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简史,三位始祖,三处祖地,四位圣人
张姓始祖张挥
张姓,毋庸置疑为中华大姓,在宋朝为第三大姓,在元朝、明朝都是第二大姓。
而至2019年官方统计显示,张姓人口总数达到了0.954亿,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仅次于1.015亿人的王姓和1.009亿的李姓。
张的本义是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后又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
“张”也是星名,属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状似弓。
因此,关于张姓起源,客观一点的说法应当是来自氏族图腾。
这个氏族部落或者擅长制造弓箭,或者崇拜原始天象,进而“张”先后成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而和王姓李姓一样,张姓起源也比较复杂。
其一源于聂姓。这一源流的始祖是聂壹,聂壹是西汉“马邑之谋”的发起者。
前134年,雁门马邑一带的豪商聂壹通过王恢向汉武帝建议,对匈奴诱之以利,将其击溃。之后,聂壹奉命以自身作饵,亲到匈奴阵营,向当时的军臣单于诈降,更称自己能斩杀马邑县令,迫使马邑举城投降,然后可尽得该城财物。单于信其言,又贪其利,便立刻策划起兵,并深入重地。汉武帝则派出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韩安国等五位将军连同车骑步兵共三十万在马邑设伏。
计划本来顺利进行,讵料单于在行军之际,发现城野之间只见牲畜,不见一人,于是起了疑心。他派兵攻下一个碉堡,俘虏了一名尉史。该尉史揭穿了早已有三十多万汉军埋伏在马邑附近的真相,识破阴谋的单于大惊退军,汉军设伏全无用武之地。
“马邑之谋”遂以失败告终。聂壹既得罪匈奴一族,又无功于汉室,只好离开马邑,并为了避怨而改姓为张。
300多年后,聂壹的后裔子孙——曹魏一代有勇有谋的大将张辽诞生。
张辽
其二则是源于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
诸如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在三国时期就被诸葛亮赐姓张。
在唐宋之前,乌桓、女真、鲜卑、匈奴、契丹等族有不少改姓张者。
而约在唐宋之后,今阿昌族、纳西族、僳僳族、瑶族、壮族、黎族、高山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之中都有张姓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各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以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张氏。
而张姓的主源还是出自姬姓,这一点和王姓、李姓相同。
出自姬姓的张氏族人一般都奉张挥为始祖。
张挥是谁?张氏族人一般都认定他是黄帝的孙子,黄帝长子少昊的第五子。
最早提出挥公为“黄帝之孙,青阳之子”的说法的是唐代元和年间的林宝的《元和姓纂》。
《元和姓纂》记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后经欧阳脩《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郑樵《通志·氏族略》所沿袭,影响很大。
空穴难以来风,张挥应该实有其人,至于为黄帝之孙的说法应属传说,可实可虚,信则有不信则无。
这一支奉张挥为始祖的张姓以青阳为发源地,也就是古代冀州的清河流域。
清河发源于今河南、山西两省交界处的太行山区,流经今河南省的新乡、濮阳,河北省的清河、沧州等地,从天津入海。
河北清河张氏祖地
而姬姓张氏除了这一支以外,还另有一支奉解张(张侯)为始祖。
解张,姬姓,字张侯,春秋时晋国大夫,是周文王、周武王的后人。
解张是晋齐“鞌之战”的功臣之一。
战争一开始,晋军主帅郤克就被箭射中,他对驾车的张侯说:“我不能坚持了。”张侯和卫士郑丘缓不断地鼓励他要忍痛坚持指挥全军。郤克听了这些鼓励话,精神大为振奋,张侯左手执辔驾车,右手拿起鼓槌,帮助击鼓,战马向前奔驰不止,晋军紧紧跟上。于是大败齐军。
解张还是介子推的邻居,介子推是春秋霸主晋文公重耳的功臣。
在重耳流亡过程中,介子推曾割大腿上的肉给他充饥。后来,晋文公重耳登上君位,介子推却背着老母隐居到绵山深谷中去了。
而晋文公竟然也忘了这码事了。
介子推有大功却不被封赏,解张为介子推打抱不平,就写了封书信挂在城墙上,晋文公看过后非常不安,就去寻介子推。为逼介子推下山领赏,以洗刷自己的忘恩之责,重耳竟然下令焚山。但是,介子推宁死不愿下山求赏,最后被火烧死了。重耳下令从此之后,这一天不准生火,以纪念介子推,即寒食节。
解张没帮得了介子推,却因此出名了。他字张侯,所以他的后代就以他的字命氏,也称张氏。
当然,有人认为解张本来就姓张,是周宣王时期大臣张仲的后代,又继续溯源,张仲是张挥的后人。这样血缘又归于一统了。
有必要补充一点,其实张仲才是张氏第一位有历史依据的祖先。
还有一支张姓很值得一提,那就是奉张良为始祖的张氏。
张良的故里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李口镇张店村。
“道”的创始人是东汉人张道陵,而张道陵就是张良的第八世孙。张九龄——唐朝开元年间的名相,同样是张良的后人。张良的后人还有被称为“医圣”的张仲景。
不过这一支应该是张挥的分支,因为据一些张氏家谱记载,张良是张挥的第80世孙。又走《史记会注考证》中引《张氏谱》说明:“良,张仲三十七代孙,张老十七代孙”。张老也就是晋悼公时的大夫。
而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张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
张姓子孙称王称帝的不多,在历史上,仅有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建立了前凉国 。但为何能成为中国前三的大姓呢?
