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申晨多大了(申晨老婆)

申晨多大了(申晨老婆)

《知否》原著:故意恶心盛明兰的申氏,读懂她,能读懂人性

《知否》原著中,齐国公府老公爷过寿宴,因宁远侯府和襄阳侯府祖上有亲,于是便邀请了顾廷烨和盛明兰参加,宴席结束后,齐衡的第二任妻子申氏执意要送盛明兰出门。

申氏不缓不急的慢慢聊着,明兰也有一句没一句的应和着,突然,申氏停下了脚步,盯着明兰的眼睛问到:

“舅母可知,我那一双孩儿,起了个什么名字?”

明兰:“仿佛是叫……玉姐儿,翰哥儿么?”

申氏:“那是小名。大名是相公起的,一个叫玉明,一个叫翰明……是明白的名。”

盛明兰以为齐衡对自己旧情未了,所以给自己的孩子取了带“明”的名字。怒火中烧的盛明兰见了齐衡之后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斥责,让他赶紧给自己的一双龙凤胎儿女改名字。

后来在郑大夫人的解惑下,盛明兰才知道自己冤枉了齐衡,两个孩子姓名中的“明”字,不过是齐家的字辈而已。

申氏那么做,是故意恶心盛明兰。

她想让盛明兰知道她的日子过得很憋屈,很不痛快,于是想让不知道取名字的盛明兰也不痛快。

申氏故意挑衅盛明兰,为的不过是一个极其卑微的理由:我丈夫的心里竟然没有我。

齐衡是京城第一美男子,才高勤恳,出身豪门贵族,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又不贪花好色,便是申氏在孕期,齐衡也不曾收过通房,除了一颗心不知飘在哪里外,他们的婚姻实在无可挑剔,比起家中一干姐妹,申氏已是幸运太多。

而且彼时的平宁郡主,已不如当初那般趾高气扬,嘉成县主死于非命后,齐衡消沉过一段日子,儿子肯再娶亲,平宁郡主是一心一意希望儿子和新媳妇的感情能够和顺美满,是以对于小俩口的事,从不插嘴过问,还会时不时的提点申氏。

古代女子在云英未嫁时,是没有资格谈爱情的,整部《知否》里,只有如兰例外。可如兰能下定决心嫁给文炎敬,是因为婚前文炎敬对她和盘托出家中的种种,还保证婚后和如兰站在一条线上。

即便如此,如兰在婚后也没少受婆婆的刁难,吃了不少苦头。

还有华兰,嫁到袁家后婆婆就存心拿捏她,还一门心思地算计她的嫁妆。袁文绍这个愚孝男被华兰掰正后,确认了夫妻齐心这个真相,华兰才敢全身心地为夫君谋划。

没有亲婆婆的盛明兰,嫁到顾家这个虎狼窝后,也是有了顾廷烨的撑腰,盛明兰才敢心无旁骛地去和小秦氏斗。

旧时女子以夫为天,丈夫的维护和婆婆的为人决定了新妇日子的好坏,丈夫心里的那一点“有”是女子生活在婆家的依仗。

以上这些,对于申氏来说都不是问题,齐家人口简单,申氏没有妯娌姑子小叔烦忧,齐衡对她相敬如宾,婆婆对她客客气气,她也不用烦心婆媳关系。

对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女子来说,真是美满不过。

只是俗世凡人永不满足,她有了美满的家庭,就想拥有丈夫全心的爱,当她发现这份爱不属于她,她就不甘心。

或许,这也是真实的人性,要不然何来得陇望蜀一说。

平宁郡主曾委婉地提点申氏:太过端庄自重,少了情趣,不妨开朗疏懒些。

齐衡从小被平宁郡主管得极严,说过话的女孩本就不多,申氏一番查探求证,确认了齐衡心里念念不忘的那个人就是盛明兰。

申氏知道后,心里憋着难受,于是趁明兰赴宴时故意说出孩子的名字让她知道,让不明所以的盛明兰也跟着憋屈。

其实,换任何一个女人知道自己的丈夫喜欢过别的女人,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点不舒服,这是人之常情。

但婚姻生活,即使时代不一样,道理也是相通的。

盛明兰对顾廷烨说:“俗世夫妻,纠缠太多容易伤,平静含糊地过完一生,才是最好的。”

