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胡杏芬

胡杏芬

周恩来夫妇的普通朋友胡杏芬,《李知凡太太》邓大姐认为写得好

周恩来总理是一个非常平易近人的人, 他的朋友遍布四海,不论这些人身份的高低,就连很多普通人都是他的朋友。而胡杏芬就是周恩来夫妇的好朋友!

胡杏芬(1914—1940 年),青年学生。笔名净三。1937 年,在北平西山平民疗养院疗养时,结识从陕北经西安到北平治疗肺结核病的邓颖超,并以此为题材写了《李知凡太太》一文。

胡杏芬是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普通的青年女子。周恩来和邓颖超则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更是家喻户晓的名字。

他们的相遇是偶然,却也演绎出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1937年,抗战前夕,邓大姐化名李知凡太太在北平疗养,就是在这里胡杏芬认识了同病房的邓大姐,胡杏芬有感于李知凡太太的人格情操,写下了一篇记人散文,这就是《李知凡太太》。在这篇洋洋万言的文章中,胡杏芬生动地追述了邓颖超给予她的深厚的友情和帮助,把“李太太”的品德与作风描绘得栩栩如生,可亲可敬。

胡杏芬与邓大姐在一起渡过了三个月的病友生活,她曾经说“太太虽然井没有以医生自负,但的确减轻了我的心理病态的程度。”邓颖超那震撼人们心灵的精神力量,燃起了对生活失去信心的胡杏芬新的生命之火,待到她们依依惜别时,已是莫逆之交的朋友了。

1937年冬天胡杏芬收到了署名“邓颖超”的一封信,拆开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李知凡太太”是个化名。之后,又经已在重庆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的邓颖超主动联系,两位病友才重新相逢,胡杏芬也才知道邓颖超就是周恩来夫人,当初她是在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身患多种疾病而秘密前去北平治病疗养的。

此后,经邓颖超的介绍。胡杏芬认识了周恩来,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她像个天真的孩子老盯着周恩来的眼睛看。周恩来微笑地问她:

“你怎么老盯着我看啊?”

胡杏芬坦率地说:

“我听别人讲,您的眼睛特别厉害,我看了半天,倒不觉得,还是挺温和的。”

周恩来笑了,说:

“对敌人来说,我的眼睛是厉害的,因为要看穿他们的一切阴谋;对于朋友来说,我的眼睛应该是温和的,要尽可能看到他们的困难、要求和理想,努力帮助他们。”

这一段时间,胡杏芬经常到周恩来家里做客,在做客的期间内,周恩来看了胡杏芬的散文等作品,非常赞赏她作品的清丽文笔和质朴、平实、细致的风格,认为她大有可能成为一个女作家,鼓励她好好努力,在文学上能有所成就;并一再安慰她养好病,搞好身体,当时周恩来尽管工作非常忙,但每次见到胡杏芬,都抽时间与她交谈,引导她从个人感情的小圈子里跳出来,投身革命。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在周恩来和邓大姐的教育下,胡杏芬思想得到了进步,开始从一个同情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成愿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的战士。看到胡杏芬的进步,周恩来夫妇非常高兴,便把她介绍到当时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工作,有意培养使用她。

可惜的是,胡杏芬刚要在革命的道路上起步,病魔再一次的向她袭来,1939年底,胡杏芬病重,独自搬到了乡下,周恩来和邓颖超为此专程去看望过她,给了她莫大的鼓舞和信心。但是天不随人愿,胡杏芬在1940年去世。

胡杏芬病逝不久,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去沙坪坝看望同志时,周恩来提议说:“好久不见胡杏芬了,去看看她。”到了胡杏芬住处,才知她已逝去,周恩来与邓颖超心情立刻沉重起来。他们来到山坡上胡杏芬的墓前,面对一捧新土,默默地伫立着,久久不忍离去。

1943年,为了纪念胡杏芬,周恩来对胡杏芬的同学说应该给她立个碑,并且和邓颖超商定刻上“胡杏芬女士之墓李知凡李扬逸共立。”周恩来还亲笔题字,请人镌刻在石碑上。

解放以后,周恩来和邓颖超还是没有忘记曾经的这位朋友,曾经在一次饭店的舞会上,周总理发现了一位长相和当年的胡杏芬很像的女青年,就询问她:

“你们余姚有个胡杏芬,你知道吗?”

当得知胡杏芬是对方的三姨的时候非常的高兴,舞也不跳了,询问起胡杏芬的生前身后情况,并嘱咐说:

“她是我们的朋友,我很熟悉她,以后有空,我还要找你,你也可以来找我。”

在周总理身患癌症的日子里,邓颖超曾专程陪他到北京西山去过一趟,特地去寻找邓颖超和胡杏芬最初结识的平民疗养院故址。

胡杏芬生前显露出来的文学才华当年就得到周恩来的评估和嘉许,而足可证明此一评估的,便是她的《李知凡太太》。就连文中主人公邓颖超生前也肯定了这篇作品。1987 年 8 月 17 日下午,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对为她出书一事而来的人说:

“写历史上的事,要抓住准确性。《李知凡太太》写得活生生的,是 50 年前的我,可以看出我那时生活的侧面。”

总理的品格是最伟大的,他不会因为你身份的不一样而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让和总理接触的人都如同沐浴春风,被他所感染。

未发生的叫未知,发生的才叫历史,我们只探索历史!追寻伟人的脚步,发现历史背后感人的故事!

