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相火妄动(相火)

相火妄动(相火)

《中医基础理论》相火

相火

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君火与相火相互配合,以温养脏腑,推动人体的功能活动。一般认为,肝、胆、肾、三焦均内寄相火,而其根源则在命门。”

中文名

相火

释义

指肝肾的相火

来源

中医学名

释义2

西医中,紧张素原

释义

(相火,即西医中紧张素原)

和“君火”(心火)相对而言,一般指肝肾的相火。

相火与君火

一般认为,肝、胆、肾、三焦均内寄相火,而其根源则在命门。”

相火一词,出《素问·天元纪大论》,说道:“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与君火相对而言。

君火者何谓也?“君”,指最高主持者;“火”,指事物生长和变化的动力。故所谓君火者,即使事物生长和变化的最高主持者和动力。以自然变化来说,有了它,生物的生长化收藏才能进行。以人体变化来说,它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中枢,有了它,生理活动才能进行。此火乃君火也。

相火者何谓也?相火是在君火指挥下具体完成、促进自然界多种生物成长变化或人体生长发育的火。它是在君火主持指挥下发挥其作用的,处于臣使地位。有了它,君火的作用才能具体落实。此火乃相火也。

明者何谓也?“明”,光明之义,指君火的正常表现。

位者何谓也?“位”,位置也,即安于本位充分发挥其本身应尽的职能。

故所谓“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者,即君火的主持作用正常,相火的作用才能正常。君火相火的作用正常,自然界物化现象及人体的生理活动才能够正常进行。

《素问·天元纪大论》:“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先哲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测算方法及其原理,亦即运气的测算。古人主要是以六气、干支和阴阳五行来进行运算。在测算时以天之风、火、热、湿、燥、寒六气配以三阴三阳,亦即以厥阴(一阴)配风,以少阴(二阴)配热(火),以太阴(三阴)配湿,以少阳(一阳)配火(暑),以阳明(二阳)配燥,以太阳(三阳)配寒。由于热和火系属一类,又把火分为君火和相火。

黄元御《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六气名目] ⑴厥阴风木:足厥阴肝(乙木)、手厥阴心包(相火);⑵少阴君火:手少阴心(丁火)、足少阴肾(癸水);⑶少阳相火:手少阳三焦(相火)、足少阳胆(甲木);⑷太阴湿土:足太阴脾(己土)、手太阴肺(辛金);⑸阳明燥金:手阳明大肠(庚金)、足阳明胃(戊土);⑹太阳寒水:足太阳膀胱(壬水)、手太阳小肠(丙火)。”

《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脏腑生成》:“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脏有心主相火之阴,腑有三焦相火之阳也。”

生理学

朱丹溪指寄居于肝肾二脏的阳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格致余论·相火论》:“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变,阴静而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各一其性。唯火有二:曰君火,人火也;相火,天火也。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也,故凡动皆属火。以名而言,形气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以位而言,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谓之相。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

“具于人者,寄于肝肾二部,肝属木而肾主水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肝肾之阴,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也。”

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扇,则妄动矣。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君火之气,经以暑与湿言之;相火之气,经以火言之,盖表其暴悍酷烈,有甚于君火者也,故曰相火元气之贼。朱子曰: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此善处乎火者。人心听命乎道心,又能主之以静。彼五火之动皆中节,相火惟有裨补造化,以为生生不息运用耳,何贼之有?

赵献可《<内经>十二官论》:三焦者,是其(指命门)臣使之官,禀命而行,周流于五脏六腑之间而不息,名曰相火。相火者,言如天君无为而治,宰相代天行化,此先天无形之火,与后天有形之火不同。命门右旁一白小窍,即相火也。

六气之一

其初气为木,上应天之厥阴风气;二气为君火,上应天之少阴火气;三气为相火,上应天之少阳暑气;四气为土,上应天之太阴湿气;五气为金,上应天之阳明燥气;终气为水,上应天之太阳寒气。火气有二,其一在前位,应少阴,合五脏君主之官(心),故名君火。与之相对,位在下,应肝者名相火。《素问·六微旨大论》:“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运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

