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抱恙是大病还是小病(抱恙)

抱恙是大病还是小病(抱恙)

“恙”是什么病?“疾”为什么与“病”同义?

吴歌原创

偶染微恙。这四个字的意思是,意想不到地招惹了点小毛病。恰如最近的情况:刚做完手头的一个市级课题,厘清了荣氏梅园与20世纪前期无锡工商文化的关系、以及在中国现代园林中的文化历史地位,校毕全文,上传交稿,当天夜间就喉咙发痒且痛,第二天一早做了个核酸,阴性,那就是普通感冒了。这些天大热,紧张写稿十几天,大约是疲乏了吧。既然有恙,就静下心来,歇一歇,随便翻翻闲书,饮点清茶,散散心。

恙,就是病的意思。古人常用此字,抱恙,宿恙,微恙,无恙,分别是说带病、旧病、小病、无病。从前朋友之间通信,常有一句“某某兄,别来无恙”,这是朋友之间的问候语,大致是问候这段时间身体健康的意思,但如果换成现代汉语,就显得很不文雅了,比如:“某某兄,这段时间您老兄没发毛病吧?”很粗俗,哪里还有一点朋友之间问候的意思呢?

恙是个形声字,从心,羊声。本义应该与心有关,所以字典解释其本义为“担忧”,后来才引申而得病义。如果望字生意,那就是因为牵挂羊而心忧。羊是最早驯养为家畜的动物之一,自然也是古人重要的财产。如果羊被狼袭杀或被人偷盗,都是重要损失,故时常担忧之,所谓忧心忡忡,久而成病。

但古人对恙字另有一种解释。古人住处草多,有一种毒虫名恙,躲在草丛里,惯于暗中咬人致病。所以,每天醒来,人们互相会问:没被恙咬到吧?汉代应劭的《风俗通》说:“恙,毒虫也,喜伤人。古人草居露宿,故相劳问,必曰无恙。”据说,恙虫形似臭虫,体红,赤眼,肢四对,全身长细毛,爬动迅速。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全世界已知恙虫有3000多种,中国恙虫有记载的约350多种,其中发现叮咬人的至少有12种。大部分恙虫非常小,大小不足1毫米。恙虫叮咬之后,轻症者皮肤发痒,乃至发炎,重症者会出现明显的中毒及神经症状等。在这个意义上解读恙字,似乎可以更加贴切地理解古人赋予这个字的意义。

由恙这个字,可以联想到另一个字:痒。过去一直以为这个字与羊有关,人靠近羊,会产生一种皮肤感觉,这种感觉被称作“痒”。但如果理解了恙字的本义,我们就能明白,痒这种感觉的来源是因为恙虫,或者其它小虫,恙虫和小虫可能藏在羊身上,并叮咬靠近羊的人,从而导致人产生痒的感觉,而这种痒感是被古人看作毛病的,而且很可能引起内在的毛病。痒,是形声字,疒形,羊声。疒,在现代汉语中被称为病字旁。

恙字是汉字中少见的不带病字旁而指病的字,其他与病相关的汉字,一般都是病字旁,如痒,疾,病,痛,痨,疫,瘤,癌等。瘦字也是病字旁,因为在古人看来过于消瘦就是毛病,瘦骨伶仃,形销骨立,面黄肌瘦,骨瘦如柴,这不是病态就是病相。病字旁写作“疒”,这是一个象形字,最初的字形是一个人靠在床上,靠在床上下不来,当然是因为生病了。所以,现代民间语言中,经常用病人下不了床作为一种疾病严重的婉转表达。

