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什么的境界填合适的词(什么的境界)

什么的境界填合适的词(什么的境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模拟测试卷,收藏为期中考试做准备

此试卷包含1到4单元的内容,文末附有答案。

一、读句子,用 “√”画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1. 我们有办法使从空中降(xiáng jiàng)落的敌人投降(xiáng jiàng)。

2. 闻闻在去图书馆还(huán hái)书的路上,看到蜗(wōu wō)牛在树上慢慢地爬,闻闻用手碰了碰它,蜗牛把头隐(yǐng yǐn)藏在壳里。

3. 小敏走在弯弯曲曲(qū qǔ)的小路上,哼着小曲(qū qǔ)儿,时而弯腰系(jì xì)鞋带,时而用口哨和家雀(qiǎo què)对话。

二、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 妈妈说多吃水果对皮肤好。现在,她正坐在kè tīng( )的沙发上吃pú tao( )呢。

2. 我的叔叔是一位jià shǐ( )员,即使在两边都是zhuāng jia( )的乡间小道上,他也能cāo zóng( )自如。

三、读句子,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一:①数字一; ②相同 ③满,全 ④ 纯,专

1.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

2. 她俩今天穿的衣服颜色一样。( )

3. 只要我们工作时一心一意,效率就会变高。( )

四、用四字词语代替句子中画线的部分。

1. 远处,几座小三在云雾中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

2. 科学家在一间屋子里纵横、杂乱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

3. 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被风吹着、雨淋着。( )

4.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

五、赏析句子,完成练习。

1.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连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浪潮越来越近,那形状如______________,声音如___________,这两句话从形状和声音两方面写出了钱塘江大潮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上面的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请仿写一句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观察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关系的主要手段,宋代著名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浏览和观察_______,写出了《题西林壁》,诗中揭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道理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通过连续的、细致的观察,告诉我们爬山虎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爬山虎是如何一步步往上爬的。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在认真观察后,用富有情趣的语言给我们描述了蟋蟀是如何选址建宅的,它选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它用____扒土,还用________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_______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2. 冬天的一个上午,我看到大雪中盛开的梅花,想到了《雪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对比梅花和雪的诗。

3. 王维以写山水田园诗见长,他曾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4. 阅读文章时,我们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敢于提出问题。正如《礼记》所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________,

__________.”韩愈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

走月亮(节选)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汁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

1. 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秋虫( ) 鱼儿( ) 沟水( )

2. 选文表达了作者( )

A 在田埂上走月亮的愉快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在溪边走月亮的愉快心情和幸福的情绪。

C 看到鱼儿和水果后的愉悦心情。

3. 品读画曲线的句子,这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请你续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外阅读

窗外

从前,当这里还是乡村的时候,我常在窗边,看窗外的美景。

春天里,农民披着如丝的细雨,赶着水牛耕田,细嫩的草叶给田野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美妙而清脆的鸟声也开始在耳边唱起来。

夏天,小溪上映着夕阳。暮色中,孩子们在水中无拘无束地嬉戏,笑声、歌声一齐由窗外飞进来。夜里,微风习习,蛙鸣声声,萤火虫在草丛里闪闪发光。星星一眨一眨的,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

秋天,田野里一片金黄,农民们微笑着,收割稻谷,收获喜悦。一望无际的稻田上,不时有几只鸟儿飞过,它们的叫声也是那么快乐,

冬日里,( )天气不冷,母鸡( )会领着遍身鹅黄的小鸡,在田间啄食残留的谷粒。公鸡拍打着翅膀高声啼叫,吓得滚圆可爱的小鸡满地飞跑。

这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过去古朴美丽的乡村,如今已变成高楼林立的闹市了。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 全文一共有______自然段,按_______顺序写出了乡村过去古朴美丽的景色。

3. 第3自然段中,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乡村夏天的美丽景色?用“______”在文中画出相关词语。

4. 请你在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各找一个词来形容乡村过去和现在的样子。

过去:________ 现在:________

5.我最喜欢窗外________的景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1. jiàng xiáng