《中医基础理论》相火

相火

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君火与相火相互配合,以温养脏腑,推动人体的功能活动。一般认为,肝、胆、肾、三焦均内寄相火,而其根源则在命门。”

中文名

相火

释义

指肝肾的相火

来源

中医学名

释义2

西医中,紧张素原

释义

(相火,即西医中紧张素原)

和“君火”(心火)相对而言,一般指肝肾的相火。

相火与君火

一般认为,肝、胆、肾、三焦均内寄相火,而其根源则在命门。”

相火一词,出《素问·天元纪大论》,说道:“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与君火相对而言。

君火者何谓也?“君”,指最高主持者;“火”,指事物生长和变化的动力。故所谓君火者,即使事物生长和变化的最高主持者和动力。以自然变化来说,有了它,生物的生长化收藏才能进行。以人体变化来说,它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中枢,有了它,生理活动才能进行。此火乃君火也。

相火者何谓也?相火是在君火指挥下具体完成、促进自然界多种生物成长变化或人体生长发育的火。它是在君火主持指挥下发挥其作用的,处于臣使地位。有了它,君火的作用才能具体落实。此火乃相火也。

明者何谓也?“明”,光明之义,指君火的正常表现。

位者何谓也?“位”,位置也,即安于本位充分发挥其本身应尽的职能。

故所谓“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者,即君火的主持作用正常,相火的作用才能正常。君火相火的作用正常,自然界物化现象及人体的生理活动才能够正常进行。

《素问·天元纪大论》:“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先哲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测算方法及其原理,亦即运气的测算。古人主要是以六气、干支和阴阳五行来进行运算。在测算时以天之风、火、热、湿、燥、寒六气配以三阴三阳,亦即以厥阴(一阴)配风,以少阴(二阴)配热(火),以太阴(三阴)配湿,以少阳(一阳)配火(暑),以阳明(二阳)配燥,以太阳(三阳)配寒。由于热和火系属一类,又把火分为君火和相火。

黄元御《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六气名目] ⑴厥阴风木:足厥阴肝(乙木)、手厥阴心包(相火);⑵少阴君火:手少阴心(丁火)、足少阴肾(癸水);⑶少阳相火:手少阳三焦(相火)、足少阳胆(甲木);⑷太阴湿土:足太阴脾(己土)、手太阴肺(辛金);⑸阳明燥金:手阳明大肠(庚金)、足阳明胃(戊土);⑹太阳寒水:足太阳膀胱(壬水)、手太阳小肠(丙火)。”

《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脏腑生成》:“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脏有心主相火之阴,腑有三焦相火之阳也。”

生理学

朱丹溪指寄居于肝肾二脏的阳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格致余论·相火论》:“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变,阴静而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各一其性。唯火有二:曰君火,人火也;相火,天火也。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也,故凡动皆属火。以名而言,形气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以位而言,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谓之相。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

“具于人者,寄于肝肾二部,肝属木而肾主水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肝肾之阴,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也。”

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扇,则妄动矣。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君火之气,经以暑与湿言之;相火之气,经以火言之,盖表其暴悍酷烈,有甚于君火者也,故曰相火元气之贼。朱子曰: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此善处乎火者。人心听命乎道心,又能主之以静。彼五火之动皆中节,相火惟有裨补造化,以为生生不息运用耳,何贼之有?

赵献可《<内经>十二官论》:三焦者,是其(指命门)臣使之官,禀命而行,周流于五脏六腑之间而不息,名曰相火。相火者,言如天君无为而治,宰相代天行化,此先天无形之火,与后天有形之火不同。命门右旁一白小窍,即相火也。

六气之一

其初气为木,上应天之厥阴风气;二气为君火,上应天之少阴火气;三气为相火,上应天之少阳暑气;四气为土,上应天之太阴湿气;五气为金,上应天之阳明燥气;终气为水,上应天之太阳寒气。火气有二,其一在前位,应少阴,合五脏君主之官(心),故名君火。与之相对,位在下,应肝者名相火。《素问·六微旨大论》:“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运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

少火?相火?君火?雷火?……傻傻分不清?