古人最初用来指人得病的字,是“疾”,“寡人有疾”这四个字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出自《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游说梁惠王行仁政王道,请梁惠王自省一下有什么问题,梁惠王就直言不讳,自己有好色的毛病。前几年有部网络小说就名叫《寡人有疾》。成语中有“积劳成疾”、“讳疾忌医”,其中的疾字,都是病的意思。《说文解字》说:疾,病也,从疒,矢声。是把这个字看作形声字的,但反对意见不少,认为这是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疾是表示人的“大”和表示箭的“矢”的组合,而矢射向人的腋下,由此造成人的伤痛。所以,他们认为疾的本义是指人被箭所伤而痛,是会意字。段玉裁在《说文解字》里作注说:“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弓箭是古代作战时的利器,可以远距离伤人,古代医学治疗水平低,为箭所伤之人大都会因箭伤感染而亡。古人为了加大弓箭的杀伤力,还经常在箭头上涂毒,比如吴王阖闾,被越军的染毒飞戈射中脚趾而亡,从受伤至死亡仅几个小时。在平时生活中,当疾病来时,古人觉得就如飞箭一般,出乎意料地就被击中了,于是,疾字从为箭所伤而被引申为病的意思了。到了战国时期,左边的人形的“大”就逐步转化为“疒”,形状犹如一个人靠在床上,表示生病下不了床。疾还有一个意思是迅速,《说文解字》:“速,疾也。”“迅,疾也。”如眼疾手快,疾驰。

现代汉语中疾与病两个字习惯地被并用,疾是汉语通用字,病则是汉语一级通用字,疾病,连在一说,是同一个意思,但在古代,疾与病的意思是稍有差别的。病字出现在战国,比疾字出现的晚一些。病的本义是指病情危重,而不是指病本身。《说文解字》认为:“病,疾加也。从疒,丙声。”疾加,就是疾病加重的意思。《论语·子罕》曰:“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东汉何晏《论语集解》引包贤曰:“疾甚曰病。”意思是疾加重了就叫做病。但有一些学者分析了《诗经》《山海经》《易经》《尚书》《论语》等八部古代文献中所用病字的各种意思,认为病的本义不是疾病,而是困苦、困厄、重危等,后来被用来形容疾的状态,与疾并用,逐步就引申为与疾同义了。这个字义的转型大致在战国晚期完成,韩非写过一篇《扁鹊见蔡桓公》,先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在韩非文中,疾与病基本同义了,但病表示的程度比疾深重了。病字中的丙,并非只是表音,古代以十干配五方,丙为南方之位,南方属朱雀,火性,这个病字可能还意味着染疾者发烧发热的状态,这样,疒与丙的组合,就有了会意之义。

瘤是一个与疾病相关的字,历史比较古老,据考在甲骨文中已经有这个字。瘤的本义就是指身体组织上增生的赘物,《说文解字》说:“瘤,肿也。从疒,留声。”在《说文解字》中,瘤写作“癅”,读音与瘤同。《通俗文》说:“肉凸曰瘤。”今人一般把肿瘤连在一起说,医院里负责治疗肿瘤的科室叫作肿瘤科。恶性肿瘤被称为癌,癌这个字是在宋代出现的。当时的医生在治疗病人的实践中,对恶心肿瘤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在1170年成书的《卫济宝书》中,则对这类肿瘤疾病使用了一个新字:癌。疒字旁下面加一个嵒,嵒就是岩,是山上的石头,沉重,坚硬,难以破开,这应该是当时医生对癌的理解。100多年后,有位医学家杨士瀛在自己的著作中记录对癌的观察:“癌疮如眼,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男则多发于腹,女则多发于乳,或颈或肩或臂。外症令人昏迷”。癌本来读作岩,这个字1915年才被《中华大字典》和《辞源》收载其中,1961年版《新华字典》首次把癌的读音标识为ai,以避免癌(yan)症的发音与炎症雷同。

以疒作偏旁的字还有不少,如“疫”字,这是个形声字,从疒,役省声,《说文解字》说:“疫,民皆疾也。”《字林》说:“疫,病流行也。”老百姓都得病了,就像劳役、兵役的队伍一般被成排成片地流行传染。所以,古代一般把流行的急性传染病称为“疫”。限于文字,其他与“疒”相关的字,就不一一叙说了。

