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小丑回魂是什么意思(回魂是什么意思)

小丑回魂是什么意思(回魂是什么意思)

关于亡者“头七回魂”,所不为人知的禁忌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亘古以来,这个世界总是有人出生,也会有人离去。天道循环,能量守恒,孕育我们的这片皇天后土是最公平公正的。死亡,在佛教里通常被称为往生,寓意为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然而,不管是否真的存在传说中的业报循环,生死不息,关于死亡相关的禁忌还是要多敬畏一些。比如,有关亡者的 “头七回魂”,不为人知的禁忌就有很多。

l 什么是头七

所谓亡者的“头七”,通常指的是亡者从去世的那天开始往后数第七日,便是“头七”。根据祖辈流传下来的说法,一般都认为亡者的灵魂会在这一天归家省亲,轮回前最后再回家看一眼,了结尘世,无牵无挂奔向轮回。

l 头七的习俗

按照民间的传统习俗,亡者家属会为其准备一顿丰富的饭菜,不外乎一些亡者生前喜欢吃的食物之类。在一些地区,家属还会按照老辈人的传统,夜幕降临之后便在家中院子西北角烧一个类似梯子形状的东西,寓意亡者顺梯归天,早登极乐。家属在子时前,将亡者生前的房间门栓打开轻掩,门前撒上一层薄薄的面粉,准备好这一切事宜,家属等一切生人回避。万不可随意走动,以免被冲撞。家属最好去其他房间早些休息,假使真的听到任何动静,都不可好奇心作祟,更不可悼念亲人痛哭流涕,以免亡者放心不下人世间的亲人,影响到他的轮回转世。至于在亡者生前的房间门前撒一些面粉,通常是家属放心不下亡者的归宿,想通过看面粉上留下的脚印来判别离世的亲人来生为何物。关于亡者的“头七回魂”不同地区的习俗会有略微差别,传统习俗也好,封建迷信也罢,面对至亲之人的离别,相信更多的是家属的一份情感寄托。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白头。作为我们现代人,对于死亡之后所谓的轮回转世,已不再盲目从信,更多的是持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生命,敬畏死亡,敬畏一切流传下来的禁忌。理性看待逝去,坦然挥手离别。

“头七回魂”,人死后要停灵七天,亡者真会回家探亲吗?

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着一段动人心弦的传说,关于生者与亡者之间的交流和灵魂的归宿。这个传说称之为"头七回魂",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仪式,承载着人们对死亡的探索和对逝者的深深思念。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繁荣的村庄,居民们深信人类的灵魂在死后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漂泊,然后在世间与亲人团聚,完成最后的告别。他们相信,在个人生命消亡后的头七天,灵魂得到一种特殊的机会,可以暂时返回阳间,与亲人们相聚一段时间。这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奇迹,一次与逝去亲人相连的重要时刻。

根据这个传说,当一个人离世后,亲人们会精心准备一个特殊的仪式,为逝者安排一个美丽而庄重的丧葬。葬礼期间,家人和朋友们聚集在一起,缅怀逝者的生命和贡献。在这七天的时间里,他们会为亡者设立一个供桌,摆放他们喜爱的食物、物品和照片。每天,家人们会在这个供桌前祈祷、燃香,以期能够感受到逝者灵魂的归来。

在这七天中,人们会分享逝者的故事、回忆他们的生活点滴,并传颂他们的美德和智慧。这个时间段成为了家人们彼此安慰、互相支持的重要时刻。他们相信逝者的灵魂会感受到他们的爱和思念,与他们在灵性的层面上重新联系。

这个仪式不仅仅是一种告别和悼念的方式,也是人们内心深处对于生者与亡者之间联系的渴望。虽然现代科学无法证明灵魂的存在,但这种仪式对于亲人们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意义。它带给他们一种安慰,让他们感受到逝者仍然存在于记忆中,并与他们保持着一种特殊的纽带。