婚姻里,要有难得糊涂的心态,事事较真,件件要掰扯清楚,那是用放大镜去看生活,而事实是,没有哪个人能经得住往细处剖析。

原著里的申氏自然不懂这些,给盛明兰找不快之后,她恨不能把自己拴在齐衡身边,亦步亦趋地跟着,是以,齐衡被外派赴任,申氏执意带上一双儿女同行,最后母子三人死于时疫。

盛长柏外派赴任,海氏同行,考虑到山高路远,海氏把孩子留在了盛家,让祖母和王氏代为照顾。

申氏因为一己执念,最后伤人伤己,想想真挺可怕的。

对比原著,剧版申氏的改编显得格局更大。

当申氏看到一对无锡大阿福娃娃的时候,明白了丈夫的心不在自己身上的缘由,但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想着该怎样好好经营日后的生活。

她一心想丈夫所想,急丈夫所急,后来毫无芥蒂地帮助明兰,让齐衡看到了她的善良和可贵之处。

齐衡被申氏打动,终于在月色之下向她表露心迹,说她是他的别有天地,这份表白,不亚于“只羡鸳鸯不羡仙”。

剧里的申氏,对自己是有信心的,她懂得蝴蝶虽美,但不一定要用网兜住困在身边,而是好好地去种一片花田,待花盛开,蝴蝶自然会心甘情愿的飞来。

婚姻生活,一个是难得糊涂,一个是知足常乐,不能抠细节,抠细节就没有对的人,所以,还是且行且珍惜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内容商业化平台的老大诞生了,完成B+轮融资的熊猫传媒靠什么上位

内容创业如火如荼,是2017年互联网行业最大的热点之一。

在其中的内容商业化平台方面,最近,老大诞生了,那就是完成B+轮融资的熊猫传媒。

熊猫传媒的董事长、知名媒体人申晨是我的好朋友,我也一路看着熊猫传媒从2014年成立到现在的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生产量最大的内容商业化平台。今天来说说熊猫传媒的商业模式。

卡位内容商业化,做自媒体人版的“滴滴打车”

内容创业炙手可热,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人开启内容创业,在内容分发平台,腾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也是纷纷投入重金,进行自媒体人的扶持;在电商领域,淘宝、京东等平台也在加入,探索用内容实现电商营销的路径。

熊猫传媒的模式很独特,是做自媒体人和企业客户的连接器。打开熊猫传媒的标志性产品“就看”,如果用一个比喻来说,就像自媒体人版的“滴滴打车”。企业在平台上发布需求,平台会自动匹配合适的作者,根据具体需求平台派单或者写手抢单,让企业和自媒体人直接对接。

熊猫传媒卡位的是内容创业的一个独特领域:内容商业化,通过连接自媒体人和企业客户,来为自媒体人的内容商业化,为自媒体人带来收益;同时为企业客户进行内容营销。

这个卡位,切中了内容创业者的最大痛点:如何将内容变现。对于头部自媒体来说,变现可能不是问题,但是对于其他超过95%以上的绝大多数自媒体人来说,把内容变现是个大难题。

目前,在熊猫传媒的内容商业化平台上,聚集了7000名内容生产者,每年输出内容十万篇以上,更重要的是,这些内容都是变现的内容,这意味着7000名内容生产者在这个平台上获得了收益。有了收益,内容生产者就可以更加专注胜出优质内容,也能获得更好收益,形成良性循环。

从连接到AI,内容商业平台的智能商业双螺旋

阿里巴巴的参谋长曾鸣曾经提过一个比较著名的理论:智能商业双螺旋。他认为,互联网公司的模式可以统统归为网络协同或者数据智能,网络协同可以认为是“互联网”,关键词是连接,当你连接的供需方越多,网络协同的规模越大;数据智能可以认为是“人工智能”,关键词是精准,当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时,供需双方可以快速、精准匹配。

所谓“智能商业双螺旋”,是指的互联网公司的模式可以统统归为网络协同或者数据智能,如果占其一,就可以实现单轮突破,如果两个都占据,将能实现双轮突破,形成智能商业双螺旋的爆破态势。

熊猫传媒的发展轨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首先,熊猫传媒是将内容生产者和企业连接在一起,实现网络协同;然后,通过AI和大数据,切入了数据智能,让内容商业平台进入了AI时代。

据了解,熊猫传媒的“就看”平台,根据企业客户对内容需求的300项标签,以及对内容生产者的420项能力标签(实时抓取到的社会化标签、商业化标签、能力标签),实现基于AI的资源输出端和需求端的智能匹配,大大提升了内容生产的时效、量级、精准和效果。

