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特暴龙图片大全大图(特暴龙图片)

特暴龙图片大全大图(特暴龙图片)

比暴龙还凶残?暴龙的“亲戚”特暴龙了解一下

雷克斯暴龙,简称暴龙,是我们最熟悉的恐龙,俗称霸王龙。

暴龙在科幻爱好者眼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臭名昭著。它们以体型巨大,凶狠残暴著称。

不过,在恐龙时代,食肉恐龙可远远不止暴龙一种。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另外一种史前恐龙杀手。说起来,它们和暴龙还是远亲,这就是特暴龙。

听到这个名字,有的人就明白了,这是一种和暴龙比较类似的恐龙。甚至可能有人认为,一个“特”字,可能是说明特暴龙比暴龙更强大。

事实上,特暴龙确实和暴龙比较类似,它们算是远亲,都是暴龙超科的生物。我们知道,生物的分类从高到低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目和科之间,还有亚目和超科的小分类。而暴龙超科下,就分特暴龙科和暴龙科等恐龙。

最初的时候,人们认为特暴龙是暴龙的一种。不过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它们的身体结构差别比较大,“亲戚关系”可能很远,相似的体型也可能只是因为环境导致的平行演化,而非是分支式的演化结果。甚至有人认为,是一些特暴龙在越过了白令海峡之后,才演化出暴龙的。

特暴龙生活在约7400万年前到7000万年前,主要分布在我国和蒙古国境内。它们的官方名称叫做Tarbosaurus,特字是音译过来的,并非说明它比暴龙更强。事实上,它们的体型反而比暴龙还要小一些。

目前唯一确定的特暴龙的种类叫做勇士特暴龙,体长大约9-12米。还有一个不确定的种——艾氏特暴龙体型还要更小一点,大约7-8米。

尽管如此,这也不意味着特暴龙就不凶残。实际上,它们的凶狠程度,完全不逊于自己的“亲戚”。

研究显示,特暴龙的头骨(包括颌部)要比暴龙坚硬,更便于猎杀当时的生物。同时,它们的体重虽然最多只有7.5吨,但是在它生活的时期,地球上基本没有像地震龙这样巨大的恐龙了。因此,在白垩纪末期,特暴龙几乎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对于特暴龙的脑部研究显示,特暴龙的双眼虽然可以建立起立体的视觉效果,但是它的脑部里处理视觉效果的区域似乎并不大,这意味着它们很可能是像暴龙一样,并不非常依赖视觉。相对应的,它们的嗅觉和听觉要更发达一点,对于它们的生活、捕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显示,特暴龙并非是一种孤独的生物,它们很可能和其他很多生物甚至其他食肉动物和平地生活在同一个小生态环境中。这也没什么可意外的,毕竟“龙”多力量大,一个繁荣的环境,可以让它吃到更多食物。

目前来说,关于特暴龙究竟该怎么分类,古生物学家还没有定论。它们究竟是暴龙的一种,还是暴龙的远亲,或者是暴龙的远亲,都还无法下定论。人类发现的特暴龙化石相对还比较少,获得信息有限。这一切问题,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发掘,才有机会得到解答了。

恐龙档案64——特暴龙

特暴龙

年代:白垩纪晚期

地点:亚洲(蒙古)

大小:长12米

食性:食肉

特暴龙是种大型兽脚亚目恐龙,属于暴龙超科。是霸王龙的远亲。特暴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的亚洲的蒙古和中国,约7400万年前到7000万年前。特暴龙的化石大部分是在蒙古发现,而在中国发现了更多破碎骨头。过去曾经有过许多的种,但目前唯一的有效种为勇士特暴龙,又译勇猛特暴龙。特暴龙最长可达14米,最重7.5吨。和近亲相比,特暴龙吻部较窄,腿虽然长但按照比例不如近亲长,前肢比例是暴龙科里最短小的,身体很粗壮。

这种庞大的肉食性恐龙横行在亚洲中部陆地,遇见什么都吃,无论生死。因为体形过于庞大,其作为食肉动物的能力值得怀疑,可能以鸭嘴龙类和甲龙类为食,也会吃其他肉食性恐龙残留的猎物,它庞大的体形或许连最凶猛的捕猎者也会被吓跑。

许多特暴龙骨骼发现于蒙古,其中有些是完整的,可以分析出该暴龙科恐龙的直立站姿。其结构几乎与暴龙相同,但体格更轻,头骨更长。它的背部几乎呈水平状,躯干在臀部得到平衡,灵活的长脖子朝着躯干急剧弯曲,沉重的头部几乎与脖子呈直角,形成鸟状姿势。从发现的化石看来,特暴龙的头部朝着肩部后仰,这一情况通常出现在动物死亡之时,因为颈部的韧带变干收缩,将头部后拉成不自然的姿势。

