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合婚

81年今年多大2023(81年今年多大)

81年今年多大2023(81年今年多大)

2023年养老金调整即将敲定,60岁,70岁,80岁退休人员涨钱差多少

2023年养老金的调整即将敲定,这是因为财政部门,《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明确表示要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 老金水平。所以说养老金今年调整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我们需要等待人社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下发通知,确定今年养老金的正式调整,并且也能够得知今年养老金的具体调整比例。

通常情况下,这一通知大概会在四五月份左右出台,所以我们还需要耐心的再等待一段时间,但是基本能够确定的是,养老金今年能够正常的顺利开启,第19年连续增长这样的一个态势。在养老金具体增长过程中,那么我认为今年会大概率开启,三结合的调整原则,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相结合的方式来实施。所以说和往年的调整原则没有太大的变动。

而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退休人员,在养老金增长方面又有哪些不同呢?他们的涨钱会相差多少呢?正如我们题目当中所说的,60岁的人群和70岁的人群,还有80周岁的人群在调整方面,有哪些差异呢?其实这个不同年龄阶段,养老金的调整的确是有所不同,它主要体现在倾斜调整方面。一般情况下,60周岁不属于高龄退休阶段,而很多地区,所规定的高龄倾斜调整,主要是针对于70周岁以上的退休人群,所作出的专项调整,那么很显然作为60岁刚退休的老人来讲,就无法获得这个倾斜调整,相对于70岁或者是80周岁以上的人群,养老金调整的待遇就会少一些。

而这个所谓70周岁以上人群,能够迎来倾斜调整,并不是意味着,你今年70岁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调整,它指的是你在去年年底之前达到70周岁,到今年其实是71周岁的人员,才能够顺利的开启倾斜调整,同样对于80周岁以上的人群,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在前一年的年底之前,达到所规定的年龄也就是80周岁,那么从今年开始就可以获得相应的高龄调整。由于70周岁以上和80周岁以上倾斜调整,对应的金额不同,所以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养老金的涨钱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地区出台规定,倾斜调整,针对于70周岁以上老人增加20块钱,80周岁以上老人增加40块钱。那么很显然,如果你是70周岁以上,比如说达到71周岁了,就可以获得20块钱,而达到81周岁就可以获得40块钱。但你没有达到这个年龄,就是少了20块钱或者是40块钱,所以这三个年龄阶段的人群肯定在涨钱上,会有一定的差距。但具体相差多少钱?取决于所在地区的实际细则来确定,一般也就是几十块钱的差距。

感谢阅读,每天讲点退休知识那点事儿,本人专注于社保和退休领域,有喜欢的小伙伴,可以加我的关注,谢谢大家。

#李强:合适时候推出延迟退休政策##五险一金到底有啥用##今年的退休金你涨了多少#

属鸡人的“晚年宿命”:尤其是1981年39岁的,佛说一切都是天意!

1981年出生的属鸡人为人很热情,做事认真负责,待人友善,有时会放弃自己的利益来帮助别人,这使得属鸡结识了很多有用的好友。春、夏生人光耀门楣,秋、冬出世前程美丽,日生多忧烦,夜生享乐,九月生人为八败。

生肖鸡性格:属鸡人常常被评价为“勤俭”、“务实”,甚至“小气”。但其实他是个非常注重生活享受、花钱非常大方的生肖。“将就”可能是最让属鸡人深恶痛绝的词,他们要的是自己能力范围内所能得到的最高享受。不过傲慢自负,对别人要求甚严,应少唠叨,少管闲事,避免无谓麻烦,就会受欢迎。

1981年出生的属鸡的人,早年奔波劳碌,难有停息的时间,事业上很想做出一番成绩。他们干事安分守己,40岁时会有贵人相助,帮忙他们的工作,领导逐渐委以重任,人生开端走上坡路,人生运势陡然一变。事业上开始有很大的起色,加上贵人的及时出现,可以让他们在事业上顺风顺水,大展宏图,扶摇直上。