灵魂的归宿:头七回魂的故事

头七回魂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信仰,流传于许多文化中。尽管科学已经解释了死亡的本质,但这种信仰在人们的心中仍然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意义和魅力。

这个传统认为,在一个人死后的头七天里,灵魂有机会返回家中,与亲人团聚,并进行最后的告别。尽管科学无法证明这一说法的真实性,但它在许多人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古时候,人们对于生命和死亡的认知并不像现代人那样科学和理性。他们对于死亡有着一种神秘而虔诚的敬畏之情,认为灵魂是可以超越肉体束缚的存在。

在这种信仰的背后,有着人类对于亲情、尊重和回忆的渴望。头七回魂的说法是一种象征,通过这种仪式,人们可以在失去亲人后与其灵魂再次相聚,寻找心灵的安慰和平静。

头七回魂的说法还可能与人们对于生死轮回的信仰有关。在某些文化中,人们相信死后的灵魂会在一定时间内游荡于世间,以完成对过去生活的总结和冥想。头七回魂正是这种信仰的一种体现,让灵魂有机会与亲人相聚,并在世界的边缘完成最后的告别,然后继续向下一个阶段迈进。

虽然现代科学告诉我们死亡是永久性的、与身体的消亡相伴的,但头七回魂的说法仍然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对灵魂永恒存在的信念。它提醒着人们珍惜生命,关注亲情,同时也让我们在丧失亲人之后找到一种安慰和情感上的宽慰。

因此,头七回魂的说法在许多文化中存在并传承至今。它代表了人类对于死亡的敬畏和对于灵魂超越肉体的渴望。尽管科学无法证明其真实性,但头七回魂仍然在人们的情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当有人离世,家人和亲友们会沉浸在这个古老传统的仪式中,为了给逝去的亲人送行,同时也为自己寻求心灵的慰藉。

头七回魂:一种心理寄托与告别的仪式

头七回魂是一种古老的仪式,被视为一种心理寄托和告别的方式。在许多文化中,人们相信在一个人去世后的头七天里,灵魂有机会返回阳间,与亲人团聚,并完成最后的告别。

这个仪式有着深刻的心理意义。当一个亲人离世时,对于生者来说,面对离别和丧失是极其痛苦的。停灵七天的仪式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时间段,让亲人们能够共同回忆逝者的生活,留下最后的念想。这七天也给了生者一个机会,以一种更为庄重的方式告别亡者,并寻求内心的安慰。

此外,头七回魂的仪式也为整个丧葬过程增添了一份庄严和悼念的氛围。家人和亲友们会聚集在一起,为逝者举行葬礼、祈祷和纪念仪式。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慰藉。这种共同参与和共同经历的仪式能够带来一种团结和支持的感觉,帮助亲人们共同度过难关。

尽管科学无法证明头七回魂的说法,也无法提供关于灵魂存在的确凿证据,但这个仪式在许多文化中仍然被坚守和传承。它代表了人们对于生死的敬畏和对逝者的深情。它为那些经历失去亲人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心理寄托的方式,让他们能够在丧失后找到一些安慰和希望。

无论这个传统是否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头七回魂的仪式在人们的心中扎根已久,给予了人们面对死亡和离别时的一份信仰和希望。它提醒我们珍惜生命的珍贵,重视与亲人的情感纽带,并通过共同参与仪式,将亡者的记忆永远铭刻在心中。

结语

尽管"头七回魂"在许多文化中存在,并且许多人声称经历过类似的经历,但我们应该以科学的眼光看待这些现象。科学告诉我们,死后并没有灵魂存在,也没有所谓的往生。这些说法更多地是一种文化发展的结果,为了教化人们向善做好事。

在面对亲人的离去时,我们可以感到悲伤和失落,也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甚至做梦中见到亡者。这些都是正常的情感反应,但并不意味着存在超自然的现象。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些事情,不必盲目崇信迷信观念。