阴阳理论中的“火”概念

人类不但发现“火”是生产生活中必需的基本物质之一,而且对其具有温热、烧灼、明亮、向上等特性及作用有了深刻认识,于是在气和阴阳理论的哲学背景下,认为火与水能充分体现哲学意义上的阳和阴最本质的特征,因此《内经》作者总结这认识时指出:“水为阴,火为阳。”又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自此以后,在阴阳的哲学理论中,“火”常常是“阳”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火”指人体阳气的生理状态

在气和阴阳的哲学背景下建立“火”的概念的基础上,中医学将人体阳气的生理状态称之为火,又称为“少火”。这种观点在《内经》时代虽有所认识但却未见明确的文字表达,唐代王冰在注释《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这是最早用“火”指代人体阳气的记载。

明代倡温补理论以后,这一认识日益强化。用“火”的概念类比人体阳气的正常状态有三点思维背景:一是基于人们对概念抽象的原型“火”有温煦、给人以热量的原始认识和直接体验,二是根据气分阴阳和对事物属阳特性及作用的抽象,三是将人体阳气的正常状态与“火”的特性及作用进行类比。这种认识自《内经》以降逐渐强化,直至明代以后才完全确立,如张介宾所言:“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此阳气。”(《类经·卷二·阴阳类》)

在“火”即阳气的观点确立之后,各脏腑之阳虽然有其共同的特性和作用,但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能仅用一个“火”的概念概括所有脏腑之阳,于是明代医家借用《内经》六气概念中的“君火”“相火”概念,分别用以表达不同脏腑之阳。

张介宾率先以“君火”类比心阳,以“相火”类比肾中元阳(《类经·卷二十三·运气类》),李中梓紧承其后。由于心为“君主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所以“君火”指心阳是专一的。“相火”为何脏之阳?“相”相对于“君”而言,辅君之谓相,故除心之外其的他各脏之阳皆可曰“相火”,但中医理论中通常将肝胆之阳、肾阳、三焦之阳、心包之阳称为“相火”。临证中肝肾之阳应用最广,为了区别两者,于是又将肝藏之相火称为“雷火”,肾寓之相火为“龙火”,或曰命门之火。君火、相火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人体各脏腑器官的温煦、推动作用,共同维系着精、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在体内的运行敷布,因为血等液态物质都具有“喜温而恶寒”及温则行、寒则滞(《素问·调经论》)的特性。

“火”指阳气失常的病理状态

“火”的概念既可概括生理状态的阳气,又可用以表达在致病因素作用下阳气失常的病理状态,由此便发生了“火”概念的病理内涵。

“火”概念的病理内涵发生于《内经》,如“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素问·至真要大论》)。后经刘完素的发挥,使“火”概念的病理内涵更加丰富,并提出了“六气皆能化火”“气有余便是火”的论点。

后世病理之“火”论述较多者有三:一为“壮火”,指阳气亢盛之实性病理,又称为实火、实热,并针对性地制定了苦寒清热泻火之法。临证常见的实火病理有心火上炎、肝火上炎、胃火炽盛,以及疮疡之火毒等。二为“相火”,指阴虚阴不制阳而致阳气相对偏盛的虚性病理,又称为虚火、虚热。此论为朱震亨将运气理论中暑气为“相火”移植所倡,并制订了滋阴降火之法以治之,临证有“相火妄动”之病理。三为“阴火”,指因饮食劳倦而致脾所生之热,以及喜怒忧思过度所生之心火,此说为李杲所倡。秉持“扶阳抑阴”治法的“火神派”所论之“阴火”,既不属于李杲所论之“阴火”,也有别于滋阴降火法所治之“火”,而“扶阳”派所论“阴火”是指阴证所生之火,又称“假火”,本质是阳虚阴寒偏盛,导致虚阳上浮、外越、下陷而引起的种种“肿痛火形”,常见的如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舌疮、口臭、头痛、颧红、目赤、耳鸣、脑鸣、内伤发热、皮肤包块红斑、足心发热如焚等都是“阴火”证极为常见的临床表现。