2.huán wō yǐn

3. qū qǔ jì qiǎo

二、1.客厅 葡萄

2.驾驶 庄稼 操纵

三、③②④

四、1.若隐若现2.横七竖八 3.风吹雨淋 4.随遇而安

五、1.比喻 夸张 千万匹白色战马 山崩地裂 水势之大 来势之猛

2.设问 承上启下 是谁不辞辛劳地为我们传授知识?是我们敬爱的老师。

六、1.庐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叶圣陶 样子 颜色 生长的位置 法布尔 像样 排水性好 隐蔽 前足 钳子 后足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明辨之 笃行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七、1.唱 跃 汩汩

2.A

3.表示列举的省略 远处传来一声声狗吠

八、1. 只要 就

2.6 时间

3.已在原文画线

4.古朴美丽 高楼林立

5. 秋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到处充满丰收的喜悦。

忘我的境界,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淡泊宁静,荣辱不惊,去留无意

忘我的境界,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淡泊宁静,荣辱不惊,去留无意,闲看花开花谢,云卷云舒。忘‬我地活着,忘‬我地笑着,忘‬情‬地看着,忘记自我才‬是真正的快乐,也是幸福的源泉。笑‬看‬人生百态,笑‬看‬风云激荡,笑‬声中获得更多的精彩。

一‬、人生如‬逆‬,境界隐‬含着崇高的价值取向

境界一词的一般解释,乃人的行为举止,或是思想觉悟,亦或是精神修养,也是自我修持的一种能力,即修为,人生感悟。对于境界来说,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表述或看法,见解也不一致,所以境界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

境界依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建立在境界之上的。如果没有水面的话,湖泊就是不存在的;如果没有山脊的话,山和天空也是不存在的;如果全部物质的境界都不存在的话,那么世界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整体。因而物质与境界相辅相成,局部与局部相互依存,和谐共生,两者缺一不可。

对于读书人来说,读书明理,读书的境界在于自我。当‬你‬静‬静‬地品‬读一篇韵味十足的美文,欣赏一首诗歌,文中那感人的一举一动,字里行间灵动的细节,诗中那拨动心弦的艺术构‬思,都会引起你对生活的回忆,对美‬好生活的幻想。也许在这样的情思氛围中,会激发一种创作的灵感,一种创作的冲动便油然而生。

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本身就源于浩瀚的历史,源于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的风景。只要能进入角色,真心实意地投入,就会于字里行间读出种种神奇,读懂无数坎坷,读明世间哲理,读透那些让人为之高兴,为之忧愁,为之生,为之死的种种内涵和真理。这就是读书的境界,在于感悟人生,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人生天地间,只是一个旅人。过好自己的生活,就是对生‬命的热爱。平‬淡‬是真爱,快乐是幸福。但人不是为活着而活着,还有诗和远方,亦有向往人生的美好境界。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是庄‬子‬就‬人生境‬界‬的至‬理名言。‬至人无己‬是‬说‬道‬德‬修‬养‬最‬高的人容易忘记自己;神‬人‬无‬功‬是‬说‬人‬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淡‬泊‬名利了;圣‬人‬无‬名‬是‬说‬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走走停停,说散就散,匆匆过客,无论是东‬西还是南‬北‬,各自安好。漫漫红尘,风雨人生,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风景;一‬路‬走过,风风雨雨,有缘相聚,无缘走散,都成了匆匆的过客。人生也就成了一道多彩的风景。

人‬的一生一‬世‬,就是人‬的一‬辈子,也‬是一个人在世‬间的时间岁月。这是一段曼‬妙的人生岁月;不‬同的人经历也不‬同‬,也‬就有‬不同的人生追求。有人渴望奋进的动力,也‬有人‬遭遇坎坷以‬及‬失落,伴随着人生的旅途。无论是阳光下,还是风雨中,无‬不‬镌刻着人生的心‬路‬历程,蕴含着人生的意义何在,以‬及‬人‬生‬的价值取向。

二、人生是一部精彩纷呈的生活画卷

短暂的人生之旅,怆然中隐‬含着自信,叹息中透着豪情。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本书的话‬,那么只有用美好的心灵去读懂,你才能读出内‬在的价值,才会读懂爱憎分明,读懂痛苦与欢乐的情景,读懂追求完美的人生,奉献才‬是人生的神圣,无‬我‬境界是永恒的话题。

