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根基之易错字辨析(2)
“决”“诀”与“绝”
决:1)拿定主意;决定、决策 2)一定;决不后退。3)决定最后胜败;决赛、决战。4)裂开;断开;冲决,决堤。5)执行死刑;处决
绝:1)断绝;绝望、绝交。2)穷尽;完全没有了:不要把事做绝了。3)无路可走:绝境、绝处逢生。4)特别出色,没人能赶得上;绝招、拍案叫绝。5)极:绝妙。6)绝对;无论如何,他绝不会上当。
诀:1)容易记诵的词句,口诀、歌诀。2)高明的或关键的方法:秘诀。3)分别:永别、诀别。
“决”和“绝”都用在否定词“不”、“无”、“非”等的前面,但侧重有所不同。“决”强调的是“一定”或“肯定”;“绝”强调的是“绝对”、“全然”。凡表示独一无二的意思都要用“绝”,凡表示下决心都要用“决”。“诀”可做名词,“决”不能。
“决”与“绝”这两个字同音而又字义相近,有时所表示的意思不易分清,所以在书报刊上常常混淆而误用。该用“决”时,用了“绝”字,如“绝不同意”;该用“绝”时,却用了“诀”,如“决无此事”。
区别“决”与“绝”的用法,关键在于:“决”作为副词用时,表示一定、坚决的意思,如决不退缩、决无异言、决无例外、毅然决然、决没有好下场等;“绝”作为副词用时,表示完全、绝对的意思,如绝对正确、绝没有错、绝无此事、绝非偶然、绝不相同、绝无仅有等。两者所表示的意思是有差异的,不能混淆。比如“绝不同意、绝不动摇、绝不等闲视之”都误用了“绝”,本意是“坚决”,应用“决”而不能用“绝”。“决无此事、决无次品、决没恶意”,本意是“绝对”“完全”没有的意思,所以应用“绝”而不能用“决”。此外,“绝”还表示极、最的意思,如我们的同志绝大多数是好的、这位艺术家的技艺绝高、他的比喻绝妙等。
“恳”与“肯”
“恳”与“肯”音同,字义有明显差别,但容易混用。
要正确使用这两个字,必须辨清这两个字的字义。“恳”表示真诚、诚恳的意思,例如诚恳、勤恳、恳切、恳求、恳请、恳谈等,这些词里的“恳”,都不能写成“肯”。“肯”表示的意思是乐意不乐意、承认不承认,例如肯去、不肯去、肯接受、不肯接受、肯干、不肯干、肯定、不肯定,还有表示同意的首肯。
这两个字的使用,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表示诚恳请求,用“恳请”或“恳求”,但在回答“你肯不肯求我、肯不肯请我”时,就可以用“我肯求你”“我肯请你”,当然这两种用法意思是很不一样的。
“恳”和“肯”在用法上,也是有明显区别的。“恳”经常作为一个词素和另外的词素构成词语,作形容词或动词用。如恳切、诚恳是形容词,恳求、恳请是动词。“肯”除了构成肯定、肯干等词之外,一般是单独作为一个词,作助动词用。如肯来、肯去、肯承担、肯接受等,这些都是词组,其中的“肯”作为一个词。
“兰”“蓝”“篮”
“兰”“蓝”“篮”音同,义不同,是不能混用的。
“兰”指兰花、兰草,不表示颜色,该用“兰”不能用“蓝”。“蓝”指颜色,如蓝色、蓝晶晶等,又如感光后变成蓝色的图纸叫“蓝图”,著作所根据的底本称“蓝本”。“兰”“蓝”也作姓氏,不可混淆。花篮、菜篮、篮球等,都要用竹字头的“篮”,与颜色无关,不能用“蓝”。
蘭、欄、攔已简化为兰、栏、拦,但“澜”并未简化成“栏”,不能混写。色彩斑斓,不能写成“斑澜”。“阑干”与“栏杆”可通用。衣衫褴褛的“褴褛”可写成“蓝褛”,但不能写成“篮褛”。
“愣”与“楞”
“愣”(lèng)为竖心旁,意为失神、呆、鲁莽,常与人的性格、情态有关,如发愣、愣神、愣怔、愣头愣脑、愣小子、愣头青等。
而“楞”(“léng”)是木字旁,与“棱”字同,表示棱角或物体突出部分。现代汉语中,“楞(léng)”字基本上被“棱”字取代,如棱角、棱角分明、有棱有角。
两个字字义不同,是不能混用的。
“练”与“炼”
练字与丝有关:①白绢,如江平如练、千里澄江似练。②练习,训练。如练功、操练、练字练兵、练武、勤学苦练等。凡表示训练、练习的,都用“练”,不能用“炼”。③经验多,如老练,熟练。④表示语言的精练、简练、洗练,也用“练”,指文字像白绸子一样干净没有杂物。
炼字与火加热有关:①用加热等办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如冶炼、炼钢、炼丹、修炼、精炼石油等。②烧,如真金不怕火炼。③用心琢磨使词句精美简洁,如炼字,炼句。人的各种锻炼均用“炼”,如锻炼、锤炼、体育锻炼、思想锻炼。
精炼和精练有所不同。“精炼”是指提炼精华,除去杂质,如精炼豆油。用“炼”不用“练”。
练字和炼字不同。练字是练习的意思,炼字是指用心思琢磨用字精练指文字简洁。
“了”与“瞭”
“了”与“瞭”是近音字。过去曾把“瞭”字简化为“了”字,“瞭望”曾作“了望”。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委会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对几个字作了调整:凡“瞭”字读音为 liǎo时,仍简化为“了”,义为明白、知道,如了解、明了、了如指掌、一目了然等。当读 liào时,“瞭”不再简化为“了”,如瞭望、瞭瞧见、瞭哨、瞭高、瞭望哨、瞭望台等。至今仍有一些书报刊在使用“了望”,这就错了。
“蔓”“曼”“漫”
“蔓”“曼”是一对同音字,义相近,但有细微区别,不能混用。“蔓”是一种草,叫蔓(màn)草,是具有攀援茎的植物,而瓜蔓、爬蔓等读wàn。“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如荒草蔓延滋长、火势蔓延等。“曼”表示长、远的意思。“曼延”表示连绵不断,如曼延曲折的羊肠小道,没有向周围蔓延开来的意思。“漫”也有扩散的意思,但一般是指水过满,向外流,如漫溢。也有“漫延”,虽有远的意思,但扩散的范围广,如沙漠一直漫延到遥远的天边,这里不能用“曼延”,也不能用“蔓延”。
“渺”与“缈”
“渺”与“缈”这两个字,音同形近,字义也基本相同,往往容易混用。
“渺”意渺茫,表示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如渺若烟云、渺无人迹、渺无声息;“渺”也指小,如渺小、渺不足道。而“缈”常与“缥”组成“缥缈”一词使用,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如虚无缥缈、云雾缥缈,也作飘渺,但不能用缥渺。渺茫与淼茫、渺远与邈远,可以通用。
“模”与“摹”
“模”与“摹”这对同音宇,义相近,有时可通用,有时不能通用,要仔细区别,避免误用。模仿与摹仿、模拟与摹拟通用,用前者为好。摹写与模写也通用,用前者为好。“模”除了仿效的意思外,还指法式、规范、标准,如“模型、模本、模式、楷模、模特儿”(mó),“模子 模样” (mú)等,这里用“模”,不能用“摹”。“摹”指照着样子做,多指写或画,如描摹、临摹、摹写、摹本、摹声等等。
“磬”与“罄” “磐”