相信科学并不意味着对亲人的离世漠不关心。相反,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时光,重视亲人的离开。丧葬仪式是对亡者的最后告别,也是对亲人的悼念和尊重的表达。我们应该以一种庄重和恭敬的态度,为逝者送行,让他们在我们的记忆中永存。

虽然"头七回魂"有其在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性和意义,但我们应该以科学为依据,理性看待死亡和离别。我们不必盲从迷信,而是要相信科学的解释,并以尊重和纪念的方式告别逝去的亲人。让我们以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理念为指引,活在当下,并铭记亲人的存在和影响,以他们的记忆为动力,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酒养神水养人 不到天亮不回魂

凉皮儿。

照片:一张碰杯照。BGM:Run Away。文案:酒养神,水养人,不到天亮不回魂。刚刚发布江苏。

人去世了,真的会回魂吗?

#你经历过的最恐怖的瞬间是什么#说一个我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吧。我老家是农村的,小时候农村去世的人基本上都是土葬,家庭富裕一点的可能会送去火葬场火化,这件事是发生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记得那时候我是上小学5年级,之前爸妈都是在外地打工,因为今年毕业要上初中了,所以我妈就留在家里面监督我。那时候村里面的人也不是很多,年轻的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都是年纪大一点的以及留守儿童。这天我和村里面的小伙伴都正常地上下学,晚上放学回家的时候,村里面特别的压抑,就赶紧跑回家问是怎么回事,我妈告诉我,说村里面的一位老奶奶和自己的儿媳吵架,之后自己一个人躲到房间里面喝农药去世了,我听我妈和邻居聊天说,上午这个奶奶还在我家唠嗑,说我妈买回来的小鹅漂亮,自己也准备去买几只回来养的,这下午人就去世了,都为她感到可怜。小时候最害怕听见死人这个词了,那连续的几天自己是一个人不敢上学了,都是成群结队地一起走。最让我崩溃的是头七的那天晚上,那天我妈估计也有点害怕,早早地就让我上床睡觉了,正在床上酝酿睡意的时候,窗户外面有人喊了我一声小名,而这个声音就是去世老奶奶的声音,那时候我和我妈吓得是大气都不敢出,等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和我妈偷偷的把窗帘掀起一角看看外面,幸运的是啥都没有,那晚失眠了,这件事我到现在都是记忆犹新,想忘也忘不掉。

本以为是烂片,《纸人回魂》开播就第一,陈紫函又抓到恐怖片王炸

话说在前头,我现在都还有点害怕。

不是因为中午做了噩梦,而是看了一部国产民俗恐怖片。

1月6日上线,韩栋、陈紫函、陈国坤主演的《纸人回魂》。

我知道大家想说啥?又来?

现在的国产恐怖片还能看吗?最后不都是看个寂寞嘛?

的确,“国产恐怖片”结局早已在影坛自成一派。

看了这么多国产恐怖片,结尾大致可以将其归为三个类型。

第一种:装神弄鬼。

最早最经典的恐怖片,几乎都在这个窠臼中来回打转,“装神弄鬼”就像一个万花筒,不管有什么剧情,都可以往里装。

第二种:人为操作。

无论是院线还是网络电影,药物致幻等人为操作已经是众多国产惊悚片剧情发起的主要诱因。包括但不局限于动物毒液、有毒蘑菇、特殊植物或气味等,都能取得让人陷入幻觉的奇效。