借助AI,熊猫传媒将能进一步提升内容生产者和企业客户之间连接的精准度,这对于广大内容生产者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甚至是小众而长尾的自媒体人。未来,你只需要专注做好内容,变现的事情,熊猫传媒的内容商业平台会去搞定;对于企业客户来说,除了可以在平台上对接内容生产者,还能在社会化传播上获得整合的服务,我天天看着申晨在朋友圈里面晒各种营销和公关奖项,可见其在营销上的实力。

我感兴趣的,还有一点,那就是熊猫传媒提出的“商业内容品效合一”,即内容不仅能带来品牌曝光,还能带来效果转化。这一个极具挑战的目标,一旦实现,将是内容生产者的福音,也将企业在内容营销上打开一个新的空间。

就拿我曾经就职的电商行业来说,长期以来,电商行业的营销多是以价格促销为主,这种方式很管用,但老是用,会有问题,掉入一促销就有销售,不降价就不销售的怪圈。如果能探索出一条内容营销的路子,对于电商们来说将极具价值。

熊猫传媒总结了一套名为“熊猫罗盘”的营销方法论,通过树概念、定用户、立场景、讲故事、强体验、做曝光、设IP、引传播、建渠道、重数据10大要素,形成一整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营销方案,来实现商业内容的品效合一。这10大要素值得好好研究。

最强投资阵容背后,是熊猫传媒未来的新想象

熊猫传媒刚刚完成的B+轮融资,背后的投资阵容很有看头。列举一下投资者们:人民网文化产业基金、京东金融、小米、顺为资本、广东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沪域资本、联创永宣、聚航泽森基金、机智股权投资、鼎晟资本和天天投。

这个投资阵容堪称是中国内容领域最强的投资阵容,是一个超豪华投资团队!尤其是最近战略入股的人民网文化产业基金,更是极具想象力。据了解,人民网将和熊猫传媒在内容创意和内容生产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强大的内容矩阵。

伴随B+轮融资的落地,结合豪华投资阵容背后的强大资源,以及内容商业平台的AI化,资金充沛的熊猫传媒也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有了腾讯、今日头条等内容分发平台的强力支撑,以及熊猫传媒这样的内容商业平台的变现助力,现在真的是一个内容创业的春天!

《知否》原著:故意恶心盛明兰的申氏,读懂她,能读懂人性

《知否》原著中,齐国公府老公爷过寿宴,因宁远侯府和襄阳侯府祖上有亲,于是便邀请了顾廷烨和盛明兰参加,宴席结束后,齐衡的第二任妻子申氏执意要送盛明兰出门。

申氏不缓不急的慢慢聊着,明兰也有一句没一句的应和着,突然,申氏停下了脚步,盯着明兰的眼睛问到:

“舅母可知,我那一双孩儿,起了个什么名字?”

明兰:“仿佛是叫……玉姐儿,翰哥儿么?”

申氏:“那是小名。大名是相公起的,一个叫玉明,一个叫翰明……是明白的名。”

盛明兰以为齐衡对自己旧情未了,所以给自己的孩子取了带“明”的名字。怒火中烧的盛明兰见了齐衡之后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斥责,让他赶紧给自己的一双龙凤胎儿女改名字。

后来在郑大夫人的解惑下,盛明兰才知道自己冤枉了齐衡,两个孩子姓名中的“明”字,不过是齐家的字辈而已。

申氏那么做,是故意恶心盛明兰。

她想让盛明兰知道她的日子过得很憋屈,很不痛快,于是想让不知道取名字的盛明兰也不痛快。

申氏故意挑衅盛明兰,为的不过是一个极其卑微的理由:我丈夫的心里竟然没有我。

齐衡是京城第一美男子,才高勤恳,出身豪门贵族,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又不贪花好色,便是申氏在孕期,齐衡也不曾收过通房,除了一颗心不知飘在哪里外,他们的婚姻实在无可挑剔,比起家中一干姐妹,申氏已是幸运太多。

而且彼时的平宁郡主,已不如当初那般趾高气扬,嘉成县主死于非命后,齐衡消沉过一段日子,儿子肯再娶亲,平宁郡主是一心一意希望儿子和新媳妇的感情能够和顺美满,是以对于小俩口的事,从不插嘴过问,还会时不时的提点申氏。

古代女子在云英未嫁时,是没有资格谈爱情的,整部《知否》里,只有如兰例外。可如兰能下定决心嫁给文炎敬,是因为婚前文炎敬对她和盘托出家中的种种,还保证婚后和如兰站在一条线上。