世间有多种多样的人生追求,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无论是选择大江东去,还是踏上了小桥流水的曲径通幽,都是各人的心志使然。人‬各有志‬不‬可‬强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态度。追求煊赫显耀的未必高尚,意在淡泊清静的未必卑下。于是,不同的选择,构成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形成了不同的人生价值。

吐出自己最后一缕蚕丝,为人类提供优质的蚕茧,这是春蚕的价值;为使昏暗变得光明,献出自己最后的光和热,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蜡烛的价值;找准自己的最佳位置,不‬同的地方发‬挥‬不同的作用,甘‬愿做一个默‬默地‬螺‬丝‬钉‬,这是螺丝钉的价值;普通的凡夫俗子为各自的命运奔波,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他(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释放出耀眼的光芒,这是平凡人的人生价值。社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说。

人的头衔再‬怎么显赫,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瓦釜雷鸣,既不证明贡献,也不代替水平。高山幽默,自然是一种巍峨;蓝天无语,自然是一种高远。拥有金钱的多‬寡‬,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当人的思想被金钱占据时,犹如鸟翼系上了黄金,不能再翱翔蓝天一样,不能再容纳远大的理想。

人的生命长与‬短,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流星只有一眨眼的生命,却呼啸着划出一道强光;那满山的枫叶,到了深秋,才绽放出绚丽的青春。

人的荣誉有‬多有‬少,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不‬把来之不易的荣誉当作人生道路上的路标,才能继续轻装前进;倘若固守在自我的陶醉上,背上荣誉的重负,必将失去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星星没有月亮耀眼,却无私地献出了它的一切,在‬那‬万里夜空中点缀得美丽诱人;绿叶没有红花夺目,却为鲜花吐馨献出了自己的芳华,将花朵衬托得艳丽多彩。

无私的奉献,是人生的主旋律,是镌刻在人们心中的一座永恒的丰碑,其重如泰山,其珍如瑰宝,也‬是人‬生‬的巅峰,真‬正‬才‬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展现人生的价值,必须用高尚的品格造就光彩的人生。力图使自己活泼而不轻浮,严肃而不冷淡,自信而不骄傲,虚心而不盲从。成功时学会深思,受挫折时保持镇定。在追求人生价值中奉献,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行进在人生的旅途上,经风不折,遇霜不败,逢雨更娇,历雪更艳。

庄子在《逍遥游》中,用瑰丽奇特的意象向世人阐述了这样一则理念:

名利皆为虚浮之事,人生苦短,不应被名利所左右,回归本心,才能做回最真实的自己。面对纷争的乱世,庄子自然愿意消极避世,以归老林泉换得一世逍遥。回‬归‬自然,平‬静‬淡‬定‬。守‬护心‬灵‬,自‬由自在。

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生命如花,花‬开花谢。命运的种子在哪里撒下,就在哪里含情怒放。它的丰盈与娇艳,依仗的是和煦的清风,温和的雨露,以及每天照常升起的太阳。

而一旦你的周围出现了太多的象征着名誉的光环,还有代表着财富的金钱,亦‬或是化身为权力的印章,人‬的本性本‬质‬不再‬纯洁,此时再绚烂的花朵,也终将提前枯萎。崇尚‬自然的和谐,向往美好的生活。

三、人生如此自可乐 ,岂必局束为人鞿,非淡泊无以明志

古往今来,但凡大成者,必为淡泊之人。因为比起眼前的名利,他们更看‬重的东西,就‬是获得内心的充实,心‬灵‬的宁静致远,平安喜乐的生活。

“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脚‬下的路用‬脚‬丈量,才能走‬的踏实。一‬日三餐,踏实过日子,明天还‬能看‬日出日落,笑‬看‬人‬世‬沧桑,淡定从容朝‬前去。

看淡名利,放下身心,浸润在清风明月之间,因为那才是灵魂的归宿。名‬利‬地位都是身‬外之物‬,唯有这‬纯‬粹的美好时光才能是‬真正的可贵。

岁月无边,人生有涯。很多时候,你以为所追逐的是无尽的繁华,其实往往只是南柯一梦。最后才‬知,表‬面‬风‬光的东西,却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