“磬’与“罄”这两个字音同,字形也相近,书报刊上常常混用,其实这两个字字义相差很大,不能混用。
这两个字从字形上就能辨清它们的区别。“磬”下从“石”,指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也指佛教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钵,用铜制成。“罄”下从“缶”,缶是一种装物品的瓦器,类似缸。“罄”原指瓦器中空了,后引申为空、尽的意思,如告罄、罄尽、罄竹难书、罄其所有等。 磐(pán)是指大石,如坚如磐石、磐石无转移等。
“溶”与“融”
“溶”有两意:表示溶化、溶解,即物质在液体中化开,如盐在水中溶化了;“溶溶”表示宽广,如月色溶溶、江水溶溶。
熔:即熔化,把固体加热后变成液体,如熔炼、熔炉、熔于一炉等
“融”有四意:①融化,如春雪易融。②融合,如水乳交融。凡几种不同事物合成一体,称“融合”。融洽、融会、融通等,都用 “融”。③流通,如金融。④融融,形容和睦快乐,如其乐融融、春光融融等。
“溶解”与“融解”意思不同,不能通用。“融解”仅指积雪融化,而“溶解”意思更为复杂,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分布于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如糖溶于水、溶液、溶剂等。
“溶溶”与“融融”也往往混用,其实意思不同,不能通用。
“擅”与“善”
“擅”与“善”同音但义不尽相同。它们都可以与另外的词素构成表示“长于、善于”意思的词,但用法不同,若不加以细辨,就容易混用。表示长于的,如擅长书画、擅长刻印;表示擅自的,如擅自做主、擅离职守,这里都要用“擅”,不能用“善”。表示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除了用“擅长”,也可以用“善于”,如善于辞令、善于公关、善于团结群众。但不能用“擅于”“善长”,如“擅于书画”“善长(于)辞令”,这样就用错了。
擅长不要写作善长。
“生”与“身”
“生”与“身”是两个很普通的常用字,一般不会用错,但由于两字音近且某些义项相同,往往因分辨不清而误用。主要表现在“亲生”“亲身”“出生”与“出身”,“终生”与“终身”常常用错。
亲生指有生育关系的,如亲生子女;亲身指自己,如亲身经历。
“出生”与“出身”的词义完全不同。“出生”是动词性的,如出生地、出生日、出生证等。“出身”有其独特含义,指家庭出身成分,又可表示人的地位、身份、职业、职务的来历,如行伍出身、科班出身等。
“终生”与“终身”都用得十分普遍,二词大同小异,区别较微小。“终生”指生命的全过程,即过去、现在和未来,整个的一生,且多就事业说,如终生劳累、终生从教、奋斗终生、终生当医生等。“终身”往往指生命的未来直至生命结束即“死”,且多就切身的事说,如终身不娶、终身残疾、终身伴侣、抱恨终身、终身制、终身受益等,均指“后辈子”,非“一辈子”。弄清两词的“微殊”,才不致用错。
“厮”与“撕” “嘶”
“厮”与“撕”系同音字,义却不同,不能混淆。
要正确使用“厮”与“撕”这两个同音字,必须辨清宇义。
“厮”除了指男性仆人如小厮,对人轻视称呼这厮、那厮外,主要意思为互相,多见于早年白话小说,如厮打、厮杀、厮守、厮混等。
“撕”是用手撕裂东西,泛指使事物分裂。如撕书、撕布、撕掉画稿、撕毁协定,还有绑票的匪徒勒索钱财未得逞把掳去的人质杀害,叫撕票。
“嘶”,意为马叫,如嘶叫、人喊马嘶,亦指声音嘶哑,如嘶哑、声嘶力竭。
“厮”只能作副词,表示互相;“嘶”可作动词,表示马叫;“撕”只能作动词,表示扯开。
“滩”与“摊”
“滩”与“摊”音同,字形也相像,但义不同,不能混淆。“滩”指河、海、湖边水深时淹没、水浅时露出的地方,泛指河、海、湖边比岸低的地方,如河滩、海滩、沙滩等;也指江河中水浅多石而水流急的地方,如险滩。而“摊”主要有四层意思:①摆开、铺平,如摊牌、摊场、把凉席摊在床上,把事情摊到桌面上等;②指设在路边的售货处,如地摊、菜摊、水果摊等;③分担,如分摊、摊派等;④指烹饪时把糊状食物倒在锅中摊平,如摊鸡蛋、摊薄饼等。这两个字的区别还在于:“摊”可以作为量词,而“滩”不作量词。“摊”作为量词时,用于指摊开的糊状物,如一摊血、一摊水、一摊稀泥、一摊污渍等。
“详”与“祥”
详”是形声字,从讠(言),羊声。它的本义是审察、审理,从而引申出现在跟“略”相对的含义:详细、说明、清楚,如详谈、详尽、详密、详明、详情、详悉、不厌其详、这本书的注释详略不一、这些人的生享年月不详等;稳重,如安详。
“祥”也是形声字,从示,羊声。它的本义是指凶吉的预兆,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现在的“祥”也就是指吉利的意思,如吉祥、不祥、祥云、祥瑞、发祥地等。
注意:没有安祥这个写法,安详不能写作安祥,翔实与详实可通用,提倡用翔实。
形近字“佯”意思是假装、表面上。庠序是指古代的学校。
“象”与“像” “相”
象:①表示动物,如白象、象牙、象鼻山;②形状,样子,如现象、景象、气象、表象、意象、印象、迹象、惨象、病象、败象、万象更新。③仿效,摹拟,如象形文字、象声词、象征。
“像”表示下述四种意思;①主要指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如画像、铜像、佛像、肖像、头像、群像、遗像、虚像、绣像、实像、音像、录像等:②表示相似,如两人很相像、他像他父亲、这只猫画得不像:③表示如同,如天像要下雨了、工地上的灯火好像布满天空的星星:④表示比如,如瓜子的种类很多,像西瓜子、南瓜子、香瓜子等。
相:①相貌,外貌,如长相,一幅可怜相。②物体的外观,如月相。③坐立的姿态,如坐要有坐相④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如伯乐相马。⑤辅助。⑥互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如实不相瞒,好言相劝等),亲自观看(如相亲)。
相:主要指和人外貌有关的样子,如相貌、相片、相册、照相机、站有站相、福相、识相、众生相、穷形尽相、皮相之见、真相大白等。相还有辅助 帮助、互相 相互等意思,这和“像”的区分很明显。
“须”与“
“须”作为能愿动词,表示“一定要”的意思,要和动词组合表示意思,一般不单独用,主要掌握:表示人的意愿,如必须努力、必须解决、务须注意、须要坚持等;也表示对所从事活动必须知道的事项,如大会须知、考试须知、参观须知等。
“需”则表示需要、需求的意思,可以单独使用,是动词义,如军需品、必需品、需要空气、需要粮食、需要知识、按需分配、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等等。