可见,在气和阴阳理论的指导下,以生产生活常识中的“火”总结出了“火”有属阳的特征,以此为出发点,运用取象类比思维抽象出了“火”的医学概念。这一思维过程为:常识中“火”的概念→运用气和阴阳理论为哲学背景,总结出“火为阳”的结论→在“火为阳”前提下,类比人体阳气的正常状态为“火”(即“少火”),并分化出了“君火”“相火”等相关概念→阳气一旦失常,即为病理之“火”,由此分化出了“壮火”(实火)、“相火”(虚火)、“阴火”(指内生的火热,如饮食积聚、七情怫郁而致的火热。阴,内也。还有“扶阳抑阴学派”,以及“火神派”所说的虚阳外越、上浮、下陷,或者阴盛格阳于上之“戴阳”,或格阳于外之“假热”等病理状态,也成为“阴火”)概念。

本文内容选自《黄帝内经》二十论

内容推荐

本书首先对《黄帝内经》成编之前的先秦诸子文化、《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以及西汉文化等与生命科学相关的资料进行梳理和解读,探究它们对《黄帝内经》理论构建的影响。之后对“《黄帝内经》讲了些什么”,梳理相关内容。最后探讨学习《黄帝内经》的方法和意义。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黄帝内经》二十论,作者:张登本。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和文中图片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

相火妄动的危害

相火妄动这个词咱们经常提到,也是中医里面比较重要的一个说法,相火和君火是一对的,往往一并讨论,历代很多中医大家都曾专门研究过这两种火,不过说法都不尽相同,也没有很明确的结论。

今天之所以谈这个,和纵欲问题是有密切关系的,咱们讨论这个也不打算照搬别人的说法,参考了很多资料,也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还是结合平时遇到的一些案例以及过去的经验,来分享下一些研究心得。

何为相火?

“相火”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天元纪大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通读全文就知道,此文讲的是五运六气,和人体脏腑什么的扯不上一点关系。但是后面的医学家却借用了相火概念,或者说,用相火君火来分析人体脏腑阴阳运行情况。

比如有人讲君火归为心火,相火归为肝肾之火,肝藏血,肾藏精,按说哪里来的火呢?不少人也是对此进行了质疑,来回反复争论.....内经里出现相火的次数也不多,但却被后人无限的发挥想象力,各种解释推广,其实多数都偏离了“相火”的本意。

其本意和五运六气的循环有关,大概是君火代表少阴,相火代表少阳,明代表开始,位代表终止,和本文关系不大,不多加解释。至于相火妄动,则是后人借由相火一词不断演变出来的一个全新概念,不过此概念对于理解分析一些问题还是有些帮助。

相火妄动

相火妄动,一般指的是邪念、欲望过于旺盛,以致真火灼烧真阴,不断耗损身体物质基础,使得体质逐渐走向衰弱变差,严重者则早衰。

所谓的纵欲过度根源并非在于身体需求,而在于心灵和意念中的对于释放欲望的快感的一种沉迷和放纵,这种放纵必然导致真火妄动。

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最基础的东西,但阳比阴重要些,咱们经常说阳气,很少听人说阴气,阳少了就很麻烦,比如寒属于阴,寒气太重(阳少),全身冰冷,气滞血瘀,为“百病之源”,阳气充盛则病邪不生。

火属于阳,人体内是有真火在维持生命的,当然这种火是看不到的,但人的体温以及活力,还有脏腑的功能强弱,都要靠这个真火来支撑。正常情况下,真火是安守本位,维持人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生命,就像舞台的台柱子,这个不稳固了,舞台就塌了;也如同驻守岗位的士兵,此处出问题,敌人就容易侵犯了。相火妄动则导致真火离位躁动不安,一般是上炎,熏灼五脏六腑,耗损真阴,所以意念淫欲过重之人,则经常被烤的火烧一般,控制力不强则纵欲泄精,实则真火被消耗了,一次没事,两次没事,常年如此,那真火就耗损的差不多了,突然有一天发现,冬天不耐冻了,气色不行了,头发枯萎早白了....一系列问题都来了。

我为啥和纵欲的朋友讲,先静心养心戒除邪念,这个不除,不管你吃什么药做什么功都没用,这是源头啊!心不静则真火不安,老是躁动,就算补肾补上了,这个火一动又给烧没了。当然,要戒除邪念并非易事,有的告诉我,天天控制不住想啊,看到美女忍不住 啊,上课,睡觉那都是没法静心,很痛苦!咱们一再重复,想比做危害还大,特别是一些强制禁欲的总是以为,不能做想想总没事吧?