1981年出世的属鸡人终身要经历“真金火炼”三大劫数,首次大劫是在21岁的时分,简单错信小人,走错路;第2次大劫是在36岁的时分,流年不利,生意失利,婚姻难稳;第三次大劫是在48岁的时分,家宅即将接受考验。只需熬过这三个大劫,1969年出世的属鸡人一定终身贵人多助,菩萨保佑,可以在工作上很快就有所成果,赚得盆满钵满。

人生道路上哪能够没有磕磕绊绊,如果没有,那才不叫人生,那叫神仙。总的来说,81年出生的属鸡人,前半生经历了不知道多少的风雨和挫折,不过跟着岁月的沉积,他们的工作开端蒸蒸日上,绝处逢生,横财就手,家道昌隆,一举翻身成为大富豪。不管命运如何,都应该积极向上,奋力前行,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勤劳智慧是改变命运的基石。

刘恩樵 :回眸四十二年——从1981年至2023年

我是1981年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教了小学语文,后来还兼教过短时间的高中语文、初中化学、初中音乐等,然后就站定在初中语文的讲台上了。这一站就是40年,也算是初中语文教学一线的“老兵”了。2023年9月底,我光荣退休。42年的教学工作经历,我所走过的专业发展之路虽无波无澜,但也有苦有甜。作为一名退休的老教师,叙写自己专业发展的经历和经验,与青年教师分享,我想,我的教育人生,也许可以供你参考。

我的从教经历

四十二年弹指一挥间

在我从教的42年中,大概每十年可作为一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十年属于孕育期。我从走上讲台的第一节语文课开始,就似乎对语文教学有着一些兴趣。这种兴趣是纯天然的。我的教育人生的第一课执教的是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上巴金的《海上日出》。我清楚地记得我是用图画法来上的,我一边与学生读课文,一边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了“海上日出图”。就在我教书生涯的这第一课上,我看到了孩子们双眸里闪烁着的惊喜。我也惊喜了。接下来,我与孩子们一道写日记,出黑板报,办小报纸,搞活动……一晃十年就过去了。那时,我很平庸,但我很开心。因为,语文教学在我的心里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第二个十年应该叫萌芽期。十年的积累,让我真实地感受到我对语文的一种真诚与宿命,我对语文教学专注的意识开始勃发。于是,我从50字100字开始写语文教学随笔,这一写就是三十多年。三十多年里,我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始终如一,从不放弃。2022年的暑假,我将我三十多年间所写的文字编辑整理成《刘恩樵文集》共32卷近600万字。我的专业发展是写出来。这十年里,我还搞语文教学课题实验,比如,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实验等,也开始走出去参加全国性各种语文研讨会议,甚至是自费参加。1997年,我编辑整理了我的第一本“书”《刘恩樵教育教学论文集·耕耘集》,在自序中我这样写到:

我热爱语文教学,这不是虚话,这是实话。我在内心深处,没有对做教师产生过厌倦。我聆听过魏书生、钱梦龙、于漪、欧阳黛娜、洪宗礼等等教坛巨星的教诲,我很崇拜他们,我也是“追星族”中的一员。最使我难忘的是95年夏在孔子故里、泰山脚下,在全国青年语文教师联谊会上,认识了语文教坛上的一批新秀:程翔、许建国、李震、张国生……我从内心敬佩他们。 我的这些同龄人凭着自己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有了十六年教龄的我,对教育的感情越来越深。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不管什么人,只要十年坚持不懈地去做某件事情,就一定会取得成功。我曾撰写过一幅对联以自勉:“学魏书生当面壁十年图破壁,师陶行知再耕耘卅载乐奉献。”在教育这块乐土上,我愿意继续耕耘,我希望有更大的收获。