第三种,大梦一场。

很多国产恐怖片,毛骨悚然的故事过后,导演会将这90分钟归于一场无聊的“幻想”,一切都是角色大开脑洞。看完后才发现,一切是主角脑子里自己给自己演戏。

这种套路多了,大众也就懂了,之后电影院再有国产恐怖片上映,观众个个都是看了开头猜结局专家。

院线恐怖片全面衰落的同时,“网大恐怖片”反而开始大规模兴起。观众不是傻子,追捧网大恐怖片,是因为其中真的有硬货。

比如今天,不看不知道,一看却发现了宝藏。

我愿预定《纸人回魂》为今年最好的国产恐怖片,注意,是全年,而且是最好,没有之一。

只有我这么想?我看未必。

看数据,该片上线两小时就登上飙升榜第一,上线11小时,全网热度第一。

最关键的,还是评论。“好看,还很感人”“满满的民俗文化贯穿终始,挺好...”“恐怖片的内核充满温情,是个很好的故事。”

趁着夜色来临之前,惊魂未定的我,给大家聊一聊这部电影,时间有限,就说三点:第一,这么多人捧,这部恐怖片到底有哪些看点,是不是真吓人?

第二,所谓中式恐怖,民俗传统之于这部电影,到底是完美融入,还是一出拙劣的乱入?

第三,这部中式恐怖片的内核,到底是什么?

夕阳已斜照,昼夜正交替,没时间废话了,咱们直接入戏!

1、入戏:纸人、回魂、点睛,电影对民俗的利用,开场就把我吓得要死

我们看一部恐怖片,怎样才能达到“最恐怖”的效果?答案也很简单,入戏。

一旦你随着故事主人公身临其境,恐怖才真的是恐怖。

许多国家的恐怖片为达到这个效果,会采用大量都市传说或面具杀人狂,但我们不同。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多样民间风俗,如果要拍恐怖片,不知道有多少天然的素材和拿来就能用的元素。

简单来说,传统的民俗,就是拍摄国产恐怖片的天然瑰宝。可惜许多国产片只是蜻蜓点水。

这部《纸人回魂》却大胆利用了民俗这一特点,并进行了深度挖掘、结合。

比如中国民间一直都有“纸人回魂”一说。

片中20年前的百贵镇,就发生了件怪事。

20年后的大雨滂沱夜,《消闲报》的民俗记者陆小笙来到阴气森森、破败萧条的百贵镇,调查一桩二十年前的“纸人回魂”谜案。

一位长者冒着大雨来村口接他,劝他不要去乔家老宅。

记者执意要去,长者只好领着他一路往乔家老宅走,一路说出了老宅的典故:当地传闻,20年前乔家小姐乔媛媛横死,却依靠纸人回魂,害死了自己的父亲。

老宅、传说、黑夜、迷信、女鬼、回魂、纸人……

开场三分钟,第一波高潮。

片如其名,中式恐怖,更多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挖掘内心深处的恐怖之源。这个开场,直接将“不能给活人扎纸人”和“不能给纸人点睛”的纸人行当两大禁忌点了出来。

而按照民间传闻,当年刘三把两大禁忌都给破了。

当年乔家到底发生了什么?正因为这个问号,惊悚效果也被直接拉满。

虽然还未到乔家老宅,大雨中的氛围已经十分诡异,阴气森森,配上一首空灵悠远的童声儿歌《纸娃娃》。

顿时白日发寒,虽然没发生任何事,观众已经就有种不祥的预感,这波氛围真的满分。

但真正的恐怖段落,还没来。

老者警告记者,当年乔家衰落,每一个人都厄运缠身,甚至在里面住过的人都很倒霉。

陆小笙偏不信,直接住进乔家,长者轻叹一口气,转身离去。

入夜无人,万籁俱寂,记者在油灯下忍不住打盹,手中的钢笔不自觉落下。

被惊醒的陆小笙不自觉低头去捡笔,却在抬头的一刹那,不经意撞见了纸人。

再一看,一个黑影仿佛从房中闪过。

“谁?”