心动则肾动,你一想 什么的都躁动不安,是否感觉发热呢?这都是火起来了。你憋着不做,这个火就持续躁动不安,有一部分前列腺问题都是憋出来的,这个和憋尿类似,憋尿伤前列腺伤肾,你先把欲望点燃然后憋着,那这个火你想吧,在身体里必然会乱窜,轻则诱发各种炎症上火 ,重则气滞血瘀什么都来了。形象点,你看那个水管,你把水闸放开,出口给堵住,如果是塑料的,里面压力是相当大,是否会撑破呢?人体虽然没有如此脆弱,但持续性的意淫实则给身体造成压力,肯定有害的!

再者,咱们之前也讲过,人体之精不光看到的有形之精,还包括五脏之精,当意念频繁欲动之时,也会一同流失,所以,频繁泄精,实则先伤肾,再伤五脏,这些长期受伤,能不伤 么?为了强调危害,再重复一次,相火妄动也会泄精,千万不要以为不做就没事,这是个误区,如果细心些,你也会发现身体的有东西流失的!

相火妄动如何应对?

那怎么办才好呢?有没改善办法?只老徐今天提几个建议,供大家参考。

⑴强制性的断邪念。

随心所欲是人之本性,多数人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来,那估计永远都戒不掉,所以要强制性戒除。

这个首先要认识到邪念意淫对健康的危害,其次要不断下决心予以戒除;再者,要有点人生目标,真正为了目标奋发图强,这其实也是在培养正气,正气足自然能抵消一些邪念了。

*有意识的来训练戒掉,自我监督,每当开始有邪念的时候,反复提醒、自我暗示“不要想”,或者做点别的什么转移注意力,重复这个过程;

*切勿接触一些刺激性的信息,比如情色电影、视频等,这个需要自制力。

可以制定一个计划,然后每周来总结反思持续强化,坚持的好,几个月就能改正过来了。

⑵强制性节欲。

纵欲不光丧失肾精(阴),还会导致真火流失,所以要节欲,咱们不主张禁欲,这个违背人之本性,其实规律的夫妻生活有益身心健康。

咱们加个强制性,因为不强制,很多朋友还是要妥协。当然节欲的前提是把(1)做到位,如果没有任何邪念,身体有需求,适度做做是无害的。对于纵欲者,强制性节欲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平时饮食什么的尽量清淡些,肉类摄入暂时控制下,这个还是很容易刺激欲望的。

节欲能避免肾精(阴)持续流失,肾阴足也能克制相火妄动。对于纵欲者,马上节欲有困难,可以遵循一定的递减规律,比如先控制到2-3次/周,逐步过度到1-2次/周。

(1)和(2)要配合起来,掌握一定的平衡才行。

⑶灭火的小技巧。

如果火已经起来怎么办?有无灭火应急办法?

此类虚火,一般不宜过度用苦寒之物泄火,容易伤及脾胃阳气,比如容易腹泻。

*直接滋阴法:养肾水去虚火。

六味地黄丸是常用的经典滋补肾阴肾水的;如果被火熏蒸的厉害,盗汗,五心烦热,无法入眠,则可以试试升级版(知柏地黄丸)。再配合一点点人参煮水,补肺,肺金能生肾水克相火。

*如果有并发症比如:下焦虚寒,四肢冰冷等的,此时要补肾阳,引火归元。可以试试桂附地黄丸。

都是辅助性的,前提一定是把上述的(1)+(2)坚持做到位,药物没必要多吃长期吃,还是多靠自己调节。

⑷健脾固土。

土能约束肾水泛滥而下,起固摄作用。

*食疗粥:炒白扁豆+莲子+茯苓,煮烂了,喝汤吃豆;

*代茶饮:炙甘草+大枣,泡水喝;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脾虚气虚发热出汗比较厉害,都可以少量吃点试试。

