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哪些渠道能收到地震预警?收到预警该怎么办?这些知识很重要→
5月21日晚,大理州漾濞县连续发生多次地震,最高震级达6.4级。在距离漾濞县数百公里的昆明市,不少市民在看电视时收到了地震预警信息提示:电视机屏幕跳出弹窗,显示震中位置、震级、到达时间的预警信息,并伴有倒计时读秒,最短比地震横波到达提前了27秒。
据悉,这次漾濞县地震,震中附近云南多个州市、四川部分地区开通了地震预警功能的手机、电视都及时收到了预警信息,为人们争取应急避险的黄金时间。
那么
地震预警是如何实现的?
原理是什么?
同一城市居民收到的预警时间相同吗?
看到预警信息时该怎么办?
……
一起来看昆明市防震减灾局怎么说
5月26日,昆明市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发出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报
“首先,要明确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的区别。” 昆明市防震减灾局监测预报处处长陈静解释: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
地震预报,是指在地震发生前,通过研究分析,对未来地震发生的震级、时间和地点进行预测预报,并及时公布于众。然而,到目前为止,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发震时间、地点、震级非常精确的地震预报往往是不可信的,大家一定要认清地震谣言,切勿信谣传谣。
“地震波传播的速度每秒钟大概是5公里左右,而电波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因此,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快大约十万倍的速度差,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通过电磁波向社会发布地震动强度和地震波到达时间的预警信息,地震预警的实质是‘超快自动地震速报’。” 陈静说,预警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该地区距离震中的远近,离震中越远,预警的时间就越长;越靠近震中的地区,预警时间越短,而震中地区甚至来不及获得预警时间,存在一定的预警盲区。
比如,此次漾濞地震,昆明市五华区、官渡区、晋宁区等多个县(市)区都收到了预警信息,但因为距离震中不一样,分别有27秒至58秒不等的(倒计时)预警时间。另外,在距震中20公里之内则来不及预警,因为地震预警信息传到该地区时,地震波也到达了,所以20公里以内称为预警盲区。
别小看这短短的预警时间,地震预警会根据震区离震中的远近,为大家争取到几秒甚至数十秒的应急避险时间,提醒震区的人们采取紧急措施避险逃生。哪怕不在震区,预警也能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
5月21日,家住官渡区云路中心的张女士在地震发生时,刚好看到电视上发出地震预警弹窗,显示58秒后地震将到达所在地。由于家住36楼,楼层较高,读秒过后,楼房开始晃动。“因为提前得知是地震预警,烈度不高,所以并没有特别惊慌,隔壁没有看到电视预警的邻居感到晃动厉害就很害怕。” 张女士说。
●烈度5度以上才会发出警报声
预警信息怎么看?一般来说,预警信息中会提示地震波到达倒计时、地震发生地点、震级、烈度、发震时间、与震中的距离。根据《云南省地震预警管理规定》明确的预警信息发布标准,地震预警终端所在地烈度5度以下只屏显和闪灯,不发出预警警报声;烈度5度以上才会发出警报声。因此,如果烈度偏小,市民也不必惊慌,时刻关注地震预警信息即可。
“地震预警也有距离和烈度限制,如果烈度距离太远,也就没必要推送预警信息,反而会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陈静说。
●如何选择专业地震预警平台
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地震预警的手机软件。打开手机,搜索地震预警,就会出现10多个地震预警App,这些都靠谱吗?陈静表示,除了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App外,其他大部分App都不是专业的地震预警App,只是通过连接官方平台获取预警信息,这就会导致存在预警不及时、出现差错等问题。
根据《云南省地震预警管理规定》,地震预警信息由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通过地震预警系统向社会统一发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不得编造、传播虚假地震预警信息。陈静建议,除了收看电视地震预警信息外,广大市民应主要关注官方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比如关注“中国地震台网”“地震公众服务”等官方微信公众号和@云南省地震局、@昆明防震等官方微博。
●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怎么办
网上一直流传一句“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那有了地震预警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呢?