陆小笙打着油灯,推开房门,整个人倒吸一口凉气。

来时空荡荡的院子,竟然忽然站满了纸人。

这一段,电影可谓把纸人道具用到了极致。

这些飘忽不定又神出鬼没的祭祀用纸人们,无形中就成了影片恐怖氛围的第一利器。

当一个日常只能任人摆布的静物,竟然可以行动起来,甚至猛抬头对人歪嘴一笑,那视听刺激,怎一个惊魂摄魄了得。

那如果是整个院子的纸人,全部忽然“活过来”呢?

必须赞一句,此片不同于其他恐怖片惯用一惊一乍的拍摄手法,而是对于镜头的运用极为克制。导演在镜头上运用倾斜构图、明暗对比,阴沉朦胧的打光、角度古怪的摄影、随着那首《纸娃娃》集体行动的纸人,看得人整一个脊背发寒。

换成你,你说你怕不怕。

但更恐怖的还在后面,被纸人围在中央的陆小笙,一睁眼一闭眼,忽然物换星移,直接被纸人们绑在院子中央。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不说。

只告诉你你,中式民俗的纸人棺椁做法等元素,到此抵达了一个恐怖氛围的高潮。我内心直呼好家伙。

此时,电影刚过了8分钟,这部《纸人回魂》算是把网大的气质拿捏得死死的。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就能见到的最常见的东西,无疑提升了电影恐怖的真实感,也让片中的民俗现象和志怪奇事,有了可以依托的现实依据。

接下来,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将要一一登场,宛如一场被迫凑够人头的惊悚剧本杀。

入夜,是时候开局了。

2、沉浸:恐怖氛围的渲染,镜头语言的运用,独具匠心的故事,看过瘾了

这部电影给我的整体观感,就是两个字:沉浸。

仿佛我已经不是在看电影,而是随着男主回到民国年间的百贵镇,身边围满了宛若真人的纸人。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纸人回魂》能把沉浸感做到这个程度,至少做对了三点。

第一,其对电影恐怖氛围的渲染,将中式恐怖,运用到出神入化。

中式恐怖片对氛围的渲染要求很高,在这一点上,《纸人回魂》做得相当地道。

恐怖,首先是一种氛围,而故事中的整个小镇都被一层灰色雾霭所笼罩,人脸上看不到半点生机,让观众一下就被拉入一种神秘诡谲的氛围。

导演还大量使用了色调营造氛围,比如影片中多次出现的红色,红色的纸人、大红的婚服、从镜头中凸显出来,宛如一场唯美的梦魇。

这些与萨满、纸钱、棺木这些元素结合起来,东方美学内味儿,就出来了。

中式恐怖的诡异感,不一定在恐怖场面中才会产生,在正常的氛围中行异样之事,也会让人觉得心里发毛。

比如《纸童》篇中的纸扎铺师傅刘三,被迫为乔家小姐这个大活人做纸人,还专程送到乔家,却见证了乔家大宅波诡云谲的仪式,白日里阴风阵阵,无需jump scare,恐怖气息从日常中渗出来,已经令人毛骨悚然。

如果用正常的眼光去看,摆设、氛围上的细节差异就成了恐惧来源。

中式恐怖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民俗恐怖”。

在乔媛媛的送葬队伍中,刘三又看到了乔媛媛的身影,癫狂之下跑到了乱葬岗,结果遭遇了鬼打墙。

他在迷雾中抓住一个“人“的肩膀问,”大哥,怎么走出去?“结果那”人“一转身,却是一个纸人,一句”你去哪儿“?

直接把刘三吓得三魂不见七魄,夺路而逃中,却见众多纸人密密麻麻围过来,它们架着刘三就要他给乔媛媛的纸人点上眼睛。

这段戏,观众就像在远处看着这段无声的对峙,虽然没有什么激烈的打斗,但那种惊悚的恐怖氛围,已经慢慢击穿观众的心理防线。

这就是典型的中式恐怖。

无处不在的纸人,对民俗的敬畏和仿佛无法打破的宿命。

这些元素组合起来,为《纸人回魂》的氛围定下了基调。

在整部影片中,还有各种做法、祭奠、抬棺、出殡等等场景,甚至就连某场婚礼,都渲染出了毛骨悚然的现场感。

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视觉元素如纸人、棺材、菩萨像、红灯笼、绣花鞋等等,物件本身带中性色彩,并非为了吓人而被发明,之所以在电影里显得恐怖,也是因为它们会与整个故事联系在一起。

