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康熙几岁登基皇位(康熙几岁登基)

康熙几岁登基皇位(康熙几岁登基)

8岁的康熙得以继位,仅仅是因为出过天花吗?

作者:金满楼

清朝史上,顺治究竟是死于天花还是出家,一直是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

排除野史的各种推测,顺治应该是出天花而死。事实上,来自关外的满人对天花极其畏惧,清朝皇族中因天花而死的也不至顺治一个,包括多铎、同治等,都是得天花而死。

由于顺治因天花而骤然驾崩,皇宫上下一片惊慌。据说,顺治临终前和孝庄太后商议后,遗命皇三子玄烨继承帝位,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玄烨之前已经出过天花。

以此而言,天花在终结了顺治生命的同时,也在无意中帮了玄烨一把,并将他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居然没麻子,差评

关于这事,时在宫中并被顺治尊为“玛法”的传教士汤若望在回忆录中提供了一个更加详细的版本:

顺治曾打算一位从兄弟中选一个继承人,但其提议遭到孝庄太后和亲王们的反对。最终,在汤若望的建议下,顺治舍弃了年龄更长的皇子福全而选中玄烨,原因是:

“这位年龄更幼的皇子在髫龄时已经出过天花,不会再次受到这种病症的伤害。”

(按,“玛法”是满语“爷爷”的意思,因孝庄太后尊汤若望为“义父”,所以顺治也尊其为“玛法”。)

据推测,顺治当时可能打算立堂兄弟、安亲王岳乐为继承人,后者是努尔哈赤之孙、饶馀郡王阿巴泰之子,当时年富力强、军功显赫。

按顺治的想法,他可能是担心立幼影响国政而打算立长,况且“兄终弟及”的做法也算是满洲旧习,并不稀奇。

当然,清朝此时已经入关十余年,受儒家学说的影响,皇位只能传子,因此顺治的提议遭到反对也属正常。

当然,康熙得以继承地位也不仅仅是因为出过天花。据《清圣祖实录》中记载,玄烨6岁时,“尝偕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宁问安宫中,世祖各问其志”。

当时,常宁仅3岁,不能回答;福全答“愿为贤王”,玄烨则说长大后“愿效法皇父”,勤勉尽力,“世祖皇帝于是遂属意焉。”

这一场景,也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得到体现。

而在康熙继位不久,某次孝庄太后曾当着众臣的面问他:身为天下之主,今后有何打算?康熙答:“臣无他欲,惟愿天下乂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

以上两说,均见于《清圣祖实录》,前说是真是假难以定论,后说是否事前有所准备、具有表演性质,自然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年仅8岁的玄烨就这样登上了帝位,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他的幸运,也是清朝之幸。

当然,康熙得以继承帝位,和出过天花确实有重大关联。

按清制,皇子、皇女出生后,概由乳母、保姆抚育,其生母亦不常见,而玄烨在两三岁时因为避痘而被寄养在紫禁城外的一座府邸(雍正继位后改称福佑寺)。

因此,他与皇父顺治及生母佟佳氏的相见机会就更少了。

大约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后,已出过天花的玄烨才返回皇宫。即便如此,由于当时顺治独宠董鄂妃,对于玄烨及其生母佟佳氏并不关注,其童年受到冷落也就在所难免了。

数十年后,康熙回忆这段历史时仍不无遗憾的表示:“世祖章皇帝因朕年幼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

对于未能充分感受生身父母之爱的童年遗憾,时已暮年的康熙仍难以释怀。

清朝时期,皇子出痘是一件大事,皇宫上下均十分重视。

据《康熙起居注》记载,康熙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皇子出痘,自二十五日起至三月初三日止,各衙门章奏俱命送内阁。”这次出痘,应该是皇长子胤褆。

此外,康熙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以皇太子出痘,自二十七日起至十二月初九日止,各部院衙门章奏俱命送内阁。”