⑸强肺金。

*肺金能克制火气上炎,上面也讲了配合几克人参是可以增强肺金克肝木之火的作用。

*再者平时不宜久坐久宅,出去动动,包括社交活动,运动,都不错。

*深呼吸的训练,对于肾纳气是有帮助的。

咱们重复很多次了,调理身体要全方位入手,不能单靠某一方面,比如光靠健脾补肺,代茶饮什么的,可能很快就上火了,甚至加重相火妄动了。(1)+(2)是必须要做到的,再适当的配合后面的技巧,然后坚持一段时间,根据身体反应,不断去调整策略,逐步的让阴阳重新平衡,就不那么容易“上火”了。

最近爱上火该怎么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杂病门诊副主任医师 吴义春

最近上火的人不少,症状包括口腔溃疡,头晕脑胀,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

出现“上火”症状,很多朋友倾向于自行购买降火药服用,有时却并不如人意,火不可乱降,去火不到位,会使身体愈加虚弱。

“火”在中医里是什么概念,分为哪几种类型?降火有哪些讲究?普通百姓在使用降火药方面有哪些误区?出现“上火”症状应该做些什么?本文针对此类困惑向您一一道来。

“火”也分虚实?认识你身体里的“火”

从中医理论讲,人体分阴阳两个方面,它们是消长平衡、相互制约的关系。阴阳平衡才能保证人的身体健康,一旦阴阳失调就会出现病症。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阳盛则热或阴虚火旺都会导致“上火”。人体内的上“火”可分为实火和虚火两端。

实火

实火,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所致。此外,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

· 症状: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鼻衄出血、耳鸣耳聋、疖疮乍起、身热烦躁、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红苔黄、舌见芒刺、脉实滑数。

· 治疗:宜采用清热泻火、苦寒制火的方法,常用药有三黄片、牛黄上清丸、牛黄清胃丸、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虚火

很多朋友对虚火认识不清,用去实火的办法并不能使“火”很快去掉。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神劳心过度,导致脏腑失调、体虚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如《黄帝内经》讲“阳气者,烦劳则张”,即出现过度消耗阳气也会出现“上火”的情况,这种火一般属于“虚火”。

虚火可细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证型。

阴虚火旺 · 症状: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细数。 · 治疗: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常用药有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气虚火旺者亦不乏其人,之前可见于兵荒马乱、食不果腹者,今可见于产后术后气血亏虚者。 · 症状:有全身发热、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 · 治疗:应以补中益气、甘温除热为原则,常用中成药主要是补中益气丸等。

“火”也能分辨?如何自行判断“火”的虚实

由于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普通老百姓常不能准确区分实火和虚火,容易判断失误。为此,可能许多朋友要问了,如何才能判断自己是实火还是虚火呢?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可以通过你的舌头状态判断虚实。

上图为实火者的舌头,舌头整体颜色红得比较厉害(中医称为红赤),舌苔比较厚,有的舌苔甚至呈黄色。只要出现这样的舌苔,就代表体内有实火。

以上为虚火患者的舌头,舌体一般表现为红而小,或者胖而大也不乏少见,多属于脾虚有湿,湿中有伏火,此类多代表体内有虚火。

“火”也分位置?

“上火”还得分是哪儿的“火”

对于“上火”,还应判断上火部位从而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如临证把头昏头胀、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称为“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灼痛等中间部位的称作“中焦火”,把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偏下部位的称作“下焦火”。再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煽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

从脏腑角度具体分为:

· 心火:常表现为舌尖红绛,心神不宁,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小便黄赤,尿道灼痛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大部分皮肤病疮疡病疼痛瘙痒皆与心火过旺有关。

· 肺火:常表现为咳嗽喘急,咯黄稠痰,口鼻干燥,咽喉肿痛,易流鼻血,大便干结等。肺火过旺多表现为呼吸系统火热之象(包括鼻)。

· 胃火:常表现为胃脘灼痛,口臭喜冷,吞酸嘈杂,牙龈肿痛,消谷善饥,便秘尿黄等。胃火过旺多表现为消化系统火热之象(包括口腔牙龈)。中焦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枢纽,如果中焦升降失常,常会导致反复口腔溃疡,从中焦论治口腔溃疡效果较满意;而部分患者反复唇炎,因为脾其华在唇,所以从脾中伏火论治效果会比较理想。