西式的诡异感是表层、短暂的,“中式恐怖”更让人害怕的体验,则是压迫感和压抑感。

光是纸人歪头一笑的画面,就已经是我最近最不想晚上回忆起的画面,妥妥的中式恐怖的后遗症了。

第二,镜头语言的秘密。

看电影的时候或许感受不到,其实导演在镜头上,动了很多手脚。

导演用了很多吓人的情节,但并没有用低级的“jump scare”,更多采用了心理恐怖的手法,电影语言更是用得天马行空。

给足了那一抹“邪”。

比如开篇陆小笙进入乔府遭遇“纸人”围攻,上一秒他急迫关门,下一秒他就被绑在木板之上,导演直接一个翻转运镜,节奏氛围拉满。

又比如最深情动容的“纸妻“篇,在乔家小姐送葬路上被当成疯子围殴的男人叫陈国生,本来和乔媛媛的母亲小莲相爱,可是乔老爷仗着有钱有势,贿赂刘大帅把陈国生抓了壮丁,10年回到百贵镇时腿已经瘸了,小莲也过世了。

为了和爱人在一起,他竟然做了一个纸人小莲,并且和纸人小莲成亲,这场戏,当真将镜头语言运用得炉火纯青。

一片红光中,一个瘸腿的活人,艰难地移动着一个纸人三拜天地。

看得我全程手心冒汗。

更绝的是刘三看到陈国生如此颓废,于是假借古法,让陈国生以秘术召唤小莲,如果三天内筷子插入,则小莲的魂魄回到纸人身上,反之则证明两人无缘。

这场戏的光影流动间,房中的灯火从亮到灭,又从灭到亮,光影闪过,陈国生颤抖着点燃烛火,已经死去的爱人竟然再现眼前。

这场景不主打一秒的惊吓。

而是力求后劲徐来的细思极恐——就像黑暗处,脑后的一股凉风。

尤其是一身红衣静默无声的小莲重现,怕得我近乎晕厥。

还有更绝的,暗夜中阿生找不到小莲,惊呼中忽然身体被一对手臂抱住,正开心中,忽然小莲额头中弹,然后切入阿生在战场的回忆,这一系列组接镜头语言衔接的极妙,清楚交代阿生与小莲间悲剧的始末。

到了这个篇章结尾,阿生复仇,惊悚的画面与轻柔的平弹小调音乐形成对比,让人从心底感到毛骨悚然。

就是一句话,吓人啊!

国产恐怖片我也看过不少,恐怖氛围被渲染地这么完美,惊吓点这么密集,且把恐怖尺度拿捏得这么准确的国产恐怖片,可真是不多。

恐怖,自然也就是一部恐怖片质量的基本盘。

第三,细节铺陈颇多,故事完整有嚼劲。

《纸人回魂》并非为了吓人而吓人,它有一个极其完整的故事,如同抽丝拨笋。

看到最后你会想说,几层故事,到底哪个版本是真,哪个是假?

对,这是一个罗生门式的叙述——不过套了层纸人皮。

全片四个章节,“纸童”“纸祭”“纸妻”和“纸梦”,人物还是那些人物,甚至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不同段落里。

但故事却一直在巧妙掩盖着角色的真实目的、背景,甚至是善恶。

而整个故事,则是一次“扒皮”的过程。

在故事开场,作祟的是纸人,始作俑者是破了行业禁忌的刘三,阿生是被所有人看不起的疯疯癫癫的落魄人。

当陆小笙赶到莲生纸扎铺,刘三早就去世,从他的女徒弟南裳那里,却听到了截然不同版本的故事。

然而南裳每讲述一个版本,都会被记者用有力的证据推翻,让剧情发生一波接一波反转,每次似乎讲圆了,但不同角度、不同当事人的演绎,又会把故事打碎重组。

比如刘三在乔府看到了活着的乔媛媛被绑着,法师正在进行一个奇怪的祭祀,烈火燃烧了纸人和活着的乔媛媛!