这十年,我依然平庸,但我已觉醒,我仿佛看到了我的未来。

第三个十年是我的成长期。那是在新世纪初年,“新语文”这个词也就进入了我的“思”野,且成为了我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的关键词与核心词。这起码是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大概在2001年的初冬,那是在一次听课的课堂上,我开开小差,随意地翻阅一本小学语文杂志,《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赫然呈现在我的面前。我记得,当时我是为之兴奋的,因为,我觉得我以往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有很多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是一致的,有的起初很朦胧,现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得到了确认。二是加入新教育实验。2002年的暑假,朱永新先生新教育实验在昆山兴起,我是新教育实验的积极追随者。作为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新教育实验的背景下,我如何让我的语文教学与新教育实验一道前行呢?我的脑子里很自然地生发出“新语文”三个字,于是,我在教育在线论坛上以樵夫的网名开了一个专帖:《从理念到实践:“新教育”下的“新语文”实验与研究》。三是2003年的11月份,韩军在苏州蓝缨学校有个讲座,他讲座的主要内容就是新语文教育,我专程去蹭会学习。在会后的私下交流中,韩军还送我一本《韩军与新语文教育》。从2001年到2003年,在我的语文教学的实践中相继出现的这几个“关键事件”,让我心中的“新语文”从朦胧到凸显。这十多年来,我始终以“新语文”三字引领着我的语文教学实践。

这十年,我还是平庸,但我看到一树着花。

第四个十年我欣喜地称之为快速成长期。从2013年起,我的专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这期间,我全面梳理与提炼了我的语文教学经历与经验,明确而清晰地提出了“全语文教育”的主张,且开始了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探索。以“全语文教育”作为实施内容,我所在学校全面投入实施,学校成为苏州市全语文教育课程基地以及江苏省初中语文学科发展示范中心。我也在课程基地与示范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全面地建构起了全语文教育的课程体系,总结提炼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全语文教育“兵希样本”。该项成果获得苏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从1981年到2001年,苏北灌南20年,我从完成了从孕育期到萌芽期的发展,初步确立了我对语文教学的追求意识,在此期间,我也从一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乡村初级中学校长。从2021年到2023年,苏南昆山22年,我经历了成长期与快速成长期,更加致力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些教学研究成果,从一名普通的初中语文教师成长为江苏省初中语文特级教师,正高三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

四十二年的语文教学之路,虽然我行走得缓慢,但是我从没有停止脚步。我渐渐地在我的教育人生之树上看到了一朵盛开的花,这朵花就叫做“全语文教育”,也有了对这朵花的描述。

四十二年弹指一挥间。回首往事,时光飞逝,感慨良多。

我的教学主张

全语文教育形成历程

回首来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宏观与外在的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始终如一地站在自己的语文讲台前,在微观与个体的层面上摸索着,努力让我的语文教学既能上连天云,又能下接地气,既能大而化之,又能小而行之。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我的初中全语文教学实践也走过了一段路程,其主张与行动得到很好的融合与提升。让语文教学回归常识,这就是全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

一、缘起:1998年,我的语文教学整体观

从1981年到1998年,近20年的语文教学实践,酝酿了我的第一篇论文《试论语文教学的整体思想》。这篇论文提出了语文教学需要整体架构的观点,较为清晰地阐述我那个时候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奠定了我日后新语文教学研究的基石。

语文教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就语文课文而言,它是各种思想内容、各种表达形式的综合;就语文知识而言,它是字、词、句、篇、语言、修辞、逻辑、听、说、读、写等多种知识的综合;说语文能力而言,它是听、读、写种能力的综合;就语文训练而言,它是各种语文知识训练和各种语文技能训练的综合。但就当时的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许多偏差和误区来看,往往有一个共同的误区,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语文教学的整体思想把握不够,出现许多顾此失彼的做法。这些“盲人摸象”式的做法完全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真正宗旨。实践证明,为了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我们必须对语文教学进行整体性审视,全面研究,把语文教学当作一个整体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避免孤立地静止地研究和对待语文教学的各个局部和侧面,避免由于片面性而导致语文教学的僵化与低效。

为此,我提出了从六个方面确立语文教学的整体思想:

一、教学定个“位”: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应用的学科,语文教育应该是语言的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这是语文教学性质的整体性。

二、一箭数雕:语文素质是综合性的,其核心是听、说、读、写能力,配以知识、智力、习惯和审美情趣。这是语文教学目的整体性。

三、好大一棵树:教学大纲,全套教材,每册课本,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构成了一棵知识大树。这是语文教学教材的整体性。

四、广阔的语文天地:语文教学“社会化”,学生生活“语文化”。这是语文教学渠道的整体性。

五、“三路”汇合: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胸中有法。在语文教学中,将作者思路、教者思路、学生思路融汇起来。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

