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多认一个字:桂 棹「guì zhào」
桂 棹「guì zhào」
释义:
1、棹就是短的船桨,长的是篙,似乎只有小船才用。
2、“棹歌”就是船歌,不是船夫,就是旅人。
3、《櫂歌行》是乐府曲名,从来棹歌悲且凉。
幽情指数:四星。
桂、棹、兰都是有奇香的,看着都美。用来做船桨一定有特别的含义,从来没有听人好好解释过。
晋代的嵇含在《南方草木状》中说棹树的树干和树叶都很像椿树;又说古代岭南“高凉郡”的人们喜欢用棹叶汁渍山果吃,还说用棹汁做的腊肉叫“雷震”。
这说法我一直就不信!
嗯,棹汁做的腊肉叫“雷震”? 我也不信!
例句集萃: 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1、屈原《楚辞 ·九歌 ·湘君》: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
2、汉武帝《秋风辞》: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3、元 · 萨都剌《江浦夜泊》: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4、唐 ·骆宾王《櫂歌行》:相思无别曲,并在《棹歌》中。
5、唐· 徐彦伯《采莲曲》: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
6、鲁迅《社戏》:六一公公棹着小船,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扩展阅读:因为有桂棹兮兰桨,月光下的赤壁美得如诗如画,你看: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_____摘自 宋 · 苏轼《前赤壁赋》)
每天多认一个字,别成了网红还让人笑话!
“桂棹兮兰桨”该怎样理解?
北宋元丰二年,苏轼由湖州太守任上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停发官俸,不得签书公事。《赤壁赋》中,苏轼和朋友在江上夜游时,触景生情,唱了几句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是一首短歌,好像没有什么意义,历来为人所忽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16课中给出的注释是“桂树做的棹,木兰做的桨……”这个注释值得商榷。
首先,为什么一条小船上的几把桨还要分两种材质呢?其次,如果连苏轼这个文人都知道一条普通小船上船桨的材质,那么桂和木兰应该是古人造船桨的常用木材了,但我们好像并没有听说生活中常见的桂树是造船桨的好材料。最后,即使船桨的材质真是桂和兰,在一篇散文中似乎也没有必要把它写出来,那样写又有多大意义呢?这个注释应该是有问题的,作这个注释的人对中国古代文化不太熟悉。那么,“桂棹兮兰桨”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古人一般用什么植物做船桨呢?船桨,我国古代称之为“楫”或“棹”(根据长短的不同,长的桨叫做棹,短的桨叫做楫)。江苏泰州竹泓是一个出海口,明朝以来,主要以制造农用船和内河捕捞渔船为主,到清朝末年,竹泓木船制造已成气候,竹泓木船制造主要以杉木为主要原料。而杉木在湖北恰恰有着广泛的分布。
桂、兰是什么样的植物?
桂,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有特殊的香气,供观赏,亦可做香料,通称“木犀”,简称“桂”。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花卉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
兰,香草也(东汉《说文解字》), 指“兰草”和“兰花”。 兰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具高洁、清雅的特点。古书上还指“木兰”。木兰科植物具有芳香、药用、木材等多种经济效益和绿化、美化等生态效益,特别因其花色艳丽,花香宜人,树姿优美多态,是一类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园林绿化树种。
因为桂、兰二者皆有异香,古人常用以比喻美才盛德或君子贤人。《文选·刘琨<答卢湛>诗》:“虚满伊何,兰桂移植。”吕向注:“兰桂,喻君子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今世之所覩,怀瑾瑜而握兰桂者,悉耻为之。”卢文弨补注:“兰、桂,皆有异香。以喻怀才抱德之士,耻为若人之所为也。”元·麻革《密国公挽词》:“零落伤兰桂,孤高叹凤鸾。”清·顾炎武《哭顾推官》诗:“二子各英姿,文才比兰桂。”
古代文人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自古文人就偏爱种兰、赏兰、咏兰、画兰、写兰,有着挥之不去的兰花情节。兰花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追求崇高志向、远离污浊政事的寄托。古人还用兰桂比喻出色的子孙,《红楼梦》就有“兰桂齐芳”。古人诗文中写到桂、兰,多带有美好的寓意,是品格、节操的象征,常常不是实指。
由此看来,“桂棹兮兰桨”的意思应该是指美好的船桨、美好的船,更深一层的意思是暗指船上坐着节操高尚的人。
这样解读,这首歌的意义就耐人寻味了。苏轼被贬谪到黄州,虽然从诗文中读来是达观开朗的,但标榜达观恰恰说明内心的苦闷。在这首歌里,苏轼就通过“桂棹兰桨”委婉地表明自己品格的高洁,并借以表达自己被贬谪的冤枉和委屈,应该还通过对“美人”的遥望委婉地表达了对朝廷的期盼。
无独有偶,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也写到桂、兰:“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高中语文课本里给出的注释也是用桂树、兰树建造的宫殿,这同样是误解。古代宫殿苑囿的建筑材料一般是楠木,一般的建筑材料,杉木要占到四分之一。王勃在这里的意思同样也是在夸饰宫殿的美好。
其实,古人在写文章时,常常用到比喻、夸张或寄托的手法,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让人回味遐想。比如“柳腰桃面”、“云鬓花颜”、“金车玉轮”、“金城汤池”等等,都是不能简单地按字面意思去解释的,否则就真的贻笑大方了。
(文/陆春光 商丘市基础教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