也许因为张良后人繁衍昌盛的缘故,也许是历代张氏人才辈出的原因。
战国时期曾先后任秦相和魏相的张仪。西汉则有大臣张良,名将张骞。东汉有科学家张衡,书法家张芝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三国有蜀汉大将张飞,曹魏大将张辽、张郃。南梁有被称为我国四大画家之一的张僧繇。唐代张姓更是人才济济,仅宰相就有十七人,另有书法家张旭,诗人张若虚等。北宋有画家张择端,作品以《清明上河图》最为珍贵,又有道教南派初祖张紫阳。明代有政治家张居正,先后主持国事达十年之久。清代有两广总督、洋务派首领张之洞等人。
中国古代十六圣,张姓独占四圣:医圣张仲景 、草圣张旭、谋圣张良 、科圣张衡 。
张良和黄石公
关于张氏的祖地,较流行的说法有三地。
其一是河北清河,始祖张挥,通行看法是张挥的封地和生活之所在清河。如今的清河县属邢台市,是水浒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
其二是河南濮阳,始祖张挥,通行看法是张挥的坟茔在河南濮阳。
其三是山西太原,始祖张挥,通行看法是张氏祖祠在晋祠,台骀神庙奉三祖,即张挥、张昧、张台骀祖孙三代。而尊奉解张为始祖的张氏则也认为祖地在太原。
此三处究竟何处才是张氏的祖庭所在地?清河和濮阳两地争议较大。
因为史载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于“尹城青阳”,而青阳指的是也就是古代冀州的清河流域。清河发源于今河南、山西两省交界处的太行山区,流经今河南省的新乡、濮阳,河北省的清河、沧州等地,从天津入海。
故此,古地的青阳包括了今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
河南濮阳张氏祖地
下面简单谈一谈张姓的繁衍散播。
自秦汉起,张姓向各地繁衍,遂成大族。而两汉之际,为第一次大迁徙。
西汉末年,王莽当权,张氏有不少族人向南迁徙。
一祖过扬子江,分往下塔衢州(在今浙江)、托州(在今江西)、福州、韶州 (即今韶关)、汀州(即今福建长汀)、赣州等处。一祖迁往建州 (在今福建),一祖人湖州(在今浙江),一祖人演州(在今越南演州府)。
张姓向西北的大迁徙,则开始于东汉末年。
其时天下大乱,中原、关中等地很多张姓人家西进到张理建立的汉中地方政权的辖地避难。这批人中,有一些又追随降归曹魏政权的张鲁。
更大一次迁徙是“五胡乱华”的十六国时期,此期中原、关中等地的张姓先民除了南下之外,就是西向到张轨建立的前凉政权甚至高昌、楼兰等地避难。
而东北的张姓多来自唐代渤海国的张姓贵族。五代初年,渤海国被契丹所亡,一些张姓先民也就随之从渤海湾地区北上关东。此外,今东北地区的张姓还有一些是内地主要是山东、河北各地闯关东的人的后裔。
两宋时期,先有金兵南下,再有蒙古族南下。其间全国经历了三次大移民,北方人口向巴蜀、两淮、东南、岭南地区流移,张姓也随之大规模向南方迁徙散播。
到明代,张姓大约有560万人,成为全国第二大姓。此期,有不少张姓人从外地迁入四川,也有不少张姓由四川向湖广地区迁移。而到了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湖广的张姓人又大量回迁四川。
文末,简单综述一下,来源于姬姓的张氏郡望堂号太多,不去细数。
不过,据我妄测,张氏得姓始祖张挥应为一方部落领袖,奠基者则应是周周宣王时期名将张仲,中继者应是晋国大夫张侯(解张),发扬光大者则一定是大汉留侯张良了。
今通行观点认为,张氏三祖分为张挥、解张、张良,得姓始祖则公认为张挥。祖地则有清河、濮阳、太原三说。同是一家张,同族一家亲,搁置争议,团结友爱其乐融融才是真。(本文为“咖啡随笔”原创,剽窃必究)
山西太原张氏祖地
张姓历史上的50位杰出人物,没出过皇帝照样影响中国
张姓的得姓始祖名叫张挥,是黄帝长子玄嚣的第五个儿子,弓箭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具有重大意义,张挥被封为弓正,也称弓长,弓长张由此而来。
张姓最早活跃于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春秋战国时期,扩大至山西、陕西、山东等地区。秦汉之后,张姓迅速发展至全国,呈现由北向南迁徙的态势。
如今,张姓已成为我国的第三大姓,约有9540万人口,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和河北三省,占张姓总人口的27.5%,其次分布于江苏、四川、安徽、辽宁、黑龙江和湖北。
张仪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早年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后进入秦国担任相国。在秦国期间,张仪以外交手段为秦国争取了大量利益,受封为武信君。