不如顺其自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有所求有所不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让生活随名利而左右。不为名利刻意掩饰自己,不因名利势利逢迎他人,做简单真实的自己就好。唯‬如此,便是生命最美好的状态。

人生的路,走走停停是一种闲适,边走边看那是一种优雅,边走边忘就是一种豁达,看‬破‬而‬不‬说‬破‬那‬是‬一种‬睿‬智‬。大‬智若愚,宠辱不惊。

生命只有走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待出来的辉煌;埋怨,只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努力,才是人生的态度。有些事,发生了就只能接受;有些人,失去了就只有放手;有些路,选择了就没得回头;人生就是这样的无奈,大‬路‬朝天一‬路‬前行。

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虽说曲折坎坷,却依然绽放着美丽。只要你细心品味观看,就能欣赏沿途的美景。人生最可‬贵的东西,不是将‬你我‬置身何处,而是从‬此‬将前往何处去。

思者无涯,梦者无疆。梦想,就是头顶的星空,也是心‬灯‬;梦想成真时,人就‬无‬往‬而不胜‬。掐灭心灯,是自甘堕落;保持心灯不灭,那么人生就不会有真正的遗憾。

境界有许多,有婚姻的境界,有人生的境界,有读书的境界,有艺术的境界,有创作的境界,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在追求一种境界,每一种境界都会让人着迷,境界竟如此美丽!

忘我的境界,似乎与‬常人无关,它却‬‬正是凡‬人‬的境界;看‬似‬‬无法企及,却是人‬生‬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它‬能够让人的心灵变得纯净如‬水‬,也能够让一个人活得简单,更能让生活回归到生命的本色。生‬命‬可贵,还‬请‬珍惜‬。

忘‬我的生活伴‬随着你我‬的人‬生轨迹,须臾不‬离不散‬,真的太美好,它‬会‬向世人展示出一种‬无尽的温情。

忘我的一种‬境界,纯‬粹‬而‬干净,点‬缀‬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描绘着心里的江山如画。这‬一‬抹‬清‬新脱俗的心‬灵深处,婉约着一‬片‬宁静祥和的温暖,华美之‬旅在‬人生路上走着,因为路‬的尽头才‬有更‬美好的生活。

人‬活着就要有‬品‬味‬,要‬有‬人生‬的境界。境界究竟为何物?用心‬品‬味‬个‬中‬的滋味,韵味无穷,因为它‬就‬在‬你我的心中!

(图源网络,若侵必删)

【石外中考】2023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石外集团九年级语文教研组长 袁晓红

一级教师,裕华区骨干教师,所授课例获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河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石家庄市评优课一等奖。

于守常中创新

有学生考完语文兴奋地联系我说:“老师,语文试卷和以前不一样了!”问他怎么不一样,学生回答:“特别灵活”。2023年的语文试卷,主打一个“没想到”。对于中考语文试卷的命制,河北摒弃套路,一直奔走在创新的路上,但立德树人的“常”不变。

从整体形式上看,虽然试卷总题数由以往的超过20道减少到19道,但题下小问增多。整张试卷仍保持了约5500字的阅读总量。

试题第一部分只有两道题。第1题下设4小问,分别考查字音字形、查字典、字义。契合课标第四学段(7—9年级)“识字与写字”中“能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的要求。引导学生有探究汉字规律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能根据字音、字形、字义三者的关系,准确认读、正确理解遇到的生字新词。第1题文段选自部编八下教材《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以课内文段考查“识字与写字”,这在近年河北中考中是没有出现过的。文段作者马丽华以其精简准确而形象的语言,营造出一种雄伟、圣洁、瑰奇的境界,突出表现了格拉丹东地区的原始风景给人带来的精神震撼和心灵触动。在中考试题中,选择这样的语料,不仅在语言运用层面上引导学生把主观感受、想象与客观描写融在一起,而且在审美创造层面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更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第2题下设3小问,以选词填空和赏析比喻句的形式考查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运用、分析词语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并积累不同语境下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词语,能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和习惯选择使用。有关西柏坡的文段彰显了河北历史文化与地域特点。西柏坡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是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这一语料的运用,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热爱家乡,涵养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试卷第二部分由之前的古诗阅读、文言文阅读、议论文/说明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名著阅读五部分,整合为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大块。