最易相混的是“须要”与“需要”,“必须”与“必需”。从意思和是否单用两方面很容易区分。“须要”是一定的意思,而“需要”则表示需求的意思,如教育儿童须要耐心,教育儿童需要时间,这样就分清了。“必须”有一定要的意思,通常用来修饰其他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而“必需”则有一定得有的意思,后面多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单用,也可构成必需品等词。如学习必须刻苦钻研,学习必需合理安排时间。
“意”与“义”
意;1)意思;本意。2)心愿;愿望,民意。3)料想;出其不意。
“义”和“意”音同意近,应注意区别字义。“义”主要表示公正的道理或行为;“意”主要表示内心的看法和想法。“意”“义”除了都能作名词外,“义”还可以作形容词,如义演、义父、义齿;而“意”则还可以作动词,如“意料”。
“意”与“义”音同,义并不完全相同。“意”在表示心愿、愿望(中意、满意)和意料、料想(意外、出其不意)的意思时,不会与“义”混用。“义”在表示正义(道义、大义灭亲)、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和因抚养而成亲属(义父、义女)等意思时,也不会与“意”混用。
但“意”常构成“意思”一词,“义”常构成“意义”一词,这时其意思差不多,容易混淆,必须加以辨析。
用“意”构成的词语很多,所表达的意思也是多方面的,如“意表、意会、意见、意匠、意境、意念、意趣、意识、意图、意味、意向、意象、意译、意志、意蕴和词不达意、言不尽意、心慌意乱、心猿意马、情投意合等,这里只能用“意”,不能用“义”。
用“义”构成的词语也不少,其表达的意思也是多方面的,如字义、词义、语义、广义、狭义、同义、反义、歧义、引申义、比喻义、言不及义、微言大义、义形于色、望文生义、顾名思义、义不容辞等,这里只能用“义”,不能用“意”。
“阴”与“荫”
“阴”(读yīn)的义项较多,其中有一层意思指不见阳光的地方为“阴”,如阴天、阴沉、阴暗、阴凉、阴森、树阴、绿阴、林阴道、绿树成阴等。向阳称"阳",背阳称"阴",这一方位概念历来都分得很清楚。树阴,自然就是指树木遮住阳光而形成的阴影处。把树阴写得最为形象的一句词是:"午阴嘉树清圆。"中午阳光直射,大树底下形成一圆圈的阴影,这里是很凉爽的,俗称"凉阴"或"阴头"。绿树成阴,表明树木的枝繁叶茂,这是夏天的景象。著名古诗或谚语里多用“阴”:"树阴照水爱晴柔""绿阴不减来时路""绿阴冉冉遍天涯""树头花落未成阴"""绿树阴浓夏日长""阴阴夏木啭黄鹂""绿杨阴里白沙堤""谁记窗前借绿阴""无心插柳柳成阴"等。
而“荫”统读yìn,主要指:①(树木、青草)覆盖地面起庇荫作用,如陶渊明诗句"桑竹垂馀荫"、苏东坡诗句"长松得高荫"等,都是着眼于枝叶庇荫的意思;②“荫庇”,比喻尊长照顾着晚辈或祖宗保佑着子孙;③遮蔽,如荫蔽、荫翳。
“鱼 与“渔”
“鱼”与“渔”同音,义相近而又有区别,也是常常容易混淆的。
鱼的本身、鱼吃的饵料及鱼制品等,均用“鱼”,如鱼饵、鱼白、鱼刺、鱼肚、鱼肝油等。另外,鱼雷、鱼雷艇、鱼贯入场、釜底游鱼、鱼龙混杂、鱼肉乡里等以鱼为喻体的词语,也用“鱼”。而人们捕鱼的活动、工具、场所及从业人员等,一般都用“渔”,如渔场、渔船、渔村、渔夫、渔港、渔歌、渔家、渔业等。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叫渔利。鱼具与渔具,鱼竿与渔竿,鱼网与渔网,鱼汛与渔汛可以通用,用首选词型(前者)为好。
“园”与“圆”
“园”与“圆”同音而义不相同,是不能混用的。书报刊上这两个字常常用错,主要是该用“圆”的地方却用了“园”,如圆圈、园满、园润、园通、国珠笔、园舞曲、这个村庄方园三十里,这些“园”字都用错了,应用“圆”。
要正确使用“园”与“圆”,首先要辨清这两个字的字义。“园”的使用范围较小,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如菜园、果园、园艺、园圃,以及从事园艺工作的园丁;二是指供人游乐的场所,如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等。“圆”的使用范围较广,主要有六:①圆周所包围的平面,如圆桌、圆柱、圆筒;②圆周的简称;③像球的形状,如滚圆、滴溜圆;④圆满、周全,如这事做得很圆、此话说得不圆;⑤使圆满、使周全,如圆场、圆谎、自圆其说;③货币单位,如一圆、银圆,也作元。
“躁”与“燥”
“躁”是表示人的性格、情绪等状态,侧重性情急,不冷静,如急躁、烦躁、暴躁、浮躁、不骄不躁、戒骄戒躁、稍安勿躁等。
而“燥”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其词义是指缺少水分,干、干热,如空气干燥、天气燥热、山高地燥、口干舌燥等。要区别这两个字可先从偏旁入手,火字旁,表示干燥;足字旁,表示急躁。
错误举例:“烦躁”误作“烦燥”,“”误作“稍安勿燥”。
“账”与“帐”
“账”与“帐”这两个同音字,过去是通用的,用哪个都不能算错。为了使汉字规范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6年版)把“账”与“帐”分列条目,并将义项加以区别。“账”为贝宇旁,其义一是关于货币、货物出人的记载,如记账、查账;二是指账簿,如账本、账册、账单、账房:三是指债务,如欠账、还账、放账。“帐”为巾字旁,指用布、纱或绸做成的遮蔽用的东西,如蚊帐、营帐、帐篷、帐幕、青纱帐等。现在应该规范地使用这两个字,不能混用。
“涨”与“胀”
“涨”与“胀”音近,其义相近但又有区别,不能混淆。
要正确使用“涨”与“胀”这两个字,关键在于辨清两字的字义。
“涨”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固体吸收水分后体积增大,如豆子泡涨了;二是指头部充血,如脸涨得通红;三是指状态的增长,表示多出、超出的意思,如上涨、涨价、涨潮、暴涨等,这个意思念zhăng。而“胀”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膨胀,如热胀冷缩:二是指人体内部受压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如肿胀、胃胀、肚子发胀、头昏脑胀等。
“诊”与“疹”
“诊”与“疹”这两个同音字,义不同,不能混用。“诊”表示医生对患者诊察、诊断的意思,如诊疗、诊脉、诊视、诊治、出诊、门诊、会诊等。而“疹”表示病人皮肤上起的很多小疙瘩,如丘疹、疱疹、麻疹等。这两个字字义完全不同,是不能通用的。
“震”与“振”
“震”与“振”音同,义相近但又有区别,有时不易辨别,容易混淆。比如:震动与振动、震荡与振荡,意思有何不同,怎样区别?又如,震耳欲聋与振聋发聩,其中的“震”与“振”,为什么不能互换?