以及在乔媛媛的送葬路上遇到阿生,他还随身带着一个纸人。

同样的场景,却随着整个故事真相大白,显示出截然不同的意义。

整个故事虽然曲折婉转,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尤其是最后谜底的真相呈现,更是“神来之笔”。

整个故事由两个核心人物和一个核心事物串联起来,贯穿全片,直到最后一刻主题升华的时候,所有隐藏细节才全部抛出。

比如,陈国生与纸妻相濡以沫、生死与共的爱情。

又比如乔媛媛姐弟真挚的姐弟情。

看到最后才发现,当年的“纸人回魂案”,没有不同版本,而是三位角色在当时的经历,串起来的前因后果,却构成了恐怖、惊悚、爱情、悬疑等多个故事。

剧情反转层层递推,让人从入戏进阶到有了强烈的“沉浸感”,到最后恐怖已经不重要了,观众真正揪心的,其实是人物的命运。

“纸人回魂”传说背后,其实都是人。

人,为了守护自己最爱的人,做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变成了传说。

在我们中国人的民俗里,纸人祭祀,本来乃是乃是寄托我们对故去亲人的哀思,却因多年口口相传的民间诡异传说,变成了民间怪谈。

故事让人不自觉想要跟着主角,想看看这些怪谈到底有多怪。想看看这些怪谈背后,又有多少人心生邪念。

到最后,人,鬼。实现了某种意味上的互换。

而这样的处理,算是既升华了人性刻画,也像是一个循环。

细节对应细节。

片尾彩蛋将片头串起,才终于将整个故事的逻辑缝合:

开场迎接记者的长者,其实是当年调查案件的警长,而他和这位胆大包天的记者,也绝非初次见面,而是老相识,甚至可以说,他对这位年轻人的命运,有着再造之恩。

立意回到立意。

世上本无鬼。

皮囊之下的人心,才是真正黑白难辨的鬼蜮伎俩。但这也是此片动容之处,最打动人心的 ,也是人心。

最后大结局,不再剧透,好电影还得自己看。

只想说,除却恐怖元素,它真正做到了很多院线片都做不好的事:讲好一个故事。

3、韩栋眼神有戏,陈紫函自带疑云,陈国坤令人惊喜,这阵容太顶了

《纸人回魂》除了故事给力之外,演员阵容也堪称豪华。有韩栋、陈紫函、陈国坤等。这几位演员,无论是年轻演员,还是老戏骨实力派,都为我们奉献了精彩的演绎。

韩栋饰演的记者,主要戏份都在调查问话,看起来不好演,但是其角色把握以及面部表情都十分到位。

尤其是和陈紫函的对手戏,只要眉头一锁,就能带出戏味。

饰演“疯子”陈国生的张皓然,在俊朗书生、战场士兵和落魄疯人之间不断变换,将国生与小莲之间纯美但悲剧的 “诡异爱情故事”,演到催人泪下,一个活人娶一个纸人,怎么听都觉得不可思议。

可是看到最后,观众记住的却是明代唐寅的《一剪梅》中的诗句“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张皓然演得太好了。

陈紫函饰演的纸扎店老板,扮相极美,表面冷若冰霜,实则情绪暗藏,

尤其最后一场和弟弟相认的戏,完全展现出一位实力派的演技,这才是炸裂演技啊。

不过最惊喜的,还是陈国坤。

开场导演拍他的时候,大都是特写+仰镜。特写本就能带来压迫感,而仰镜则表现出角色的神秘感。

这个角色戏份不多,但却是串联整部戏的关键角色,开场收场都是他,而陈国坤将角色拿捏游刃有余,远超《少林足球》和《李小龙传奇》给观众的印象。

尤其是最后那句结案台词。“没有凶手,是纸人杀的人。”一句对白后面,是厚重的人情。

最后值得一赞的还有影片的道具组,把纸人扎得有血有肉,做得犹如有真人一般鲜活,成为本片最特殊的“演员”。

4、观感:为什么一部恐怖片结尾看得人流眼泪?