偶有微恙,会略微给人带来一些不舒服,但也无碍,可以让人从繁杂中暂时脱出身来,修身养神,犹如汽车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的保养。而那些长期的、沉重的疾病,就会给人带来许多痛苦,但我记得,在文学艺术史上,却有很多名人名作是与疾病分不开的。比如中国唐代诗人李贺,因为身染疾病,27岁就去世了。他的诗作奇特、怪诞、诡异,感伤而消沉,显然与他的疾病脱不了干系,是天才与病态的结合。美国诗人爱伦•坡患有严重的双相忧郁症,文艺评家认为,他的许多杰作都来与内心的抑郁与狂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个被战争撕裂的残酷世界,他最后自杀了,死于癌症和抑郁症的双重折磨。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用作品刻画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世界的时候,始终伴随着严重的抑郁症,她的作品被称为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她本人被誉为20世纪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先锋作家。伍尔芙最后投水自杀,留给丈夫的纸条上说,自己已经无法忍受发疯的感觉。虽然心理学家和文艺理论家都认为疾病是不少作家和杰作的温床,但其中的痛苦不言而喻。所以,还是真诚地祝愿这个世界和众生安然无恙。

抱恙与有病的区别?

「历史故事99」韩信之死(小学拼音版)兔死狗烹

  字→词→句→段→意→义  【成语列表】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唉声叹气/面红耳赤/平起平坐/怒气冲天/愤愤不平/腥风血雨/深信不疑/胯下之辱/尽心尽力/亲自出马/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越描越黑/漏了风声/用兵之道/轻蔑地说/商量对策/身体抱恙/奈何不了/

  【有外延含义的词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腥风血雨|推翻|平起平坐|婆婆|到家|对策|苗头|朋友|风声|长安|  

  []韩信之死

  楚王(chǔ wáng)韩信(hán xìn*)在受封回到家乡后,送了很多钱财给那位曾在河边舍饭给自己吃的老婆婆(lǎo pó pó),还任命(rèn mìng*)曾让自己忍受胯下之辱(kuà xià zhī rǔ)的屠户(tú hù)为中尉(zhōng wèi*),称他是一位勇士,至于留宿(liú sù*)过他的亭长(tíng cháng*),韩信(hán xìn*)只给了他一点点钱,并谴责(qiǎn zé)他是个意志不坚的人。

  项羽手下有一名将领(jiàng lǐnɡ*)名叫钟离昧,和韩信(hán xìn*)是很好的朋友,项羽战败自刎(zì wěn)后,钟离昧得知(dé zhī*)韩信(hán xìn*)在楚国(chǔ guó)封王,为了躲避(duǒ bì)刘邦的追杀,他跑到出国去投靠(tóu kào)韩信(hán xìn*)。有人把钟离昧的去向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自己器重(qì zhònɡ*)的功臣竟然(jìng rán)和敌军将领(jiàng lǐnɡ*)呆在一起,不由得(bù yóu de*)怒气冲天(nù qì chōng tiān*),立刻吩咐别人(bié rén*)去捉拿钟离昧。

  恰巧韩信(hán xìn*)在楚国(chǔ guó)大整军队,不管去哪儿都率军(shuài jūn)前往,因此很多人都说韩信(hán xìn*)有造反的苗头。这话正好说(hǎo shuō*)到刘邦的心坎(xīn kǎn)里去了,韩信(hán xìn*)也听到了传言(chuán yán*),他想向汉高祖(hàn gāo zǔ)解释(jiě shì*),又怕越描越黑(yuè miáo yuè hēi),不知怎么办。刘邦问陈平有什么计谋,陈平说不如谎称(huǎng chēng*)高祖要巡游云梦泽(yún mèng zé),请百官前来觐见(jìn jiàn),韩信(hán xìn*)不来也得来,到时候就可以把他关起来审问。