“震”本意指打雷使万物震动,现在义一般指震动,如震动、震荡、震波、震感、震级、震撼、震源、震中、震耳欲聋、震古烁今、威震四方等。“振”本意为用手抖动或挥动别的东西(如振臂、振翅、振笔疾书),引申为“奋起”(振奋、振作、振兴、振振有词),也有振动的意思(如振动、振荡、振幅、共振、谐振、振聋发聩等)。表示“动”这个意思易混,这两个字的区别是:震动指颤动、使颤动,如大地震动、房屋震动了一下、春雷震动了山谷等;振动则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往复运动。震荡有动荡的意思,如社会震荡、回声震荡;而振荡,除有振动的意思外,还指电流作周期性变化。“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而“振聋发聩”则是说文字言论等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两者是有区别的。
“支”与“枝” “只”
“支”与“枝”同音,义相近又有区别,书报刊上常常混淆。
“支”作支撑、伸出、分支、地支等意思时,不会与“枝”混淆。“枝”作枝条的意思时,也不会与“支”混淆。但这两个字作为量词时就可能混淆,容易用错。“支”作为量词,大致有四种用法:①用于队伍等,如一支军队、一支游行队伍;②用于歌曲、乐曲,如一支乐曲、一支山歌;③用于电灯的光度,如25支光的灯泡;④用于纱线的粗细程度,如川 支(纱)等。“枝”作为量词用于杆状的东西,如一枝枪、一枝钢笔、一枝香烟、一枝蜡烛等。带枝的花朵也用“枝”,如一枝玫瑰花。
“只”和“支”作量词时二者读音一样。前者多用于动物、某些器具或成对的东西的一个,后者多用于条形事物、歌曲等。如两只鸭、三只皮箱、五只船、一只眼睛、40只灯泡;一支队伍、两支毛笔、一支歌等。
“至”与“致”
“至”与“致”,音同义却不同,不能混用,是书报刊上常常容易混淆的同音字。
“至”有三层意思:①表示“到”的意思,如至今、至此、自始至终、至死不渝、无微不至、兴之所至等;②表示“最”和“极”的意思,如至多、至迟、至上、至理、至德、至高无上、欢迎之至等:③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如甚至于、以至于、不至于等。
“致”则有五层意思:①表示给予,如致函、致电、致谢、致敬、致辞等;②表示集中于某一方面,如致力、致使、专心致志、学以致用等;③表示招致的意思,如致病、致残、致命等;④表示以致的意思,如以致使人误会;⑸情趣,如兴致、曲折有致、闲情逸致。
由上可以看出“至”和“致”两字意思不同,常被混淆主要是因为字义未辨清。如“以至”与“以致”在书报刊上常被混用。“以至”作为连词,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和发展,如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或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一般结果。“以致”作为连词,也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上下文的因果关系,多指不好的结果,如由于事先没有充分调查,以致作出错误结论。两个词有明显区别。
比较“截止”与“截至”:“截止”,意为“(到一定期限)停止”。如“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 截止”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截至”,意为“截止到(某个时候)”。如“报名时间截至本月底止”。
错误举例:“论文寄送时间截至9月底”误作“论文寄送时间截止9月底”。
“坐”与“座”
“坐”与“座”同音,但义有区别,不能混淆。有时书报刊上常会用错,如“这幢大楼座北朝南”“他的家座落在钱塘江畔”,这里“座”字错了,应用“坐”。
要正确使用“坐”与“座”,关键在于辨清这两个字的字义。
通常“坐”的字义有五:①人坐到椅子或其他物体上,如请坐、坐等、坐待、坐下来谈、坐冷板凳、席地而坐、正襟危坐等;②乘、搭,如坐船、坐火车、坐飞机等;③房屋的位置朝向,如坐落、坐北朝南等;④把锅、壶放在炉于上,如坐一壶水、快把锅坐上;⑤指定罪,如连坐、反坐等;⑥物体下沉或后移,如这座塔往下坐了半尺多、无坐力炮。多用作动词。
“座”的词义有四:①座位,如找座、就座、座右铭、、高朋满座、座无虚席;②放在器物下垫着的东西,如茶碗座、石碑座;③星座,如大熊星座:④量词,如一座山、一座水库、一座座房屋。多用为名词。
错误举例:“坐落”误作“座落”,“坐向”误作“座向”,“入座”误作“入坐”,“座右铭”误作“坐右铭”。
作 做
作:1)起,奋起;兴风作浪、振作精神。2)举行,进行;作报告、做手术。3)写东西;作文,著作。4)装出;装模作样。5)当作;认贼作父。
做:1)制作;做衣服,做家具。2)写东西;做文章、诗。3)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做工、做梦。4)充当;做教师
表示动作行为意义的“作”“做”的大致区别是:
抽象意义词语、书面词语特别是成语多写作“作”,如作文、作对、作罢、作废、作怪、作乱、作战、作弊、作恶、恶作剧、作报告、作比较、作变动、作调查、作处理、作了规定、作了报告、作出努力、作奸犯科、矫揉造作、装模作样、认贼作父、作客他乡、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等;
“做”用于表示具体行为的范围,具体东西的制造用“做”,多用于口语色彩,如做鬼、做媒、做梦、做饭、做手势、做桌子、做衣服、做工程、做功课、做家务、做贼心虚等。此外,与后面带“作”的词语搭配,一般用“做”,而不再用“作”。例如:做梦、做派、做事、做东、做作、做作业、做亲家、做人情、做功课、做生意、做动作、做工作、做作文、做学问等。
这两个词口语和书面语的使用情况与“作”出于文言,起源很早,而“做”出于北方白话,起源很晚有关。即使是一些后起的词语,如果具有书面语色彩,也多用“作”而不用“做”。
作贡献和做贡献这两种用法,目前并行于各种文字场合,但国家语委的汉语规范化专家们倾向于推荐使用做贡献,原因是贡献是具体的东西。
错误举例:“做练习”误作“作练习”,“作出努力”误作“做出努力”,“作弊”误作“做弊”,“作序”误作“做序”,“到某家做客”误作“作客”。
气与汽
气:主要义项有:气体;自然界的冷热阴晴变化,如秋高气爽;人的精神状态,如朝气蓬勃;生气,发怒,如他气得浑身发抖;中医指某种病象,如湿气。
凡与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气”。如气体、暖气、水蒸气、天然气、燃气灶、煤气灶等。
凡与非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汽”。如汽灯、汽笛、汽缸、汽化、汽水、汽暖、汽船,汽艇、蒸汽、蒸汽机。有两意①由液体或某些固体变成的气体,如液体变成气体叫汽化,不能写作气化。②特指水蒸气驱动的机器。