市防震减灾局局长靳树才提醒,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一般会有几秒到几十秒的避险逃生时间,首先要保持冷静不慌乱,然后快速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实际环境,如果预警时间足够我们撤离,应该快速撤离到远离建筑物的空旷地带;如预警时间不够,应就近避险,然后迅速撤离。
●6月全省将建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
地震越大、影响范围越广,预警技术的减灾效果越明显。和死神赛跑,往往就在那短短几秒。由此可见,建立一套可靠且完善的地震预警系统非常有必要。
当前,云南省地震局正全力推进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已在昆明防震减灾技术试验基地改建1个省级预警中心,初步具备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功能。按照云南省地震局工作部署,6月份全省将建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届时将采取预警终端、电视应用和手机软件三种方式发布预警信息。目前预警终端和电视应用预警在具备条件的州市先行试运行。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
昆明市按照云南省政府和云南省地震局的部署要求,新建13个基准站、2个基本站、67个一般站、68个预警发布终端;改建2个基准站、28个基本站、共计180个预警台站,目前项目已经基本完成,正全力推进信息发布系统进入设备调试、试运行阶段,已经在云南电信IPTV电视机顶盒、云南移动电视高清机顶盒开始服务,手机App正在内部公测,成熟后将推向社会。
昆明市推进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工作走在全省前面,已完成绝大部分预警台站建设和联网,并开展预警终端、电视应用预警试运行。此次漾濞地震就是昆明市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的首次实战,通过电视应用和预警终端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息,受到用户普遍好评。
“广大群众将通过手机App、云南电信和云南移动网络电视等方式接收地震预警信息。”靳树才说,之后,预警功能还将(连接)加载到微信、支付宝小程序等人们经常使用的App上,方便及时接收地震预警信息。同时,未来还将与列车、机场、电站、能源管道等重大公共基础设施相关联,根据地震预警情况,自动采取停车、关闭设施等措施,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
电视地震预警如何安装?
日前,云南省地震局发布了云南“地震预警安装指南”。“云南地震预警”是由云南省地震局联合云南电信、云南移动发布的地震预警官方应用,用户可根据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选择快速避震措施,减少人员伤亡。
自昆明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宽带网络电视(盒子上)应用上开通了地震预警功能后,只要家里安装了机顶盒,在网络电视首页就可以下载安装应用(并观看地震避险相关知识),安装成功后该应用将自动运行。
地震预警电视安装指南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
你了解吗?
预警机制的建立,源于2008年的汶川地震,巨大的伤害让人们意识到地震预警抢抓黄金时间的重要性。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于2015年6月正式批准立项,8月20日正式启动实施,标志着我国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迎来崭新的一页,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项目建设期预计为5年,总投资近20亿元。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云南分项,将建成覆盖云南所有乡镇、平均台站间距小于40千米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网,项目将建设1个预警中心、202个基准站、228个基本站和810个一般站,340个预警终端,建设完成后台站的总数达1240个。
来源:昆报头条
来源: 昆明发布
地震能否提前几个月预测到?来看这几个方法也许可以借鉴借鉴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地震是无法预测的,因为地震并没有规律,都是随机的,这样就给预测带来很大的挑战,但是真的没有规律吗?真的无法提前预测吗?
地震原理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传播方式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横波、面波。
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传播速度较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
面波:当体波到达岩层界面或地表时,会产生沿界面或地表传播的幅度很大的波,称为面波。面波传播速度小于横波,所以跟在横波的后面。
地震造成的伤害直接伤害:在室内因器物倾倒或房屋倒塌被砸伤;在室外被倒塌的建筑物等砸伤;在野外被山上的滚石砸伤;被地光烧伤。
间接伤害:地震引起的火灾;地震引起的水灾;地震引起的毒气泄漏;地震引起的危险品爆炸。
解决地震预测方法第一、能量收集法
地震主要是由于能量的释放,那么他就有一个能量的积累过程,能量积累越来越多的过程中,势必往外释放一部分能量,只要挖几个2000米-8000米的竖井,通过测地仪器,测量来自地球内部方向释放部分能量的3D能量增减图形,通过计算锁定能量所在的位置以及它所距离地面的远近,加上通过监测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和岩浆的流动情况对地震源的影响,就能提前预测地震的到来。
第二、声波探测法
通过固体声音传播和反射原理,可以在地面、地下、海底、建立一套用声波探测地球内部情况的测地装置,地球内部能量积累的过程中对声波有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况,可用次声波或超声波的方式,加大能量和仪器的敏感度来检测反射回来的情况,形成立体的图形,指导地壳内部能量的变化情况,这样一来也能提前预测地震的到来。
第三、磁场探测法