六、合格+特长:语文教学不仅要大面积提高质量,使所有学生都合格,而且要发挥学生的语文特长。这就是语文教学任务的整体性。

二、提炼:2004年,语文素养的新表述

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了。对于我来讲,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我那个时候语文教学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在我研读了新课标后,我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我开始关注语文教学的特性与语文素养的内涵与表现。于是,我写了《“新课标”下的“新语文”构想》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第一次提出“新语文”三个字,主要意愿是想借“新课标”之强劲东风,表达对改变语文教学现状的期盼。在《“新课标”下的“新语文”构想》一文中,我这样写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出台,应该说,这是语文教坛的一大盛事。新课标不仅科学地揭示了语文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而且描绘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路径和方法,是对当代中国语文教育的重大贡献,因此,新课标也就具有了语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新课标催生了我的“新语文”。

然而,新课标毕竟不是语文教学实践的方案,它和语文教学的实践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如何把新课标中的理念转化为语文教学实践,或者说是行为和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理念到实践,探寻新课程标准下“新语文”的策略,并构建其基本框架,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创造性工作。于是,我提出了新语文教学的“四重”、“三强化”与“六个一”。新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主要是“四重”:重素养,重实践,重自主,重开放。新语文教学的三个基本策略:强化“反三”(大量阅读),强化体悟,强化习惯。新语文教学的六条基本路径:一笔好字,一张铁嘴,一肚名篇,一手美文,一颗诗心,一程心旅。尤其是“六个一”的提出,它从整体上勾勒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层面,对于新语文教学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匡正:2009年,破“旧四重”,立“新四重”

到了2009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近十年,虽说新课改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们的教育激情,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国情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教育自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或制约,新课程改革仍是实效欠丰,步履艰难,任重道远。就语文教学而言,我们冷静思考,不难发现,尽管也有不少较为成功的个案以及有益探索,然而就整体而言,语文教学仍然没有走上正确健康的轨道,仍然在应试的泥淖中挣扎,应试语文依然大行其道。

为此,总结与分析语文教学的现状,我完成了《破“旧四重”,立“新四重” ----兼论语文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一文,痛陈语文教学的顽疾,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想法。我在文中指出,“旧四重:确实沉重”,1.重教材:教材成了语文教学的全部依托。2.重课堂:课堂成了语文教学的唯一场所。3.重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4.重分数:分数成了语文教学的单一追求。针对这样的状况,我提出“新四重:为了厚重”,1.先改教材,再重教材与读物结合。2.先改课堂,再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3.先改阅读(教学),再重阅读与听说写的结合。4.先改分数,再重分数与素质的结合。

四、实践:2010年,以“四多四少”重构语文课程

2010年,随着我对语文教学思考的深入,一种新的实践思路在我的新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呈现。这就是“四多四少”的语文教学实践策略。即多读书,少(精)学教材;多写随笔,少做练习;学生多说,教师少讲;活动多点,考试少点。这“四多四少”是我的语文教学实践的一种自我突破。

对于多读书,我的做法是,一是利用语文课堂共读;二是利用课外阅读。课堂共读,就是班级所有学生共读一本书。共读的目的是便于指导与交流。每共读一本书,我都会在共读前有简单指导,然后放手给学生阅读,读完以后,再在班级里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围绕一些重点话题,展开讨论。共读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指导学生如何读书。

课外阅读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大量阅读。班级建立图书馆,拥有较多数量的图书,学生自由选择。课堂共读与课外阅读构成了学生阅读的点与面、质与量的交织。少学教材,主要含义是精学教材,我对每学期的一册语文教材,进行筛选与整合,删去一些意义不大的课文,整合一些可以合并阅读的文章,精讲该讲的文章,这样,就能够省下不少的课堂时间。

许多语文教师像数理化一样让学生做大量的语文练习,以此获得语文应试的高分,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实,语文素养仅靠练习是练不出来的,相反,倒是越练越差。一来让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二来僵化了学生的灵性,三来耽误了学生很多本该自由阅读与写作的时间。精简了教材中的课文,在一定程度上就精简了学生做练习的时间。我特别鼓励学生写随笔。写随笔是我的学生语文作业的主打。我的要求是每天必写。我自费为学生到市场上去挑选漂亮的随笔本,每天在学生的随笔本上与学生对话,为学生的随笔推荐发表或结集成“书”等等,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语文作品。学生多说,教师少说,这是我语文课堂的原则。