把煤气压缩成液体,称液化气;汽水汽酒却用汽这几种情形,不很合字的本义,但因为人们使用中约定俗成而定型。
“备”与“倍”
“备”,意为“完全;都”。如关怀备至、备尝艰辛、备受优待、备受欢迎、备受青睐等。备的动词义准备、具备、防备等和倍的意思区分很明显。
“倍”,意为“更加、格外、加倍”。如“信心倍增”“每逢佳节倍思亲”“老朋友相见倍感亲切”“事半功倍”“倍加珍惜”。
倍受与备受的侧重点不同,倍指加倍,备指完全。应根据意思合理使用。
错误举例:“关怀备至”误作“关怀倍至”,“ 备尝艰辛”误作“倍尝艰辛”,“ 倍感亲切”误作“备感亲切”。
“症”与“征”
“症”,意为“因生病而出现的异常状态”,用于症状、并发症。如:“炎症” “急症”“疑难杂症”。
“征”,意为“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用于综合征、征象、体征、指征。如“考前焦虑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
“形”和“型”
“形”的本义指形体形象(如形迹可疑、形影不离),也可指“形状;样子”(如奇形怪状、四方形、原形毕露、地形、形似),还可指表现显露(如喜形于色)、对照(如相形见绌)。
“型”型的本义是指铸造器物的模子,引申出式样类型楷模法式的意思,意为“规格、种类”。如“巨型”“轻型”“微型”“血型”“类型”“型号”“流线型”“写作原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错误举例:“字形”误作“字型”,“复合型”误作“复合形”。
身体肿胀的成因及调理方法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三十三。(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帝曰:有故病五臟發動,因傷脈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岐伯曰:悉乎哉問也,徵其脈小色不奪者,新病也;徵其脈不奪其色奪者,此久病也;徵其脈與五色俱奪者,此久病也;徵其脈與五色俱不奪者,新病也。肝與腎脈併至,其色蒼赤,當病毀傷不見血,已見血濕若中水也。”——《黃帝內經·脈要精微論》
(接前文)好了,咱们就把这段话整体解释完了,里边还有一些细节我带大家也过一遍。“帝曰:有故病五脏发动”,“故病”就是宿病,原先身体的病。“五脏发动”就是病发于五脏的意思。“征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征就是验证,就是检验的意思,就是把脉或者望诊,就观察他的情况。马莳在《素问注证发微》里边注解∶“征其脉小,小者,虚也,而色泽不夺,神气如故,征以其暂时得病,颜色无改。脉一时之虚,所以谓之新病也。”张介宾在《类经》里边注解∶“脉小者,邪不胜。色不夺者,形神未伤也。”其实是一个意思,就是脉刚刚开始虚,但是气色还挺好,神气也非常好,形体也非常好,形神兼备,这种人虽然是暂时得病,但是神气形体都没有什么改变,所以只是脉象有点小问题,这就是新病,也比较好治。
第二个,“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这句话怎么理解呢?《素问吴注》里面注解∶“脉不夺者,血未坏也。色夺者,气先坏也。”也就是从气和血的角度来理解,这个理解的角度也非常独特,脉不夺可以,气血的血没问题,但是色夺,气如果不好了,因为气为血帅,气如果出问题了之后,气会领导着血出问题,这说明病的比较久。《素问释义》里边讲∶“色发于藏,故久病色必夺。脉兼经络,故新病脉即夺。”这个色是发于五脏的更深层次的,所以我们看气色看的是什么,看的是内脏。把脉,《素问释义》认为是脉间经络,所以脉相所反应出来的问题比较表浅,与经络有关系。气色是反映了五脏的问题,所以经络,也就是脉象没问题,但是气色有问题,说明什么?说明病在五脏,在经络上可能没有什么问题,说明病在五脏,所以说病就比较久。
再往后看,“征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也就是脉和色都出问题了。就相当于被敌人夺取城池,这就是夺。这时候说明气血都不好了,这种情况是久病。《素问吴注》里边说这是“气与血俱坏”。张介宾说这叫“表里俱伤”,从这个地方你会看到,其实张介宾悟的还是比较深,表是什么?就是脉。里是什么?就是色。脉象因为兼着经络,所以所侯的这个身体的病比较浅一些。五脏的问题直接反映到面色上来,所以看气色就能看出他的内脏。所以古人经常说“望而知之谓之神”,就是在四诊合参里边的望诊是第一位,也就是这个患者你看一眼大概就知道他五脏什么情况,你都没把脉你都知道他五脏什么情况,这就是有经验的医生他通过气色,他通过面色能判断五脏的内在情况。
所以看的比较本质。我在门诊上就要求找我看病的患者尽量不要化妆,以前我就遇到过,每次门诊都会遇到几例,女生可能是刚刚参加完活动或者是刚参加完什么典礼之类的,或者是录节目的,妆都没卸就来看病,我一看气色真好,皮肤又白又嫩,容光焕发,嘴唇颜色也非常红润。(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后来他说彭博士我今天化了妆,我正好有纸巾,我就说你擦掉这个妆,我看一看,擦掉妆一卸妆一看,完全不是一个人,脸色蜡黄,嘴唇的颜色暗淡,气色跟这个人的表现完全不同,所以我尽量要求我的患者来看病的时候要卸了妆,看的就比较本质,这就是表里俱伤,张介宾解释“征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这就代表着表里俱伤。
再往后,这一段话就很重要了。“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什么意思呢?张介宾注解∶“肝脉弦,肝主筋。肾脉沉,肾主骨。苍者,肝肾之色,青而黑也。赤者,心火之色,心主血也。脉见弦沉而色苍赤者,筋骨血脉俱病,故必当为毁伤也。凡毁伤筋骨者,无论不见血、已见血,其血必凝,其经必滞,气血凝滞,形必肿满,故如湿气在经而同于中水之状。”每次看张介宾的注解都会觉的前后逻辑严丝合缝,非常精准。张介宾在这里边就把前后这些问题看似非常散乱的东西整理的非常好,而且非常合理。肝脉弦,肝主筋,肝主筋没问题,肝藏血主筋,主疏泄。肾主骨。如果看到患者的气色是苍,苍是什么?刚才我讲过,苍就是青而黑,青是什么?天空中的颜色就是蓝,到了夜晚的时候,天空中颜色是蓝当中的黑色。大家看过电影,从宇宙中看地球,先不管地球的颜色,宇宙中的背景色是个什么色,大家注意是深蓝色,就是那个深蓝色。然后又黑色,蓝和黑,这就是苍。苍者是青而黑。青代表肝,黑代表肾,其实就是肝和肾都出问题了。