周恩来夫妇的普通朋友胡杏芬,《李知凡太太》邓大姐认为写得好

周恩来总理是一个非常平易近人的人, 他的朋友遍布四海,不论这些人身份的高低,就连很多普通人都是他的朋友。而胡杏芬就是周恩来夫妇的好朋友!

胡杏芬(1914—1940 年),青年学生。笔名净三。1937 年,在北平西山平民疗养院疗养时,结识从陕北经西安到北平治疗肺结核病的邓颖超,并以此为题材写了《李知凡太太》一文。

胡杏芬是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普通的青年女子。周恩来和邓颖超则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更是家喻户晓的名字。

他们的相遇是偶然,却也演绎出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1937年,抗战前夕,邓大姐化名李知凡太太在北平疗养,就是在这里胡杏芬认识了同病房的邓大姐,胡杏芬有感于李知凡太太的人格情操,写下了一篇记人散文,这就是《李知凡太太》。在这篇洋洋万言的文章中,胡杏芬生动地追述了邓颖超给予她的深厚的友情和帮助,把“李太太”的品德与作风描绘得栩栩如生,可亲可敬。

胡杏芬与邓大姐在一起渡过了三个月的病友生活,她曾经说“太太虽然井没有以医生自负,但的确减轻了我的心理病态的程度。”邓颖超那震撼人们心灵的精神力量,燃起了对生活失去信心的胡杏芬新的生命之火,待到她们依依惜别时,已是莫逆之交的朋友了。

1937年冬天胡杏芬收到了署名“邓颖超”的一封信,拆开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李知凡太太”是个化名。之后,又经已在重庆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的邓颖超主动联系,两位病友才重新相逢,胡杏芬也才知道邓颖超就是周恩来夫人,当初她是在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身患多种疾病而秘密前去北平治病疗养的。

此后,经邓颖超的介绍。胡杏芬认识了周恩来,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她像个天真的孩子老盯着周恩来的眼睛看。周恩来微笑地问她:

“你怎么老盯着我看啊?”

胡杏芬坦率地说:

“我听别人讲,您的眼睛特别厉害,我看了半天,倒不觉得,还是挺温和的。”

周恩来笑了,说:

“对敌人来说,我的眼睛是厉害的,因为要看穿他们的一切阴谋;对于朋友来说,我的眼睛应该是温和的,要尽可能看到他们的困难、要求和理想,努力帮助他们。”

这一段时间,胡杏芬经常到周恩来家里做客,在做客的期间内,周恩来看了胡杏芬的散文等作品,非常赞赏她作品的清丽文笔和质朴、平实、细致的风格,认为她大有可能成为一个女作家,鼓励她好好努力,在文学上能有所成就;并一再安慰她养好病,搞好身体,当时周恩来尽管工作非常忙,但每次见到胡杏芬,都抽时间与她交谈,引导她从个人感情的小圈子里跳出来,投身革命。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在周恩来和邓大姐的教育下,胡杏芬思想得到了进步,开始从一个同情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成愿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的战士。看到胡杏芬的进步,周恩来夫妇非常高兴,便把她介绍到当时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工作,有意培养使用她。

可惜的是,胡杏芬刚要在革命的道路上起步,病魔再一次的向她袭来,1939年底,胡杏芬病重,独自搬到了乡下,周恩来和邓颖超为此专程去看望过她,给了她莫大的鼓舞和信心。但是天不随人愿,胡杏芬在1940年去世。

胡杏芬病逝不久,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去沙坪坝看望同志时,周恩来提议说:“好久不见胡杏芬了,去看看她。”到了胡杏芬住处,才知她已逝去,周恩来与邓颖超心情立刻沉重起来。他们来到山坡上胡杏芬的墓前,面对一捧新土,默默地伫立着,久久不忍离去。

1943年,为了纪念胡杏芬,周恩来对胡杏芬的同学说应该给她立个碑,并且和邓颖超商定刻上“胡杏芬女士之墓李知凡李扬逸共立。”周恩来还亲笔题字,请人镌刻在石碑上。

解放以后,周恩来和邓颖超还是没有忘记曾经的这位朋友,曾经在一次饭店的舞会上,周总理发现了一位长相和当年的胡杏芬很像的女青年,就询问她:

“你们余姚有个胡杏芬,你知道吗?”

当得知胡杏芬是对方的三姨的时候非常的高兴,舞也不跳了,询问起胡杏芬的生前身后情况,并嘱咐说:

“她是我们的朋友,我很熟悉她,以后有空,我还要找你,你也可以来找我。”

在周总理身患癌症的日子里,邓颖超曾专程陪他到北京西山去过一趟,特地去寻找邓颖超和胡杏芬最初结识的平民疗养院故址。

胡杏芬生前显露出来的文学才华当年就得到周恩来的评估和嘉许,而足可证明此一评估的,便是她的《李知凡太太》。就连文中主人公邓颖超生前也肯定了这篇作品。1987 年 8 月 17 日下午,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对为她出书一事而来的人说:

“写历史上的事,要抓住准确性。《李知凡太太》写得活生生的,是 50 年前的我,可以看出我那时生活的侧面。”

总理的品格是最伟大的,他不会因为你身份的不一样而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让和总理接触的人都如同沐浴春风,被他所感染。

未发生的叫未知,发生的才叫历史,我们只探索历史!追寻伟人的脚步,发现历史背后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