  韩信(hán xìn*)知道觐见(jìn jiàn)只是刘邦的一个借口,自己肯定会被抓起来,他跑去和钟离昧商量对策(shāng liáng duì cè*),钟离昧轻蔑地说(qīng miè dì shuō*):“看来我是逃不过一死,但你别以为(bié yǐ wéi*)这样就能逃过一劫,刘邦迟早会杀了你。”说完钟离昧就拔剑自杀了,韩信(hán xìn*)把他的头割下来献给(xiàn gěi*)刘邦,以示自己的忠心。没想到刚见到刘邦,就被左右侍卫(shì wèi)用绳子捆住了。韩信(hán xìn*)对刘邦说:“看来别人(bié rén*)说的没错(méi cuò*),‘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如今你已得天下,我也失去了利用的价值(jià zhí*),成了一个威胁(wēi xié)。”刘邦被说得面红耳赤(miàn hóng ěr chì*),但没有释放韩信(hán xìn*),只是把他带回洛阳,贬为(biǎn wèi*)淮阴(huái yīn)侯,软禁(ruǎn jìn)起来。

  在禁足(jìn zú)期间(qī jiān*),韩信(hán xìn*)和张良一起整理(zhěng lǐ)了自秦朝(qín cháo*)到现今的兵书,一共一百八十二本,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dà guī mó*)的兵书整理(zhěng lǐ)。他们还对军纪(jūn jì*)做了些补充和调整(tiáo zhěng*),韩信(hán xìn*)写了三篇用兵之道(yòng bīng zhī dào),如今已经失传(shī chuán*)。

  韩信(hán xìn*)知道自己的谋略(móu lüè)是刘邦最顾忌(ɡù jì)的,自此之后他不再参与(cān yù*)政事,不上朝(shàng cháo*)也不随高祖出行(chū xíng*),每天都待在府里唉声叹气(āi shēng tàn qì)。他为自己被贬(bèi biǎn)为淮阴(huái yīn)侯感到(gǎn dào)愤愤不平(fèn fèn bù píng),讨伐(tǎo fá)项羽时自己尽心尽力(jìn xīn jìn lì*),现在居然和周勃(zhōu bó)、灌婴(guàn yīng)平起平坐(píng qǐ píng zuò),韩信(hán xìn*)感到(gǎn dào)很不公平。有一天,韩信(hán xìn*)去樊哙(fán kuài)府上做客,樊哙(fán kuài)高兴得跑出大门,跪在地上迎接他,韩信(hán xìn*)不但不领情(bù lǐng qíng),还在心里嘲讽(cháo fěnɡ*)自己落败(luò bài*)到和樊哙(fán kuài)交往的地步(dì bù*)。

  列侯(liè hóu*)陈豨被刘邦封为(fēng wèi*)巨鹿郡(jù lù jùn)郡守(jùn shǒu),临行(lín xíng*)前来看望(kàn wàng*)韩信(hán xìn*)。韩信(hán xìn*)悄悄(qiāo qiāo*)地问陈豨愿不愿意(yuàn yì)跟着自己,陈豨发誓(fā shì*)忠于韩信(hán xìn*)。韩信(hán xìn*)就把自己想谋反的想法(xiǎng fǎ)告诉他,并说:“巨鹿郡(jù lù jùn)的军队是汉朝(hàn cháo*)最精锐(jīnɡ ruì)的,而你是高祖器重(qì zhònɡ*)的人才,如果说(rú guǒ shuō*)你要造反,高祖肯定不信(bù xìn*),等到他相信(xiāng xìn*)之后,你的势力也壮大了,到时候你我联手,一定能推翻(tuī fān)汉朝(hàn cháo*)。”陈豨一直对韩信(hán xìn*)的计谋深信不疑(shēn xìn bù yí*),他答应(dā ying*)韩信(hán xìn*),等到势力壮大之后,必定会(bì dìng huì*)起兵造反。