根据以上记载,大阿哥胤褆出痘时康熙连续9天不上朝,而皇太子胤礽出痘更是连续13天不上朝,而这都是发生在军情十分紧张的平三藩时期。

两个幼稚小儿出天花,康熙竟然如此关注而停止御门听政进行全力看护,不得不说其重视程度有多高了。

康熙在位61年乾隆85岁时退位让嘉庆帝即位

说到清朝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康熙和乾隆,后来被人们称为“康乾盛世”。康熙在位61年,乾隆却在85岁时选择退位,让嘉庆帝即位。其实乾隆在退位的时候,身体还很硬朗,还可以在继续处理政事,那为什么乾隆会选择退位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乾隆还是小弘历的时候,最敬佩的人当属他的爷爷康熙了,皇家的亲情由于掺杂了权势争夺,还有严格的规矩制度的限制,相对来说会比较淡薄,但是小弘历跟康熙的感情十分要好,这在皇家是非常难得的,史料上还记载了不少爷孙两相处的趣事。有一次康熙叫弘历背诵周敦颐的《爱莲说》,小弘历十分流利地背了出来,一字不漏,一字不错,康熙高兴得喜笑颜开,赏了小弘历很多东西。

还有一次,康熙带着弘历去打猎,康熙用火枪击中了一头熊,熊被打倒在地,不再动弹,康熙以为熊已经没有什么威胁了,康熙想让弘历获得一个“初围获熊”的美誉,就叫弘历上前去补上一箭,弘历应声上马,策马前去,不料这个时候一动不动的大熊突然一个大翻身,站了起来,嘴里发出吼叫,朝着弘历奔去,大家见到这种情景都吓懵了,只有康熙及时反应过来,对着大熊举枪便射,这次大熊终于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了,弘历因此毫发无损。

晚上回到营帐中后,康熙对大家说道:“弘历这孩子的命真是贵重,如果他早一点儿骑马过去,熊起马惊,不知道会出多大的事情,这孩子将来的福气一定比我大!”弘历对康熙的救命之恩肯定是牢牢记在心上,后来,康熙甚至将弘历养在身边,自己亲自教导,可见爷孙两的感情之深。

出于对康熙的尊崇景仰,乾隆在即位的时候便焚香向上天祷告:“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一载之数。”也就是说,如果得到老天爷的保佑,得以长寿,但是如果做皇帝满了六十年,就主动将皇位让给儿子,绝不敢超过爷爷康熙帝统治61年的纪录。

所以,乾隆25岁即位,到85岁的时候身体依旧硬朗,但已在位六十年,于是便将皇位让给了第十五个儿子即后来的嘉庆,履行了当时发下的誓言。不过乾隆虽然退位成了太上皇,但实际上朝政大事还是由他做主,嘉庆只是名义上的皇帝,直到三年半后乾隆过世,嘉庆才正式掌权。而乾隆以89岁的高龄,不仅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也是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

乾隆帝25岁即位,已经成年能够亲政,雍正为何还要安排四大臣辅政

纵观满清一朝,大行皇帝为后继之君安排辅政大臣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后继之君年龄尚幼,未达到清朝祖制规定的亲政年龄。顺治朝的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康熙朝的“辅政四大臣”;同治朝的“顾命八大臣”等都是这种情况。但是,雍正皇帝临终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例外情况,那就是明明继位为帝的弘历当时已经年满25岁,早已经成年,超过了亲政的年龄,为何雍正皇帝还要安排四位大臣辅助朝政呢?难道,弘历继位看似平稳的过程下还暗流涌动,并不顺利?让我们重回雍乾传承时期,一探究竟!