我的课堂力主简约,力主开放,还学生课堂主角的地位。在课堂上,我会根据文本特点,设计有意义有价值的主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交流。我绝不用我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用我的观点代替学生的观点,我一定少说,让学生多说,让学生充分地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与思想认识。活动多点,考试少点。考试是必须的,但是,我每学期只进行期中与期末两次测试。而语文活动是我的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语文活动大致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一是课堂活动。我在每天每节课的开始三分钟的小演讲活动。这已成习惯。每节课,按学号轮流有一位学生到讲台前演讲,讲故事,讲见闻,讲事评都可以,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信,锻炼学生口才。

二是校内活动。基本上每两周就会有一次校内语文小活动,诸如读书报告会,班事沙龙(几个人围绕班级的某一件事以沙龙形式谈看法,班级其他人是观众),书法现场展示,辩论会,听微型报告(邀请教师或家长来班级小讲座),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等等。

三是校外活动。一般利用双休日两天,一学期组织一次,组织学生以语文文化游为主题,到周边城市或景区举行两日游。这样语文游深受学生欢迎,也颇有语文收获。

五、借鉴:2011年,对港澳台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为了进一步研究语文教学的问题,寻找一些对策,2011年,我开始将目光投向台湾的语文教学,希望通过比较的方式,借鉴台湾语文教学的经验,以此完善新语文的主张与实践。

为此,我申请并获准了江苏省十二五重点立项课题《大陆与台湾初中语文教学比较研究》,研究两岸初中语文教学的异同。我走进台湾学校及课堂,听台湾教师怎么上语文课,同台湾教师交流,并且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台湾初中语文教学的资料,包括初中语文课程纲要,不同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台湾历年基测(类似大陆的中考)试卷,学生语文学习的各种资料,台湾关于语文教学研究的书籍以及刊物,等等。通过这样的学习研究,我完成了《台湾中学语文课程纲要的特点与启示》《台湾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启示》《台湾2011年基测试卷的特点及启示》等论文发表。

之后,在台湾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我申报了省级课题,研究香港与澳门的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六、建构:2017年,全语文教育实践框架的形成

2017年,我从昆山国际学校调入昆山市兵希中学,工作单位的变动也开始了我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探索。近年来,全身心地积极开展学校苏州市全语文教育课程基地以及江苏省初中语文学科发展示范中心的建设工作,在教学课题研究以及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上积极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内涵不断提升,总结提炼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全语文教育“兵希样本”,在市内外、省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全语文教育”坚持“五全”理念,即全人教育、全域语文、全体学生、全程成长、全科融通;以“四着”为基本策略,即着意于学生人文底蕴与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语文听、说、读、写、思能力的全面提升,着力于第一、二、三课堂的全面融合,着重于国家语文课程、地方语文课程与校本语文课程的全面优化。全语文教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旨在因地制宜而又创造性地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全语文教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有“三个建设点”:一是语文文化课程:以环境建设为载体的语文文化氛围营造,包括打造语文学习文化的硬件环境、塑造语文学习文化的软件环境、营造语文学习文化的人际环境。二是语文必修课程:以核心素养为旨归的语文基础工程实施,包括“一课堂”策略、“大阅读”路径、“日写作”机制与“微课程”研发。三是语文活动课程:以学科跨界为路径的语文活动模型建构。

我的经验

读做写友是我的“四诀”

“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我常常想,我今生之“大事”是什么?年少时,懵懵懂懂地考进了师范,毕业后,糊里糊涂地做了语文教师,讲台上,不知不觉地教了42年的初中语文。就这样,从糊涂到自觉,从职业到事业,从感性到理性 ,追寻语文教学之道成了我今生不变的情怀,做个优秀语文教师成为我今生最持久的追求。这么多年来,我坚定地行走在追寻语文之道的路上,孜孜以求,读,做,写,友是我专业成长的“四诀”,也是我实践“教语文”之大事的支点。