地球是一个大磁场,磁场怎么形成的呢?还是因为地球内部的运动,地球内部运动就会影响地壳的运动变化,地壳的运动导致因内部能量达不到释放从而引起地震,在这个过程中,在即将发生地震的局部地方,地磁场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我们只要制造一个能检测微弱磁场变化,从而通过计算得出地震来临,这样也就能提前预测地震。
总结地震是一门很深奥的科学,涉及很多方方面面的知识,以上讲的三点方法,比较粗浅,仅供参考和思考。
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地震爆发将可提前5年预测,科学家在地球外核找到微妙的变化
趣味探索讯 地震是一种超级自然灾害,每年地球上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达500多万次,它曾经无情地夺去了数万条人类生命,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有效阻止地震发生的方法,但现实中总是事与愿违,到现在为止就连一个像样的地震预测都无法真正做到。
最近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科学家从地球外层核心处找到了地震预测的方法,甚至可以把地震警报提前5年。多年前,科学家就已经探测到在地球外层核心处存在着一股强大的铁水河,而最近科学家可喜地发现,这个地球外核的铁水河竟会发生晃动,这种晃动几乎不会被我们所察觉,因为它的晃动频率只有几毫秒。
多年来,科学家曾多次发现地球一天的时长发生着微妙变化,虽它们的变化只有毫秒级,但还是被我们的科学家们给检测出,地球旋转速度产生了非常轻微的减速现象。两位地球物理学家在查阅很多关于时间及地震的数据后,吃惊发现了在过去100年的时间里,每天时长的变化与7级地震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经过多天的观测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一天时长的变化及地震灾难的发生似乎跟地球外层核心铁水河的晃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或许是铁水河的晃动才导致了地震的发生及一天时长的变化。科罗拉多大学的Roger Bilham称,这是一种非常令人吃惊的现象,外层核心铁水河的晃动既然能为我们提供五年后未来地震。意思就是2017年全球地震的爆发是在2011年地球转动开始减速事件之后的六年,当地球以每秒465米的高速自转时会触发地震活动的季节化。
目前这项新研究还处在最后的证实阶段,一旦科学家证实了铁水河与地震及时长变化的联系,这意味着人类会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震预报器,这个地震预报器将可以提前多达五年给我们关于增加震颤风险的预警警告。这真是造福于人类的一件超级大发明啊。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预测地震效果,真的还不如房梁上挂块肉吗?
地震仪真的有效吗?其实在现代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仍然无法精确地预测地震,由此可见,古代发明能预测地震的仪器并不可信。
当年张衡的地震仪文章被从教科书移除的消息,就有中科院专家指出:地动仪根本没有用,在房梁上吊块肉都比它有用!真的如此吗?
房梁挂肉
我们知道,地震是地球快速释放能量的一种形式,是地球板块之间相互挤压,从而引起地壳变形的过程。
地震能量释放过程会产生体波及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向波和横向波,前者只要是造成地面上下振动,破坏力比较弱,而后者则是造成地表破坏的主要力量。
另外,纵向波是最先到达地面的,它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大约5.5~7km/s。横波传播速度要比纵波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大约3~4km/s,两者达到地面的时间往往相差数秒到数十秒。
地震波
因此,利用这个时间差,可以在强烈地震来临之前,发出精准的地震预报,只不过这个时间有点短,但这已经是人类目前预测地震最准确的方式。
除了检测地震纵波外,目前预测地震的方式主要还包括地震地质法、地震统计法、地震前兆观察法等,但是这些方法都难以做到精确预测地震的来临时间。
我国1300年来强地震统计
据网络消息,人类唯一一次准确预报地震的消息是我国1975年的“海城地震”,由于提前预警地震,大部分民众已经撤离到空旷地带,大大降低了损失。
不过这一次地震成功预测有很多巧合因素,地震前兆与9年前的邢台的那次大地震前非常相似,但是更多的地震并非这种模式。因此这次地震预测成功的经验并没能应用到其他地震上,故而业界认为只是一次偶然。
关于张衡地震仪(地动仪),我们印象中小学课本的插图是造型优美酒缸形状,八个方位分别对应着张嘴的蟾蜍和龙,非常端庄大气。
地动仪复原模型
不过很遗憾的是,这个并非张衡地动仪的真实形状,而是我国博物馆学家、古代科技史学家王振铎先生根据历史记载的描述做出的模型,真实的模型早就消失在战乱之中。教科书之所以删除相关的课文,也是为了避免误导学生。
当然,这个根据《后汉书》复原的模型,并没有任何一次可以准确预测地震,因此也就有了专家房梁上挂一块肉都比它准确的说法。
历史书上记载地动仪成功地预测了一次地震,很可能是检测到了某次已经发生的地震波,因为古代信息传输很落后,消息往往要滞后数天甚至数十天才传过来。
地震场景
根据现代科学分析,张衡发明的地动仪非常可能利用了“悬垂摆”惯性原理,并且对地震波的传播形式及方向性有所了解,这在1800年前来说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从我们现代所掌握的地震知识来说,地震也不是在地面上造一个巧妙的机器所能准确预测的,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也未能解决。
现代地震监测系统界面
虽然不能预测地震,但是地动仪却是一架灵敏的机器,包含了基本的力学原理,它能检测到一些人类感官所不能检测到的震动,因此还是有划时代意义的,绝对不是房梁上挂一块肉所能比。
提前20小时预知地震!科学家给动物装传感器,证实它们能感知地震
据报道,日前来自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动物行为研究所,和康斯坦茨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团队,联合在《动物行为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表示通过实验,在高灵敏仪器的帮助下,他们发现牛、羊、狗等动物,在地震到来前的数小时,的确会感知到,不过因为数据不足,目前还不能明确证明动物们真的可以预测海啸和地震。
动物真的可以预测海啸地震?