2003年,Hurum与Sabath证实特暴龙是分支龙的近亲,而非暴龙的一个种。这是根据暴龙科恐龙起源于亚洲,而且迁徙到北美洲的假设。其他的研究人员也支持这个意见。分支龙被认为是个成年个体,但它的长、低矮头部却是幼年暴龙科的特征。基于此一特征,柯尔推测分支龙是特暴龙的一个幼年体。但柯尔也认为,分支龙较多的牙齿数量,以及口鼻部上方的低矮瘤状物,有其他可能的存在。

但21世纪初的研究证明,霸王龙和特暴龙的亲缘关系没有那么地接近,它们的差异特征和生理构造,完全可以划为两个不同的属。特暴龙与亚洲的诸城暴龙近亲关系更接近,而并非霸王龙。

恐龙简笔画教程,家长快为孩子收藏吧~

恐龙(英文名:Dinosaur)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现在,跟着千千一起来学画恐龙吧!

特暴龙意为\"令人害怕的蜥蜴\",是种大型兽脚亚目恐龙,属于暴龙超科。是霸王龙的远亲。特暴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的亚洲的蒙古和中国,约7400万年前到7000万年前。特暴龙的化石大部分是在蒙古发现,而在中国发现了更多破碎骨头。

似鳄龙意为\"鳄鱼模仿者\" ,是种大型棘龙科恐龙,拥有类似鳄鱼的嘴部,生存于中白垩纪的非洲,约为1亿2000万年前到1亿1000万年前。似鳄龙属于兽脚类.,与现生的鳄类非常类似,他们依据化石头部的形状,将化石命名为似鳄龙,模式种泰内雷似鳄龙。

蛇颈龙是已灭绝的蛇颈龙属海生爬行类的统称,属调孔亚纲鳍龙目,是一类适应浅水环境中生活的类群,个体较大,且长颈,因以得名。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出现,到侏罗纪已遍布世界各地,白垩纪末灭绝。蛇颈龙体型硕大无比,是海洋中的霸王,与鱼龙类一起统治着中生代的海洋。

腕龙是蜥脚下目的一属恐龙,生活于晚侏罗纪,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腊文的\"βραχιων\"(前臂)及\"σαυρος\"(蜥蜴)结合而来,因它的前肢比起后肢大很多。腕龙是曾经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的动物之一,亦是所有最有名的恐龙之一。

三角龙: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草食性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三角龙也是最著名的恐龙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欢迎的恐龙。

禽龙,属于蜥形纲鸟臀目鸟脚下目的禽龙类。禽龙是种大型鸟脚类恐龙,身长约9到10米,高4到5米,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来抵抗掠食者。它们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距今6500万—2亿年)的大型恐龙。后肢发达,直立高约5米,从头部至尾尖长11米。尾巴粗重,起平衡作用。素食,舌长,利牙锯齿状,用以撕扯和切碎树叶。

窃蛋龙,是种小型兽脚亚目恐龙, 生存于白垩纪晚期,身长1.8到2.5米。大小如鸵鸟,长有尖爪、长尾,推测其运动能力很强,行动敏捷,可以像袋鼠一样用坚韧的尾巴,保持身体的平衡,跑起来速度很快。

梁龙,是梁龙科下的一属恐龙,它的骨骼化石首先由塞缪尔·温德尔·威利斯顿所发现。梁龙生活于侏罗纪末的北美洲西部,时代可追溯至1亿5000万至1亿4700万年前。个体最长可超过30米,体重约10吨。鼻孔位于眼睛之上。它们的脖子无法抬高,推测是用来扩大原地进食面积的。

雷龙是蜥脚下目恐龙的一个属。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在1879年命名了秀丽雷龙,brontē/βροντη在古希腊文里意为\"雷声\",而sauros/σαυρος意为\"蜥蜴\";但这名称在1974年正式遭到废除,由在1877年命名的迷惑龙所取代。

剑龙为一种巨大的草食性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7-9米长,2.35米至3.5米高,2至4吨重。

沱江龙,生活在中国的沱江龙与同时代生活在北美洲的剑龙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沱江龙从脖子、背脊到尾部,生长着15对三角形的背板,比剑龙的背板还要尖利,其功能是用于防御来犯之敌。在短而强健的尾巴末端,还有两对向上扬起的利刺,沱江龙可以用尾巴猛击所有敢于靠近的肉食性敌人。

给大家收集了这么多可爱的恐龙宝贝,快点跟千千画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