我们在门诊上遇到有的人脸色青中发黑,这就是肝肾俱不足。赤者,心火之色,还有红色浮现在气色上,心主血,脉象见到沉弦而色苍赤者,说明什么?筋也有问题,骨也有问题,血脉也有问题,因为赤色代表心,心主血,血脉,所以就会发现,脉象是沉弦,但是气色是苍赤,这就说明筋骨血脉都有问题。这种情况是什么呢?就毁伤,就是外伤,跌扑损伤。不小心摔着了,撞着了,浑身的气血被伤着了,凡是毁伤筋骨者,无论不见血以见血,无论是闭合性损伤,还是开放性伤口的这种损伤,这种情况气血必凝,肯定有气血不通,其经闭止,经脉就滞住了。凡是伤到的地方,这个地方就肿,比如伤到胳膊胳膊就肿,伤到腿腿就肿。我们生活中都有经验,腿不小心撞着了,碰着了,碰青了,青的时候这地方也是肿的。所以说“形必肿满”。这说明什么?就是“如湿气在经”,就好像是湿气在这个地方一样,就如同于中水之状,好像是水肿一样,但是它这个肿是瘀血所导致的肿。
我们之前也讲了这种情况,如果是外伤引起的可以见到肿。我们我们换一种思路,要是见到内伤,这个人本身内在肝也虚,肾也虚,就像我之前讲的,很多老年人都是这种情况,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行动无力,两膝发冷,两腿乏力等等,你再看他的腿,是不是有很多人这个腿就是肿的,这说明气血不运行了之后,因为现在医生讲就是血液的回流不好,回流不好就瘀在腿上就水肿。还有一种是肾的代谢不好,肾的功能不好,水排不出去也水肿。还有的人是心脏问题所导致的水肿,所以心脏也会导致水肿,这几项合在一起,无论是外伤还是这内伤都有这些问题都会引起水肿,所以我们就要把这个地方给他进行调整,通过中药,无论是用苓桂术甘汤,还是五苓散,还是大补元煎。你是给他祛水也好,还是温阳利水也好,还是祛水湿也好,还是大补肝肾也好,总而言之,你用中药把内伤给他调整好,外伤就通过外科的方法,无论是骨科也好,还是外科也好,给他处理好,慢慢就能恢复。这就是“肝与肾并至”所见到的气色还有脉象的变化。
总而言之,这段话就是通过论述五色,就是我们的气色的变化,还有脉象的变化与脏腑气血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病的比较久肯定会涉及到五脏,气血俱损,所以脉与五色俱夺,这种情况就是五脏受损。如果是新病的话,刚得的病,比较表浅,气血微微的伤害,所以脉与五色俱不夺,或者是其脉小而色不夺,这种情况都是新病。我们看到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边都说过“夫病故疾,加以卒病,但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故疾也。”就是说有了老病和新病,先治什么?先治新病,先把新的病治好,然后再慢慢的把老病治好,也就是说标本兼治,先把标治好,然后慢慢再把本治好,这在临床上有非常好的参考意义。我们知道望诊,也就是色诊,看气色,还有脉诊只是四诊当中的两诊,临证的时候,我们具体看病的时候还要结合问诊和闻诊,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这样合在一起才能全面。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三十三。(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老王》学习内容全解
【课文内容】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文章分析】
《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不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背景介绍】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打入了“牛鬼蛇神”的阵营。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夫妇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1970年6月,钱钟书夫妇的女婿德一因“五一六”案被迫含冤自杀。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住在他们家的“革命男女”的毒打、迫害,三人被迫离家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1977年2月才搬入三里河新居。“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一家人受尽了屈辱和蹂躏。
《老王》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是指北京解放后,即1956年起全国倡导的“公私合营”,要求把各个行业的人都组织起来,反对私营,反对单干。后来因为要彻底地反对所谓“阶级压迫”,不准“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三轮就被取缔了。那是中国的一段荒唐的历史。
【学习目标】
1、揣摩重点段落,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重点)
2、感受人物特点,体味人格光芒。(重点)
3、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难点)
【字词积累】
塌败(tā ) 惶恐(huánɡ ) 田螺眼(luó )荒僻(pì ) 杨绛(jiànɡ) 侮辱 (wǔ )
翳 (yì ) 取缔(dì ) 凑合 (còu )伛(yǔ ) 愧怍(zuò ) 镶嵌( xiānɡ qiàn )
攥着(zuàn) 滞笨( zhì ) 骷髅( kū lóu )
【失群】动物或人找不到原来的群体。
【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荒凉偏僻。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滞笨】呆滞笨拙。
【愧怍】惭愧。
【作者介绍】
杨绛,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长篇纪实散文《我们仨》。
杨绛文学作品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简洁的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有时明净到有些冷,但由于渗入诙谐幽默,便平添几分灵动之气,因而使静穆严肃的语言自有生机,安静而不古板,活泼而不浮动,静中有动,动还是静。沉静诙谐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有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