一、从零阅读到有阅读,从窄阅读到宽阅读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中小学时代,甚至读师范的时候,几乎没有读过什么课外书,基本上属于一穷二白。那时我根本就没有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参加工作后,被推到讲台上的我忽地察觉到自己功力的浅薄与贫瘠,但是,当我真正知道阅读的重要并开始阅读时,我已经在讲台上站了七八年之久了。那是在一个暑假听了魏书生的报告后,我才开始了我人生真正的阅读之旅。而那时的阅读对象也只是语文教学杂志。记忆中,我订阅了《语文教学通讯》《语文世界》《语文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我要感谢那段时间的阅读,一本本语文教学杂志让我尽快地进入语文教师的角色,熟悉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的技法与原理,更让自己反思,过去的自己是怎样无趣而无奈站在讲台上虚度自己与学生的光阴。我的阅读就是从读语文教学杂志开始的。我每年都要订阅五六份杂志,且基本上持续至今。

本以为,作为一名教师而言,这样的阅读就足够了。然而,到了2004年的暑假,我的阅读观念发生了变化,这一年也成为我语文教学生涯的一个重要转型期。2004年的7月份,原《教师之友》杂志社在江苏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举办首届第一线全国教师高级研修班,我自费参加了。像“第一线高研班”这样的研修,我第一次遇到,真是收益多多。研修安排了三个板块,即人类文化视野、教育理念拓伸、专业实践技能。这次培训内容的框架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视角,使我明白了一个教师应该具有的知识结构。

最秘密的通道揭开了,它开始联接我灵魂的岛和众多生命的洲。我开始明白,阅读就该是我原本的生活,它超越我的视野,又像呼吸一样伴随着我。就从此时开始,我的阅读兴奋点忽然来了,而且跃上新的层面,我的阅读视域扩大了,开始阅读整本的语文教育专著,如李海林的《言语教学论》,王荣生《语文课程论基础》等等,也开始读语文教学之外的文史哲专著,如钱穆的《人生三论》,周国平的《岁月与性情》,林贤治的《人间鲁迅》,余世存的《非常道》,余杰的《铁窗里的呐喊》,陈冠学的《大地的事》,高尔泰的《寻找家园》,以及《童年的解放》《儿童的人格教育》《论对话》《逃避自由》《哲学与宗教》《结构主义与符号学》等等。这些书在我的面前打开了一个一个全新的世界。跳出教育看教育,我这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教育需要怎样的批判与建设。

这些年来,从店购到网购,我书房里的书已经整整占满了七个书架,案头床头也都叠放着书。我总爱戏言“我很‘恶读’”。

二、做语文教学的建设者是我的工作原则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阵地是课堂。学生与课堂是我追求语文之道的重要试验田,我的语文教学之根一直扎在学生中间,扎在课堂里。我一直将做语文教学的建设者作为自己的专业原则。

我对语文教学的课堂特别有一种情感。我很喜欢上课,喜欢课堂上师生互动的自然温和,喜欢学生精彩生成的惊喜,喜欢学生或滔滔不绝的表达或两眼放光的期待。在语文课堂上,我渐渐形成了简约而灵动特色,并提炼出了“一课堂”的课堂教学主张。“一课堂”重在改变学生在课堂上只管听讲、只顾记录的学习状态。在目标追求上以“语文素养”为“一”,在训练内容上以“言语思维”为“一”,在教学设计上以“创意设计”为“一”,在设计理念上“学生活动”为“一”,在教学结构上以“良好的教与学关系”为“一”,最终,让课堂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举课堂学习之“一”以反课外运用之“三”,从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诸能。

为了探索滋育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与途径,我有过五次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的经历。1990年,我得知淮阴教育学院的张纪元老师主持“学生作文自改实验”,我参与了。1991年,我搞了“四课型四步八法”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1995年,我开始了“构建农村初中大语文教育模式”实验。1998年,我做了“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实验。做这个实验的原因是因为受当时东北的赵谦翔老师的影响。2005年,我在新的起点上进行了“新教育实验理念下的新语文实践”。从2013年到至今,我全面建构与实践“全语文教育”的教学主张。

