这种关系的准则是“兄友弟恭”,即孟子所说的“长幼有叙”。

朋友之间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讲信用,所以孟子说“朋友有信”。哪一种禽鸟最讲信用?候鸟很守信,每年准时北徙南迁,鸡也讲信用,每天早上准时打鸣。但这些禽鸟虽守信,却不能代表朋友之间的关系。于是古人又从《诗经》中寻找灵感,发现《诗经》中有“莺其鸣矣,求其友声”之句,便用黄莺代表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禽鸟审择高栖 诗人比兴人伦

《五伦图》的出现,应该在唐代以后,因为至今尚未见到宋代以前的《五伦图》。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宋代的纱绣作品,但不叫《五伦图》,而叫《伦叙图》。此幅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案用纱绣“二丝串”法绣成,图上有凤凰、鸳鸯、鹡鸰、黄莺、鹤,各自飞翔栖息于水、芙蓉、竹、梧桐间,暗寓“五伦”。自此图出现后,逐渐被人们认同,遂使上述五禽成为“五伦”的象征,并随着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广泛出现在绘画、陶瓷、木雕、玉雕、铜器等器物上面,成为广受大众青睐的传统吉祥图。

清代是《五伦图》最流行的时期,许多艺术家和民间工艺人都参与了《五伦图》的创作,流传下来的作品也最多。如清末画家任伯年,有感于西风东渐,传统伦理道德逐渐被人们淡忘,便绘《五伦图》赠送给友人章敬夫。

章敬夫在自识中道出了任伯年的心声:“思我中夏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伦,历尧舜三代以来,以导以教,化人已深。何世变日移,滔滔是也。及见禽鸟,尚能审择高栖。诗人都比兴人伦,举凡凤凰之系君臣、肃鸨之系父子、雎鸠之系夫妇、鹡鸰之系昆弟、嘤嘤莺鸣之朋友,多识之益,具在三百篇中,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文/图钟葵)

五伦的正确排序

做人之道是以五伦文化为根基,对个人与父母、夫妻之间、与儿女、兄弟姐妹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五种典型伦理关系,即五伦关系,它是贯穿整个功法和医术的灵魂,也是人类生活的方向指南。学好五伦文化即做人之道。

一、 五伦的排序

五伦的排序是衡量一个人生命能量、智慧境界的明亮标尺;也是升华生命能量、智慧境界的台阶与瓶颈;也是直接升华生命能量、智慧境界的路径和法门;也是真修、实证、悟道之起悟点。 什么是自爱?

自爱的标准是什么?对自己好,给自己吃好的、穿好的就是爱自己。这种爱是狭义的爱,也是自私的爱,那什么是真正的爱自己?爱自己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自己的身体健康、心里健康、性格完善,命理完善、灵魂健康等几个方面,即从身、心、性、命、灵。身:身理,即肉体身体的根本疾病。心:心里,即心里的病。性,性理,是人性之本性,传承古人的智慧,明白命运的规律,符合自然规律,遵守道的规律,即宇宙法则。命:命运,即符合道。灵:灵理,即灵魂。

做到从这几个方面去爱自己,才是真的爱自己。只有爱好自己,才能爱好别人,五伦关系才能处理好。自己都不会爱自己,你说你能爱好别人吗?目前很多人爱他人都是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爱别人,甚至有的人打着爱的名义做的却是道德的绑架,你说家庭能过的好吗?等等众多爱的方式,这都是不懂得爱,不会爱自己的体现。

五伦的正确排序分结婚前和结婚后。

结婚前五伦排序:自爱自己排在第一,父母排在第二,兄弟姐们排在第三,叔叔、伯伯排在第四,亲戚、朋友、师长排在第五。

以自爱自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性格完善的成熟度、做事符合道,不断提高自己的健康指数,在生活中、工作的磨练、学习的提升,尽孝道、悌道、亲人道、友道、社会道。尽五伦真情、真爱心,提高良知心智模式,人格年龄长大的人,自然就有结婚、经营夫妻感情的智慧,才能顺利成家立业,走向光明人生正道。

结婚后五伦排序:自己、夫妻、双方父母、兄弟姐们、子女、双方亲戚、师长朋友。 同样是以自爱自学、自修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健康指数,在生活中尽夫妻道、孝道、慈道、亲人亲戚、发小、朋友道、社会道。 只有婚前五伦之根道真情、真爱根道基础修炼扎实,良知人格的成长与实际年龄相符的成熟度人格时,结婚后就会自然转化婚后五伦伦常之道的排序,夫妻感情才能和谐,夫妻感情的和谐度,直接关系着家庭和谐度,直接关系着双方家族的和谐度。 夫妻恩爱感情和谐度,是呈上孝敬双方父母幸福度,启下直接言传身教影响子女后代,正道做人成长良知人格长期启蒙的源泉。也直接关系着创业顺利和成功,也直接关系着双方父母及家族的命运轨迹向好的方向转化。

中国传统五伦关系

中国传统关系历史悠久,是解决人际关系的指导原则,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却仿佛走入了反面,儒学发展到两宋时,变得非常僵化没有活力,可是传统官僚阶层仍旧不能摆脱!也没法摆脱!传统的五伦关系既是如此!发展到明清时代,更是变成了假大空的道学!真正的五伦关系变味,发臭,死去了!中国人际关系理论变得更加僵化腐朽!在西方基督教退却的时候,理性发展的时代,偏偏中国的人际伦理关系指导原则变得没有活力!