从古至今,一直都有一种观点,当地震、海啸等来临之前,虽然人类并不会察觉出自然界中的异样,但是动物们却都早已经有所察觉,而且还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反常行为。
这些反常行为主要表现为:水里的鱼纷纷跳出水面、青蛙也会跳出池塘、奶牛突然停止产奶,此外还有和人类接触最密切的动物——狗也会狂吠不止,而且即使主人如何呵斥,它们都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激动情绪,而且这种激动的情绪中还带着一丝的恐惧。
不过,在过去的数百年时间里,科学家们虽然一直都想要搞清楚其中的联系,想要证明动物是真的可以预测海啸地震,却一直都找不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即使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各个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参考素材。
根据资料显示,在2004年,印度洋爆发了一场非常可怕的海啸,这场海啸排山倒海般袭来,光是死亡人数就超过了20万人。
不过奇怪的是,动物们却鲜少会受到影响,而且一些当地的幸存者表示,自己家中饲养的动物早在海啸发生之前就表现出了不寻常的一面。
比方说原本喜欢每天都准时去海边散步的宠物狗,却突然在海啸发生的前几天,突然无论主人怎么拉扯,都拒绝接近海边,即使将它强行带去了,也会尝试着挣脱,找机会跑回家中。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次发表研究论文的科学家团队,其实早在2013年就已经对此进行研究了,那么,他们是如何进行实验的呢?
科学家们如何寻找答案?
2013年,在一次野外研究中,来自德国的科学家们发现,当地震发生之前,原本喜欢白天出没、夜晚活动较少的红蚂蚁,竟然开始突然喜欢在夜晚外出觅食,它们的这种异常行为一直持续到大地震发生之后。
从这个时候开始,科学家们便开始进行相关的动物实验了。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科学家们找到了一个农场,在里面分别选择了6头奶牛、5只绵羊和2条狗来进行试验。
为了及时获得实验数据,科学家们在这些实验动物的身上分别都安装了传感器和生物记录仪。当然,实验的农场也不是随便寻找的,它所在的位置,也是地震的高发地带。
仅仅4个月的时间,这里就发生了超过1.8万次的地震,当然,绝大多数的地震都是非常微弱的,并不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使是非常微弱的地震,在发生之前,这些动物们也是可以准确感知到的,在地震来临之前,这些动物们纷纷都表现得非常兴奋,当然,这种兴奋中也夹杂着一些恐惧。
动物或可以至少提前20小时感知地震
通过实验,科学家们发现,在地震发生之前,动物们至少会提前20个小时,也就是将近1天的时间就感知到地震即将来临。
当然,这种感知也与地震的强度有关。如果是3级以下的地震,一般动物感知到的时间是提前1个小时左右,地震越强烈,动物感知的时间也就越提前。
那么,动物究竟是如何感知到地震即将发生的呢?科学家表示,这或许与地震即将发生前的地壳板块活动有关,因为在地震于地壳之下酝酿的时候,会释放出一种人类感知不到,但是动物却可以感知到的矿物质,这种矿物质会向空气中排放离子,会导致空气发生变化。
于是,动物们便在察觉到空气的异常后,开始自己“疯狂”的行为,因为即使是动物,它们对于自然灾害也是本能会感到恐惧。
不过,虽然看起来似乎实验数据已经可以证明,动物是真的可以感知地震的,不过事实上,只通过这几种动物来进行实验,无论是实验样本的数据上,还是实验样本的地区分布上,都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这项科研成果日后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动物实验来辩证。
未来,科学家们也希望可以在全球多个地方建造实验基地,通过更多的物种实验,来判断动物们是否真的可以感知地震,并且以此来帮助人类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
资料来源
《科技日报》8月12日文章《牛羊狗可以预测地震? 研究不算少,答案仍不明确》