· 肝火:常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耳鸣口苦,急躁易怒,胸胁灼痛,噩梦纷纭等。肝火过旺多表现为情志急躁易怒,肝经循行出现疾患(如男性的阳痿早泄,阴囊潮湿,脂肪肝等;女性的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

· 肾火:常表现为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咽干颧红等。肾火主要指人体生殖系统相火妄动的表现。

相火妄动的危害

相火妄动这个词咱们经常提到,也是中医里面比较重要的一个说法,相火和君火是一对的,往往一并讨论,历代很多中医大家都曾专门研究过这两种火,不过说法都不尽相同,也没有很明确的结论。

今天之所以谈这个,和纵欲问题是有密切关系的,咱们讨论这个也不打算照搬别人的说法,参考了很多资料,也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还是结合平时遇到的一些案例以及过去的经验,来分享下一些研究心得。

何为相火?

“相火”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天元纪大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通读全文就知道,此文讲的是五运六气,和人体脏腑什么的扯不上一点关系。但是后面的医学家却借用了相火概念,或者说,用相火君火来分析人体脏腑阴阳运行情况。

比如有人讲君火归为心火,相火归为肝肾之火,肝藏血,肾藏精,按说哪里来的火呢?不少人也是对此进行了质疑,来回反复争论.....内经里出现相火的次数也不多,但却被后人无限的发挥想象力,各种解释推广,其实多数都偏离了“相火”的本意。

其本意和五运六气的循环有关,大概是君火代表少阴,相火代表少阳,明代表开始,位代表终止,和本文关系不大,不多加解释。至于相火妄动,则是后人借由相火一词不断演变出来的一个全新概念,不过此概念对于理解分析一些问题还是有些帮助。

相火妄动

相火妄动,一般指的是邪念、欲望过于旺盛,以致真火灼烧真阴,不断耗损身体物质基础,使得体质逐渐走向衰弱变差,严重者则早衰。

所谓的纵欲过度根源并非在于身体需求,而在于心灵和意念中的对于释放欲望的快感的一种沉迷和放纵,这种放纵必然导致真火妄动。

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最基础的东西,但阳比阴重要些,咱们经常说阳气,很少听人说阴气,阳少了就很麻烦,比如寒属于阴,寒气太重(阳少),全身冰冷,气滞血瘀,为“百病之源”,阳气充盛则病邪不生。

火属于阳,人体内是有真火在维持生命的,当然这种火是看不到的,但人的体温以及活力,还有脏腑的功能强弱,都要靠这个真火来支撑。正常情况下,真火是安守本位,维持人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生命,就像舞台的台柱子,这个不稳固了,舞台就塌了;也如同驻守岗位的士兵,此处出问题,敌人就容易侵犯了。相火妄动则导致真火离位躁动不安,一般是上炎,熏灼五脏六腑,耗损真阴,所以意念淫欲过重之人,则经常被烤的火烧一般,控制力不强则纵欲泄精,实则真火被消耗了,一次没事,两次没事,常年如此,那真火就耗损的差不多了,突然有一天发现,冬天不耐冻了,气色不行了,头发枯萎早白了....一系列问题都来了。

我为啥和纵欲的朋友讲,先静心养心戒除邪念,这个不除,不管你吃什么药做什么功都没用,这是源头啊!心不静则真火不安,老是躁动,就算补肾补上了,这个火一动又给烧没了。当然,要戒除邪念并非易事,有的告诉我,天天控制不住想啊,看到美女忍不住 啊,上课,睡觉那都是没法静心,很痛苦!咱们一再重复,想比做危害还大,特别是一些强制禁欲的总是以为,不能做想想总没事吧?

心动则肾动,你一想 什么的都躁动不安,是否感觉发热呢?这都是火起来了。你憋着不做,这个火就持续躁动不安,有一部分前列腺问题都是憋出来的,这个和憋尿类似,憋尿伤前列腺伤肾,你先把欲望点燃然后憋着,那这个火你想吧,在身体里必然会乱窜,轻则诱发各种炎症上火 ,重则气滞血瘀什么都来了。形象点,你看那个水管,你把水闸放开,出口给堵住,如果是塑料的,里面压力是相当大,是否会撑破呢?人体虽然没有如此脆弱,但持续性的意淫实则给身体造成压力,肯定有害的!