以实验与行动的姿态来扎根课堂,以思考与研究的情怀执教语文。先做起来,再做下去,这是我的哲学。

三、勤笔不辍三十年是我的坚持

从1993年开始,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备了两个随笔本,开始了我长达三十余年的写作之旅,至今我还常写不辍,写作已真正成为我的工作习惯与生活方式,更是我专业发展的宝贵经验。

关于写作,我的理解是,做教师不可不写,做语文教师更不可不写。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梯子,是孵化教学思想的巢。我的成长很大程度得益于写。

从1993年开始的两个随笔本,一个记录我教育教学的种种实践与思考,一个记录我人生的点点轨迹与感悟。如今,这两套本子我一直在使用着,日复一日,从未间断过。现在,几十本随笔本静立在我的书橱里,这是我精神成长与专业发展的最真实的见证。

聚沙成塔,淘沙沥金。就在这看似寻常的文字里,我发表或获奖了两百余篇论文随笔,出版了三本专著,还参编了六本书籍。我的语文教学主张也在这日复一日的锤炼中形成。更为可贵的是,这些文字,记录了我近四十年从教的心路历程与成长之路,弥足珍贵。

四、与尺码相同的人结友交朋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当今的时代,还要加上一条,“交千个友”。几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越来越觉得,寻语文同道之人,友语文有识之士,谋语文教学之道是一件非常有意思有意义的事,对于教师个体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帮助。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友结良朋,互动生慧。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学语文界有个“苏鲁豫皖中语会”,这是江苏、山东、河南以及安徽四省的一个中学语文研究民间组织。这个组织每年都要召开一次会议,我连续地参加过七次这样的会议。苏鲁豫皖中语会,成了我语文教学路上的又一向导。就在这样的会议上,我得到过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欧阳黛娜、苏立康、刘国正等语文前辈与先锋的签名题词,这些题词,我都一直珍藏着。记得于漪老师给我的题词是:“追求卓越。”这是我专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之一。他们的题词似灯塔一样,至今还在前方指引着我前行。

每次活动除了听课、听报告,会后交流之外,我都能结识了全国各地的语文之友。每年这样的活动都能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老师,在许可的情况下,我都不放过机会,主动或乐意与他们交流切磋,从而成为语文教学上的朋友。在活动期间,夜深了还会聚在一个房间交流研讨,这是常有的事。后来有了网络,友结良朋的机会就更多了,论坛、博客、QQ群都成了交流的平台,我已经不是拘囿于一个学校教研组进行简单浅显的交流,而是与全国优秀有为的语文老师形成“学习共同体”,经常互动探讨。这样的互动研讨,对于激发教学思维,吸收最新理念,促进自身发展都起到了极大地作用。

2007年3月,我在教育在线语文沙龙论坛上搞起了“初中语文网上教研组”。初中语文网上教研组以“相互激励、你帮我助、交锋研讨”为基本姿态,以“日常交流、定期研讨”为基本模式,以“民主平等、开放进取”为基本原则,以“提升个性、共同进步”为基本追求。这个“初中语文网上教研组”后来成为教育在线语文沙龙的一道风景。现在,我还经常活跃在诸如“对话语文QQ群”“追梦教师微信群”等诸多网络教研平台上。我一直认为,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研修是多快好省的研修方式。

我的感悟

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的沸腾

现在,每每在与青年教师交流的时候,常有人这样追问我:你的专业发展经验中最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常常只是三个字加三个词:理、情、事与坚持、梦想、相信。

“理”谓何?就是说作为教师,要想抵达自己专业发展的诗与远方,首先得要明理。这个理就是再简单朴素不过的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换一种说法就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些道理并不深奥复杂,而且很常识。我们要相信常识的力量,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所谓“情”,就是在明白与相信这些朴素的理之后,还要让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与梦想,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富有热爱与激情、对自己站立的课堂生发出由衷的喜欢与执着。毕淑敏曾说过:“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的沸腾。”我非常认同与欣赏这句话。我的专业发展经历充分地证实了这句话可信性,无数优秀老师地成长也无不应验了这句话。我始终认为,一个教师能否取得良好的专业发展,真正的主导因素是是否具有强烈的我要发展的自主意识与坚持不懈的努力。