杨绛说:“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经历过时代和命运的剧烈起伏,杨绛对人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她非常感念那些在苦难岁月中保持高贵人性,在自己一家落难时,释放善意,甚至施以援手的普通人。老王就是这样一位令作者夫妇难忘的布衣之交。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结构梳理】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作者简要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表现他生活艰苦。
第二部分(5-16):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表现他的“善”。
第三部分(17-22):写老王的去世和“我”的感触。
【句子分析】
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说着闲话”说明“我”和老王关系融洽,自然地引出下文。
2.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只是”“破旧”形象地写出了老王之贫寒,生活之拮据。
3.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简要介绍老王的家庭情况,说明老王是一个孤苦伶仃的人,叙述中流露出作者对老王深深的同情。
4.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连个“也许”是不确定的意思,表明是作者的猜测,从中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世无人知晓,他从不被人重视。
5.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破破落落”“塌败”“小”写出老王居住条件之差,突出了老王生活之“苦”。
6.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车费减半”“大一倍”“冰价相等”,表明老王一简单直接、实实在在的方式表达善意,就是对这家人多出力、少收钱,表现了老王的忠厚、诚实、本分和善良,也表明老王与“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前任”一词简练之极,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6.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降格为‘货’”,语言风趣幽默。“幸亏”一词,表现了老王生活越来越困难。
7.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
“凑合”一词说明老王赚的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8.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传话”一词说明老王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为下文写老王给“我”送东西时不成人形的模样做铺垫。
9.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镶嵌”一词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老王瘦弱无力、身体僵硬、毫无生气的病态,暗示老王离大去之日不远了。
10.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外貌描写,刻画出老王的外貌特征,突出他的身体极度虚弱,为下文写他的去世做铺垫。
11.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王的病态和衰老,为下文写他的去世埋下伏笔。
12.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强笑”一词含蓄透露出“我”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13.他只说:"我不吃。"
简短的话语透露出老王的朴实、憨厚,读来叫人心酸。
14.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我知道”重复两次,表明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因为老王强调了“我不是要钱”。“不过……既然……就……”的句式强化了委婉的语气,表明作者怕老王不好意思收钱,以此方式让老王体面地收钱。
15.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所以“站着等我”。体现了老王善于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16.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攥”“滞笨”“直着脚”形象地写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突出了老王病情的严重,为下文写老王的去世埋下了伏笔。
17.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感到抱歉,足见“我”的平等观,也反衬出了老王知恩图报的崇高品质。
18."早埋了。"
这是老李对老王的死的叙述,语调平淡,也从侧面表现了老王的孤苦无依。
19.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心上不安”既写出了“我”对老王的愧疚之情,又表现了“我”的善良与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与关心。
20.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揭示全文主旨。这句话将文章的主题上升到社会问题的高度,让人深省: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要关怀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
【内容梳理】
1.文章写了那几件事?这几件事又具体说明了老王是怎样的人?