登基元年的乾隆皇帝

1、保驾护航

首先,雍正皇帝驾崩的时候,朝中局面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平静,心怀叵测、暗藏祸心的人更是不在少数。这一点从乾隆朝初期出现的“弘晳逆案”就能看出端倪。康熙晚年出现的“九王夺嫡”事件中的关键人物,雍正皇帝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是雍正皇帝继位重点处分的“八爷党”中皇十子胤俄和皇十四子胤禵虽然被囚禁但是仍然活在人世,其政治势力和朝政影响依然存在。

皇十子胤俄剧照

在上面所说的弘皙,这位前朝废太子的嫡长子对皇位的觊觎一直都未停息,甚至包括辅政大臣中的皇十六子允禄被雍正皇帝如此重用和厚爱仍然参与到了弘皙的造反案中。继位之初就对政敌严厉打击,大力维护皇权统治,甚至不惜亲手处死亲生儿子来为弘历将来的登基扫除障碍的雍正皇帝对于心慈手软的乾隆皇帝继位以后肯定不会放心。四个辅政大臣中,有两位雍正皇帝的弟弟——皇十七子胤禄和皇十七子胤礼,外加一位两朝重臣张廷玉,还有一位带兵出身、雍正皇帝宠臣鄂尔泰。有了这四位大臣的保驾护航,即使昔日的政敌们势力依然存在,依然能够影响朝政也不至于翻起大的风浪。

皇十七子胤礼画像

2、乾隆皇帝缺少政治经验

虽然,雍正皇帝的这位皇四子弘历深受康熙皇帝厚爱,雍正皇帝也早在继位之初就将弘历秘密立为皇储,但是因为昔日的皇四子胤禛在康熙晚年忙于“九王夺嫡”事件而忽略了对弘历教育方面的培养,以至于弘历接受教育的时间过晚,直到雍正皇帝继位以后才加强和重视弘历的教育事业。

雍正皇帝画像

在雍正朝,这位半公开化的皇太子在雍正皇帝过分的保护下,仅仅忙于学习的弘历很少参与政事,直到雍正朝晚年才因为贵州苗族起义而被雍正皇帝指派参与其中,而且仅仅是配合张廷玉、胤禄等人,起到协助作用,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政事。所以,弘历继位的时候虽然已经25岁,但在朝中政事方面,他还差得很远,甚至尚未开窍,一点不懂。所以,雍正皇帝为其安排辅政大臣不无道理。

张廷玉剧照

3、便于继续推行雍正朝的各项改革制度

乾隆皇帝对于朝政的陌生肯定会让雍正皇帝担心自己在位时期既定改革措施的继续推行,虽然雍正朝推行的“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和“密折制度”、“密储制度”等已经成熟,甚至开始在全国推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所获得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雍正皇帝的要求,甚至还相差甚远。甚至,“改土归流”等改革还处在试探阶段,才刚刚推行,尚未收到明显的效果。所以,雍正皇帝之所以安排辅政大臣,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继续推行自己的各项改革政策,为大清王朝达到鼎盛阶段做好各项准备。

雍正皇帝剧照

4、边疆问题集中爆发

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将追缴国库欠款、推行各项制度改革、努力维护皇权统治以达到休养生息、整顿历史、提高清朝综合势力的目的。对于边疆问题,各民族的维护和统治有些疏忽,甚至有些放纵的意味,以至于到了雍正朝晚年,边疆战事频发、民族矛盾凸显。虽然雍正皇帝给乾隆皇帝留下了巨额遗产,但是也留给了乾隆皇帝甚是棘手的边疆战乱问题。将这些自己都没能处理明白的边疆、民族等问题留给一个毫无政治智慧和经验的儿子,雍正皇帝当然不会放心,只能委托给几个亲手处理过,最为熟悉该类问题的亲信大臣。

乾隆朝四大辅政大臣

不管雍正皇帝是出于何种目的为已经步入青壮年的乾隆皇帝安排四位辅政大臣,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大清王朝的繁荣鼎盛,这个在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都鼎鼎大名的勤政帝王远远超过了“死而后已”,真正做到了为清朝奉献一生。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上谕档》

8岁的康熙得以继位,仅仅是因为出过天花吗?

