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潮汕善堂的鼻祖——宋大峰祖师
大峰祖师乃是北宋末年潮阳著名高僧,据说来自福建,原籍浙江温州,俗姓林,名灵噩,字通叟,宋宝元二年(1039年)诞于豪门,幼性聪颖,才思敏捷,勤研诗文。至长终成大器,金榜题名,位列进士,当过浙江绍兴县令。为官几年,因不满当时朝政腐败,不愿同流合污,遂弃官遁入空门,法号大峰。
大峰祖师在潮汕可谓家喻户晓,其大德千古传扬。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从福建游缘至潮阳之蚝坪乡(今和平镇),时逢酷暑,久旱无雨,庄稼失收,饿殍遍野,瘟疫流行,满目疮痍。为救民众于厄难之中,公遂结庐于里之桥尾出“后灵豁”(今灵泉寺),设坛于狮尾石(今大峰石)祭拜上苍,祈求为民消灾,同时研制良药,施舍于民间,终使病民解厄,公之大德,深得当地乡民崇敬。
当时“后灵豁”与里间有一大川(今练江)相阻,常年水流湍急,屡有渡江者履舟葬身江底。公不忍生灵遭殃,善念萌生,宏发愿建桥渡来往。大峰祖师为建桥沥尽心血,四方奔走,动众捐资,亲临江边,详计造桥事宜。此善举深得民心,一时群情鼎沸。富者捐资献物,贫者勤出劳力,由于人心所向,集腋成裘。一座跨越练江两岸的大桥历时五载,桥筑十六洞时,而大峰祖师圆寂。乡人无不悲伤,遂立庙祀之。邑人蔡贡元感大峰恩师而不负众望,负起建桥大任成大峰祖师夙愿,以告慰祖师在天之灵。是年岁末,全长三十余丈,高一丈许,宽九尺,留有十八孔的木石结构大桥终告竣工,乡人上下欢呼,从此渡江无虞。
宋大峰祖师功德无量,千古流芳。他动众捐资,化缘俭节,斥资造桥,为民医治疾病,赠送良药。是继唐代大巅禅师之后的又一代德高望重的高僧。人们至今还念念不忘。历史民间纷纷组织善堂会,以弘扬大峰祖师的功德,义务为当地群众办理丧事,收埋荒野白骨、海上浮尸、客死他乡的男男女女。
宋大峰祖师正是潮汕善堂的鼻祖,各地善堂之义举,正是弘扬宋大峰祖师的功德,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