第3题是古诗文默写。将古诗文默写融入试卷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中考查,这在河北中考中也是首次。古诗文默写以主题默写的形式出现。以“劳动”为主题的文段将6句古诗文串连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凸显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中对劳动课程独特育人价值的彰显。同时,文段本身,文言诗句的引用和现代汉语的评价相结合,为学生写作上的创意表达提供了范例。

第4题古代诗歌阅读并没有像大家所预料的那样,以课内外古诗的对比阅读或整首纯课外古诗阅读的形式出现。而是设置了公园标语的情境,以一组含有“柳”这一意象的诗句考查学生对于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试题选取的虽是课外诗句,但语言知识与阅读经验却是学生从课内古诗学习中习得的。如第1小问解释“杨花”的含义,是由课内所学“杨花落尽子规啼”迁移而来。第2小问“一切景语皆情语。乙标牌上的‘渡头杨柳青青’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问题设定以“一切景语皆情语”给学生作答构建了支架,更是关注了探究结果的合理性,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第3小问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述调动联想与想象,找出景物特点。三个小问的设置,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加深对语言文字极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文言文阅读是课内外文段综合阅读,下设5题(第5题—第9题),分别考查词语理解、内容理解和语言概括。其中课内文段解词“因”出自课下注释,课外文段解词也在课内文言文中出现过。三则文段表达方式上以说明为主,内容上隐约有着跨学科的味道。乙文涉及物理知识,丙文是文言版数学“应用题”。虽内容新颖,但设题依然是从语文角度出发,彰显学科特色。其实类似的文章我们课内也有,比如《三峡》,选自地理学著作《水经注》。这些文章,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也使同学们真正将文言知识运用到不同学科的学习上,达到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

议论文阅读与九下课本戏剧活动探究单元相应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课程设置”中提及,在八至九年级要开设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课程,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基本原则中”强调“突出实践”,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新课标课程理念也要求“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议论文阅读选取《戏剧实践的意义》作为语料,彰显了戏剧进课程的重要性,是对美育的倡导,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文中事实论据中涉及的《枣儿》《屈原》都是课本上学过的内容,对学生理解文章观点有很大的帮助。第10题引导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总结议论文的阅读经验与方法,从而把握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11题考查学生解释观点与材料之间联系、用实证材料对他人观点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命题情境涉及课内所学篇目《天下第一楼》,启发学生调动既有知识和资源解决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知识支架。12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清晰理解,指向思维能力的提升。

记叙文篇目改编自梁衡的《数理化通俗演义》。文章用朴实而生动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达尔文和华莱士两位科学家忠于真理而不争抢优先权的故事。从内容上说,与课内篇目《伟大的悲剧》有关联点;从科学精神上说,与《美丽的颜色》有相通性。整体读来,这篇文章有着熟悉的亲切感,引导学生树立崇真向善的价值观。记叙文阅读分值不变,但由之前的5道题改为4道题。13题考查长文的情节梳理,以简易表格的形式出现。表格第一行的内容,其实给学生框定阅读范围起到了提示作用。14题考查词句赏析,题干解释了什么是细节描写,也提示了该题两小问可从人物和景物两个方面来思考作答。若有考生一味填空不读图,或不细读题干急匆匆赏析句子,则忽视了出题人的匠心所在。15题涉及内容理解。要求学生阅读文章时要整体把握理解,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16题考查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引导学生精确提取信息并分析其作用。

整本书阅读在2022版课标中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呈现。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能“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课标整本书阅读第四学段的学习内容中提及要阅读革命文学作品,如《红岩》等,体会、评析革命英雄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独立阅读古今中外诗歌集、中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文学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试卷考查《红岩》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部名著,紧贴课程标准。两道题分别以读书笔记和资料卡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读书有法。从内容到形式,都彰显“教学评”的一致性。值得一提的是,18题题干涉及课内篇目《纪念白求恩》,资料卡中提到“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用别样的方式提醒学生要选择备选人物中“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情节作答。统观整张试卷,有如此匠心的题干表述还有很多,这些表述都在关注学生的思维。只要考生认真审题,理解词句的关联性,就能找到答题的突破点。换言之,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考试不是最终目的,让学生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才是试题背后的应有之义。