《纸人回魂》虽然是一部恐怖惊悚片,但其内核是极其沉重的。

但影片打动人,首先是故事精彩。

近些年的国产恐怖片,要么是不恐怖,要么就是开头恐怖最后看了个寂寞。但是,这部完全不一样,全片看下来,没有精神病患者的臆想,没有迷药致人意识错乱,有的只是层层反转的故事背后,人性的光辉和幽暗。

传说中的“纸人”,看起来是贯穿整件事情的核心,但故事其实是透过民俗,试图看清贯穿封建社会的可怕。

恐怖的内核都是如此,所谓“鬼”,即便世界上真的存在,也远远不如人可怕。

这所谓的“鬼”,有时候是伦理纲常,有时候是封建迷信。故事中小莲为了孩子逃离不了乔家,乔媛媛为了弟弟乔桐隐姓埋名,乔桐为了姐姐乔媛媛犯下“弑父”之罪。而这一切的罪恶根源都来自于乔安的那句“我乔家香火不能断。”

简直是可悲可笑。

虽然封建人心可怕,但深埋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传统,又是如此可敬。

看到最后观众才发现,这不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个“赵氏孤儿”的故事,陈国生与刘三,一个被世人看作疯癫,一个是身处底层的纸扎师傅,但面对乔老爷宛如深渊般的压迫,两人未曾低头,面对从乔老爷手中救下乔媛媛的千难万险,两兄弟从未曾退缩,最后一个留下顶罪,一个带着孩子隐姓埋名。

虽然是恐怖片,但这却是真正的义士。

这也是《纸人回魂》这部网络恐怖电影难得的深度。

它不仅跳出了这种创作套路,恐怖情节和惊悚氛围渲染得很好。

更为国产恐怖片打开了新的思路,故事主题是封建规则压迫下关于人的悲剧。但故事反转到最后,却又给人无穷的希望。

我尤其喜欢全片的结尾,故事千回百转多次反转后,真正的真相原来近在眼前,中式恐怖片,传统民俗隐藏的难以逃脱的恐惧,才是最大的恐惧。

而恐怖故事不是这部电影的全部,只是开胃菜而已。披着中式恐怖外衣下的人间百态,才是“纸人”之下的东西。

无论是惊悚满满的氛围营造,离奇曲折又动人的剧情,还是这样的立意,都能感受到太多的用心与诚意,中国人拍的恐怖片,就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挖掘内心深处的恐怖之源和破题之道。

影片最后一句台词,点名了“不能给纸人点睛”禁忌背后的原因,可以说让整部影片豁然开朗:

“行里的规矩,纸人不点睛,不是怕引鬼上身,怕的是,生者将过多的哀思,寄托在纸人身上,伤心过度……可今日,只有点睛回魂,才能将一切真相,隐藏在谣言之中。”

纸人回魂是假,封建迷信是假,但悲剧是真的,斩不断的人间真情也是真的。

当乔媛媛时隔多认出眼前这个记者就是自己弟弟乔桐,泪流面满穿梭在人群找寻他的身影,两个人隔岸相望,镜头转换,仿佛回到二十年前,姐弟俩在同样的地点隔岸相望,相约一起放纸鸢。

这一刻影片的境界超越了大多数原先恐怖片——原来中式恐怖片拍到最后,拍的还是中国人的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