作者:金满楼

清朝史上,顺治究竟是死于天花还是出家,一直是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

排除野史的各种推测,顺治应该是出天花而死。事实上,来自关外的满人对天花极其畏惧,清朝皇族中因天花而死的也不至顺治一个,包括多铎、同治等,都是得天花而死。

由于顺治因天花而骤然驾崩,皇宫上下一片惊慌。据说,顺治临终前和孝庄太后商议后,遗命皇三子玄烨继承帝位,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玄烨之前已经出过天花。

以此而言,天花在终结了顺治生命的同时,也在无意中帮了玄烨一把,并将他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居然没麻子,差评

关于这事,时在宫中并被顺治尊为“玛法”的传教士汤若望在回忆录中提供了一个更加详细的版本:

顺治曾打算一位从兄弟中选一个继承人,但其提议遭到孝庄太后和亲王们的反对。最终,在汤若望的建议下,顺治舍弃了年龄更长的皇子福全而选中玄烨,原因是:

“这位年龄更幼的皇子在髫龄时已经出过天花,不会再次受到这种病症的伤害。”

(按,“玛法”是满语“爷爷”的意思,因孝庄太后尊汤若望为“义父”,所以顺治也尊其为“玛法”。)

据推测,顺治当时可能打算立堂兄弟、安亲王岳乐为继承人,后者是努尔哈赤之孙、饶馀郡王阿巴泰之子,当时年富力强、军功显赫。

按顺治的想法,他可能是担心立幼影响国政而打算立长,况且“兄终弟及”的做法也算是满洲旧习,并不稀奇。

当然,清朝此时已经入关十余年,受儒家学说的影响,皇位只能传子,因此顺治的提议遭到反对也属正常。

当然,康熙得以继承地位也不仅仅是因为出过天花。据《清圣祖实录》中记载,玄烨6岁时,“尝偕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宁问安宫中,世祖各问其志”。

当时,常宁仅3岁,不能回答;福全答“愿为贤王”,玄烨则说长大后“愿效法皇父”,勤勉尽力,“世祖皇帝于是遂属意焉。”

这一场景,也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得到体现。

而在康熙继位不久,某次孝庄太后曾当着众臣的面问他:身为天下之主,今后有何打算?康熙答:“臣无他欲,惟愿天下乂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

以上两说,均见于《清圣祖实录》,前说是真是假难以定论,后说是否事前有所准备、具有表演性质,自然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但不管怎么说,年仅8岁的玄烨就这样登上了帝位,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他的幸运,也是清朝之幸。

当然,康熙得以继承帝位,和出过天花确实有重大关联。

按清制,皇子、皇女出生后,概由乳母、保姆抚育,其生母亦不常见,而玄烨在两三岁时因为避痘而被寄养在紫禁城外的一座府邸(雍正继位后改称福佑寺)。

因此,他与皇父顺治及生母佟佳氏的相见机会就更少了。

大约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后,已出过天花的玄烨才返回皇宫。即便如此,由于当时顺治独宠董鄂妃,对于玄烨及其生母佟佳氏并不关注,其童年受到冷落也就在所难免了。

数十年后,康熙回忆这段历史时仍不无遗憾的表示:“世祖章皇帝因朕年幼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

对于未能充分感受生身父母之爱的童年遗憾,时已暮年的康熙仍难以释怀。

清朝时期,皇子出痘是一件大事,皇宫上下均十分重视。

据《康熙起居注》记载,康熙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皇子出痘,自二十五日起至三月初三日止,各衙门章奏俱命送内阁。”这次出痘,应该是皇长子胤褆。

此外,康熙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以皇太子出痘,自二十七日起至十二月初九日止,各部院衙门章奏俱命送内阁。”

根据以上记载,大阿哥胤褆出痘时康熙连续9天不上朝,而皇太子胤礽出痘更是连续13天不上朝,而这都是发生在军情十分紧张的平三藩时期。

两个幼稚小儿出天花,康熙竟然如此关注而停止御门听政进行全力看护,不得不说其重视程度有多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