“五伦”即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指的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关系。

《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认为: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为父的,要慈祥,为子的,要孝顺;为臣的,要忠于职守,为君的,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为夫、为妇,要各司其职;为兄的,要照顾兄弟,为弟的,要敬重兄长;为友的,要讲信义。

我们具体又可理解为:

父慈子孝、君礼臣忠、夫仁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

这些关系并非我们如今认为的封建愚昧——很多传统观点一旦溯源,我们会发现,古圣先贤并不愚昧,只是后世统治者或御用文人,别有目的对古人言论作出极端而偏颇的解释。

你看,这五种关系里面,都有个“相互”的观点。

孟子有句话很出名:“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在他看来,君对臣好,重视臣子,臣子就会报答君子,不然,你视我如草芥,我也就把你领导视作仇敌了。这都是相对的。

孟子主张仁政,主张民贵君轻,在五伦关系里的“君臣”关系,他要的是君臣有义、君礼臣忠:君以礼待臣,换来臣子的忠诚。 同样,父子有亲、父慈子孝,古代既有对孝顺的严苛要求,也有对父慈的期待。

夫妇有别、夫仁妇顺,是说丈夫要遵循作为丈夫的伦理规范,妻子也遵循身为妻子的规范,夫妻尽各自的义务。而在古代男女不平等的环境下,想要妻子顺从,也不能少了丈夫的仁义。

长幼有序、兄友弟恭,从兄弟关系推而广之到长幼关系,也就是说,社会上不同年龄层级的人们之间,兄长友爱和弟弟恭敬,是互相的要求。

朋友有信,则是说朋友之间应有信义,守信誉,这不仅是朋友之间,也是为人处世的一大准则,放到今天依然适用。

“五伦”关系有更早的出处。

在《尚书·尧典》中,已有“慎徽五典”的说法,即要以五种美德教导自己的臣民。据《左传》解释,“五典”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后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增加了君臣关系。最后由孟子全面概括了这五种基本的道德关系,就是“五伦” 。

神奇的是,这样一种近疏亲敬的人伦,无须互通,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仿佛有着一种共通的认知。

这应该就是“人伦”常和“天性”结合使用的原因了。

五伦关系中,你可知道哪一伦才是最重要的吗?

近几年兴起的国学风,让大家意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然如果没有学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只学到一些错误知见,还不如不学的好.

接触过传统文化的人,应该对"五伦关系"不陌生,当然也有没听过的朋友.但无论你是否了解,只要活在这个世间,均逃不开这五种关系,所谓五伦,就是指五种关系: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解释一下,君臣可以理解为现在政府官员和百姓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上下级关系。父子当然包含母子。兄弟当然也包括姐妹关系。

现在很多搞传统文化的“大师”们极力推崇“父子”关系,也就是把孝道摆在了第一位。

好不好呢?我们来看看再说!

五伦关系中,哪一个关系是核心?是夫妻,为什么是夫妻呢?因为没有夫妻的结合,其他关系都不会有,有了夫妻,才有父子、才有兄弟、才有上下级、才有朋友。而朋友关系和上下级关系是不太重要的,而且也是会经常变化的,也是可有可无的。而兄弟关系,“可能”是一辈子的,这要是在过去,我前面不会加“可能”两个字。而父(母)子关系是天然的,是注定的不可改变的。生下来即如此。

只有夫妻关系,是相对薄弱的,又是最重要的。夫妻本是由两个陌生人组成的,但往往又是一生中陪伴时间最长久的。只有夫妻关系这个核心处理好了,才有可能处理好其它关系。

现在有些个别人学了所谓的“传统文化”以后,就在家里大兴“孝道”,不但自己处处表现得像个孝子,还要求自己的妻子儿女也跟着自己做孝子,对家里的老人唯命是从。不是说听老人的不好,而是应该有智慧的去听,不能好坏都听。否则很可能就是愚孝。老子说:六亲不和,因有孝慈。一个家庭一旦有人开始做“孝子”了,就是不和的开始。而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礼。老子又说:礼之用,和为贵。礼的作用是为了“和”而服务的。如果家庭不和了,礼就失去它的作用了。所以,不是“百善孝为先”,而应该是“万事和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