何为“事”?明了理,动了情,自然专其事。做语文教学的建设者,这是我一以贯之的行动哲学。所谓“建设者”就是做事的人。这里的事,大而言之就是我教育教学的所有工作,在学校里要做的所有的事;小而言之,就是做好一个学期有一个学期的教学规划,设计好一篇又一篇课文的教学方案,上好一节又一节日常课,创意且组织好一个又一个活动,读一本又一本的书,一份又一份教学杂志,写一篇一篇的教育随笔与论文,参加一次又一次的教学研讨活动,研究一个又一个教学问题,与一个又一个学生交流……在做事中发展专业,在做事中提炼主张,在做事中为语文教学大厦添砖加瓦。

坚持是所有人做任何事要想取得成绩的最重要的法宝,也可以说是不二法门。坚持就是积跬步至千里,积细流成江海;坚持是通往未来发展的阶梯;坚持就是打开成长之门的钥匙。这似乎不仅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法宝性经验,也是做所有事情的经验,以致成为了一种常识。有许多追问我,专业发展的最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我想来思去,唯有“坚持”二字。

梦想,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我想要”。我想要,才会我要做。人一旦想要、想做,哪还有什么做不成的事。你想成为什么样的教师,你最终就会成为你想要的样子。有远方的梦想才有更好的进步,这似乎也是常识。

说到相信,我们应该相信什么呢?相信付出总有回报,相信你想要的就一定能够实现,相信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自己,相信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的沸腾,等等。当然,还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这,就是一个既已退休的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人生,只供您参考。

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何不从教育个案写起!| 教育写作专栏

我给新网师提建议

点击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

新网师成立于2009年,全称为“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原名“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是新教育实验旗下的教师培训机构,是面向全国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在线专业学习共同体。

“新网师”秉承新教育实验理念,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愿景,以汇聚“真正热爱教育、真正热爱学习、真正热爱生命”的尺码相同者为感召,遵循教师成长规律,践行教师专业成长理论,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三专”模式,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属鸡人的“晚年宿命”:尤其是1981年39岁的,佛说一切都是天意!

1981年出生的属鸡人为人很热情,做事认真负责,待人友善,有时会放弃自己的利益来帮助别人,这使得属鸡结识了很多有用的好友。春、夏生人光耀门楣,秋、冬出世前程美丽,日生多忧烦,夜生享乐,九月生人为八败。

生肖鸡性格:属鸡人常常被评价为“勤俭”、“务实”,甚至“小气”。但其实他是个非常注重生活享受、花钱非常大方的生肖。“将就”可能是最让属鸡人深恶痛绝的词,他们要的是自己能力范围内所能得到的最高享受。不过傲慢自负,对别人要求甚严,应少唠叨,少管闲事,避免无谓麻烦,就会受欢迎。

1981年出生的属鸡的人,早年奔波劳碌,难有停息的时间,事业上很想做出一番成绩。他们干事安分守己,40岁时会有贵人相助,帮忙他们的工作,领导逐渐委以重任,人生开端走上坡路,人生运势陡然一变。事业上开始有很大的起色,加上贵人的及时出现,可以让他们在事业上顺风顺水,大展宏图,扶摇直上。

1981年出世的属鸡人终身要经历“真金火炼”三大劫数,首次大劫是在21岁的时分,简单错信小人,走错路;第2次大劫是在36岁的时分,流年不利,生意失利,婚姻难稳;第三次大劫是在48岁的时分,家宅即将接受考验。只需熬过这三个大劫,1969年出世的属鸡人一定终身贵人多助,菩萨保佑,可以在工作上很快就有所成果,赚得盆满钵满。

人生道路上哪能够没有磕磕绊绊,如果没有,那才不叫人生,那叫神仙。总的来说,81年出生的属鸡人,前半生经历了不知道多少的风雨和挫折,不过跟着岁月的沉积,他们的工作开端蒸蒸日上,绝处逢生,横财就手,家道昌隆,一举翻身成为大富豪。不管命运如何,都应该积极向上,奋力前行,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勤劳智慧是改变命运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