张衡是东汉时期的通才式科学家,不仅是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还是文学家,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被后人称之为科圣。
张华是张良的十六世孙,年轻时以多才多艺闻名天下,历任要职,是西晋的中流砥柱。可惜的是,自晋武帝去世后,西晋迅速陷入混乱,张华也死于八王之乱。
张仁愿是唐朝时的文武全才,屡战突厥,建立了三受降城体系,极大的削弱了后突厥汗国的国力。晚年,张仁愿入朝为相,实现了出将入相的最高成就。
张载是北宋的著名学者,和周敦颐、卲雍、程颢、程颐合称北宋五子,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历代传颂不衰。
张世杰是南宋末年的抗元名将,与文天祥、陆秀夫并称“宋末三杰”。张世杰最后所指挥的崖山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决战。
张居正是明朝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开创了万历新政,挽救了明朝的腐朽政治。可惜的是,专制体制下的改革如果没有得到皇帝的强力支持,终究昙花一现。
张廷玉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重臣,尤其备受雍正信任,被雍正称赞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张廷玉死后,成为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张謇是清朝末年的状元,清朝灭亡后,他立志实业救国,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一生共开办了20多个学校,370多所学校,最著名的当属上海海洋大学。
张大千是近现代最著名的国画大师之一,尤其在山水画上卓有成就,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张大千门下弟子众多,光亲传弟子就上百人。
除了以上50位,你还觉得哪些张姓可以与他们相提并论呢?由于本文只考虑已经过世的,如果在当代人中挑出5个杰出人物,你又会作何选择呢?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三国演义》中姓张的名人,你知道几个?网友:我知道张飞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少年在少时不知中国经历多少朝代,但是一定知道刘关张,五虎将,中国很多男生的童年就是《三国演义》作伴,但是关于《三国演义》里面出名的张姓人物你们能说出来几个?咱们一起往下看。
1、张飞
张飞,河北涿郡屠夫,早年与刘备关羽桃园三结义,行三。性如烈火,嫉恶如仇,曾怒鞭督邮,并一度拔剑欲刺董卓。于长坂坡当阳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吓死夏侯杰。入川时一路凯歌,义释严颜,并将其收降,直捣成都。入川后率精兵击败张郃大军。
2、张辽
张辽(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马邑之谋发起者聂壹的后人。
建安二十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闻风丧胆。又率领追兵,大破孙权、凌统、甘宁等人,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
3、张郃
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洪击退,随后投降曹操。
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谥曰壮侯。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
4、张昭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张昭
晚年时一度不参与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今皆佚失。嘉禾五年(236年),张昭去世,年八十一,谥号“文”。
5、张绣
张绣(?—207年),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骠骑将军张济的从子。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初随张济征伐,张济死后与刘表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