第一件事:送冰 老实巴交 不贪钱财
第二件事:送钱先生去医院 帮助别人 不图回报
第三件事:改装三轮 体贴顾客 无微不至
第四件事:送鸡蛋香油 感谢关怀 知恩图报
2.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
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B、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C、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D、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E、“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3.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C、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4.你怎么看待老王送鸡蛋香油的行动?为什么重病还坚持亲自送礼?
感激“我”家平时对他的关心照顾
5.为什么老王说不收钱但又把钱收下?
理解“我”不愿意白接受礼物的想法
6. 读懂《老王》这篇课文,哪一句话特别重要?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幸运的人”指作者,“不幸者”指老王。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作为一个幸运者,作者回想起来,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再从深层次上说,作者的这种“愧怍”并不仅仅是出于她的善良,或者是对不幸者的同情,而是在严厉地自我审视和剖析后,清楚地看到双方情感付出的不对等而产生的。如果说以前作者对于老王多少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同情和怜悯,那么此时此刻,她已经开始仰视老王那纯净的心灵。作者的这种自我审视与自省,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坦荡而真实的灵魂。
“不幸”的真正含义:老王把“我”当成了朋友,甚至是亲人,而“我”却没有把他当成朋友,更别说亲人了,若干年后,“我”渐渐明白了老王的心意,于是觉得自己做了对不起老王的事,所以感到愧怍。
7.别人如何对待老王?
不愿坐他的车;叫他“老光棍”;恶意的揣测他眼睛瞎掉的原因。
8.与老王交往的作者一家人又是怎样的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B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9.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那么关心、爱护是抱有一种什么观念? 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互敬互爱精神。
10.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画出相关的语句,想一想:在“我”和老王的交往中,钱起到什么作用?
老王给“我”提供了帮助,不肯拿钱,说明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
他需要钱,可是他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
“我”执意付钱给他,体现了“我”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钱成了“我”和老王交往中传递爱心的载体,同时,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起到重要的作用。
11.课文怎么安排组织材料?
按逻辑顺序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按时间顺序介绍老王的工作与为人。
12.贯穿材料的线索是什么?
作者与老王的交往
13.课文详细写了“老王死前来送香油鸡蛋”,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部分内容?
因为这部分内容记叙的是集中体现了作者一家与老王珍贵友情的一幕,也是老王向作者一家表达敬意,令作者既感动又愧怍的一幕。
14.在这部分中,又为什么要详写老王的肖像、神态以及“我”的心理活动?
阅读前文,读者印象中的老王应该是一个面目和善的老人。而当作者“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画风突变,令人不由联想到“相框中的遗像” ;“直僵僵”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了一层翳,”这副恐怖面容,不由令人联想到僵尸。作者接着描述了自己的心理活动:“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散成一堆白骨。”作者已隐约感到老王身上散发的死亡气息了。为后文自责因受惊吓而忽略老王的心意作铺垫。
15.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一是本能的被老王骇人的病容吓倒了;二是担心老王马上就会倒下,在害怕的心理条件下,条件反射的拿钱给老王,也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事后看起来确实有失礼貌,显得“糊涂”。
16.杨绛一家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受尽了屈辱和蹂躏,而杨绛面对老王却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还照顾老王,从她身上我们还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品质?
对待苦难的博大胸襟和宽容态度,以及她人性中的善良光辉:那就是忘却自己的痛苦,牵挂别人的不幸,对不幸者心存一份善念,给予一份爱心。
【中心思想】
这篇散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又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同时也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这一社会问题。
【写作练笔】
写一篇读后感。聚焦疫情下:那些令你感动的普通人,做出了哪些不平凡的举动,让我们感悟到善良、真诚与互助等品质的美好可贵?写300字左右的片段记录下来。
【阅读扩展】
我们草草吃过晚饭,就像小学生做手工那样,认真制作自己的牌子……做好了牌子,工楷写上自己的一款款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有一天大雨骤冷,忽有不知何处闯来的红卫兵,把各所“揪出来”的人都召到大席棚里,押上台去“示众”。还给我们都带上报纸做成的尖顶高帽。在群众愤怒的呵骂声中,我方知我们这一大群“示众”的都是“牛鬼蛇神”。我偷眼看见同伙帽子上都标着名目,如“黑帮”、“国民党特务”、“苏修特务”、“反动学术权威”、“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等。 一位中年干部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块污水浸霉发黑的木板,络上绳子,叫我挂在颈上,木板是滑腻腻的,挂在脖子上很沉,我戴着高帽,举着铜锣,给群众押着先到稠人广众的食堂去绕一周,然后又在院内各条大道上“游街”。他们命我走几步就打两下锣,叫一声“我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背后还跟着七长八短一队戴高帽子的“牛鬼蛇神”……
──杨绛回顾文革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