以往试卷第三部分内容为“作文”,而今年改为了“写作”。《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作文”的解释是“写文章(多指学生练习写作)”。而“写作”指“写文章(有时专指文学创作)”。题干中一个词语的变化,其实是对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这样的表述一则与新课标内容保持一致,二则也对学生的创作表现出承认与期待。

以“守常”为话题的写作,开放与限制并行。需要学生经历静心审题,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的过程才能写好。缺乏思考则易陷于空泛或直接跑偏。题中要求“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还可以说明某一现象或事理”,即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都可以,学生可以广泛选择适合自己思想表述的形式。完成写作前我们要理清楚三个问题:什么是守常?为什么要守常?怎样去守常?“常”,即常理、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通常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势发展。导语写道“‘守常’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我们必须明确,“守常”不等于守旧,我们要坚守的应该是体现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方方面面。于抽象而言,可以是理想信念、原则方法、情感态度。于具体来说,可以是某一传统文化或民俗,如书法、武术、传统节日等。这些在素材在学生生活中非常常见。从内容上说,可以写自己或身边人具体“守常”的事,如遵循认知规律才能习得某项技能,如练字、舞蹈等;传承某种民俗文化,如刺绣、扎染、制瓷器等;体悟高尚人格,如诚信、坚韧等。这些贴近生活、切近学生年龄特点的诸多素材使学生易于动笔,相信考场上一定会涌现一批美文佳作。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摒弃“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观念,不能给任何素材都披上“守常”的外衣,要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有自己的判断,紧紧围绕话题行文。

第二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守常呢?首先是传承,对于中华之所以称之为中华的某个方面的传承,让历史的积淀随岁月长河不断延续,让美好的事物持续美好。其次是创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创新。这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指向对生活、对环境、对个人或群体的真善美的追求。第三个问题,我们如何守常呢?我们一定要有辩证思想,将“常”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做调整,该坚守的坚守,同时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的小舍是为了大得,这不是“不守”,而是一种扬弃。

理清了这三个问题,其实我们也就理清了出题人的本意。要让学生在树立文化自信的前提下调动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思维进行审题,或者说是审视生活。学生平日里不能只机械地记诵所谓“美文”,也不能准备几个素材就生硬往考场作文上套。我们要引导学生的是睁大眼细致观察世界,调动各种思维发现现实生活的美与变化,用善感的心灵细细品味,用灵巧的笔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于守常中创新,于创新中呵护那珍贵的“常”。

整套试卷,从内容上看,依标命题、紧贴课本、五育并举;从形式上看,设置情境、图文并茂。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也在接受价值观引领和语言熏陶。试卷反套路,求创新,拓展学生思维,不仅为学段结束时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提供了有力依据,也为今后老师的教学指引方向。

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还是要有一些境界的,没有境界没有格调的人生,站不高、看不远,低俗平庸。

清代学者张潮说,人生的境界有三种,他在解释时用了一个“看月亮”的形象生动的比喻。

第一种:在窗子里面看月。大半的人都是如此,因为一般的人受到一定的时间、空间限制,只能在窗子里面看月亮。

第二种:到庭院中望月。从屋里面走出来,到了庭院中。庭中望月,天地原来如此开阔,世界如此广大。这样他扩展了胸襟、气象。

第三种:站在高台上玩月。站在高台、高山上与月亮嬉戏。这是一种何等快乐的大境界!

胸襟、气象是怎么树立的?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这有时候也决定一个人创造力的大小。不同的心灵境界,不会给你带来直接的利益,但有可能提升你的创造力,让你不会陷入一种蒙昧的挣扎和角逐中去。

摘自 | 《领导文萃》2022年6月上

稿件来源 | 《演讲与口才》

本文作者 | 曾昭安

责任编辑 | 子星

微信编辑 | 笺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