再者,咱们之前也讲过,人体之精不光看到的有形之精,还包括五脏之精,当意念频繁欲动之时,也会一同流失,所以,频繁泄精,实则先伤肾,再伤五脏,这些长期受伤,能不伤 么?为了强调危害,再重复一次,相火妄动也会泄精,千万不要以为不做就没事,这是个误区,如果细心些,你也会发现身体的有东西流失的!

相火妄动如何应对?

那怎么办才好呢?有没改善办法?只老徐今天提几个建议,供大家参考。

⑴强制性的断邪念。

随心所欲是人之本性,多数人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来,那估计永远都戒不掉,所以要强制性戒除。

这个首先要认识到邪念意淫对健康的危害,其次要不断下决心予以戒除;再者,要有点人生目标,真正为了目标奋发图强,这其实也是在培养正气,正气足自然能抵消一些邪念了。

*有意识的来训练戒掉,自我监督,每当开始有邪念的时候,反复提醒、自我暗示“不要想”,或者做点别的什么转移注意力,重复这个过程;

*切勿接触一些刺激性的信息,比如情色电影、视频等,这个需要自制力。

可以制定一个计划,然后每周来总结反思持续强化,坚持的好,几个月就能改正过来了。

⑵强制性节欲。

纵欲不光丧失肾精(阴),还会导致真火流失,所以要节欲,咱们不主张禁欲,这个违背人之本性,其实规律的夫妻生活有益身心健康。

咱们加个强制性,因为不强制,很多朋友还是要妥协。当然节欲的前提是把(1)做到位,如果没有任何邪念,身体有需求,适度做做是无害的。对于纵欲者,强制性节欲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平时饮食什么的尽量清淡些,肉类摄入暂时控制下,这个还是很容易刺激欲望的。

节欲能避免肾精(阴)持续流失,肾阴足也能克制相火妄动。对于纵欲者,马上节欲有困难,可以遵循一定的递减规律,比如先控制到2-3次/周,逐步过度到1-2次/周。

(1)和(2)要配合起来,掌握一定的平衡才行。

⑶灭火的小技巧。

如果火已经起来怎么办?有无灭火应急办法?

此类虚火,一般不宜过度用苦寒之物泄火,容易伤及脾胃阳气,比如容易腹泻。

*直接滋阴法:养肾水去虚火。

六味地黄丸是常用的经典滋补肾阴肾水的;如果被火熏蒸的厉害,盗汗,五心烦热,无法入眠,则可以试试升级版(知柏地黄丸)。再配合一点点人参煮水,补肺,肺金能生肾水克相火。

*如果有并发症比如:下焦虚寒,四肢冰冷等的,此时要补肾阳,引火归元。可以试试桂附地黄丸。

都是辅助性的,前提一定是把上述的(1)+(2)坚持做到位,药物没必要多吃长期吃,还是多靠自己调节。

⑷健脾固土。

土能约束肾水泛滥而下,起固摄作用。

*食疗粥:炒白扁豆+莲子+茯苓,煮烂了,喝汤吃豆;

*代茶饮:炙甘草+大枣,泡水喝;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脾虚气虚发热出汗比较厉害,都可以少量吃点试试。

⑸强肺金。

*肺金能克制火气上炎,上面也讲了配合几克人参是可以增强肺金克肝木之火的作用。

*再者平时不宜久坐久宅,出去动动,包括社交活动,运动,都不错。

*深呼吸的训练,对于肾纳气是有帮助的。

咱们重复很多次了,调理身体要全方位入手,不能单靠某一方面,比如光靠健脾补肺,代茶饮什么的,可能很快就上火了,甚至加重相火妄动了。(1)+(2)是必须要做到的,再适当的配合后面的技巧,然后坚持一段时间,根据身体反应,不断去调整策略,逐步的让阴阳重新平衡,就不那么容易“上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