即便如此,如兰在婚后也没少受婆婆的刁难,吃了不少苦头。

还有华兰,嫁到袁家后婆婆就存心拿捏她,还一门心思地算计她的嫁妆。袁文绍这个愚孝男被华兰掰正后,确认了夫妻齐心这个真相,华兰才敢全身心地为夫君谋划。

没有亲婆婆的盛明兰,嫁到顾家这个虎狼窝后,也是有了顾廷烨的撑腰,盛明兰才敢心无旁骛地去和小秦氏斗。

旧时女子以夫为天,丈夫的维护和婆婆的为人决定了新妇日子的好坏,丈夫心里的那一点“有”是女子生活在婆家的依仗。

以上这些,对于申氏来说都不是问题,齐家人口简单,申氏没有妯娌姑子小叔烦忧,齐衡对她相敬如宾,婆婆对她客客气气,她也不用烦心婆媳关系。

对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女子来说,真是美满不过。

只是俗世凡人永不满足,她有了美满的家庭,就想拥有丈夫全心的爱,当她发现这份爱不属于她,她就不甘心。

或许,这也是真实的人性,要不然何来得陇望蜀一说。

平宁郡主曾委婉地提点申氏:太过端庄自重,少了情趣,不妨开朗疏懒些。

齐衡从小被平宁郡主管得极严,说过话的女孩本就不多,申氏一番查探求证,确认了齐衡心里念念不忘的那个人就是盛明兰。

申氏知道后,心里憋着难受,于是趁明兰赴宴时故意说出孩子的名字让她知道,让不明所以的盛明兰也跟着憋屈。

其实,换任何一个女人知道自己的丈夫喜欢过别的女人,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点不舒服,这是人之常情。

但婚姻生活,即使时代不一样,道理也是相通的。

盛明兰对顾廷烨说:“俗世夫妻,纠缠太多容易伤,平静含糊地过完一生,才是最好的。”

婚姻里,要有难得糊涂的心态,事事较真,件件要掰扯清楚,那是用放大镜去看生活,而事实是,没有哪个人能经得住往细处剖析。

原著里的申氏自然不懂这些,给盛明兰找不快之后,她恨不能把自己拴在齐衡身边,亦步亦趋地跟着,是以,齐衡被外派赴任,申氏执意带上一双儿女同行,最后母子三人死于时疫。

盛长柏外派赴任,海氏同行,考虑到山高路远,海氏把孩子留在了盛家,让祖母和王氏代为照顾。

申氏因为一己执念,最后伤人伤己,想想真挺可怕的。

对比原著,剧版申氏的改编显得格局更大。

当申氏看到一对无锡大阿福娃娃的时候,明白了丈夫的心不在自己身上的缘由,但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想着该怎样好好经营日后的生活。

她一心想丈夫所想,急丈夫所急,后来毫无芥蒂地帮助明兰,让齐衡看到了她的善良和可贵之处。

齐衡被申氏打动,终于在月色之下向她表露心迹,说她是他的别有天地,这份表白,不亚于“只羡鸳鸯不羡仙”。

剧里的申氏,对自己是有信心的,她懂得蝴蝶虽美,但不一定要用网兜住困在身边,而是好好地去种一片花田,待花盛开,蝴蝶自然会心甘情愿的飞来。

婚姻生活,一个是难得糊涂,一个是知足常乐,不能抠细节,抠细节就没有对的人,所以,还是且行且珍惜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知否》原著:故意恶心盛明兰的申氏,读懂她,能读懂人性

《知否》原著中,齐国公府老公爷过寿宴,因宁远侯府和襄阳侯府祖上有亲,于是便邀请了顾廷烨和盛明兰参加,宴席结束后,齐衡的第二任妻子申氏执意要送盛明兰出门。

申氏不缓不急的慢慢聊着,明兰也有一句没一句的应和着,突然,申氏停下了脚步,盯着明兰的眼睛问到:

“舅母可知,我那一双孩儿,起了个什么名字?”

明兰:“仿佛是叫……玉姐儿,翰哥儿么?”