  公元前197年,也就是汉高祖(hàn gāo zǔ)十年,陈豨造反的消息传进(chuán jìn*)汉宫。刘邦决定亲自出马(qīn zì chū mǎ*)镇压(zhèn yā*),他打算(dǎ suan*)让韩信(hán xìn*)随自己出征,韩信(hán xìn*)推脱(tuī tuō)身体抱恙(shēn tǐ bào yàng),刘邦也不勉强(miǎn qiǎng*)。等刘邦带兵出城后,韩信(hán xìn*)就在府中和门客们商量如何攻进宫殿(ɡōnɡ diàn),结果有一个门客走漏了风声(lòu le fēng shēng*),韩信(hán xìn*)很快抓住了他,把他关在府里。这位门客的弟弟去韩信(hán xìn*)府上要人,被韩信(hán xìn*)恐吓(kǒnɡ hè*)了一番(yī fān),于是他把韩信(hán xìn*)密谋(mì móu)造反的事情告诉了吕后。吕后顿时发觉(fā jué*)事情重大(zhòng dà*),可是无凭无证奈何不了(nài hé bù liǎo*)韩信(hán xìn*),吕雉(lǚ zhì)就找丞相(chéng xiàng*)萧何帮忙。萧何说,不妨让我去告诉他陈豨被杀的消息,然后把他带来朝中。吕雉(lǚ zhì)连忙派人在宫殿(ɡōnɡ diàn)里埋伏(mái fú*)起来,等韩信(hán xìn*)来了之后,将士(jiàng shì*)们便把他抓起来带到吕后面前。韩信(hán xìn*)还想找萧何求情,可哪里还有(hái yǒu*)萧何的影子(yǐng zi)?这便是(biàn shì*)“成也萧何,败也萧何(chéng yě xiāo hé,bài yě xiāo hé*)”的由来。

  吕后命人在长乐宫(cháng lè gōng*)的钟室里杀死了韩信(hán xìn*),还要杀光他的父族、母族、妻族。一时间(yī shí jiān*),长安腥风血雨(xīng fēng xuè yǔ*),随处(suí chǔ*)都能听到哀号(āi háo*)声。\n

  【本文词语在小学课本中分布统计】

  ★第01册(7个):怎么办/跟着/朋友/可以/悄悄/可是/就是/

  ★第02册(14个):有人/不信/知道/决定/消息/一直/为了/后面/这样/下来/心里/到家/弟弟/绳子/

  ★第03册(11个):还要/威胁/时间/利用/愿意/然后/感到/哀号/面前/看来/出国/

  ★第04册(10个):一点点/便是/立刻/商量/补充/迎接/只是/勇士/看望/做客/

  ★第05册(10个):想到/肯定/答应/竟然/家乡/以为/因此/一共/风声/好说/

  ★第06册(11个):名叫/抓起/价值/相信/轻蔑/解释/不但/发誓/不管/想法/宫殿/

  ★第07册(14个):唉声叹气/愤愤不平/亲自出马/得知/前来/居然/吩咐/失去/借口/如今/地步/去向/不平/杀死/

  ★第08册(7个):不由得/如果说/一番/必定/意志/尽力/如何/

  ★第09册(7个):上朝/也得/发觉/勉强/谴责/亲自/军队/

  ★第10册(9个):公元前/打算/埋伏/期间/重大/任命/丞相/何不/洛阳/

  ★第11册(4个):交往/现今/敌军/在心/

  ★第12册(3个):自杀/前往/手下/

  拼音中带有*号表示有多音字。  参考:吕佩浩《汉语非本义词典 》1999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分词和拼音采用Python技术进行添加,如有失误,敬请留言指正。  文本来源:

  http://book.sbkk8.com/gudai/shishu/zhonghuashangxiawuqian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