申氏:“那是小名。大名是相公起的,一个叫玉明,一个叫翰明……是明白的名。”

盛明兰以为齐衡对自己旧情未了,所以给自己的孩子取了带“明”的名字。怒火中烧的盛明兰见了齐衡之后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斥责,让他赶紧给自己的一双龙凤胎儿女改名字。

后来在郑大夫人的解惑下,盛明兰才知道自己冤枉了齐衡,两个孩子姓名中的“明”字,不过是齐家的字辈而已。

申氏那么做,是故意恶心盛明兰。

她想让盛明兰知道她的日子过得很憋屈,很不痛快,于是想让不知道取名字的盛明兰也不痛快。

申氏故意挑衅盛明兰,为的不过是一个极其卑微的理由:我丈夫的心里竟然没有我。

齐衡是京城第一美男子,才高勤恳,出身豪门贵族,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又不贪花好色,便是申氏在孕期,齐衡也不曾收过通房,除了一颗心不知飘在哪里外,他们的婚姻实在无可挑剔,比起家中一干姐妹,申氏已是幸运太多。

而且彼时的平宁郡主,已不如当初那般趾高气扬,嘉成县主死于非命后,齐衡消沉过一段日子,儿子肯再娶亲,平宁郡主是一心一意希望儿子和新媳妇的感情能够和顺美满,是以对于小俩口的事,从不插嘴过问,还会时不时的提点申氏。

古代女子在云英未嫁时,是没有资格谈爱情的,整部《知否》里,只有如兰例外。可如兰能下定决心嫁给文炎敬,是因为婚前文炎敬对她和盘托出家中的种种,还保证婚后和如兰站在一条线上。

即便如此,如兰在婚后也没少受婆婆的刁难,吃了不少苦头。

还有华兰,嫁到袁家后婆婆就存心拿捏她,还一门心思地算计她的嫁妆。袁文绍这个愚孝男被华兰掰正后,确认了夫妻齐心这个真相,华兰才敢全身心地为夫君谋划。

没有亲婆婆的盛明兰,嫁到顾家这个虎狼窝后,也是有了顾廷烨的撑腰,盛明兰才敢心无旁骛地去和小秦氏斗。

旧时女子以夫为天,丈夫的维护和婆婆的为人决定了新妇日子的好坏,丈夫心里的那一点“有”是女子生活在婆家的依仗。

以上这些,对于申氏来说都不是问题,齐家人口简单,申氏没有妯娌姑子小叔烦忧,齐衡对她相敬如宾,婆婆对她客客气气,她也不用烦心婆媳关系。

对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女子来说,真是美满不过。

只是俗世凡人永不满足,她有了美满的家庭,就想拥有丈夫全心的爱,当她发现这份爱不属于她,她就不甘心。

或许,这也是真实的人性,要不然何来得陇望蜀一说。

平宁郡主曾委婉地提点申氏:太过端庄自重,少了情趣,不妨开朗疏懒些。

齐衡从小被平宁郡主管得极严,说过话的女孩本就不多,申氏一番查探求证,确认了齐衡心里念念不忘的那个人就是盛明兰。

申氏知道后,心里憋着难受,于是趁明兰赴宴时故意说出孩子的名字让她知道,让不明所以的盛明兰也跟着憋屈。

其实,换任何一个女人知道自己的丈夫喜欢过别的女人,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点不舒服,这是人之常情。

但婚姻生活,即使时代不一样,道理也是相通的。

盛明兰对顾廷烨说:“俗世夫妻,纠缠太多容易伤,平静含糊地过完一生,才是最好的。”

婚姻里,要有难得糊涂的心态,事事较真,件件要掰扯清楚,那是用放大镜去看生活,而事实是,没有哪个人能经得住往细处剖析。

原著里的申氏自然不懂这些,给盛明兰找不快之后,她恨不能把自己拴在齐衡身边,亦步亦趋地跟着,是以,齐衡被外派赴任,申氏执意带上一双儿女同行,最后母子三人死于时疫。

盛长柏外派赴任,海氏同行,考虑到山高路远,海氏把孩子留在了盛家,让祖母和王氏代为照顾。

申氏因为一己执念,最后伤人伤己,想想真挺可怕的。

对比原著,剧版申氏的改编显得格局更大。

当申氏看到一对无锡大阿福娃娃的时候,明白了丈夫的心不在自己身上的缘由,但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想着该怎样好好经营日后的生活。

她一心想丈夫所想,急丈夫所急,后来毫无芥蒂地帮助明兰,让齐衡看到了她的善良和可贵之处。

齐衡被申氏打动,终于在月色之下向她表露心迹,说她是他的别有天地,这份表白,不亚于“只羡鸳鸯不羡仙”。

剧里的申氏,对自己是有信心的,她懂得蝴蝶虽美,但不一定要用网兜住困在身边,而是好好地去种一片花田,待花盛开,蝴蝶自然会心甘情愿的飞来。

婚姻生活,一个是难得糊涂,一个是知足常乐,不能抠细节,抠细节就没有对的人,所以,还是且行且珍惜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